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佛兰德斯的罂粟花开世界

 

在英国住了几年,每到十月底、十一月初,都发现很多英国人在胸前别一朵红花,开始不明就里,直到前年才大体知道这是英国为纪念一战、二战,及所有在卫国维和战争中的阵亡将士,并为伤残贫穷退伍军人及军眷捐款的一项活动的标志。

转眼今年又到了红花满眼的时候,前几天,先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告诉我,原来,那种被人们带在胸前的红花是罂粟花。这使我也吃了一惊。罂粟花给人的感觉一向不好,它结下的籽是鸦片、吗啡、海洛因和可卡因等众多毒品的原料。为甚么英国人以这样的「罪恶之花」作为这个活动的标志?在这后面莫非有甚么故事?

忍不住上网去查了一下,原来罂粟花成为纪念阵亡将士之花,是因为加拿大一名军医的一首动人的诗歌──In Flanders' Fields(佛兰德斯战场)。

young

(他们曾如此年轻)

佛兰德斯处于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西南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好几次的浴血奋战都发生在那里。为抵抗德军的进攻,无数联军战士献出了生命,从而埋在了佛兰德斯的黄土之下。第二年的春天,一大片的红罂粟花到处盛开,覆盖了整个战场和战士的墓地。

thankthem

(因此我们感谢他们)

一九一五年的十月,加拿大的一名军医约翰.麦克瑞(John McCrae)中校,奉命前往佛兰德斯接收加拿大阵亡将士。他亲眼目睹了战场的惨状,目睹了红透半边天的罂粟花,抑制不住悲伤和激动,在一张碎纸片上写下了十三行诗句。以纪念为正义之战献身的战士,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英勇作战,保卫家园,同时他的这首诗也蕴含著作者反对战争,和向往和平的心声。当时他并不知道,他写下的是一首传世名作。他的诗是这样开头的: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在佛兰德斯战场,罂粟花随风飘荡)。这首诗道出了千千万万战士的心声,很快便以民歌的形式在前线和后方广为流传。凡是听到它的人,无不被它深深打动。

(以下图片摄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外)

RD-westerminsterabby

RD-westerminsterabby3

受这首诗歌的影响,美国人Moina Michael开始佩带罂粟花来纪念战死的战士,她还出售罂粟花,把得到的钱用于帮助那些伤残的退伍老兵。一九二○年,一位法国妇女出售手工制的罂粟花,集资用于帮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儿童孤儿。不久,前英国司令官马歇尔(Field-Marshall Earl Haig)鼓励用出售纸罂粟花来资助退伍军人。就这样,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以罂粟花为标志的「阵亡将士纪念日」,陆续建立并保持下来成为传统,英国第一次「阵亡将士纪念日」是在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举行的,每年一度,延续至今,已有九十年。

RD-westerminsterabby4

RD-westerminsterabby5

明白了这朵罂粟花的来历,也使我想起在中国那片土地上,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面对面地战死在抗日疆场的二百零六位国民党将军,三百多万牺牲、失踪的海陆空官兵。真希望自己有机会为他们带上一朵罂粟花。当然那时,英法美都是和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站在同一个战线上抗击德意日的战友,仅为这一点,作为中国人,我也很愿意去买一朵罂粟花。并找出著名的「佛兰德斯战场」一诗的中译文如下:

在佛兰德斯战场上,罂粟花随风飘荡

十字架林立的墓地

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

云雀仍在天空中翱翔勇敢歌唱

枪声却不再作响

不久前,我们战死沙场

我们曾经活着

感受过黎明和傍晚的霞光

我们曾经为人所爱

现在我们却长眠于佛兰德斯战场

我们要继续与敌人战斗

你从我们垂下的手中接过火炬

并把它高高举在手中

如果你背弃我们的遗愿

即使罂粟花开满了佛兰德斯

我们也不会安息◇

(文 ◎ 李微微)

RD-lest-we-forget

(永志不忘 Lest we forget!)

佛兰德斯的罂粟花开世界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战争 生命 纪念 罂粟

081109 flandersfield 500x125.jpg

前天,我特地来到银行的柜台前,而不是如往常那样去门前的提款机,排了很长的队,取了一叠10元的现金,就是为了再仔细看一看印在纸币背面的罂粟花和那首诗。

在加元的10元纸币背面,有两只飞翔的和平鸽,下面就是《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的诗句,英文和法文,旁边是几朵开放的罂粟花,和枫叶,最底部是在纪念日里常常听到的那句话:Lest We Forget

让我们不要忘记!

我知道周围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不会留心纸币背面的诗句,尽管这些10元纸币总在我们手上流来流去。

但我相信,有很多朋友,依然和我一样,此时会很认真地读读纸币的,并且今后会经常想起,不再忘记。

国内有的朋友,非让我把John McCrae的那首著名的诗《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译成中文。

我的英文水平实在不怎么样,况且诗句或歌词是最难翻译的。有时候,连电影电视话剧的台词都很难翻译得准确。不过,看到网上各种版本的译文,大多翻译得实在难以恭维。与其去看那样的译文,可能还不如读读自己翻译的。所以,我就斗胆献丑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作者:约翰 麦克瑞
译者:海东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血红的罂粟花迎风开放
我们昨天浴血的战场
就在十字架间花开的地方
云雀在天空中飞翔
炮声中依稀听得见
它们还在勇敢地歌唱

我们此时在另一个世界上
就在几天前 和你一样
也曾爱过 感同黎明的破晓
也曾被爱 看如黄昏的霞光
如今 我们却静静地躺着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继续同敌人拼战沙场
从我们低垂的手上接过火炬
在你的手中把它高高举亮
假如你背弃了曾经的誓言
我们将永远不会宁息安详
尽管血红的罂粟花会依然生长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8 条评论
  1. 2008年11月10日 15:19 # Franc
  2. right. seldom would people notice on the reverse side of CAD$10 notes.

    you did a good job in translation.

  3. 2008年11月16日 01:08 # 蓝调

    看看这个翻译版本:

    在佛兰德斯战场上,罂粟花随风飘荡
    十字架林立的墓地
    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
    勇敢歌唱云雀仍在天空中翱翔
    枪声却不再作响

    不久前,我们战死沙场
    我们曾经活著,感受过黎明和傍晚的霞光
    我们曾经为人所爱,
    现在我们却长眠于佛兰德斯战场

    我们要继续与敌人战斗:
    你从我们垂下的手中接过火炬
    并把它高高举在手中
    如果你背弃我们的遗愿
    即使罂粟花开满了佛兰德斯,我们也不会安息

  4. 2008年11月16日 01:14 # 蓝调

    再比较下今天联合早报的译本:

    血红罂粟花盛开在佛兰德斯战场,

     排在十字架之间,成列又成行,

     那标志着我们的长眠之地;

     而天空上云雀们,仍然在勇敢地飞翔,

     枪林弹雨中依稀听得见它们的歌唱。

     我们已是逝者。

     几天前, 我们还活着,

     感受拂晓,目睹夕阳灿烂,

     爱着并且被爱着,

    而现在却长眠于佛兰德斯战场。

     继续我们同敌人的战斗吧:

     我们倒下的手向你投掷这一把火炬,

     请把它高高举起。

     如果你背弃了先烈的遗志,

     我们将难以安息,

     虽然罂粟花遍布在这佛兰德斯战场。

海东一家 »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康乃馨革命(葡萄牙语:Revolução dos Cravos)



葡萄牙历史系列
Flag of Portugal.svg
古代历史
葡萄牙史前时期
罗马帝国时代的琉息太尼亚行省
西哥特人苏维汇人
中世纪历史
收复失地运动
卡斯蒂利亚王国莱昂王国
统一王权的建立
1383至1385年内战
阿维什王朝
近代历史
葡萄牙航海史
葡萄牙王位争夺危机
西班牙统治下的葡萄牙
布拉干萨王朝
里斯本大地震
布拉干萨-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葡萄牙内战1826年宪法
现代历史
第一共和国
军事独裁政府
萨拉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
葡萄牙殖民地战争
康乃馨革命
今天的葡萄牙
专题历史
经济史
文化史
艺术史
军事史
殖民史
文学史
王国时代
共和时代
葡萄牙君主
 葡萄牙历史年表 

25 de Abril sempre Henrique Matos.jpg
康乃馨革命葡萄牙语Revolução dos Cravos),又称四·二五革命,指葡萄牙首都里斯本1974年4月25日发生的一次左派军事政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欧洲国家纷纷自愿及被迫放弃其殖民地。葡萄牙的萨拉查右派政权却拒绝放弃其殖民地,因此它仍然维持着庞大的殖民帝国。葡萄牙尝试抵抗殖民地发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并因此爆发了殖民战争(1961年-1974年)。长久的战争和庞大的军费令萨拉查政权失去了很多葡国人民特别是中下级军官的支持。
这些中下级军官组成了“武装部队运动”(Movimento das Forças Armadas,简称MFA),于1974年4月25日在里斯本发起政变,期间并有很多平民自发参与。在政变期间,军人用康乃馨花来代替枪中子弹,“康乃馨革命”便由此而来。此革命推翻了萨拉查统治下、20世纪西欧为期最长的独裁政权,引发了两年社会骚乱的“过渡时期”(在葡萄牙称之为“革命过程进行间”Processo Revolucionário em Curso,简称 PREC),而使得葡萄牙自由民主化。此后葡萄牙政府宣布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放弃海外殖民地,导致世界各葡属殖民地纷纷脱离葡国统治独立。然而前殖民地莫桑比克安哥拉独立后即爆发多年内战,葡萄牙被迫收容多达100万葡裔难民(在葡萄牙称之为“归侨”Retornados)。
与普通暴力革命相对比,葡萄牙的康乃馨革命者采用和平方式来达成目标,而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获得成功。为纪念此日,葡萄牙把4月25日定为自由日

目录

  [隐藏

[编辑]康乃馨革命对殖民地的影响

[编辑]澳门

1557年葡萄牙进攻广州失利后,明朝当局曾将澳门租借给葡萄牙商人,而葡国当局也对明朝与清朝支付澳门的地租;后来于1887年葡萄牙搭上北京条约的顺风车,对清廷签署不平等条约,而不再将地租交给清廷,改为“强占”澳门领地。
葡萄牙政府宣布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但将澳门视为特殊地区。1976年,《澳门组织章程》和《葡萄牙共和国宪法》先后颁布,承认澳门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国领土”,为后来解决澳门前途问题打下基础。为纪念此日,澳门市政厅南湾湖两处街道,命名为四月二十五日前地(Praceta 25 de Abril)及四月二十五日街(Rua 25 de Abril)。澳门回归前,自由日为澳门公众假期,回归后被取消。
原本葡萄牙在澳门有驻军,而葡国驻澳军队在康乃馨革命爆发后全部撤出,澳门于1976年1月自立军事化保安部队。

[编辑]东帝汶

由于康乃馨革命的影响,葡萄牙当局宣布放弃所有殖民地,其中包含东帝汶。而东帝汶的葡国驻军撤出后,印尼苏哈托政权派兵侵占东帝汶;由于受到葡萄牙殖民文化影响的东帝汶人,对印尼以回教徒组成的伊斯兰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爆发了长达24年的独立战争;东帝汶于1999年通过独立公投,并于2002年正式独立与加入联合国。

[编辑]民主化分界点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杭廷顿将此次革命视为第二次民主化与第三次之间的分界点。

[编辑]参看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美国退伍军人协会 - 美国军事

 

美国“退伍军人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它是推动美国国会和政府通过立法等措施,保护烈士墓地以及各种纪念物的重要的力量。到2007年,美国退伍军人协会拥有300多万会员,任何人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美国退伍军人协会 - 美国军事 - 全球防务

滕安的梦想

1.成立一个中国退役军人协会,让更多退役军人有一个精神家园。

因为创业很难,很多军旅企业家在创业之初,可以说是伤痕累累,却没有人过问。如今事业有成,还是没有人分享成功。地方的人说你是当兵的,部队说你是转业干部。心里和情感上都感觉很失落,有人甚至伤感地形容自己是‘孤魂野鬼’,让人听着心里很难受。通过成立协会能让军旅企业家们定期共同交流。

2.建立一个退役军人基金会,为更多有创业梦的军人和企业家圆梦。

该基金会包含:退役军人创业基金;退役军人子女教育基金;退役军人养老基金等。

目前,北京明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耀明与合展集团九州华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艾晓宁共同作为基金发起人正在筹备相关工作。

3.打造一个“退役军人创业论坛”,给退役军人构建精神高地。

全国有很多各类论坛,唯独没有与退役军人相关的论坛。现在退役军人上访等社会问题比较多,全国退役军人目前没有一个思想交流的场所,他们感觉自己被社会边缘化,缺少尊严,感到失落。通过举办这方面论坛,能够让大家有一个交流的平台。

4.成立一所中国退役军人创业学院,填补我国退役军人辅导机构的空白。

滕安说:“我研究过36个国家的退役安置政策,他们都有自己的退役军人辅导学院,甚至连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都有,他们不但有退役军人辅导学院,而且还有残疾军人退役学院,而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没有一所。我一直都想传播优质的兵商文化,打造商业黄埔,在退役军人这个人才宝库,为国家输送培养更多的复合性人才”。

5.成立一个军旅企业家联盟,合作发展,造福社会。“2000年7月,部分北京陆海空退役的军旅企业家为纪念“八一”聚到了一起。不少人表示,参加这样的活动让人有了回归感,找到了组织。这些转业军人中有的是总部机关高级参谋人员,有的是军区高级参谋人员,有的是大校军衔,有首长身边的秘书,还有功勋飞行人员……他们都是军旅功臣。他们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主动放弃了组织安排,走上了创业之路。

一个人再优秀,也没有一个团队有力量。他希望这个联盟能够作为先头部队,为接下来相关的工作探索出一条路子,做的更实更强。联盟的想法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人事部、总政干部部、国务院军转办都对联盟给予关注支持,2012年全国自主择业转业军官培训将与联盟共同主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联盟将更多关注退役军人的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联盟的宗旨强调退役军人仍然是人民的子弟兵。这些企业家们都期望实业报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为军队建设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继续关注国防建设,宣传军队先进的文化思想。http://epaper.shangbao.net.cn/read-842-18210.html

2012年4月22日 星期日

中国制造的 罂粟花


中国制造的 罂粟花 

2012年04月21日 作者: 来源: 新西兰联合报
一年一度的罂粟花日募捐活动昨天在全国展开。全国各地的街道上,都出现了手提红色罂粟花进行募捐的人们。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迎来了纪念加利波利登陆第97周年和罂粟花日募捐活动的第90周年。
而今年更大的不同是,除了坎特伯雷地区,中国制造的罂粟花首次亮相在全国各地的街道上。而这,竟又惹起了一场小风波。
据报道,负责罂粟花日募捐活动的新西兰退伍军人协会(RSA)在2010年通过招标的形式,将生产罂粟花的合同签约给了澳大利亚公司Cash's,因此今年的街道上就出现了由中国生产、澳大利亚组装的罂粟花。
RSA全国主席Don McIver说,该机构做出这一决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募捐,以提供更好的支持服务。预计此举会为RSA节省高达25万新元,这将大大有助于为复原和前军人提供服务。
但是,RSA总部与澳大利亚公司签约的决定遭到了RSA坎特伯雷分支机构的反对,该机构表示在周五的街道募捐活动中,只出售新西兰制造的罂粟花。
因为在Cash's 公司赢得这一招标之前,RSA的罂粟花是由基督城的Kilmarnock Enterprises组装,该公司雇佣了71名智障工人。
基督城RSA总裁Russ Barron说,全国主席做出的这一决定拿走了弱势新西兰人的工作。他还建议坎特伯雷之外反对此举的人们,在周五捐赠时拒绝外国制造的罂粟花。
新西兰退伍军人协会在罂粟花日募集到的资金,主要用于提供支援服务,包括对退伍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的战争抚恤金、福利支援服务、辅导、社区计划和活动赞助。
RSA首席执行官Stephen Clarke博士说,对全国各地的RSA活动来说,它仍然是最重要的支持和资金来源。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其实是帮助新西兰退伍军人协会实现了其为新西兰的退伍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更好服务的目标。
而中国只不过是和澳洲公司签约来负责生产这些罂粟花,却又一次无辜地被卷入了争论之中。只要看看相关报道的标题就能感觉到本地媒体的态度:“境外罂粟花产品令残疾工人失望”、“外国罂粟花入侵新西兰” ……
而本周五,本地媒体又报道了另一则新闻,ANZ银行当天推出了一项服务,让Twitter用户通过他们的手机向今年的罂粟花募捐活动即时捐款。此举还被认为是世界第一次,公众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来参与罂粟花日的募捐活动。
报道说,Twitter用户可以短信的形式将自己的用户名发至336,立即捐款3元。然后,用户可以下载自一朵红色的罂粟花来更新自己Twitter个人资料以显示他们的支持。
Twitter和ANZ银行以及遍布新西兰各地的National Bank分支机构正在以这种全新的形式为罂粟日募捐。ANZ 银行的零售业务董事总经理Kerri Thompson还表示,ANZ通过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捐赠方式以示支持RSA,并为支持RSA良好的工作而感到自豪。
当天,很多的媒体转载了这一消息,但没有一家质疑这种做法是否会导致对实体罂粟花需求的下降,也就是说,将可能威胁到基督城Kilmarnock Enterprises残疾人的工作。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与时俱进,恐怕是各行各业包括募捐活动的发展趋势,也许未来,为了环保,或者其他更好的理由,网上罂粟花募捐活动将普及,届时,也许人们连抱怨中国制造的罂粟花的机会都不复存在了。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十四航空队退伍军人协会

 

十四航空队的中美空军混合团成员的中国飞行员,主要成员为留美的官校学员。美国租借法案通过后,空军官校十二期同学成为第一、二批至美训练学生,接着十三及十四期同学第三批出国受训,此时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同时AVG美志愿队解散,成立「驻华特遣队」来华作战约有半年多的时间。

为了加强空军实力,陈纳德1943年3月在印度"兴纳"成立美国陆军十四航空队,辖下有轰炸机大队及驱逐机大队来中国作战。

1943年7月27日,于印度“喀拉其”成立了十四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团」,有一个轰炸大队及两个驱逐大队,CACW(CHINESE AMERICAN COMPOSITE WING),十二期学员首先在印度受完训,返国抗战,有部份学员加入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服务。

十三及十四期学员美受完训后,在印度喀拉蚩(今属巴基斯坦)OTU(飞行战术)作战训练,正式编为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一批参训为一大队之二中队、三大队之二十八及三十二中队,八月开始训练,到十月十五日完训。

第二批为一大队之一、四中队及三大队之七、八中队,以上均在当年年底完训,接收新机返国加入混合团。由美方派摩斯上校为司令,画归陈纳德指挥,我隶属该团之第一大队使用B-25式轰炸机,第三大队使用P-40式战斗机,除参加常德会战外,并不断出击南海港九一带,扫荡敌方海运与军事设备,第五大队之二十六及二十九两中队于十二月底赴印受训,第十七、二十七两中队则在翌(民国三十三)年三月赴印,接受在美完训飞返之官校各期生补充,并在印作新机转换训练后,随同全大队完训接飞P-40N机返国。

混合团的飞行队员都是在美及印度受训后回国参加作战,队长为前期学长,在抗日作战期间,就是这五期的官校学生,成为中国空军方面最主要对日作战成员,经美国一年多严格的训练,素质及战斗技能都是一流之选,逐步的夺回制空权,迫使得日军各方面的攻击失利,走向败亡途。

   二战结束后,在美国成立了十四航空队退伍军人协会,此协会成员均为二战期间服务于中国战区,在困苦的生活环境下,出生入死种种伟大作战事迹,赢得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尊敬,至今此协会在美国依然响有很高的知名度,反观国内却默默无名,昔日的英雄人物都巳成为老人,当年抗战的故事将随尘土而去。

家父"田景详"先生,为当年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三大队二十八中队队员,自幼就常听家父述说当年同日军抗战之经过,深感兴趣。曾多次找寻有关方面的书籍,只有一少部份翻释美国飞虎队的故事,在国内有关此方面介绍的书籍非常少。因此决定设此网站,并拜访当年飞将军,盼能为二战中国空军英雄,留下一些事迹予后人纪念。                                                           版主 :军人魂 启

田景详先生摄予初级飞行

受勋三星星序奖章肩膀上两横为曾两次空战中受伤的勋章

二战退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