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远征军老英雄陈宝文凌晨去世,灵魂与我告别


远征军老英雄陈宝文凌晨去世,灵魂与我告别-猫眼看人-凯迪社区
默认分类   2009-11-26 08:58   

作者:晓曙
昨日凌晨5点多,我在家中与客厅相连的书房电脑前扫描远征军老兵陈宝文几十年呕心沥血写的抗战回忆录手稿(多年写作习惯夜间工作),门窗似有响动,,书桌前常春藤簌簌,伴随一道淡黄的光影轻微的响声掠过书房消逝在黑黑的客厅,在寂静的冬夜,清晰奇异。先以为墙上相框脱落,视其安然在位;猛然意识是否地震?即上网发帖“25日凌晨5点28分,昆明六楼,不明动感,不知是哪里地震了?”
25日清晨9点接到陈老家人电话,凌晨5点25分,老人停止了呼吸。心中砰然一震!发现陈老手稿到找到他时是20多天前,老人已病危。病床前我拉着他的手:“爷爷,您是我们的英雄,要坚持住,大家想法帮您出书”。老人不能言语,眼窝一滴晶莹的泪珠,我已泪流满面。每次和志愿者们看望老人时,他苦难的面容绽开舒心的笑,病情奇迹般转好。
传说人的灵魂有21克。我正在写有关远征军个人命运的小说《22克的灵魂》和拍摄《最后的老兵》的纪录片,如果普通人的灵魂重量只有21克,相信一些异于常人的灵魂有22克。恍然明白凌晨那奇异的光影与响动,是老英雄22克的灵魂来与我告别;相信心灵感应,老人的灵魂来与我对话。
95岁的陈宝文老人,黄埔军校十期毕业,两次长沙保卫战冲锋陷阵,滇西松山大战司令部任作战参谋,46年留学美国西点军校,为报效祖国,49年从台湾回到故乡昆明。30年拉板车做苦力,养家糊口之际,翻译了近百万字的抗战历史文献。对祖国无怨无悔,为人乐观温和,持之以恒的笔耕,贫贱却高贵,90岁时还军人风骨,思路清晰,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唱着“满江红”,拉板车佝偻了身体坚持跑步。就是这样一位久经风霜雨雪摧残却铁骨铮铮的抗战英雄、功臣,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国者,病危躺在离云南省委干部豪华住宅区不远的一间廉租屋里,面容枯槁,曾是一米八几的身体,瘦骨嶙峋蜷缩在病榻上。英雄今晨离开人世;离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
几年来,我采访到的抗战老兵们,最大的心愿,是得到一枚相关部门颁发的抗日纪念章。多想他们的心愿能实现。都是一些高龄老人,是否还能支撑着等到那一天?老兵们受的苦太多,等的太久,随时,随时可能人与故事一起逝去。
从云南信息报的文章连载及我在未来、凯迪网发帖,众多网友转贴、顶贴,天南海北传来爱心关怀,物质捐助。国内知名出版社来讯表示愿意出版其书稿。昆明一些学者、艺术家为陈老做了一面爱心旗,上绣“远征军老兵陈宝文先生,您是我们的民族英雄,我们爱您!”志愿者签名踊跃。
60多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抗战英雄,经历漫长岁月的战争、动乱、贫苦,筚路褴褛,历尽艰辛……耄耋老人已所余不多,他们每天都在凋零。一个民族不应忘记为捍卫国家尊严打仗流血牺牲的战士。无论这些老兵抗战期间属于哪个党派阵营,他们理应得到国家和人民的尊重和纪念。
虽然陈老走到生命的尽头也没有得到那枚抗日勋章,却深信功勋章在人民心中,爱是这世界惟一的救赎!

晓曙(中)和爱心人士看望老兵陈宝文。
陈宝文先生遗像
晓曙(左)、陈家聪(中、老人之二子)、马祥生(右)
晓曙是我的老友,她是苗红根正的共军后代,这些年她却为参加过抗战的国军老兵鸣不平。她曾奔赴湖南,找到了当年走出野人山的、至今还活着的远征军最后一个女兵,此事上了央视的妇女半边天栏目,引起很大反响。
总之,这些年她一直都在排除万难收集整理抢救有关抗战老兵的资料,并拍成了珍贵纪录片。
陈宝文先生是我父亲留美的同学,也是我父母最好的朋友。十月下旬某天,晓曙电话告诉我,她在政协的故纸堆里找到一批极珍贵的有关远征军的译稿。
我急问:“译者是不是陈宝文?”
她说:“是,但遗憾老人早已经过世了。”
我说:“不可能!前几天我父母还和他通过电话。”
晓曙大惊:“是吗?!但政协的人就这样告诉我的,说他早已过世...”
我马上给了她陈伯伯的小儿子的电话,结果证明陈伯伯没死,但已病危。知道真实情况后,晓曙随即行动,于是便有了轰动云南的晓曙率爱心人士到医院探访陈伯伯一系列事件...

78 条 关于 "一个共军后代对国军老兵的临终关怀" 的评论

 [回复]
李建华 | 2009/12/04, 21:38 | IP地址:125.39.129.*
这些人才是英雄,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向英雄致敬!!!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07 | IP地址:112.115.74.*
抗战时期,云南为全国战场输送了30多万子弟。台儿庄大战,滇军六十军出征,三万人死伤一万多人,旅团长都死了大半,仗打得极为惨烈!解放后,幸存者却成为了反动派旧军人,就是参加起义的,也好不了多少,受到了极为不公的待遇,子女均受到了牵连。
 [回复]
殷罡 | 2009/12/05, 22:58 | IP地址:221.223.79.*
“解放后”,用在这里不妥。还是“1949年以后”恰当些。因为自那以后,他们的厄运就开始了。
迫害抗日老战士的,无论是谁,都是败类。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0:53 | IP地址:112.112.106.*
殷先生说的极是!
 抗日军人是民族英雄 [回复]
徐祖哲 | 2009/12/04, 21:55 | IP地址:123.116.132.*
留下他们的回忆,终归会让国人知晓。
为抗战老兵致敬!
今天,抗战博物馆登报收集“抗战将军文物”,英雄还分“阶级”吗?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23 | IP地址:112.115.74.*
陈宝文先生虽是富家子,抗战军兴,却毅然投笔从戎,报效祖国,参加过以惨烈残酷著称的长沙会战和松山战役,落下一身伤病,却无怨无悔。我曾问他,怎么走路有时很困难,他说是严重的风湿关节炎,天阴下雨就痛,这就是当年打日本泡在战壕的没膝的雨水里半个多月落下的,当时,衣服没有一天干过...
 [回复]
王钦华 | 2009/12/04, 22:14 | IP地址:183.184.24.*
共军也曾是国军,对外抗战一家人。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28 | IP地址:112.115.74.*
没错,曾经共御外侮,但遗憾...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33 | IP地址:112.115.74.*
最遗憾的是诸如陈先生等抗战老兵,至死仍没得到一枚天经地义的军功章。
 [回复]
林立 | 2009/12/04, 23:02 | IP地址:220.186.89.*
飞越悲壮的悲壮!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43 | IP地址:112.115.74.*
如果没有李晓曙的关注,那么已经开始生褥疮等死的陈先生,必将无声无息地在廉租屋里死去。幸好,在他闭眼前,他终于听到了几句——最先来自民间自发公正的声音。
 [回复]
林立 | 2009/12/06, 00:30 | IP地址:125.109.58.*
这也算是对老人的一点儿关怀。
 [回复]
庞二梅 | 2009/12/04, 23:25 | IP地址:203.93.210.*
感天动地泣鬼神。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51 | IP地址:112.115.74.*
云南黄埔同学会由成立之初登记的数千多个抗战黄埔军人,现在只剩下两三百人了,同学会向有关当局呼吁,在边远地区的老兵,情况比陈先生的还要糟糕得多!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4, 23:58 | IP地址:112.115.74.*
“一个人的一生能够与国家、民族的历史紧紧相连,亦足以让我感到欣慰了。”陈宝文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
17岁开始踏上军旅,毕业于黄埔名校,参加过长沙保卫战,滇西大反攻跨过滔滔怒江水,随即进入美国西点军校分校深造。不管世事如何变幻,他无怨无悔靠拉板车养活子女,同时也两次翻译迄今为止对怒江战役惟一完整的记录“窦恩回忆录” ,并无偿提供给学者做研究。__摘自凤凰网
 [回复]
苗民培 | 2009/12/05, 00:21 | IP地址:61.134.254.*
看过凤凰台播出的这个专题,这些老兵的事迹让人感慨,感动!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1:00 | IP地址:112.112.106.*
凤凰台做了件好事,这方面的节目很有质量,这或许是风向标,证明上头已有逐步还历史真面目的想法。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00:04 | IP地址:112.115.74.*
老人的愿望就是把骨灰(部分)撒到松山!!!
这位老兵战争时期是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司令部的作战中校课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就是宋希廉,负责进攻松山、龙陵。老人在司令部跟随宋总司令,参与策划和实施对松山进攻的全部过程。他有许多的回忆录都是提到了松山作战的时期。
今天出席遗体告别的还有昆明市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员。
儿子看到我是“松山村荣誉村民”,所以向我表达了老人希望把部分骨灰撒到松山的愿望。他儿子说,他们也不希望惊动媒体和政府。只是必须把父亲的(骨灰撒到松山的)愿望报告龙陵和松山相关的政府,在得到政府的同意下,比如,政府同意他们把骨灰撒到松山的一个指定地点,比如一棵树下。那么他们子女就来操办这件事情!
当时昆明市民革的成员黄骏 ,王绘生当即表示支持,他们说,如果龙陵腊勐政府同意,他们愿意跟随陈宝文的家人一同到松山来实现老人的这个愿望!!!
我感觉,我们作为松山村荣誉村民,应该帮助老人实现这样愿意——魂归松山!老人生前是攻打松山的老兵。有多少战友牺牲在松山,但是老人一刻也没有忘记松山,忘记在松山倒下的战友。现在老人驾鹤西去,他希望自己和松山,和在松山倒下的战友永远在一起。
__摘自新浪戈叔亚的博客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00:24 | IP地址:112.115.74.*
看到本报对陈宝文的报道后,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李俊平秘书长带着工作人员,来到陈宝文的出租屋看望他。据悉,同学会开始有2900余人,随着这些黄埔老军人年事已高,不断离世,目前约还有800人左右。“陈宝文生活在省城,好坏还有个单位,多少有点退休金。很多生活在云南边远农村的黄埔老军人,都靠领低保过生活。”李秘书长表示。
李秘书长同时也呼吁政府对这些老人给予更多的关怀,同时也对同学会的工作给予支持和理解。“在黄埔老军人中,还有个别子女受过去极左思想的影响,不仅不爱戴自己的父母,反而还因为父母曾经师从国军,而责怪老人,希望这些子女能正确看待历史,关爱他们曾经为民族征战的英雄父辈。”
__摘自信息报
 [回复]
韩建国 | 2009/12/05, 08:33 | IP地址:220.113.58.*
向老英雄致敬!老人家走好!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12:00 | IP地址:112.112.198.*
他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英雄。60年代初,他夫人病逝,丢下6个孩子给他,其中几个尚年幼,就靠他拉板车,又当爹又当妈一手带大。他怕孩子遭后妈,数次拒绝姻缘...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居然还翻译了百万字的战争回忆录!可想见其坚强毅力!
 [回复]
殷罡 | 2009/12/05, 23:01 | IP地址:221.223.79.*
杰出的知识分子,伟大的民族精英。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1:26 | IP地址:112.112.106.*
陈伯伯很讲骨气与气节,我从小的印象,他从不蹭饭,吃饭前必告辞。我还记得他1米82的个子拉着满满一车煤,二子陈家聪在后面推,两人汗流浃背,满脸漆黑,从我们家门前经过。到了晚上再见到他,必然已经换上了那件永远洗得干干净净的白衬衣和那条永远熨得笔洗得发白的米色卡机裤,足蹬一双永远擦得锃亮的黄皮凉鞋,并且永远都在呵呵地笑着,展现出极为礼貌周到的君子风度...
 [回复]
牛玉芬 | 2009/12/05, 09:21 | IP地址:119.108.101.*
!!!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12:00 | IP地址:112.112.198.*
!!!
 [回复]
访客:访客访客 | 2009/12/05, 11:45 | IP地址:119.108.177.*
博主对两支军队的称呼我高度赞成,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决反对军队国家化,称共军恰如其分。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12:02 | IP地址:112.112.198.*
无奈的调侃。
 [回复]
单补生 | 2009/12/05, 12:35 | IP地址:221.223.135.*
抗战英雄,主义楷模。黄埔军人陈宝文千古!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12:49 | IP地址:112.112.198.*
深切同悼!正本清源,中华民族万岁!
 [回复]
马媛 | 2009/12/05, 13:30 | IP地址:58.38.122.*
沉痛哀悼陈宝文同志!
 [回复]
马媛 | 2009/12/05, 13:31 | IP地址:58.38.122.*
换了头像?这一张很老朵!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5, 14:29 | IP地址:112.112.207.*
摆明车马,笑迎四面来风。
 [回复]
殷罡 | 2009/12/05, 22:53 | IP地址:221.223.79.*
向浴血抗战的国军老战士致敬。
极端蔑视对他们长达数十年的迫害和冷待。
民族精英、大英雄陈宝文老先生,您安息。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1:33 | IP地址:112.112.106.*
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临终听到了民间的公正肯定的声音,已极知足,他是含笑走的(其儿子和儿媳妇语)。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6, 09:50 | IP地址:112.112.207.*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远征军三年创下中国军队出国征战,艰苦卓绝,缅北、滇西反攻,大获全胜的英勇壮举。这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首次为抗击外敌越境出兵,与盟军联合抗战。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自1937年至1945年,国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架,海军舰艇损失殆尽。仅将官阵亡206人。中国政府以及中国人民用令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坚强的抵挡住了日本人的侵略。中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牺牲精神才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能够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远不是剧中团长龙文章针砭的“只想舒服,不抵抗,溃败连连,大半个中国丢了才心痛”等像以前小学课本上写的那么简单。”
____摘自李晓曙的信
 [回复]
李晨辉 | 2009/12/06, 11:31 | IP地址:58.248.216.*
那些抗战的老兵,才是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人!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7, 09:40 | IP地址:112.112.205.*
晓曙去当年的缅甸战场,寻找那些掩埋中国远征军烈士忠骨的地方,好多遗址已经荡然无存,然而她却惊愕地发现;人家日本人,连战马都修了很好的坟茔,每年都有日本人去凭吊...而我们幸存的这些所剩无几的抗战老兵,诸如陈宝文先生,要不是被民间偶然关注,势将毫无尊严地像猪狗老鼠苍蝇一般地死去...
 [回复]
张建民 | 2009/12/06, 21:46 | IP地址:123.156.53.*
历史总会记住的,走好英雄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7, 09:48 | IP地址:112.112.205.*
那是全民族的抗战,我们云南回族,自愿报名到广西军校(回族名将白崇禧创办)的就三百多人,速成之后即奔赴抗日前线。
 [回复]
王新泳 | 2009/12/06, 22:36 | IP地址:117.22.120.*
我们国家应该重视一下这些人!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7, 09:55 | IP地址:112.112.205.*
他们难道不算可爱的人?他们历经磨难,尽管都无怨无悔,风烛残年,难道不应该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的死去?
 [回复]
王林元 | 2009/12/06, 23:31 | IP地址:41.210.215.*
这是一篇读来让人心酸落泪的文章!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07, 10:05 | IP地址:112.112.205.*
多年已无走动,老人的二儿子和媳妇昨天来看我父母,并特意表明来谢谢我,因为我告知了晓曙,才令他父亲得以含笑离去,极尽哀荣。
谈话间,陈伯伯的二儿子悲恸大哭,我知道他是百感交集,他们众多的兄弟姊妹的成长过程太艰辛了!
 [回复]
访客:访客 | 2009/12/07, 16:48 | IP地址:221.195.80.*
心酸泪流!
 [回复]
马红 | 2009/12/07, 10:24 | IP地址:218.28.41.*
令人感动!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5, 12:30 | IP地址:112.115.39.*

六十年前的八月十五日,在我们辽阔、破败的国土上,突现出空前的欢腾—日本投降了。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体会那一刻中国人的心情,整个民族浴火重生地狂喜,终于战胜了强敌,可以告慰忠烈的哀荣。在欢腾的四万万五千万人中,最激动的莫过于数百万中国军人。那一刻,无论重庆还是延安,所有的军人眼中都流着同样的泪水。誓言流血不流泪的汉子们相拥喜极而泣。那一刻,没有人怀疑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那一刻,所有军人前额上缀着同样的帽徽,那颗蓝天映衬的棱角分明的太阳,是中国军人的标志与胜利者的光荣。

我们认识许多在那一天欢呼着的军人们,但岁月将他们分成了两群人:一群是我们的父母和他们的战友。多年以来,他们英勇的抗战故事充满着我们的文字、美术、电影和课本中,只是他们已经绝口不提那颗青天白日的帽徽,那帽徽成了耻辱,成了脏物。父母和他们的战友在那场欢呼仅仅几年之后,又迎来了另一次欢呼。而另一次欢呼中,并未包括当年与他们遥相呼唤共庆民族独立的另一群抗日军人,那一群人因着头上也曾经戴过那颗可憎的帽徽,而从此走上终生的赎罪之路。

几年来,我们在做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调查中,陆续认识了这后一群人中的好几位,他们一概衰老、贫病、孤寂地苦度着风烛残年。一开始听他们讲年轻时与日本人作战的事情,听来如童话一般。你怎么也无法想象,面前这踉跄挪步、弯腰驼背、卑微谨言的老人,竟在当年如此地厮杀于战阵,如此地无畏与豪迈。
——摘自远征军,60年后的叩问
 [回复]
闻晓曦 | 2009/12/07, 14:25 | IP地址:210.22.119.*
搜集资料,纪录下来,告诉后人真相!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1:44 | IP地址:112.112.106.*
记录历史,像李晓曙这类民间的个人行为,难啊!陷于易地摄像及采访的制作经费的缺乏和难以筹措,常常无奈地看着计划中的老兵一个个死去,而无所作为,只有痛心疾首,望洋兴叹。
 [回复]
马白良 | 2009/12/08, 21:43 | IP地址:58.65.203.*
很久以前,凤凰卫视拍摄一个叫《唐人街》的纪录片,其中就有一部分讲到了被遗留在缅甸的远征老兵,一部心酸的历史,催人泪下。现在社会发展了,但是不合乎官家口味的历史却被深深埋在了尘土之中,很悲哀的时代。
马导哥哥做了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类似的被尘封的历史还需要我们这代人努力,去深度挖掘,只有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潮流中站稳。
向抗战的民族英雄致敬,向积极抢救这段历史材料的民间人士及学者致敬。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1:47 | IP地址:112.112.106.*
“只有正视自己历史的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潮流中站稳。”——说得多好。
 [回复]
马红 | 2009/12/13, 19:34 | IP地址:218.28.235.*
再来听本家兄弟动人讲述。问候周末快乐!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4, 01:50 | IP地址:112.112.106.*
大山里一周,出来才看到红姐的周末问候,谢谢!
 [回复]
王征宇 | 2009/12/14, 17:59 | IP地址:118.30.215.*
向英雄致敬!也为李晓曙所做的一切感动!
 [回复]
马祥生 | 2009/12/15, 11:14 | IP地址:112.115.39.*
阿果来了?!
 [回复]
马修芬 | 2009/12/15, 16:50 | IP地址:221.1.157.*
向那些英雄们致敬!!!
我82年出生,您大学毕业,巧哦。
 [回复]
访客 | 2009/12/20, 10:59 | IP地址:112.112.214.*
所以修芬正当年,珍惜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今天吧。
 [回复]
马红 | 2009/12/16, 21:56 | IP地址:218.28.235.*
来看看本家兄弟,还不打算更新吗?
 [回复]
访客 | 2009/12/20, 11:00 | IP地址:112.112.214.*
奉命更新,多多指教。
 相逢一笑 [回复]
王毅 | 2010/03/16, 09:39 | IP地址:220.163.101.*
国共史,无论再如何惨烈,终归是自己人的历史——这是历史学家的看法;
值得挖掘很多很多的艺术题材——这是人文史;
后人逐渐淡忘了历史的记忆——这是发展史。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是中年人的责任。
终归,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回复]
访客:访客 | 2010/03/16, 11:34 | IP地址:220.165.195.*
说得好,极赞同。
 [回复]
访客:马祥生 | 2010/03/16, 11:35 | IP地址:220.165.195.*
说得好,极赞同。
 [回复]
访客:访客:徐则林 | 2010/05/20, 15:20 | IP地址:220.189.216.*
关爱抗战老兵网: http://www.ilaobing.com/ 关爱抗战老兵群: 28817949
 无题 [回复]
访客:访客charlie | 2010/08/21, 09:52 | IP地址:222.221.247.*
父亲死后,留一穴与母,示同眠之意。外婆逝后,运骨灰返宁波,示魂归故里。腾冲国殇墓园的英灵,白骨相聚,却非亲人非故土,但他们生时热血火光,死后冷月星光,岂不该相伴相守,以慰寂寥?一甲子过,上苍当还以公道。
 [回复]
马祥生 | 2010/08/25, 13:10 | IP地址:75.5.10.*
对于那段当还以公道的历史,现今的当政者怎么做,上苍在看着呢...
 [回复]
访客:coach factory store | 2010/11/27, 14:01 | IP地址:222.122.78.*
它没有和它匹敌的那个谷里那样蓝蔚的大气,那样浓重的土壤和气息。但您的文笔空气清新,爽利,飘渺,空灵。
 [回复]
林立 | 2010/11/27, 14:20 | IP地址:124.79.211.*
还是您的包包漂亮!
 [回复]
马祥生 | 2010/11/27, 23:27 | IP地址:75.4.236.*
好不容易人家赞两句,又提包包干吗?
 [回复]
林立 | 2010/11/27, 23:37 | IP地址:124.79.219.*
你看,这位的链接,一会儿是鞋,一会儿是包,确实漂亮,尽管他想让我们上钩。
 [回复]
马祥生 | 2010/11/27, 23:41 | IP地址:75.4.236.*
希望老板是美女。
 [回复]
林立 | 2010/11/27, 23:53 | IP地址:124.79.219.*
心还挺厚,要两样儿。
 [回复]
马祥生 | 2010/11/28, 00:22 | IP地址:75.4.236.*
小巫见大巫而已。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退伍军人节 美军将士谈福利待遇



退伍军人节 美军将士谈福利待遇
2009-11-14 09:47:30  


       play


今年是第90届退伍军人节,也是美国退伍军人协会(American Legion)成立90周年。如同往年一样,在纽约曼哈顿最繁华的第五大道举行了盛大的退伍军人节游行,有两万名在不同的时期曾为国家效力美国老兵自豪的参加了这一庆典。纽约州长帕特森和纽约市长彭博亲自参加游行并向老兵致敬,凸现了退伍军人为国家曾经做出的牺牲而受到民众的感激和国家的礼遇。
今年纽约市的游行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也吸引了数万名公众夹道观览,欢呼致意。检阅队伍为殉国的士兵打响了21声礼炮。游行之前,纽约市长彭博与多名美军代表参加了早餐餐会。彭博在餐会上表示:“今天,所有身穿制服的人都值得我们给他们特别的待遇。”
老兵们为自己的付出感到骄傲,同时他们也向记者表示,国家保证了他们退役后获得良好的待遇。
贾维斯•韦德比(Jarvis Whidbee),从1984至1988间被派往德国服役,他说【录音】:“我有四年服役,我很乐意为我的国家效劳。国家对我们很照顾,我们的医疗都得到了很好的关照,做一个退伍兵,我感到很自豪。国家待我们很好,我非常满意,没得可抱怨的。”
在美国,不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退伍之后,美国通过法律规定来保障所有的退伍军人有医保、有房住、有人身保险、有安葬地,并通过资助其受教育,解决就业问题。奥巴马总统继续做出努力,并推出了一个帮助退伍军人在美国政府中就业的新计划,缓解他们向平民生活过渡期间的困难。奥巴马总统说:“我们对美国退伍军人的神圣信任意味着我们要竭尽全力帮助退伍军人找到工作,绝对不能让他们感到他们浴血奋战所捍卫的美国梦却对他们本人以及他们的家庭来说高不可攀。”
1966年参加越战的米里奥•罗德里格兹(Milio Rodriguez)谈到【录音】:“我享受了一些退伍军人的待遇,我上了几间学校,拿了一些课程,都是美国政府出的钱。如果你不上学,你买房也可得到帮助。”
美国空军技术中士本杰明•伯格(Benjamin Boger),自1959-1994服役,曾参加越战,从军长达34年的他谈到美国政府给与退役后待遇时说【录音】:“他们很公平。所有的福利待遇我都有,这一点我没有异议,也未曾遇见任何不妥的处置。”
艾迪•索托(Eddie Soto),27岁起从军直到39岁时退役,经历过越南、韩国、波斯尼亚等战争【录音】:“自从我回到家中,我的政府待我非常好,我看不到他们有任何不妥之处。我很高兴回到家中,他们提供给我所需要的帮助,在这方面我受到了很公平的对待。”
每年,美国约有20万军人退出现役,其中军官占10%左右。在退伍军人的服务方面,美国已经形成了联邦政府为主、地方政府为辅、社会团体参与监督、其它各部门互相配合的运行体系。
来自新泽西州汉密尔顿社区的兼职预备役人员马里奥•弗罗里奥(Mario Florio)说【录音】:“我不是退伍军人,因我没参加过战争,但我在预备役工作了27年,我是周末为他们工作,所以我有部分退伍军人的待遇,我每个月都可得到抚恤金,这一点蛮好的。”他的正常工作是一名教师。他接着谈到【录音】:“我认为退伍军人在这里都受到良好的对待,在退伍军人医院,我认识的几个都是这样。这里的人们不容许慢待退伍军人,如果他们见到有这种现象,他们会非常失望的。大约几年前,华盛顿有一家军人医院(Walter Reed Army Medical Center),因为有几间建筑不够干净,结果院长都被解雇了,因为他没有干好这个工作。”
1954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增加了退伍军人节的纪念内容,把所有在战争期间以及和平年代参军服役过的将士都包括在内。从总统到州长都要向美国全体退伍军人致敬,退伍老兵们则组织游行集会;全国各地的人们也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来庆祝这一节日。纪念退伍的男女将士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职责和做出的牺牲。
希望之声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凯弟纽约采访报道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美国退伍军人纪念日

 

2009.11.07

美国退伍军人纪念日

全美各地举行游行、仪式和纪念活动,向美国退伍军人表示敬意。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美国参考》

华盛顿──11月11日是美国退伍军人纪念日(Veterans Day)。全国各地大小城镇都会在这一天举行游行、仪式和纪念活动,向美国退伍军人表示敬意。

奥巴马总统说:"我们应该对美国退伍军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我国男女军人出类拔萃,才识过人。他们在和平时期和战争时期都积极应召服役,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为国效力,从不辱使命,做出了我们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的牺牲。"

像往年一样,今年举行退伍军人纪念日仪式的一个主要地点是环绕华盛顿郊外阿灵顿国家公墓无名将士墓(Tomb of the Unkowns in Arlington Cemetery)的半圆形梯台。纪念仪式的传统程序包括:代表所有军兵种的护旗手在无名烈士墓前举枪行礼,总统敬献花圈,号兵吹奏动人心弦的美国军事葬礼的"葬礼号"。

1958年,两位分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韩战中献身的姓名不详的美国烈士被安葬在1921年建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无名将士墓旁。1984年,一位越南战争中的无名军人也被安葬在这里。这几位无名将士共同象征着在各次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所有美国人。1998年,越南战争无名将士的遗骸经过DNA鉴定得到辨认,后被移往另一处墓地。

美国共有130多个国家公墓,散布在美国各地和波多黎各(Puerto Rico),阿灵顿国家公墓是其中之一。

最初,美国曾将11月11日定为停战纪念日(Armistice Day),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点正式停战。威尔逊总统在实施停战一年后,宣布了第一个停战纪念日,并由此开始了美国一年一度的纪念传统。他说,这个假日将"充满对为国捐躯者的英雄气概的庄严自豪感和对胜利的感激之情;既是因为它带给我们自由,也是因为它带给我们机会,显示美国是站在国际大家庭的和平与正义一边"。

随着这个假日在1926年被正式定名为停战纪念日,它的和平与国际团结信息再次得到肯定。美国国会通过决议,责成总统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在11月11日升挂美国国旗,并要求公民"在学校和教堂或其他适当场所举行适当仪式,纪念这一与其他国家人民友好关系的一天。"

1938年,国会将停战纪念日定为法定假日,献给世界和平事业。

威尔逊总统曾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结束战争的战争",然而这一希望不久就因欧洲新战事的爆发而破灭。美国于1941年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有1600多万人参战;407000人丧生,其中292000人死于战场。

为了纪念这1600万美国军人以及参加过其他各次战争的美国人,国会和艾森豪威尔总统(Dwight Eisenhower)于1954年将11月11日重新定为"退伍军人纪念日"。 艾森豪威尔在第一个退伍军人纪念日公告中说:"让我们在这一天深切缅怀所有为捍卫我们的自由传统而在海上、空中和海外英勇奋战的人所付出的牺牲,让我们重新投身于促进永久和平的使命,不让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

电视新闻记者布罗考(Tom Brokaw)在他1998年出版的《最伟大的一代人》(The Greatest Generation)一书中唤起人们对二战那代退伍军人的缅怀。他称这代人是"任何社会所能培育出的最伟大的一代人"。同年,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中描绘了二战欧洲战场中的美国士兵。导演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则在2006年的两部影片《硫磺岛家书》(Letters from Iwo Jima)和《父辈的旗帜》(Flags of Our Fathers)中描写了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国士兵。

2004年5月,年迈而自豪的老兵们出席了坐落在华盛顿国家大草坪、位于林肯纪念堂与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二战纪念碑落成典礼仪式。

2007年,伯恩斯(Ken Burns)在他长达15小时的纪录片《战争》(The War)中采访了几十名二战老兵。伯恩斯说,他之所以拍这部片子,部分原因是当年参战军人正在越来越快地离开人世。他说:"我们对这些记忆的大量流失,使我感到难过。"

越战女兵纪念碑于1993年落成,离越战纪念碑不远。越战女兵纪念碑是一座由3名女性组成的雕像,其中一位正在照料受伤的战友。有265000多名美国女兵在越战中服役。越战妇女纪念碑基金会创始人埃万斯(Diane Carlson Evans)说:"通过缅怀越战期间的女兵,越战女兵纪念碑为表彰许多今天在我军中服役的女性奠定了基础。" 埃万斯本人曾在越战中做过陆军护士。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提供的资料,目前美国有2,320万退伍军人。2008年有657,000退伍军人去世。

(完)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美国退伍军人纪念日

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美国退伍军人协会

 

美国退伍军人协会

American Legion

  1919年3月15∼17日,由美国远征军作战及勤务部队的代表在巴黎成立的。当年9月16日美国国会曾为该协会颁布了一全国性的章程。该章程曾于1942年加以改订,以容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退伍人员。其后于1950及1966年又曾两度修订,以容纳韩战及越战中美军退伍人员。美国退伍军人协会的会员入会资格,只要是光荣的服役及光荣的退役即可,毫无政治及党派色彩。该会每年的年会,是美国自由团体集会中规模最大者之一。其总部设于印第安那州的印第安纳波里(Indianapolis)。

  其主要的一项业务是,照顾残障及患病的退伍军人。该会曾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军退伍人员设立医院及提供其他服务,这些服务已扩大以适应其后多次战争退伍人员之需要。对于作战伤残人员及战士之孤儿寡妇的抚恤金及补偿费等,亦无不尽力为之争取。1930年曾成功地创立了美国退伍军人管理会。1944年为制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及其后为韩战制定同样法律时,该会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以上诸多措施,使得为数1,050多万的退伍军人能够接受大学教育或专业训练,并使560多万退伍军人能够贷款购买住宅。

  对于儿童福利方面,从1925年起,曾为退伍军人之子女,耗费2亿5千万美元钜款,提供紧急援助服务,大部分为食物、衣服及医药治疗等项目。曾经由联邦政府及州政府立法机构,对于少年法庭之诉讼程序、儿童收养、监护人之职责以及儿童权利各方面,促使改善并提高其水准。该会的美国主义和青年方桉包括的计画,是要给予各批年轻人关于民主政府之职权的实际教育。在美国退伍军人协会主持下,成立了数以千计的童子军和无数的棒球队。20世纪后期,该会会员总数约有300万人,分别隶属于各地的16,000个小组之中。

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

被劳教的退伍军人金有发家人呼吁外界关注


被劳教的退伍军人金有发家人呼吁外界关注

 新闻网2009-10-07讯】  
 中国退伍军人代表,内蒙古通辽市的金有发因在网上发起退伍军人互助联谊会,十一前被当地公安判处劳教一年。其身患重病的妻子日前通过互联网向外界呼吁关注她丈夫情况,呼吁当局释放金有发。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方媛的采访报道。
内蒙古通辽市退伍军人金有发在军队服役14年退伍,后来仅工作九年就失业。之后他经济拮据,多次向市、自治区政府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要求敦促辽通市地方政府落实退伍军人优抚安置政策,但一直不获理会。
因此,他积极联络全国各地与他一样命运的退伍军人,一起进京上访多次。在问题不获解决的情况下,09年,他在网上发起了退伍军人互助联谊会,希望通过各地退伍军人互相帮助的方法来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人。但是,他的计划还没来得及上报国家民政部审批即被当局抓捕,并在8 月26日被判处劳教一年。
知情的山西运城地区退伍军人孙俊峰星期二对本台表示:这个互助联谊会,顾名思义就是互相帮助协会,在这个困难群体里自己帮助自己。帮扶吗,就是谁有困难我们可以集资点钱,有病有灾,看不起病我们可以互相帮忙。我们又不依靠你们政府,跟你们政府要钱。但他(政府)说这个是违法的,成立这个协会只能通过网络,互相转告有这么个组织,公安部门在网络上监控到了。金有发在成立协会之前有意要向国家民政部报一下,批就办协会,不批就不办了。但是在筹建的过程中,他的人最后就给弄走了。
据孙俊峰说,早前金有发组织了多起几百人的进京上访事件,当局害怕他在十一又有动作。
他说:十一我们计划破产了,原来就计划去(北京)的,就我这一个县的马上要组织就有一百多人。他们现在就是把这个人抓起来,十一就不能组织去北京了,因为他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维权代表,表达能力也表较强,安置政策掌握的也比较到位。
除此之外,一位知情者也对本台透露了另一个当局抓捕金有发的理由。他说:他现在不是退伍了吗,基本上就没有地方过组织生活,他是一个党员。老金曾经在网上向广大战友呼吁说他想和其他战友一起去北京总政治部交纳党费,他们通辽市政府就说他有煽动性的倾向,说他在网上贴文章,有煽动性的语言。
据了解,金有发有年迈的父母和患心脏病的妻子,一家的生活费都靠金有发平时打工赚取,金有发被抓,一家的生活悬入困境。金有发本人也患有脑血栓,乙肝,静脉炎等疾病,身体状况很差。他的妻子张红燕呼吁外界能关注他们一家人的状况,呼吁当局释放金有发。
张红燕星期二对本台说:我一激动就犯病,我犯了好几回病了,他现在在里面也犯病呢。希望当局赶紧让他回来,家里需要他,我也需要他,关注一下他,让他早点回来。
近几年,退伍军人和军转干部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直到2007年底,全中国有上百万军转干部,退伍军人,退役志愿兵为自身权益上访维权。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刘诗雨         来源:RFA

自由亚洲:被劳教的退伍军人金有发家人呼吁外界关注


中国退伍军人代表,内蒙古通辽市的金有发因在网上发起退伍军人互助联谊会,十一前被当地公安判处劳教一年。其身患重病的妻子日前通过互联网向外界呼吁关注她丈夫情况,呼吁当局释放金有发。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方媛的采访报道。
内蒙古通辽市退伍军人金有发在军队服役14年退伍,后来仅工作九年就失业。之后他经济拮据,多次向市、自治区政府以及国务院、中央军委要求敦促辽通市地方政府落实退伍军人优抚安置政策,但一直不获理会。
因此,他积极联络全国各地与他一样命运的退伍军人,一起进京上访多次。在问题不获解决的情况下,09年,他在网上发起了退伍军人互助联谊会,希望通过各地退伍军人互相帮助的方法来帮助那些生活困苦的人。但是,他的计划还没来得及上报国家民政部审批即被当局抓捕,并在8月26日被判处劳教一年。
知情的山西运城地区退伍军人孙俊峰星期二对本台表示:这个互助联谊会,顾名思义就是互相帮助协会,在这个困难群体里自己帮助自己。帮扶吗,就是谁有困难我们可以集资点钱,有病有灾,看不起病我们可以互相帮忙。我们又不依靠你们政府,跟你们政府要钱。但他(政府)说这个是违法的,成立这个协会只能通过网络,互相转告有这么个组织,公安部门在网络上监控到了。金有发在成立协会之前有意要向国家民政部报一下,批就办协会,不批就不办了。但是在筹建的过程中,他的人最后就给弄走了。
据孙俊峰说,早前金有发组织了多起几百人的进京上访事件,当局害怕他在十一又有动作。
他说:十一我们计划破产了,原来就计划去(北京)的,就我这一个县的马上要组织就有一百多人。他们现在就是把这个人抓起来,十一就不能组织去北京了,因为他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维权代表,表达能力也表较强,安置政策掌握的也比较到位。
除此之外,一位知情者也对本台透露了另一个当局抓捕金有发的理由。他说:他现在不是退伍了吗,基本上就没有地方过组织生活,他是一个党员。老金曾经在网上向广大战友呼吁说他想和其他战友一起去北京总政治部交纳党费,他们通辽市政府就说他有煽动性的倾向,说他在网上贴文章,有煽动性的语言。
据了解,金有发有年迈的父母和患心脏病的妻子,一家的生活费都靠金有发平时打工赚取,金有发被抓,一家的生活悬入困境。金有发本人也患有脑血栓,乙肝,静脉炎等疾病,身体状况很差。他的妻子张红燕呼吁外界能关注他们一家人的状况,呼吁当局释放金有发。
张红燕星期二对本台说:我一激动就犯病,我犯了好几回病了,他现在在里面也犯病呢。希望当局赶紧让他回来,家里需要他,我也需要他,关注一下他,让他早点回来。
近几年,退伍军人和军转干部集体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直到2007年底,全中国有上百万军转干部,退伍军人,退役志愿兵为自身权益上访维权。

2009年10月6日 星期二

从退伍军人的工作做起,这样就能够影响到现役军人/徐敖春


从退伍军人的工作做起,这样就能够影响到现役军人/徐敖春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10月06日 转载)
     
    石:请介绍一下您自己。 
     (博讯 boxun.com)

    徐:我一九七八年入伍,九五年退役。在部队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队机械师,后来调往北海舰队潜艇部队任军人俱乐部主任,退役时军衔为少校。 
    
    石:您现在同过去部队的同事还保持联系吗? 
    
    徐:当然保持联系。不过也当然不报自己的姓名。
    
    石:那么对方知道是你吗? 
    
    徐:当然知道。 
    
    石:他们知不知道你在海外反对组织中的身份? 
    
    徐:有的知道一点,有的不一定清楚。知道的人也是从去调查的人那里略知一、二。我从来不亲自告诉他们。我告诉他们了,就等于害了他们。我不告诉他们,同他们打个电话,拉拉家常,中共今后知道了对他们也无大妨碍,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在海外的身份。 
    
    石:你提出军队的工作必须从退伍军人做起,而不是从军队本身做起,能谈谈你是怎么看的? 
    
    徐:我在部队里服役十七年,而且在担任军人俱乐部主任时接触到的都是军官将领,我很清楚部队的规矩、管理、纪律和官兵状况。直接做军队的工作是不可能的。除非在混乱时期,宣传品有可能大量地让军人看到,否则我们的宣传品不可能让多数军人看到。所以说,直接做军队的工作并不切合实际。如果是有针对性地做个别军官的工作,获取一些情报,那当然可能,但这是谍报工作,不属于我们反对组织所进行的宣传让军队在民主运动高潮时保持中立和军队国家化所要做的普及性的工作。 
    
    石:你说得有道理。那么,做退伍军人的工作,如何能够影响到军队呢?
    
    徐:中国的特点是,新闻媒体都是共产党独家控制的,人们获得消息的方式是口传。退伍军人已经是平民百姓,不受军队的规矩约束和控制,把退伍军人的工作做好了,由于他们与军队的直接关系,与过去战友的私人交情、个人感情、相互之间的信任等关系,由退伍军人将民主的概念和诉求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军队的官兵,能够起到作用。这个切入点,中共无法防止。 
    
    石:那么对于做退伍军人的工作,你有什么具体的说法? 
    
    徐:从退伍军人的待遇入手。目前大多数退伍军人的待遇不是根本没有兑现,就是待遇很差。退伍军人的不满情绪很高。因此,我们如果从这些退伍军人的待遇问题入手,从这一个结合点开始,就能够逐步深入下去。具体的做法就不便多说了。 
    
    石:你这里提出的是从退伍军人的切身利益入手,你为什么没有选择从介绍民主的理念入手? 
    
    徐:过去在中国可以用理念来号召,比如国民党用三民主义、共产党用共产主义,都用得很成功。但是,就目前的中国现实来看,再用什么主义都不能够号召起来民众了,顶多能够被一部分学生或者一部分知识分子所接受而已,但那没有什么作用,不可能引起社会振荡。现在的中国人很现实,可能比美国人还要现实,你看共产党继续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发展资本主义式的市场经济,谁提出了“主义”上的冲突?人们已经不会关心“主义”了。色情行业等于是公开的,其规模远远超过了西方国家,这已经被社会默默地接受了,意识形态已经变了,“主义”没有变,而且共产党自己也接受了,这充分说明中国人对什么是“主义”,“主义”说什么根本就没有感觉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如果谁以为还可以用什么“主义”去发动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的统治进行一场斗争,是脱离现实基础的。 
    
    石:所以你认为必须从利益入手。 
    
    徐:对。政治本身就是集团利益问题,谁能够代表更多的集团和更多的人民群众,谁将来就能够得到更多的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