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裁者手册》:天下乌鸦不一般黑(刘瑜)】《独裁者手册》(The Dictator's Handbook)可真是一部典型的"标题党"作品。根据这个书名,这本书将手把手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独裁者。真有这样的秘笈?原以为征服世界需要千军万马,现在看来只需要42元。
可是,掏钱买书之后,打开一读,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上当"了。这本书真正的标题似乎应该是《如何理解政治:一个三维的视角》。但是鉴于多数人一读到"三维"这个字眼就睡着了,所以,还是用个吸引眼球的书名、让人们先掏钱再说吧。
但事实上,由来自纽约大学的两位政治学学者布鲁斯·布鲁诺·德·梅斯奎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和阿拉斯泰尔·史密斯(Alastair Smith)出版于2011年的书旨在介绍一个理解政治的"三维视角",并试图以之取代我们常见的"民主专制二分"视角。政治的哪三维?在作者看来,一切统治者掌握和维系权力都要面临三个集团:名义选择人;实际选择人;致胜联盟。所谓"名义选择人集团",就是那些名义上有投票权的公民;实际选择人集团在某些国家可能是实际的投票人,在另一些国家则可能是党代表大会之类的机构;但这些都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最后那个"致胜联盟"——即真正决定一个领导人上台还是下台的那些核心人物——他们可能是神秘的泰国将军,也可能是坐在珠帘后面的慈禧太后,还可能是当年为奥巴马投票的美国选民。如果必须用一句话来总结此书的中心思想,那就是:一个领导人,不管他身处什么样的制度,都只会讨好决定其输赢的那个"致胜联盟"。别幻想什么"为人民服务"了,政治就是"为致胜联盟服务"。
接下来,睡着的读者可以醒过来了——在介绍完他们的政治分析三维模型之后,作者的确提供了一套"统治攻略"。这个"攻略"非常简洁,比"三十六计"还简洁——它只有五条:
第一:让你的致胜联盟越小越好(容易收买和控制);
第二:让你的名义选择人集团越大越好(备胎越多当然越好);
第三:掌控收入的分配(无需解释);
第四:支付给核心支持者刚好足够确保他们忠诚的钱(给多了就威胁到统治者自身);
第五:不要从你的支持者的袋里挪钱去改善人民的生活(不要试图"为人民服务",因为背叛"自己人"比背叛"人民"后果更不堪设想)。
总结起来就是:找到尽可能多的钱,给关键但尽可能少的人花。比如,利比里亚的前总统塞缪尔·卡尼翁·多伊(Samuel Kanyon Doe),这位在1985年刺杀了其前任、并将其心脏喂狗的"壮士"当权之后,无师自通地掌握了上述规则:他迅速控制了一家大橡胶公司、一家铁矿出口公司、并向远洋船只征收"登记管理费",从而获取了巨大财源;然后他又用这个财源一举将士兵的工资从85美元涨到250美元。同时,他还将政府高层全部换成了本族人。尽管他诸多短视的政策导致这个国家经济崩溃、犯罪丛生、民不聊生,但是没关系,在这里,"致胜联盟"不是"民不聊生"里面的那个"民",是政府高层与军队。
这个模型的确给我们理解从家庭、企业到政党、国家的组织运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小到一个家庭——宝宝想吃巧克力怎么办?家里人再多,他所需要的搞定的其实就是那个妈妈——那才是他的"致胜联盟"。大到一个专制政府——为什么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Robert Gabriel Mugabe)把津巴布韦治理得一团糟却能"稳坐江山"?因为他们搞定了需要搞定的人。为什么光绪为了国家前途发动改革却死得那么惨?因为他得罪了自己的"致胜联盟"。为什么联合国无法出兵叙利亚?因为英美搞不定常任理事国这个"致胜联盟"……
把这个模型运用到政治分析时,作者格外强调,这个攻略可不仅仅适用于专制国家或组织,在"找钱搞定致胜联盟"这一点上,民主国家也一样。美国国会的"猪肉政治"就是一个典型。对一个议员来说,本选区那些给他投票的民众就是他的"致胜联盟"。于是,各种"好处"源源不断地往本选区输送,至于这个选区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个飞机场、这个超市是不是建在另一个选区更好、这笔钱也许路易斯安那赈灾更需要……,我可管不了,因为路易斯安那的选民不会万里迢迢跑到这里给我投票。
那么,难道根据这个"三维模型",专制和民主是一回事?写到这里,作者终于"背叛"了书名、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用了一章试图论证"天下乌鸦一般黑",然后用了剩下的九章来论证"天下乌鸦不一般黑"。
在作者看来,专制和民主的逻辑是一样的,但同样的逻辑却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在专制和民主之下,致胜联盟的规模完全不同。在专制国家,致胜联盟往往很小——极端情况下,几个将军、某党派的核心人物或者某些宗教领袖就能决定谁在台上谁下来;但在民主国家,尽管致胜联盟和名义选择人之间也往往有巨大鸿沟,但其规模要大得多,比如,就奥巴马的上台而言,尽管有投票率、党派撕裂等因素,最后把他推上台的,就算没有上亿,也有几千万人了。
致胜联盟这种规模的差异会带来一系列政策和治理上的后果。致胜联盟规模小,意味着统治者往往只需要给联盟成员提供"私人好处"来获得或维系权力,无需通过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来维系权力——这就是掠夺型国家的起源;致胜联盟规模大,则意味着统治者只能通过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来争取权力,这是服务型国家的理由。由于即使在民主国家,致胜联盟也不等于"全体人民",这种公共善的供给未必是均衡的:既然奥巴马的核心支持者是年轻人、有色人种、穷人和自由派知识分子,那么给富人减税、呼吁禁止堕胎、增加大学生学费或者推翻平权法案显然不会占据奥巴马议程的顶端。但是,当致胜联盟规模达到几千万乃至上亿人时,局部的"私"与整体的"公"已经相差不远。
为了说明"大致胜联盟"的治理优势,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的案例。比如税收。与我们一般认定"民主的再分配冲动导致税收提高"的直觉不同,作者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致胜联盟的规模越大,税收越低——这是因为高税收会得罪自己的致胜联盟。比如墨西哥,民主转型前后,边际税率以及政府收入占GDP比重都减少而不是增加了。但在"小致胜联盟国家",致胜联盟所获得的好处从来主要不是来自于低税收、而是"私人好处",所以政府很可能用高税收、逆累进或间接税的方式将穷人的钱转移到富人身上。再比如医疗卫生方面,作者的经验研究表明,对于控制婴儿死亡率,致胜联盟的规模比国家贫富程度影响更大,"成为富裕国家确实有助于挽救孩子的生命,但效果不如成为民主国家"。再比如饮清洁用水,90%的洪都拉斯人能喝到清洁的水,却只有44%的赤道几内亚人能喝到清洁的水——是因为洪都拉斯比赤道几内亚富很多吗?事实上赤道几内亚的人均GDP高得多,而且两个国家都在热带,都曾经是西班牙殖民地,导致差异的,在作者看来,是政治制度。大致胜联盟往往意味着统治者试图以更低的税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所以书中总结道:民主是关于好想法的军备竞赛。
可以看出,作者试图抛弃"民主/专制"二分法来理解政治,代之以他们创造的"三维模型",但是绕了一大圈,他们似乎还是绕回了这个二分法。只不过,他们使用的语汇不再是"民主/专制",而是"大致胜联盟/小致胜联盟"。
但是,因为致胜联盟规模较大,民主国家的公众从此就带上了护身符,可以一劳永逸享受统治者端上来的各种甜品吗?显然并非如此。不要忘记前面提及的"红五条":不管民主制还是独裁制里的统治者,他们总在想方设法缩小致胜联盟、开拓财源、从"人民"手里向自己的致胜联盟输送利益——这就意味着,民主永远面临着被统治者扭曲成专制的可能性。事实上,民主国家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选区操控(缩小致胜联盟规模)、增税借债(扩大财源)以及猪肉政治(内部分赃)等等危险都一直存在。对此,在本书的开头,作者就讲了加州贝尔小城的腐败故事。在那个小镇,一共有3万6千多人,登记选民只有9000多人,市议会选举的投票率只有20%多,也就是2000多人,由于多党瓜分选票,导致一个议员只需要472票就可以当选。也就是说,在一个3万多人的小镇,只有400多人属于致胜联盟,搞定400多人就可以操控该市的各种政策,腐败随之而来也不足为奇了。但是,如果这个小城有更多的登记选民、选民中有更多出来投票呢?所以,如果专制是统治者缩小致胜联盟的结果,民主则是被统治者奋力扩大致胜联盟的结果。在民主和专制之间,隔着成千上万昏昏欲睡的人民。
同样,独裁者掌握了"找钱、分赃"的要诀之后也不可能从此高枕无忧。当多伊式的独裁者把经济搞糟到一定程度,除非有外援,否则独裁者用以支付给致胜联盟的"好处费"也逐渐失去来源。这时候,军队开始骚动,官僚集团也坐不住了,要么独裁政府被推翻,要么主动推动改革以扭转经济局面。
作为一个模型,此书也不是没有它的漏洞。比如,它对制度变革完全"经济人"的解释,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和政治文化的因素;又比如,它解释共性的能力甚于解释差异——为什么独裁国家也会出现公共福利?为什么民主国家不同党派的政策取向会非常不同?再比如对一些关键观点,作者似乎是采取了例证法而没有提供更系统的论据……。不过,作为一本由专业学术书籍改编成的半学术书籍,严密可能本来就不是它最核心的追求。但是有一类指责倒是可以理直气壮:一本名叫《独裁者手册》的书,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民主颂》,读者可不可以要求退钱?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4/06/blog-post_7402.html
可是,掏钱买书之后,打开一读,我们就会发现自己"上当"了。这本书真正的标题似乎应该是《如何理解政治:一个三维的视角》。但是鉴于多数人一读到"三维"这个字眼就睡着了,所以,还是用个吸引眼球的书名、让人们先掏钱再说吧。
但事实上,由来自纽约大学的两位政治学学者布鲁斯·布鲁诺·德·梅斯奎塔(Bruce Bueno de Mesquita)和阿拉斯泰尔·史密斯(Alastair Smith)出版于2011年的书旨在介绍一个理解政治的"三维视角",并试图以之取代我们常见的"民主专制二分"视角。政治的哪三维?在作者看来,一切统治者掌握和维系权力都要面临三个集团:名义选择人;实际选择人;致胜联盟。所谓"名义选择人集团",就是那些名义上有投票权的公民;实际选择人集团在某些国家可能是实际的投票人,在另一些国家则可能是党代表大会之类的机构;但这些都不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最后那个"致胜联盟"——即真正决定一个领导人上台还是下台的那些核心人物——他们可能是神秘的泰国将军,也可能是坐在珠帘后面的慈禧太后,还可能是当年为奥巴马投票的美国选民。如果必须用一句话来总结此书的中心思想,那就是:一个领导人,不管他身处什么样的制度,都只会讨好决定其输赢的那个"致胜联盟"。别幻想什么"为人民服务"了,政治就是"为致胜联盟服务"。
接下来,睡着的读者可以醒过来了——在介绍完他们的政治分析三维模型之后,作者的确提供了一套"统治攻略"。这个"攻略"非常简洁,比"三十六计"还简洁——它只有五条:
第一:让你的致胜联盟越小越好(容易收买和控制);
第二:让你的名义选择人集团越大越好(备胎越多当然越好);
第三:掌控收入的分配(无需解释);
第四:支付给核心支持者刚好足够确保他们忠诚的钱(给多了就威胁到统治者自身);
第五:不要从你的支持者的袋里挪钱去改善人民的生活(不要试图"为人民服务",因为背叛"自己人"比背叛"人民"后果更不堪设想)。
总结起来就是:找到尽可能多的钱,给关键但尽可能少的人花。比如,利比里亚的前总统塞缪尔·卡尼翁·多伊(Samuel Kanyon Doe),这位在1985年刺杀了其前任、并将其心脏喂狗的"壮士"当权之后,无师自通地掌握了上述规则:他迅速控制了一家大橡胶公司、一家铁矿出口公司、并向远洋船只征收"登记管理费",从而获取了巨大财源;然后他又用这个财源一举将士兵的工资从85美元涨到250美元。同时,他还将政府高层全部换成了本族人。尽管他诸多短视的政策导致这个国家经济崩溃、犯罪丛生、民不聊生,但是没关系,在这里,"致胜联盟"不是"民不聊生"里面的那个"民",是政府高层与军队。
这个模型的确给我们理解从家庭、企业到政党、国家的组织运转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小到一个家庭——宝宝想吃巧克力怎么办?家里人再多,他所需要的搞定的其实就是那个妈妈——那才是他的"致胜联盟"。大到一个专制政府——为什么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Robert Gabriel Mugabe)把津巴布韦治理得一团糟却能"稳坐江山"?因为他们搞定了需要搞定的人。为什么光绪为了国家前途发动改革却死得那么惨?因为他得罪了自己的"致胜联盟"。为什么联合国无法出兵叙利亚?因为英美搞不定常任理事国这个"致胜联盟"……
把这个模型运用到政治分析时,作者格外强调,这个攻略可不仅仅适用于专制国家或组织,在"找钱搞定致胜联盟"这一点上,民主国家也一样。美国国会的"猪肉政治"就是一个典型。对一个议员来说,本选区那些给他投票的民众就是他的"致胜联盟"。于是,各种"好处"源源不断地往本选区输送,至于这个选区是不是真的需要一个飞机场、这个超市是不是建在另一个选区更好、这笔钱也许路易斯安那赈灾更需要……,我可管不了,因为路易斯安那的选民不会万里迢迢跑到这里给我投票。
那么,难道根据这个"三维模型",专制和民主是一回事?写到这里,作者终于"背叛"了书名、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用了一章试图论证"天下乌鸦一般黑",然后用了剩下的九章来论证"天下乌鸦不一般黑"。
在作者看来,专制和民主的逻辑是一样的,但同样的逻辑却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在专制和民主之下,致胜联盟的规模完全不同。在专制国家,致胜联盟往往很小——极端情况下,几个将军、某党派的核心人物或者某些宗教领袖就能决定谁在台上谁下来;但在民主国家,尽管致胜联盟和名义选择人之间也往往有巨大鸿沟,但其规模要大得多,比如,就奥巴马的上台而言,尽管有投票率、党派撕裂等因素,最后把他推上台的,就算没有上亿,也有几千万人了。
致胜联盟这种规模的差异会带来一系列政策和治理上的后果。致胜联盟规模小,意味着统治者往往只需要给联盟成员提供"私人好处"来获得或维系权力,无需通过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来维系权力——这就是掠夺型国家的起源;致胜联盟规模大,则意味着统治者只能通过公共服务和公共福利来争取权力,这是服务型国家的理由。由于即使在民主国家,致胜联盟也不等于"全体人民",这种公共善的供给未必是均衡的:既然奥巴马的核心支持者是年轻人、有色人种、穷人和自由派知识分子,那么给富人减税、呼吁禁止堕胎、增加大学生学费或者推翻平权法案显然不会占据奥巴马议程的顶端。但是,当致胜联盟规模达到几千万乃至上亿人时,局部的"私"与整体的"公"已经相差不远。
为了说明"大致胜联盟"的治理优势,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的案例。比如税收。与我们一般认定"民主的再分配冲动导致税收提高"的直觉不同,作者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致胜联盟的规模越大,税收越低——这是因为高税收会得罪自己的致胜联盟。比如墨西哥,民主转型前后,边际税率以及政府收入占GDP比重都减少而不是增加了。但在"小致胜联盟国家",致胜联盟所获得的好处从来主要不是来自于低税收、而是"私人好处",所以政府很可能用高税收、逆累进或间接税的方式将穷人的钱转移到富人身上。再比如医疗卫生方面,作者的经验研究表明,对于控制婴儿死亡率,致胜联盟的规模比国家贫富程度影响更大,"成为富裕国家确实有助于挽救孩子的生命,但效果不如成为民主国家"。再比如饮清洁用水,90%的洪都拉斯人能喝到清洁的水,却只有44%的赤道几内亚人能喝到清洁的水——是因为洪都拉斯比赤道几内亚富很多吗?事实上赤道几内亚的人均GDP高得多,而且两个国家都在热带,都曾经是西班牙殖民地,导致差异的,在作者看来,是政治制度。大致胜联盟往往意味着统治者试图以更低的税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所以书中总结道:民主是关于好想法的军备竞赛。
可以看出,作者试图抛弃"民主/专制"二分法来理解政治,代之以他们创造的"三维模型",但是绕了一大圈,他们似乎还是绕回了这个二分法。只不过,他们使用的语汇不再是"民主/专制",而是"大致胜联盟/小致胜联盟"。
但是,因为致胜联盟规模较大,民主国家的公众从此就带上了护身符,可以一劳永逸享受统治者端上来的各种甜品吗?显然并非如此。不要忘记前面提及的"红五条":不管民主制还是独裁制里的统治者,他们总在想方设法缩小致胜联盟、开拓财源、从"人民"手里向自己的致胜联盟输送利益——这就意味着,民主永远面临着被统治者扭曲成专制的可能性。事实上,民主国家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选区操控(缩小致胜联盟规模)、增税借债(扩大财源)以及猪肉政治(内部分赃)等等危险都一直存在。对此,在本书的开头,作者就讲了加州贝尔小城的腐败故事。在那个小镇,一共有3万6千多人,登记选民只有9000多人,市议会选举的投票率只有20%多,也就是2000多人,由于多党瓜分选票,导致一个议员只需要472票就可以当选。也就是说,在一个3万多人的小镇,只有400多人属于致胜联盟,搞定400多人就可以操控该市的各种政策,腐败随之而来也不足为奇了。但是,如果这个小城有更多的登记选民、选民中有更多出来投票呢?所以,如果专制是统治者缩小致胜联盟的结果,民主则是被统治者奋力扩大致胜联盟的结果。在民主和专制之间,隔着成千上万昏昏欲睡的人民。
同样,独裁者掌握了"找钱、分赃"的要诀之后也不可能从此高枕无忧。当多伊式的独裁者把经济搞糟到一定程度,除非有外援,否则独裁者用以支付给致胜联盟的"好处费"也逐渐失去来源。这时候,军队开始骚动,官僚集团也坐不住了,要么独裁政府被推翻,要么主动推动改革以扭转经济局面。
作为一个模型,此书也不是没有它的漏洞。比如,它对制度变革完全"经济人"的解释,排除了意识形态的和政治文化的因素;又比如,它解释共性的能力甚于解释差异——为什么独裁国家也会出现公共福利?为什么民主国家不同党派的政策取向会非常不同?再比如对一些关键观点,作者似乎是采取了例证法而没有提供更系统的论据……。不过,作为一本由专业学术书籍改编成的半学术书籍,严密可能本来就不是它最核心的追求。但是有一类指责倒是可以理直气壮:一本名叫《独裁者手册》的书,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民主颂》,读者可不可以要求退钱?http://2newcenturynet.blogspot.com/2014/06/blog-post_7402.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