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4日 星期二

国民革命军序列



国民革命军
Republic of China Army Flag.svg
国民革命军军旗,今中华民国陆军军旗
存在时期1925年1948年
国家/地区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
效忠于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种类军队
参与战役东征
北伐
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著名指挥官蒋中正
李宗仁
阎锡山
冯玉祥
白崇禧
何应钦
国民革命军(简称革命军国军)是中国国民党1925年师法当时苏联共产党军事制度后创设的一支军队,也是中华民国北伐后到行宪前的国家武装力量,为中华民国国军的前身。
国民革命军建军之初,将领军官均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创设的黄埔军校所加以培养训练。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是主要的武装力量。1928年北伐完成后中国统一,国民政府定于一尊,国民革命军也被称为国民政府军,简称为“国军”,并同时效忠党与国家,期间历经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对内对外之战争。至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颁布实施后,国民革命军改名为中华民国国军,成为完全效忠国家的武装力量。

目录

  [隐藏

[编辑]历史

主条目:北伐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印

1927年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湖北的英国租界。

民国33年五月,一位10岁的国民革命军士兵被分派到缅甸防御中国的边界

1937年时的国军骑兵部队

持大刀的骑兵队冲锋

[编辑]创建国民革命军(8个军)

在国民革命军未成立前,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倚靠南方军阀作为武力基础,但是在六一六事变后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一批效忠于中国国民党思想的军事武力。 为此,1924年苏联支持下,孙中山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面对这批非我族类的军队,当时盘据在广东省的各路军阀皆想尽方法欲加以排除,然而在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培育出之军官团发动之东征成功击溃陈炯明为首的粤系军阀势力,国民党军系势力自此站稳脚步逐渐扩充。
1925年7月,护法政府于广州改组为国民政府,其军事最高领导组织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中正。“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第五军。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虽然黄埔军校提供了一定军力让国民政府控制广州,但这几千人守省有余,要打垮其它军阀仍差距甚远,为了弥补军力差距国民政府不断以纳降改编的方式吸收各地的军事武力。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及吴铁城的“警卫军”、并和广东的“潮梅军”等合组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收编广西新桂系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因败于吴佩孚因而加入国民政府,部队改编为第八军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号称八个军,总兵力约十万人。蒋中正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干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以上部队序列如下:
必须一提的是此时的在广州整编国民革命军的军级单位因为没有旅编制,因此团级以上直接跳师,导致一个军实际满编人员在一万人左右,约等同日后改编时的步兵师。

[编辑]北伐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师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二、三、六军进攻江西最初受挫,1927年1月调整战略,七军从江左,二、六军从江右,分兵向江西长江下游地区挺进,三、一军合击浙江,挺进上海,至4月军阀孙传芳主力被击溃。
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并在各地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分子,北伐一度中断。国、共两党因而正式决裂,开展长达十年的武装冲突。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以蒋中正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共产党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清党后的国民革命军开始被中共称为蒋军,中共指责国军已成为“新军阀”蒋中正的工具。至7月,宁汉复合;蒋中正于8月辞去总司令职。孙传芳乘机发动的反攻被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在南京龙潭击败。
1928年1月,蒋中正复出。支持北伐的冯玉祥手下的国民军,及阎锡山手下的北方革命军并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国军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蒋中正、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任司令;蒋中正为总司令。至6月,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时被日本关东军皇姑屯炸死。国军亦进至北京。12月,张学良关外易帜,北伐宣布成功。
一次北伐时期序列(1926年7月一1927年7月)
1926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以贵州清乡司令部所属右路军、中路军、独立旅等部在湖南辰州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1926年8月23日,广州国民政府以黔军第2师(下辖三个旅,由原黔军第2混成旅扩编)在四川纂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辖第28师(由黔军第2师所属三个团改编)、第29师(由黔军第2师所属三个团改编)、第30师(由黔籍新兵组成)、教导师(由黔籍新兵组成)。1926年11月27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以所属第十师为基础在湖北武汉扩编为第十一军。
二次北伐时期序列(1926年7月一1927年7月)

[编辑]北伐时期的扩编

北伐时期随着战争的进展,扩编为49个军,19个独立师。

[编辑]国民政府军(84个军)

主条目:国民政府军
在1928年7月国民政府开始研究裁兵时,属国民革命军名下的军队,有八十四个军约三百个师,共二百二十万人。当中尚未包括东北四川云南等地的部队。而且军队质素非常参差,不少是投诚及收编而成。1928至1929年曾开始编遣工作,计划将国民革命军缩编成六十五个师共八十万人,亦有订明国军最高指挥权在国民政府。但不久国民党内实力军人即互以兵戎相见,先后发生蒋桂战争(参看李宗仁)、中原大战等多场国民党内内战,加上对共产党围剿及用兵,编遣计划及军队国家化的计划遂无疾而终。

一队在抗战行军时遇上P-40战斗机的国民革命军士兵

[编辑]国军编遣计划(60个师)

1935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围剿下遭到重创,各地军阀在多次冲突失败后大多服从国民政府的指挥,中国局势暂时处于平息的状态;为了应对日本帝国逐步上升的威胁,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建议下,预定将体制混乱、编制五花八门的各类师团进行统一化调整并配发新式武器装备及德国军事训练来强化战斗力。整编目标计划将当时全国正规军力缩减成60个师约70万人,这项工作以中央军优先进行,到1937年对日抗战前已完成20个师的整编行动。最后因对日抗战爆发而被迫中断,不过这项调整师编制仍成功推广到各系军队之中,抗战以后的师团都是以这套调整师体制进行整补与战力规划。
战区(行营)> 北翼方面军(前后左右中东西南北)(辖2~5兵团)> 兵团(辖2~5集团军)> 集团军(辖3~5军以上)> 军团(辖2军)> 军(辖3~5师)> 路军(辖2师)

[编辑]抗战扩编(120个军,354个师)

主条目:中国抗日战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军大幅扩编。至1945年,国军共有120个军、354个师,此外尚有独立旅、独立团等。国民革命军在抗战期间奋勇杀敌,为了保卫祖国而力战。据统计,八年抗战中,国军中陆军阵亡将士三百万人以上,当中将级军官已超过二百名,中下级军官更大幅伤亡。此外,抗战期间国军亦首次离开中国,组成远征军,到缅甸军共同作战,且亦屡有胜果。

[编辑]战区

抗战期间,中国被划为多个战区
其序列大致如下:
战区所辖地区
(1937年8月底)
司令长官
(1937年8月底)
所辖地区
(1939年初)
司令长官
(1939年初)
所辖地区
(1945年2月)
司令长官
(1945年2月)
第一战区河北北部
山东北部
蒋中正河南、安徽北部卫立煌胡宗南
第二战区山西察哈尔绥远阎锡山山西、陕西北部阎锡山阎锡山
第三战区江苏浙江冯玉祥
(后由蒋中正兼)
浙江、福建
江苏及安徽南部
顾祝同顾祝同
第四战区广东福建何应钦广东、广西张发奎----
第五战区山东南部
江苏北部
蒋中正
(后由李宗仁任)
安徽、湖北北部
及河南南部
李宗仁刘峙
第六战区湖北西部孙连仲
第七战区广东余汉谋
第八战区绥远、宁夏
甘肃青海
朱绍良朱绍良
第九战区湖北南部、湖南
江西
陈诚
(后由薛岳代理)
薛岳
第十战区陕西蒋鼎文安徽李品仙
第十一战区平津地区孙连仲
第十二战区察哈尔傅作义

[编辑]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国民革命军将官阵亡名单(师级以上)
姓名军衔职务阵亡时间阵亡地点备注
佟麟阁上将(追授)29军副军长1937年7月28日河北南苑
赵登禹上将(追授)132师师长1937年7月28日河北南苑
郝梦龄上将9军军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刘家麒中将54师师长1937年10月16日山西忻口
吴克仁中将67军军长1937年11月9日江苏松江
高志航空军少将(追授)空军驱逐机司令1937年11月21日河南周家口
夏国璋中将172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1日浙江湖州吴兴
吴国璋中将75师副师长1937年11月26日浙江湖州
饶国华上将(追授)145师师长1937年11月30日安徽广德自杀
萧山令中将宪兵副司令1937年12月12日南京
姚中英少将156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南京
司徒非少将160师参谋长1937年12月12日南京
刘震东中将第五战区第二路游击司令1938年2月22日山东莒县
王铭章上将(追授)122师师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
邹绍孟少将124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
赵渭滨少将122师参谋长1938年3月17日山东滕县
范庭兰少将豫北别动队第五总队总队长1938年3月28日河南修武
刘桂五少将骑兵第六师师长1938年4月22日内蒙黄油干子
周元中将173师副师长1938年5月9日山东蒙城
李必藩中将23师师长1938年5月14日山东菏泽自杀
黄启东少将23师参谋长1938年5月14日山东菏泽自杀
方叔洪中将114师师长1938年6月山东菏泽冯家场
傅忠贵少将鲁北游击司令1938年9月23日山东
冯安邦中将42军军长1938年11月3日湖北襄阳
林英灿少将152师副师长1939年1月13日广东清远
李巩良中将军训部辎重总监1939年3月7日陕西西安
张谞行中将第一战区副参谋长1939年3月7日陕西西安
王禹九少将79军参谋处长1939年3月26日江西高安
陈安保中将29军军长1939年5月6日江西龙里
唐聚五少将东北游击司令1939年5月18日河北迁安
韩炳宸少将山东第十三区保安副司令1939年1月9日山东莱阳
马玉仁中将江苏第一路游击司令1940年1月3日江苏望乡台
丁炳权中将197师师长1940年1月25日江西武宁
郑作民中将2军副军长1940年2月3日广西昆仑
钟毅中将173师师长1940年5月9日湖北苍台自杀
张自忠上将(追授)33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5月16日湖北南瓜店
张敬少将33集团军高参1940年5月16日湖北南瓜店
戴民权中将豫南游击第五纵队司令1940年5月河南遂平
王竣中将新27师师长1941年5月9日山西台寨
梁希贤少将新27师副师长1941年5月9日山西台寨自杀
陈文杞少将新27师参谋长1941年5月9日山西台寨
唐淮源上将3军军长1941年5月12日山西悬山自杀
寸性奇中将12师师长1941年5月13日山西毛家湾自杀
金崇印少将17军参谋长1941年9月16日山西横水镇
石作衡中将70师师长1941年9月6日山西绛县
赖传湘中将190师副师长1941年9月24日湖南梁家段
朱实夫少将新3师副师长1941年9月25日甘肃
李翰卿中将57师步兵指挥官1941年9月27日江西上高
武士敏中将98军军长1941年9月29日山西东峪
朱世勤中将暂30师师长1942年5月4日山东潘庄
郭子斌少将暂30师副师长1942年5月4日山东潘庄
左权少将18集团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5月25日山西辽县
戴安澜中将200师师长1942年5月26日缅甸茅邦村
王凤山少将暂45师师长1942年6月23日山西张翁村
胡义宾少将96师副师长1942年7月缅甸埋通
张庆澍少将鲁苏战区高参1942年8月山东唐王山
周复中将鲁苏战区政治部主任1943年2月21日山东城顶山
张少舫少将113师参谋长1943年2月21日山东城顶山
高道先少将山东铁道破坏总队长1943年5月山东
江春炎少将114师参谋长1943年7月4日山东邹县
彭士量中将(追授)暂5师师长1943年11月15日湖北石门
许国璋中将150师师长1943年11月21日湖北诹市自杀
孙明瑾中将预10师师长1943年12月1日湖南常德
卢广伟少将骑8师副师长1944年5月5日安徽颍上
李家钰上将36集团军总司令1944年5月21日河南秦家坡
陈绍堂少将104师步兵指挥官1944年5月21日河南秦家坡
周鼎铭少将36集团军副官处长1944年5月21日河南秦家坡
王剑岳少将8师副师长1944年6月10日河南灵宝
王甲本中将79军军长1944年9月7日湖南东安
阚维雍中将(追授)131师师长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自杀
陈济恒中将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自杀
吕旃蒙少将(追授)31军参谋长1944年11月10日广西桂林
齐学启中将38师副师长1945年5月13日缅甸仰光
胡旭盱少将第三战区第一突击队司令1945年6月浙江孝丰

[编辑]内战与迁台

美国斡旋下,中国国民党与共产党在1946年2月在重庆签署《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方案规定全12个月内将中国的军队减为108个师,90个师为国民党部队,18个师为共产党。之后再在六个月缩编为国民党50个师,共产党10个师。但是整军尚在开始阶段时,两党已在同年6月再次开战。1947年起,各地共产党军队放弃国军称谓,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后国军在中国被解放军击败,国民革命军在中国的历史亦告一段落。

[编辑]军队国家化

主条目:中华民国国军
1945年,依照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之规定,军队再不受任何党派的控制,以中华民国总统为三军统帅。其全称是中华民国国军,并在1947年将国军移交行宪后的国防部指挥。[1]

[编辑]历史意义


二战时德制装备的国民革命军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的存在,在中国近代史上来看是有相当大的意义,首先这支军队是历史上第一支政治上“以党领军”的武装部队,同时也在蒋中正的领导下,于1928年结束了北洋政府统治下军阀割据的局面,并且在国民政府于南京宣告成立后继续进行对国民党地方反蒋派系的战斗之中,使得中国得以在抗战爆发之前得以团结在蒋中正的领导下进行民族战争,可说是功不可没。而在与日军爆发战斗之后,国民革命军于美国对日宣战前的4年始终扮演独立对抗侵略者的角色,而且以伤亡320万的代价,让日本帝国的军队深陷在中国战场的泥沼中动弹不得,让同盟国争取到了两年时间策划对太平洋战场的反攻行动,因而广受当年的欧美领袖还有盟军将领的肯定。
然而,国民革命军于抗战期间却也经常性的发生强拉战俘以及高级将领吃空缺的丑闻,导致许多西方媒体产生厌恶感,从而在许多的欧美出版品中给予了国民革命军十分恶劣的评价。而史迪威等美军驻华将领因信守“攻势主义”信条,因而对蒋中正的"空间换取时间"战略无法认同,认为蒋中正迟迟不愿意对在华日本军队进行大规模反攻是为了保存武装力量在战后对付共产党。然而他却忽略了,当时国民革命军的现代化水平尚不足以与日军进行大规模战斗,而许多战斗物资也被他本人把持在印度以进行对日反攻,这些都是国民革命军当时在日军所发动的“一号作战”中,难以抗拒日军的关键性因素。近年来,西方学者透过对新解密的资料进行研读,已经逐渐肯定了国民革命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并开始将其视为同盟国在亚洲战场上的主力。
至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开始出现“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敌后战场由共产党负责”的主张。近年来,中国的学界与民间相当部分声音倾向于将抗战的主要贡献归功于蒋中正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

[编辑]国民革命军之军、师级列表

  1. 总司令蒋中正
  2. 军事总顾问:加伦
  3. 参谋长李济深
  4. 参谋次长白崇禧
  5. 政战部主任:邓演达
  6. 总政战部顾问铁罗尼

[编辑]新编军、师

[编辑]其他编制部队

[编辑]来源说明

  1. ^ 参见台北历史文献社编,政协文献,页101

[编辑]参见

Commons-logo.svg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2005年4月25日 星期一

澳新军团日(ANZAC Day)


25.04.1915
退伍军人在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的游行
澳新军团日ANZAC Day)是纪念1915年4月25日,在加里波利之战牺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军团(简称澳新军团)将士的日子。澳新军团日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现均被定为公众假日,以缅怀他们为国牺牲的勇敢精神。澳新军团日是两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目录

  [隐藏

[编辑]源起

澳新军团日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加里波利战役。1915年4月25日,澳新军团在土耳其爱琴海湾的加里波利登岸,但由于导航错误致使军团在原定地点一英里以北登陆。军队本来预期的海滩和小坡,意外地变成陡崖之底,结果使数量甚少的土耳其防军处于有利位置。澳新军团在尝试立足之际,发现进攻是没有可能的。联军在经历八个月的僵持后撤退,遗下8709的阵亡将士。
虽然,澳新军团28150人在数目上来说,仅属加里波利战役的五十万联军的其中一小部份,但是这两个年轻国家的部队经常充当先锋角色。当时的澳新军团以顽强的战斗闻名,但被英军视之为缺乏军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新西兰10%的人民(当时新西兰总人口约一百万)在海外参与了战役,而新西兰是参与是次战争的所有国家中,按人口计最高伤亡和死亡率的国家。澳大利亚则是这次战争中,伤亡率最高的国家。

[编辑]纪念日之伊始

纪念阵亡将士的虞美人花(和罂粟花同属不同种)和十字架
1915年4月15日,军队首次登陆的消息传到新西兰时,政府宣布休假半天,并在当天举行了宗教仪式。次年公布4月5日为公众假期,并有归国军人组织的纪念仪式。
1916年起,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澳新军团仪式都是在4月25日前后举行。大部份都是返国退伍军人和学童联合当地官员举办。
1921年的RSA(皇家新西兰回归及服役会,Royal New Zealand Returned and Services' Association)的游说活动之后,澳新军团日成为了新西兰公众假期。在澳大利亚,于1921年的全国州长会议中,订定每年4月25日是澳新军团日。

[编辑]退伍军人

澳大利亚最后一位加里波利退伍老兵-阿历·堪宝,于2002年5月逝世,享年103岁。

[编辑]外部链接

2005年3月31日 星期四

退伍军人谈《九评》对中国军队的冲击


退伍军人谈《九评》对中国军队的冲击
(博讯2005年3月31日)
    旅居西雅图的林政央先生,八十年代曾在中共“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当了五年兵。八九年退伍,不久后来美国。1992年在纽约创办“中国海外退伍军人协会” ,并兼任“中国民权阵线” 负责人。林先生多年来一直在向国内的军人同胞介绍民主国家退伍军人的福利,军人拥有哪些权力和义务,等等。同时,努力使中国军人认识到:军队在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应该是国家宪法的辅助机器,而不是一个政党的党务军。中国要走向真正的民主、自由、富强,首先要使军队摆脱“党务军”的命运。
    纪元时报发表的系列社评《九评共》深刻揭露了中共邪恶血腥的历史,和它操控人民解放军暴虐杀害同胞的历史。得悉林先生一直在关注纪元”九评“的传播和退党大潮的发展,退党中心通讯员赵海伦采访了林政央先生。
     问:你好,林先生。目前《九评共》在中国正在广泛传播,您有军人的背景,能谈一谈《九评》对中国军队将会有什么影响吗?。 (博讯 boxun.com)

    林:一提中国人民解放军,人们总是认为就是为“中国人民翻身解放” 而牺牲奋斗的军队,而且认为这个军队有非常非凡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背景的教育下,中国人尤其是军人,极少有人能对过去历史进行探索和反思。那么在八九年的三月,台湾中广广播公司连续播放国军的抗战历史,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第一次巨大的冲击。他们第一次了解到:共产党的在军史中,完全用谎言欺骗了他们。台湾的中广广播公司长篇连续播出的国军抗日的惊人事迹,以及共产党新四军八路军如何阻挠国军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历史真象等,当时在中国军人中产生的震撼是可想而知的。当然更恐慌的是中共:据我所知在查处收听台湾中广广播事件中,全军被没收的收音机就超过2700部。这对中共军队造成很大的冲击,这就是1991年以后你很难看到学术界,包括军中学术界对蒋介石的评价,包括对国军的抗战历史的一些评价。以至于《血战台儿庄》这部主要描写李宗仁和他所属部队的抗日故事被中共封杀。这是中国军人第一次对自己的军史产生动摇。
    问:那么第二次冲击是什么时候呢?
    第二次更大的冲击就是大纪元的系列社论《九评共》,文中对中共的党史也就是军史--就是暴力夺取政权的过程--的面纱彻底剥开:整个中共革命斗争的过程就是军队暴力的过程,它的不光彩历史第二次被揭穿;《九评》正面肯定国军的抗战英雄事迹,正面肯定国军的抗战功勋,并全面揭露了共党篡改的历史,特别是共军被篡改历史:它在抗日战争中以勇敢抗战的国军为敌,对中华民国宪法保障下的中华民国政府犯下滔天罪行。
    问:中国军队的军人能看到“九评” 吗?
    林:能看到。大部分军中都有网巴,基本连以上的军官都配有电脑。干部百分之百有电子信箱。八十年代只有政治指导员,政工干部可以收听手音机,他们怕收听敌台。但今天电脑是一个更大的敌台,军人经常收到境外的邮件。军中同胞拿到九评就会传看,私下里沸沸洋洋的讨论中国军史。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时候中共要求学习“中共军史”。各地党小组都在学习保先,军中除了学习“保先“与”和谐社会”外,还要求全面重温军史。中共试图在军中用她的所谓抗战历史,用新的谎言掩盖旧的谎言,再制造新的谎言。我跟国内的一位中校沟通时,他说:“这几天太忙,要重新学习军史;遮羞布太小我们的羞太多,越是遮盖越是暴露军中存在的问题。军人有太多的疑问:如中国人民解放军究竟是怎么起家的等” 。中校本身有一个大的疑问:早不学晚不学为什么突然间要学习军史呢?一些敏感的人就会与《九评》联系在一起:还让我们学习什么军史?以前一些政治性的学习,也不是学习军史。军事院校的第一年和新兵入伍前三个月的学习训练中就有学习党史和军史,这个时候有让学?目前军中处于怀疑和不安。
    在这次采访结束时,林政央先生以中国退伍军人的身份呼吁:中国军人正处在历史将赋予重大使命的关键时刻,只有退出共党、 共青、少先队才,彻底脱离这个邪恶的政党,才能保持自己的军节,对得起我们的民族,才能回归我们的人性和神性。 _(博讯记者:萧啸)

2004年6月2日 星期三

《巴菲特计划》 第一部分 巴菲特计划 (一)(10)


  彼得大声说道:“我想说说我的‘静坐收获’。我想,你们如果听到我是谈论保险方面问题,应该不会吃惊吧。企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应对风险,但是我们常常把应对风险仅仅理解为应对阻碍。其实,这两个概念即使相关也不相同。我们的‘改向’事业肯定会遇到各种风险,它们有的会一步步地成为现实,有的则会总是赫然耸立在我们的地平线上。欧洲的一些再保险公司,如瑞士再保险公司,已将可能遇到的风险与气候变化联系在一起。他们要对全球变暖现象采取一些措施,但这种做法显然超出了传统上对保险金和损失率的精算定值。这得花上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就把它叫做‘企业责任时区’吧。这个概念也可用来统计资产和鉴定新措施。我们可以扩大保险功能,促进市场改向。”

    “我同意,”罗斯说道,“有一种资产我们一定要充分统计,那就是信誉。我们应该在全国范围内,搜索那些其行为、形象和数字的力量能够立刻提升我们的信誉的人,注意,我强调的是‘立刻’二字。动力来自全面仔细的规划。因此,我们要到哪里去找呢?让我们从老兵组织开始吧。我了解他们,他们也了解我。我知道,每次总统候选人在竞选时都会在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和海外退伍军人协会的问题上对以下两个议题感兴趣:一要保护老兵的利益,二要维持强大的军队。你们见过在哪一次总统竞选中,两个主要候选人没有高喊要在美国退伍军人协会和海外退伍军人协会的大会上去演讲吗?你们可能会说,这不是因为两党都在拉拢他们吗?我们还想到了什么呢?我相信,肯定还有其他一些组织对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民具有同样广泛的信誉。为了‘改向’事业的需要,应该把他们争取过来。而且我还想补充一点,必须把‘改向’看成是爱国行为,不管用什么方法来界定‘爱国’的概念,用传统的观念也好,还是给它重新界定也好,但一定要让人民乐于接受。就我而言,爱国主义就是热爱国家,也就是说,要热爱美国人民,热爱美国儿童,热爱美国土地,而不是热爱战争。”

    “还有一种形式的爱国主义,但是它除了在法庭之外却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乔说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扣上外套的扣子。“我指的是陪审员。当我们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消化了双方详细的辩词和反诘问,并接到法官的指示之后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进行司法,这时,普通百姓就可以腾出手来游刃有余地应对其他的突发事件,严肃认真地履行作为公民的义务。陪审员以司法的名义合法地行使*权力,获得了对*权力的体验,这种体验比多数人吃生牛排的体验更加弥足珍贵。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处法庭之外的人会有什么启示吗?肯定有。对公民义务的这种深刻意识正是我们可以借用的巨大资源,这种义务与那种对我们现行政治经济体制的公民职责的严重缺失形成鲜明对照。每天,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觉得自己在被人驱使、被人排斥、被人处罚、被人忽视、工资太低、没有保险、不受尊重,通常,不是有人在控制你操纵你就是有人在告诉你‘去排队’‘请闭嘴’。我们首先必须考虑的应该是人民对不公正待遇的种种感受,而不只是我们对他们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的种种臆想,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才能找到事物的原委和救治的良方,我们才能不断地接近自由和公正。”http://vip.book.sina.com.cn/help/djzhx.html

2004年1月15日 星期四

中国古代农民军起义的最高峰---明末农民起义


中国古代农民军起义的最高峰---明末农民起义
  明朝末年,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突出表现在农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在腐朽的封建地主阶级压榨下,全国各地反抗斗争层出不穷,陕西地区成为农民起义的中心地。陕西长期以来是全国社会矛盾的焦点,这儿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农民生活比其他地区更为困苦,阶级矛盾尖锐。这一地区又是蒙、汉、回民杂居地区,是激烈的民族斗争场所,各族人民与明朝统治者矛盾很深。因此,陕西地区成为最早酝酿和爆发农民起义的地区。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张斗耀不顾饥民死活,仍然催逼赋税,敲骨吸髓地榨取农民。白水县农民王二聚集了数百个无法活命的农民进行斗争,他高声问大家:“谁敢杀死知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敢杀。”于是王二率饥民冲进县城,杀死张斗耀,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王二首义点燃了农民战争的星星之火,各地纷纷响应。天启八年(1628年),陕西府谷王嘉胤、汉南王大梁、安塞高迎祥等领导饥民起义,张献忠也在延安米脂起义,李自成后来投入高迎祥军中。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是王嘉胤义军,他们曾经一度占领府谷,称王设官,建立了临时性革命政权。但是,农民起义军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而且成份复杂,缺乏推翻明朝政权的明确目标。
陕北起义震惊了明朝统治者,崇祯皇帝准备利用剿抚兼施的策略尽快平息农民起义,三边总督杨鹤执行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政策,企图瓦解农民军。在明军剿抚兼施进攻下,陕西战场义军除壮烈牺牲外,不少首领接受了朝廷招安,呈现出时降时叛的复杂局面。为避开明军主力,王嘉胤率军入晋,起义中心转移到山西。王嘉胤牺牲后,王自用联合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各部,号称36营,在山西继续战斗,农民起义军由分散状态进入协同作战阶段。义军势力壮大,宣告了明朝招抚政策破产,主抚派杨鹤下台,洪承畴继任三边总督,集中力量围剿起义军。王自用在崇祯六年(1633年)作战牺牲,起义军在高迎祥领导下与明军展开了激烈博斗,损失较大。为保存实力,起义军从山西转入河南。崇祯六年(1633年)冬,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经渑池县突破黄河防线,转移到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展开了新的战斗。
起义军渑池突围后,在豫楚川陕交界山区流动作战,与明军周旋,明军不得不分兵把守要隘,穷于追剿,陷入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困境。明将洪承畴为改变被动局面,以重兵包围起义中心地区,实施重点进攻,高迎祥义军接连败于确山、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市西南)等地,连连受挫,被迫转入西部山区。崇祯九年(1636年)夏,起义军被围困在丛山之中长达三个月。高迎祥率部从陕西汉中突围,遭到陕西巡抚孙传庭埋伏,被俘牺牲。高迎祥牺牲后,起义军逐渐形成为两支劲旅,一支由张献忠领导,活动在湖北、安徽、河南一带;另一支由李自成领导,活动在甘肃、宁夏、陕西一带。
李自成,1606年出生在陕西米脂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当时正是明朝末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灾人祸不断发生。连续多年闹灾荒,土地都被皇亲贵族、地主豪绅霸占了。千百万农民身上无衣,口中无食,受着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李自成从小就因欠债被迫给姓艾的地主牧羊。21岁那年,他打伤了地主,逃到银川当一名驿卒。当时,全国到处都有农民起义爆发。1630年,张献忠在陕西米脂十八寨起义,自称“八大王”。李自成也杀死贪官造了反,在他舅舅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中当“闯将”。1635年,明朝派洪承畴出陕西,朱大典出山东,两面夹攻起义军。斗争的实践教育了起义军,他们深深感到,只有联合作战才有力量。1635年,各路起义军会师于河南荥阳,共13家,72营,在一起共商对敌之策。杰出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提出联合作战、分兵出击的方案,受到大家的支持。
高迎祥是明末农民战争早期的一位杰出领袖。1636年,他不幸被俘,英勇就义。起义军把“闯王”这个英雄称号推让给屡建战功、声望很高的李自成。从此,李自成作了“闯王”。李自成领导着起义军继续和明朝作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领袖。
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英勇善战,南征北讨,声威大震,使腐朽的明统治阶级闻风丧胆。他们每到一处,都是砸官府,开粮仓,对官僚、地主坚决镇压,把粮食和财物分给劳动人民。他常向群众宣传:“我们杀掉欺压穷人的贵族地主,就是要解除你们的心头之恨。”因此,李自成很受群众欢迎。当时在民间广泛流传这样的歌谣:“盼闯王,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迎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闯王领导的起义军,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1637年,李自成起义中了敌人埋伏,队伍被打散。李自成、刘宗敏等十几个人被迫隐伏在商洛山中。但他并不灰心,同将士们白天耕田练武,晚上读书思考,吸取历史上各次农民起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斗争策略,总结自己的斗争经验。
1639年,他率众出山,又受挫折,被困于巴西鱼腹山中。后来,李自成只率50骑人马突围,闯入河南。这时,河南大旱,斛谷万钱,饥民争相参加起义军者数万人,一个更大的革命高潮出现了。起义军获得迅速发展,人数达到50万以上。1641年,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的革命纲领。均田就是把土地分给农民;免粮就是取消封建的赋税剥削,把农民从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李自成还特别注意农民军的自身纪律约束。他规定:战士不准收藏白金;缴获物品归公;行军不住民房,自带帐篷宿营;损坏庄稼,严厉处罚;“公平交易”,“平买平卖”,不滥杀人,不奸淫妇女。他提出:“杀一人如杀我父,淫一妇如淫我母”的口号。李自成本人作风民主,上下平等,大的决策都和部下讨论决定。平日生活简朴,粗茶淡饭,食无兼味,每天早晨只喝小米粥,与战士同甘苦,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这些正符合被剥削、被压迫劳苦大众的愿望,对部下是极大的鼓舞。
崇祯十四年(1641年)一月,李自成攻占洛阳镇压了福王朱常洵。次年,攻下襄阳,称新顺王,初步建立了政权机构。张献忠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月攻下武昌,把楚王投入江中。张献忠在武昌称大西王,初步建立了政权。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八月攻陷成都,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建立大西政权。
李自成攻下襄阳后,在政治上提出“均田免粮”口号争取群众,军事上改变过去流动作战战术,建立了各种军事制度,连克承天府、孝感、黄州等地,基本上摧毁了明朝在河南的精兵。李自成已具备了推翻明朝的实力,并确定了先取关中,继取山西,后占北京的策略。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大军攻克潼关,率10万大军围歼明三边总督孙传庭,十一月起义军不战而进入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年号永昌,还颁布了新的历书,铸造永昌钱币,平抑物价,招抚流亡,镇压地主豪绅,废除八股文,选拔官员接管地方政权。这时,李自成的起义军已经是雄兵百万了,开始向明王朝发动了总攻击。
起义军进入山西后取得了节节胜利,消灭了大量的明朝官军,迅速攻下了太原、大同、宣化、居庸关、昌平。公元1644年3月17日,起义军包围了明王朝的都城——北京。北京明军不攻自溃,19日李自成率兵开进北京城。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今景山)的一棵树下。统治中国276年之久的朱明王朝,终于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推翻。
但是农民军进入北京后,内部发生很大变化。许多将领犯了严重错误。有的将领被胜利冲昏头脑,产生骄傲自满、麻痹轻敌的思想,忽视了地主阶级猖狂反扑的危险。有的进城后开始蜕化,不能抵制金钱酒色的侵蚀,逐渐消失原来的革命意志。也有些士兵,以为革命已到尽头,盼望回家务农。这给关外虎视中原的满清贵族和明朝的残余势力以可乘之机,胜利果实被满族贵族和汉族地主官僚篡夺了。1644年4月,原明朝三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败李自成亲率的农民军,李自成撤回北京。二十九日匆忙称帝,建国大顺,次日退出北京。5月初,清军占领北京。
李自成撤出北京后,经山西退回西安。清军在清顺治元年(1644年)冬分兵两路进攻西安,次年二月潼关失守,李自成从西安经襄阳进入武昌,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遭到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9岁。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由陕南入川,攻打大西军,张献忠于次年七月撤离成都,北上与清军作战,十一月牺牲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李自成、张献忠牺牲后,农民军余部继续坚持战斗,大顺农民军分为两路,一路由郝摇旗、刘体纯等领导,活动在洞庭湖以东地区;另一路由李过、高一功领导,活动在洞庭湖以西地区。大西农民军在孙可望、李定国率领下转入川贵,坚持抗清斗争。清军集中兵力镇压义军,李过病逝,高一功、刘体纯、郝摇旗等战死,孙可望降清,李定国兵败。到顺治十五年(1658年),明末农民军余部完全失败。
明末农民起义最终失败了,但它的伟大历史功绩是永垂史册的。它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遏止了土地高度集中的发展,使得农民对地主阶级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起义中提出的“均田”口号,是唐宋以来农民战争的一个新发展,它直接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04年1月14日 星期三

突击步枪(英语:Assault Rifle)



突击步枪(英语:Assault Rifle)是能选择以全自动或半自动模式射击,为战斗设计的步枪。突击步枪已经是现代军队的标准武器,取代战斗步枪的地位(英语:Battle Rifle,实指早期发射较大威力弹药的自动或半自动步枪)。

目录

  [隐藏

[编辑]定义

“突击步枪”这名字是从德语单词“Sturmgewehr”(字面意思是“风暴步枪”,“风暴”在这处与“突击”、“冲锋”同义,同时被用作动词)翻译的。这个名字是由阿道夫·希特勒命名一款名为Maschinenpistole 43(MP43,即“43式机关手枪”或“43式冲锋枪”)的步枪,后来重新命名为Sturmgewehr 44(StG44,即“44式突击步枪”)。StG44一般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款实际意义上的突击步枪。
Sturmgewehr 44(MP44),世界第一款突击步枪
AK-47第2型
M16A1
严格的说,突击步枪必须要有以下特点:
  • 它必须是一件个人武器,并拥有枪托
  • 能够以全自动或半自动模式射击;
  • 它一般以中间型威力枪弹或小口径步枪弹进行射击:威力比手枪强,但威力不及标准步枪或战斗步枪;
  • 弹药必须由可拆卸的弹匣提供。
有些满足这些标准的步枪,技术上不是突击步枪,但是常常被视为突击步枪。例如,与突击步枪共享设计的半自动步枪,如AR-15M16步枪的原型),因为它们不能切换射击模式。使用弹链的武器(如M249)或使用固定弹匣的步枪也同样不是突击步枪,因为他们没有可拆卸的弹匣。
基于商业或政治原因,“突击步枪”的名称是有时被宽松使用。而某些分类法中,把某些使用大威力枪弹的枪型视为突击步枪。

[编辑]攻击性武器与自动武器

在美国,“攻击性武器”的名称被不当使用,以描述一些功能与突击步枪相同的半自动枪支。在1994年制定的美国《联邦攻击性武器禁令》,定义攻击性武器为有可拆卸弹匣的半自动枪支,并有两个或以上的下列特性:
  • 折叠式或伸缩枪托
  • 显著的枪握
  • 刺刀接口
  • 枪口消焰器,或相似的装置
  • 榴弹发射器
  • 枪管覆盖物
此禁令并没有限制全自动武器,如突击步枪和机枪,因为全自动武器是受到1934年获得通过的《全国枪支法》的监管。其后的法案,如1968年的《枪支管制法》和1986年的《枪支拥有者保护法》也限制全自动武器的进口和平民所有权,后者完全禁止经销商向非执法者或特别职业纳税人销售新生产的机枪的。

[编辑]设计

采用犊牛式设计的斯泰尔AUG
装有战术导轨的FN SCAR-L(MK 16 MOD 0)
中华民国制造的T65K2
突击步枪其特点是射速较高、射击时较稳定、后座力比较低、枪身较短小轻便,突击步枪是指各种类型的能全自动及半自动方式射击,具有合乎人体工学的现代化外形(装有手枪式握把和枪托在枪管中线),发射中间型威力枪弹小口径步枪弹,有效射程300至500米,具有冲锋枪的猛烈火力和接近普通步枪射击威力的自动步枪。
突击步枪是现在主要的单兵武器,而且服役数量极大,因此它需要可靠的性能,如前苏联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AK-47,它的结构简单、分解容易、枪机动作可靠,而且操作简易,在越战中一直是最有效的突击武器,并一直采用至今。突击步枪亦是各种枪械中最多创新设计的一种,如为了令步枪更为轻便,缩短整体长度但仍枪管长度相同以保持有效射程的犊牛式设计(又称无托设计),为了降低单兵重量,出现了下挂式榴弹发射器,而近年由于作战用途及战术需要,突击步枪出现了模组化设计,并加入了战术导轨以安装前握把、雷射指示器、夜视镜、瞄准镜、战术灯、甚至火控系统等,亦可通过转换枪管及机匣部件变成轻机枪、精确射手步枪、狙击步枪卡宾枪,甚至变换口径以提高通用性。

[编辑]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