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走出幻覺,走向成熟》:用八個字歸納我的交易理念,就是「虧損兌現,盈利掛起」

 文:金融帝國(譚軒)

交易的「道」與「術」作者希望能夠拋開利益,與大家進行單純的交流與探討,因此建立名為「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他發表過許多關於交易觀念的文章,被眾多網友自發的歸納、整理、轉發,並獲得很多人支持。有了這些基礎,才促成本書的誕生。不但出版至今,在當當網累積超過1000條滿分好評,賣到斷貨;中國最大影音書籍分享平台「豆瓣」評分更高達8.6星。

一流的交易策略搭配上二流的交易技術; 要比一流的交易技術搭配上二流的交易策略好得多。

——大意摘自《克羅談投資策略》(Kroll on profitable invest strategies)

自從看完《交易.創造自己的聖盃》後,我開始大量閱讀國外書籍。我發現國外的書籍有很多本質上的不同。如果說「道」與「術」最早出現在中國古典哲學中,真正從中受益的其實卻是外國人。我追本溯源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寶貴的思想最早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所謂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但往往不是取決於99%的汗水,是那1%的靈感。」我敢肯定,這句愛迪生的名言,至今仍有超過一半的人不知道後半句。或許對於交易而言,就是99%的技術加上1%的理念,決定最終成敗的並非是99%的技術,而是那1%的理念。對於華人投資者而言,往往不缺乏刻苦的努力,真正缺乏的是對努力方向的思考。

往往愈接近本質的東西,應該是愈簡單的。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科學家,比的應該都是化繁為簡、尋找本質的能力。宇宙的確是紛繁複雜的,但支配這種複雜的卻是屈指可數的四種作用力。愛因斯坦還覺得用四種作用力來解釋宇宙現象仍舊不是本質,將後半生的精力放在研究「大統一理論」。如果我們回顧物理學的發展史,的確可以發現這種化繁為簡、尋找本質的軌跡。

早在1687年,牛頓就將蘋果落地與天體運行的作用力,歸納為萬有引力;在19 世紀中葉,電和磁還被看成是兩種獨立的事物,馬克士威將他們統一為電磁力;1960年代,三位科學家提出弱電統一理論,從而將電磁力與弱作用統一起來。科學界有一個奧卡姆剃刀原理,它也告訴我們簡單才是最好的。

與此相比,投資者大多有將簡單的事情搞複雜的傾向。如果不夠複雜的東西,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夠深奧。我相信能夠看到這本不算熱門的投資書籍的朋友,應該都是對交易研究得非常刻苦的人。我來問各位一個問題:你認為自己能夠在市場上獲利的基石是什麼?我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沒有認真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大家研究的只是一種相互獨立的交易技術,從來沒有關於這個問題的核心邏輯。如果你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也要寫一本書,應該可以說明你並沒有找到交易的真諦。

我問過身邊朋友類似的問題,但我從來沒有聽過相對滿意的答案。有的答案是關於基本面分析,去挑選有潛力的上市公司;但對於如何挑選有潛力的上市公司,他恐怕無法給出一個一致性的標準。就算我要求聽聽一致性的標準,這種標準也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清楚,甚至複雜到我也無法驗證其有效性。

讓我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答案非常簡單:虧損兌現,盈利掛起!我沒有孔老夫子的水準,能夠將複雜的道理歸納為一個詞、甚至一個字。但愚鈍的我可以用八個字來歸納出本人交易理念的靈魂!更多投資者的理念可以形容為龐大而沒有靈魂。

再複雜的科學理論,往往都只不過需要幾塊屈指可數的基石(假設)。如果做為基石的假設是成立的,整個理論大廈就是堅不可摧的。當然,撼動整座理論大廈,也只不過是需要證明其中一個假設罷了。我很難相信,大部分投資者的理念大廈往往是在沒有基石的情況下建造。這些交易方法的有效性從來無法被證實,因為從一開始就是無法被證實的。

當然,如果讓我說明白我的基石為什麼能夠獲利,恐怕就需要多說幾句話了,這個問題我會留到後面做出系統的回答。其實,我使用的交易技術仍舊是非常簡單的,只不過是如何量化這八個字罷了。我不想在交易上追求極致,往往極致的東西都不會是穩定的,甚至隱含巨大的隱憂。所以即使是對於交易技術而言,我也堅決的執行「歐姆剃刀原理」。能夠用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就絕不使用複雜的方法來解決。

曾經我看到《克羅談投資策略》中的一種觀點:一流的交易策略搭配上二流的交易技術,要比一流的交易技術搭配上二流的交易策略好得多。我的觀點則更加極端:技術與策略是互斥的!如果你具備一流的交易技術,你註定與一流的交易策略無緣。當你真的掌握一流的交易策略,你根本不可能容得下一流的交易技術。為了具體說明這其中的奧祕,我還是講一段我以前工作的事情吧。


前面說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手機的銷售業務。其實我的銷售理念很簡單,就是把每一款新上市的機型拿給區域內的經銷商看一看。客戶進貨就進貨,不進貨也沒有關係,總之我不會死皮賴臉的。即使客戶不進貨,我仍舊按時解決好售後的問題;對於進過貨的客戶,公司有專櫃、或者其他政策的時候,我都是無條件的讓客戶享受。

當然,如果是其他的銷售代表,一定會利用公司的政策做為籌碼,誘使經銷商進更多的貨。很顯然,一開始我的銷量一定會比同事小得多。但漸漸的,由於我「實在」的風格,幾次合作後,經銷商對我愈來愈認可,覺得和我合作非常放心,我做的品牌也漸漸在市場上紅了。

其實,我能夠取得經銷商的信任,只是因為一件很巧合的小事。記得那時有一款性價比不錯的機型,但這款機型存在一個高維修率的隱憂。在客戶進貨時,我會將這個問題說得很清楚,並且建議不要壓貨太多。雖然只是少量進貨的試賣,但維修率已經將經銷商弄得焦頭爛額了。

或許,正是我有悖於其他業務員的作法,讓經銷商非常的感動。正是這件小事,讓我明白了「做通路」與「搞推銷」之間本質上的不同,更多業務員是用搞推銷的模式來做通路。雖然我那個「少進貨」的建議讓我少賺一些工資,但在之後幾年內我所得到的回報簡直大到不成比例。

隨著銷量的增長,這時出現了一個新問題。經銷商之間往往會出現「削價」競爭的問題。他們通常會將自己清庫存的機型報出低價,即使沒有利潤也沒關係,反正他們也不是真的想賣,還會說這款手機品質不好什麼的,然後再主推他們庫存量大的主賣機型。我主要經營的經銷商也和我探討過這個問題,如果我的品牌被削價後利潤很小,店員就沒有推銷的熱情。

我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很多顧客進店後就點名要諾基亞,至少沒有經銷商敢說諾基亞的品質不好;但國產品牌不行,必須靠人來推銷。事實上,很多經銷商都成為國產品牌的「地包商」(編按:中國手機銷售的實體管道中,地包商往往負責一個或多個城市的產品銷售、價格管控、物流服務等。),其他商家都是從承銷商地包商那裡分貨。很顯然,經銷商一定會不遺餘力的推銷自己包銷的品牌,其他品牌就會淪為「削價」的工具。

如果手機沒有利潤,店員就拿不到多少分成。或許,我可以每天跑到賣場給店員買些冷飲討好他們;然後在各個經銷商之間周旋,儘量避免「削價」。其實我很清楚,任何市場的參與者都是求利的。就算我做再多的事情,也只不過是表面上有所改變。只有更高的利潤,才能夠成為店員推銷的熱情。

最後,我做了一決定:背著公司將進貨門檻提到一個很高的水準。這樣就能把不是真心想賣的經銷商擋在門外。

如此一來,我負責的市場漸漸變為一家經銷商「獨賣」,對於各個環節來說都算是利潤比較豐厚了。店員由於利潤的誘因驅動,從「要我賣」變成「我要賣」。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光仍舊讓我津津樂道。我每天幾乎什麼事情都不用做,甚至經銷商自己去公司提貨、自己派人去跑售後。

我在幹什麼呢?哈哈,我在家裡炒股票呀。還有就是和經銷商吃吃飯、跳跳舞、打打牌什麼的,而且我們在休閒的時候從來不聊工作上的事情。我創造一個同事們不敢想像的奇跡——別人白天「下市場」,我是晚上「下市場」。道理很簡單,白天經銷商有很多事情要忙,哪有時間陪我玩呀。

大家或許會覺得不可思議,在絕對的買方市場中,怎麼會出現買家自己提貨、跑售後的事情呢?道理其實很簡單,經銷商既然開店,就一定是求利的。我如果繼續求利的話,一定會存在衝突。既然經銷商求利,我就必須「錯開」需求,轉而追求少幹活。其實,經銷商也有員工負責每天跑市區,順便幫我跑一下並不增加成本。對我來說,把除了薪水之外的所有潛在收入都貼補給經銷商,這樣一來,我自然可以擠出時間在家炒股票,最終實現與客戶的雙贏。

這裡解釋一下,所謂的潛在收入大多是擺不到檯面上的,但幾乎所有的業務員都會鑽隙賺點小錢。事實上,倒未必是經銷商在乎我這點小錢,是我的風格讓經銷商感到非常舒服、甚至是感動。畢竟,經銷商請我吃吃喝喝花掉的錢,要比這些所謂的潛在收入還要多。有意思的是,在我極其懶惰的工作表現下,我的銷量反而愈來愈大。甚至公司主管都非常認可我的銷售策略,不只一次跟我的客戶承諾不會向其他經銷商供貨。

事實上,對於通路類的銷售工作來說,的確存在二八法則的效應。你付出20%的努力,能夠產生80%的銷量;但如果你想要得到另外20%的銷量,你就要繼續付出80%的努力。客觀的說,我的絕對銷量在公司只能算得上中等偏上的水準。如果是考慮當地市場占有率,我的排名就在公司名列前茅了。這是因為我負責的是一塊很小的市場。

當然,如果是大一些的市場,我的「獨賣」策略也不可能增加太多的銷量。只能說至少我的銷售策略非常適合我所在的市場,畢竟那是一塊「手機品牌數量遠遠多於經銷商數量」的小市場。

其實,後面發生的事情更精彩。或許是因為分公司總經理的私心,那時公司幾乎不計代價的追求銷量,從來不考慮銷量到底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為了增加銷量,公司簡直無所不用其極。公司派人裝成顧客,到沒有進貨的商家處詢問我們品牌的手機,從而使得經銷商錯估市場潛在的銷量。這種策略只能夠解決短期問題,副作用就是會出現貨物庫存。

身為老業務的我很清楚這一點,曾經發生過很多次因為「歷史遺產問題」無法解決,而無法繼續合作的案例。哪怕只是多年前囤下來的一兩台手機沒有銷售出去,只要公司不給退貨,經銷商是不可能再繼續進貨的(而我們公司又沒有退貨的機制)。退一萬步說,就算手機被順利銷售出去,只要花費的時間比經銷商預計得更長,也是會影響再次進貨的熱情。

我的銷售理念是,當「通路」和「銷量」發生衝突的時候,永遠是捨銷量、保通路。如果我明知某個型號的手機不好賣,即使經銷商主動要貨,我也會勸他再考慮考慮。因為我很清楚,通路內的貨如果賣不出去,將來還是給我自己找麻煩。這與其他銷售代表不計代價的拚命倒貨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就是我追求自然銷量的原因,我所能做的,就是不會因為通路問題影響到自然銷售而已。如果我非要刻意提高銷量,恐怕即使在銷售環節終端下手,也得不到預期的效果。最多不過是我在場的時候,店員礙著面子幫我推銷一下罷了。何況我又沒有分身之術,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另外幾家分店的賣場。我從不奢望把梳子賣給和尚,這種努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我無法改變根本結構的前提下,硬要改變結果同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有意思的是,那時幾乎是我們這個品牌在手機市場中最輝煌的一段時間。其他區域的經銷商看到潛在利潤,也希望成為我們品牌的地包商。公司的作法更是離譜,居然做出「一個閨女,許給兩個婆家」的事來。你想當地包商沒有問題,只需要進多少多少台貨即可。還有人想當地包商,只要從公司大量進貨也沒有問題。這時我已經很清楚了,這塊市場已經徹底完蛋了!雖然囤貨的商家對公司非常不滿,但那時我們品牌的確挺好賣的。看在錢的面子上,雖然總是向公司發洩不滿,但誰也沒有和公司撕破臉。

我的印象非常深,開大會的時候,總經理拚命表揚那個區域的銷售代表。與此同時,公司看不慣我的銷售思維,甚至在會上沒有點名的說:「業務員要以公司的利益為重,不能胳膊往外拐。」我能怎麼辦呢?明知道聽公司的就是死路一條,總經理應該不會愚蠢到不知道後果,所以我只能假裝聽不懂,並且頂著壓力繼續按照我的思維來經營市場。

最後公司實在受不了我了,準備把我炒魷魚。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派業務經理走訪我的市場,與我的客戶講明來意。我的客戶直接說:「你就把他炒掉吧,反正我以後也不會再做你們的品牌了。」這位經銷商早已成為我的好朋友,他的作法並不讓我意外。讓我出乎意料的是,經理到另一家早已不與我們合作的經銷商,那家經銷商仍舊對我評價非常高!要知道,我曾經跟這家經銷商因為不給他貨而發生爭執。顯然,公司立刻打消炒我魷魚的念頭。

事後,我問我的經銷商朋友:「我們經理找你談的好處,肯定是我給不了你的。即使沒有好處,現在賣我們的手機都很賺錢,你為什麼如此生硬的拒絕了呢?」我的經銷商朋友是這麼回答的:「先拋開感情不談。我相信再來一位業務也會對我很好,甚至比你對我還要好。但問題是,他在這塊市場站住腳以後,一定會為了追求銷量而不規矩的把貨放到其他經銷商那裡。我們費了這麼多年的時間才把這個品牌炒起來,『錢道』都沒了,我還要錢幹什麼呢?」

其實另外一家經銷商對我評價很高的原因,也很簡單。我在解決他的售後問題時,如果能夠變通一下不收費的,就免費幫他修一下。如果是其他業務員,一定會找公司免費修完以後,再找他要錢。何況,他有自己包銷的品牌,不可能大量從我們公司進貨,當時的這種模式應該是對他最有利的。畢竟他不會傻到花大筆資金進貨,只是為了和我的經銷商嘔氣。

事後我在想,如果業務經理小家子氣一點,只要求他進了三、五台貨,事情的發展會不會出現另一個版本呢?畢竟,他早就對我的經銷商獨賣賺取高額利潤,我又不給他貨而不滿。但當進貨的權利與銷量的義務掛鉤以後,他的確做出明智的選擇。我真感嘆,這就是與強者合作的樂趣。你只要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們絕對能夠算得清楚自己的利益。

後面的事情,幾乎和我預料的絲毫不差。花無百日紅,公司產品線的競爭力開始下降。我的同事開始焦頭爛額,那些曾經為了利潤而忍氣吞聲的經銷商集體爆發不滿了。別說繼續進貨,就算消化掉以前的庫存都成為很大的難題。那位「以公司利益為重」的銷售代表並沒有得到公司的諒解,不得不離開公司;我們的總經理卻在銷量最輝煌之時調到其他城市的分公司。

由於我經營的通路是完全良性的,從而繼續以前的模式。幾年以後,隨著手機行業的沒落,分公司最終被撤銷了,我也就失業了。由於我與經銷商朋友多年的交情,他又幫我在其他品牌的代理商處找了份工作。總之,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做了五年以後,最後善終了。毫無疑問,我當仁不讓的成為公司最老的一位銷售代表。這五年來,做為N朝元老的我,看著一波又一波銷售代表的來來去去,我卻成為公司的一個傳說。


聽了這段故事以後,大家是否能夠理解「道」與「術」的區別呢?或許,你再多付出80%的努力,的確可以得到那剩下的20%銷量。但最後20%銷量的獲得,真的沒有任何隱憂嗎?身為銷售代表的我,工作本質上是維護通路,剩下的事情我從來都是聽天由命。

或許,正是我無為的風格,才讓我得到了善終。如果說因為我沒有維繫好通路,使得可以銷售良好的手機無法銷售的話,那就是我工作上的失職。但在手機沒有競爭力的時候,我「有為」的與市場對抗,也沒有任何的意義。不如在保證通路良性發展的情況下,等待下一次品牌競爭力的春天。

客觀的說,當產品線競爭力下降的時候,雖然我的絕對銷量也會下降,但我相對於其他同事的銷量卻會增加。道理很簡單,在產品好賣的時候,更低的利潤在容易推銷成功的襯托下,並不是一件非常難以接受的事情。當產品不好賣的時候,就只能靠高利潤來實現銷售了。這很類似開放式基金的銷售模式,我們似乎找不到任何開放式基金相對於封閉式基金的優勢。

封閉式基金具有更低的交易成本、更快捷的交易模式,甚至還有不小的價格貼水空間。我們很容易想像,如果開放式基金的交易成本降低到封閉式基金的水準,銷售開放式基金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情。然而現實是,開放式基金的推銷者可以拿到交易成本80∼100%的傭金收入。正是這塊豐厚的收入,才使得開放式基金的銷售成為可能。

發現沒有?靠人來推銷的產品,一定是最貴的!另一方面,經銷商為了捍衛自己在當地市場「獨賣」的地位,也必須在產品線沒有競爭力的時候維持一個說得過去的基本銷量。當然,這必須建立在絕對信任的基礎之上,畢竟很少有人能夠在賣爆時兌現曾經的承諾。甚至就連分公司老總的承諾,在短期利益面前也會變得一文不值!

事實上,除了利潤以外,推銷我的品牌還有一個更加明顯的優勢,只要客戶真心想買,就算再去其他的商家詢價,最終仍舊只能回到曾經對他耐心講解的店員這邊購買。與此相反的是,店員耐心講解其他品牌的手機,最終很可能是在為別人做嫁。這或許說明,當你為了實現某種目的的時候,一定要捨棄一些現有的東西。問題關鍵只在於,捨棄的與得到的,哪個更有價值?

憑我和經銷商多年的交情,即使很難賣的手機,只要我開口讓他進個幾十台貨,肯定沒有問題。但我在生意上從來不「賣臉」,因為這只能解決一、兩次問題,不能夠改變經銷商需要追求利潤、店員需要賺錢養家的本質。明明人家賣別的手機可以賺更多的錢,我與市場法則對抗真的有意義嗎?實現銷售成績的本質,只在於銷售者得到的高利潤,透過其他方法追求銷量只會讓你離本質愈來愈遠。

大家想想看,我在工作上的成功是因為我多做了什麼嗎?不,完全不是!而是因為我懂得應該少做什麼!事實上,我只不過做到誠信,以及不是什麼錢都賺。大家反過來想:如果你什麼都不幹,是不是一定就是誠信、以及不是什麼錢都賺呢?如果非要說我多做了什麼,恐怕就是不給其他經銷商貨。甚至就連唯一的經銷商進貨時,我有時都會建議他「少進點貨」。問題是,我的所作所為,似乎沒有一條不是有損銷量的!表面上很多同事的努力是在追求更多的銷量,實際上卻是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路全部堵死。當他們走向榮耀的同時,也註定他們會很快的離開。

我透過經銷商朋友的介紹,找到第二份工作時,同事們似乎沒有人相信我是一位化石級的老業務員,因為我似乎對銷售技巧一概不知!或許幾年前我剛工作的時候,也學習過如何討好店員、唬弄老闆,擁有在謊言中周旋的本領。但真正「得道」的我,早就把這些小兒科的雕蟲小技忘得一乾二淨了。

與此類似的是,在狂飆的大牛市中,與朋友聚會的飯局總會談到如何炒股賺錢的問題。總之,他們說得頭頭是道,我卻根本插不上嘴。我經常說,我們聊點別的吧,討論這個沒有意義。為了消除無聊的尷尬,我還和他們開玩笑呢。

在他們討論到創投概念股時,我半開玩笑的問:「什麼是創投呀?是磕腦袋嗎?」事實上,前半句話還真不是玩笑,那時我還真的不知道「創投」是什麼意思。其實,我並非不想幫助身邊的朋友靠炒股賺些錢,而是我對於改變他們的核心思想根本就無能為力。他們所追求的東西與我有本質上的不同,既然問題都是不同的,探討答案還有意義嗎?

在我看來,道與術的區別在於,一個是求(錢)道而捨錢;另一個是求錢而捨(錢)道。在工作上,我求通路而捨銷量;在市場上,我求位置而捨鈔票。因為追求的東西不同,所以自然一個是簡單的,另一個是複雜的。在工作上,我沒有辦法將我的風格與他人的風格相容起來從而如虎添翼;同樣的道理,在交易上也不行!當你用對抗之心尋找技術的時候,你找到的技術一定是複雜的;當你用順應之心尋找技術的時候,你找到的技術一定是簡單的。如果你為了達到某種目,不得不持續付出大量的努力時,你的模式一定是沒有順應事物的本質。

在我看來,投資者的問題不是他們在成功之路上跑得不夠快,而是從根本的方向上就已經錯了。如果說一個人對交易的理念是正確,即使採用最粗糙的武器也能成功;如果一個人對交易的理念是錯誤,他使用再精良的武器也擺脫不了最終失敗的命運。

那麼,交易之道是什麼呢?如果你還不明白,只能說你的悟性太差。我已經說得夠通俗了吧?我真誠的希望更多的投資者,不要在那些枝微末節上繼續浪費時間。不要再去做那些,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走出幻覺,走向成熟:敗光父母家產,最後翻身數千萬身價的系統交易專家啟示錄》,樂金文化出版

作者:金融帝國(譚軒)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撼動華人財經論壇投資圈的傳奇著作
股市投機客,最醒悟的告白

作者初入股市的時候,只是一名14歲的中學生!他被身邊賺錢的親戚和電視劇吸引,幻想自己也可以大撈一票。然而,正是這股年少輕狂,將他的家庭推入永無止境的深淵:無數的不眠之夜;面對虧損,絞盡腦汁也找不到出路的無奈;毀掉爸媽三分之二畢生積蓄的心痛;與本能較量的痛苦掙扎;為了做投資而離群的孤獨……

即使多年後的今天,他可以賺到數十倍的利潤,但他,深知一位投資者的成長是非常痛苦的。

「你賺到的錢,只不過是市場先借給你,等它跟你討回時將異常兇狠!」

作者不忍心看身邊的同齡朋友也經歷他曾經歷過的折磨,總是勇敢告訴大家「歹路不可行」。然而,他也發現,近年房價飛漲,身邊許多二十多歲、正要告別童年的孩子真的壓力很大。以前是「人無外財不富」,現在是「人無外財難活」。畢竟,沒有什麼行業能夠像投資有如此低的進入門檻,又有如此驚人的短期報酬。

「如果不得不走這條坎坷的交易之路,但願你能少繞幾個彎。」

作者希望能夠拋開利益,與大家進行單純的交流與探討,因此建立名為「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他發表過許多關於交易觀念的文章,被眾多網友自發的歸納、整理、轉發,並獲得很多人支持。有了這些基礎,才促成本書的誕生。不但出版至今,在當當網累積超過1000條滿分好評,賣到斷貨;中國最大影音書籍分享平台「豆瓣」評分更高達8.6星。

明白大多數股民為什麼虧損,
就能簡單找到獲利的辦法!

網路上,一份關於進入股市的動機調查顯示:第一是為了獲利,第二是證明能力,第三是追求自由。但諷刺的是──投資者往往先付出高額的學費;然後,是必須愚鈍的堅持交易原則;最後的結果卻是基本上靠天吃飯,絕無自由與自豪可言……

比起高不可攀的業內人士,作者更加了解中、小投資者所處的自身環境,以及觀念上的迷思。他想藉本書告訴大家,眾多投資者為什麼會悲劇收場的深層原因。你可以學到:

從經濟危機到轉機的「入市要訣」
市場由眾多對立、矛盾的概念組合而成:要順勢而為,但不要追漲殺跌;要高拋低吸,但不要逆勢交易……該如何判斷進、出場時機?雖然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應該追求一些什麼、同時承擔一些什麼,但本書可以喚醒你已經經歷過、且感悟到的內容。

基本面到技術面的「投資策略」
基本面分析從價格運行的根本原因入手,在運行方向與幅度的判斷上有一定的優勢;技術面分析從價格波動入手,對於具體點位的把握有一定的優勢。分析方法沒有優劣之分,重要的是這種方法是否適合你,而且任何一種交易方法其中都藏有「騙局」。

過濾雜訊、建立紀律的「交易心態」
當我們意識到生活中某些壞習慣需要改正時,就必須制定一些紀律來約束。交易也是同樣的道理,愈彈性的作法愈難約束本能。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你決定的東西愈少,市場決定的東西愈多,就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更多交易的深刻感悟,請詳見本書!

提升自身的交易境界,
達到長期穩定獲利的目的。

從一位投資者對虧損的認識,就完全能夠看出他的交易境界。事實上,長期穩定獲利的祕密,就在於對虧損的正確認識。
第一層 拒絕面對虧損:須放棄和市場一較高下的動機,面對現實;
第二層 努力規避虧損:學會接受虧損的同時,也享受利潤;
第三層 承認虧損的合理性:把獲利看得比避免虧損更重要;
第四層 認識盈虧同源:從整體上來尋找機率優勢;
第五層 得失隨緣、心無增減:與市場「對抗與爭鬥」,轉為「包容與融合」,成為心靈成熟的投資者!

本書並不是要證明什麼方法比較厲害,而是摒棄繁瑣的技術,回歸理念的真諦,至少希望讀者不要再增添任何新的迷思。書裡沒有看不懂的奧妙理論,卻有恍然大悟的道理。最後,你會和作者一樣,發現原來「交易是簡單的」!

樂金-走出幻覺,走向成熟-立體書-300dpi
Photo Credit: 樂金文化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共军大难题!搞不好就全军覆没!

—金门、马祖,将是中共攻台的难题

 5月23日,中共军队宣布政治性的环台演训,继续暴露了不少弱点。此次演训涉及了台湾的离岛,包括金门、马祖,表明中共很清楚,这些离岛在攻台行动中无法回避。

如果中共不能迅速攻占这些离岛,进攻台湾本岛的行动就可能被拖延;如果攻占离岛的代价过高,还会分散有限的资源。

金门、马祖实际是中共攻台行动的难题。

中共出兵多少才能攻下金门?

台湾的离岛中,金门算最大,距离中共控制的角屿岛仅1.8公里,烈屿(小金门)距离厦门仅约5公里,但金门与台湾本岛却距离210公里。

金门包括金门本岛、烈屿(小金门)、大胆、二胆等12个岛屿,多次经过了实战的洗礼。

1949年,中共军队登陆金门的战役失败;1950年,中共军队登陆金门旁边的大担岛战役失败,大担岛随后也被更名为大胆岛。

这两次战役令蒋介石重新认识了金门岛屿的重要性,打消了从金门撤退的想法。1958年8月23日,中共对金门发起炮战,首日发射了5.7万余枚炮弹,单日炮击强度超过如今的俄乌战争;直到1979年中共正式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历时21年,中共总计向金门发射了47万枚炮弹。

2024年5月18日,透过台湾金门海滩上的反登陆障碍物,可见对岸的厦门。(I-Hwa Cheng/AFP via Getty Images)

美军当时向金门援助了203毫米口径重炮,在反炮战中占据了优势,摧毁了一些中共火炮,令中共火炮阵地被迫后撤。金门守军如今仍在操作203毫米口径重炮,还有美军后来提供的240毫米口径重炮。中共军队若攻台,无法忽视金门部署的重炮,必须攻占金门。

2001年3月19日,台湾军队在金门的例行训练演习中操作美制的203毫米口径榴弹炮。(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对中共来说,攻下金门不但是战术上的需要,更是政治上的需要。中共准备动用多少兵力进攻金门,将决定多快能攻占金门,也涉及要分流多少攻台的资源。这会令中共军队将领头疼。

1949年10月25日凌晨,中共第10兵团部署了6个团总计约1.9万人进攻金门,第一梯队三个团9000余人成功登陆,但100多艘机帆船全部被毁,其余船只也仅少数返回,第二梯队无法大批增援。3天的战斗后,9000余人中约3900人阵亡,其余被俘。

中共内部总结时,曾认为需要一次运送4至5万人的兵力,带三天的干粮,登陆后才能对战金门3万守军,保住滩头阵地,等待后续兵力支援。

金门守军现在的常备兵力大幅减少到约3000人,但若发现中共军队异动,应可大量增援。金门兵力不大可能增至数万,但火力却远远超过75年前,中共军队如果不出动数万兵力,几乎难有把握迅速攻占。

台湾军队驻守的金门各岛屿,距离福建省最近处仅1.8公里。(谷歌地图/大纪元制图)

中共进攻金门要耗掉多少资源?

75年前,中共军队海空处于劣势,只有陆军具备总体优势,但缺乏两栖登陆的船只。如今,中共占尽了优势,但为了攻占金门,准备动用多少战机、战舰、导弹等,同样是一个难题。

台湾的大小离岛中,金门、马祖、东沙在防卫中的地位重要。(谷歌地图/大纪元制图)

中共的导弹可能只有少量会打金门,甚至没有;因为中共的火炮和火箭炮完全可以覆盖金门。66年前,1958年8月23日,中共突然发动炮战,首日射弹5.7万余发,集中攻击金门守军重点目标,造成数位军官死伤,总计官兵死伤440余人;当时金门守军数万人,还在晚饭时间,毫无防备。21年的炮战中,金门军民总计死亡618人、伤2,610人。

这些数据今天仍可参考,中共火炮、火箭炮覆盖式的第一波打击效果可能并不会有多高。若金门守军及时预警、提前隐蔽,中共军队的炮击效果会大减。如果金门守军大部分保持战斗力,中共就难办了。

75年前中共军队登陆金门用的是机帆船和渔船,现在中共有了登陆舰、登陆艇和气垫船等,但这些有限的装备用于进攻台湾本岛可能还不够用,几乎不会放在金门。中共应会准备数万人登陆金门,可能仍主要乘坐小船,主要攻击线大概仍相同,只是船的数量会更多,但面对的金门守军火力也明显要强得多。

1949年金门战役前,台湾守军在金门沿岸地带埋设了地雷和炸药。(台湾档案管理局)

攻占金门绝非易事

金门守军有240毫米、203毫米、155毫米、105毫米的各类火炮,中共军队乘坐的船只若盲目密集抢滩登陆,损失不会小;若拉开距离、分批登陆,又会减慢进攻速度。

中共军队即将登陆上岸时,金门守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会出现在岸边,坦克炮、链炮和重机枪的近距离射击将是登陆船只的灾难。强行密集冲锋的中共军队士兵会踩到滩头埋设的地雷,还会遭遇金门守军120毫米迫击炮的轰击,很可能伤亡惨重,第一和第二波次攻击恐怕没有多少人真能与金门守军的步兵接战。

中共军队若不顾死伤,不断乘船以连续波次攻击,可能会占据一些滩头占地,但都是轻装步兵,短时间仍缺乏坦克、装甲车、火炮等重装备,既难向纵深攻击,也难坚守阵地。中共有限的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两栖合成旅,应全数集中在远离金门的其它港口,准备进攻台湾本岛。这些部队的两栖战车几乎不会出现在金门海域。

中共有限的直升机最可能被集中在平潭岛,距离台北最近,准备展开低空突袭,能支援金门之战的恐怕寥寥无几。中共进攻金门的部队,大概也指望不上歼-16、歼-10、轰-6等战机的空中支援,这些战机会忙于台海之战;或许只有歼轰-7会出现,投放一些自由落体炸弹,却不敢定点俯冲发射火箭弹,否则可能躲不过金门守军的刺针防空导弹。中共的大型无人机主要用来飞跃台湾海峡,部分小型无人机会用在金门。金门守军的无人机也可以攻击中共部队。

中共火箭军、海军、空军主要会集中应对台湾本岛战事,对金门之战的支援将十分有限,甚至根本没有。若中共在金门投入这些资源,并遭受损失,进攻台湾本岛就会捉襟见肘。中共陆军可能不得不独自承担进攻金门的任务,若兵力不足,将无法迅速达成目标;若投入兵力过多,又将影响进攻台湾本岛的计划。

中共军队的部分轻步兵会乘船越过台湾海峡,在不同地点登陆,以骚扰、牵制台湾守军,若过多用于金门,牵制作用将会有限。中共投入金门之战的兵力和资源,将直接影响能以多快的速度占领金门。

2024年5月23日,北京街头一个大屏幕正播放中共宣布环台军演的画面。(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共不能迅速攻占金门的后果

中共进攻金门的战事若不能在24小时或48小时内结束,中共整个攻台行动将大受影响,政治上的压力同样巨大;再度进攻金门的行动,可能成为中共军队的又一次噩梦。

中共估计会同时进攻金门和台湾本岛。若中共等待先取金门,再攻台湾本岛,等于留给台湾守军充足的时间准备;若同时进攻,就不得不分兵和分配有限的资源。

中共可能会调动13个集团军的至少7个,加上其它部队总计要凑50万人,才有条件进攻台湾;若仅投入2至3万人进攻金门,恐没把握迅速占领,甚至搞出另一次全军覆没。若中共投入3至5万人或更多,占用兵力的比例不小,仍可能出现重大伤亡,即便惨胜,士气也将遭受严重打击。

中共使用人海战术或许能抢滩成功,但轻装步兵仍不得不守住阵地,等待架设临时码头,运送坦克、装甲车和火炮上岸,随后的巷战也恐难速战速决。中共若不投入大量兵力和资源,金门之战可能陷入拉锯,导致全局被动。

中共若攻台,几乎不可能放弃进攻金门。金门守军能第一时间掌握对岸军情,还能使用巨炮打击中共的军事目标。中共军队可以选择暂时放弃金门一带至少数十公里的区域,不打算利用周围海岸线进攻台湾,这在军事上或许可行,但在政治上对中共来说行不通。

中共主力登陆舰队最可能从福州、宁德一线出发,意图尽快攻占台北,难以绕过马祖列岛。(谷歌地图/大纪元制图)

马祖令中共军队更难受

中共的环台演训,有海警船出现金门、马祖各岛屿附近,表明中共了解这些岛屿的重要性。

马祖列岛由19个岛屿和小岛组成,五个主要岛屿是南竿岛、北竿岛、东引岛、东莒岛和西莒岛,小岛还有亮岛、高登岛、大坵岛等,最近的离福建北茭半岛仅约9.25公里,这些岛屿距离台湾约170公里。

临近马祖列岛的福建宁德、盐田等港口,是中共主力登陆舰队最可能集结之处,目前少量护卫舰驻扎此地。中共若攻台,最可能直取台北,东部战区驻扎在浙江舟山、上海等地的登陆舰船和驱逐舰、护卫舰等,应提前转至福建宁德、盐田一带,少量也会集结到福州一带,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攻击路线。这些调动无法瞒过马祖列岛守军,台湾会立即得到预警信号。若中共先进攻这些小岛,攻台行动也等于提前曝光。

马祖列岛守军总兵力约2000多人,并不算多,但也部署了155毫米、105毫米火炮和120毫米、81毫米迫击炮,多数岛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中共军队的两栖战车难有用武之地,要全部占领会颇费周折。

离福建沿岸约9公里的高登岛,面积约1.84平方公里,也经历多次战事。1951年,中共曾派出8艘快艇和20多艘帆船围攻高登岛,但被守军击退。1955年,中共军队乘坐机帆船登陆高登岛,再被击退;之后曾屡次炮击高登岛,一直持续到1956年;两军还在附近海域发生过冲突。1960年,中共再度炮击高登岛。

中共若攻台,或许可以暂时放弃金门,但无法放弃马祖列岛,这些岛屿就在中共主力登陆舰队的进攻路线上,守军火炮可能直接打击中共舰队,也能及时上报军情。中共进攻马祖各岛,将拉开攻台的序幕,若不能迅速攻占,台湾守军将获得更多时间准备,美军及其盟友也有更多时间应对。

2013年5月8日,台湾军队在马祖南竿岛的例行军事训练中操作美制的240毫米口径榴弹炮。(Ashley Pon/Getty Images)

若中共计划先取金门、马祖,再图谋台湾本岛,两岸等于重归交战状态,中共的任何舰船只要靠近台湾200公里之内,就会遭遇反舰导弹攻击,所谓的环台军演就没法再搞了。中共战机也不敢再逾越台湾海峡中线,否则就可能被防空导弹击落。

只要中共进攻金门、马祖或者东沙岛,美国及其盟友会立即应对,为防止冲突扩大,可能设立大片禁飞区、禁航区,限制中共军队进入。美军也极有可能立即摧毁南海各岛礁的中共军事设施,开辟第二战线。

美国还会联合盟友制裁中共,甚至执行海上封锁,中共石油通道会被切断,进出口贸易会大幅缩水;中共会被赶出美元交易系统,在外国的资产可能被冻结。届时,中国经济会一落千丈,几乎无力再进攻台湾本岛,中共将出现严重权力危机、发生内讧等。

中共此次环台军演,政治宣传远超演训本身,仍在不断曝光中共军队的“虚假战斗力”;威胁台湾离岛的做法,反映出中共军队的攻台计划中,如何进攻这些离岛仍是一大难题。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大纪元 

离中国非常近!要动手?美海军陆战队一波一波地抵达这里

 —为美军争取时间!距台湾咫尺之遥,他们正在备战

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濒海作战团最近在为一项战略进行演习:在台海冲突爆发的情况下尽早拖住中共,为其他美军部署到位争取时间。《华尔街日报》记者跟随他们飞往了菲律宾距台湾南端仅100英里的小岛。

美国和菲律宾海军陆战队一波一波地抵达这个距离台湾南端约100英里的小岛。一排排手持自动步枪和机枪的士兵从“黑鹰”(Black Hawk)直升机上跳下,在机场周边就位。伴着一股股热气和飞扬的尘土,几架“支努干”(Chinook)直升机又放下了几十个人。

他们卸下燃料罐、一袋袋即食食品、一箱箱医疗用品、小型无人机和卫星通信设备,这是他们在这里停留三天所需的一切。

如果他们继续北上,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到达台湾。

这是一次军事演习,火炮没有弹药,“标枪”(Javelin)导弹发射器也没有导弹。但这些海军陆战队员是在为现实世界中的冲突做准备,他们在打磨一项战略,认为该战略对于在中国周边利用一连串靠近中国的岛屿与其作战至关重要。

这种地形正是他们的强项。

他们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濒海作战团(the3rd Marine Littoral Regiment),该作战团成立于两年前,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经历数十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斗后,为更好地应对大国竞争而进行的全面重新设计的一部分。《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记者与他们一起飞往了伊特巴亚特(从最近的菲律宾大岛乘坐直升机需要90分钟抵达),然后登岛前往他们演习期间开展行动所在的菲律宾偏远军事基地。

如果爆发冲突,这些海军陆战队员将会携带导弹和雷达,尽快、尽可能远地向前推进。他们会以小组为单位散开,分布在岛屿和海岸线。然后,他们将保持移动,以免被中国的导弹、传感器和无人机发现。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菲律宾北部参加联合军演。图片来源:AARON FAVILA/ASSOCIATED PRESS

“对手将不得不耗费大量资源来确定我们的位置和行动,”驻扎在夏威夷的由2,500多人组成的海军陆战队第三濒海作战团的指挥官John Lehane上校说。“我们会加大对手的决策难度。”

实际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在条件艰苦、偏远的地方执行任务会遇到很多问题。一些岛屿有大型跑道,但还有一些岛屿只有小型直升机停机坪。偏远的沿海地区并不总是有足够宽的道路能够便于移动雷达系统和导弹炮台。这些海军陆战队员需要小型船只进行机动操作,但却没有。

在战争中,威胁将无处不在,这使得为他们提供补给变得更加困难。中国拥有强大的导弹武器库以及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无人机。而且,中国还有一个优势——在被视为后院的地区作战,附近有中国的海军舰队、军事基地和广泛的监视网络。

这些海军陆战队员的目标之一是在爆发冲突的情况下早早拖住中国,为其他美军部署到位争取时间。在前线,他们将利用传感器和小型无人机近距离了解战场情况,发射导弹摧毁中国舰船,或向美国和盟国战机或舰船发回目标数据,以便实施打击。

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菲律宾北部伊特巴亚特岛上的机场集合,这里距离台湾不到100英里。图片来源:AARON FAVILA/ASSOCIATED PRESS

华盛顿特区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级研究员、目前在海军陆战队大学(Marine Corps University)任教的Benjamin Jensen说,这些更小、更灵活的部队将起到21世纪濒海骑兵的作用。

他说:“最理想的情况是,你拥有这些能在第一岛链穿梭往来的高机动性部队,这样就能不断迫使(中国)寻找你。”他说,这将对中国的情报网络造成“巨大负担”。第一岛链指的是从日本海域群岛到台湾、再到菲律宾北部和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中国称南海)的一连串岛屿及其之间的广泛海域。

“中国为寻找海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每布置一个传感器,就意味着有一个传感器没有布置在其他目标上,”Jensen说。“要让他们白费力气。”

为此,这些海军陆战队员需要做到一些非常难以办到的事。

既要轻装上阵,又要具有杀伤力。在岛链覆盖的广大区域获取食物、燃料和导弹。收集大量有关敌方动向的信息,同时又不暴露自己的信息。

所有这些任务都要在离中国非常近的地方完成,而在这样的地方,哪怕只是打开无线电或雷达,都可能被中方盯上。

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濒海作战团在夏威夷群岛进行了训练,在加利福尼亚州模拟作战,并四次前往菲律宾。他们正在演练在保持隐蔽的情况下进行通信的战术,例如在电磁频谱中制造大量噪音以迷惑敌军,或者将注意力吸引到编队的不同方面,而这些方面可能有什么,也可能什么都没有。

成排的服务器正被笔记本电脑大小的设备取代,3D打印机正在制造维修零件。“既要尽可能地轻装上阵以减轻后勤负担,同时仍要确保作战可靠性和作战能力,我们在不断完善这两者之间的平衡,”Lehane说。

“亲眼看到,拍下照片”

在最近于4月下旬和5月初举行的演习中,几支小队飞往散布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吕宋海峡(Luzon Strait)的三个小岛。

他们的出现表明,辗转于各岛的海军陆战队员正与盟友一起,前往有朝一日可能与中国军队作战的地方。

“我们一直在对这些岛屿进行评估,”帮助监督演习的Mark Edgar中校说,“从这些简易机场能支持什么,到港口能支持什么,再到海滩能支持什么,一切都要进行评估。”

他们追踪燃料的消耗情况,将直升机降落在场地或“紧急降落点”,还使用便携式系统净化溪水。

在伊特巴亚特岛做停留的三天里,这些海军陆战队员在简易机场附近的一栋废弃建筑里宿营。他们派巡逻队前往当地城镇和港口,在危机情况下,当地城镇会是食物和水的潜在来源。他们测绘道路和桥梁,以确定可以让哪些车辆通行,还深入该岛面向台湾的北部区域,以便进行更仔细的观察。

本月早些时候,载有海军陆战队士兵的美国陆军直升机从菲律宾帕雷德斯空军基地起飞。图片来源:AARON FAVILA/ASSOCIATED PRESS

在菲律宾一处临时营地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他们当时正在参与更大规模的“肩并肩”军演。图片来源:TED ALJIBE/AGENCE FRANCE-PRESSE/GETTY IMAGES

另一支小分队前往位于菲律宾北部边境、距离台湾仅88英里的小岛雅米岛(Mavulis)。这座小岛没有平民居住,美军小分队与菲律宾军方的小规模轮换分遣队会合,还一起钓鱼。他们在计划行程时了解到,“鱼鹰”(Osprey)飞机不能在该岛上降落。在巡逻中,他们发现卫星图像上看起来可供行走的山路实际上不能通行。

“没有什么能代替让海军陆战队员实地考察地形,”Edgar说,“那是我们最能了解情况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实地侦察:就是要去那儿,亲眼看到,拍下照片,去了解它。”

他们还正开始弄清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但尚未具备的,那就是用以在各岛之间或从海岸的一处往另一处运送海军陆战队员及其装备的船只。没有相应的船只,海军陆战队员便会受制于崎岖的地形、较小的桥梁和狭窄的道路,依赖更显眼、载重量更小的直升机。

生产这些船只的计划被推迟了,建造工作尚未开始。

中国的“防御泡泡”

前美国海军陆战队上校Mark Cancian说,海军陆战队第三濒海作战团面临两个问题。首先,一旦冲突发生,往中国“防御泡泡”涵盖范围内防御森严之处提供导弹方面补给将极为困难。Cancian说,风险在于经过次数不多的有效打击后它们就会耗尽。Cancian去年负责过一场涉及海军陆战队采取跳岛战术的兵棋推演。

他说,另一个问题在于介入通道。如果是南中国海爆发战斗,在当地面临来自中国直接威胁的菲律宾可能会为海军陆战队打开方便之门。但马尼拉方面是否会为了帮美国抗御中国攻台而做同样的事情,不确定性则要大得多。

本月早些时候,美国海军陆战队演练对伊特巴亚特机场的防御。图片来源:AARON FAVILA/ASSOCIATED PRESS

美国海军陆战队目前有两个濒海作战团,一个在夏威夷,另一个驻扎在日本冲绳。第三个正在筹建中。

Cancian说,海军陆战队员如果在敌对行动爆发时已然就位,将是最有效的,驻日本的作战团会具有优势,因为他们有能力沿着日本琉球群岛地区南下。琉球群岛往西南向台湾延伸。而驻夏威夷的海军陆战队员或许不得不大费周章才能进入。

第三濒海作战团正在菲律宾逗留更长时间。他们于4月份抵达菲律宾参加“肩并肩”军演,此番军演最近已结束,他们将待到6月份,届时会参加另外一系列演习。等到那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在过去14个月中将有多达五个月时间是在菲律宾度过的。

危机爆发时他们就在附近的可能性由此增大。

在菲律宾站稳脚跟

菲美联盟达到了几十年来最牢固的状态。美国在菲律宾没有军事基地,但有一项协议允许美方进入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升级设施。去年,华盛顿方面达成了一项协议,获得了另外四个菲律宾军事基地的使用权,使美国在菲律宾的可用军事基地总数达到九个。

如果中国采取行动入侵台湾,美军会希望将部分美国战机转移到这些菲律宾基地。新美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负责兵棋推演的高级研究员Becca Wasser称,这一想法的目的是将美军飞机分散到该地区的一系列基地甚至民用机场,增加中国打击的难度,而美国可以因此拥有不同的进攻途径。

Wasser称,与此同时,海军陆战队濒海作战团将动员起来,试图将中国舰队限制在第一岛链内。也就是说,阻止中国舰队向第一岛链外移动,进而阻止其威胁从更远的后方进攻的美军。

这些海军陆战队员的另一个目标是对抗中国的“反介入”战略,此战略旨在封锁该地区,使美军不敢靠近台湾。

“我们在菲律宾站稳脚跟,对于联合部队的其他成员来说,这扇门就不会关上,而我们可能因此面临风险,”海军陆战队第三濒海作战团防空营营长James Arnold中校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天都在研究战术,确保我们有效且安全地做到这一点。”

本月早些时候,在菲律宾北部的一场联合军演中准备直升机的美国士兵。图片来源:AARON FAVILA/ASSOCIATED PRESS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华尔街日报

2024年5月26日 星期日

解放军的动画片显示大规模袭击民用设施和平民 似乎先给伟大领袖包泽东主席在联合国申请战争罪

 来源: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1.一粒青盐:我们只听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却从未有“治国平天下,匹夫有权”一说,只讲责任,不给权力,需要百姓出力时就说“匹夫有责”,匹夫没有权力,又谈得上什么责任呢?

2.@ltshijie:中共解放军发布了一个3D动画轰炸台湾的动画片,这是一件很离谱的事:1)这个动画片究竟是显示“作战计划”还只是效果渲染?2)即使普京侵略乌克兰也避免大规模袭击民用设施和平民,而解放军的动画片显示格杀勿论疯狂,似乎先给习主席在联合国申请战争罪。

3.@dajiyuan:美国国会议员敦促司法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打击中共在中国和海外的系统性迫害活动,包括逮捕和起诉参与迫害政治和宗教异见人士的中共官员,最高可达中共党魁。

4.@xinwendiaocha:只剩4天了。

5.运兴:【*ST股票有“退市风险”】光ST不行,让他们退市等于让他们拿着圈手里的股民的血汗钱安全地离开股市,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只有首先通过法律手段冻结他们的非法收入,还给股民的血汗钱,并将违法违规上市圈钱的参与者绳之于法,真正维护资本市场的公平公正。

6.@h5LPyKL7TP6jjop:在钱财方面,在行为秩序上,中国人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但一旦进入政治权益和思想领域,全都变成了集体主义和国家意识,人格非常分裂。谈爱国维护大一统时慷慨激昂,一旦能占便宜,立马一张厕所纸一个塑料袋都要贪。闯红灯逆行什么都不顾,偏偏喜欢走正步,一见检阅方阵,大型集体操就热泪盈眶。

7.@BingLiu34173809:太原多座大桥加派守桥员。中国人要寻死,还是像农村老人一样,悄无声息地死去吧,这样还能给政府节省点维稳经费。

8.@搞某人:太原最近半个月,每天都有人跳桥自杀。前几天我路过南中环时还碰到一堆消防警车在救人。我不知道具体原因,但是听说自杀的都是年轻人,所以大概率就是前几年欠了网贷信用卡之类的吧。年轻人工资就是两三千,交了房租吃吃喝喝就没啥了。三四年前过度消费的年轻人,可能前两年收入更低了。我不知道我能说话给谁听,但是希望互联网上能看到太原最近发生的事情,这个一直没存在感的城市需要一点点关注。

9.@shenxie2001:习近平:“大家如何讨论赖清德?”“没有。没有。没有。”

10.@凤凰网科技:刘强东在今日高管会上直言:“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