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复退军人集体上访 影响大 当局紧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kCfeDhDQEQ&feature=related


32,452 
   
 上传于 2009-12-02
【中国禁闻】复退军人集体上访 影响大 当局紧张
http://www.ntdtv.com/xtr/gb/2009/12/02/a381022.html#video

原解放军21军炮兵旅副营级技术官王耘东,及其他中共军队的复原退伍军人,11月在北京进行了五次集体上访。王耘东自称是理论上的现役军人,他说他的处境成为警察不敢管,­军队不愿管的特殊群体。

王耘东1997年确定复员,但他回到陕西报到时发现档案被退回部队,无法办理手续。陕西省民政厅要求王耘东所在部队重新移交档案,但21军干部处没有这么做。所以十多年来­,王耘东就成了既非军人又非百姓的黑人黑户,既无法在军地工作,更无法晋职,作为电子工程师的王耘东,原本准备在地方大展宏图,却沦为了一个到处借钱甚至乞讨的常年上访人­员。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北明文集:作者简历

 

作者简历

作者简历

   图片摄于2006年3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生于北京。六十年代随父母“下放”山西,辗转各县城。七十年代再度随父母下放农村,然后当文艺兵、当工人。八十年代大学毕业后,先在山西话剧院艺术评论室研究中国戏剧,继而在山西作家协会《批评家》编辑部做文学编辑,后在山西省社科院文学所研究文学、美学和艺术人类学。同时是《山西经济日报》特约记者、“山西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常务理士和“中国青年美学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因八九年天安门自由潮期间在中国社科院编辑北京新闻、文化、学术三界主办的“新闻快讯”,被公安当局关押近一年。随后流亡美国。先后是《新闻自由导报》专栏作家、“普林斯顿中国学社”《News Letter》助理编辑。

    目前是自由撰稿人、美国自由亚洲电台“华盛顿手记”专题节目主持人。

   主要著述:

   · 文化人类学专著《史前意识的回声---中华民族生命流假说》,中国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1989年。

   · 记实文学《告别阳光》,台北“万象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北明文集:作者简历

中国“驼峰天使”的故事(图文)——纪念中国抗日卫国战争爆发七十周年(上)

 

中国“驼峰天使”的故事(图文)——纪念中国抗日卫国战争爆发七十周年(上)

   王欢笑(音译:Huanxiao Wang),英文名字叫Rita Wang。她来自澳门。1941年香港大学护士专业毕业,留任实习护士。日本人占领香港后,所有外国医护人员被关入集中营。中国医护人员则不许离开香港,否则格杀勿论。王欢笑她跟哥哥一起,以一个舢板漂离香港,冒死逃回澳门。她在那里一所教会医院工作,见过大量死于医药匮乏的受伤军人。听她的校友说可以在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美国人的开的军医院里工作时,她和她的哥哥一起跋涉一千多公里,抵达重庆。重庆国民政府空军总部确证她的身份和技能后,次日即把她送往云南昆明,因为那里急需懂英文的护士。那里是美国援华空军十四航空空队的医院。在那里,她曾经亲眼目睹她的两个闺中密友的男朋友,——两名飞越驼峰而受伤的美国飞行员,死于医院。
   不久,为了及时抢救飞机失事的飞行员,美军在驼峰(喜马拉雅山群峰)旁边、云南大理机场附近荒僻处,建立了一个小医院。1944年,王欢笑奉命前往,到了那里她才发现,她是30多名医务人员中唯一的女性。由于欢笑的敬业与她的美貌,由于她的诗一般的存在,她被美国十四行空队员誉为“驼峰天使”。
   多年以后,王欢笑对美国飞虎队、十四航空队飞越驼峰的艰险记忆犹新。她说,每天都有飞机失事,很难找回飞行员的尸体。
中国“驼峰天使”的故事(图文)——纪念中国抗日卫国战争爆发七十周年(上)
   (抗战时期救护在喜马拉雅群山驼峰运输线上美国援华空军飞行员的中国护士:Rita Wang。中国音译名:王欢笑)
   欢笑的故事令人扼腕长叹。她在那所医院爱上一名美国飞行员Penny(佩尼)。战争结束前,由于父亲去世,佩尼提前返回美国。走前他发誓,战后他要按照王欢笑在澳门的家庭地址,找到她。
   战后,王欢笑回到澳门。但是,因为母亲去世,父亲生意破产,全家必须另择住处。——佩尼手中寻找王欢笑的唯一联络方式就此报废。
   如果这一迁移还不能注定王欢笑的命运,那么几乎同时发生的另一件事,确定无疑地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搬家时,欢笑的手包被偷。那里面装着佩尼的地址。
   巧得就像一个预谋。海誓山盟从此成为泡影。
中国“驼峰天使”的故事(图文)——纪念中国抗日卫国战争爆发七十周年(上)
   (2007年6月辞世美军驼峰战地医院护士王欢笑,去年在自己云南家中回顾往事)
   欢笑后来的婚事,仍旧充满传奇色彩:曾经,在那个美军野战小医院里,欢笑间?跟同事聊天时曾无意说,她从前在澳门时,经常喜欢到一个灯塔那里去逗留。就这一句话,当年医院里一位同事,高盛道(音译:Gao Shengdao)记住了。战后,为了找到这位心中的情人,他来到澳门。先是找到那座灯塔,然后到那座灯塔下终日等待。他居然在灯塔下等到了欢笑——欢笑多年的习惯没改。二人由此成为终生眷属。婚后,他们回到昆明医院继续工作。1949年中国易旗,他们停止了工作,但是没有逃往台湾。欢笑的婆婆年迈体弱,无法远走他乡。欢笑决定全家人留下来。
   这一决定,是王欢笑人生故事另一页的开端。文革期间,欢笑被红卫兵殴打致残,成了驼背。这显然跟她的那段抗日历史有关。她从此对往事闭上了嘴。连她的孩子都不知道老人曾经被几千名美国驻华空军飞行员誉为“驼峰天使”。
   2004年,王欢笑老人92岁。她偶然得知几名当年援华抗战的飞虎队员要重访云南机场遗址,坚持要去与他们相见。这个要求令儿女惊讶不已。这些外国老头儿跟他们家老太太有什么关系?只是为了说服儿女同意她前往,她合盘托出了自己的故事。老人如愿以偿,跟一些飞虎队员及其后代重逢了。“美军损失飞机500多架,牺牲机组人员1500多人”。在她的战友们中间,老人用仍旧纯正的英国口音的英语,这样回忆说。
中国“驼峰天使”的故事(图文)——纪念中国抗日卫国战争爆发七十周年(上)
   (有“驼峰天使”美誉的美军中国战地医院护士王欢笑,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打成了残疾。阔别近60年后,2004年与旧地重游的美国援华抗战老兵重逢)
   熟料命运在老人迟暮之年,把拿走的彩球又抛回来了:老人终于找到了失散的爱侣当年的下落。
   看起来这仍然来自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欢笑的哥哥,那个曾经跟她一起逃离香港日占区,又一起到抗战陪都重庆的哥哥,后来移居美国。2004年在美国去世。由于他的去世,哥哥的家人有机会整理他的遗物。在遗物中,家人们发现了欢笑的东西。他们没有将这些物品继续搁置,而是寄给了远隔太平洋的中国的欢笑。
   一条中断了几乎一生的线索,就这样连起来了:在那个越洋抵达的包裹里,除了有欢笑当年在美军机场医院工作的身份证,还有一张佩尼的照片。最后,最重要的,有几封没有拆开的信。这几封信,是佩尼写的。信封上,邮戳的日期是1946年。
   佩尼曾经在绝望中拼命地寻找欢笑。他甚至飞到过澳门,在人地两生的那个语言不通、一无所凭的国家。他到过欢笑的旧址,打听并追索过他的驼峰天使的下落。
   57年前的这些信都写了些什么,我们无从知晓;57年后,欢笑收到这些信时,是什么心情和感受,我们只能想象。
   中国的反美运动始自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所谓 “沈从事件”就是当时在野的中共当局为反美宣传制造的第一个谎言。“解放后”,韩战爆发,美国的黑锅就背的更多了:“美国要从南北两面包围中国,进犯中国”;“美国要对华使用原子弹毁灭中国”;“美国在韩战中使用细菌战”等等(以上三项指控的真相,请参见拙作韩战系列文章《美国韩战期间“南北包抄中国”真相》、《韩战中“美国准备对华使用原子弹”真相》和《韩战期间“美国使用细菌战”始末》等文章),言之凿凿。中国从乡村到城市,有组织有计划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美仇美抗美运动。那时起,王欢笑把自己的抗战往事深埋心间。文革挨整之后,更是绝口不提。
   值得欣慰的是,她的经历在招致漫长六十年黑暗之后,尾声部分终于曙色初现。因此,在她那充满历史含金量的传奇经历即将终结之时,封闭多年的心灵奇迹般地打开,多年尘封的故事终于传诸后人,那段辛酸的往事已然有了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结尾。
   今年六月,这位九五高龄的老人,这位中美两国并肩抗击日寇时,为祖国流血又流泪,献身又遭难的驼峰白衣天使,离开了人世。这是她在有生之年的末尾,决定留给我们、留给历史的故事。
   原载《观察》
   (作者补记:本文资料源自美国援华抗战老兵、前“美国中缅印老兵协会”牧师文达尔•菲利普斯(Wendall Phillips)写给笔者的信。原始信息来自“The Independent”2007年6月8日“Rita Wong: The nurse who cared for tigers”(王莱塔:救护飞虎队员)和英文版的《中国日报》(China Daily)2006年8月15号文章“War Heroine Nursed Secret for Decades”(战争英雄女护士隐藏秘密数十年)。本文脱稿后再次查阅,发现多家英文媒体包括BBC均在七七事变日刊登了王欢笑去世的消息和她的故事。)

北明文集

商朝的军事制度


军事

商朝青铜武器矛头
古代商朝约西元前1200年前,中国人口约500万至700万,商朝兵力约12至15万。

[编辑]军事制度

商朝的军事制度在甲骨卜辞中有较多的记载。如“□方出,王自征”(《柏根氏旧藏甲骨卜辞》.25)、“□王自征人方”(《殷契粹编》.1185)等卜辞表明,商王是最高军事统帅,有时亲自出征。王室妇女,如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也曾率军出征。高级军事领导职务由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担任,他们平时治民,战时领兵。甲骨文中常有“□”、“□”、“射”、“戍”等名号出现,可能表明当时军队成员已有不同的职守。士卒由贵族和平民充当,平时要练习射、御;并以田猎的形式进行演习。
“王登人五千征土方”(《殷虚书契后编》上.31.5)等卜辞说明,战时常根据需要进行“登人”(征兵),一次征发1000、3000或5000人,也有超过1万人的。兵以庶民为主,奴隶多担任杂役。
商朝除王室拥有强大的军队外,各宗族或各方国也都掌握相当数量的军队。“王其令五族戍□”(《殷契粹编》.1149)、“令多子族从犬侯寇周,叶王事”(《殷虚书契续编》.5.2.2)等卜辞表明,这些宗族或方国的军队须听从商王的调遣。商朝军队有步卒和车兵,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战车一般由两匹马驾挽,车上有甲士3人,居中者驾车,居左者持,居右者执。车下随行徒若干人。甲骨文中也曾出现过“步伐”的记载,可能表明当时有独立的步兵队伍。
“王作三师右中左”(《殷契粹编》.597)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可能是。“登百射”(《甲骨文合集》.5760)、“左右中人三百”(《殷虚书契前编》.3.31.2)、“王令三百射”(《殷虚文字乙编》.4615)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组织可能以100人为基层单位,300人为中级单位,并有右、中、左的区分。

[编辑]武器配备

商朝军队的武器装具,据考古发掘和甲骨文记载,主要有战车、、干盾、矢镞、头盔、甲冑等,其中戈、矛、刀、斧、矢镞、头盔等是用青铜铸造的。河南安阳侯家庄1004号商王陵墓内有大量武器出土,其中有70捆矛,每捆10个,说明商朝对于武器的存放可能有一定的制度。

夏朝军事制度


夏朝军事制度

夏朝军事制度的具体情况因史料匮乏,难以考证,只得从战争史中窥视夏朝的军事制度。《甘誓》启与有扈氏的战争的叙述中提到夏后召令六卿[注 181][注 182],六卿是六路军队之将领的统称[注 183],六卿各领一军,夏后拥有最高军权,指挥六卿,可见夏时已有军权集中的制度。《甘誓》记载了夏后启在准备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动员令,此乃中国历史最早的军法记载。是篇谓,“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注 184][参 121]”反映启时的军法还是相当严厉的[参 61]。《司马法·天子之义》载,“旗,夏后氏玄首,人之执也。章,夏后氏以日月,尚明也。[参 139]”似乎说明夏后的军队在战场上有旗手使用黑旗指挥,其兵卒以日月章符彼此识别[参 140]
结合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可知夏代有车兵和步兵两个兵种,当时还没有骑兵。夏时已有木制的马战车[注 97],车上的兵士分为左、右、御,御者驾驭战车、指挥作战,左右二排兵士守护御者。但就远古的生产力而言,马车的制造极为有限,只可供夏后或上级将领指挥使用,车兵也不会是战场上的主力。步兵是夏代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时兵农合一,没有将军队职业化,和平时期从事正常的农业、畜牧活动,在战争时期变成军事力量[参 141]。远古兵器出自生产劳动工具,多数器件具有战争和劳动的双重用途。根据二里头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夏代兵器以木、石、骨制兵器为大宗,另在三期以后发现少许青铜兵器。木制兵器以殳、棒、弓为主,因木胎易腐,残存器件较少。石制兵器种类很多,以石斧、石钺、石戈、石球、石制箭镞、石制矛头为代表。骨蚌多用于箭镞制作,以及用于增强木殳、木棒杀伤力的辅助物。三期以后出现青铜兵器,但一直处于少数,可能供应夏后、将领以及社会上层人士佩戴。此外还有青铜和玉石制作的礼仪兵器作为贵族的随葬品[参 142]

辛弃疾


全书
辛弃疾
宋朝文学家、政治家
国家中国
时代南宋
弃疾
幼安
稼轩
籍贯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
出生公元1140年5月28日
逝世公元1207年10月3日
谥号忠敏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幼安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忠敏中国南宋豪放派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目录

  [隐藏

[编辑]生平

天眷三年(南宋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阳历1140年5月28日),辛弃疾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其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十三年。[1]其祖父辛赞,是金朝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的县令,却经常灌输他抗金复宋的教育。辛弃疾十四岁、十七岁时两次参加金朝燕京科举考试,不中。在廿岁祖父去世后,率领两千多人起兵反金,投靠耿京为首的农民军,为其掌书记。耿京被张安国杀害后,他手持一把名剑,名为龙泉,邀集五十名死士闯进五万士兵的张军营中,生擒张安国,并策动上万士兵一同投奔南宋,押解张安国回到建康斩首示众。南宋乾道六年被召为司农主簿
在南宋期间,辛曾任建康通判,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湖北转运副使,湖南安抚使,淳熙五年(1178年),担任江西安抚使等职,是年二月,奏劾知兴国军黄茂材“过数收纳苗米,致人户陈诉故也”[2]。召为大理少卿[3]
历任地方官期间,重视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他一生被弹劾七次。在被罢职后,闲居在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很快就被罢免。1180年,再次任隆兴南昌知府兼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建园林式的庄园[4]。晚年一度被韩侂胄起用,但仍然得不到信任,最后含恨辞世。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5]

[编辑]作品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的著名词人,现存词六百二十六首,是两宋现存词最多的作家。词中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和由南宋收复中原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人称他的词作“色笑如花,肝肠如火”。元大德年间编有《稼轩长短句》十二卷存世,是辛词中较完备版本。词与北宋苏轼有“苏辛”之称,被认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词中之龙。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丑奴儿、永遇乐、《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编辑]注释

  1. ^ 辛更儒. 辛弃疾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08:  1页. ISBN 978-701-006804-6.
  2. ^ 徐松辑:《宋会要辑稿》职官八。邓广铭《稼轩词年谱笺注》云:“是稼轩弹章当上于黄氏已被放罢之后,故复有降两官之命也。”
  3. ^ 陈思《稼轩年谱》所云:“淳熙五年为大理少卿,与陈亮有临安之聚。”
  4. ^ 洪迈著《稼轩记》:“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存,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其从千有二百三十尺,其衡八百有三十尺”。吴世昌在《辛弃疾论略》中说:“你瞧他带湖的新居,这得花多少钱。后来又在期思卜筑,买得飘泉,这又得花多少钱。”
  5. ^ 《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

纽约时报:中国官员声明已摧毁涉及美国士兵的枪支团伙

明鏡新聞網: 纽约时报:中国官员声明已摧毁涉及美国士兵的枪支团伙: 核心提示:中国官方于周二发表声明说他们拘押了23名嫌犯,摧毁了一个国际枪支非法交易团伙。该团伙涉嫌伙同一个美国士兵向中国走私枪支。 原文: Gun Ring Involving U.S. Soldier Is Broken Up, Chinese Official...
核心提示:中国官方于周二发表声明说他们拘押了23名嫌犯,摧毁了一个国际枪支非法交易团伙。该团伙涉嫌伙同一个美国士兵向中国走私枪支。
原文:Gun Ring Involving U.S. Soldier Is Broken Up, Chinese Officials Say
发表:2012年6月12日
作者: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上海】 中国官方于周二发表声明说他们拘押了23名嫌犯,摧毁了一个国际枪支非法交易团伙。该团伙涉嫌伙同一个美国士兵向中国走私枪支。

公安部表示在此案件中缴获了100多支枪械、枪支配件和大约5万发子弹,现正与美国官方联合调查此案件。

这项声明发布之前几周,美国官员逮捕了29岁的Joseph Debose上士。Debose服役于北卡罗拉州的国民警卫队特种部队,现被控告非法贩运枪械。

据美国纽约东区检察官办公室称,上海海关官员在一件UPS的包裹里发现了藏在立体声音响中的伯莱塔9毫米半自动手枪以及其他枪支,从而破获了该走私团伙。

检察官说,在和美国UPS和国土安全局取得联系后,当局通过运单记录和皇后区一家UPS机构的监视录像追踪到了2个在纽约的中国籍公民。这两个人最终使得官方抓获了Debose上士,他当时正在北卡罗拉州进行枪支交易。

25岁的中国人林志福(音)和23岁的李立岚(音)于上月在纽约被指控非法出口枪支。林表示认罪,李否认控罪。控罪一旦成立,最高可获20年的监禁。

当局认为该集团已于2010年末开始走私枪支。在销往中国的武器中有半自动手枪、左轮手枪、来福枪、猎枪和军用攻击性武器。中国严禁私人持有枪支,几乎所有的武器都被当局持有。

据当局声明,其中一个在纽约的中国男人说Debose军士曾教过他们怎么抹去武器上的序列号。中国当局使用法医技术和显微镜修复了序列号。

纽约警方说Debose军士跟中国人的谈话中涉及到装运。就在挂电话不久,Debose便打给北卡罗拉州的当地警察局说一些枪支从他的车库被盗走。

当局说Debose于5月20日被拘捕,他当时正携带一把装满子弹的45口径手枪。周二未能联系到Debose军士的律师就此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