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

杰夫·库珀“个人自卫原则”译文

 原文由doublepar发表在枪友旧网站

ARFCOM 上那篇有关自卫的帖子提到了杰夫·库珀写的一本小册子“个人自卫原则”(Principles of Personal Defense),不算太长。虽然读过后没有太拍案惊奇,但觉得总结得非常好,所以翻译过来以飨读者,并请大家指正。此文表达的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专家共识,也不是法律意见,所以仅供参考。大家遇事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另,在注明原文、译文出处后可非商业性自由引用、转发本文。

作者简介
杰夫·库珀(Jeff Cooper)是前美国陆战队中校,现代手枪射击技术的创始人,轻武器专家。
他发明了很多枪友们熟悉的概念和技术,例如,韦佛式双手射击姿势、从0到4的枪支准备状态、战术心态及其色彩码、斥候步枪等等,还有最最重要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枪支安全四项基本原则。

杰夫·库珀维基条目
Jeff Cooper 4

“个人自卫原则”英语原文
Principles of Personal Defense 32

ARFCOM 自卫帖译文 27

通常没人会欣赏他自己十年前写的作品,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星转斗移,老成见到,所以当我十年后应出版商的要求再次校阅“个人自卫原则”时,有一点点小惊喜和意外,因为我发现竟然用不着怎么删改。十年前的观点,现在仍然成立,仍然正确。
这本小册子是我在共产分子占据中美洲之前在那儿工作时的讲话摘要。这地区自打十八世纪初从西班牙人统治下独立以来,一直处于动荡之中,个人自卫的需求一直存在。但是,致命冲突的个人行为并不局限于某时某地,如果有控制这行为的原则(我相信是有的),它并不随着地理、历史或社会的差异而变化。如果存在一条原则,它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就像真理经得起情绪和时间变化的考验一样。
如果我可以重写这本小册子,我只会更换里面的一些个人见闻,只包括过去一年左右发生的事。目前书里的例子都是发生在十年以前的,但我越琢磨这些例子,我越感到没有必要更换它们,因为我的新见闻仅仅是验证了书里写的。我可以把这些都改成一年之内的,但根本不会改变主题,所以根本没必要作大改动。
为了强调这一点,我想说,就在上星期,有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极其完美地展示了本书所阐述的原则。在巴哈马,一个船员在机动游艇里睡觉,半夜三更醒来发现船舱里有两个入侵者,其中一个端着一把Mini 14步枪,枪口对准他胸口,一尺多远。这是个令人震惊和吓人的场面,甚至可以说恐怖。但那个人记住了他的原则,马上出手攻击,并取胜了。他充分显示了果断、勇猛、速度和出其不意的原则。
我知道很多像这样的故事,把它们统统记下来得靠一个目录。它们毫无疑问、毫无抵触地证明了我们几十年来教的、并且还在Gunsite培训学校传授的这些原则的有效性。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让暴力侵犯的受害者幸存,这些成功的消息是我们最好的奖励。
“个人自卫原则”在执法部门仅仅受到了一般的关注。有些机关采用了它,但去掉了勇猛和冷酷无情。当然,让人知道一个执法机关很具有攻击性和很残忍的确很没面子,这可以令人理解,但并没有否定这些原则。战争的唯一目的是胜利,个人冲突也一样,因为最终来说,个人冲突就是战争的一个缩影。即使一个懦夫拥有了致命的暴力,他的反应也可能是投降、退缩、逃跑、求救,这些选择中没有任何一个能消除他面临的危险。
但这本书不是写给懦夫看的。
我想,这些原则现在仍然像刚写这书时成立,所以我无需赘言。

引言

一些人把另一些人当作猎物。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这是生活中的一个现实。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也别指望这会改变。在既定的人口里,具有反社会人格者的数量多少不一,但如果我们简单粗暴地说,有百分之一,可能不会大错。大概有百分之一的人在特定情况下会非法对别人发起攻击,并且能为此找到自洽的理由。取你所在社区里健康男性人口,除以一百,你就会知道周围大概有多少人可能会把你的脑袋揍扁了。争论有关的数字没有意义,可能对于你所处的时间地点不适用。但任何熟悉周围环境的人都知道,人身攻击的危险确实存在,并且时时、处处存在。而且,警察只能偶尔保护你。
作者认为存在个人自卫权,但某些人并不这么认为,这本书不是写给他们看的,这书的目标读者是那些认为需要反击以暴力攻击他人者的人。在某些法律管辖权下,受害者被要求首先退让,这听起来挺好,但通常在战术上是很不可取的。一个人用尽一切办法避免冲突后,可能已经来不及救他的命了。法律繁杂,没人会有百科全书般的记忆力,而且不管怎么说,我们在这儿考虑的不是法律,而是生存。如果一个人在暴力冲突后幸存,即使他会面临法律后果,仍然是更好的结果。
只有在受害者是懦夫的条件下,暴力犯罪才有可能,反抗使得实施暴力犯罪很不可行。一个反抗的受害者可能会遭罪,但一个不反抗的受害者一定会遭罪。而且不管遭不遭罪,只有反抗的受害者才能维护他的自尊和自爱。所有对最近一些系列杀人犯(Starkweather, Speck, Manson, Richard Hickok, Cary Smith等等人)的研究都清楚地表明,受害者的无能和胆怯实际上促进了他们自己的死亡。(“别激怒他们,玛莎,那样他们才不会伤害我们。”)
任何一个有尊严的人都不会在威胁和暴力面前屈服,但很多并不怯弱的人对人类的野蛮行为没有准备。他们根本没有想过这些事(这对经常读报听新闻的人来说有些荒诞),所以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当他们面对沦丧和暴力时,他们会震惊、迷惑。这个,我们可以纠正。
本书不讲个人搏斗的技术。所谓的“武术”(拳击、空手道、棍术、手枪等等)是自成一体的研究,必须通过各自合适的课程来指导、培训和练习,每个身体强健的男人女人都应该考虑去参加这些训练。但本书的主题比技术更基本,是一些面对非法攻击者无缘无故的暴力而幸存的指导原则。就像战略和战术是附属于战争的原则一样,个人自卫技术也附属于下述的自卫原则。

原则一:警觉(Alertness)

“一个指挥官可以被原谅打败仗,但不可以被原谅被偷袭。”这句话是最早给新军官留下深刻印象的格言之一,对向往在纷争的社会中有一些人身安全的个人同样也适用。在某种程度上,警觉是人的本能,但它还可以被学习和改善。一旦我们接受了我们熟悉和平淡的环境实际上充满危机的现实,我们自动会变得更敏锐。
两条规则一下子就很明显:知道你身后,特别注意任何出格的事物。
不言而喻,绝大多数攻击来自于身后,所以要注意,要有“一双长在脑后的眼睛”。无可争议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战斗机飞行员(1,405次战斗任务,352确认击落)、二战中德国的飞行王牌Eric Hartmann认为,他幸存的诀窍就是“对脖子后极其敏感”;反过来,他声称百分之八十被他击落的飞行员根本不知道他就在附近。虽然战斗飞行和个人自卫不一样,但适用同样的原则。绝大多数的暴力犯罪受害者是被偷袭的。那些能预见到冲突的就会赢,那些不能预见的就会输。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别让你自己被偷袭
可以来玩一个游戏,建一个表格。每次有人能在你没察觉时从身后接近你,打个X。每次在熟人看见你之前看见他,打个O。要保持O比X多。哪个月你没有一个X,说明你养成正确的习惯了。
观察你的猫。你很难让他受惊,为什么?他敏锐的听力自然是一部分原因,但不是全部。他经常移动,而且非常敏感,他不关注无关紧要的事物,他也没在思考他的工作、他的形象或者他要报的所得税。他首先做好最重要的事,就是他的自身安全。你也要像他这样做。
有人会反对因遵守这个教导而产生的情绪,他们会抱怨,不想“这么活着”。他们没有一点义务这么做,他们可以放弃。这是个野性的世界,如果某人想在这世界中放松,他也必须迁就这个世界。
任何出格的事物都可以是个危险的信号。对接近你居所的任何陌生人必然要抱有怀疑,九十九比一的机会,他完全人畜无害。但如果他是那个有害的“一”,你准备好了吗?
有些事情是很明显的:一辆在街对面趴了好长时间的陌生车,里面有人但不出来;一辆不管你开多快多慢,一直跟在你后面并保持距离的车;扎堆的年轻男性,没有女性,呆在一个地方但不说话。这些事情应该引起任何人初步的警报,但警惕的人还可以察觉其它很多信号。任何人因为你的出现,而从仅仅观察变成有所动作, 必须有解释。任何人仔细打量观察你,必须有解释。任何人的行为看起来是冲着你来的,必须有解释。如果这些解释不能令人满意,准备采取合适的自卫手段。
坏人一个通常的伎俩是用借口骗开居家的门。任何人可以声称是个修理工或者什么检修员,通常很难检查他们证件的有效性,但仅仅知道这些证件很容易会是假冒的,就是防止被偷袭的保护手段。身强体壮的人可以只盯着他们观察,弱小无力的人就必须采取另外的预防措施。
在街上,绝对不要让任何陌生人抓你的手。让一个潜在的攻击者使劲地抓住你的右手,可能给他提供了一个致命的决定性优势。用你的双眼观察,别到你一开始看不见的陌生场所去;养成习惯在拐弯时大拐大磨远离墙角;利用窗玻璃观察身后;非得停下来时,后背靠墙或其它固定物。
所有这些听起来有些过于鬼鬼祟祟或太戏精,但那些已经培养出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战术意识和方法的人,一点不会因此感到太麻烦或太刺眼。而且,就像汽车安全带、救生衣、灭火机一样,即使不需要也能安慰人。
不用提,明智的人不会在不知道外面敲门的是谁时就打开家门。如果你家的入口不允许你观察来者,改了。根据统计数字,你门外的人大概率不是威胁,但当你发现你这回是例外时,统计数字对你来说没有意义。
上面说的只是体现警觉原则的一些随机例子,但实际情形数不胜数,任何具体的建议不能完全包括实际情形。必须永远记住的是,任何时候都会有事,要注意!要有备!要警觉!

原则二:果断(Decisiveness)

让一个居家男人立刻能采取快速果断的行动来对付暴力突发事件不是一件容易事。我们中大多数人不习惯于暴力突发事件,特别是那些只能由我们用暴力解决的事件。要求我们立刻从鸡变成鹰,这个需要极其坚强的意志,像产妇生孩子一样。果断,像警觉一样,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人的本能,也可以被增强。在正式的战斗中,果断来自于(或者应该来自于)上级的正确命令。在自卫情况下,果断必须是自发的,所以问题就来了。
当行动开始时,当你很明显地面对暴力人身攻击时,你的生命取决于你选择一项正确的行动措施,并且毫不犹豫、毫无走样地执行到底。你没有时间踌躇。思考很可能意味着死亡。你要记住的重要一点是,你采取具体什么计划,在一定范围内,不如你执行计划的气势来的重要。难的是,在遭受攻击时正确的行动计划其实往往是反击。这跟我们平时文明社会的行为习惯截然相反,所以这种决定让一个平时很果断的人来做也很困难。
我们都不想有使用暴力的经历,在缺乏这些个人经历时,培养战术果断性的最好方法就是通过假想:“如果发生…我该怎么做?” 从战术角度来思考,可以让我们更容易地制定正确的战术计划,然后依此训练,哪怕是理论上的训练,也会使我们对这个计划产生信心,让我们更容易、更快速地做出决定。
作为我们司法制度源泉的英国法系认为,你可以使用足够的暴力来阻止攻击者对你、你妻小、或任何无辜第三者的致命攻击或严重人身伤害。你不能怀着杀人意图而追击,你不能实施不必要的打击,但如果有人要杀你,你如果没有其它选择,杀他来阻止他也是合理合法的。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因为自卫法律是非常合理的,不必用自卫法律方面的考量来限制我们制定正确的自卫计划。我们必须确认攻击者是要杀我们或者造成我们伤残,他体力上能做到这个,而且我们除了干倒他以外不能阻止他。这些条件通常在眨眼间就能确定,然后我们就可以行动了。(顺便说,在这方面,强奸也被认为是“严重伤害”。如果一个人很明确地意图强奸,且没有其它足以防止他实施强奸的手段的话,打伤或打死他也是允许的。)
所以,当受到攻击时,必须立刻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行动措施决定,然后全力以赴地执行。犹豫就会败北。不要自言自语,不要拖延,要果断!

原则三:勇猛(Agressiveness)

在自卫中我们不首先挑起暴力。我们得让攻击我们的人占先手之利,至少得努力这么做。但此后我们就要回来集中注意于如何最佳地实施压倒性的暴力。“最好的防守是攻击。”这非常对。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比照地在个人自卫行为中运用它,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类似的结论,“最好的防守是爆炸性的反击。”那些不懂战斗的人会马上说,人数、体格、力量或武器都不支持这个指示。他们会说,除非有决定性的优势,反击者不能发动攻击。这有可能,但不是必然的,甚至都不是通常的。考虑一下Richard Speck杀人案,受害者和杀人犯的人数对比是八比一。她们拥有的力量远超自救所需,如果她们能很猛烈地使用这个力量的话。但她们并没有这么做。其它例子无数。
在动物世界里,我们很容易看到明显弱小的一方以爆炸性的反应取得胜利的例子。一只贵宾犬把一条德国牧羊犬从它地盘上赶走,一只小雀赶走一只掠食的鹰,一只仅四十磅重的狼獾把整个狼群从他们花了好几个小时捕到的猎物旁赶走。在任何进攻战或防御战中,伴随进攻性的是其不可估量的正义优势。当攻击者对受害者的攻击性没有预期的话,他会常常措手不及。
如果受害者有武器,技术就是比人数更关键的因素。如果一个人有一支可靠的大威力手枪并能非常熟练地运用,而且他能抓住主动、马上对非常笨拙的进攻者发起勇猛的反攻的话,他往往能在近战里打败手持步枪的一个步兵班。当然,这种技术是不可多得的,甚至(或尤其)在穿制服的警察、士兵中也是如此,但这技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自卫手枪射击技术理论在最近几年里有了很大的进步,其结果被很多人分享。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你有了一把枪就是神枪手。像只有一把琴但不会弹的“音乐家”一样,你身上背把枪也不意味着你就有武装了。
最近有个案例,我的一个学生从夜派对回来,在家门口车道上被四个持手枪的人攻击。因为喝醉了,他违背了(或者是根本忘记了)所有的个人自卫原则,除了“勇猛”这一条。当攻击者刚一开枪,他就快速凶猛地回击(他在二十秒内打了二十一发子弹),迫使那些攻击者慌慌张张地逃跑了。他做错了大多数事情,但他爆炸性的反应真的救了他的命。
那你怎么培养勇猛的反应?我以为,答案在于愤怒。读读报纸,看看新闻,这帮家伙绝不该掠食无辜的平民,也不该对你实施暴力。他们就是坏蛋,你恼恨他们的行为到了愤怒的地步,非常合理。你对他们攻击的反应,绝不能是惧怕,而必须是愤怒。这两种情绪非常接近,而且会互相转换。在此时,你的生命完全取决于你能否打断任何害怕的念头,集中所有注意力消灭你的敌人。愤怒会让你这么做。那个用手袋击打持械抢劫犯把他赶跑的小老太太一定很愤怒,这很好。
前面说的这些,很明显不会被当代的社会习俗所认同,这没什么关系。我们仅仅是为了幸存。只有在我们幸存以后,我们才能讨论社会习俗。
如果你不幸被攻击了,警觉会给你一些预警,果断会给你一个正确的应对措施,如果这个措施是反击,全力以赴!要愤慨!要愤怒!要勇猛

原则四:速度(Speed)

速度绝对是任何战争形式的精髓,不管是击剑比赛还是六日战争。(历史可能会判断我们在越南失败的原因就是缺乏速度。)拿破仑说,“我可能打个败仗,但我绝不会浪费一分钟。”个人自卫比这个更快,我们必须说,“我可能会失手,但我绝不会浪费一秒钟。”显然,压倒性的力量一点不重要,如果它在起作用之前就被抢了先手的话。就像我们西部老话说的,“以牙还牙,但先下手为强。” (Do unto others as they would do unto you, but do it first.)阿门.
本文涉及的内容纯粹是有关自卫,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都不允许我们仅仅以为某人可能攻击我们,就把他揍扁了。然而,一旦我们知道攻击者意图对我们实施严重的人身伤害,我们必须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行动。如果他向我们开枪,我们必须在他再次开枪前击中他。如果他还只是以武力威胁我们,我们有反应时间的优势。
个人自卫的赌注是你的生命,所以你不能按体育运动的公平竞争原则来。要快,不要公平。要“越位”,因为没一个裁判会吹你。
完美的战斗是在输家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之前就结束的。完美的自卫是一个在攻击者发现他打不过你之前就成功的反击。
所以,如果你被攻击了,立刻反击。要突然,要快速,速度是你的救赎。

原则五:冷静(Coolness) (而且,如果用枪,准确)

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如果你在受到致命攻击时不能保持冷静,你可能没机会活到找借口的地步。所以不要即兴发挥…只要保持头脑清醒。愤怒,只要是可控的,就不是效率的障碍。自我控制一般是坏人缺乏的,用你的来打垮他。
如果你用空手反击,要小心。(记着,如果握拳打你敌人的头,差不多总会伤你的手。而用指头插他眼睛则会更容易、更安全,很可能会更有决定性。)
如果你临时找手里的物品当武器,要以最不会丢失或损坏的方式来给对手造成伤害。即兴武器的尖头,比如雨伞和火叉上的,通常比刃器更有效,因为它们可以更隐蔽地使用,不必挥动而让人察觉。钝器则要打向脸和喉咙。挥起来要认真、冷静,还要用力
最佳的自卫武器是制式手枪,而在有足够预警时,霰弹枪可能会比手枪更适用于家防。如果你走运,在遭受攻击时手里有任何枪械,记着,它取决于你能否保持头脑冷静、认真射击。在原则三里提到过的我那学生,没有认真打,他幸存主要是由于走运,因为攻击他的人打得同样糟糕。但我们不能指望我们敌人的准头差。坏人通常都打不准,但不一定。Clyde Barrow(雌雄大盜之一)打枪挺准的。
我另外一个学生就做的好多了。一开始,他就在阴暗的晨光中听见刺客的汽车接近。他那时辰都很警觉,马上起身,抓起手枪,从百叶窗里他看见两个人快步地向门前走来,一个拿着把霰弹枪,另一个拿着把冲锋枪。他判断,这样的人,拿着这样的武器,在这时辰上门,根本不用多考虑了。他甩开门就开干了,并且牢记保持冷静,准确射击。那两个刺客当场就死了,我学生的腿上中了六颗鸟弹的铅子。攻击者的人数和火力都比受害者占优,但他们还是被一个做对所有事的人打败、摧毁了。
当一个从很大的警察局出来的、经过昂贵培训的警官,在十英尺的地方面对一个罪犯还打飞了六枪(别以为这没有发生过),他的失败不在于他技术上不能够在这么近的地方打中这么大的一个目标,因为他在靶场上显示了他能够做到。他的失败,通常还包括他因此的殉职,源于他没有集中注意力在射击上 - 他没有保持冷静的头脑。
每个人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能力不一样,但每个人都是能做到的。就像吉卜林的不朽诗篇“如果”里呼唤的,冷静是成人的第一个标志。每次你看见一个四分卫在对方防守线锋们咫尺之遥的一千多磅强劲肌肉的威胁下,还能冷静地找到并把球传给外接手,都是这品格的完美图解。这也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如果你知道你能够保持头脑清醒、而且你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你很可能就会保持头脑清醒。
如果你打算进行这方面的自我训练,需要好好想想。某些特定的体育项目非常棒,尤其是美式足球,帆船、飞行、赛车和登山也都很好。但在我看来,最好的运动是狩猎(大中型猎物)。新手看见猎物打哆嗦就是猎手的经典“毛病”,能克服它的人一定会在压力下认真地开枪。虽然鹿不会还击,但这一点并不像表面上那么重要,因为不及时开枪的话,鹿会很快消失。而且,听起来挺奇怪,但比起死亡来,人更怕在体育竞赛里输。虽然这个令人震惊,但很容易证明。一般打手枪比赛的,为了得个小奖,会比为了保命而训练的一般警察,练得刻苦得多。
不是所有的猎人都合格,林子里一大票穿着红色猎装的人打哆嗦。但一个狩猎/步枪行家会是你很好的战友。
在任何被攻击的场合里,保持冷静。而且,如果你必须开枪,打准了。

原则六:无情(Ruthlessness)

任何一个没有理由就故意、恶意攻击他人者不值得任何同情。虽然道德和法律的戒律都告诫我们不要“过度反应”,比起恶意攻击者的生命来,我们更看重受害者的人身生命,这绝对合理。必须立刻、完全地阻止攻击者,至于他是谁、为什么他会犯罪、他的社会背景、他的思想或心理动机、还有他因此而受伤的程度,那都是以后才会考虑的事。你的首要考虑是活下来,攻击者的生命让他自己去照顾考虑吧,你别下不了手。如果他已经失去行动能力,就不要再打了,但一定要确认他确实已经被阻止了。法律禁止你报仇,但允许你防止(攻击)。只要是罪犯还能够行动,你为了防止他进一步攻击而做的都合理合法。所以认准了,别让宽容大度造成你束手束脚,你会因此丢命的。一个手持武器的人,尤其是手里拿的是枪,只要醒着就是危险的。不要冒险,干掉他!
如果你只能空手,必须用尽全力。怕伤人而三心二意地锤对方,会更激怒对方,而且因为他已经显示了杀你的意图,你不疼不痒优柔寡断的打击只能使他下更重的手(来杀你)。所以如果你选择打,必须用力打。
开枪也是这样。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如果你能合理合法地开枪,你就能合理合法地杀死对方。别玩花样,就对准躯干中心打。世界上充满了正经人,不缺罪犯。
我们经常听到某些警察发言人错误地说,为了不激怒攻击着,受害者不要抵抗,也许我们应该忽略他懦弱的说教。荣誉可能真的过时了,那就让我们看看后果吧。Sharon Tate那批人(Charles Manson的受害者)没有抵抗,Starkweather的受害者没有抵抗,La Bianca一家(也是Charles Manson的受害者)没有抵抗,Dan Mitrione没有抵抗,下次再有什么“砖家”对我说不要抵抗,我可能会开骂。
即使你屈服于暴力威胁,你也很可能被杀,除了以上考虑,在今天对暴行持容忍态度的世界里,抵抗也是你的社会责任。法律似乎完全无力阻止暴力犯罪,所以在目前,攻击你的坏人一点儿也不怕警察或法庭。首都华盛顿的警察局长这么说,“抢劫犯面对的最大最真最直接的威胁是他的受害者可能拿起枪来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1969年12月8日,第35页) 这语法可能有点儿乱,但意义非常清楚,只有受害者才能遏制暴力犯罪。罪犯不怕警察,也不怕法官或陪审团,所以必须教训他惧怕他的受害者。如果一个罪犯在攻击你后活下来,他会合理地推断,下次还可以再干。屈从于他,不仅危及你自己的生命,还威胁到其他人的生命。在Charles Starkweather杀了十一个人后,第一个抵抗他的人很容易地制服了他,而且没有受伤。如果那个人是他第一个招惹的,十一个无辜的人可能会保住命。
对谋杀犯的袒护造成了我们现在的恶况。如果政策确实很明智和公正(我们严重怀疑),让法庭来解决问题,但当你的生命处于危急之中,就想都不要想。当你发现你受到致命攻击时,不要好心肠,要严酷!要强硬!要无情

原则七:突然(Surprise)

我故意把这放在最后,因为突然性是进攻战的首要原则。然而,攻击我们的人通常有先下手的优势,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在防守上没有战略突然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防守者不能实现战术突然性。出其不意,才能攻其无备。就如我们刚刚看到的,他最想不到的就是遭到突然、猛烈的反击,所以,勇猛的原则和突然的原则密不可分。
最近一部电影里有个非常滑稽的场景,一个银行柜员和抢劫犯辩论他从窗口递进来的抢劫便条上的拼写错误,整个事情从抢劫变成了对银行手续的讨论。这情节非常牵强,但令人深思。意外的事总是令人凌乱,一个心头凌乱的罪犯会暂时有点不知所措,而就在此刻,他的受害者可能寻求转机。
现实地说,在我这方面近三十年的研究中,我所知道的每一桩成功自卫暴力攻击的例子里,攻击者见到受害者没有萎缩都大吃一惊。每一次反击的速度、力量、效率和勇猛程度都很不一样,但反击行动本身就是成功的最基本的因素。
如果你有朋友在执法机构干,让他们跟你开“愚人节”玩笑,虽然对本书来说这有些不合适,但很能说明问题,而且很滑稽。它的主旨也就是本书的主旨:罪犯不会预期他的猎物会回击。他可能永远不会挑中你攻击,但如果他真的干了,要出其不意

结语

本书想要达到一个目的。现代医学和福利带来了一种总体上过于拥挤和无所事事的条件,加上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个人安全的不合理下降。在二战以前,人可以毫无危险地晚上在公园或街上走,至少不会比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更危险,年轻女孩不用护送,路边求助也很安全,林子里碰到的另一个持枪者是同好而不是红色警报,这些已经不存在了。今天,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个人危险会比从前严重的多。警察会尽力而为,但他们不能时时处处保护我们,通常他们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你的人身安全取决于你自己,永远是这样。
本书阐述的这些原则来源于大量的研究,讨论和咨询,加上相当数量的实际经历。牢记它们,它们会救你的命。任何冲突都有幸运的成分,我也不知道怎么保证每一次都会成功。但我只知道,在最近国内轰动的十几桩令人恶心的暴力案件里,如果受害者们读过本书,而且听从了所读到的,他们会幸存。而且,某一小撮恶棍们今天也不会活下来,在各个法庭里进进出出,浪费我们本来能更好地运用的金钱。
乔治·巴顿将军对他的下属军官们说,“别担心你的侧翼,让你的敌人担心他的侧翼。” 社会早就不该害怕罪犯了,得让罪犯害怕社会,我说的“社会”就是

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乱世生存指南:非常时期,如何锻炼求生技能

 

强健的体质让你多一份生存机会。(网络图片)

一、常规体能锻炼

强健的体质让你多一份生存机会。历代遭遇天灾人祸、逃荒逃乱,先死的都是老弱病残。

你若体弱多病,非常时期更会因缺医少药而遭遇困境。

非常时间你可能需要背着背包长途跋涉,或者躲避危险而飞速奔跑。即使逛街过马路,萨拉热窝围城时的居民为了躲避山上的狙击手也需要快速跑过去。

一旦道路毁坏。交通中断,很多东西你都需要用肩膀去扛、用背包去背。

如果你不去锻炼,需要你拿起武器保护财产的时候,你会发现挥不动一把最轻的龙泉剑,拉不开最轻的实战弓。

常规的体育锻炼,每周坚持健身二次,就可以维持你的身体状态。体能是需要长期维护的,一旦衰弱,再恢复就难。

所以你要坚持维持体能的锻炼,无论你去健身房,或者在小区内跑步,或者经常走楼梯,能维持体能就可以。

可以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慢跑,以每小时六公里到九公里的速度跑一小时,不觉得太累,就可以。

偶尔去健身房做全面的肌肉练习,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状况。若是发现力气太小,要适度练一下肌肉。

太多的肌肉也是累赘。为了保持足以自我陶醉的肌肉,你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去练,代价太大。毕竟你需要工作学习挣钱,需要陪家人孩子,不是以健美为生。

太多的肌肉带来的另一个缺点是基础代谢极高,若是舍不得放弃肌肉,每天食物消耗会是普通人的二倍甚至三倍。这在非常时期是不利的。普通人三百斤粮食可以吃一年,肌肉发达的健身者可能五个月就吃完了。

常规体能训练主要是三方面: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

跑步、力量训练、拉伸,就是有效办法。

或许你天生体弱,没有能力成为一个强健的人。但是你至少要尽量通过锻炼让自己变得健康,体质不那么虚弱,不至于变成别人的累赘。因为你一个人太弱,可能会牵累全家。

二、逃生专项技能锻炼

如果你观察一下干体力劳动的工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体力工作者的肌肉看起来并不发达。

一个看起来瘦瘦的老农可以肩挑一百多斤走几十里路,但是拳击冠军却做不到。跑过马拉松的城里人,一旦爬山当驴友,就比当地的药农向导差很远。

因为任何专项技能都是需要训练的。

在非常时期,你需要一些太平盛世时代用不到的技能,你不能等到那时候再练,必须做好准备。这些技能里,最重要的是逃生。

首先你必须学会的技能是游泳。

遇到洪水的时候,不会游泳的人马上会死掉,会游泳的人总能在水里坚持半小时,有许多机会到达树顶、高地,抓住漂浮物,让自己活下来。

在封城或戒严的时候,或者路口桥头有种族屠杀分子把守的时候,你要逃难,最好的从河里游泳过去。我曾研究嘉兴和上海的边界,发现很多原来地图上有的桥都被拆掉了,或者改为你过不去的水闸。能够跨越沪浙界限的,只有很少数的一些桥和路口。但是如果你会游泳,基本上到处都可以过。

普通人游泳大多数只用蛙泳和爬泳。但是在非常时期,更需要的泳姿是潜泳和侧泳。潜泳让你减少被人发现的概率。侧泳在你背着东西游泳的时候特别方便,头部露出水面时刻可以观测周边情景,洪水中不容易撞到别的东西把自己撞晕。特种兵武装泅渡经常用侧泳。

除了游泳,你需要学会的技能还包括特殊道路的穿越。比如说,当城市成了地震废墟,你能否在废墟堆上快速穿行,而不至于摔伤自己。

有时候你需要躲到深山的灌木丛,或者在没路的山上攀爬,你是否有这个技能。

有时候你需要顺著绳子滑下去,或者顺著竹竿爬上来,或者爬到树上。以前的小学体育课有爬绳和爬杆,大家都要学,但是新一代年轻人恐怕很少会爬杆爬绳爬树了。

小区和学校的围墙通常不到三米高,中等身高的年轻人稍加练习就很容易徒手翻过去。但是从未练习过的人,可能就被这矮矮的围墙挡住了。

封城隔离的时候,有个女人因为家门被封,为了买菜,从十楼阳台爬下来。普通人有几个能做到呢?

若有机会,多试试那些很难走的道路:山区小道,泥泞的雨后田埂,在溪流峡谷的大石头上行走,在建筑废墟中行走,穿越茅草丛、芦苇地、竹林、藤蔓和灌木丛,试试爬树、翻墙,翻越带刺的栅栏和铁丝网,从跨河的水管上走过去,学习用绳子辅助渡过水流很急的河。

一些救援队和消防队的训练项目,你若有机会不妨报名去参加。

三、格斗技能训练

日常所见的格斗,通常是两类:一类是擂台赛势均力敌的高手格斗,打够二个回合甚至三个回合。还有一种是街头拉拉扯扯的王八拳,揪住对付衣领轮流砸拳。

但是现实中的情景,很少是这样的。擅长格斗的人对付没练过的人,基本上就是秒杀。

比如马保国对某业余爱好者的一场比赛,若是对方没有戴拳套也没有裁判阻挡的生死搏斗,应该是双方一交手六秒钟,马保国就晕过去失去知觉了。若是遇到徐晓东这种更专业更年轻的对手,马保国可能五秒钟就被打死了。

若是双方都持刀,高手和常人一交手,通常2秒钟解决问题。

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如果你受过这方面几年的业余训练,就可以秒杀大多数人。

在美国之类的国家,持枪普遍,你练格斗或冷兵器基本上没大用。但是在一个民间普遍禁止热兵器的社会,在动乱发生,到大量热兵器流散到民间之前的那段时间,你若是经过格斗训练,是有优势的。

与其把时间花费在一块块地练隆起的肌肉,不如用这些时间学习格斗。

学习格斗的几个原则:不要花太多时间浪费在传统武术套路。练套路和基本功对格斗是有好处的,因为基本素质都是通用的。但不能指望靠练套路或者太极推手提高格斗技能。

徒手格斗你可以选任何一种格斗术的开始。拳击,摔跤,柔道,格雷西柔术,各种无限制格斗,泰拳,跆拳道,空手道,都可以。但是某些跆拳道或空手道过度商业营销,他们浪费很多时间搞美感,仪式感,玩舞蹈和套路,这些派别要避免。

我个人认为从拳击、泰拳、摔跤入门是最好的。招式简单,使用,没有任何花拳绣腿,也没有那种仪式感和“道”浪费时间,一开始入门就要实战。

当代人时间有限,要学可以尽快入门的东西。要进效率最高的班。

判断一个拳馆是否适合格斗,很简单,就看那些练的学员是否参加各种搏击比赛。

不要相信那些在擂台赛不堪一击的人有什么“杀手绝活”。你没有那速度、力量、距离感、实战反应,任何绝招都是用不上的。

不要相信“入门先站三年桩”,或者“太极三年不伤身”,正常体质的年轻人若是练三年都应该可以打比赛了。天赋好的甚至两三年就能拿全国冠军。

不要相信那些打擂台赛的人自称练“传统武术”,他们私底下练的都是当代搏击术。如果我把泰森找过了,教他一套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然后他上擂台拿到拳击冠军,自称是杨氏太极传人,你信不信?

不要去傻乎乎练什么“以意领气”的内家拳,即便太极名家杨澄甫杨班侯,也是关上门练肌肉打沙袋举石担的。杨澄甫一顿饭可以吃二只鸡再加十六个大包子,你觉得他得多大的运动量和多少肌肉才能需要这么高的新陈代谢?

除了徒手格斗,还可以练练器械格斗。

击剑是一种很不错的训练。无论是花剑、重剑、佩剑,都很好。

我曾看到一些练传统武术迷嘲笑击剑作为体育并不实用,真的打战若是这种打法恐怕两败俱伤。但是,这只是他们的猜想,如果你比较一下击剑运动员的身手和武术器械对练,就会明白那些练传统武术器械套路的根本不是击剑运动员的身手,基本上就是徐晓东和马保国的差距。

日本剑道也是一种接近实战的对打的练法。但是日本人喜欢搞太多的“道”,仪式感太强,强调传统。

菲律宾短棍是很不错的。练好了很多东西随手拿过来都可以用。

长矛是最实用的长兵器。虽然不便随身携带,在家里防卫是极好的。作为古代战场主力兵器,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很多人练过红缨枪刺杀,即便是小孩子也用红缨枪扎过稻草人。但是现在很难找到一个传授长矛格斗实战的武馆,提供各种冷兵器混合格斗比赛的场所更少。

在长矛实战中,你只需学会很简单的几个动作,并不需要很多花招。

在油管和b站上,能找到一些介绍中世纪长矛格斗术的教程。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南洋富商

奇谈怪论:末日生存指南——没车不要紧,没物资要不得!

 有时候,人们会遐想,当世界末日来临——比如像《行尸走肉》里那样丧尸病毒爆发,或者像《这是我的战争》里那样陷入大洪水时代——我们该怎样自保?

这个话题一次说不完。我就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和大家探讨:囤物资重不重要?我认为,是重中之重。

囤物资不如转移?

反对囤大量物资的人一般是这样认为的:囤吃的不如逃出城市。

他们也算是有理有据,首先,从理论上讲,城市一般不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物资供给主要依靠周边地区的运输,一旦交通被切断,陷入瘫痪,物资是跟不上来的。其次,一些事实也可以进行作证,比如农村包围城市的说法,再举个离我们更近的例子,在南斯拉夫内战期间,一名叫塞尔克做了他的生存总结,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远离城市。

农村有土地,玉米,麦子,果树,农场,等等,他们有足够食物。情况当然也不好,但比城里好得多。我可以肯定,如果我们有办法逃离城市,我们会走的,但我们没有办法。

最后,城市由于人口密集,如果出现病毒,传播也比较快;遇上战乱,城市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些情况下,囤大量吃的很容易被人抢走,所以,囤物资不如快速转移。

从这个角度说,远离城市是很有道理的。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个美国红脖子,这么做完全合理,但你不是,所以这条对你行不通。

为什么红脖子可以转移?

红脖子之所以可以快速离开城市,原因如下:

A.战斗力强,机枪防弹衣是人家的日常标配。即使在和平时代,人家也有打靶甚至是打猎的习惯。人家有事没事就去野外宿营,有丰富的经验。美国地广人稀,郊狼鳄鱼跑到后院都是家常便饭,平时去趟超市都要驱车。对人家来说,荒郊野外的环境并非陌生。

B.不信任权威。红脖子相信小zf大自由的理念,天然反对权威。如果凡是都想着青天大老爷快来管管啊,是来不及自救的。紧急情况下——比如南斯拉夫内战期间——事态发展有多快呢?

敌对军队迅速把城市环形包围起来。仅此而已。如果你问我这只军队之前在哪里,为什么我们没看到他们开到,答案很简单:这支军队本来是我们自己这一方的,一觉醒来,发现他们变成敌方了,而且他们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

红脖子反对包办一切的利维坦,如果把自己的安全都交到别人的手里托管,那么丧失武德的后果便是丧失自由。而正是对自由和安全的向往,才使得他们保持敏锐度,能在短时间内作出逃生的反应。

C.自组织能力强。跑到荒郊野外,一个人的技能终究是有限的,如果你成为孤狼,也许你是西部神枪手,但内裤总要洗吧,铺盖总要人整理吧,晚上总要人解闷吧?不依靠利维坦可以,但要依靠社群。而美国有大量的“中坚力量”(至少在被白左荼毒前是如此),传统社区里的人与人的连结也很强,教会、民间协会和家庭,它们都作为凝结核在日常事务中起着重大作用,离开了这些中间机构,在个人和统治者之间就空无一物。而托克维尔是这样形容它们的:

乡镇确实是自由人民的力量所在。乡镇组织之于自由,犹如小学之于授课,乡镇组织将自由带给人民……在没有乡镇组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可以建立自由的政府,但它没有自由的精神。

所以你“润”不掉!

读到这里,大伙大概能明白,为啥有些人不能按照《末日爱国者》里面描写的那样,在大洪水来临之际,跑到荒郊野外的据点里了吧?

原因具体如下:

1.菜人讲啥战斗力?你搞得到武器吗?接受过训练吗?当然,反驳者可以说,我接受过一定的剑术搏击训练,会使用短兵器械,防刺服几十块钱的事(关于防刺服,我专门咨询了淘宝店家,虽然钢材不错但厚度只有0.4mm,我的米兰半胸甲都有1.5mm,从厚度讲防刺服还不如演武装备,估计挡下小刀差不多了,总之对它不要抱太大期望)。不说是剑圣,但面对歹徒有招架之力。

2.其实决定你“润”不“润”得掉的,还有旁人的决心。这么个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过,一个敌人押送五十个战俘,战俘们一起上肯定能跑出几个。但问题是——没人愿意当出头鸟。

也就是说,红脖子的那一套,不适合有些地方的“地情”,就好比你穿越回了古代秦国,编户齐民之下,实行连坐制度,一人出事整片遭殃。你想“润”?隔壁的小飞一看到你在收拾包裹就跑去里长那,“我邻居鬼鬼祟祟的……”——把你折腾没后,小飞的晚餐就多了一块猪头肉。小飞吃得吧唧吧唧的,心想,“那傻逼不就饿了两天肚子吗,饿死事小,违背秦律事大!”,小飞没来得及继续想,肚子就开始痛了起来,原来那猪头肉放了几天,早已不新鲜了,吃了一半小飞就拉起了稀,果真是飞拉不堪。

3.就算你真个三三两两“润”了,又能“润”到哪里去。有的人,跟一群狐朋狗友一天到晚就只会去KTV唱歌调情;“润”了没两步,发现迷路了,刚好转回原地;再“润”两步,撞到人家枪口上了;侥幸逃到野外,不识人间五谷,合作分工不良。由于流民没有信仰,他们敬畏的就是狼狗叫、鞭子抽,追求的就是大口喝酒大碗吃肉,老婆孩子热炕头。一旦失去威压,立马流氓本性暴露,于是A把B老婆给抢了,C不服D已久,营地里又上演“梁山泊火并王伦”大戏。当然,最经典的剧目不会缺席,在那帮家伙的死命折腾下,大家“润”了也活不下去,于是E饿的发慌,把F给煮了吃了,别人问他他就说“吃的羊肉(两脚羊)”。

所以还是要囤粮

综上,如果真的Apoclypse了,对很多人来说,囤粮优于转移。

你可以囤酒精(据有过经验的人回忆,战乱中酒精的价值超乎想象)、纯净水、罐头食品、零食……你能想到的任何有用的东西都可以囤,一些基本的卫生用品,垃圾袋之类的,在危难关头都有用,那时不少人因为缺乏基础卫生用品而死掉。还有一些小东西关键时候可能会有妙用!

同时,囤粮也是为转移提供必要条件。人都不傻,当实在过不下去了,自然会想办法“润”。但人与人之间的耐受力是不同的。比如红脖子可能发现“一刀切”式的做法就大发雷霆,然后想办法自谋生路。与此同时,一些人饿到吃屎也还是相信“办法总是有的,包青天肯定会来救我的”。

但对于普通顺民来说,饿狠了会去吃菜叶,菜叶都没吃的就会想办法“润”了(当然,一些变态的可能会选择“易子而食”)——饿到一定程度,脑袋没准还开窍了。

然而,等他脑袋开窍时,往往已经营养不良,走路都开始打偏了。想“润”也“润”不了了。所以,囤粮能保证你在“从食不果腹到秩序完全崩坏”这段时间内的营养。虽然红脖子能够抢得先机,在完全崩坏前就“润”,然而你要等的人,可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人,所以,囤物资能保证你拖得够久,在最后一刻有力气“润”。

还有,物资能帮助你拉拢关系。在乱世中,自组织的速度会大大加快,许多人都是在乱世中结成生死之交的。只要你有一点点生存资源,都可以拿去与人“物物交换",通过原始商贸的方式避免单打独斗。

我记得一个美国的大灾之后的生存指导里,也是建议用给小礼品的方式,和周围的人结成团队,最低限度,即使不能让他们和你统一行动,也要在你穿过他们的地盘时,不会受到攻击。

最后,如果实在“润”不掉,城市也没那么糟糕。其实城市也有城市的好处:小区楼层有点像日本战国的城堡,一层又一层的。要想杀入天守阁,就得一层楼一层楼的攻,一栋大楼三十几层。比如世界末日了,僵尸来袭,他不可能飞到三十楼顶,也只能一层一层的啃。

南斯拉夫人是这么回忆的:

我家的防卫是很原始的,再说一遍,我们事前没有准备,只能用现有的东西防卫……每天夜里我都把院门用街上找来的瓦砾碎块堵上,回来时叫屋里的人把梯子递给我,让我爬进来。

我街上一个家伙把他的房子彻底围起来,如果他夜里出来,就通过一个小洞走……

其实最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选对搭档。不然不管是转移还是留守,都会被人坑。

关于在构建自组织时,选对伙伴的重要性,还是用南斯拉夫幸存者的资料好了。

家庭小组,或者最好的朋友结伙,小组成员各自做好了不同准备,有各种知识技能,我相信这是最好的……

结伙时要选可靠的对象,最好的是家庭,其次是朋友……我的小组就是我的家庭,我的血亲(包括叔叔、祖母等亲属),在街道上,我还有些好朋友……

有一些人,得事先排除出队伍,或者,你们原始丰饶到想拿他当干粮。

比如,“我拉不出屎都肯定是美帝的阴谋,希望美国多死点人”的反人类者。

“千错万错都是资本的错”的高中思政课本复读机。

“我好喜欢《水浒传》里的厚黑学,要是我也能杀人放火混招安就好了”的献忠。

平日里没有常识的,摆官架子的、趋炎附势的、爱占小便宜的,危机时刻千万别和他搭伙。当然了,和平年代也跟他少来往,省得吃亏。

最后,希望大家不会遇上末世,即使遇上了也能在大洪水中生存下来!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不死鸟战士修会

乱世生存指南:小小硫磺皂,儿时传家宝,非常时期的硬通货

 

喜欢极简生活的人,无法接受卫生间里几十个瓶瓶罐罐的杂乱。真正极简的人,甚至只需要一块肥皂。

但是,从卫生健康的角度考虑,我建议在卫生间再加一块硫磺皂(非广告)。

硫磺皂

很多产品都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也有些老东西却一直没变,因为不需要变。比如硫磺皂。

在太平盛世,硫磺皂并不讨人喜欢。它气味很重,洗完澡全身都是硫磺味道。虽然很多人喜欢去黄石公园看硫磺味道很重的喷泉,或者在某些地方泡硫磺温泉治疗皮肤病,但是很少有人喜欢硫磺的气味。

如果你用硫磺皂洗澡,相当于天天泡硫磺温泉。它对于皮肤病的疗效极好,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常见的皮肤病,只要用硫磺皂洗澡,就可以防治。

硫磺几乎是一种万能的特效药,绝大多数的细菌、真菌都可以被杀死或抑制。

除了杀菌,还可以灭螨虫。若是家里不干净,皮肤上会寄生很多螨虫,用硫磺皂就可以对付螨虫。尤其是螨虫引起的皮肤瘙痒,硫磺皂很快可以抑制。

尤其是席梦思的螨虫,会让你后背瘙痒,用硫磺皂洗澡一个星期,就可以灭绝后背皮肤的螨虫。

对付水泡型脚癣,糜烂性脚癣,硫磺皂都有不错的治疗作用。(但是对增厚性脚癣效果不好)。

硫磺皂有很强的脱油性,适合油性皮肤。由于皮肤油性过多造成的皮肤病,效果极好。痘痘、溢脂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日光疹、皮肤油腻,都适合用硫磺皂。

疥疮,脚气,疥癣,秃疮,也可以用硫磺皂解决。

硫磺皂还可以减少脚臭和狐臭,这是因为它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可以防止细菌繁殖后分解汗液带来的异味。

在和平安定的年代,大多数人生活环境好,卫生条件好,皮肤病并不多。但是如果生活在灾害、动乱、战争、逃难之中,卫生条件会变得很差。

在民国时期,抗战国军战士经常因为皮肤病和皮肤溃烂感染而失去战斗力,甚至有人因为疥疮之类微不足道的小病感染发炎而死亡。

我年轻的时候,一位抗日老兵就跟我说起过当年他们用硫磺皂的故事。他说从当兵开始,身上就没有皮肤完整过,到处是虫子咬和各种疙疙瘩瘩的皮肤病,满身是脓疮,军装上都沾染脓血。这些皮肤病一感染,就败血病、破伤风之类死掉,有些死了也不知道什么病。后来一位长官从军医那里学到几个简单药方,其中一个就是用硫磺混到肥皂里做成硫磺皂,洗澡洗衣服都合适,对各种皮肤病非常有效,还可以清洗衣服上的血迹,对军装的消毒效果也很好。

那些看抗日神剧长大的孩子大概很难想象真实的战争是多么艰难。他们不知道当年的抗日国军一天只吃9两米(大约300克),饿的瘦骨嶙峋,身上脏兮兮,一身汗臭,个个形同乞丐,基本上没有几个人是健康无病的。

1943年6月21日,史迪威在日记中写道:“在上一批1800人中,68%的预定兵员未被(美国军医)接受,主要是由于结膜炎和皮肤病。”7月份某日的另一次体检,史迪威又在日记中写下结果:“答应由200人中选派155人(去兰姆迦)。大约65人被中国医生剔除,95名被美国医生剔除。去了印度的只有35人。”

史迪威日记记录的,是从中国精锐部队挑选一批人跟盟军一起远征印度的事。当时仅仅因为结膜炎和皮肤病就淘汰了大部分军人。

在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又没有抗生素和各种药物的战争年代,一块硫磺皂也是很珍贵的,甚至可以减少很多皮肤病引起的死亡。

对有些人而言,战争已经很遥远。但是和平经常不会持久。比如阿富汗。

如今,阿富汗350万难民正在逃难途中。

在南美洲,委内瑞拉、海地之类的国家,也有不计其数的难民一路奔波。这些难民的生活条件恶劣,在户外和难民营会有诸多皮肤病、虫咬等。

存几块硫磺皂,或许特殊时代就可以派上用场。

非常时期,人们可能被封锁、围城,可能外面动乱无法出门,无论室内室外,都是垃圾成堆,甚至可能到处都是腐烂的物品。那时候各种细菌和虫的数量,会比现在多上百倍。

硫磺有浓烈的气味。在野外,很多叮咬人类的虫子都不喜欢硫磺味道,只要你身上有硫磺味,就可以驱散很多虫子。

蜱虫是很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一些宠物狗经常遭受蜱虫叮咬,人在野外也可能被蜱虫咬。蜱虫是螨虫的近亲,不喜欢硫磺气味,如果你身上有硫磺味道,在野外草丛被蜱虫咬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硫磺皂还有一种特殊功效,是可以趋避蚂蟥。山蚂蟥日常黏在草上,会顺着你的裤脚、鞋子、登山杖爬到你身上。

在某些地区,旱蚂蟥数量。在一份林芝地区蚂蟥的调查中,研究员曾随机调查了驻扎当地的部队官兵,结果发现:连队50名官兵被叮咬率为61%,其中野外执勤活动被咬率为100%;蚂蟥引起官兵心理恐惧的占70%。(资讯来源:杨振洲等《西藏林芝地区吸血蚂蟥的生态学调查》)

后来,很多人都用硫磺皂对付蚂蟥。硫磺皂有碱性,又有蚂蟥害怕的硫磺,若是蚂蟥叮咬,直接用硫磺皂涂在蚂蟥身上,一会儿它就死了,掉下来。

为了避免蚂蟥爬到身上,可以用硫磺皂打湿,涂在容易遭受蚂蟥的部位。这些部位是:脚腕,手腕,登山杖,鞋子,裤脚。若是草高林密,脸上和脖子也可以涂一些硫磺皂。

有驴友试过在蚂蟥肆虐的墨脱徒步路线用硫磺皂防护,效果很好,再也不担心身上贴上几百条蚂蟥了。

硫磺皂不是谁都合适。

硫磺脱脂效果好,对于皮脂腺过多引起的炎症和螨虫,硫磺皂是好东西,但是对于皮肤本来就干燥缺油的人,硫磺皂会让皮肤更加干燥,容易变得粗糙。如果你是干燥性皮肤,又很爱惜皮肤的细腻,就要减少使用硫磺皂。

其次,太频繁使用硫磺皂,固然可以杀菌,但是也会因为杀太多细菌而破坏人体皮肤的菌种平衡。长期以往,皮肤的免疫力也会降低。所以皮肤上的细菌是不能灭杀太过分的。因此,作为强大的杀菌用品,硫磺皂并不适合长期使用。一般推荐每周使用二次或三次。若是为了治疗皮肤病需要天天使用,可以等皮肤病痊愈后就停止使用。

还有一种人对硫磺过敏,硫磺皂、硫磺软膏之类的东西都会让他皮肤不舒服,这种情况就要避免使用。

如果你很爱惜头发,也不要长期使用,因为硫磺会有一定的褪色作用,会让头发褪色。

有些衣服用硫磺皂洗也会褪色。

大多数人不适应硫磺皂的原因,是不喜欢硫磺的气味。有人形容用硫磺皂洗澡后,全身都是“燃烧的鞭炮味”。

除了气味不好闻,硫磺皂的优点真是太多了。

尤其是战乱、灾荒、户外逃生,硫磺皂的实用效果远超它的价格。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南洋富商

小返场:华山之巅的真实闹鬼故事|令计划父子是被谁做掉的?

十月初一寒衣节 切记:吃2样、做2事、忌1事

 十月初一寒衣节 切记:吃2样、做2事、忌1事

今天(11月1日)是黄历十月初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秋祭”。在中国民间,寒衣节有一些传统习俗,这一天切记要“吃2样,做2事,忌1事”。

今年的寒衣节有点特殊

今年的寒衣节不管是黄历还是公历,都是在这个月份的开头,这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寒衣节这一天(11月1日)恰巧也是西方的万圣节,虽然东西方文化不一样,但是这两个节日却都是缅怀先人的日子。

相传寒衣节始于周朝,《诗经》有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谓九月天气转冷,开始备冬衣,后代遂以“十月一”行之。

至宋朝,十月初一定为寒衣节,礼敬先人,慎终追远,与清明、中元并列为三大祭祀节日。俗话说“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这是寒衣节的传统习俗。

寒衣节吃饺子、红豆饭

吃饺子——民间有寒衣节吃饺子的习俗,俗语说“冬天吃饺子,不冻耳朵”,还有“十月一,油唧唧”的传统俗语。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

寒衣节吃饺子不仅表达了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取一个美好的寓意,祈盼家庭和睦团圆幸福。

吃红豆饭——红豆有驱邪避灾、吉祥如意的寓意,寒衣节有吃红豆饭的习俗,人们祈求驱赶邪气,平安健康。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寒衣节祭祖时的贡品,讲究双数。民谚有云:“三盘不吉,四菜安宁。”老话称“单数不祥,双数为顺”。

送寒衣、授衣

送寒衣——黄历十月初一,已经开始进入冬天,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了,民间有为逝去的先人“送寒衣”过冬的习俗,为逝者焚烧寒衣,遥寄思念之情。

焚烧纸做的寒衣时,需燃尽化灰,古人认为“衣不化尽,情未达诚”,若纸灰残留,亡者恐难取用。

古语有云:“早清明,晚寒衣。”指的是清明祭祖扫墓应早去,寓意迎新生,而寒衣节祭祖却不要太早出门,因为此时昼夜温差大,霜重露浓,太早出行恐受寒露之湿,所以大多选择在中午,阳气升腾之时才出行。

授衣——按照传统习俗,家庭主妇会在寒衣节这一天把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家人换上御寒保暖。人们还会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俗称“授衣”。

寒衣节不宜走亲访友

寒衣节是祭祀先人之时,此日家家焚香祭祖,慎终追远,古人云“祭以敬,孝以诚”,一片恭敬之心不可轻弃。因而这一天,理宜在家,不宜走亲访友,违逆传统。

“冬天冷不冷,十月看初一”

俗语说“冬天冷不冷,十月看初一”,还有农谚云“十月初一阴雨绵,冬寒柴炭贵如金。”说的是十月初一这天,如果出现了是阴雨连绵的湿冷天气,预示今年冬季将会是非常寒冷的,木柴和木炭等取暖材料都会价格上涨。而如果是晴天,那么预示今年冬季将会是一个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