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兩岸史話 》被遺忘的抗戰敵後游擊隊 ── 青島保安總隊苦撐八年(之一)

編者按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但在大後方還設置了冀察戰區與魯蘇戰區兩個敵後游擊戰區,一直到抗戰勝利後還保留了一支正規編制的游擊隊──青島保安總隊,他們從事敵後游擊戰,故事精彩感人。本文作者為文化大學歷史系博士生,特為《旺報》撰寫這段被遺忘的歷史。
在青保的隊伍中不只有中國人,還包括了日本人、韓國人、俄國人和猶太人,非中國籍者就有30多人,幾乎可說是一支國際縱隊。
在青島市博物館旁草地上,有一塊刻著「重光」2字的石碑,靜靜的躺在那裡,它的上半截「山海」兩字已經不翼而飛,還能辨識這塊石碑來歷的,就是碑旁刻著的──李先良3個字。李先良何許人也?李先良是抗戰時期的青島市市長。在嶗山太清宮後方的懸崖石壁上,同樣有李先良市長題刻「山海重光」4個大字,李先良市長在回憶中說道:「8月15日那天上午,負責監工的葛煥斗對我說道,今天刻石完工,如果今天能夠得到勝利,那就妙了。誰知道當天晚上收聽中央社廣播的消息,日本果然投降,此種離奇巧合的事情,當時使我們格外的興奮。」
日軍投誠高達20人
許多人乍聽前面這段故事,一定會感到非常訝異,抗戰時期國府不是都撤退到重慶去了,那來的青島市市長呢?這是因為國軍的敵後游擊戰,在戰後是一個國府不願提,中共不會提的事情,因此許多敵後游擊隊的貢獻,都遭到了抹煞而被人遺忘。談到抗戰時期的敵後游擊戰,一般人聯想到的大多都是中共的八路軍與新四軍。殊不知在抗戰時期國府曾經設置了──冀察戰區與魯蘇戰區兩個敵後游擊戰區。而抗戰勝利後唯一一支被改編為正式國軍部隊的游擊隊,就是在青島嶗山地區苦撐8年的──青島保安總隊(以下簡稱青保)。
青保的主要領導人,為後來擔任青島市長的李先良,以及總隊長高芳先將軍,高芳先將軍即是今天國防部部長高華柱的父親。在他們兩人一文一武的領導之下,抗戰勝利的前夕,青保已發展到了6千餘人。在青保的隊伍中不只有中國人,還包括了日本人、韓國人、俄國人和猶太人,非中國籍者就有30多人,幾乎可說是一支國際縱隊。其中日本軍人厭倦戰爭,奔向嶗山投誠者,就高達20人之多。對於投誠者青保都給予優待,並且選派適當的工作給他們,第一位投誠青保的日軍名叫渡貫鋒作,後來甚至還做到了青保的中尉分隊長。
青保在八年抗戰期間,除襲擾日軍使日方勢力難以深入鄉村地區以外,更曾大膽摸進日軍工廠偷搬日軍布料、軍火,甚至捕殺日本指定的青島市商會常務董事長喬智金,使得之後的青島市商會長若未得到青保的認可,沒有人敢再擔任。抗戰末期時並配合盟軍的反攻,等待盟軍的登陸,準備裡應外合夾擊日軍。
七七事變後,隨著戰局的逐步擴大,廣大的華北地區紛紛淪陷。濟南陷落後,青島落入敵手已是早晚之事了。當時的青島市市長沈鴻烈決定採取焦土作戰,計畫破壞日本設在青島的9大紗廠,使日軍即使占領了青島,也無法立即獲得必要資源,以減緩其攻勢。為使計畫能順利完成,沈鴻烈便指派青島國術館的訓練人員,作為爆破大隊的骨幹。大隊長為沈尹,其中的第三中隊,就由高芳先擔任中隊長。在嚴密的部署之後,12月18日晚上8點整,一聲令下,9大紗廠全被爆破。從滄口、四方到市內連綿30里,爆炸聲連續轟鳴,火焰沖天,煙霧瀰漫,大火燒了整整6天,9大紗廠付之一炬。而日本在青島的啤酒廠、銓木絲廠、豐田油坊、太陽鑫和兩個橡膠廠,也陸續被徹底摧毀。
爆破完成後,沈鴻烈則帶領著相關人員,撤往魯西一帶繼續抗戰,同時擔任山東省主席,高芳先原本也隨著沈鴻烈市長離開。不過由於魯東行轅主任為盧斌(亦有作羅斌或虞斌,盧原為共黨,後反正加入中統),在國共合作一同抗日的原則下,將原屬於第八專員區的掖縣劃歸給共軍駐守,使屬於軍統體系的第八區專員厲文禮非常不滿。
李高兩人與日周旋
在1939年5月某日的拂曉,厲文禮的部下胡鼎三與萊陽縣長王如海率部偷襲魯東行轅,擄走盧斌等十餘人,至萊陽縣城西北方用亂石擊破腦袋殺害。受害者中還包括了沈鴻烈的姪子,但沈為了顧全大局僅將厲文禮撤去專員一職,所部改編為魯蘇戰區第二縱隊而已,厲仍任司令。
盧斌被殺後魯東行轅改為魯東行署,行轅主任的遺缺,便由李先良接任,繼續率領部隊人員活動在萊陽一帶。而高芳先將軍也因擔任李先良的副官,重新回到了魯東地區。同時將原本在青島地區打游擊的第三大隊,改編為「魯東行署獨立營」,高芳先即被任命為獨立營的營長,這也開啟了李高兩人在青島地區與日寇周旋的敵後游擊戰。(待續)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青島特別市長李先良為抗戰勝利立碑於青島市區。(林明正提供)
李先良在嶗山太清宮前對游擊隊訓練班訓話。(林明正提供)
青島保安總隊總隊長高芳先。(林明正提供)


Read more: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71546#ixzz2nildIPx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