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眉战役,全称扶风、眉县战役,是指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陕西省扶风、眉县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进攻作战。
1历史背景
概述
1949年7月10日至14日,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从西安败退的17万国民党军,进行了著名的“扶眉岐战役”,完全解放了关中。一野兵分三路发起进攻。王震率第一兵团,沿鄠县(即户县)、盩厔(即周至)西进,在子午口、黑山寺、哑柏、横渠击溃敌90军后,14日攻占宝鸡益门镇;许光达率第二兵团攻克临平,经天度、法门、青化、益店,一夜行军75公里,插至敌军后方的罗局镇,又夺取了郿县(即眉县)车站,连续击退敌军十余次突围。后又激战十余小时,攻克扶风。将敌65军一部及38军、119军大部压缩于午井以南、眉县城北至葫芦口之渭河滩,与第一兵团围歼;担任战役正面主攻任务的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在周士第指挥下由西凤公路、陇海铁路西进,首歼漆水河两岸及武功南北线之敌后,一部插入杏林、绛帐,击溃敌247师,歼灭187师主力,收复武功,继续进军至罗局镇东南与第二兵团会师,合歼残敌;杨得志率解放军第19兵团在乾县、醴泉(即礼泉)阻击马鸿逵,保证了扶眉战役的胜利进行。此役一举歼灭国民党4个军6个师和另外6个团共4.3万余人,再次解放了宝鸡和九个县城,为解放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基础。扶眉战役壮烈牺牲3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伤亡合计4700多人。[1]
转入防御
2部署作战
简述
6月下旬~7月初,由人民解放军总部直辖的第18、第19兵团改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先后入陕,使第一野战军总兵力增至40万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解放大西北的战略部署和先钳“马”打“胡”,后钳“胡”打“马”的方针,决心发起扶郿战役,以1个兵团牵制“二马”集团主力,集中3个兵团歼灭位于扶风、郿县地区的胡宗南及马步芳两集团各一部,迫使胡宗南集团退往汉中,进而孤立“二马”。
认真部署
其部署是:以第2兵团由醴泉经乾县、青化镇迂回至益店镇、罗局镇,切断武功、扶风地区国民党军西退通路,尔后向午井镇、扶风发展进攻;以第18兵团(欠第61军)附第7军,由咸阳、兴平沿渭河北岸西进,歼灭武功、杏林镇一带守军后,向午井镇发展攻击,会同第2兵团聚歼罗局镇地区守军;以第1兵团(欠第7军)由鄠县地区西进,攻占盩厔、郿县,歼灭渭河南岸守军,策应渭河北岸作战,然后向益门镇、宝鸡发展进攻;以第19兵团附骑兵第2旅由三原进至醴泉、乾县地区,牵制“二马”所部;以第61军警备西安,并以一部兵力向西安以南子午镇方向出击,保障主力侧翼安全。
乘胜西进
第19兵团先行进入阻击阵地,并以一部兵力逼近“二马”所部,修筑工事,佯示进攻。当日,第61军向子午镇地区守军发起攻击,歼其第17军第12师和第69军第84师各一部。11日,第一野战军主力发起进攻,第2兵团西渡漆水河,从胡宗南、“二马”两集团之间楔入,迂回至胡宗南所部第18兵团部侧后,于12日晨先后攻占罗局镇和郿县车站,截断了国民党军退路。与此同时,第18兵团分路由东向西实施攻击,相继占领武功、杏林、绛帐等城镇,歼灭第65军第187师大部和第119军第244、第247师各一部;第1兵团一部在盩厔以南黑山寺歼灭第36军第123师一部,尔后主力沿渭河南岸西(安)益(门)公路西进,在哑柏镇、横渠镇及其以南地区歼灭第90军大部,并向郿县急进。至此,第一野战军从东、西、南三面完成了对扶风、郿县地区国民党军第18兵团部及第38、第65、第119军的战役包围。该地区守军仅第36军和第90军残部自郿县撤入秦岭山区。12日拂晓,被包围的第65、第38军全力向西突围,企图经罗局镇撤向宝鸡。第2兵团第4军顽强阻击,连续打退国民党军10余次轮番攻击;第3、第6军在相继攻克扶风县城和午井镇、高王寺诸要点后,即向罗局镇地区国民党军侧后攻击。至12日中午,国民党军3个军被压缩在午井镇以西、罗局镇以东、高王寺以南的渭河滩上。是日15时,第一野战军各兵团对被围之国民党军发起总攻,激战至20时,歼其大部,余部南渡渭河,被第1兵团歼灭于郿县地区。随后,第18兵团进至罗局镇一带,准备迎击“二马”集团反扑。第1、第2兵团乘胜西进,至14日,先后攻占蔡家坡、岐山、凤翔、宝鸡和益门等城镇。退守永寿、彬县、崔木镇等地的“二马”集团未敢出援,后撤平凉地区。
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3个军和马步芳部1个军共4.4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180余门、轻重机枪960余挺、骡马1500余匹,解放了陕中广大地区,完全割裂了胡宗南、“二马”两集团之间的联系,为尔后各个歼灭两集团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