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走出幻覺,走向成熟》:用八個字歸納我的交易理念,就是「虧損兌現,盈利掛起」

 文:金融帝國(譚軒)

交易的「道」與「術」作者希望能夠拋開利益,與大家進行單純的交流與探討,因此建立名為「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他發表過許多關於交易觀念的文章,被眾多網友自發的歸納、整理、轉發,並獲得很多人支持。有了這些基礎,才促成本書的誕生。不但出版至今,在當當網累積超過1000條滿分好評,賣到斷貨;中國最大影音書籍分享平台「豆瓣」評分更高達8.6星。

一流的交易策略搭配上二流的交易技術; 要比一流的交易技術搭配上二流的交易策略好得多。

——大意摘自《克羅談投資策略》(Kroll on profitable invest strategies)

自從看完《交易.創造自己的聖盃》後,我開始大量閱讀國外書籍。我發現國外的書籍有很多本質上的不同。如果說「道」與「術」最早出現在中國古典哲學中,真正從中受益的其實卻是外國人。我追本溯源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寶貴的思想最早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所謂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靈感。但往往不是取決於99%的汗水,是那1%的靈感。」我敢肯定,這句愛迪生的名言,至今仍有超過一半的人不知道後半句。或許對於交易而言,就是99%的技術加上1%的理念,決定最終成敗的並非是99%的技術,而是那1%的理念。對於華人投資者而言,往往不缺乏刻苦的努力,真正缺乏的是對努力方向的思考。

往往愈接近本質的東西,應該是愈簡單的。無論是投資者還是科學家,比的應該都是化繁為簡、尋找本質的能力。宇宙的確是紛繁複雜的,但支配這種複雜的卻是屈指可數的四種作用力。愛因斯坦還覺得用四種作用力來解釋宇宙現象仍舊不是本質,將後半生的精力放在研究「大統一理論」。如果我們回顧物理學的發展史,的確可以發現這種化繁為簡、尋找本質的軌跡。

早在1687年,牛頓就將蘋果落地與天體運行的作用力,歸納為萬有引力;在19 世紀中葉,電和磁還被看成是兩種獨立的事物,馬克士威將他們統一為電磁力;1960年代,三位科學家提出弱電統一理論,從而將電磁力與弱作用統一起來。科學界有一個奧卡姆剃刀原理,它也告訴我們簡單才是最好的。

與此相比,投資者大多有將簡單的事情搞複雜的傾向。如果不夠複雜的東西,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不夠深奧。我相信能夠看到這本不算熱門的投資書籍的朋友,應該都是對交易研究得非常刻苦的人。我來問各位一個問題:你認為自己能夠在市場上獲利的基石是什麼?我相信,很多投資者都沒有認真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大家研究的只是一種相互獨立的交易技術,從來沒有關於這個問題的核心邏輯。如果你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也要寫一本書,應該可以說明你並沒有找到交易的真諦。

我問過身邊朋友類似的問題,但我從來沒有聽過相對滿意的答案。有的答案是關於基本面分析,去挑選有潛力的上市公司;但對於如何挑選有潛力的上市公司,他恐怕無法給出一個一致性的標準。就算我要求聽聽一致性的標準,這種標準也不是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清楚,甚至複雜到我也無法驗證其有效性。

讓我回答這個問題,我的答案非常簡單:虧損兌現,盈利掛起!我沒有孔老夫子的水準,能夠將複雜的道理歸納為一個詞、甚至一個字。但愚鈍的我可以用八個字來歸納出本人交易理念的靈魂!更多投資者的理念可以形容為龐大而沒有靈魂。

再複雜的科學理論,往往都只不過需要幾塊屈指可數的基石(假設)。如果做為基石的假設是成立的,整個理論大廈就是堅不可摧的。當然,撼動整座理論大廈,也只不過是需要證明其中一個假設罷了。我很難相信,大部分投資者的理念大廈往往是在沒有基石的情況下建造。這些交易方法的有效性從來無法被證實,因為從一開始就是無法被證實的。

當然,如果讓我說明白我的基石為什麼能夠獲利,恐怕就需要多說幾句話了,這個問題我會留到後面做出系統的回答。其實,我使用的交易技術仍舊是非常簡單的,只不過是如何量化這八個字罷了。我不想在交易上追求極致,往往極致的東西都不會是穩定的,甚至隱含巨大的隱憂。所以即使是對於交易技術而言,我也堅決的執行「歐姆剃刀原理」。能夠用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就絕不使用複雜的方法來解決。

曾經我看到《克羅談投資策略》中的一種觀點:一流的交易策略搭配上二流的交易技術,要比一流的交易技術搭配上二流的交易策略好得多。我的觀點則更加極端:技術與策略是互斥的!如果你具備一流的交易技術,你註定與一流的交易策略無緣。當你真的掌握一流的交易策略,你根本不可能容得下一流的交易技術。為了具體說明這其中的奧祕,我還是講一段我以前工作的事情吧。


前面說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手機的銷售業務。其實我的銷售理念很簡單,就是把每一款新上市的機型拿給區域內的經銷商看一看。客戶進貨就進貨,不進貨也沒有關係,總之我不會死皮賴臉的。即使客戶不進貨,我仍舊按時解決好售後的問題;對於進過貨的客戶,公司有專櫃、或者其他政策的時候,我都是無條件的讓客戶享受。

當然,如果是其他的銷售代表,一定會利用公司的政策做為籌碼,誘使經銷商進更多的貨。很顯然,一開始我的銷量一定會比同事小得多。但漸漸的,由於我「實在」的風格,幾次合作後,經銷商對我愈來愈認可,覺得和我合作非常放心,我做的品牌也漸漸在市場上紅了。

其實,我能夠取得經銷商的信任,只是因為一件很巧合的小事。記得那時有一款性價比不錯的機型,但這款機型存在一個高維修率的隱憂。在客戶進貨時,我會將這個問題說得很清楚,並且建議不要壓貨太多。雖然只是少量進貨的試賣,但維修率已經將經銷商弄得焦頭爛額了。

或許,正是我有悖於其他業務員的作法,讓經銷商非常的感動。正是這件小事,讓我明白了「做通路」與「搞推銷」之間本質上的不同,更多業務員是用搞推銷的模式來做通路。雖然我那個「少進貨」的建議讓我少賺一些工資,但在之後幾年內我所得到的回報簡直大到不成比例。

隨著銷量的增長,這時出現了一個新問題。經銷商之間往往會出現「削價」競爭的問題。他們通常會將自己清庫存的機型報出低價,即使沒有利潤也沒關係,反正他們也不是真的想賣,還會說這款手機品質不好什麼的,然後再主推他們庫存量大的主賣機型。我主要經營的經銷商也和我探討過這個問題,如果我的品牌被削價後利潤很小,店員就沒有推銷的熱情。

我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很多顧客進店後就點名要諾基亞,至少沒有經銷商敢說諾基亞的品質不好;但國產品牌不行,必須靠人來推銷。事實上,很多經銷商都成為國產品牌的「地包商」(編按:中國手機銷售的實體管道中,地包商往往負責一個或多個城市的產品銷售、價格管控、物流服務等。),其他商家都是從承銷商地包商那裡分貨。很顯然,經銷商一定會不遺餘力的推銷自己包銷的品牌,其他品牌就會淪為「削價」的工具。

如果手機沒有利潤,店員就拿不到多少分成。或許,我可以每天跑到賣場給店員買些冷飲討好他們;然後在各個經銷商之間周旋,儘量避免「削價」。其實我很清楚,任何市場的參與者都是求利的。就算我做再多的事情,也只不過是表面上有所改變。只有更高的利潤,才能夠成為店員推銷的熱情。

最後,我做了一決定:背著公司將進貨門檻提到一個很高的水準。這樣就能把不是真心想賣的經銷商擋在門外。

如此一來,我負責的市場漸漸變為一家經銷商「獨賣」,對於各個環節來說都算是利潤比較豐厚了。店員由於利潤的誘因驅動,從「要我賣」變成「我要賣」。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光仍舊讓我津津樂道。我每天幾乎什麼事情都不用做,甚至經銷商自己去公司提貨、自己派人去跑售後。

我在幹什麼呢?哈哈,我在家裡炒股票呀。還有就是和經銷商吃吃飯、跳跳舞、打打牌什麼的,而且我們在休閒的時候從來不聊工作上的事情。我創造一個同事們不敢想像的奇跡——別人白天「下市場」,我是晚上「下市場」。道理很簡單,白天經銷商有很多事情要忙,哪有時間陪我玩呀。

大家或許會覺得不可思議,在絕對的買方市場中,怎麼會出現買家自己提貨、跑售後的事情呢?道理其實很簡單,經銷商既然開店,就一定是求利的。我如果繼續求利的話,一定會存在衝突。既然經銷商求利,我就必須「錯開」需求,轉而追求少幹活。其實,經銷商也有員工負責每天跑市區,順便幫我跑一下並不增加成本。對我來說,把除了薪水之外的所有潛在收入都貼補給經銷商,這樣一來,我自然可以擠出時間在家炒股票,最終實現與客戶的雙贏。

這裡解釋一下,所謂的潛在收入大多是擺不到檯面上的,但幾乎所有的業務員都會鑽隙賺點小錢。事實上,倒未必是經銷商在乎我這點小錢,是我的風格讓經銷商感到非常舒服、甚至是感動。畢竟,經銷商請我吃吃喝喝花掉的錢,要比這些所謂的潛在收入還要多。有意思的是,在我極其懶惰的工作表現下,我的銷量反而愈來愈大。甚至公司主管都非常認可我的銷售策略,不只一次跟我的客戶承諾不會向其他經銷商供貨。

事實上,對於通路類的銷售工作來說,的確存在二八法則的效應。你付出20%的努力,能夠產生80%的銷量;但如果你想要得到另外20%的銷量,你就要繼續付出80%的努力。客觀的說,我的絕對銷量在公司只能算得上中等偏上的水準。如果是考慮當地市場占有率,我的排名就在公司名列前茅了。這是因為我負責的是一塊很小的市場。

當然,如果是大一些的市場,我的「獨賣」策略也不可能增加太多的銷量。只能說至少我的銷售策略非常適合我所在的市場,畢竟那是一塊「手機品牌數量遠遠多於經銷商數量」的小市場。

其實,後面發生的事情更精彩。或許是因為分公司總經理的私心,那時公司幾乎不計代價的追求銷量,從來不考慮銷量到底是良性的還是惡性的。為了增加銷量,公司簡直無所不用其極。公司派人裝成顧客,到沒有進貨的商家處詢問我們品牌的手機,從而使得經銷商錯估市場潛在的銷量。這種策略只能夠解決短期問題,副作用就是會出現貨物庫存。

身為老業務的我很清楚這一點,曾經發生過很多次因為「歷史遺產問題」無法解決,而無法繼續合作的案例。哪怕只是多年前囤下來的一兩台手機沒有銷售出去,只要公司不給退貨,經銷商是不可能再繼續進貨的(而我們公司又沒有退貨的機制)。退一萬步說,就算手機被順利銷售出去,只要花費的時間比經銷商預計得更長,也是會影響再次進貨的熱情。

我的銷售理念是,當「通路」和「銷量」發生衝突的時候,永遠是捨銷量、保通路。如果我明知某個型號的手機不好賣,即使經銷商主動要貨,我也會勸他再考慮考慮。因為我很清楚,通路內的貨如果賣不出去,將來還是給我自己找麻煩。這與其他銷售代表不計代價的拚命倒貨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就是我追求自然銷量的原因,我所能做的,就是不會因為通路問題影響到自然銷售而已。如果我非要刻意提高銷量,恐怕即使在銷售環節終端下手,也得不到預期的效果。最多不過是我在場的時候,店員礙著面子幫我推銷一下罷了。何況我又沒有分身之術,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另外幾家分店的賣場。我從不奢望把梳子賣給和尚,這種努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在我無法改變根本結構的前提下,硬要改變結果同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有意思的是,那時幾乎是我們這個品牌在手機市場中最輝煌的一段時間。其他區域的經銷商看到潛在利潤,也希望成為我們品牌的地包商。公司的作法更是離譜,居然做出「一個閨女,許給兩個婆家」的事來。你想當地包商沒有問題,只需要進多少多少台貨即可。還有人想當地包商,只要從公司大量進貨也沒有問題。這時我已經很清楚了,這塊市場已經徹底完蛋了!雖然囤貨的商家對公司非常不滿,但那時我們品牌的確挺好賣的。看在錢的面子上,雖然總是向公司發洩不滿,但誰也沒有和公司撕破臉。

我的印象非常深,開大會的時候,總經理拚命表揚那個區域的銷售代表。與此同時,公司看不慣我的銷售思維,甚至在會上沒有點名的說:「業務員要以公司的利益為重,不能胳膊往外拐。」我能怎麼辦呢?明知道聽公司的就是死路一條,總經理應該不會愚蠢到不知道後果,所以我只能假裝聽不懂,並且頂著壓力繼續按照我的思維來經營市場。

最後公司實在受不了我了,準備把我炒魷魚。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派業務經理走訪我的市場,與我的客戶講明來意。我的客戶直接說:「你就把他炒掉吧,反正我以後也不會再做你們的品牌了。」這位經銷商早已成為我的好朋友,他的作法並不讓我意外。讓我出乎意料的是,經理到另一家早已不與我們合作的經銷商,那家經銷商仍舊對我評價非常高!要知道,我曾經跟這家經銷商因為不給他貨而發生爭執。顯然,公司立刻打消炒我魷魚的念頭。

事後,我問我的經銷商朋友:「我們經理找你談的好處,肯定是我給不了你的。即使沒有好處,現在賣我們的手機都很賺錢,你為什麼如此生硬的拒絕了呢?」我的經銷商朋友是這麼回答的:「先拋開感情不談。我相信再來一位業務也會對我很好,甚至比你對我還要好。但問題是,他在這塊市場站住腳以後,一定會為了追求銷量而不規矩的把貨放到其他經銷商那裡。我們費了這麼多年的時間才把這個品牌炒起來,『錢道』都沒了,我還要錢幹什麼呢?」

其實另外一家經銷商對我評價很高的原因,也很簡單。我在解決他的售後問題時,如果能夠變通一下不收費的,就免費幫他修一下。如果是其他業務員,一定會找公司免費修完以後,再找他要錢。何況,他有自己包銷的品牌,不可能大量從我們公司進貨,當時的這種模式應該是對他最有利的。畢竟他不會傻到花大筆資金進貨,只是為了和我的經銷商嘔氣。

事後我在想,如果業務經理小家子氣一點,只要求他進了三、五台貨,事情的發展會不會出現另一個版本呢?畢竟,他早就對我的經銷商獨賣賺取高額利潤,我又不給他貨而不滿。但當進貨的權利與銷量的義務掛鉤以後,他的確做出明智的選擇。我真感嘆,這就是與強者合作的樂趣。你只要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他們絕對能夠算得清楚自己的利益。

後面的事情,幾乎和我預料的絲毫不差。花無百日紅,公司產品線的競爭力開始下降。我的同事開始焦頭爛額,那些曾經為了利潤而忍氣吞聲的經銷商集體爆發不滿了。別說繼續進貨,就算消化掉以前的庫存都成為很大的難題。那位「以公司利益為重」的銷售代表並沒有得到公司的諒解,不得不離開公司;我們的總經理卻在銷量最輝煌之時調到其他城市的分公司。

由於我經營的通路是完全良性的,從而繼續以前的模式。幾年以後,隨著手機行業的沒落,分公司最終被撤銷了,我也就失業了。由於我與經銷商朋友多年的交情,他又幫我在其他品牌的代理商處找了份工作。總之,我的第一份工作在做了五年以後,最後善終了。毫無疑問,我當仁不讓的成為公司最老的一位銷售代表。這五年來,做為N朝元老的我,看著一波又一波銷售代表的來來去去,我卻成為公司的一個傳說。


聽了這段故事以後,大家是否能夠理解「道」與「術」的區別呢?或許,你再多付出80%的努力,的確可以得到那剩下的20%銷量。但最後20%銷量的獲得,真的沒有任何隱憂嗎?身為銷售代表的我,工作本質上是維護通路,剩下的事情我從來都是聽天由命。

或許,正是我無為的風格,才讓我得到了善終。如果說因為我沒有維繫好通路,使得可以銷售良好的手機無法銷售的話,那就是我工作上的失職。但在手機沒有競爭力的時候,我「有為」的與市場對抗,也沒有任何的意義。不如在保證通路良性發展的情況下,等待下一次品牌競爭力的春天。

客觀的說,當產品線競爭力下降的時候,雖然我的絕對銷量也會下降,但我相對於其他同事的銷量卻會增加。道理很簡單,在產品好賣的時候,更低的利潤在容易推銷成功的襯托下,並不是一件非常難以接受的事情。當產品不好賣的時候,就只能靠高利潤來實現銷售了。這很類似開放式基金的銷售模式,我們似乎找不到任何開放式基金相對於封閉式基金的優勢。

封閉式基金具有更低的交易成本、更快捷的交易模式,甚至還有不小的價格貼水空間。我們很容易想像,如果開放式基金的交易成本降低到封閉式基金的水準,銷售開放式基金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情。然而現實是,開放式基金的推銷者可以拿到交易成本80∼100%的傭金收入。正是這塊豐厚的收入,才使得開放式基金的銷售成為可能。

發現沒有?靠人來推銷的產品,一定是最貴的!另一方面,經銷商為了捍衛自己在當地市場「獨賣」的地位,也必須在產品線沒有競爭力的時候維持一個說得過去的基本銷量。當然,這必須建立在絕對信任的基礎之上,畢竟很少有人能夠在賣爆時兌現曾經的承諾。甚至就連分公司老總的承諾,在短期利益面前也會變得一文不值!

事實上,除了利潤以外,推銷我的品牌還有一個更加明顯的優勢,只要客戶真心想買,就算再去其他的商家詢價,最終仍舊只能回到曾經對他耐心講解的店員這邊購買。與此相反的是,店員耐心講解其他品牌的手機,最終很可能是在為別人做嫁。這或許說明,當你為了實現某種目的的時候,一定要捨棄一些現有的東西。問題關鍵只在於,捨棄的與得到的,哪個更有價值?

憑我和經銷商多年的交情,即使很難賣的手機,只要我開口讓他進個幾十台貨,肯定沒有問題。但我在生意上從來不「賣臉」,因為這只能解決一、兩次問題,不能夠改變經銷商需要追求利潤、店員需要賺錢養家的本質。明明人家賣別的手機可以賺更多的錢,我與市場法則對抗真的有意義嗎?實現銷售成績的本質,只在於銷售者得到的高利潤,透過其他方法追求銷量只會讓你離本質愈來愈遠。

大家想想看,我在工作上的成功是因為我多做了什麼嗎?不,完全不是!而是因為我懂得應該少做什麼!事實上,我只不過做到誠信,以及不是什麼錢都賺。大家反過來想:如果你什麼都不幹,是不是一定就是誠信、以及不是什麼錢都賺呢?如果非要說我多做了什麼,恐怕就是不給其他經銷商貨。甚至就連唯一的經銷商進貨時,我有時都會建議他「少進點貨」。問題是,我的所作所為,似乎沒有一條不是有損銷量的!表面上很多同事的努力是在追求更多的銷量,實際上卻是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路全部堵死。當他們走向榮耀的同時,也註定他們會很快的離開。

我透過經銷商朋友的介紹,找到第二份工作時,同事們似乎沒有人相信我是一位化石級的老業務員,因為我似乎對銷售技巧一概不知!或許幾年前我剛工作的時候,也學習過如何討好店員、唬弄老闆,擁有在謊言中周旋的本領。但真正「得道」的我,早就把這些小兒科的雕蟲小技忘得一乾二淨了。

與此類似的是,在狂飆的大牛市中,與朋友聚會的飯局總會談到如何炒股賺錢的問題。總之,他們說得頭頭是道,我卻根本插不上嘴。我經常說,我們聊點別的吧,討論這個沒有意義。為了消除無聊的尷尬,我還和他們開玩笑呢。

在他們討論到創投概念股時,我半開玩笑的問:「什麼是創投呀?是磕腦袋嗎?」事實上,前半句話還真不是玩笑,那時我還真的不知道「創投」是什麼意思。其實,我並非不想幫助身邊的朋友靠炒股賺些錢,而是我對於改變他們的核心思想根本就無能為力。他們所追求的東西與我有本質上的不同,既然問題都是不同的,探討答案還有意義嗎?

在我看來,道與術的區別在於,一個是求(錢)道而捨錢;另一個是求錢而捨(錢)道。在工作上,我求通路而捨銷量;在市場上,我求位置而捨鈔票。因為追求的東西不同,所以自然一個是簡單的,另一個是複雜的。在工作上,我沒有辦法將我的風格與他人的風格相容起來從而如虎添翼;同樣的道理,在交易上也不行!當你用對抗之心尋找技術的時候,你找到的技術一定是複雜的;當你用順應之心尋找技術的時候,你找到的技術一定是簡單的。如果你為了達到某種目,不得不持續付出大量的努力時,你的模式一定是沒有順應事物的本質。

在我看來,投資者的問題不是他們在成功之路上跑得不夠快,而是從根本的方向上就已經錯了。如果說一個人對交易的理念是正確,即使採用最粗糙的武器也能成功;如果一個人對交易的理念是錯誤,他使用再精良的武器也擺脫不了最終失敗的命運。

那麼,交易之道是什麼呢?如果你還不明白,只能說你的悟性太差。我已經說得夠通俗了吧?我真誠的希望更多的投資者,不要在那些枝微末節上繼續浪費時間。不要再去做那些,我們根本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走出幻覺,走向成熟:敗光父母家產,最後翻身數千萬身價的系統交易專家啟示錄》,樂金文化出版

作者:金融帝國(譚軒)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撼動華人財經論壇投資圈的傳奇著作
股市投機客,最醒悟的告白

作者初入股市的時候,只是一名14歲的中學生!他被身邊賺錢的親戚和電視劇吸引,幻想自己也可以大撈一票。然而,正是這股年少輕狂,將他的家庭推入永無止境的深淵:無數的不眠之夜;面對虧損,絞盡腦汁也找不到出路的無奈;毀掉爸媽三分之二畢生積蓄的心痛;與本能較量的痛苦掙扎;為了做投資而離群的孤獨……

即使多年後的今天,他可以賺到數十倍的利潤,但他,深知一位投資者的成長是非常痛苦的。

「你賺到的錢,只不過是市場先借給你,等它跟你討回時將異常兇狠!」

作者不忍心看身邊的同齡朋友也經歷他曾經歷過的折磨,總是勇敢告訴大家「歹路不可行」。然而,他也發現,近年房價飛漲,身邊許多二十多歲、正要告別童年的孩子真的壓力很大。以前是「人無外財不富」,現在是「人無外財難活」。畢竟,沒有什麼行業能夠像投資有如此低的進入門檻,又有如此驚人的短期報酬。

「如果不得不走這條坎坷的交易之路,但願你能少繞幾個彎。」

作者希望能夠拋開利益,與大家進行單純的交流與探討,因此建立名為「交易者之家」的網路論壇。他發表過許多關於交易觀念的文章,被眾多網友自發的歸納、整理、轉發,並獲得很多人支持。有了這些基礎,才促成本書的誕生。不但出版至今,在當當網累積超過1000條滿分好評,賣到斷貨;中國最大影音書籍分享平台「豆瓣」評分更高達8.6星。

明白大多數股民為什麼虧損,
就能簡單找到獲利的辦法!

網路上,一份關於進入股市的動機調查顯示:第一是為了獲利,第二是證明能力,第三是追求自由。但諷刺的是──投資者往往先付出高額的學費;然後,是必須愚鈍的堅持交易原則;最後的結果卻是基本上靠天吃飯,絕無自由與自豪可言……

比起高不可攀的業內人士,作者更加了解中、小投資者所處的自身環境,以及觀念上的迷思。他想藉本書告訴大家,眾多投資者為什麼會悲劇收場的深層原因。你可以學到:

從經濟危機到轉機的「入市要訣」
市場由眾多對立、矛盾的概念組合而成:要順勢而為,但不要追漲殺跌;要高拋低吸,但不要逆勢交易……該如何判斷進、出場時機?雖然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應該追求一些什麼、同時承擔一些什麼,但本書可以喚醒你已經經歷過、且感悟到的內容。

基本面到技術面的「投資策略」
基本面分析從價格運行的根本原因入手,在運行方向與幅度的判斷上有一定的優勢;技術面分析從價格波動入手,對於具體點位的把握有一定的優勢。分析方法沒有優劣之分,重要的是這種方法是否適合你,而且任何一種交易方法其中都藏有「騙局」。

過濾雜訊、建立紀律的「交易心態」
當我們意識到生活中某些壞習慣需要改正時,就必須制定一些紀律來約束。交易也是同樣的道理,愈彈性的作法愈難約束本能。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你決定的東西愈少,市場決定的東西愈多,就會產生更好的效果。

……更多交易的深刻感悟,請詳見本書!

提升自身的交易境界,
達到長期穩定獲利的目的。

從一位投資者對虧損的認識,就完全能夠看出他的交易境界。事實上,長期穩定獲利的祕密,就在於對虧損的正確認識。
第一層 拒絕面對虧損:須放棄和市場一較高下的動機,面對現實;
第二層 努力規避虧損:學會接受虧損的同時,也享受利潤;
第三層 承認虧損的合理性:把獲利看得比避免虧損更重要;
第四層 認識盈虧同源:從整體上來尋找機率優勢;
第五層 得失隨緣、心無增減:與市場「對抗與爭鬥」,轉為「包容與融合」,成為心靈成熟的投資者!

本書並不是要證明什麼方法比較厲害,而是摒棄繁瑣的技術,回歸理念的真諦,至少希望讀者不要再增添任何新的迷思。書裡沒有看不懂的奧妙理論,卻有恍然大悟的道理。最後,你會和作者一樣,發現原來「交易是簡單的」!

樂金-走出幻覺,走向成熟-立體書-300dpi
Photo Credit: 樂金文化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