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 Яков Свердлов | |
---|---|
![]() 斯维尔德洛夫,摄于1919年 | |
![]() ![]() | |
任期 1917年11月21日 – 1919年3月16日 | |
前任 | 列夫·鲍里索维奇·加米涅夫 |
继任 | 米哈伊尔·弗拉基米尔斯基(代理) 米哈伊尔·加里宁 |
![]() ![]() | |
任期 1918年3月8日-1919年3月16日 | |
前任 | 叶莲娜·斯塔索娃 |
继任 | 叶莲娜·斯塔索娃 |
![]() ![]() | |
任期 1917年11月29日-1919年3月16日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885年6月3日![]() |
逝世 | 1919年3月16日(33岁)![]() |
死因 | 1918年流感 |
墓地 | ![]() |
民族 | 犹太人 |
国籍 | ![]() ![]() |
政党 |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2-1912) 俄国共产党(1912-1919) |
配偶 | 克拉夫季娅·斯维尔德洛娃-诺夫戈罗采娃 |
儿女 | 安德烈·斯维尔德洛夫 |
母校 | 下诺夫哥罗德男子文理学校 |
宗教信仰 | 无 |
雅科夫·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俄语:Я́ков Миха́йлович Свердло́в,罗马化:Yakov Mikhailovich Sverdlov;1885年6月3日—1919年3月16日),俄国犹太裔政治家、俄国共产党(布)与苏维埃俄国领导人之一。1917年至1919年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即苏俄的首任国家元首。
早年生活
[编辑]童年与家庭
[编辑]雅科夫-亚伦·米哈伊洛维奇·斯维尔德洛夫[1]于1885年6月3日(俄历5月22日)出生在俄罗斯帝国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来自于波洛茨克(现属白俄罗斯)的犹太市民(burgher)家庭。他的父亲米哈伊尔·伊兹拉列维奇·斯维尔德洛夫是一位雕刻匠人,母亲伊丽莎白·索洛莫诺娃则是家庭主妇。米哈伊尔与伊丽莎白共养育了六个孩子。1900年伊丽莎白去世后米哈伊尔皈依东正教,并与玛丽亚·亚历山德罗夫娜·科尔米尔采娃结婚,又育有两个儿子。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在下诺夫哥罗德男子文理学校学习了4年,成绩优异。1900年因母亲去世,家庭经济情况恶化而放弃学业[1],成为了一名药剂师的学徒。
- 兄长季诺维·阿列克谢耶维奇·佩什科夫(1884-1966),被高尔基收养,移民法国,1914年加入外籍军团,1946年任法国驻日大使。
- 弟弟韦尼亚明(1886-1939),苏联政治家,因托派罪名在大清洗中被杀。
- 弟弟列夫(1893-1914)
- 姐妹索菲亚(1882-1951)、莎拉(1890-1964)
- 米哈伊尔第二次婚姻诞生的两个孩子是赫尔曼、亚历山大。
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共有两段婚姻,与第二任妻子克劳迪娅·季莫菲耶芙娜(1876-1960)育有一子一女:
雅科夫的姐姐索菲亚育有一儿一女:
- 外甥女艾达·阿维尔巴赫(1905-1938),莫斯科市助理检察官,嫁给内务人民委员亨利希·亚戈达(1891-1938),两人均在大清洗中被杀。
- 外甥利奥波德·阿维尔巴赫(1903-1937),文学评论家、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领导人,在大清洗中被杀。
革命与流亡
[编辑]
1901/02年,斯维尔德洛夫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1903年该党二大的分裂中,雅科夫选择支持列宁与布尔什维克派[2]。
1905年,在叶卡捷琳堡组织群众游行示威,声援革命,创建并领导叶卡捷琳堡工人代表苏维埃。
1906年被捕,关押在叶卡捷琳堡监狱。自1906年至1917年的大多数时间里,斯维尔德洛夫都处在被关押或流放中[2]。
1911年,被判流放托木斯克,并在这里结识了同样被流放的斯大林。
1912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届全俄会议缺席被选举为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委员、俄国局委员[2]。
1913年,被流放至叶尼塞省的图鲁汉斯克[2],并与斯大林同住了一段时间,斯维尔德洛夫对此评价道:
革命领袖
[编辑]二月革命后
[编辑]1917年二月革命后,斯维尔德洛夫自流放地逃离,被中央委员会派往叶卡捷琳堡组织乌拉尔地区党代表大会的工作。
4月,初次与列宁相识,随即被委以重任,被选入中央委员会并领导随后成立的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书记处[2]。
8月,作为主席主持了布尔什维克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此次会议上托洛茨基领导的区联派并入了布尔什维克。
10月23日的中央委员会会议由斯维尔德洛夫主持,此次会议以10票赞成、2票反对通过了发动武装起义的决议[3]。
十月革命后
[编辑]


11月8日,在列宁建议下,斯维尔德洛夫替代加米涅夫任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918年1月5日,斯维尔德洛夫代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立宪会议并代表布尔什维克向会议提交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但被否决。立宪会议随后被解散。10日至18日,第三次全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通过了《被剥削劳动人民权利宣言》,同时指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起草宪法,斯维尔德洛夫主持宪法制订工作。
2月至3月,由于对德和谈失败,德军向苏俄发起进攻。斯维尔德洛夫参与了紧急成立的彼得格勒革命保卫委员会的工作。
7月,左翼社会革命党发动起义,作为报复,列宁与斯维尔德洛夫签署法令逮捕了正在参加第五届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的社会革命党人[4]。
8月30日,彼得格勒契卡领导人莫伊塞·乌里茨基被暗杀。同日,列宁也遭遇刺杀[4]。
9月2日,斯维尔德洛夫执掌的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将苏维埃共和国转变为统一军营”的决议,宣布全体公民不分职业年龄,都应当无条件地履行苏维埃政权所赋予的保卫祖国的义务[4]。5日,人民委员会通过“红色恐怖”条例,红色恐怖开始[4]。
1919年1月24日布尔什维克中央发布“对以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与苏维埃政权作斗争的哥萨克人进行无情的大规模恐怖袭击”的指示。去哥萨克化运动开始。一般认为该指示是出自斯维尔德洛夫之手[5]。
2月2日至3日,斯维尔德洛夫出席了在明斯克召开的第一届全白俄罗斯苏维埃代表大会,并承认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独立。
逝世
[编辑]
1919年3月在视察乌克兰期间,斯维尔德洛夫患上了流感。3月6日自哈尔科夫返回,8日抵达莫斯科,9日病重,14日失去知觉。16日,斯维尔德洛夫在莫斯科逝世,年仅33岁[6]。18日,下葬于克里姆林宫墓园。
阴谋论
[编辑]关于斯维尔德洛夫死亡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和猜测。历史学家Arkadi Waksberg声称,斯维尔德洛夫因其犹太人身份而在奥廖尔被工人殴打致死,这一事件被当局掩盖以防止反犹太主义爆发。另一种说法是斯维尔德洛夫与列宁遇刺有关,因此被秘密杀死。然而没有可靠证据支持这些观点。
纪念
[编辑]- 俄罗斯第三大城市叶卡捷琳堡于1924年更名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
- 1950年下水的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 1919年在俄共八大决议在莫斯科成立苏维埃和党的工作中央学校,命名为斯维尔德洛夫共产主义大学。
评价
[编辑]正面评价
[编辑]雅科夫·斯维尔德洛夫以出色的组织才能得到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广泛赞誉[7][8][9]。
负面评价
[编辑]白军将领季捷里赫斯在其作品中宣称对俄国皇室的处决是犹太人对俄罗斯的阴谋,斯维尔德洛夫是阴谋执行者,并以对犹太人的蔑称称呼斯维尔德洛夫[10]。
1966年解密的档案表明,秘密处决俄国皇室的电报命令的署名是斯维尔德洛夫[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