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一个小学校的国殇纪念会 - 无为村姑的日志 - 贝壳村

 

今天是加拿大的国殇纪念日。发此文纪念。

Fraser 河岸的罂粟花 (无为村姑摄)

村姑曾经参加过温哥华一所小学的国殇日纪念大会。当日,校长和教师们大都着黑色正装,象去参加葬礼的那样。胸前都带着鲜艳的小红花,别有一番风姿。学校办公室的桌上有一个正方的白色纸扎的盒子,早早就有两个女孩来捧了去到各班募捐。加拿大人在任何时节都不会忘了慈善活动。校长见到女孩们的胸前没有戴花,说你们要带花啊!“记住,每一个加拿大人都要在这个日子戴花。” 女校长亲自给两个女孩仔细地戴好了花。女孩子问,“我们一会儿要还回来吗?”校长说,“不要,你们就戴着吧,明天是纪念日,记着上午11点的时候,要默哀两分钟。” 俩女孩高高兴兴地捧着盒子走了。
纪念会定于上午10:45 举行。在此之前,有家长来点寻问开始的时间,要来参加。这是一个附属小学,只有不到200人的学生,最高年级是四年级。开会之前,校长在扩音器里叮嘱学生:“今天的大会,不同于平时的其它大会,今天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大会。我们要保持安静和沉默,我们要向为了国家牺牲了生命的士兵们表示敬意。请大家对每一个节目都不要鼓掌,保持安静。谢谢!” 不一会,就听到踢踢踏踏的脚步声响起,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队队地鱼贯进入了学校楼里的体育大厅。一路上,真的没有一点儿的人声,全没了孩子们惯常的喧哗。
大厅的中央挂上了大投射银幕,打在上面的是那首著名的战地诗篇“在佛兰德战场上”。作诗人是一战时参战的加拿大医生约翰麦卡瑞(John McRae)。仪式开始了,全体起立,齐唱国歌,孩子唱得很起劲认真。我为自己记不住国歌而愧疚,幸好正面墙上早已有高高挂起的歌词。

学生唱国歌(无为村姑摄)

校长首先致“开幕”词。没有讲稿,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是却口气深沉,语重心长。大意是加拿大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共有超过10万军人为国捐躯。说你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的牺牲换来的。而现在,世界上还有多少儿童不能像你们一样过着幸福自由的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牺牲,这种牺牲,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难以付出的。我们每年都会纪念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自由所作出的牺牲。我们加拿大今天还有军人们在继续为世界和平作出牺牲。我们今天要向他们致敬。校长结束讲话时,真的没有听到哪怕一个孩子不小心拍了巴掌。
接着,就有一个老师轻声朗诵那首“在佛兰德斯战场上”的诗篇。英语是这样的:

In Flanders Fields

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We lived, saw dawn, felt sunset glow,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In Flanders fields.
Take up y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In Flanders fields.
我拙译如下:
             在佛兰德斯战场上
佛兰德斯战场上罂粟花迎风怒放
在十字墓碑之间,我们的长眠地,

一行又一行;
云雀,还在空中勇敢地飞翔
被枪炮声淹没的歌声却难以响亮。
我们死去了。几天以前
我们还活着,沐浴曙光,看暮色苍茫。
我们曾经爱过也被爱过,

而如今我们长眠于佛兰德斯战场上。
继续同敌人战斗去吧:
我们无力的手向你们掷一把火炬;
你们要接过去举起高扬。
如果你们背弃了对我们逝者的诺言,
我们将无法安眠,哪怕
罂粟花长满在佛兰德斯荒战场上。
flandersfields
网络图片
用心听罢,已是热泪盈眶了。接着有一个班的孩子默默列队上台表演一首歌曲“英雄”。有音乐和老师领着一起唱。说到表演才能,我一向觉得加拿大的孩子实在不如中国的孩子有表演能力。站在台上,大多都很腼腆。不过,他们还是很认真地唱完了这首歌颂英雄的歌曲。

这时校长上台说,下面请特邀司号兵xxx吹军号,号曲叫做“Last Post”(最后的岗哨)号声结束时,我们静默一分钟。这首号曲是在军事葬礼上为阵亡将士吹的。意指亡去的将士的任务已完成,可以安息。号声在礼堂里回旋,悲壮,沉重,又不乏嘹亮之声,象是在向亡人倾诉衷情,又将听众在对亡人的哀伤情绪中挽起,激发起昂扬的斗志。号声歇息下来后,大厅沉入静默。孩子们有好奇回头看大人的。但看到不论是老师还是坐在最后一排的家长都屏息默哀,也就学着样,低下头去。
默哀结束后,又有另一队孩子上台唱歌。以前,我不懂为什么学校每次搞活动,都是这样一个班一个班全班上去,站在那里岑差不齐,表演的质量更难评说。此刻,我似乎明白了,搞活动,不是为了争高低,而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都培养自信。看那些孩子,今天,他们唱得特别的欢,特别的整齐。

小学生戴三朵红花 (无为村姑摄)

最后两首歌,我印象很深,也是领会加国文化的一个机会。一首叫做“世界是一道彩虹”。歌中唱到:你是你,我是我,原本就是这样子。世界是一个搅拌杯,我们所有人的颜色融在一起,我们和谐相处,才能让世界化作一道美丽彩虹。这真是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在孩子的儿童期就得到的灌输。可这种灌输这么美好,这么让人感动。没有要歌颂某一个党,歌颂某一个政府,某一个政治领袖的说教,没有每天用学生的课间时间(总共才有多少分钟?)强迫学生笔直立正十多分钟背诵政治领袖的“教导”的阵势。这是我儿子在国内一所小学上学时的经历。最讽刺的是背诵的孙中山的一段名言。其中一句话说“儿童自由,国才能自由。”每次听到这一句,心中五味陈杂。
最后一首歌曲是“We Can Make a Difference" (大意,我们能促进变化)那是一首教育孩子积极贡献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的歌曲。这就是加拿大学校对儿童的“洗脑”,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起崇尚美好,向往自由,尊重自我的价值观。这场纪念活动,对我这个移民教育很深。觉得自己又补了一堂小学文化教育课。

一个小学校的国殇纪念会 - 无为村姑的日志 - 贝壳村

血红的罂粟花,开在黑龙江边的原野上

 

纪念 罂粟

081111 poppy 500x125.jpg

谨以连续五篇短文,献给为自己的祖国捐躯、为自己的理想献身的人们。

同时,更是以此纪念自己的父亲。他也是在这个季节离我远逝的,他也曾经是一位参加过战争的老兵。那朵花瓣如血、花蕊如夜的罂粟花,也属于他。真的属于。因为,血红的罂粟花,也曾经盛开在黑龙江边的原野上。

罂粟花的故事,尤其在国内听到见到的,往往都和毒品连在一起。从鸦片、吗啡,到海洛因、冰毒。在每一朵罂粟花的后面,仿佛都是妖魔鬼怪。

我父亲的这段往事,尽管也同罂粟花有关,尽管其中也有鸦片和吗啡,但不是罪恶,而是功勋。

我的父亲生在黑龙江畔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里。名符其实的黑龙江畔,房子的后院就是自西向东滚滚流去的黑龙江,江的北岸就是俄罗斯,当年还叫苏联。

二战的晚期,是苏联军队解放的那一片曾经被日本人占领的土地。国共内战期间,父亲参了军,当然不是国军,因为蒋介石的军队根本就没见过黑龙江。父亲参加的是东北野战军,后来就是赫赫有名的四野,当然了,我父亲没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

我父亲参军后不久,所在的部队就执行了一项“秘密任务”。此“秘密任务”在当时,属于高度机密。即便过去了几十年之后的现在,我也从未在历史文献上看到有关记载,或有人披露过。我甚至想,不是无人披露,而是研究战争史、军队史的专家们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这段秘密的历史。

此项“秘密任务”,并非军事行动,而是与战争直接相关的特殊任务:在黑龙江边秘密建立一片“特区”,种植罂粟,加工吗啡,为前线作战的士兵提供止痛的麻药。

去过黑龙江边的人都知道,那里的三江平原,是一片用手就可以攥出油的土地。不仅肥沃,而且辽阔,夏天铲二遍地,都到吃午饭的时候了,一条垄才铲到一半。

这样的土地,无论种什么都会丰收,况且生命力极强的罂粟。

这个“特区”,被特种部队围得密密实实,只准进不许出。记得1997年,我和父亲一同回老家的路上,经过边防检查站时,父亲还对我说过:当年我们的检查哨也设在这里。

当时,种植罂粟,根本没有什么生产建设兵团,全靠发动当地农民种植。好在鸦片对农民的吸引力极大,可能自古以来,当地的农民就没有遇上过可以合法地种植罂粟的机会,所以积极性可想而知。

好像罂粟花命中注定逃不脱血色似的。总有一些不太安分的农民,在吗啡的麻醉之下,动着坏念头。他们勾结“特区”之外的不法奸商、日伪时期的旧军人,甚至还有流窜的土匪,加上对岸的“老毛子”,偷运鸦片,牟取暴利。

由于执行任务的是一支小部队,而需要控制的区域又很大,加上敌方躲在暗处、人员构成十分复杂,从而形成了一场特殊的战斗。堵截、埋伏、奔袭,流血、负伤、甚至牺牲,战争的元素一点也不少。

罂粟花开,美丽异常。而异常的美丽,需要付出异常的代价,在这花开花落之间。

父亲他们监制的鸦片、吗啡,源源不断地运往“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前线。当时部队的卫生兵、前沿救护所及战地医院,都装备了这种特殊的药品。在十分缺少西药麻醉剂的当时,自产的吗啡承担起解缓伤员疼痛的重任。

“辽沈战役”结束后,种植罂粟的“秘密任务”也随之完成,“特区”撤消,部队南下。

父亲也是一位老兵,参加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的国内战争,即解放战争,和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朝鲜战争,即抗美援朝。他的一生,也是为自己的祖国和理想付出与献身的一生。

五年前,也是在5月初的一天,距John McCrae写下那首诗整整88年之后,我把父亲的骨灰埋在了黑龙江边的原野上。那里,是他的家乡,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那里,也曾经开满了血红的罂粟花。

海东一家 » 血红的罂粟花,开在黑龙江边的原野上

佛兰德斯的罂粟花开世界

 

在英国住了几年,每到十月底、十一月初,都发现很多英国人在胸前别一朵红花,开始不明就里,直到前年才大体知道这是英国为纪念一战、二战,及所有在卫国维和战争中的阵亡将士,并为伤残贫穷退伍军人及军眷捐款的一项活动的标志。

转眼今年又到了红花满眼的时候,前几天,先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告诉我,原来,那种被人们带在胸前的红花是罂粟花。这使我也吃了一惊。罂粟花给人的感觉一向不好,它结下的籽是鸦片、吗啡、海洛因和可卡因等众多毒品的原料。为甚么英国人以这样的「罪恶之花」作为这个活动的标志?在这后面莫非有甚么故事?

忍不住上网去查了一下,原来罂粟花成为纪念阵亡将士之花,是因为加拿大一名军医的一首动人的诗歌──In Flanders' Fields(佛兰德斯战场)。

young

(他们曾如此年轻)

佛兰德斯处于法国北部和比利时西南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好几次的浴血奋战都发生在那里。为抵抗德军的进攻,无数联军战士献出了生命,从而埋在了佛兰德斯的黄土之下。第二年的春天,一大片的红罂粟花到处盛开,覆盖了整个战场和战士的墓地。

thankthem

(因此我们感谢他们)

一九一五年的十月,加拿大的一名军医约翰.麦克瑞(John McCrae)中校,奉命前往佛兰德斯接收加拿大阵亡将士。他亲眼目睹了战场的惨状,目睹了红透半边天的罂粟花,抑制不住悲伤和激动,在一张碎纸片上写下了十三行诗句。以纪念为正义之战献身的战士,也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英勇作战,保卫家园,同时他的这首诗也蕴含著作者反对战争,和向往和平的心声。当时他并不知道,他写下的是一首传世名作。他的诗是这样开头的:In Flanders fields the poppies blow(在佛兰德斯战场,罂粟花随风飘荡)。这首诗道出了千千万万战士的心声,很快便以民歌的形式在前线和后方广为流传。凡是听到它的人,无不被它深深打动。

(以下图片摄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外)

RD-westerminsterabby

RD-westerminsterabby3

受这首诗歌的影响,美国人Moina Michael开始佩带罂粟花来纪念战死的战士,她还出售罂粟花,把得到的钱用于帮助那些伤残的退伍老兵。一九二○年,一位法国妇女出售手工制的罂粟花,集资用于帮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儿童孤儿。不久,前英国司令官马歇尔(Field-Marshall Earl Haig)鼓励用出售纸罂粟花来资助退伍军人。就这样,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以罂粟花为标志的「阵亡将士纪念日」,陆续建立并保持下来成为传统,英国第一次「阵亡将士纪念日」是在一九二一年十一月十一日举行的,每年一度,延续至今,已有九十年。

RD-westerminsterabby4

RD-westerminsterabby5

明白了这朵罂粟花的来历,也使我想起在中国那片土地上,为抗击日本侵略军,而面对面地战死在抗日疆场的二百零六位国民党将军,三百多万牺牲、失踪的海陆空官兵。真希望自己有机会为他们带上一朵罂粟花。当然那时,英法美都是和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站在同一个战线上抗击德意日的战友,仅为这一点,作为中国人,我也很愿意去买一朵罂粟花。并找出著名的「佛兰德斯战场」一诗的中译文如下:

在佛兰德斯战场上,罂粟花随风飘荡

十字架林立的墓地

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

云雀仍在天空中翱翔勇敢歌唱

枪声却不再作响

不久前,我们战死沙场

我们曾经活着

感受过黎明和傍晚的霞光

我们曾经为人所爱

现在我们却长眠于佛兰德斯战场

我们要继续与敌人战斗

你从我们垂下的手中接过火炬

并把它高高举在手中

如果你背弃我们的遗愿

即使罂粟花开满了佛兰德斯

我们也不会安息◇

(文 ◎ 李微微)

RD-lest-we-forget

(永志不忘 Lest we forget!)

佛兰德斯的罂粟花开世界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战争 生命 纪念 罂粟

081109 flandersfield 500x125.jpg

前天,我特地来到银行的柜台前,而不是如往常那样去门前的提款机,排了很长的队,取了一叠10元的现金,就是为了再仔细看一看印在纸币背面的罂粟花和那首诗。

在加元的10元纸币背面,有两只飞翔的和平鸽,下面就是《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的诗句,英文和法文,旁边是几朵开放的罂粟花,和枫叶,最底部是在纪念日里常常听到的那句话:Lest We Forget

让我们不要忘记!

我知道周围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不会留心纸币背面的诗句,尽管这些10元纸币总在我们手上流来流去。

但我相信,有很多朋友,依然和我一样,此时会很认真地读读纸币的,并且今后会经常想起,不再忘记。

国内有的朋友,非让我把John McCrae的那首著名的诗《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译成中文。

我的英文水平实在不怎么样,况且诗句或歌词是最难翻译的。有时候,连电影电视话剧的台词都很难翻译得准确。不过,看到网上各种版本的译文,大多翻译得实在难以恭维。与其去看那样的译文,可能还不如读读自己翻译的。所以,我就斗胆献丑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作者:约翰 麦克瑞
译者:海东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血红的罂粟花迎风开放
我们昨天浴血的战场
就在十字架间花开的地方
云雀在天空中飞翔
炮声中依稀听得见
它们还在勇敢地歌唱

我们此时在另一个世界上
就在几天前 和你一样
也曾爱过 感同黎明的破晓
也曾被爱 看如黄昏的霞光
如今 我们却静静地躺着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继续同敌人拼战沙场
从我们低垂的手上接过火炬
在你的手中把它高高举亮
假如你背弃了曾经的誓言
我们将永远不会宁息安详
尽管血红的罂粟花会依然生长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8 条评论
  1. 2008年11月10日 15:19 # Franc
  2. right. seldom would people notice on the reverse side of CAD$10 notes.

    you did a good job in translation.

  3. 2008年11月16日 01:08 # 蓝调

    看看这个翻译版本:

    在佛兰德斯战场上,罂粟花随风飘荡
    十字架林立的墓地
    就是我们居住的地方;
    勇敢歌唱云雀仍在天空中翱翔
    枪声却不再作响

    不久前,我们战死沙场
    我们曾经活著,感受过黎明和傍晚的霞光
    我们曾经为人所爱,
    现在我们却长眠于佛兰德斯战场

    我们要继续与敌人战斗:
    你从我们垂下的手中接过火炬
    并把它高高举在手中
    如果你背弃我们的遗愿
    即使罂粟花开满了佛兰德斯,我们也不会安息

  4. 2008年11月16日 01:14 # 蓝调

    再比较下今天联合早报的译本:

    血红罂粟花盛开在佛兰德斯战场,

     排在十字架之间,成列又成行,

     那标志着我们的长眠之地;

     而天空上云雀们,仍然在勇敢地飞翔,

     枪林弹雨中依稀听得见它们的歌唱。

     我们已是逝者。

     几天前, 我们还活着,

     感受拂晓,目睹夕阳灿烂,

     爱着并且被爱着,

    而现在却长眠于佛兰德斯战场。

     继续我们同敌人的战斗吧:

     我们倒下的手向你投掷这一把火炬,

     请把它高高举起。

     如果你背弃了先烈的遗志,

     我们将难以安息,

     虽然罂粟花遍布在这佛兰德斯战场。

海东一家 » 在弗兰德斯的原野上

2012年4月25日 星期三

康乃馨革命(葡萄牙语:Revolução dos Cravos)



葡萄牙历史系列
Flag of Portugal.svg
古代历史
葡萄牙史前时期
罗马帝国时代的琉息太尼亚行省
西哥特人苏维汇人
中世纪历史
收复失地运动
卡斯蒂利亚王国莱昂王国
统一王权的建立
1383至1385年内战
阿维什王朝
近代历史
葡萄牙航海史
葡萄牙王位争夺危机
西班牙统治下的葡萄牙
布拉干萨王朝
里斯本大地震
布拉干萨-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葡萄牙内战1826年宪法
现代历史
第一共和国
军事独裁政府
萨拉查的法西斯独裁统治
葡萄牙殖民地战争
康乃馨革命
今天的葡萄牙
专题历史
经济史
文化史
艺术史
军事史
殖民史
文学史
王国时代
共和时代
葡萄牙君主
 葡萄牙历史年表 

25 de Abril sempre Henrique Matos.jpg
康乃馨革命葡萄牙语Revolução dos Cravos),又称四·二五革命,指葡萄牙首都里斯本1974年4月25日发生的一次左派军事政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多欧洲国家纷纷自愿及被迫放弃其殖民地。葡萄牙的萨拉查右派政权却拒绝放弃其殖民地,因此它仍然维持着庞大的殖民帝国。葡萄牙尝试抵抗殖民地发起的非殖民地化浪潮,并因此爆发了殖民战争(1961年-1974年)。长久的战争和庞大的军费令萨拉查政权失去了很多葡国人民特别是中下级军官的支持。
这些中下级军官组成了“武装部队运动”(Movimento das Forças Armadas,简称MFA),于1974年4月25日在里斯本发起政变,期间并有很多平民自发参与。在政变期间,军人用康乃馨花来代替枪中子弹,“康乃馨革命”便由此而来。此革命推翻了萨拉查统治下、20世纪西欧为期最长的独裁政权,引发了两年社会骚乱的“过渡时期”(在葡萄牙称之为“革命过程进行间”Processo Revolucionário em Curso,简称 PREC),而使得葡萄牙自由民主化。此后葡萄牙政府宣布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放弃海外殖民地,导致世界各葡属殖民地纷纷脱离葡国统治独立。然而前殖民地莫桑比克安哥拉独立后即爆发多年内战,葡萄牙被迫收容多达100万葡裔难民(在葡萄牙称之为“归侨”Retornados)。
与普通暴力革命相对比,葡萄牙的康乃馨革命者采用和平方式来达成目标,而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获得成功。为纪念此日,葡萄牙把4月25日定为自由日

目录

  [隐藏

[编辑]康乃馨革命对殖民地的影响

[编辑]澳门

1557年葡萄牙进攻广州失利后,明朝当局曾将澳门租借给葡萄牙商人,而葡国当局也对明朝与清朝支付澳门的地租;后来于1887年葡萄牙搭上北京条约的顺风车,对清廷签署不平等条约,而不再将地租交给清廷,改为“强占”澳门领地。
葡萄牙政府宣布放弃所有海外殖民地,但将澳门视为特殊地区。1976年,《澳门组织章程》和《葡萄牙共和国宪法》先后颁布,承认澳门是“葡萄牙管治下的中国领土”,为后来解决澳门前途问题打下基础。为纪念此日,澳门市政厅南湾湖两处街道,命名为四月二十五日前地(Praceta 25 de Abril)及四月二十五日街(Rua 25 de Abril)。澳门回归前,自由日为澳门公众假期,回归后被取消。
原本葡萄牙在澳门有驻军,而葡国驻澳军队在康乃馨革命爆发后全部撤出,澳门于1976年1月自立军事化保安部队。

[编辑]东帝汶

由于康乃馨革命的影响,葡萄牙当局宣布放弃所有殖民地,其中包含东帝汶。而东帝汶的葡国驻军撤出后,印尼苏哈托政权派兵侵占东帝汶;由于受到葡萄牙殖民文化影响的东帝汶人,对印尼以回教徒组成的伊斯兰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意识,爆发了长达24年的独立战争;东帝汶于1999年通过独立公投,并于2002年正式独立与加入联合国。

[编辑]民主化分界点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系教授杭廷顿将此次革命视为第二次民主化与第三次之间的分界点。

[编辑]参看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美国退伍军人协会 - 美国军事

 

美国“退伍军人协会”这样的民间组织,它是推动美国国会和政府通过立法等措施,保护烈士墓地以及各种纪念物的重要的力量。到2007年,美国退伍军人协会拥有300多万会员,任何人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美国退伍军人协会 - 美国军事 - 全球防务

滕安的梦想

1.成立一个中国退役军人协会,让更多退役军人有一个精神家园。

因为创业很难,很多军旅企业家在创业之初,可以说是伤痕累累,却没有人过问。如今事业有成,还是没有人分享成功。地方的人说你是当兵的,部队说你是转业干部。心里和情感上都感觉很失落,有人甚至伤感地形容自己是‘孤魂野鬼’,让人听着心里很难受。通过成立协会能让军旅企业家们定期共同交流。

2.建立一个退役军人基金会,为更多有创业梦的军人和企业家圆梦。

该基金会包含:退役军人创业基金;退役军人子女教育基金;退役军人养老基金等。

目前,北京明蓝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耀明与合展集团九州华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艾晓宁共同作为基金发起人正在筹备相关工作。

3.打造一个“退役军人创业论坛”,给退役军人构建精神高地。

全国有很多各类论坛,唯独没有与退役军人相关的论坛。现在退役军人上访等社会问题比较多,全国退役军人目前没有一个思想交流的场所,他们感觉自己被社会边缘化,缺少尊严,感到失落。通过举办这方面论坛,能够让大家有一个交流的平台。

4.成立一所中国退役军人创业学院,填补我国退役军人辅导机构的空白。

滕安说:“我研究过36个国家的退役安置政策,他们都有自己的退役军人辅导学院,甚至连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都有,他们不但有退役军人辅导学院,而且还有残疾军人退役学院,而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没有一所。我一直都想传播优质的兵商文化,打造商业黄埔,在退役军人这个人才宝库,为国家输送培养更多的复合性人才”。

5.成立一个军旅企业家联盟,合作发展,造福社会。“2000年7月,部分北京陆海空退役的军旅企业家为纪念“八一”聚到了一起。不少人表示,参加这样的活动让人有了回归感,找到了组织。这些转业军人中有的是总部机关高级参谋人员,有的是军区高级参谋人员,有的是大校军衔,有首长身边的秘书,还有功勋飞行人员……他们都是军旅功臣。他们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主动放弃了组织安排,走上了创业之路。

一个人再优秀,也没有一个团队有力量。他希望这个联盟能够作为先头部队,为接下来相关的工作探索出一条路子,做的更实更强。联盟的想法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国家人事部、总政干部部、国务院军转办都对联盟给予关注支持,2012年全国自主择业转业军官培训将与联盟共同主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联盟将更多关注退役军人的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联盟的宗旨强调退役军人仍然是人民的子弟兵。这些企业家们都期望实业报国,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为军队建设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继续关注国防建设,宣传军队先进的文化思想。http://epaper.shangbao.net.cn/read-842-18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