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4日 星期二

国民革命军序列



国民革命军
Republic of China Army Flag.svg
国民革命军军旗,今中华民国陆军军旗
存在时期1925年1948年
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效忠于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种类军队
参与战役东征
北伐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著名指挥官蒋中正
李宗仁
阎锡山
冯玉祥
白崇禧
何应钦
国民革命军(简称革命军国军)是中国国民党1925年师法当时苏联共产党军事制度后创设的一支军队,也是中华民国北伐后到行宪前的国家武装力量,为中华民国国军的前身。
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将领军官均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黄埔军校所加以培养训练。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是主要的武装力量。1928年北伐完成后中国统一,国民政府定于一尊,国民革命军也被称为国民政府军,简称为“国军”,并同时效忠党与国家,期间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对内对外之战争。至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实施后,国民革命军改名为中华民国国军,成为完全效忠国家的武装力量。

目录

  [隐藏

[编辑]历史

主条目:北伐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印

1927年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湖北的英国租界。

民国33年五月,一位10岁的国民革命军士兵被分派到缅甸防御中国的边界

1937年时的国军骑兵部队

持大刀的骑兵队冲锋

[编辑]创建国民革命军(8个军)

在国民革命军未成立前,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倚靠南方军阀作为武力基础,但是在六一六事变后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一批效忠于中国国民党思想的军事武力。 为此,1924年苏联支持下,孙中山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面对这批非我族类的军队,当时盘据在广东省的各路军阀皆想尽方法欲加以排除,然而在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培育出之军官团发动之东征成功击溃陈炯明为首的粤系军阀势力,国民党军系势力自此站稳脚步逐渐扩充。
1925年7月,护法政府于广州改组为国民政府,其军事最高领导组织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中正。“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第五军。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虽然黄埔军校提供了一定军力让国民政府控制广州,但这几千人守省有余,要打垮其它军阀仍差距甚远,为了弥补军力差距国民政府不断以纳降改编的方式吸收各地的军事武力。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及吴铁城的“警卫军”、并和广东的“潮梅军”等合组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收编广西新桂系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因败于吴佩孚因而加入国民政府,部队改编为第八军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号称八个军,总兵力约十万人。蒋中正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干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以上部队序列如下:
必须一提的是此时的在广州整编国民革命军的军级单位因为没有旅编制,因此团级以上直接跳师,导致一个军实际满编人员在一万人左右,约等同日后改编时的步兵师。

[编辑]北伐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师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二、三、六军进攻江西最初受挫,1927年1月调整战略,七军从江左,二、六军从江右,分兵向江西长江下游地区挺进,三、一军合击浙江,挺进上海,至4月军阀孙传芳主力被击溃。
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并在各地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分子,北伐一度中断。国、共两党因而正式决裂,开展长达十年的武装冲突。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以蒋中正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共产党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清党后的国民革命军开始被中共称为蒋军,中共指责国军已成为“新军阀”蒋中正的工具。至7月,宁汉复合;蒋中正于8月辞去总司令职。孙传芳乘机发动的反攻被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在南京龙潭击败。
1928年1月,蒋中正复出。支持北伐的冯玉祥手下的国民军,及阎锡山手下的北方革命军并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国军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蒋中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任司令;蒋中正为总司令。至6月,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时被日本关东军皇姑屯炸死。国军亦进至北京。12月,张学良关外易帜,北伐宣布成功。
一次北伐时期序列(1926年7月一1927年7月)
1926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以贵州清乡司令部所属右路军、中路军、独立旅等部在湖南辰州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1926年8月23日,广州国民政府以黔军第2师(下辖三个旅,由原黔军第2混成旅扩编)在四川纂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辖第28师(由黔军第2师所属三个团改编)、第29师(由黔军第2师所属三个团改编)、第30师(由黔籍新兵组成)、教导师(由黔籍新兵组成)。1926年11月27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以所属第十师为基础在湖北武汉扩编为第十一军。
二次北伐时期序列(1926年7月一1927年7月)

[编辑]北伐时期的扩编

北伐时期随着战争的进展,扩编为49个军,19个独立师。

[编辑]国民政府军(84个军)

主条目:国民政府军
在1928年7月国民政府开始研究裁兵时,属国民革命军名下的军队,有八十四个军约三百个师,共二百二十万人。当中尚未包括东北四川云南等地的部队。而且军队质素非常参差,不少是投诚及收编而成。1928至1929年曾开始编遣工作,计划将国民革命军缩编成六十五个师共八十万人,亦有订明国军最高指挥权在国民政府。但不久国民党内实力军人即互以兵戎相见,先后发生蒋桂战争(参看李宗仁)、中原大战等多场国民党内内战,加上对共产党围剿及用兵,编遣计划及军队国家化的计划遂无疾而终。

一队在抗战行军时遇上P-40战斗机的国民革命军士兵

[编辑]国军编遣计划(60个师)

1935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围剿下遭到重创,各地军阀在多次冲突失败后大多服从国民政府的指挥,中国局势暂时处于平息的状态;为了应对日本帝国逐步上升的威胁,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下,预定将体制混乱、编制五花八门的各类师团进行统一化调整并配发新式武器装备及德国军事训练来强化战斗力。整编目标计划将当时全国正规军力缩减成60个师约70万人,这项工作以中央军优先进行,到1937年对日抗战前已完成20个师的整编行动。最后因对日抗战爆发而被迫中断,不过这项调整师编制仍成功推广到各系军队之中,抗战以后的师团都是以这套调整师体制进行整补与战力规划。
战区(行营)> 北翼方面军(前后左右中东西南北)(辖2~5兵团)> 兵团(辖2~5集团军)> 集团军(辖3~5军以上)> 军团(辖2军)> 军(辖3~5师)> 路军(辖2师)

[编辑]抗战扩编(120个军,354个师)

主条目:中国抗日战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军大幅扩编。至1945年,国军共有120个军、354个师,此外尚有独立旅、独立团等。国民革命军在抗战期间奋勇杀敌,为了保卫祖国而力战。据统计,八年抗战中,国军中陆军阵亡将士三百万人以上,当中将级军官已超过二百名,中下级军官更大幅伤亡。此外,抗战期间国军亦首次离开中国,组成远征军,到缅甸军共同作战,且亦屡有胜果。

[编辑]战区

抗战期间,中国被划为多个战区
其序列大致如下:
战区所辖地区
(1937年8月底)
司令长官
(1937年8月底)
所辖地区
(1939年初)
司令长官
(1939年初)
所辖地区
(1945年2月)
司令长官
(1945年2月)
第一战区河北北部
山东北部
蒋中正河南、安徽北部卫立煌胡宗南
第二战区山西察哈尔绥远阎锡山山西、陕西北部阎锡山阎锡山
第三战区江苏浙江冯玉祥
(后由蒋中正兼)
浙江、福建
江苏及安徽南部
顾祝同顾祝同
第四战区广东福建何应钦广东、广西张发奎----
第五战区山东南部
江苏北部
蒋中正
(后由李宗仁任)
安徽、湖北北部
及河南南部
李宗仁刘峙
第六战区湖北西部孙连仲
第七战区广东余汉谋
第八战区绥远、宁夏
甘肃青海
朱绍良朱绍良
第九战区湖北南部、湖南
江西
陈诚
(后由薛岳代理)
薛岳
第十战区陕西蒋鼎文安徽李品仙
第十一战区平津地区孙连仲
第十二战区察哈尔傅作义

[编辑]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姓名军衔职务阵亡时间阵亡地点备注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河北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河北南苑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1937年11月9日江苏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追授)空军驱逐机司令1937年11月21日河南周家口
夏国璋中将172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1日浙江湖州吴兴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6日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追授)145师师长1937年11月30日安徽广德自杀
萧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1937年12月12日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南京
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1938年2月22日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
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
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1938年3月28日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1938年4月22日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1938年5月9日山东蒙城
李必藩中将23师师长1938年5月14日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1938年5月14日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1938年6月山东菏泽冯家场
傅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1938年9月23日山东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1938年11月3日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1939年1月13日广东清远
李巩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1939年3月7日陕西西安
张谞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1939年3月7日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1939年3月26日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29军军长1939年5月6日江西龙里
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1939年5月18日河北迁安
韩炳宸少将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1939年1月9日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1940年1月3日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197师师长1940年1月25日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2军副军长1940年2月3日广西昆仑
钟毅中将173师师长1940年5月9日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33集团军高参1940年5月16日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1940年5月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新27师师长1941年5月9日山西台寨
梁希贤少将新27师副师长1941年5月9日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1941年5月9日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3军军长1941年5月12日山西悬山自杀
寸性奇中将12师师长1941年5月13日山西毛家湾自杀
金崇印少将17军参谋长1941年9月16日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70师师长1941年9月6日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190师副师长1941年9月24日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新3师副师长1941年9月25日甘肃
李翰卿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1941年9月27日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98军军长1941年9月29日山西东峪
朱世勤中将暂30师师长1942年5月4日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1942年5月4日山东潘庄
左权少将18集团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山西辽县
戴安澜中将200师师长1942年5月26日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1942年6月23日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96师副师长1942年7月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1942年8月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2月21日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113师参谋长1943年2月21日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1943年5月山东
江春炎少将114师参谋长1943年7月4日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追授)暂5师师长1943年11月15日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1943年11月21日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预10师师长1943年12月1日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骑8师副师长1944年5月5日安徽颍上
李家钰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5月21日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104师步兵指挥官1944年5月21日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36集团军副官处长1944年5月21日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8师副师长1944年6月10日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79军军长1944年9月7日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追授)131师师长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追授)31军参谋长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38师副师长1945年5月13日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1945年6月浙江孝丰

[编辑]内战与迁台

美国斡旋下,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在1946年2月在重庆签署《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方案规定全12个月内将中国的军队减为108个师,90个师为国民党部队,18个师为共产党。之后再在六个月缩编为国民党50个师,共产党10个师。但是整军尚在开始阶段时,两党已在同年6月再次开战。1947年起,各地共产党军队放弃国军称谓,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后国军在中国被解放军击败,国民革命军在中国的历史亦告一段落。

[编辑]军队国家化

主条目:中华民国国军
1945年,依照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之规定,军队再不受任何党派的控制,以中华民国总统为三军统帅。其全称是中华民国国军,并在1947年将国军移交行宪后的国防部指挥。[1]

[编辑]历史意义


二战时德制装备的国民革命军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的存在,在中国近代史上来看是有相当大的意义,首先这支军队是历史上第一支政治上“以党领军”的武装部队,同时也在蒋中正的领导下,于1928年结束了北洋政府统治下军阀割据的局面,并且在国民政府于南京宣告成立后继续进行对国民党地方反蒋派系的战斗之中,使得中国得以在抗战爆发之前得以团结在蒋中正的领导下进行民族战争,可说是功不可没。而在与日军爆发战斗之后,国民革命军于美国对日宣战前的4年始终扮演独立对抗侵略者的角色,而且以伤亡320万的代价,让日本帝国的军队深陷在中国战场的泥沼中动弹不得,让同盟国争取到了两年时间策划对太平洋战场的反攻行动,因而广受当年的欧美领袖还有盟军将领的肯定。
然而,国民革命军于抗战期间却也经常性的发生强拉战俘以及高级将领吃空缺的丑闻,导致许多西方媒体产生厌恶感,从而在许多的欧美出版品中给予了国民革命军十分恶劣的评价。而史迪威等美军驻华将领因信守“攻势主义”信条,因而对蒋中正的"空间换取时间"战略无法认同,认为蒋中正迟迟不愿意对在华日本军队进行大规模反攻是为了保存武装力量在战后对付共产党。然而他却忽略了,当时国民革命军的现代化水平尚不足以与日军进行大规模战斗,而许多战斗物资也被他本人把持在印度以进行对日反攻,这些都是国民革命军当时在日军所发动的“一号作战”中,难以抗拒日军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西方学者透过对新解密的资料进行研读,已经逐渐肯定了国民革命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并开始将其视为同盟国在亚洲战场上的主力。
至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开始出现“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敌后战场由共产党负责”的主张。近年来,中国的学界与民间相当部分声音倾向于将抗战的主要贡献归功于蒋中正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

[编辑]国民革命军之军、师级列表

  1. 总司令蒋中正
  2. 军事总顾问:加伦
  3. 参谋长李济深
  4. 参谋次长白崇禧
  5. 政战部主任:邓演达
  6. 总政战部顾问铁罗尼

[编辑]新编军、师

[编辑]其他编制部队

[编辑]来源说明

  1. ^ 参见台北历史文献社编,政协文献,页101

[编辑]参见

Commons-logo.svg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