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奥威尔谈阅兵——摘自“英国 您的英国”

若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社会氛围,军队的阅兵游行就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指南。军事阅兵就是一种仪式性舞蹈,像芭蕾一样,表达了某种生活 哲学。比方说,正步走是世界上最为丑陋的景象之一,甚至比俯冲轰炸机还更令人感到恐怖。这就是一个赤裸裸的权力宣言,相当明确而刻意的存在其中的,是靴子 直冲着脸而来的景象。它的丑陋,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它正在宣称的就是:“是的,我很丑陋,但你不敢嘲笑我”,就如同那向着他的受害者扮鬼脸的恃强凌弱者 一般。英国为什么不用正步走?天晓得有多少军队的军官想引进这种东西,不采用正步走是应为路上的行人会发笑。除非某些特殊情况外,军事阅兵只能在哪些普通 民众不敢嘲笑军队的国家才行得通。意大利人只有在德国人的控制之下时,才采用了正步走,而且你可以想象,他们没有德国人做的好。维希政府如果能幸存下去, 必然会把一种更为僵化的阅兵纪律引入现有的法国军队。在英国军队中,军事训练严格且复杂,充满了十八世纪的记忆,但并没有限定要昂首阔步,队形很少有形式 化的正步。毫无疑问,它属于一个由剑统治的社会,不过是一支从未出鞘的剑。
(One rapid but fairly sure guide to the social atmosphere of a country is the parade-step of its army. A military parade is really a kind of ritual dance, something like a ballet, expressing a certain philosophy of life. The goose-step, for instance, is one of the most horrible sights in the world, far more terrifying than a dive-bomber. It is simply an affirmation of naked power; contained in it, quite consciously and intentionally, is the vision of a boot crashing down on a face. Its ugliness is part of its essence, for what it is saying is ‘Yes, I am ugly, and you daren’t laugh at me’, like the bully who makes faces at his victim. Why is the goose-step not used in England? There are, heaven knows, plenty of army officers who would be only too glad to introduce some such thing. It is not used because the people in the street would laugh. Beyond a certain point, military display is only possible in countries where the common people dare not laugh at the army. The Italians adopted the goose-step at about the time when Italy passed definitely under German control, and, as one would expect, they do it less well than the Germans. The Vichy government, if it survives, is bound to introduce a stiffer parade-ground discipline into what is left of the French army. In the British army the drill is rigid and complicated, full of memorie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ut without definite swagger; the march is merely a formalized walk. It belongs to a society which is ruled by the sword, no doubt, but a sword which must never be taken out of the scabbard.)
————在此,奥威尔只是从审美的角度谈阅兵,恐怕还没想象到随之而来的工厂停工、医院停诊、菜市场关门等等,我想在动物庄园这一切也是顺理成章的。
如果对阅兵的痴迷只是一种品位,那也无伤大雅,周濂老师就在一篇文章中讲过自己重口味的历史,没有让自己汗颜的少年时光呢?退一万步说,一个人的好 恶品位也并不是多了不起的事,无论这个坏品位的人在什么位置上,从长远看——凯恩斯说从长远看我们都会死。这话没错,无怪雨果会说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 大的自由。说直白点,领导不会总领导。
但如果上升到国民性就有点麻烦了,遭多大难最后都是自认倒霉,怪自己不开眼,做了盲人奥里翁。命苦不能怨政府,因为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这当然是较为文艺的说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垃圾还需垃圾桶来配。可从内心深处来讲,尽管有点不好意思承认,我还算一个爱国者,总觉得我们 deserve better。心存一丝希望:或许应的是卢梭那句——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
最后,附上奥威尔原文的链接。奥威尔是真正深沉的爱国者,虽然他总是说一些酸溜溜的话,也不喜欢当时的政府,标题更是用了类似“你国”这样的语言。 但这篇文章仍然是写英国人国民性的名篇,第一部分那段“这里的啤酒更苦、硬币更沉、草更绿……”非常感人,正如瞿秋白那句“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 世界第一”。
这些,自不必说。要说的是这也是一篇反对法西斯的文章,1941年纳粹横扫欧洲,可奥威尔坚信流行于欧洲大陆的“权力崇拜”不会在英国生根,这是真正的自信,让人羡慕。
我想,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周年,真正重要的是记得我们反对的是什么。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抗战胜利那年,是美国人救了中共

FISHERMAN'S BLOG.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既要看得透,还要看得远.: 抗战胜利那年,是美国人救了中共: 蒋介石在美国朝野中名声不佳。为了争取美国不支持蒋,对中共采取友好立场,毛制定了“中立美国”的政策。声称中共只是温和的农村改革者,不是要搞共产主义,完全可以跟美国合作。 一九四四年,罗斯福曾派观察组去延安。美国人刚到,毛就在八月十二日对苏联联络员孙平说:“我们在考虑改变党的名...



 蒋介石在美国朝野中名声不佳。为了争取美国不支持蒋,对中共采取友好立场,毛制定了“中立美国”的政策。声称中共只是温和的农村改革者,不是要搞共产主义,完全可以跟美国合作。



一九四四年,罗斯福曾派观察组去延安。美国人刚到,毛就在八月十二日对苏联联络员孙平说:“我们在考虑改变党的名字,不叫“共产党”,而叫别的什么。这样

形势会对我们更有利,特别是在跟美国的关系上”。莫斯科马上和毛唱起了同一调子。八月下旬,莫洛托夫对当时在苏联的赫尔利将军说,在中国,“有人称他们为

“共产党人”,实际上他们跟共产主义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不过是不满自己的经济状况,只要经济状况一改善,他们马上就会忘了他们是共产党。苏联政府与这样

的“共产主义分子”毫无关系。”莫斯科跟毛唱的双簧欺骗了很多美国人,多年来这些人一直以为毛有可能被美国争取过去,美国没能把毛从苏联阵营里拉走是“失
去的机会”。他们哪里知道,就在毛跟美国拉关系时,他反复告诫中共干部,说这“只是在对蒋斗争中的一种策略”。



毛的策略也蒙住了杜鲁门(HarryTruman)总统的遣华特使马歇尔(GeorgeMarshall)。马歇尔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来华,使命是停止内
战。二十年代他曾在中国服务过,讨厌蒋介石,讨厌蒋的亲戚们的腐败。中共说他们跟美国相似之处甚多,这使他特别动心。他跟周恩来第一次见面,周就奉承他说
中共“期望美国式的民主”。一个月后,周又说毛喜欢美国更胜于苏联,并告诉马歇尔:“有这么一个小故事,说了您或许有兴趣。



最近传言毛主席要访问苏联,毛主席听说后大笑,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他真有机会出国的话,他想去的倒是美国。”马歇尔完全当真,把这番话转述给杜鲁门。多年以后他还说,中共比国民党更跟他合作。



马歇尔对蒋说:“最重要的是得弄准确,苏联政府到底跟中国共产党有没有关系,是不是在给他们出主意。”到一九四八年二月,马歇尔还在对美国国会说:“在中

国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中共军队]有外来的共产党支援。”美国怎么可能全然不知情,他们跟英国人都在不断监听苏联与中共的电讯联系,不少电报从莫斯科
直达延安,清楚无疑地显示了两者的密切关系。其他美国官员也曾告诫马歇尔,延安美军观察组负责人最后的报告开宗明义就是:“共产主义是国际性的!”



马歇尔一九四六年三月四日至五日访问延安。为了把一切都控制得天衣无缝,毛连儿子都送下乡去。毛对岸英说,这是为了让他学习农活和中国习惯。但真正的原因
是岸英会讲英语,毛怕他跟马歇尔等人交谈。在延安的美国人对岸英很感兴趣,一次星期六晚间跳舞会上,毛介绍他认识了美联社记者罗德里克
(JohnRoderick),罗就在舞场边上采访了他。据岸英说:“访问记翻译成中文,要我过目后发稿。”岸英请父亲看。”不料父亲并没有细看,就把稿

子揉成一团,还严厉地批评了我”:“怎能对外国记者随便发表谈话?!”岸英在斯大林的苏联长大,不是不熟悉管束,但对毛控制的严厉他仍然全无思想准备。毛
对他不放心。



马歇尔向杜鲁门报告说:“我跟毛泽东作了一次长谈,我坦率得不能再坦率了,他没有表现任何不满,向我担保尽其所能合作。”马歇尔称在东北的“共产党势力比
乌合之众强不了多少”“从延安大本营跟[东北]当地共产党联系简直就办不到。”其实,延安跟东北局和在东北的几十万大军天天都有长电来往。马歇尔在延安
时,毛就已经向阿洛夫详细复述了跟他谈话的全部内容,请阿洛夫电告斯大林。



马歇尔为毛的成功作出了关键贡献。一九四六年晚春,当毛的军队在东北全面溃败时,马歇尔给蒋介石施加了决定性的压力,迫使蒋介石停止在东北追击中共。马歇

尔威胁蒋介石说,如果继续追击,美国就不再帮他运部队去东北了。五月三十一日,马歇尔甚至写信给蒋,称这事关系到他本人的荣誉:“在目前政府军在东北继续

推进的情况下,我不得不重申:事情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关头,即我本人的立场是否正直成了严重问题。因此,我再次向您要求,立即下令政府军停止推进、打击、或

追赶[中共]”。措辞如此强硬严峻,蒋介石不得不屈服,答应停火十五天。这个决定,使毛绝处逢生。他刚于六月三日被迫同意放弃北满重镇哈尔滨。一得到停战

令的消息,毛在五日至少两次发电东北追改部署:“周电称,蒋已允马停战十天谈判,请东北局坚守哈尔滨……至要至要。”“保持松花江以北地区于我手中,尤其
保持哈市。”转折点就这样到了。



在东北的中共官兵,包括林彪在内,都说蒋介石停止向松花江北推进是大大的失策。蒋介石只要穷追猛打,至少能阻止中共在苏联边境建立强大巩固的北满根据地,切断中共与苏联的铁路运输线,使苏联重型武器不可能运进来装备中共。



蒋介石答应停火十五天之后,马歇尔又再施加压力,要蒋把停火期延长为四个月--甚至把整个北满让给中共。重开战火意味着跟马歇尔直接冲突,蒋在日记里写道,这一向的马歇尔,已是“态度暴躁异常”。



蒋介石被马歇尔逼得焦头烂额时,又接到杜鲁门总统的严厉警告。七月中旬,两名反蒋知识分子李公朴、闻一多在国民党统治的昆明被枪杀。美国民意测验立刻显
示,只有百分之十三的人赞成继续援蒋,百分之五十的人要求“不介入”。八月十日,杜鲁门写信给蒋介石,声色俱厉地提到这两桩暗杀,说美国人民对这样的事
“深恶痛绝”,威胁说如果和谈没有进展,他只好重新考虑美国对蒋政权的态度。



在这样的压力下,蒋介石在东北的停火继续了下去。蒋的亲信陈立夫对我们说,他不赞成蒋的做法,劝蒋“像西班牙的佛朗哥
(FranciscoFranco),反共就是要反到底。打打谈谈,谈谈打打,没用。”但是蒋离不开美国。整个内战中,美国给了他三十亿美金的援助,其中
十六亿拨款,约八亿五千万是武器援助。



东北的停火使毛得以在北满建立了横一千公里,纵五百公里,面积比德国还大的根据地。毛把这块地盘比作舒适的“沙发”背靠苏联,两臂有北朝鲜、外蒙古作依托。



停火的四个月使中共有了充裕的时间整顿部队,包括整编原满洲国的二十万军队。凡是信不过的被通通“清洗”。*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透露:这三年中“逃亡清洗可能有十五万人”几乎快赶上“战死、失踪、被俘、医院中死去和残废等”的总数:十七万二千四百五十四人。)



整顿的重要内容是激发士气,办法是“诉苦大会”,由干部带头,战士们一个个上台去诉本人和家庭之苦。他们大多数出身于贫苦农民,目不识丁,因为忍饥挨饿,

遭遇不公,有一肚子苦水。痛苦往事被勾了起来,大会上男子汉们哭得像泪人儿一般,空气变得像发烧似的滚烫。有份给毛的报告说:“一个战士对旧社会不满而诉
苦,他气愤填膺感动的气死了。死而复活,现成傻子。”



党告诉那群哭得死去活来的战士们,他们的苦都是蒋介石政府造成的,他们要“向蒋介石报仇”。亲历者说,这类诉苦真是立竿见影:“一场诉苦会下来,一个个抽抽噎噎的……那颗心已经是共产党的了。”这样的魔力,正常冷静心态下的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



与政治上洗脑齐头并进的是军事训练。苏联人起的作用举足轻重。中共第一支部队进入东北时,看上去不像正规队伍,也不会使用现代化武器,苏军还以为他们是土

匪。停火期间,苏联人开办了十六所空军、炮兵、工程兵等军事学校。中共军官还到苏联去培训,有的去苏军控制区旅顺、大连。旅大也成了在南满被打散的中共部
队和干部避难、休整、受训的集中地。



莫斯科为毛提供的武器包括缴获日本人的九百架飞机、七百辆坦克、三千七百多门各种大炮、将近一万二千挺机关枪、一支颇具规模的松花江小舰队,还有无数步
枪、高射机枪、装甲车。北朝鲜是日本的重要军火库,那里的军火都给了毛,足足装了两千多车皮。还有更多的日本军火从外蒙古运到。苏联制造的武器也来了,外
加苏德战场上缴获的德国武器,上面的德文被锉掉,中共宣称它们是美国制造,从“蒋介石运输大队长”那里缴获来的。



中共从苏联秘密接收了数万日本战俘,他们在把中共军队训练成强大作战机器上功不可没。是他们教中共怎样使用日本武器,怎样保养、维修这些武器。是他们创建
了中共的空军,由日本飞行员做教练。数千训练有素的日本医护人员悉心治疗护理中共伤病员,流过血的老人至今提起来还非常感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朝鲜。中共从那里不仅得到了军火,而且得到了一支由日本加苏联训练的二十万人的强悍军队。北朝鲜与东北有八百公里边境线,中共把它称为

“我们隐蔽的后方”。一九四六年六月中共被国民党赶著跑时,大量伤病员、后勤人员和战略物资转移到这里。国民党占领东北中部,把中共军队断开后,北朝鲜成

了沟通北满与南满的走廊,也是连接关外与关内根据地,尤其是战略要地山东的要道。为了协调这张庞大的转运网,中共在平壤和北朝鲜的四个港口设立了办事处。



斯大林的贡献还不止这些。一九四六年下半年,苏联铁路专家组开始修复东北铁路。一九四八年六月,斯大林派前铁道部长科瓦廖夫(IvanKovalev)来
华总领全面修复工作。苏联人共修复了一万多公里的铁道线,一百二十座桥梁,使中共能快速运输大部队和苏联重型武器,得以在那年秋天攻打大城市。



苏联、北朝鲜、外蒙古对中共的这一切援助都是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中共用各种办法掩盖它,毛特意命令林彪从党内秘密文件裹“删去“展开背靠朝鲜、苏

联、外蒙、热河的根据地”一句”。毛还叫林彪写上战争目的是“为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民主”,“阶级斗争口号不要提。”莫斯科的宣传机器说苏联援助毛
的传言“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事实上,中共声称打蒋介石靠“小米加步枪”,才是货真价实的谎言。



毛不想欠斯大林的情,大规模苏联军援开始后,一九四六年八月和十月,中共两次主动提出用食品偿付。苏联驻哈尔滨的贸易代表谢绝了。毛十一月派亲信刘亚楼到莫斯科去游说,达成秘密协议,中共每年给苏联一百万吨粮食。这些粮食都是从老百姓口中夺走的。



东北停火时,蒋的军事力量仍远远优于中共。国民党军队有四百三十万人,中共只有一百二十七万。蒋把中共军队赶出了关内的大部分城市,和几乎整个长江流域。
毛在所有这些战区里,一再坚持要部队夺取和保卫大城市,都遭到失败。在华北,有“三路四城”之战(指夺取三段铁路,及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四大城
市)。在华东,毛指示向蒋介石刚恢复的首都南京挺进,说这个计划“并不冒险”。



挫折一个接一个,毛毫不灰心,他有把握赢得最后胜利,因为他有北满这个“沙发”。一九四六年十月,当蒋介石重新进攻时,中共已利用四个月停火把“沙发”建

得如铁打的一般。那年冬天,国共双方恶仗不断。国民党发现他们的对手今非昔比,顽强善战。中共军队总指挥林彪的军事才能这时发挥得淋漓尽致,打起仗来“又

狠又刁”。在摄氏零下四十度的天气里,他的部队日夜卧在冰雪地里打伏击。据亲历者推测”冻死冻伤总数,当在十万人以上。”几番大战下来,国民党在东北黑土
地上的主动权,遂告易主。



一九四七年一月,马歇尔离华,美国调停宣告失败。美国开始认真援蒋,但为时已晚。中共二十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打通苏联”,已经大功告成,而且是在美国人的帮助下实现的。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东南第一英杰”王金发


此照片为1911年11月王金发就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时所摄。


  系列专题报道之辛亥群英(7)
  从“乌带党领袖”到
  “光复会骨干”
  有传奇色彩的“中国式罗宾汉”
   1883年,王金发出生在嵊县一个颇有民族意识的山村财主家庭,祖父王修官“少豪侠,爱交游”,曾参加过太平军,后来兵败后蛰居乡间。在这样的家庭长大 的王金发,从小就孕育着反清意识,轻科举,爱击技,性格豪放。“虽然王金发在21岁时取得秀才功名,但他耻仕清廷,并无意进取。”绍兴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名 誉会长、著名辛亥革命史研究专家胡国枢认为,三分鲁莽性格,七分侠义心肠,将王金发引向了会党道路。他与浙东会党头目竺绍康、裘文高、胡士俊、谢飞麟等为 伍,彼此慷慨谈国事,结伙反清,入平阳党,任分支乌带党的头目。
  1905年,徐锡麟深入浙东腹地,联络会党,结识王金发,彼此一见倾 心,由徐介绍入光复会,走上革命道路。1906年,王金发东渡日本留学,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大森体育学校。次年回国,在大通学堂任教体育,并协助秋瑾联络 各地会党。1907年与秋瑾等组成光复军,担任分统之职,在嵊县建立华美、鼎成两药房为秘密通讯社,并训练团练,积极从事武装起义。
  皖 浙起义失败,徐锡麟、秋瑾等人被害后,王金发也身遭通缉,他被迫率同志遁入深山,栖身草泽,以向地主富绅“强借”为生,过了半年“绿林”生活。但是王金发 “盗亦有道”,从不扰民,反而散财贫弱,接济党人,自己仅留少许以维持众人生活。1908年,陈其美受同盟会之托,派人将王金发从深山接至上海,并介绍入 同盟会。王金发入同盟会后,变卖所有家产,资助革命,设立天保客栈为革命联络站。尔后北上参加熊成基暴动,南下参加黄花岗起义,手刃劣绅胡道南,剪除内奸 汪公权,惩诫叛徒刘师培,营救战友张伯歧,击毙密探金琴荪,追回被变节分子侵吞的革命经费……他神出鬼没,出入虎穴,表现出大智大勇的气概,成了一个传奇 式的侠士,为人们喜闻乐道,被誉为“中国的罗宾汉”。
  从辛亥革命到光复沪、杭、绍
  他为中华的第一次腾飞
  作出了可贵贡献
  武昌起义后,各地革命党人纷纷响应,江浙沪革命党决定先在浙江起义,上海接着响应。在光复沪、杭、绍期间,王金发那种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英武气概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他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华的第一次腾飞,作出了可贵贡献,这是无可非议的。
   1911年11月3日在上海起义时,王金发率敢死队“一行三十余人奔杀制造局”。接着他赴杭州,于11月11日参加了光复杭州之役,他与蒋介石各率一队 敢死队,分攻抚署和军械局。王金发身先士卒,攻下军械局后,又率队援攻抚署,他冲入抚署,击杀卫队长,焚毁了标志清政府统治的浙江抚台衙门,取得了光复杭 州的胜利。杭州光复后,浙江各地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纷纷附和革命,绍兴前知府程赞清和治安科长章介眉等“几个旧乡绅”,立即组织了“貌似革命”,而“内骨子 依旧”的绍兴“军政府”,演出了一出假光复的把戏。王金发闻讯后,立即率部赴绍,推翻了程赞清的“军政府”,11月10日成立了“绍兴军政分府”,来了个 真光复,并自任都督,以钱塘江为界,统辖府属八县。
  在此期间,王金发还参与了军饷协济会筹饷和护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工作。特别是护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时,他“为保卫孙中山的旅途安全而通宵达旦,废寝忘食”。
  短短8个月的督绍生涯
  在民族危难的转折关头勇敢地挺身而出
   王金发初到绍兴之时,是大快人心的。他上任的第二天,就雷厉风行地改革清朝留下的积弊,推行新政。这个以王金发为首的军政分府成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革 命措施:释放狱囚;公祭先烈,厚恤烈属;减除苛捐杂税,豁免一年钱粮;平抑粮价,开仓济贫;兴办实业,严禁鸦片;筹饷扩军,准备北伐。同时王金发也注重发 展教育事业,他筹办越中习艺所,接受周树人、周建人提出的《维持小学之意见》,任命周树人和范爱农分别担任绍兴山会师范学堂的监督和监学,等等。一时间, 绍兴出现了一片光复后“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但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绍兴的旧势力盘根错节,阻力特重;王金发的部下又多来自嵊 县深山,小农经济思想和谋个人出路的动机,在新政推行时难免有“歪嘴和尚念经”的偏向,甚至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之弊,因此王金发的新政遭到新旧两派的围攻 而变得难以坚持下去。袁世凯篡权后,下令取消各地军政分府,王金发被迫结束了8个月的督绍生涯,带着家属去了上海。但平心而论,王金发虽然有缺点,但功大 于过。他在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无论从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毕竟都有别于清政府的旧政权,使人耳目一新,体现了登上历史舞台执政 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力图改革的新政,这些措施虽不够完善,毕竟跟旧时代不同了。
  更何况在此后讨袁的“二次革命”中,王金发依然能挺身而 出。1913年3月20日,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在沪遇刺身亡。案发后,王金发“以国民党特派员的身份”,参加缉凶工作。他以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仅用三天 时间,迅速侦得线索,遂会同租界巡捕将案犯应桂馨捉拿归案,次日又于应宅捕获凶手武士英,并搜得种种罪证,证明杀害宋教仁的元凶是袁世凯,成为讨袁倒阀的 “二次革命”之先声。
  死于袁世凯爪牙的枪下
  身后依然是非多
  “‘二次革命’失败 后,王金发被袁世凯以‘内乱罪’‘国事犯’被通缉。他不仅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经济上也由于开支浩大而坐吃山空。”胡国枢认为,虽然王金发在无可奈何的境 地中选择了贿赂北洋政府陆军部,买来一纸“已准免缉,嘱其安分读书,养才待用”的护身符,但他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他既不愿出卖灵魂去当投敌图荣的叛徒, 又无法丢掉入京投诚的黑锅。
  虽然在这件事上,王金发表现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幼稚、软弱和动摇,但他毕竟没有叛变革命。当袁世凯与日 本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消息暴露,举国震愤,一致声讨,流亡海外的革命党人亦纷纷潜回,掀起倒袁新浪潮。王金发见革命有了转机,大为振奋,即与陈其美 “密谋在浙起事”。可惜的是,他还没有等到反袁高潮的到来,就遭到了软禁。当时浙江都督朱瑞,向袁世凯密报王金发“意图叵测”,在北京袁世凯的陆军统率部 办事处任秘书的章介眉获悉后力促杀王,袁世凯也惧王金发再度集结力量对抗,于是指使朱瑞诱杀王金发。一度沉寂而再度奋起的王金发,终于在1915年6月2 日被枪决于杭州百岁坊巷军人监狱,遇难时年仅三十三岁。死前,王金发昂头挺胸,神情从容,被绑在刑具上,嘴角却还带着笑纹,仿佛他并不是去赴死,只是去出 一趟远门而已。
  王金发死后,社会上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绍兴士绅和各种反动势力莫不喜形于色,竟在绍兴布业会馆开“杀王庆死 会”。但民众深为悲恸,他们在杭州昭庆寺为王金发开了追悼会,上万群众不约而同前去吊唁,原会党成员公然佩戴标记参加追悼会,朱瑞恐惧万分,不敢禁止。不 过,因为当时正是袁世凯的暴虐时代,作为民主革命的先驱战士,王金发无可避免地受了旧势力的诽谤与讹传。袁世凯倒台后,中国革命长期处于多事之秋,从十年 军阀混战,直到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风云激荡,斗争激烈,又无人来顾及这些历史陈账,王金发渐渐被遗忘。新中国成立后,史界一度将资产阶级领导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撇在一边,加上“正统史观”的种种框框,使人不敢对王金发作深入研究。十年动乱中,更是把王金发斥为“土匪”和“军阀”,加上对鲁迅评价王 金发的曲解,王金发成了“半截子革命者”的同义词,被当作了“民主派——走资派”的典型,使他的形象一再被歪曲,增加了许多身后是非。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日本电视台采访中国抗日老兵:为我党抹黑

  日本电视台采访中国抗日老兵:靠捡垃圾为生
周福康(1923年──)1945年时身份是国民革命军中尉,45年下半年去台湾接受日军投降,49年后以反革命罪被判刑15年,刑满后强制留场,在内蒙古劳改农场改造了30年,80年代回到祖籍萧山,租出租房住,靠捡垃圾养活自己到现在。


93岁的抗战老兵周福康,昨天上了日本电视台的新闻节目。
据日本亚洲通讯社徐静波社长说,日本政府参照本国”叛军”抚恤标准,即便是当初叛变日军、加入八路军的日本人在战后也将按照日本的“恩给制度”每年可获10万人民币左右的抚恤金,而我们的抗战民族英雄却只能依靠捡垃圾为生...
第一感觉是悲伤,然后是愤慨,最后是滑稽

经常有媒体报道:抗战老兵八九十岁了还要依靠捡破烂谋生,越战老兵生活无着上京求助遭打等等。
脑残们天天叫嚷着“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宁肯天天吃不饱,也要保卫钓鱼岛”──不知他们看到此类消息后,又该做何感想?
他们需要你们时,你们在哪儿?

为什么民间人士都能自发成立抗战老兵网,自发为那些受苦受难的抗战老兵募捐,让这些八九十岁的、白发苍苍的孤寡老人得以维持最低的生存保障──在这里,我倒要问问:关键时刻,我们伟大英明的政府又跑到哪儿去了?
为什么贪官们有成吨成吨的美金运往海外,而这些风烛残年的卫国英雄却只配自生自灭?

118万裸官吃鲍鱼海参鱼翅洗桑拿玩3P嫖宿幼女的时候,是否也留些剩饭残羹让这些当年浴血奋战在抗战前线的卫国老英雄果腹充饥?

难道这些连老枪都拿不动的白发老人还会成为你们的敌对势力不成?
为什么我们宁肯花上数百亿资金搞什么“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却不肯为这些抗战老兵划拨点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费?

据某少将骄傲地对世界宣称,这次阅兵式还将创世纪地设立“抗战老兵方阵”!哎哟,我的大大呀,表面文章做得再好,世界面前再风光,哪如给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送一些温暖和实惠?
在我看来,这些抗战老兵需要的根本就不是什么方阵,相反,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床温暖的棉被和一碗热气腾腾的饭菜而已!

三十年前,你们逼迫这些老人蹲牛棚;三十年后,你们又要折腾他们去操练方阵──哎哟,我的大大呀,这玩的究竟是哪出独角戏?这究竟是在做给那些敌对势力看?
无论是谁,不能辱没当年的功臣

我们的抗日神剧里天天在塑造手撕鬼子、鞭抽火车、裸体敬礼、裤裆藏雷的抗日英雄来糊弄老百姓,却从来不敢公开国军八年抗战的历史事实。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兰封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中条山)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中会战、长()()会战、桂()()会战、湘西会战
这正面战场的22次重大战役难道真的依靠李云龙、王二小、雨来这些横店英雄打出来的?

抗战八年,国军共经历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死亡、失踪321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不过,亦于大小会战中,让日军损失48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在会战中被击毙。
比起老兵方阵,先把老兵的生活安顿好吧

老兵方阵,老兵方阵,我甚至都不敢相信那些残存于世的老兵们还能凑足一个方阵。

面对一个数百人的孤老群体,118万裸官啊,你们每人省下一粒口粮也足够他们吃半年的啊!

平 时你们连正眼也不愿看他们一眼,将他们当做累赘、渣滓、囚犯、敌对势力来看待,如今感觉需要这些老人来装饰金碧辉煌的殿堂了──为自己的脸上贴金了,就把 他们当做贡品拿出来展现给世人,暗地里却让这些九十余岁的老人吃不饱、穿不暖,依靠捡破烂为生,这究竟造的是哪门子孽啊?
最后说几句

世界大潮,浩浩汤汤,你们自己搭台自己唱戏──丢脸都丢到国际上去了还躲在被窝里搂着二奶沾沾自喜,一边大嚼”河蟹”一边高喊”吻_”:未来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我勒个去,全世界都在瞪大眼睛观看你们的精彩表演呢!
来源:凯迪社区

战争指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鸡血疗法
(网络图片)
原标题:解放军报|战略思想,历史的财富和未来的制胜法宝——感悟共产党人领导抗战赢得胜利之战略战术的伟大魅力
相关阅读:

战略思想,历史的财富和未来的制胜法宝
——感悟共产党人领导抗战赢得胜利之战略战术的伟大魅力
军报记者:柴永忠 徐文耀 黄昆仑

万众一心是最大的战略,也是最大的力量

一个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的民族,注定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
甲午硝烟未散,一个日本官员溜到湖北沙市,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里,上至官员下至百姓,竟然无人知晓那场还未走远的战争,只沉醉于过自己的太平日子。
“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官员为私利计,民众作壁上观,这样的战争焉能不败?
正是抱着中国“是在一个自治部落的地区加上了国家这一名称而已”的认识,日本再次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他们赌的是,内战频仍、军阀割据下的中国,仍会是各打各的算盘,仍旧是可以一击即溃的“一盘散沙”。
然而历史并没有重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敏锐的战略眼光洞察到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当时中国的最主要矛盾,主动驱散“四一二”血雨腥风留 下的阴霾,主动解开国共十年血战结下的“死结”,再次推动国共合作,及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思想,并成为这条路线的最先发起者、有力组织者和 可靠领导者。
这需要怎样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胆略?然而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一个民族的力量被空前激发出来;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一盘散沙”聚变成“万众一心”。
“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士兵战死,有百姓来抵;丈夫战死,有妻子来抵”。这种力量排山倒海,这种团结无坚不摧。毛泽东曾这样感慨:“政治上动员军民的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之所以反反复复地说到这一点,实在是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胜利。”
共产党人牢牢抓住兵民这一胜利之本,让“每个士兵每个人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把每一个农民都发动起来,“只要组织和指挥得当,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
据日军战史记载:“共产党地区的所有民众,连妇女、儿童也用竹篓帮助运送手榴弹,我方有的部队因无戒备而突进,被手执大刀的敌人奇袭、包围而陷于苦战。”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扛起全民族抗战的大旗,能够团结动员90%的中国民众同仇敌忾齐心抗战?因为她始终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她以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感染了人民,她以抗战到底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通过兼顾各阶级利益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善了农村社会的生产关系;通过各级政权组织的“三三制”建设,实现了中国社会从未有过的政治民主;通过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解决了战争需要和民众生活兼顾问题,密切了军队与人民的鱼水关系……
得到人民支持的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就如同战斗的安泰从大地母亲身上源源不断地获取制胜力量。辽阔的华北平原上,为了应对日寇的疯狂“扫荡”, 广大抗日军民开动脑筋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改造道路,使敌人的汽车、坦克无法通过,抗日武装的大车、马车却可畅通无阻;他们把村庄用地道连起来,开展地道 战,使敌人不敢进庄,进去又很难出来,抗日武装却来往自如……
时任《纽约时报》记者的哈里逊·福尔曼在他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中写道:“凡见到过八路军的都不会怀疑他们,他们所以能以缴获的武器或简陋的武器坚持作战,就是因为他们与人民站在一起。”
与人民站在一起,凝聚起万众一心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这都是跨越千沟万壑、战胜千难万险的胜利选择!

战争指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在近代抵御外来侵略的历次战争中,中国人民的牺牲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为何收获的却是一次次失败?抗日战争何以能在艰苦卓绝中赢得最后荣光?答案就在于有没有科学的战争指导和正确的战略战术。前者解开思想的困惑,后者破除实践的难题。
1936年夏,陕北保安县城的一孔窑洞里,毛泽东与远道而来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彻夜长谈。
对毛泽东的谈话,斯诺后来有清楚的记述:“他(毛泽东)要我预先设想到日本将赢得所有重大的战斗……继后产生的是一个持久斗争的局面,在这个局面中,红军游击队将起主要作用……”
在两年后发表的《论持久战》中,毛泽东作出判断:中国不会亡,也不会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许多国民党将领对《论持久战》深为叹服,将其归纳成“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作为全国抗战的指导思想。
那是“漫漫长夜”中投射到中华民族身上最具穿透力的真理之光!战争的发展进程印证了毛泽东这位“窑洞里的预言家”的非凡洞察力。而将思想的洞察力转化为行动的战斗力的关键就在于八个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日本侵略者是想和中国打速决战的。大兵团作战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擅长的作战方式。早在1874年,日本驻华公使柳原前光就说,中日如果发生 战争,“我求利在于速决,彼求利在于缓慢。”抗战之初,日寇叫嚣“三个月解决支那事变”,狂妄之中也夹杂着“速决”的战略企图。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国民党军队的抵抗可谓英勇。但是,与敌人打堂堂之阵的阵地战,拿主力机械地去硬拼,不仅自己陷入被动挨打的境遇,被敌人各个击破,无形中也正中了日军的下怀。
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想取得抗战胜利,形成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战争格局,中国军队就绝不能按照日军希望的方式作战,必须扬我之长击敌之短,瞄着敌人的软肋和死穴打,着眼于发挥我们的优势打,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从白山黑水到海岛琼崖,从万山丛中到青纱帐里,八路军、新四军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坚持“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 方针,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歼灭敌寇,避敌锋芒、击敌惰归,带领广大军民零敲“牛皮糖”,散吃“豆腐块”,使日寇顾此失彼深陷泥潭。
这笔账中日双方都在算:
1941年后,抗战进入最艰苦时期。华北200余县的抗日武装提出任务:一个县一天至少打死一个鬼子,每月就能击毙日军6000人,这样就能“积小胜为大胜”。
日军华北方面军军官加登幸太郎后来回忆:“我在任时,整个方面军一天平均死伤50名。50名虽不多,但一年就有18000人离开战列,是大消耗战。”
广大敌后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把游击战的战略战术运用得游刃有余:你打你的速战速决,我打我的持久深入;你打你的“铁壁合围”,我打我的“各个击破”;你打你的围剿战、扫荡战,我打我的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始终把战场的主动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许多年后仍为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地道战,就是对付日伪军“扫荡”产生的战术创举。仅在冀中平原,抗日武装就挖出1.25万里地道,形成了村村相连、户 户相通的“地下钢铁长城”。美军观察员艾斯·杜伦考察抗日根据地期间,遭日军包围,最后钻进地道脱险。他对杨成武将军说,“冀中的地道是万能的,中国一定 能胜利”。
中国能胜利,胜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驾驭战争的自信与自如。“你要打,我不打;我要打,你不得不打;你打我时,打不到,摸不着;我打你时,打得准,打得狠”——“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本质在于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而谁掌握了战争主动权,谁就站在了胜利一边。

从战略上谋势布局创建“根据地”,打造撬动胜利的支点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就是决定战争走向和成败的战略支点。
毛泽东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着重说明了建立根据地的“支点”意义。他生动地比喻道:革命要有根据地,就像人要有屁股,人若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 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 走向最后胜利。
在抗战中,毛泽东从中国基本国情和地缘特征出发,进一步发展了其根据地思想,创造性地将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创建抗日根据地,转化为决定抗战走势的神来之笔。
1937年秋,开赴华北前线的八路军115师,遇到了从前方退下来的国军士兵,他们对八路军说,日本人的炮火打得铺天盖地,现在上前线就是去送死。
八路军不为所动,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趁日军主力专注于正面进攻之机,“敌进我进”将战火引向敌后,让战争流动起来,让战场活跃起来,将一把把尖刀插向敌人的腹心。平型关大捷、阳明堡夜袭、响堂铺伏击……一记记重拳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纵览8年全面抗战,像这样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大面积溃退,共产党军队却大踏步前进的状况,屡见不鲜。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何以在黑云压城之际敢于迎敌而上呢?
毛泽东的回答是,中国的地理条件,“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是抗日战争“一个重要的甚至是第一个重要的条件”。针对日本兵力少而要疯狂 占领中国广大领土的矛盾,毛泽东要求我军深入敌后,普遍发展游击区,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战略态势,与敌人进行犬牙交错的缠 斗。
这一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围棋“做眼”:“敌对于我我对于敌之战役和战斗的作战好似吃子,敌之据点和我之游击根据地则好似做眼。在这个‘做眼’的问题上,表示了敌后游击战争根据地之战略作用的重大性”。
如果把抗日战争比作一场大棋局,毛泽东无疑是雄才伟略的“国手”。他没有在开局时把目光仅仅放在“吃子”上,而是在日军控制薄弱的广大农村巧妙“做眼”,打开了展现人民战争威力的广阔空间。面对这种始料不及的战争格局,狂妄的日寇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战略进攻。
随着战局的发展,八路军在华北的活动区域占了敌占区面积的80%,日军不得不龟缩在大中城市和交通线上,成为一条条“无眼”的“困龙”动弹不得。作 家王树增在其著作《抗日战争》中写道:“之所以说日军对中国的占领是‘名义上’的,指的是侵华日军实际上已经没有了后方。没有后方的军队是悲惨的。没有后 方的战争注定失败。”
与日寇相比,敌后根据地却成为中国抗日军民最可靠的大后方。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为战争提供物资支持, 担负后勤保障任务,积极参加运输队和担架队,运送物资,救治伤员,直接或间接地援助军队作战,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人力基础。
1938年4月,卫立煌眼看晋南危险,请八路军将其所部在临汾、运城的军火和物资运走。卫立煌很惊讶地看见“八路军把赵城、临汾和洪洞等五个县的农民和四五百辆大车都调动起来了,把东西都运走了,直到日军快要到了临汾城的东门,他们的最后一辆大车才离开临汾城的西门”。
当1945年春天到来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遍及大江南北,总面积约95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依托抗日根据地,广大抗日武装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愈挫愈强、愈打愈多,人民军队抗战之初仅有4万多人,到抗战结束时,已发展壮大成百万大军。
支点,就是各种力量的支撑和依托。高瞻远瞩的政略、灵活机动的战术、英勇善战的军队、视死如归的战士、舍家报国的民众……这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核心要素,凝铸成一根降妖除魔的“金箍棒”,通过“根据地”这一战略支点,撬开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之门。

弘扬伟大战略思想,在强军兴军征程上奋力前行

1960年5月,英国元帅蒙哥马利造访中国军营,临走留下了这样的评价:“不要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这要成为军事家的一条禁忌,谁打中国,进得去出不来!”1962年中印战争期间,有记者问前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他说:“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两位二战骁将为何结论高度一致?那支看上去装束有“几分土气”的东方军队,在两位老兵的眼中为何散出谜一般的光芒?他们或许永远无法窥其堂奥:这支军队之所以所向披靡,源于这是一支脚踩中国大地、用毛泽东思想滋养、壮大的人民军队!
习主席深刻指出:“毛泽东思想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70年后的今天,我们走进抗战深处,并不 是要从昨天的战略战术中克隆现成答案,而是在于同先哲的心灵叩问里,把握贯穿其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探索今天克敌制胜的门匙。
站在信息化的星空下,面对惊涛拍岸的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回望引领抗战胜利的思想瑰宝,怎样触到其“活的灵魂”?
——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胜败的关键在人不在物。习主席强调:“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在战争史上,每当一种新技术、新武器出 现,总有一些唯武器论者夸大其词,把先进武器说成是主宰战场、决定胜负的东西,抗日战争以劣胜优的伟大胜利,再一次雄辩地证明,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是人不 是物,信息化战争也无法改变这一本质规律。
今天,我们在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加快构建适应我军履行新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从“钢少气多”走向“气多钢好”,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 保障的同时,更要从根本上牢记这一点。无人化、智能化战争“键对键”的背后,控制它们的仍然是人,是人和武器的高度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武器因 素也就是重视人的因素”。
强军兴军,要在得人。破解“两个不相适应”“两个差距很大”的矛盾,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坚守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 大文章等,都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充分激发广大官兵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合起中华儿女的集体智 慧,凝聚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勠力同心,才能形成推进强军兴军事业的强大势场。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和发展要求出发。习主席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在抗日斗争最艰难的时刻,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系列光辉著作,立足中 国实际,放眼战争全局,将科学理论与斗争实践以及广大抗日军民的创造性有机结合,为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
今天,中华民族正处在“由大向强”关键一跃的关节点上,国防和军队建设也正处于一个历史的交叉口。社会变革深化期、军事变革攻坚期、军队历史使命拓 展期并行叠加,军事转型与社会转型“双重攻坚”、机械化与信息化“双重建设”、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双重任务”交织互动。挑战前所未有,认清这个实际 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越是处在国家和民族的重大关头,越是处在建设、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就越需要从党情国情军情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思想理论的引 导作用,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坚定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可靠保证。战略的最高原则是“致人而不致于人”。抗日战争留给后人拨动心弦的一幕是:鬼子张牙舞爪处处碰壁,我军机动灵活时时显威。这是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坚持走自己的路创造的战争奇迹,闪耀着东方哲学的智慧之光。
习主席强调,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中华传统兵法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靠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军治军的原则和制度,创造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形成了我军的特有优势。
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睁眼向洋看世界”是必要也是必需的,但无论哪国哪军的“模式”,“拿 来主义”必须接中国地气,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是没有出路的。我们必须保持战略清醒,增强战略定力,处理好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把战争问题放在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目标下来认识和筹划;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尤其应在破除思维定势,树立与强军目标要求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上下大气力;必须推动 军事战略创新发展,深钻细研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大力推进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法研究,使我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今天,思想的淬火,是为了明天的战胜。重整行装再出发,强军路上,我们永远是一支“思想领先”的胜利之师、威武之师!

2015年7月27日 星期一

中国茉莉花革命: 纽约时报揭习近平温家宝家族财富

中国茉莉花革命: 纽约时报揭习近平温家宝家族财富

西方文明重要奠基者恺撒大帝(上)崛起之路







 记者舒原
恺撒大帝肖像,意大利巴洛克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作,板面油画,私人收藏。(公共领域)

7月13日是恺撒大 帝(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前44)诞辰纪念日。近日,以恺撒遇刺为题材的莎翁名剧在多伦多拉开新一季的序幕,而康奈尔大学历史系主任的“恺撒之死”讲座也 于22日在校内开讲。恺撒虽然从未称帝,却被视作“无冕之皇”以至西方文明的奠基人:其开疆拓土的战功和政绩,给后世留下了很多传奇;虽然他的军事大权独 揽曾招来贵族元老们的不满;一旦梳理其生平,就会看到恺撒得以成就基业的种种异质,除了仁慈、大度与慷慨,更包括勇敢、信心、忍耐与镇静。
2000多年前,恺撒征 服了环地中海地区,作为才干卓绝的军事统帅留下英名,他的战略与战术是军事史的重要部分,被后世西方很多将领(包括拿破仑)效仿。生活在罗马共和时代末期 的他虽实现了军事专制,但他在任的时期,通过保护平民权益、限制权贵的改革,成为罗马史上最开明的时期。其对人民的安抚政策平复了战争创伤,平息了社会冲 突,为其身后存世近1500年的空前强盛的罗马帝国奠定了基石。几百年后,正是在罗马帝国,基督教被合法化,得到广泛传扬。由此,恺撒不但常被视为罗马帝 国的开国皇帝,更被很多史学家视为西方文明的重要奠基者。

早年经历


恺撒出身于罗马名门贵族,父亲曾任财政官、大法官、小亚细亚总督等职务。虽一直有传说恺撒是剖腹产所生(剖腹产即从他得名),但实际上,那时的剖腹产多在母亲难产死亡后进行,而恺撒的母亲在生下他后还健在了近半个世纪。
7岁时,恺撒被送进贵族子弟学校。当时的贵族子弟除学习字母、数字和拉丁文,还要学习哲学和法律知识,接受军事教育和体育训练,并阅读各种历史、攻城术和战术著作等。恺撒在文学、历史、地理等科目上的表现让老师十分赞赏。
年少的恺撒精通希腊文,酷爱希腊古典文学,十几岁时就发表了《赫库力斯的功勋》和悲剧《俄狄浦斯》。他还曾师从雄辩术老师,学习修辞学和演说术,成为当时知识最渊博的人物之一;体魄强健的他,也精通骑马和剑术。然而,恺撒最崇拜的还是身为元老院民众派领袖的姑父马略,经常缠着姑父给他讲战场上的故事。
时 处罗马共和时代后期,元老院贵族(精英)派和民主(民众)派之间的矛盾已相当激化:当时只有罗马城内的奴隶主和自由民享有公民权,城外各地和海外行省自由 民没有权利,却担负着和罗马自由民一样的义务。恺撒18岁时(前84年),娶了著名民主派元老秦纳之女科涅莉亚为妻,取得了民主派的支持。

初露峥嵘


前 82年,贵族派支持的苏拉率军占领了罗马,次年,迫使公民大会选举他为终身独裁官,罗马第一次实施军事独裁。苏拉以死亡威胁恺撒,要求恺撒同科涅莉亚离 婚,被恺撒拒绝。他的祭祀职位被撤销,科涅莉亚的嫁资和恺撒的家族遗产被没收,恺撒身染“三日疟”,不得不东躲西藏,又在几年中旅居东方。
前80年,恺撒随军征战希腊莱斯博斯岛的米提列涅城时,因拯救罗马军队于危难而被授予橡树叶花冠(corona civica);他还参加了清剿奇里乞亚海盗的战斗。

头戴花冠的恺撒像,法国巴洛克雕刻家尼古拉‧库斯图为凡尔赛花园所作,现藏卢浮宫。(维基百科)
公 元前78年苏拉去世。同年,恺撒回到罗马开始政治活动,从军事护民官开始,历任度支官、市政官、大法官、西班牙行省总督等职。如初生牛犊的他,敢于控告罗 马前执政官多拉贝拉勒索;也因反对元老贵族的政治活动,获得平民和骑士阶层的支持,成为与罗马另外两个统帅庞培、克拉苏齐名的人物。
前75 年,恺撒前赴希腊罗德岛师事于雄辩大师、米隆之子阿波罗尼奥斯 (Apollonius Molon),途中被奇里乞亚海盗劫持。后者索以20塔兰特(合5,000金币)的赎金。恺撒嘲笑他们不知道自己逮到了谁,并说,像他这样的新贵应索取 50塔兰特。在等待赎金的38天里,他撰写演讲词,对着海盗练习修辞,开玩笑说日后一定将他们送上十字架。他上岸后,随即派了一支小型舰队将海盗们捉拿。 然而,恺撒很厌恶残酷,在将他们钉上十字架前,先将他们刎颈处死。

亲民之政


前65年,恺撒负责维护罗马的通衢大道,次年就任罗马的新市政官。他自掏腰包,举办了许多公众活动,还新建或改建了许多公共建筑。结束任期时他已破产,负债达数百塔兰特(约合今天数百万欧元)。
恺 撒组织的公众活动十分引人入胜,包括赛马、斗剑和运动员比赛,海战、斗兽和舞台表演等。说到恺撒的慷慨,不能不提及他的仁慈。他吩咐,凡是著名的剑斗士, 在决斗中如果得不到观众的好意赦免,则要强行救出保护起来;新手须由罗马骑士、甚至精通武艺的元老训练,他也真诚地恳请后者对这些新手进行个人指导和关 照。
39岁时,恺撒参选罗马祭司长,当天他曾向母亲发誓,将作为祭司长的身分回家,否则就永不回家,结果,他轻松战胜两位年高位重的最强大对手,当选这一极具殊荣的终身职位;同年稍后,他又当选另一要职——大法官。
据苏维托尼乌斯的《罗马十二帝王传》记载,在元老院普遍赞成对阴谋参与者处以极刑时,只有恺撒提议把阴谋者的财物充公,把他们一个人一个城市地分别监禁起来;并对主张严加处置的人描述罗马平民将来对他们将如何憎恨;然而,受元老院威胁,恺撒只得放弃动议。

罗马夫人宫(意大利参议院所在地)内的壁画,呈现了罗马元老院进行终极议决的场面。(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势力大增


大 法官任期结束后,恺撒继任西班牙行省长官。据普鲁塔克的《恺撒传》记载,一行人跨越阿尔卑斯山时路过一个蛮族的穷困小村庄。 同行的人打趣道:“不知这些人里头,是否也有竞选拉票、争权夺利和党派倾轧这些情形。”恺撒严肃地答道:“我向你保证,我宁愿在这里当老大,也不愿在罗马 当老二。”
任期未满,恺撒即匆匆离任赶回罗马参选执政官,最终,他与贵族捐款扶持的毕布路斯一起当选。恺撒上任后,颁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每天编纂和公布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以影响公众舆论,此举开了官方报纸的先河。
毕布路斯发出的第一号政令则是退出全部政治活动,事因其宣布不吉征兆欲终止元老院会议,被恺撒动用武力赶出会场,然而没有一人加以反对,令其完全失望。自此,全部国家政务由恺撒单独掌管。

意大利曼托瓦公爵宫的天顶壁画,绘有恺撒肖像,由安德烈亚‧曼坦尼亚作于约1465—1574年。(www.wga.hu,公共领域)
由于不满元老贵族对行政官权力的制约,恺撒促使庞培和克拉苏言归于好——两人在同任执政官时成了冤家,总是争吵不休。公元前60年,三人秘密结盟,商定国家的任何一项措施都不得违反他们三人之一的意愿,史称“前三头同盟”。
次年,恺撒将自己的女儿朱莉娅嫁给了比他年长六岁的庞培,此前朱莉娅已与恺撒的义子布鲁图斯订了婚(布鲁图斯后来成为刺杀恺撒的主谋之一)。朱莉娅去世后,恺撒还把姐姐的孙女屋大维娅(屋大维的姐姐)嫁给了庞培。
恺 撒自己共结过三次婚。他的第一个妻子科涅莉亚于前68年因难产去世;次年,他与苏拉的孙女庞培亚成婚。前62年时,一名贵族在公共宗教节日仪式上装扮成女 子引诱庞培亚。《罗马十二帝王传》记载,恺撒的母亲和姊妹都已对陪审法官可信地陈述了通奸的证据,但恺撒被传到法庭作证时,却宣布自己没有证据。有人问他 后来为何和庞培亚离婚,他答说:“我认为我的亲属不应当受到怀疑,不应当受到指控。”变成流传后世的名言:“恺撒之妻不容怀疑。”
前59年,他第三次结婚,娶了将继任执政官的庇索的女儿,获得了岳父的支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