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西藏蒙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西藏蒙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藏人哪知道毛、鄧真實的打算?

藏人哪知道毛、鄧真實的打算?

明鏡雜誌 
*《名星》蕭雨 木風撰文/杜林 詩喬製作* 【美國之音“解密時刻”解說:1959年3月12日,藏人包圍羅布林卡不到24小時,毛澤東在武昌親自起草了一份電報。這份電報的內容至今尚未完全解密。在目前已知的電文中,毛澤 東指出:“西藏工委目前策略,應是軍事上採守勢,政治上採攻勢。”毛澤東說:“如果敵人進攻時,在初期不要多殺傷,更不要出擊,最好使他們先得一些小勝 利,使他們感到驅漢有望,才有大打一仗的可能,否則只會小打一陣,(使他們)倉惶逃走。當然這樣也不壞,但不如爭取大打一仗為更有利。”】 李肅(美國之音“解密時刻”節目主持人):他說在初期時不要多殺傷,更不要出擊,讓藏人“得到一些小勝利,讓他們感覺驅漢有望”。這是為什麽? 李江琳:這個話可以說明幾個問題。一是毛澤東知道,在拉薩要打這場仗的話,他是必勝的,而不是像後來宣傳的那樣,形勢非常嚴峻,叛匪多於我們若干倍。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是,1000名解放軍消滅了7000名叛匪。這是完全不符合事實的,這是後來製造出來的。 我 的書裡對當時的軍事力量對比有一個詳細的統計,拉薩戰役是一場炮戰,不是短兵相接的戰鬥。藏人的說法是,根本看不見一個解放軍,我們就被他們炸得一塌糊 塗。所以,他們(中國軍政領導人)一開始就知道,只要打,他們肯定會贏。但是,他們要做的是什麽呢? 消滅得越多越好,把他們徹底給消滅了,免得打散了以後就很麻... 更多 »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历史回顾】血染的格桑花

 血染的格桑花
                ·芦 紫·
  西藏,地球的第三极,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雪山皑皑,大河滔滔。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藏特殊的地理位置阻绝了外来势力的侵扰,也保留了独特的地域文化。7000年前即在西藏高原活动的人类,逐渐发展成今日的藏民族,而其绵延至今的文化中最引人瞩目的,正是在他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宗教色彩。藏人在2000多年以前就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与中原互有往来,唐朝时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成一时之佳话。此后吐蕃王朝衰微,与中原时战时和,基本上保持独立,直到清康熙时才确立对西藏的主权。后清朝衰败,英国乘机占领拉萨,使西藏完全自治。1950年,中共建国后重申对西藏的主权,遭西藏政府拒绝,解放军四万余人分八路开进,很快就打败了只有八千余人的藏军,毙敌4000余。两天后攻克昌都。俘虏阿沛·阿旺晋美等人,达赖喇嘛被迫与中共签订城下之盟。答应在尊重西藏的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成为中国领土。但1958年,毛泽东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农奴制,推行人民公社,遭到藏人激烈反抗,暴发了震惊中外的西藏武装叛乱,解放军大举进藏平叛,红旗指处,势如破竹,以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政府及一些藏民仓皇逃窜,流亡印度至今。
  小时候,看过一个叫《农奴》的电影,非常感人,对农奴主残酷迫害农奴的罪行义愤填膺,至今还记得那个叫强巴的农奴的痛苦的面容。那首电影插曲《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旋律凄美婉转,曾响彻神州大地。文革中最广为传唱的歌曲大多为翻身农奴歌颂红太阳和金珠玛米的赞歌。《逛新城》,《毛主席派人来》,《北京有个金太阳》,《翻身农奴把歌唱》,《心中的歌儿,献给亲人金珠玛》等等。我们学校就排演过舞蹈《洗衣舞》,曲调优美欢快,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藏族姑娘对金珠玛米的深情厚谊。尤其是那段少女们与老班长的群舞,更是情景交融,鱼水情深。
  最近,读了华夏文摘增刊628期唯色先生的《1969年尼木、边坝事件》,却见到完全不同的描述:“……解放军还被打散了,有的兵稀里糊涂到处乱走,天亮了被村里的人看见了,是四个女人,因为男的都上山参加战斗去了。她们装着对他很友好,给他吃的、喝的,还让他洗脚。就在那个士兵洗脚的时候,突然用绳子套住他的脖子把他勒死了。这是其中两个女人干的这事。后来她们都被抓了,那两个女人一个被枪毙,一个因为怀孕判了缓刑,最后好像没杀成。那个被枪毙的女人其实才十八九岁。是在那孜区上由解放军枪毙的。那些解放军都是被勒死的士兵的战友,特别气愤,说老乡居然杀我们,觉得非常想不通。那时候枪毙人都很简单,部队‘哒哒哒’的,有杀人的权力,是上面同意了的。我后来听老百姓讲,那个女的被捆得五花大绑,解放军在枪毙她之前,先用刺刀朝她狠狠地捅了一下,那刀尖都从她的胸口冒出一截,据说那女的叫都不叫一声,还转过头来狠狠地瞪了解放军一眼,最后挨了好几枪。当天那次由解放军公开枪毙的就有30多人。”
  原来这是第二次武装叛乱,全西藏71个县中,52个县参与叛乱。与第一次叛乱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这次叛匪中没有一个是剥削阶级的“三大领主”,全部是“翻身农奴”!其肇因为文革的破四旧,毁寺院,砸神像。翻身农奴以如此残忍的手段勒死金珠玛米,真是令人难解。尤其尼木事件的精神领袖和主谋竟是一个30多岁的出身贫苦的尼姑赤列曲珍。
  身穿暗红色氆氇藏袍的赤列曲珍,身体瘦弱,被公审批斗。一位曾在西藏当兵、工作三十多年的汉人老先生,在2005年1月的北京告诉我,当时他就站在赤列曲珍的跟前,非常清晰地看见了赤列曲珍在被枪毙之前的样子,“那简直比张志新还惨”,这是他的原话。我就问:“她的喉管也被割了吗?”他说:“是的,怕她喊口号,扰乱人心,不但把她的喉管割了,还用几根铁丝穿透了她的腮帮,从这边穿到那边,再紧紧地拴在脑后,结果满嘴、满脸都流着血,胸前也是血,惨不忍睹。”我又问:“那么,她当时还活着吗?”他说:“还活着,可是就跟死了差不多。”
  “我们去时看见那乡里全是女的,男的除了老头子和小孩子,青壮年几乎没几个,其实整个边坝到处都是这样。为什么是这样呢?一部分打死了,一部分抓起来了,就没什么男人剩下的,每个乡都这样。一开会的时候全是穿黑衣服的女人,男的很少。”
  任荣(时任西藏军区副政委兼西藏自治区革委会第一副主任),最近写了一本书《戎马征程》,其中强调什么所谓的“叛乱分子”、“反革命分子”杀害军宣队、基层干部、群众等等,我给他算了一下,大概有180多个人。这是他说的。我就想问他,而你后来这个“平叛”又打死了多少人呢?
  平叛打死了多少?没有官方资料。叛匪的武器只有藏刀和农具,在装备精良的解放军的围剿下,死伤无数,纷纷溃散,翻越莽莽雪峰,九死一生,逃亡印度。文中列举了很多叛国和企图叛国往印度逃亡者均作现行反革命被杀,有的才14岁!但有资料说1959年平叛杀了8万9千藏人,关押的就更多了,须知当时西藏的总人口不过180万!我有时想,我们有个南京大屠杀的记念馆,也许以后西藏会有个平叛记念馆,让藏人的子孙永远记着那些悲惨的故事。
  在我插队的村庄有个60年代中期曾在西藏服役的退伍军人,任大队民兵副营长,说平叛时杀藏人杀得真邪乎,有些村庄男人几乎被杀光,叫寡妇村。藏族女人见了我们当兵的就拉,我插话说,找你们报仇?那里!找我们日逼,你要不干,她掏出小刀就要捅,也难怪,这些女人好多年未沾过男人了,急疯了。我来了兴趣,问:你也日过?他腼腆地笑了,谦虚地说,有几回吧,藏族女人都不穿内裤,袍子一掀就完事,很方便。我说,当官的不找你们麻烦?扯淡!当官的也干!后来就留下了不少半汉半藏的孩子。我们队的会计刘炳忠也当过兵,我就问他,你在朝鲜时也干过那事?老炳连连摇头,没有没有,我们那纪律严。打完仗,我们整个师拉到了甘肃,杀回子,嗨,那杀的人没数!不过也该杀,那时甘南的回子造反,杀汉人,凡是汉人,不分男女老幼,见了就杀,甘南的汉人几乎被杀光,只放过当医生和当老师的。我说你们这样乱杀,上边就不管?谁管?这是命令!王震带兵到新疆,杀得更厉害,小孩夜里哭,只要大人一说“王胡子来了!”马上就不哭,新疆的回子真让王胡子给杀怕了!
  令人欣慰的是,毛泽东死后,极左政策被放弃。1980年,胡耀邦视察西藏,检讨了当年平叛扩大化的错误,平反了很多当时被错杀的冤案,并对死者家属作了600-800元的赔赏,拨款修复了许多重要寺庙,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民心。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对西藏加大了扶植力度,尤其在青藏铁路开通之后,旅游业蓬勃发展,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真正的民族和谐与团结似乎指日可待了。
  至于对死刑犯人的令人发指的虐待,也随着毛泽东的死亡而逐渐绝迹。从对待死刑犯的态度可以反映出执政者的人性和文明的程度。在清朝,死囚在被处决前被饷以酒肉,饱餐之后才押赴刑场,一路上还可以唱着西皮二黄,高喊“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谭嗣同就义前仰天大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民国时,共产党员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慷慨就义,甚至还有男女共产党员在刑场上举行婚礼,悲壮的浪漫!在毛泽东时代,死刑犯要在嘴里塞上棉纱,外面带上口罩再枪决。后来是塞上棉纱,用透明胶戴贴在嘴上,比戴口罩看起来文明多了。至于割喉管则是文革中才兴起的新生事物,我以为不那么普遍,只用于极端反动的现行反革命。
  1969年,就在西藏处决尼姑赤列曲珍的同时,安徽蒙城县一个上海插队知青也以现行反革命罪被处决。他的名字叫段海东,时年22岁。罪行是出身地主家庭,思想极端反动,猖狂攻击毛主席及文化大革命,曾携反动传单在黄浦江跳上外轮,企图叛国。不料跳到与中共友好的阿尔巴尼亚船上,遂被引渡。在审讯期间,拒不认罪,恶毒攻击伟大领袖,反革命气焰极为嚣张,不杀不足以平民愤,遂在蒙成公审并枪决。我的一个朋友目睹了行刑现场,向我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行刑前公安人员往他嘴里塞棉纱,段海东拒不张口,由三个警察按住,用三棱刺刀往嘴里捅,段咬紧牙不松,结果满嘴的牙俱被捅掉,用刺刀撬着才塞上棉纱,外面用胶带粘上。卡车到达刑场后,警察把段海东头朝下从车上扔出来,嗵地一声摔在地上,段在地上滚了几滚,腾地站起来,昂首挺胸,面向蓝天。警察喝令他跪下,他傲然不动,两个警察用皮鞋猛踢他的腿弯,段仆倒,立刻又站起来,这时两声枪响,段晃动几下,向前仆倒,再也没有起来。两个看热闹的农民马上跑过来,一人拉着一条腿,拽下段的一只白球鞋和一只尼龙袜,两人又争吵几句,后来一人拿鞋,一人拿袜,欢喜而去。

尼木事件1969

尼木事件1969年尼木縣爆發的武裝暴動。全西藏71個縣中,52個縣參與叛亂。[1]

背景[編輯]

1969年正值文化大革命,中國大部分地區一片混亂。藏獨支持者趁機糾集人馬,嘗試推翻中共在當地的統治。1969年3月起,西藏昌都地區、拉薩市郊縣、日喀則地區、那曲地區等地相繼發生較大規模的暴力事件。邊壩縣一些藏獨人士制定了『不要共產黨、不要交公糧、不要社會主義』的『三不』反動綱領,建立「四水六崗衛教軍」和「翻身農奴革命造反司令部」[2]

過程[編輯]

頭目赤列曲珍(女),讓窮甘登羅布策動指揮下,十餘個縣的藏獨分子在尼木縣發動起事,提出「西藏獨立」,「達賴喇嘛萬歲」的口號,鼓勵地方幹部和解放軍趕出西藏。他們製造並懸掛西藏國旗,但當時「雪山獅子旗」並未受大眾認知,結果誤做了『四水六崗』旗幟(黃色旗,上有交叉的兩把刀),圍攻尼木縣,進佔縣政府銀行商店,拿走武裝部的槍枝彈藥。
藏獨團體要求趕漢人出西藏,家庭成份不好的人不准參加他們的組織。他們沒有現代武器,所以在文革開始時,拉薩一個演出隊給組織送了一把手槍,成為當時藏獨組織唯一的自動槍,此外只有幾支打獵的火槍和鄉里鐵匠打造的長刀等。[3]
6月13日凌晨,以讓窮為首的藏獨人士包圍了尼木縣帕古區政府,尼姑赤列曲珍說她自己是格薩爾傳說中下凡的女神「阿尼古尼甲波」的化身,會預言、跳神和打卦,並呼喊口號,引導群眾圍攻軍宣隊,殺掉解放軍隊員22人。這些解放軍是屬於「支左」的,沒帶槍。尼姑手下半夜三更發動襲擊,把解放軍從窗戶里甩下來砸死,再把他們都埋在三叉路口,意思是這些人都是鬼,而且上面還放著軍帽。[4]21日在尼姑廟殺掉漢藏基層幹部13人。[5]因為殺的是解放軍,這一事件當即被中共定性為「反革命叛亂」。
6月15日,駐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53師,接到中央軍委關於去尼木平叛的命令。6月16日,53師157團3個連官兵,在師政委李傳恩帶領下,武裝進入尼木縣城,救出被圍困的漢藏幹部,制定對普松區的赤列曲珍部進行殲滅性打擊。6月19日早6時戰鬥打響,赤列曲珍部借堅固據點負隅頑抗,他們用火槍和刀,還有氂牛鞭「烏朵」,包著石塊朝部隊扔。6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殺死叛匪50餘名,俘虜約500餘人,繳獲大批槍枝彈藥,擊潰赤列曲珍部主力,余部逃竄、隱蔽。其後的三個多月解放軍追殺殘餘藏獨分子。
解放軍曾向赤列曲珍喊話誘使投降,但她堅持不投降,並穿著法衣戴著法帽站在房頂上作法。參謀長下令不准開槍,要活抓,但部隊其後也往尼姑房子開槍,結果發生槍戰,直至天黑,部隊撤退。當晚,赤列曲珍逃到山上。
第二天解放軍一大早衝到房子里的時候只有七八個人的屍首,有幾個靠在牆上,身上都是槍眼。樓下有個隱蔽的小經堂,點著燈,供著像,還有些經書、法器和護身符之類。解放軍其後在群眾引導下發現數具屍體,並隨即搜山追擊,在帕古區山溝擊斃60餘人,俘獲100多名,活捉赤列曲珍及其衛隊。尼木各地鎮壓完成,但帶頭負責殺解放軍的熱群則成功逃走。
1970年初,西藏政府對「6.13尼木反革命叛亂」進行了宣判,赤列曲珍等20餘人被判處槍決。[6]

參考文獻[編輯]

  1. ^ 血染的格桑花
  2. ^ 《中共西藏黨史大事記》
  3. ^ 「尼木事件」親歷者的回憶 美國之音藏語部對德朗的採訪
  4. ^ 巴尚講述1969年「尼木事件」
  5. ^ 中共西藏黨史大事記 188頁
  6. ^ 1970年代西藏槍斃女性「藏獨」分子舊照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俄罗斯與中國相比俄羅斯才是奪取瓜分满洲領土最多的国家

俄罗斯與中國相比俄羅斯才是奪取瓜分满洲領土最多的国家
   
   俄罗斯与中国谁瓜分满洲土地多?

   瓜分滿洲民族的固有土地,中俄兩國心照不宣狼狽為奸
   
   翻開近代史。我們可以看到。亞洲國家中,满洲民族是領土丟失最多的國家。就像日本雖然戰敗,但還是吞下了琉球。從滿清至如今,不知不覺中,俄羅斯已吃掉满洲五百多萬平公里的土地。
   
   满洲民族固有领土从来不属于中国,更不属于俄罗斯
   
   19世紀60年代初,腐败无能的爱新觉骡家族遭遇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軍起義。為鎮壓太平軍,當時的滿清政府,不得不調離了北方的守邊部隊。俄羅斯趁火打劫,大軍壓境。僅僅 以威脅的方式,就脅迫清政府割讓外東北100萬方公里,及50萬方公里新疆東亞領土。該世紀末,清日甲午戰爭,清國再敗。隨之出現義和團起義。俄羅斯再以 鎮壓義和團為名,進軍清國滿洲。好在日俄發生戰爭,俄羅斯內部政權也發生了更迭,阻撓了俄羅斯進一步蠶食滿洲領土的計劃。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20世紀的 外蒙古獨立,也是因為日本大舉侵華,及國共之間的中國混戰,讓俄羅斯得手撮成的。
   
   中俄瓜分黑瞎子島邊界位置
   
   眾多侵略者當中,俄羅斯是受益最多的國家。而付出代價卻是最少的。在分割滿洲領土時,俄羅斯以靜制動。僅採用守株待兔的方式,就先後把滿洲五百八十八萬多 平方公里的土地,非法佔有或分割。從俄羅斯一步步吞噬中國領土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規律:歷史上的俄羅斯,就像潛伏在清國身邊,一直窺視著清國領 土的野獸。清國強大穩定時,它潛伏不動,兩國相安無事。但一旦處於混亂或弱小時,它不會給你喘息的機會。對你突然落井下石,一口吞掉你。
   
   該出手的時候就出手,毫不猶豫,絕不手軟。是俄羅斯利益獲得最大化的固定模式。
   
   再看看現在的俄羅斯又是怎樣處理領土問題的。
   
   日本在釣魚島扣押中方船隻,挑起中日領土爭端。俄羅斯總統隨之登上,視察俄日爭議的北方四島。日本進行抗議,以商談為名,召回駐俄外交官。俄羅斯無視日本 的憤怒,搞得日本很無趣。對北方四島,俄羅斯是實際佔有者,已經賺足了便宜。以中國處理領土的傳統方式,俄羅斯大概要適可而止,到此畫個句號了。
   
   「得了便宜還賣乖」,體現的就是中國人的這種思維。但俄羅斯卻沒中國人容易滿足,它們不僅要佔領,更要穩固。在日本政權交接剛過,俄羅斯又派其轟 炸機挑釁般的,圍著日本領土環繞一圈,從而鎮壓日本的士氣。日本憤怒了一下,但最終還是乖乖地陪著俄羅斯軍演去了。在這次接招中,日本徹徹底底是個失敗 者。可見俄羅斯策略的正確性。
   
   遇事躲著走,中國人最怕的就是惹禍上身。這可以說,是中國人處理日常生活,普遍存在的態度。假設其它國家,正因領土,或其它事情,鬧得紅眼的時候,中國人絕對不會貿然進入,以免陷入它國之間的糾紛。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惹了一身騷」。
   
   但我們看看俄羅斯是怎麼做的。在中日兩方因領土問題,彼此糾纏不清時。俄羅斯卻毫不避嫌,主動跳進來攪局。它們以宣誓主權的方式,直接「挑釁」日本。對待 領土,俄羅斯絕不做一個僅僅「觀虎鬥」的國家。俄羅斯的這個動作,也可以讓我們隱隱感覺得到,歷史的俄羅斯,在侵吞中國土地時,慣用的一個手段:典型的落 井下石。俄羅斯的「正義」行為,實際是一舉兩得。一方面:在中國陷入糾紛時,半路殺出的這個程咬金,顯然在外交和聲勢上都有助於中國。作為友好國家, 是俄羅斯送給中國的大禮。你中國能不領情?但另一方面則體現會俄羅斯的固有本質。只不過現在的國家,不是當年的中國,而是日本陷入了一系列問題——外交、 地震,政壇不穩。僅僅實際佔有,並不能讓俄羅斯滿足,它不僅有實更要有名。
   
   日本原打算與中國單打獨鬥——挑起釣魚島爭端。日本絕對不會想到,俄羅斯會趁機參合進來。雖不情願,但日本挑起中日領土爭端,既成事實,已不 能有所改變。明知這是俄羅斯的火坑,也不能不硬挺著陷進去,被中俄兩國夾擊,前後受敵。一個國家被兩個國家圍毆的結果,最終日本會處於弱勢。因承受不住雙 面打擊,必將有所收斂。對兩國不得不採取一硬一軟的方式。
   
   黑瞎子島上的俄式建築
   
   俄羅斯是實際佔領者,改變現狀,日本並沒有辦法。選擇示弱於俄羅斯,是日本政府必需選擇。在俄日領土爭端上,這也是,俄羅斯為什麼會一直處於強勢,而日本則處處挨打被動的原因。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不自覺地,而又很快感的。再次淪為替俄羅斯爭取領土的一個工具。
   
   其實淪為他國工具也並不是丟人的事。中國反過來也可以把俄羅斯當做中國維權的工具。這就要看一個國家的具體操作能力了。操作的好,每個國家都可以作為中國 的工具,操作不好,或者根本就不會操作。中國就只能空有工具,卻被別人拿著當工具使,而沒奈何。世界就這麼現實。這個世界本來就沒有真正的盟友。
   
   作為世界大國,如今的中國,卻莫名其妙的陷入了被群狼共毆的局面。這不僅讓中國丟了面子,更丟了實惠。領土紛爭迫在眼前,中國外交卻處處被動,如果我們打 不破此時的外交局面,很有可能會永久性地喪失國土,使我們成為後世罪人。筆者之所以整理出,俄羅斯領土擴張的過程,並不是讓我們去如何仇視俄羅斯。畢竟一 個只能看到過去的民族,是沒有出息的民族。而是寄希望於未來:對於我們在涉外處理領土方式上,希望能有所幫助。
   
   俄羅斯能以最小代價,獲得最大的回報。雖與當年中國的衰弱有一定的關係。但也並不全是。實際上在康熙年間,中俄的第一次交鋒,中國是戰勝國,然而戰後簽訂 的《尼布楚條約》,卻是喪權辱國的。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與當時統治者的知識侷限性有關。他們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對世界局勢缺乏瞭解,也不懂得去瞭解。 覺得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國。好像有丟不盡的土地。也正是這個思維,消極地影響著清朝歷代統治者。最終導致晚清時的中國,處處被動受辱。滿清的結局告訴我們: 一個沒有野心的民族和國家,只有被衰弱的命運。
   
   看現在的世界地圖,中國已不是最大。满洲已經沒有太多的土地可丟棄。所以俄羅斯領土的擴張,對中國很有現實意義。在擴大、維護自己領土的時候:俄羅斯處置 果斷、勇敢,毫不虛偽。對其領土擴張的意圖,赤裸裸的寫在臉上。雖然這種「暴露本質」的行為,很不適合中國的習慣。
   
   歷史證明:自滿清開始,中國在處理領土問題上,都顯現出,中國文化的那種大度豁達、息事寧人。但前車之鑑後事之師,這種錯誤的處理領土方式,不僅導致了中 國丟失了大量的土地,更丟了聲譽。對於愛面子的中國人來說,這不過是最大的諷刺。左擔道因此認為,中國人的慣性思維,很不適合解決領土爭端。只有突破中國 思維,才能有維權、維國之道。否則中國很難解決,目前被動的外交局勢。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提議「設立組織限制中國的南海行為」。顯示出其拉攏俄羅斯 參與南海利益的強烈願望。一再受俄羅斯欺辱,日本卻不計前嫌,一再地討好俄羅斯的行為,有點腦子的人,都能看出其內部玄機。如果中國外交依然保持著現有的 不溫不火,憑靠著嘴皮子說話。沒有手段,沒有動作,更不講智慧,只用收買的方式,並不能阻止,未來俄羅斯加入分中國利益一份羹的話。中國將會在領土問題 上,陷入完全的孤立。
   
   俄羅斯總理普京曾對媒體表示:「中國領導人不可能忘記遠東地區。鄧小平對時任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明確表示:三四百萬平方公里地領土屬於中國,遠東地區領 土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中國人遲早要回屬於我們的領土。子孫後代會解決這個問題的。」 普京進一步補充道:「在中國歷史教科書上,符拉迪沃斯托克仍叫做海參崴。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仍被稱為俄佔領區。儘管10年簽署的《俄中睦鄰友好條約》中國 沒提及這一主權訴求,但並不代表中國忘記了遠東。這個條約僅符合當今現實需要。」
   
   
   這倒是蠻有意思的。歷史上曾經是侵略國的領導人會主動提及這件事,個中緣由值得深思。普京提到《中俄睦鄰友好條約》符合當今現實需要,無疑是給俄羅斯人民 敲響警鐘,地緣政治需要中俄友好,但並不代表兩國沒有利益摩擦。事實證明,條約的簽訂與履行,雖然使兩國綿延4200多公里的邊境出現罕有的寧靜局面。但 條約第9條說,一旦出現一方認為涉及其安全利益的局勢,簽約國將進行磋商以消除所出現的威脅。
   
   談到磋商,磋商僅僅是外交辭令,實質上的意義並不大。這樣條約不能解決今天和未來可能出現的所有麻煩。中俄互懷戒心,仍是不爭的事實:
   
   譬如上合組織,俄千方百計拉印度入夥,中國只給其觀察員身份;而中國希望巴基斯坦正式加盟,也遭到俄方抵制;再譬如,俄羅斯在南海紛爭中與越南軍持續軍售,且在越佔領區開採很多公司,用心可見一斑。
   
   最新的俄羅斯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顯示,8年間俄國人口減少了220萬,下降幅度約1。5%。與中國接壤的遠東地區人口下降幅度最大,減少 了6%,剩不到630萬人。好在俄羅斯的外來移民有1千4百萬人,否則俄國人口就連1億3千萬都不到了,比極其貧弱的孟加拉國和尼日利亞人口更少。俄羅斯 當局矢口否認中國移民達1千5百萬人,可能其中包括「非法移民」。俄羅斯人口專家認為,中國投資和中國移民是解決遠東地區人口危機的途徑;但是俄國遠東地 區的中國人口迅速增長使莫斯科痛心疾首,這次人口普查試圖徹查在俄中國人的情況,試圖力挽遠東俄羅斯人口萎縮的狂瀾。
   
   位於俄羅斯遠東極東地區楚科奇州的小城共青城(Комсомольский),儘管他的房屋還很「完整」,街道還很齊整,但街道上空無一人,房屋裡也人去樓空,整座城市死一般沉寂。已如同鬼城。該城於1998年廢棄。
   
   位於俄羅斯北極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的小城奴姆基(Нумги),該城距鄂畢灣約200公里,曾是極地探險基地,該城於2001年廢棄。
   
   蘇俄是領土擴張最猛烈的帝國,1991年大崩潰的後遺症至今未止。遠東地區地廣人稀的致命傷突顯為不治之症。俄羅斯遠東地區包括西伯利亞中東部,面積約 620萬平方公里,比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5強的總面積更大兩倍!但是「遠東地區」人口約1000萬,如果不算中國、韓國等亞洲裔人口,遠 東的俄羅斯人比香港人多不了幾個。

中俄人口問題顯示「圍城現象」的無奈。北京用盡吃奶的勁頭,備受中外批評,人口增長還是扶搖直上14億。俄羅斯人可能太愛杯中之物,「酒能亂性」,生育率 總抬不起頭。200年來蘇俄軍事侵佔東方上千萬平方公里疆土,人口密度竟然比中國的新疆西藏更低。當年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對毛澤東說,西藏那荒無人煙的雪 原有什麼可爭的,給印度算了。如今可以成立俄國遠東特區,請中國移民共同開發。互通有無。
   
   有利必有弊。經濟與國防不能兩全。如果在遠東特區引入中國移民,解決了人口問題,這塊土地姓中還是姓俄?莫斯科舉棋不定.
   
   極其震撼:普京對中國收回遠東竟然這樣表態
   
   據《參考消息》報導,俄羅斯總理普京曾對媒體表示:「中國領導人不可能忘記遠東地區。鄧小平對時任蘇聯外長謝瓦爾德納澤明確表示:三四百萬平方公里地領土屬於中國,遠東地區領土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中國人遲早要回屬於我們的領土。子孫後代會解決這個問題的。」
   
   普京進一步補充道:「在中國歷史教科書上,符拉迪沃斯托克仍叫做海參崴。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仍被稱為俄佔領區。儘管10年簽署的《俄中睦鄰友好條約》中國沒提及這一主權訴求,但並不代表中國忘記了遠東。這個條約僅符合當今現實需要。」
   
   俄罗斯与中国谁瓜分满洲土地多?

   俄罗斯与中国谁瓜分满洲土地多?

   俄罗斯与中国谁瓜分满洲土地多?

   俄罗斯与中国谁瓜分满洲土地多?

   這倒是蠻有意思的.歷史上曾經是侵略國的領導人會主動提及這件事,個中緣由值得深思。普京提到《中俄睦鄰友好條約》符合當今現實需要,無疑是給俄羅斯人民 敲響警鐘,地緣政治需要中俄友好,但並不代表兩國沒有利益摩擦。事實證明,條約的簽訂與履行,雖然使兩國綿延4200多公里的邊境出現罕有的寧靜局面。但 條約第9條說,一旦出現一方認為涉及其安全利益的局勢,簽約國將進行磋商以消除所出現的威脅。
   
   談到磋商,磋商僅僅是外交辭令,實質上的意義並不大。這樣條約不能解決今天和未來可能出現的所有麻煩。中俄互懷戒心,仍是不爭的事實:
   
   譬如上合組織,俄千方百計拉印度入夥,中國只給其觀察員身份;而中國希望巴基斯坦正式加盟,也遭到俄方抵制;
   
   再譬如,俄羅斯在南海紛爭中與越南軍持續軍售,且在越佔領區開採很多公司,用心可見一斑;
   
   再再譬如,2008年俄格衝突,美國把軍艦派到黑海,可中國一直保持沉默,聽之任之。想必,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或日本的衝突激化,北京也未必指望對方伸出援手;
   
   再再譬如,烏克蘭、白俄羅斯不顧俄方反對,與中國軍事合作親密且充滿陽光。
   
   歷史也證明,俄羅斯是個根本靠不住的鄰居。出賣盟友,損人利己之事,俄羅斯沒少幹過。如今自蘇聯解體後,兩國力量對比就發生了劇烈變化。俄羅 斯不得不接受中國變成2 1世紀世界性強國的事實,畢竟俄羅斯的現代化速度遠遠落後於中國。尤其是遠東開發必須依賴阿穆爾河(黑龍江)彼岸的食品和消費品供應。離開中國人力、財力 投資,遠東地區不可能取得發展,這是事實。遠東和西伯利亞只有與中國東北的合作計劃方能打破這一窘境。這是鐵的事實。
   
   於是,更殘酷的事實,歷史情結刺痛了中國人的傷痛。你需要人口的增長和資源的有限性,我必然也需要保障國家今後的經濟活動與民族張力。你需要經濟利益,我自然也忘不了法理與主權的訴求。
   
   翻開地圖,遠東地區何止三四百萬平方公里,全境竟達620 多萬平方公里!
   
   目前,中國官方文獻把俄羅斯從17世紀起針對中國的行動都看作侵略,除《尼布楚條約》外,所有條約都是「不平等」和「不公正」 條約。甚至《尼布楚條約》也只是中國有尊嚴的讓步。儘管列寧曾承諾歸還屬於我們的故土,卻被斯大林斷然且無情地否定。
   
   最愛唐努烏梁海,最悲外蒙獨立時。
   
   中俄實力發生逆轉 普京謊稱俄將要失去遠東
   
   【俄羅斯】:俄中睦鄰友好條約要符合當今現實
   
   《俄中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0週年了。這個條約為增進俄羅斯及其遠東偉大鄰國的關係奠定了良好基矗條約的重要意義在於,在兩國與一些鄰國關係遇到重****煩的時刻,可以確保兩國綿延4200多公里的邊境地區有平靜而穩定的局面。
   
   俄中條約第9條說,一旦出現一方認為涉及其安全利益的局勢,簽約國將進行磋商以消除所出現的威脅。此話說得很有力,可2008年俄格衝突表明,這個條款沒 有實際意義。在發生武裝衝突時,美國把軍艦派到黑海,可中國一直保持沉默,聽之任之。如果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或日本的衝突激化,北京也未必能指望俄羅斯伸出 援手。
   
   自蘇聯時期兩國力量對比就發生了劇烈變化。中國逐漸變成21世紀的強國,可俄羅斯的現代化速度遠遠落後於中國。中國幾乎變成中國的原料附庸。糟糕的是,我 國遠東依賴阿穆爾河(黑龍江)彼岸的食品和消費品供應。離開中國的投資,遠東地區未必能發展,這是事實。遠東和西伯利亞與中國東北的合作計劃有助於解決這 個問題。
   
   普京說過,我們可能失去遠東。而且不能忘記,中國領導人曾對時任蘇聯外長的謝瓦爾德納澤暗示領土問題:三四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屬於中國,子孫後代將解決這個問題。在中國教科書上,符拉迪沃斯托克叫海參崴,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是被俄國佔領的地區。
   
   當然,條約沒提彼此的領土要求。鑑於俄羅斯人心有不安,不妨增補關於國界的條款。而且,2001年的條約也應符合當今現實。
   俄罗斯与中国谁瓜分满洲土地多?

   看看今日海內海外的滿族人,老的小的還停留在香臭不分,好賴不知的層面,一個個張口大清朝閉口康大麻子乾瀟灑的~~~~狗屁都不是,還喜歡自己把自己嚇一跳。這麼劣等的二逼民族不消亡真是天理難容啊!!
   ===========================
   【自由满洲 Free Manchu:http://manchu-world.blogspot.com/】
   
   【東北滿族在綫海外傳媒:http://blog.boxun.com/hero/manchu87/】
   
   【Facebook Manchu:http://www.facebook.com/liyanbe】
   
   【Twitter Manchu:https://twitter.com/manzuren】
   
   【Youtube Manchu :http://www.youtube.com/user/manchuria87】
   
   【Flickr Manchu :http://www.flickr.com/photos/manchu_world】
    
   【自由满洲相册: http://s1042.photobucket.com/albums/b429/LianBo/】
   
   【東北滿族在綫美国图库: http://s264.photobucket.com/user/manchu87/library/】
   
   【東北滿族在綫视频空间: http://i.56.com/u/manchu87】
   
   【東北滿族在綫满洲学书库: http://s264.photobucket.com/albums/ii163/manchu87/MANCHU%20%20BOOKS/】
   
   【東北滿族在綫主頁】(被关闭): http://www.dbmanzu.net
   
   【東北滿族在綫論壇】(被关闭): http://www.dbmanzu.net/bbs
   
   【伊尔根觉罗*连博的满洲噶栅(被关闭):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blog/index.php?uid-9397-noframe-1】
   
   【東北滿族在綫北美博客(被关闭)http://www.mmmca.com/blog_ak87/index.html】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清朝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蒙古铁骑臣服于女真民族


元明时期,蒙古与女真已有往来。元朝对居住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实行设官管辖,随俗而治,并在该地区开辟驿站,实行屯田。努尔哈赤的先辈猛哥帖木儿即是元朝所辖一个万户的首领。
    明代女真始分三大部,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后又分为四部:建州部、长白部、扈伦部和东海部。他们居住于东北长白山、黑龙江、牡丹江、松花江流域及库页岛等地。历史上女真族与蒙古多有血缘关系,扈伦部所属叶赫、哈达和乌喇等部,均与蒙古有姻戚关系,建州女真与兀良哈蒙古人也有亲戚关系。女真族与蒙古地域相连,女真人与蒙古人,服饰相类,都善长骑马射箭,习于狩猎,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往来。他们在明廷开设的辽东广宁和开原马市上,常有贸易,交易马匹。在生活的实践中,女真人学会和使用蒙古语,一度使用蒙古文,后来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语言文字的相通,为女真和蒙古之间的交往创造了方便条件。

    十六世纪后期,女真部首领是努尔哈赤(1559-1626),姓爱新觉罗(汉译金)。努尔哈赤时代,女真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自1583年起,努尔哈赤开始统一女真内部的战争。扈伦四部之一的叶赫部,与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部有矛盾,1593年叶赫部首领布寨和纳林卜禄联合蒙古科尔沁部的瓮阿代、莽古思、明安等人及其所属锡伯、卦尔察、哈达、乌喇、辉发和满州长白山所属朱舍里路、纳殷路等九部兵三万人,进攻努尔哈赤,史称九部联军伐满洲。联军立阵于浑河北岸,努尔哈赤率军迎战于古培山。努尔哈赤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先战败叶赫,继之攻破哈达、乌喇等部,蒙古科尔沁部明安乘骑被陷,换骣马逃走。联军失败,努尔哈赤大胜,从此满洲威名大震。

    努尔哈赤借着古埒山战役胜利之机,派俘获的科尔沁部入返回,做争取联络科尔沁部的工作。1594年,科尔沁部明安和内喀尔喀部老萨等,派遣使臣表示停战和好,科尔沁部向努尔哈赤献战马百匹、骆驼十峰,其中马六十匹、驼六峰送给努尔哈赤本人,其余分送努尔哈赤部下。这是蒙古科尔沁等部与满洲通好之始。不久内喀尔喀五部之一的巴约忒部的恩格德尔台吉归附努尔哈赤,并于1606年率内喀尔喀五部的使者向努尔哈赤进贡,为其进献尊号,称努尔哈赤为昆都仑汗,又称神武皇帝,这是蒙古部称努尔哈赤为汗的开始,从此蒙古部每年与女真部往来。

    努尔哈赤对内统一女真诸部,对外又招抚蒙古科尔沁等部,在女真贵族的拥戴下于1616年建立后金国,建元天命,是为清太祖,定都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西老城),后改称兴京,这是满州贵族建立的独立于明王朝的新政权。努尔哈赤建立新政权后,对内巩固政权,对外争取联合蒙古,目的是入主中原,取代明朝。1621年迁都辽阳,称东京,1625年又迁都沈阳,1634年改称盛京。

    内蒙古各部归附清朝

    蒙古高原上的大漠,史称渤海,大漠以南为内蒙古。其地域东至吉林、黑龙江界,西临贺兰山阿拉善厄鲁特蒙古,南接陕西、山西和长城,北靠喀尔喀蒙古。内蒙古地区,东有嫩江流域的科尔沁部和西拉木伦河流域的巴林、扎鲁特、奈曼、翁牛特、喀喇沁和土默特等部;西有鄂尔多斯和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部居中,林丹汗为 蒙古诸部名义上的大汗。努尔哈赤及其继承者,为了入主中原取代明朝,对蒙古采取了政治联合和武力征服的策略。扩充后金国实力,不使蒙古倒向明朝。采取如下几个步骤:

    天命四年盟誓。天命四年(1619)十一月后金与内喀尔喀五部订立盟约,双方各派使臣参加,后金国使臣有雅希禅、希福等五人,蒙古使臣有杜棱洪巴图鲁、恩格德尔和奥巴等二十余人。双方使臣举行仪式,杀白马、黑牛,盟誓和好,合谋并立,遵守誓约,共同对付明朝。

    致书林丹汗联合伐明。天命四年十月,努尔哈赤收到察哈尔林丹汗的使者康喀儿拜虎带来的信,书信主要内容:一是林丹汗自称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向水滨三万人的满洲国主努尔哈赤问安;二是表明察哈尔部联合后金国攻打明朝。第二年正月,努尔哈赤派使者硕色乌巴什复信往见林丹汗,明确表示满洲与蒙古服制相类,应联合伐明,指出明朝以重利拉拢察哈尔是因为后金要攻打明朝之故,表示愿与林丹汗合谋以伐深仇之明(《清太祖实录》卷7)。同时信中也批驳了林丹汗自称四十万众之主的言论,告诫林丹汗不要忘记元朝是为明朝所推翻的事实,他哪里是四十万众之主。万众之主也称不上,以此坚定林丹汗与后金联合伐明的决心。

    天命九年盟约。努尔哈赤为主攻明朝,一方面联合蒙古内喀尔喀五部,壮大自己力量,另一方面要防止察哈尔部的崛起,真正成为蒙古各部之主,为此要联合与察哈尔有矛盾的科尔沁部,利用蒙古内部的矛盾,使业已存在的与后金有往来关系的科尔沁部,通过盟约形式加以巩固。天命九年二月,努尔哈赤派遣使臣库尔禅和希福前往科尔沁部,与科尔沁部首领奥巴等会盟,双方订约:联合进攻察哈尔林丹汗,任何一方不毁约,不单独与察哈尔会盟。盟约对双方有利,科尔沁部借用努尔哈赤的力量是为了摆脱林丹汗的统治;努尔哈赤利用科尔沁对付察哈尔,以解除伐明的后顾之忧。

援助科尔沁,打败林丹汗。林丹汗为继承祖业,统一蒙古各部,力图恢复大汗在左右翼的权威统治。对内采取掠夺方式,夺取其叔祖代青贝勒所属石纳明安部落的属民和牲畜;对外攻伐蒙古各部,向科尔沁等部征兵括马,强索飞鹰和名马,使蒙古各部纷纷脱离察哈尔,投奔后金。天命十年林丹汗率兵进攻科尔沁;围奥巴所居格勒朱尔根城,奥巴向努尔哈赤告急,要求他履行盟约,出兵援助。努尔哈赤派其子皇太极选精骑五千驰援。林丹汗围城不克,又听到皇太极来援科尔沁,撤围城兵而走。奥巴因战察哈尔之功,努尔哈赤于天命十一年封奥巴为土谢图汗,是为科尔沁第一代土谢图汗。皇太极也曾于天聪二年(1628)与蒙古喀喇沁部盟誓,共同对付察哈尔。随着科尔沁部归附后金,自天命至天聪年间内蒙古的敖汉、奈曼、巴林、扎鲁特、喀刺沁以及鄂尔多斯、归化城土默特等部相继归附后金。

    努尔哈赤死后,1626年九月皇太极即位,定明年改元天聪,是为清太宗。皇太极继承其父遗愿攻打察哈尔,追林丹汗至归化城,并占领了归化城,林丹殂于西喇卫古尔部落打草摊地。皇太极于天聪八年(1634)又获蒙古的玛哈噶喇佛像和传国玉玺,次年林丹汗的妻子苏泰哈屯率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和属部投奔后金。这样以林丹汗为代表的成吉思汗家族的统治宣告结束。

    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盛京召开大会,内蒙古十六部四十九名王公贵族与后金满蒙汉文武百官参加,以得佛像和传国玺为契机,实现其登极称帝的愿望。参加大会的内蒙古十六部有:察哈尔、科尔沁、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敖汉、奈曼、巴林、土默 特、扎鲁特、四子部落、阿鲁科尔沁、翁牛特、喀喇齐哩克、喀喇沁和乌喇特部等。察哈尔部的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科尔沁部的土谢图济农巴达礼和翁牛特部逊杜棱等参加大会。蒙古各部代表与满蒙汉各大臣,以满蒙汉三体表文上书,共推皇太极博格达彻辰汗即宽温仁圣皇帝,建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会上对蒙古部王公台吉分别封以亲王、郡王等爵位和赐以达尔汉诺青等号。从此皇太极不仅是东北满、汉人的皇帝,而且也成为内蒙古各部贵族的大汗。

    喀尔喀蒙古臣服于清朝

    喀尔喀蒙古(即明代外哈喇哈部)地处瀚海之北,称外蒙古,又称漠北蒙古。明末分三部,清为四部。东临黑龙江将军辖境,西至阿尔泰接新疆,南至瀚海与内蒙古相连,北与俄罗斯接壤。

    明末,喀尔喀部归察哈尔林丹汗管辖,察哈尔归附后金,喀尔喀部也与后金有往来。向后金国贡驼马,崇德间始贡"九白",顺治朝设八扎萨克,分左右二翼,康熙间正式归附清朝。初分三部为十谢图汗部、车臣汗部和扎萨克图汗部,雍正间增赛因诺额部,遂称喀尔喀四部。

    喀尔喀蒙古归附于清朝,经历了一个由通贡贸易到正式臣服的过程,经历了几十年时间,有的部落与清朝来住多些早些,大致经过了内部矛盾,外部入侵:两次会盟等过程。

    喀尔喀蒙古王公贵族为争夺牧场、牲畜和属众发生内讧。康熙年间,扎萨克图汗成衮和土谢图汗察浑多尔济因争夺逃亡属众发生战争,而后沙喇继任扎萨克图汗,土谢图汗执杀扎萨克图汗而夺其妾。康熙二十七年(1688)准噶尔蒙古噶尔丹,乘喀尔喀内讧之机,率三万骑兵入侵喀尔喀;喀尔喀牧民在战乱中多逃住内蒙古,清朝政府将他们安置在乌珠穆沁、浩齐特、扎赉特、阿巴噶、乌喇特、茂明安、四子部落等各部游牧地的界内或界外。土谢图汗部骑兵与噶尔丹在鄂罗会诺尔鏖战三日,察珲多尔济兵败后,联合其弟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吁请内附"

    库抡伯勒齐尔之盟。康熙间扎萨克图汗部与土谢图汗部因争属众发生战争。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政府派理藩院尚书阿喇尼,会同达赖喇嘛代表噶勒旦西勒图前往调停。清廷目的是保卫边境安全。集中力量在东北对付沙俄入侵。土谢图汗部代表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扎萨克图汗部代表沙喇与清政府代表阿喇尼和达赖喇嘛使者,四方代表会集库抡伯勒齐尔,在会谈中下令土谢图汗部" 尽遣所收逃众",扎萨克图汗部也应如数归还,四方商谈未达成协议,土谢图汗部仅以一半逃众归还扎萨克图汗。这次会盟为后来的多伦诺尔会盟打下基础。

    多伦诺尔会盟。喀尔喀王公贵族内讧,噶尔丹乘机进攻喀尔喀,迫使喀尔喀民众南迁;清廷为了巩固北部安全,选择了内外蒙古适中地点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具)。康熙三十年(1691)4月,康熙帝亲率文武百官及上三旗官兵,由张家口出边"抚绥"蒙古,派遣兵部尚书马齐前往多伦诺尔安排会盟礼仪。外蒙古三汗随内扎萨克四十九旗王公贝勒贝子公等先期到达,先驻离多伦诺尔御营百里之外,后移至五十里之外驻帐。届时外蒙古汗济农台吉等三十万人列于右,以土谢图汗察 浑多尔济为坐次之首,与众百官朝见康熙帝。通过这次会盟在喀尔喀蒙古实行内扎萨克蒙古的设旗编佐制,在保留喀尔喀三部汗号的基础上,去其原有的济农、诺额之名,与内蒙古四十九旗一例编设,并对三部各济农诺颜等封以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从此喀尔喀蒙古正式列入清朝版图,这对于加强清朝北部边防,巩固 统治,有力抵御沙俄入侵,以及恢复喀尔喀民众因战乱受到破坏的生产、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噶尔丹的进攻,使喀尔喀牧民的生产遭受破坏?大批难民生活贫困,他们失去牲畜和蒙古包。清朝政府对南逃的喀尔喀牧民采取了一是赈济,发归化城、张家口和独石口的粮食,赈济难民;二是派清朝所属官员、从归化城和四子 部落抽调官员前往管理;三是设临时扎萨克,管辖逃来之众。喀尔喀蒙古遂成为清朝的北部屏藩,防备朔方,比长城更为坚固。

在喀尔喀蒙古归附于清朝的过程中,值得记一笔的人物是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他姓博尔济吉忒,原名扎那巴扎尔,为土谢图汗衮布多尔济之子,察珲多尔济之弟。1634(天聪八年)转世,后入藏学法,返回喀尔喀,宣扬黄教,僧众称为温都尔格根。噶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的僧俗封建主有的主张投奔俄罗斯,有的主张投靠清朝,众议不定,众人请决于黄教首领扎那巴扎尔。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认为俄罗斯素不奉佛,风俗与蒙古不同,语言和服饰不同于蒙古,因此投靠俄罗斯不是久安之计。赞同车臣汗部纳木扎勒首倡内附清朝的意见,带领喀尔喀僧俗封建主及其属民南下求援归附清朝。清廷令其掌管喀尔喀黄教事务,是为喀尔喀第一 世哲布尊丹巴,蒙古称其温都尔格根。年九十圆寂。

    征服卫拉特

    卫拉特蒙古,在清代又称额鲁特蒙古或厄鲁特蒙古。明末清初,卫拉特有四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土尔扈特西迁后。原附属于杜尔伯特部的辉特部加入四部行列,又组成卫拉特四部。四部中准噶尔和杜尔伯特贵族姓绰罗斯,和硕特贵族姓博尔济吉忒,辉特部贵族姓伊克明安,土尔扈特贵族姓氏史书不载。

    卫拉特蒙古各部游牧于巴尔喀什湖的以东以南和湖的周围区域,崇德初年开始与清朝有贸易住来,清廷对于西北边陲的游牧部落是十分重视的。康熙年间噶尔丹入侵喀尔喀,深入内蒙古,兵锋遥指北京,造成对清廷的极大威胁,自康熙朝开始,采用武力征服和政治招降等手段,历经雍正一 代,直至乾隆年间才得以征服卫拉特蒙古。)

    清朝对准噶尔汗国的战争

    准噶尔一词,汉义左翼。作为部族名称,指的是准噶尔部,作为地域名称,指的是准噶尔盆地。在清代早期,准噶尔一般是指卫拉特四部之一,后来准噶尔部强大,统辖四卫拉特,这时准噶尔一般亦泛指卫拉特蒙古。

    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兴起和强大。准噶尔部在哈喇忽刺和其子巴图尔浑台吉统治时期开始强大。1634年哈喇忽刺死,第二年巴图尔珲台吉即位,统辖卫拉特诸部,参与和主持制定1640年的《都沁·都尔本蒙古大律令》,这部法律所代表的是四十万众蒙古和四万卫拉特蒙古,对全体蒙古人是有约束力的。1653年巴图尔珲台吉逝世,其子僧格即位,不久发生内讧,1670年僧格为其同父异母弟车臣台吉等所杀。这一事件很快被在西藏当喇嘛的僧格之弟噶尔丹(1644- l697)知道,噶尔丹从西藏返回准噶尔,在僧格旧部支持下;打败车臣台吉,掌握了准噶尔的统治权。

    噶尔丹统治时期,以伊犁作为政治中心,控制着天山南北广大地区,康熙十八年(1679)得到达赖喇嘛赐号:博硕克图汗,这一称号对噶尔丹统治卫拉特蒙古诸部是十分重要的。对外与沙皇俄国也有联系,噶尔丹企图借用俄国力量,对内加强统治,以此与清廷抗衡。控制卫拉特诸部和回部后,噶尔丹下一个步骤即向喀尔喀蒙古扩张,时值康熙二十七年喀尔喀蒙古内讧,噶尔丹乘机兴兵入犯,打败喀尔喀兵,威胁到清朝的安全。

    清朝政府在平定三藩之乱后,腾出手和时间对付沙俄对东北的侵犯,还未来得及出兵喀尔喀和准噶尔,噶尔丹的进攻,迫使清廷拿出一部分力量对付蒙古,以巩固清朝西部和北部的安全。多伦诺尔会盟是以政治手段比较园满地解决了喀尔喀蒙古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抵御和进攻噶尔丹准备了条件。

    清朝政府通过谈判,1689年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誓时稳住了东北地区。康熙帝对噶尔丹十分警惕,认为他此人力强志大,必将窥伺中原,不至殒命不止,岂容泛视,置诸度外一日不除,则疆圉一日不靖1690年康熙帝组成二路大军进攻噶尔丹,于是清军与准军会战于乌兰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噶尔丹以二万骑兵迎战,摆驼阵以抗清军,清军用火炮攻破驼阵防线,噶尔丹兵败逃回科布多。

    1696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决定发兵十万,第二次进攻噶尔丹。兵分三路,东路军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领,西路军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中路军由康熙帝亲自率领,出独石口,直奔克鲁伦河。五月,清军与准军大战昭莫多(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宗莫德),战斗激烈,各有伤亡,噶尔丹寡不敌众,被清军战败,率少数人马,逃注塔密尔河一带。六月,清军中、西两路会师归化城。

    康熙帝第三次征讨噶尔丹是1697年,亲临宁夏指挥作战。噶尔丹因前两次战败,兵力消耗殆尽,属众纷纷离散,既无牛羊,又缺少驼马,饥饿时捕兽而食。在清军强大攻势下,1697年三月噶尔丹逃至阿察阿穆塔台地方病死,其属下丹济拉和诺颜格隆等,携其女钟察海和属民三百户归附清朝。

    噶尔丹策零与清朝。1727(雍正五年)策妄阿喇布坦死;其长子噶尔丹策零继为准噶尔部大台吉。清廷对准噶尔始终是不放心的,在噶尔丹策零表示向清朝纳贡,又要求赴西藏熬荼时,清廷不准赴藏,并派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屯巴里坤出西路,博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屯阿泰山出北 路,出兵攻打准噶尔。噶尔丹策零率二万骑兵袭击清军据点科舍图卡伦。l731(雍正九年)六月噶尔丹策零采用迷惑敌人的战术,假传军情,诱敌深入,埋伏重兵,清军行至和通呼尔哈诺尔(科布多以西)进入准噶尔军包围圈,一举被准军歼灭,副将军巴赛和查弼纳以下皆战死,逃回科布多仅二千人。噶尔丹策零大胜,“唱胡歌而返”。不久,在同年九月苏克阿勒达呼战役中,噶尔丹策零又被喀尔喀亲王策凌率领的清军打败。

    额尔德尼招战役。噶尔丹策零于1732年六月率军进攻喀尔喀蒙古,派小策凌敦多布领兵三万向克鲁伦进发,清廷命喀尔喀亲王额驹策凌率军迎战,噶尔丹策零得知策凌不在塔密尔河牧地,遂派精骑突袭牧地,尽掠策凌妻子。策凌听此,由前线返回收地,已发马尾,急驰征讨,在额尔德尼招(又名光显寺,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鄂尔浑河畔)战败噶尔丹策零,三万兵,击杀其半。1733年噶尔丹策零表示罢战请和。清廷派遣使臣参加喀尔喀蒙古和准噶尔蒙古关于划定牧界的会谈议定以阿尔泰山为界,阿尔泰山以东为喀尔喀牧地,以西为准噶尔牧地。清廷与准噶尔之间的矛盾暂时得以缓和。

    阿睦尔撒纳与清朝的关系。阿睦尔撒纳为丹衷之子,祖父是和硕特部的拉藏汗,母亲是策妄阿喇布坦女儿博托洛克。后来其母改嫁于辉特部台吉韦征和硕齐,婚后生丹衷遗腹子,因此说阿睦尔撒纳是辉特部台吉,实际上却是和硕特部后裔。

    1745年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贵族争权夺位,内讧不止在噶尔丹策零的诸子之间,矛盾日趋尖锐,先是其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依靠自己的实力,即位(1746-1750)继之喇嘛达尔扎不服其弟策妄多尔济那木扎勒即位,起兵打败其弟,夺取了大台吉之位。阿睦尔撒纳在准噶尔贵族内讧中,利用其矛盾,削弱各方力量,壮大自己实力,早有统辖四卫拉特之心,垂涎汗位已久。l752(乾隆十七年)阿睦尔撒纳率领精兵一千五百人,支持达瓦齐,攻入伊犁,杀死喇嘛达尔扎,推举达瓦齐当了准噶尔部大台吉(1752-1755)。不久,1753年十月阿睦尔撒纳向达瓦齐提出分辖准噶尔诸部的要求,遭到达瓦齐拒绝,二人联盟破产。十一月达瓦齐出兵攻打阿睦尔撒纳,达瓦齐三战皆败,退兵屯于博罗塔拉。1754年六月达瓦齐重整旗鼓亲率三万大军攻打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兵败投奔清朝,以借助清廷军事力量重返准噶尔。清朝封阿睦尔撒纳为亲王,任命为定边左副将军,发给印信。

    清廷对准噶尔地区十分重视,无论是谁掌管该部大权对清朝始终是一个严重威胁。1755年二月清廷正式出兵向达瓦齐驻地伊犁进发,阿睦尔撒纳率北路军参加对达瓦齐的战争。五月,清军与达瓦齐所率准军会战格登山(今新疆昭苏县境内),达瓦齐兵败逃住喀什噶尔,途中陷入乌什城阿奇木伯克霍吉斯的埋伏中,达瓦齐被擒,押解北京,免死,封亲王。

    阿睦尔撒纳在进军伊犁中,不穿官服,不用官印,自用珲台吉菊形篆印行文各部,任意调动军队;同时向属下宣布:阿睦尔撒纳这次军事行动是统领满、汉、蒙古兵来平此地。清廷对阿睦尔撒纳早有戒心,在他降清后立即让阿睦尔撒纳带兵攻打达瓦齐,以阿睦尔撤纳制服准噶尔。乾隆帝下密令让西路军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尔在军中监视阿睦尔撒纳务须留心防范,慎勿任其所行,下令定北将军班第:军中事宜要协同商办,不得让阿睦尔撒纳独办。清廷得到班第密报后,八月令阿睦尔撒纳去热河避暑山庄朝见乾隆帝,趁机对阿睦尔撒纳捉拿归案。阿睦尔撒纳对清朝对他的防范已有察觉,不敢公然违命不去热河,只好故意拖延,借机商讨脱逃之计,行至乌隆古河,以回牧地扎布汗河治装为由,将副将军印交额璘沁多尔济代管,脱离清朝率众反清,随行者有阿巴噶斯和哈丹等。

    阿睦尔撒纳的反清是想借用清廷力量重返准噶尔执掌四卫拉特的目的未达到而引的。清廷出兵镇压阿睦尔撒纳是早有的既定方针,不能让准噶尔势力扩大,更不能让阿睦尔撒纳这样想当四卫拉特总台吉的人统辖准噶尔,威胁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铲除阿睦尔撒纳,征服准噶尔是清朝的总方针。在派清军追击阿睦尔撒纳的战斗中,清廷几换带兵将领,征调兵源运送粮草;对阿睦尔撒纳穷追不舍,阿睦尔撒纳在清军追击下,加之当时准噶尔流行痘疫,军力大减,于1757年七月逃入俄国,八月被送往托波尔斯克,九月因患天花病死于托波尔斯克。

俄国密切注视准噶尔贵族的内讧,妄想从准噶尔贵族中寻找它的代理人。阿睦尔撒纳反清,俄国认为时机已到,先派使臣送信到准噶尔,诱使阿睦尔撒纳投俄,后派阿布都尔·卡斯金诺夫到准噶尔活动,沙皇政府授意卡斯金诺夫,劝导阿睦尔撒纳到俄“避难”,如果阿睦尔撒纳愿到俄国避难。“今后对他会作为嫡系继承人和准噶尔的统治者”对待。

    阿睦尔撒纳的死,使俄国想利用准噶尔贵族来染指清朝西北边疆的企图遭到破产。对清朝消除了一个隐患,清廷还怕有诈,几经与俄国交涉,坚持要验视尸体,遂派土谢图汗部齐巴克雅喇木丕勒亲王等到恰克图实地验视才算了事。

    准噶尔部与清朝时战时和的过程中,四卫拉特之一的杜尔伯特部归附了清朝。达瓦齐统治时期,率兵进攻杜尔伯特牧地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流域,杜尔伯特部台吉车凌、车凌乌巴什和车凌孟克,史称三车凌,准噶尔部强大时依附于准部,准噶尔内讧,三车凌率所属部众三千余户,一万多人,离开额尔齐斯河,长途跋涉,投奔乌里雅苏台将军成衮扎布处。成衮扎布遵照清廷意旨,对投诚的三车凌部属给以妥善安置,发放牛羊和粮食,给以赈济。编设盟旗,委以官职。附属于杜尔伯特部的辉特部,随着杜尔伯特部一并归附了清朝。辉特部游牧于天山以北广大地区,土尔扈特部西迁伏尔加河后,辉特别为一部,又组新的四卫拉特。乾隆中期在辉特设旗编佐。

    土尔扈特部是卫拉特四部之一,原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和额尔齐斯河中游西岸的草原。17世纪30年代,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率领属众,并联合和硕特、杜尔伯特的一部分牧众,共有五万余帐,越过哈萨克草原;远徙额济勒河(今苏联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游牧。迁徙的原因是避免卫拉特内部的冲突,对外寻找新的牧场等。居住中心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玛努托海。

    土尔扈特部西迁后,与卫拉特部仍有往来,1640年曾派代表参加制定《都沁·都尔本蒙古大律令》的会议,顺康时期派使者与清廷有住来。乾隆年间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继汗位,这时土尔扈特广大牧民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压迫和剥削;俄国对外作战,向土尔扈特征兵。给土尔扈特牧民带来灾难。土尔扈特民众生活在异乡别国,宗教信仰不同于当地东正教,很向往回到故土卫拉特蒙古地区。

    l771年一月渥巴锡和舍楞等率领三万余户土尔扈特、和硕特等部众,冲破俄国军队的追击和拦截,克服疾病和战斗中伤亡的困难,历辛艰难,长途跋涉,回到伊犁地区。乾隆帝在避暑山庄万树园接见了渥巴锡等人,对回到故土的土尔扈特部众给以安置,分划牧场,给以贩济,设官赐爵。

    自康熙年间,清朝开始征服准噶尔,几经战争,历经雍正至乾隆朝,战败阿睦尔撒纳,以准噶尔为代表的卫拉特诸部终于归附于清朝。

    和硕特汗廷的建立与和硕特部并入清朝

    和硕特部为卫拉特四部之一,部族首领姓博尔济吉忒。主要牧地在塔尔巴哈台和斋桑湖一带。十七世纪三十年代,和硕特牧地缩小,牲畜增多,封建王公贵族为争夺牧场和属民发生内讧。和硕特部在顾实汗统治时期,由新疆北部移牧青海,史称青海和硕特。当时青海和西藏的形势也为和硕特南下提供了条件。

    远征青海。早在十七世纪初,拜巴噶斯统治和硕特部时,势力雄厚,居四卫拉特盟主地位,率领四卫拉特对喀尔喀的硕垒乌巴什进行战争,并取得了胜利。1625年拜巴噶斯死后,顾实汗图鲁拜琥即位。黄教在西藏受红教排斥、压抑,因此向卫拉特信仰黄教的僧俗封建主提出求援。顾实汗祟信黄教,为扩大牧场,寻求新的牧地,于1636年出兵南下,1637年打败绰克图台吉占领青海,参加这次行动的还有准噶尔、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等部。

    创建和硕特汗廷。1641年顾实汗出兵西藏,次年灭掉藏巴汗丹津旺布;在西藏建立了以和硕特汗为首的蒙藏僧俗封建主的联合统治的政权,即和硕特汗廷,顾实汗成为统治青藏地区的最高统治者,以达赖五世为代表的黄教僧侣集团,承认顾实汗的世俗封建主政权,顾实汗获得持教法王称号,以黄教的保护者身份出现。

    和硕特汗廷统治青藏地区达七十余年,和硕特汗是最高统治者,统辖青藏地区的军队,支配这一地区的土地和属民,任命高级官吏,征收赋税。对汗廷的根据地青海,和硕特汗委以青海八台吉统治,通过举行会盟处理和决定重大事务,八台吉上对汗负责,下辖左右二翼及各部属民,顾实汗的儿子为会盟首领。对西藏本土,和硕特汗驻扎拉萨实行统治,任命第巴管理西藏行政事务,设立噶布伦,组成噶厦,代表汗管理汗廷事务。

    和硕特汗廷与清朝关系。大致可分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时期,自祟德二年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和硕特汗廷与清廷双方互相承认彼此的政权,是一种睦邻关系。崇德初年和硕特汗派遣使者与清朝通贡,顺治十年达赖五世到达北京,清朝赐金册、金印。和硕特汗通过派使者,送达赖进京抬高汗廷政治地位,达赖喇嘛借此提高黄教的宗教地位,清朝册封达赖喇嘛,掌握住这位黄教领袖,对于清廷统治蒙古是极为有利的。

第二时期,从康熙三十五年至雍正元年,清朝统治势力逐步渗透到青海,对和硕特八台吉封王赐爵。这一时期,清朝臣服喀尔喀蒙古,打败噶尔丹,开始把注意力转向青海。康熙三十七年(1698)青海八台吉之一的达什巴图尔,进京朝觐康熙帝,被清廷封为亲王,这是清朝统一青海的开始。

    第三时期,从雍正元年至三年,这一时期是清朝统一青海,设旗编佐,完全取代和硕特汗廷对青海的统治。康熙末年,准噶尔部策妄阿喇布坦入侵西藏,杀死拉藏汗,摧垮了和硕特汗廷,这一行动为清朝统一西藏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清廷出兵西藏?既可打击和削弱准噶尔势力,又可以实现统一西藏,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清廷利用和硕特王公台吉护送七世达赖的宗教热情,许诺占领西藏驱逐准噶尔后,恢复和硕特汗廷。清军占领西藏后,许诺并未兑现,这种形势对于早已希图藏王,已非一日的罗卜藏丹津来说是极为不利的。于是以罗卜藏丹津为首,联合青海僧俗封建主于l723年(雍正元年)在青海发动抗清事件。

    罗卜藏丹津,达什巴图尔之子,顾实汗之孙。康熙间袭父爵为和硕亲王。1720(康熙五十九年)以青海和硕特贵族代表,率属众护送达赖喇嘛入藏。清廷驱逐准噶尔,统一西藏的方针与和硕特贵族要恢复和硕特汗廷的愿望是矛盾的?罗卜藏丹津事件是这一矛盾激化的具体表现。l7237月,罗卜藏丹津率众集会于巴尔托罗海,有众一万二、三干人,部众称罗卜藏丹津为达赖浑台吉,其余台吉也呼叫旧日名号。一概不许称呼清廷所封的王、贝勒、贝子、公等封号。以察罕诺们汗为代表的塔尔寺和郭隆寺喇嘛僧众二十余万纷纷参加:攻西宁,掠牛马,抗官军。这一事件极大的震动了清廷,急调兵马前往镇压,派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岳钟琪为奋威将军。郭隆寺之战。战斗激烈?败逃的喇嘛一千余人,被清军用火熏死在洞中。罗卜藏丹津兵败逃注准噶尔。乾隆二十年,清军征服准噶尔时才被俘获,押解北京。免死留住京师。

    清廷镇压了罗卜藏丹津。统一了青海,采取了新的统治措施,采纳年羹尧提出的治理青海的《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和《禁约青海十二事》。青海事务完全纳入清王朝的统治轨道。雍正三年(1725)设旗编佐,对于没有参加罗卜藏丹津事件的亲王察罕丹津等?封官赐爵,给以奖赏。从此青海和硕特部正式并入清朝。

    阿拉善和硕特。又称阿拉善厄鲁特,汉文史料西套,或称套彝,居住黄河河套以西而得名。康熙间,卫拉特内,各部封建主争权夺位,噶尔丹闻讯,从西藏返回卫拉特,于康熙十六年(1677)向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发动战争,击败鄂齐尔图汗,夺其属众和牧地。鄂齐尔图汗侄子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和罗哩,避噶尔丹进攻,率族属移牧于甘州和凉州边外居住,向清朝寻求保护。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清廷召集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和罗哩、鄂齐尔图汗之孙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及达赖喇嘛使者等,划定牧地,以距离边六十里为界,和罗哩始定牧贺兰山(即阿拉善)麓定远城,并与罗卜藏衮布阿喇布坦聚合一处。康熙三十六年,清廷在阿拉善编佐设旗,授扎萨克,铸给印信。阿拉善和硕特归附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