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

网店谎称卖狗粮实为买卖枪支 数量可武装加强连(图)

文章来源: 扬子晚报 于 2012-03-20 20:29:17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网店谎称卖狗粮实为买卖枪支 数量可武装加强连(图) 扬子晚报


一个制枪嫌疑人(左二)在“兵工厂”内被警方当场擒获。

警方查获的各类非法枪支足以武装一个“加强连”。

从去年4月至12月间,扬州市江都警方从一条网络涉枪线索入手,历时8个月,辗转17个省,摧毁盘踞在淘宝网站的地下销售枪支弹药网络14个,捣毁了以李某、陈某、刘某、郑某等人为首的特大制售枪支弹药犯罪团伙,抓获涉案嫌疑人301名,共收缴各类仿真枪支160余支、气枪子弹40余万发,足以武装一个“加强连”。20日,江都警方宣布,该起被公安部列为治爆缉枪专项行动督办案件的枪支大案成功告破,记者从警方了解到破案细节。
通讯员戴明广孟萍 本报记者陈咏文/摄
卖狗和狗粮的论坛“火得反常”
民警卧底QQ群,才知道是卖枪和弹药的
去年4月,江都区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发现,网络上有几个知名论坛的网民活动频繁,论坛上有多个卖“狗”和“狗粮”的广告,可奇怪的是,上面没有涉及到价格,只是留了一个QQ号码。“卖狗和狗粮的论坛怎么会这么火?”民警决定深入调查,试着加入该群后,发现这个所谓卖狗和狗粮的群,其实就是一个销售枪支套件和弹药的群,说卖狗是卖枪,说卖狗粮是卖子弹。
去年4月25日,民警在该群聊天中获悉,江都人季某曾在互联网上购买枪支套件和铅弹。当天,江都警方即立案侦查,并将犯罪嫌疑人季某抓获,从其办公室内查获仿“美秃”PCP气枪1支、铅弹970发。民警发现,该种气枪具有射击精度高、威力巨大的特点,如果流入社会,会造成治安隐患。
经进一步侦查,民警发现了两个潜伏于淘宝网站的销售枪支弹药的网络。扬州市副市长、公安局长王少鹏亲自部署,立即指示成立“4·25”网上买卖枪支弹药案专案组。江都公安局抽调18名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组织攻坚。
经过工作,专案组发现犯罪嫌疑人的落脚地在广东省汕尾市。民警立即赶赴汕尾,将销售枪支弹药的犯罪嫌疑人郑某抓获,同时查获作案用的电脑、物流快递单等物品。经查,以郑某为首的犯罪团伙利用QQ群发布出售枪支弹药的信息,在淘宝网站开设以卖狗和狗粮、卖服装为掩护的多个网络商店,共向网友出售枪支弹药210余人次,涉案人数近200人。鉴于案情重大,省公安厅将该案予以挂牌督办。2011年7月14日,该案被公安部列为治爆缉枪专项行动督办案件。
涉案枪弹足够武装一个“加强连”
30来岁的五金工改行制造枪管网上销售牟利
在上级公安部门的支持下,专案组成员分赴广东、江西、浙江、湖南等省,先期抓获涉案嫌疑人48名,摧毁销售网络4个,侦破工作取得阶段性战果。
为彻底根除治安隐患,专案民警循线追踪,在江西省赣州市抓获销售气枪铅弹的上层代理刘某,通过审查等侦查工作,发现涉案人员260余人,涉案金额30余万元。通过侦查郑某出售枪管线索,发现枪管的销售源头来自广东汕尾市的网民“恶魔的翅膀”,制造源头在湖北省十堰市,铅弹源头在福州泉州市惠安县。
专案民警兵分三路,一路赶赴广东,悄悄对“恶魔的翅膀”进行侦查,第二路赶赴十堰开展工作,第三路赴福州泉州开展侦查。专案组在山区野外蹲点守候,锁定李某、庄某、郭某等制售枪支弹药的涉案人员,并查明制造枪支弹药窝点和存储仓库。2011年8月1日至12月1日期间,专案民警分别将7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擒获,摧毁3个制造枪支弹药窝点和3个存储仓库,当场收缴枪管成品、半成品若干,铅弹300公斤计30余万发,扣押机床加工设备3台。与此同时,在广东汕尾的专案民警立即收网,将主要嫌疑人陈某抓获,一举捣毁了以李某、庄某、郭某、陈某为首的特大制造、销售枪管团伙。
经查明,自2011年以来,犯罪嫌疑人李某以十堰市鹏伟科工贸有限公司为掩护,生产、销售枪管380余根,涉案金额60余万元。同时,查明庄某、郭某生产、销售铅弹400多公斤,40余万发,足以武装一个“加强连”。
值得一提的是,制造枪管的李某是一名五金工,今年30出头,结婚没多久。李某交代,他是一名五金工,一个月的工资有三四千元。有一次在网上闲逛,他萌生了制造枪管的念头,回去就动手制作,没想到竟然成功了。他将制造的枪支放到网上去炫耀,引起了网友“恶魔的翅膀”的关注,刚开始他不愿意卖,后来需要钱,就接受了“恶魔的翅膀”的建议,开始销售枪管。落网后的李某很是后悔,反复对警方说,要不是觉得一时好玩制造枪支玩,然后放到网上炫耀,自己不会走上这条路。
通过该案侦办,警方发现当前网络制贩枪支弹药犯罪隐蔽性更强、特别是少数物流快递公司缺乏规范化管理,也给破案带来干扰。办案民警建议,推行寄收件实名制,对于运输物品的安全性进行“责任倒查”,以此切断枪支弹药等违禁物品的寄运通道。

2012年3月20日 星期二

明鏡歷史網: 29军最后一名老兵:我亲历的卢沟桥事变

明鏡歷史網: 29军最后一名老兵:我亲历的卢沟桥事变: 方军采访手记:人类社会伴随着战争走到今天,但恐怕没有哪一次能像卢沟桥事变那样,如此长久而深刻地震撼着无数中国人的心灵。2007年7月7日,笔者在卢沟桥组织了全国范围内的29军老兵的最后一次集结。当时,笔者还公布了所能搜集到的差不多全国范围内的29军老兵资料。事后,笔者又写出报...

2012年3月19日 星期一

尼泊尔“毛派”游击队“农村包围城市”的11年

时间:2008-07-05 04:29

尼泊尔“毛派”游击队“农村包围城市”的11年 2007年01月26日 15:00国际先驱导报 尼泊尔“毛派”游击队战士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章建华 发自加德满都 一支喜玛拉雅山麓下神秘的政治及武装力量,他们自称“毛派”,但无

尼泊尔“毛派”游击队“农村包围城市”的11年

2007年01月26日 15:00国际先驱导报


尼泊尔“毛派”游击队战士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 章建华 发自加德满都

一支喜玛拉雅山麓下神秘的政治及武装力量,他们自称“毛派”,但无论是“毛派”领导人自己(他们曾多次明确表示,他们与中国政党没有任何联系。)还是中国方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006年4月27日表示,“他们的组织虽然叫‘毛派’,但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我们国内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同该组织没有任何联系。”)都否认彼此有关。

11年前“毛派”带着老旧的鸟铳走进深山老林,随后一场连续10年的血雨腥风荡涤这个小国,正当人们担心战争日益扩大时,“毛派”却与尼泊尔反对国王的多数政党结成联盟,完成了一次“蜕变”

从“打土豪”到参政治国

“毛派”领导人对进城后的“治国路子”早已心中有数,并密集展开对基层干部的培训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西陶拉,(首相的房间)在哪?我们怎么走?”1月15日一早,尼泊尔“毛派”主席普拉昌达在议会大院里的政党办公室,很着急地问尼泊尔内政大臣西陶拉。西陶拉是来接普拉昌达到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在议会的专用办公室的,双方将讨论当天就要成立的临时议会的议长人选等问题。

普拉昌达显然不知道首相办公室距他只有不到百米之遥。虽然路不熟,但“毛派”领导人对进城后的“治国路子”早已心中有数,并密集展开对基层干部的培训。

做好组织准备

“如果群众愿意赋予我职责,如果我党选择我作为最佳总统候选人,我将接受(这个使命)。”2006年12月9日,尼泊尔当地报纸《喜马拉雅时报》援引了“毛派”领导人普拉昌达接受印度媒体采访时的表态。这是他首次表示自己有意成为未来尼泊尔共和国的总统。

1月15日,73名“毛派”成员和10名其推荐的社会界别成员加入330人的尼泊尔临时议会。“毛派”从此成为尼泊尔的参政力量。临时政府成立后,“毛派”还将占有3~5个大臣席位。

普拉昌达及其领导的游击队,正在从一股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的反政府力量,转变为参与选举政治的党派力量。尼泊尔“毛派”为其参政、执政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

2006年12月13日,“毛派”中央委员会会议在巴德岗召开。这次会议是“毛派”进城的重要准备会议,使其组织从军事化的战争状态转化成适应和平时期的选举政治。会议结束后,形成了新的领导层和领导结构:普拉昌达领导11人的中央书记处和信息情报部门;巴特拉伊领导“人民委员会”;基连继续领导武装力量(“毛派”武装除了接受联合国监管部分外,尚有大量正规、非正规武装);马哈拉领导议会党团……

1月14日,在进入临时议会前夕,普拉昌达和巴特拉伊专门在临近加德满都的巴德岗召集所有议员进行培训。培训直到晚上八点半才结束。“他们在那学习如何在议会里得体举止,如何与人交流,如何表决,如何要求发言,甚至如何拍打桌子表示不满……”知情人士对《国际先驱导报》介绍了“授课内容”。普拉昌达自己说:“我主要教他们如何与人辩论。”


尼泊尔政府军

修改“纲领”安抚业界

2006年年底,巴特拉伊多次表态,该党一旦执政,将强势推动土地再分配,因为超过尼泊尔70%的贫困人民居住在乡村。分配后,“将有更多人参与提高生产力的活动。”

“毛派”在地方赶地主、分财产田地的举动,到城里四处搞工会运动和一贯的表态让大城市企业主相当担心会被“均贫富”。为此,“毛派”做了策略上的变化。巴特拉伊说,“毛派”的最终目的是消灭贫困,给人民平等机会,“但目前我们也有个最低纲领。”即便在敏感的劳工问题上,他也认为,“目前应该和管理层建立友善的关系。”

同时,“毛派”宣称,“将打击重点放在贪腐的大资本家上。”也就是说,一旦执政,它首先将打击腐败,尤其是“金融资本的腐败”。这让加德满都的一般企业主略感宽心。

此外,“毛派”一般不干扰小商小贩这些“小资本主义从业者”。比如去年12月19日大罢工,依然可以看到擦鞋的、卖爆米花的生意人。他们这些被“毛派”称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从业者,甚至可以在集会现场穿梭。

行政“创新”吸引眼球

“毛派”的政治运动,从前经常因干扰正常生活秩序而遭人诟病,但现在“毛派”也学会用它来改善社会秩序。

去年年底,尼泊尔西部中心城市尼泊尔根杰发生骚乱,当地警察只管旁观,根本不介入抢劫、斗殴事件,结果导致一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据悉,基层警察如若介入,这些本意在宣传政治主张的队伍,将视警察为反对对象并采取暴力,焚烧警车和警察局。第二天,“毛派”迅速发动“和谐社区”游行。由于势力强大,游行所经之处平安无事。

又如,独角犀牛是尼泊尔的国宝级动物,但近几个月来屡遭猎杀,已有灭绝迹象。这引起了动物保护组织和尼泊尔普通市民的关注。1月5日,“毛派”武装就和尼泊尔森林警察搞起了森林巡逻,引得媒体纷纷报道。

作为11年内战参与者的“毛派”武装,如今甚至开始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去年12月27日,毛派在马亨德拉那加营地的武装部队趁着无仗可打,专门组织了22人的特别工作队,铺了大约10公里的石子路,250个家庭因此受惠。


尼泊尔游击队开始集中整编

自行参与市政

“毛派”进入城市后,开始自行参与市政。据悉,他们将首都加德满都分成18个片区,每个片区任命“区长、副区长和行政主管”,下辖22人左右,一般为25人。

“毛派”干部们常做些扶助困难、清扫大街、维持治安的工作。比如圣诞期间,在国际游客密集的泰米尔区不仅有警察巡逻,也有“毛派”巡逻。

“如果抓到小偷,我们会把他们交给警察,收缴的财物也会尽力交给失主。”哈里士自称是加德满都的一个“毛派”区长。不过,由于行政治安废弛,尼泊尔治安并不因此有太多好转。

在自行参与市政管理的同时,“毛派”干部们还自刻公章,四处“收税”。在加德满都市中心经营一家服装鞋帽店的老板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他们每次收10卢比或20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9卢比)
“如果不给呢?”

“不给他们就不走。不走我的生意怎么做?”

“肯定没发票吧?”

“有收据。这表示有人在这收过了,下一拨人就不能再收了。”

然而,毛派的行政毕竟不是正式的,还出现部分流氓分子冒充“毛派”人员讹诈商铺的情况。


尼泊尔游击队女兵

11年轮回:农村包围城市

10年流血,超过1.3万人死亡,“毛派”自身完成了一次蜕变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毛派’从此进入主流政治,不再是反叛者。”1月15日,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在议会通过临时宪法后说。

“毛派”的由来

在一年多前,没有几个人知道“毛派”领袖普拉昌达的真面目。他们自称“尼泊尔共产党(毛派)”,原为尼泊尔反政府武装组织。不过,“毛派”领导人曾多次明确表示,他们与中国政党没有任何联系。

1990年,尼泊尔国王重新允许政党活动,实行君主立宪。当年,4个尼泊尔共产主义派别成立“尼泊尔共产党(团结中心)”,选举普拉昌达为总书记,自称“接受毛泽东思想”,通过了从事武装斗争的有关决议。团结中心被认为是尼泊尔“毛派”的前身。

但“团结中心”并非一开始就从事武装斗争。1991年,“团结中心”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另组以巴特拉伊为主席的联合人民阵线参加议会选举,获得议会9个席位。

1994年,“团结中心”内部在讨论武装斗争时机是否成熟时发生分裂。认为武装斗争时机成熟的普拉昌达和巴特拉伊一方在议会中期选举前被国家选举委员会取消参选资格。尽管普、巴一方的参选资格后来又被最高法院认可,但他们最终错过参选时机。

1995年,普、巴二人索性将“团结中心”改组为“毛派”,开始准备武装斗争。

1996年,在向当时的首相德乌帕提出40项要求未获理睬后,“毛派”领导人普拉昌达、巴特拉伊等共13人带着两支鸟铳走进深山老林,于同年2月12日正式宣布武装起义,目的是要推翻君主立宪政体,建立人民共和国。

深山创建根据地

1996年开始,“毛派”在尼泊尔中西部山区首先袭击小规模的警察局,以求获得武器弹药,同时也制造了一些爆炸事件。在以后的近五年,不间断传出“毛派”夜袭地主、占领银行的消息。

这五年,尼泊尔平均一年换一个首相,各政治党派似乎对“毛派”的小动作不以为意。但恰在这五年里,“毛派”深耕农村,获得了各种支持,势力逐步增强。

尼泊尔社会的底层百姓是“毛派”的基本支持力量。特别是在“毛派”的根据地,他们赶走地主,将地主财产和土地分给贫苦农民。此外,“毛派”还实行民族平等,取消种姓歧视政策。

学生是“毛派”的生力军。带着全新观念进农村的“毛派”,在初期就建立各种文化、学生、妇女团体,吸引知识青年参加。

“毛派”力量几年间迅速壮大。2001年1月,

尼泊尔政府特别组成武装警察部队,围剿“毛派”;同年11月随着谈判破裂,更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派遣军队与其作战。


尼泊尔游击队员

城门口“见好就收”

打打停停间,“毛派”武装装备逐步改善,组织结构日趋严密。到最后,“毛派”逐步控制或影响了尼泊尔70%的领土,而政府只能控制首都加德满都和博克拉这样的大城市。在控制区,“毛派”成立了“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征收税赋,修建道路,设立医疗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作社”。

2004年12月23日,普拉昌达的武装已经逼近首都,宣布对加德满都进行“围城”。2005年上半年,“毛派”与政府军的战斗异常激烈。正当人们担心战争日益扩大时,“毛派”已与尼泊尔反对国王的多数政党联系,协商结成共同阵线。9月3日,“毛派”宣布单方面停火。

2006年6月16日,普拉昌达重返加德满都,十年后首次公开亮相。随后,政府与反政府方面陆续签定全面和平协定、敲定临时宪法。2007年1月15日,“毛派”议员参加了第一次临时议会会议,标志着尼泊尔11年内战的结束。

游击队如何转型成执政党——专访尼共高层领导人马哈拉

“在旧议会,我们是政治体系的参与者,在新议会,我们是政治体系的变革者”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马哈拉的办公室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的一条小巷里。记者到达时,他正在与其他领导人商讨进入议会后的策略问题,但还是抽时间准时在办公室接受《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办公室很简洁,两排沙发靠墙,一个柜子一个桌子;一幅水彩画里高山峡谷间,有几个人在赶路;一面墙上有一方镜,这比较特殊——作为发言人,还是得讲究形象的。办公室里有点冷,马哈拉穿得不少还围着围巾,却没开空调。

现年48岁的他,1992~1995年间曾是尼泊尔议会议员,“毛派”选择武装斗争后担任起高级领导,后期长期担任与政府进行谈判的谈判组负责人和政党发言人。从2007年1月15日起,他成为尼泊尔临时议会的“毛派”党团召集人。记者特此赶在1月14日对他进行了专访。


“毛派”领导人普拉昌达

我们作出了让步

《国际先驱导报》:担任中学数学老师的经历对你从政有帮助吗?

马哈拉:老师也是个政治职务,像个社会活动家。对我来说随后从政,这是个很好的经历。世界上有许多领导人都曾经是师范出身。

《国际先驱导报》:谈判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

马哈拉:谈判非常困难,真不是个简单的任务。他们的想法和思考方式与我们的太不一样了,但我们却必须追求一个唯一的结果,我试图在逻辑上说服他们。工作很复杂,我个人一直在努力。

《国际先驱导报》:谈判中,你可以自己做决定吗?

马哈拉:我个人的所有态度都是在和最高领导人协商后作出的。为了达成协议,我们党作出了让步。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作出让步。随后,他们也作了调整。我想,这是我们的成功。

我们将带来不同

《国际先驱导报》:和12年前你离开议会加入武装斗争相比,你对临时议会有什么新感觉?

马哈拉:12年来,许多事情都有了改变。在旧议会里,政治党派和国王非常热乎。那是个所谓“君主立宪”和“多党政治”的状态。

我们不喜欢这种政治体系,但我们试图进入内部去揭露它。不过,我们失败了,因此不得不拿起武器。十年武装斗争和2006年4月的人民运动后,我们和七党联盟共同恢复了这个国家的民主。同时,我们撕裂了政党和君主的关系,使得各党的政治独立更加明显。

在旧议会,我们是政治体系的参与者,而不是政治体系的变革者。现在情况不同了,我们将给政治体系带来不同。

《国际先驱导报》:在临时议会,你怎么执行政党的政策?

马哈拉:我们党在近期的主要战略是取得制宪会议选举的成功。在临时议会里,我们会多和其他政党联系、合作,可能会和它们结成共和阵线,左翼阵线等。因为是临时议会,我们可能会根据日程安排参与日常政策制定。

《国际先驱导报》:在议会里,又要面对许多老面孔,你能适应吗?
马哈拉:我们不管“面孔”什么的,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对方有意愿,无论是谁,我们都能与之合作。


我们还没胜利

《国际先驱导报》:即将成立的政府和旧政府有什么不同呢?

马哈拉:七党联盟政府与以前的政府完全不同,因为它是在人民运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不是由某人来指定的。

它还将领导国家走向制宪会议选举来决定国家的命运。它使这个国家成为世俗国家,并剥夺了国王的军事统帅权。这是非常积极的变化。

《国际先驱导报》:你们将来的政策如何呢?

马哈拉:我们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后改变旧国家,建设新国家。在制宪会议选举获得胜利前,我们不会认为我们已经获得了胜利。现在还有好些内、外势力阴谋反抗人民的意愿。我们对此非常清醒,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游击队女兵

一位女干部的“青春之歌”

“我决定战斗到最后一刻——就像林道静和她的同志们在狱中做的那样”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讲述人:比娜·马嘉(Beena Magar) “毛派”党员、“毛派”学生组织领导人。

加入“毛派”,一度成为很多渴求妇女解放的尼泊尔女孩的一条出路,比娜·马嘉就是其中一位。作为“毛派”的普通一员,她的经历也折射出这个组织曲折的发展历程。近日,比娜·马嘉在尼首都加德满都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专访,自述了她的“斗争之路”。

15岁当上“妇委会”主任

我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要成为党的人。

我的父亲是尼泊尔西部康赞普尔县的(尼泊尔共产党)党员。我的母亲经营着村子里的一家小店,也是党的支持者。从小,他们就向我灌输党的思想。

1995年,我12岁,在父母的安排下,我参加了党的文化团体。当时的任务是进行各种表演,内容是鼓舞人们去和旧政府进行斗争,我非常喜欢。

我那时还尤其喜欢文学。14岁那年,我从朋友那拿到了一本书——《青春之歌》,作者叫杨沫,女主角是林道静。那本书我看了三遍,林道静几乎成了我的偶像。

1996年,党发动人民战争(指“毛派”武装与尼政府军的战争)。由于党的力量还不强大,就积极在全国开展宣传活动。15岁的我就成了县妇女组织主任。虽然年纪还小,但我当时没觉得我什么都不懂,我当时只是对能承担那么大的责任,能为人民做那么多的事而感到自豪。


尼泊尔女游击队员

大学里秘密入党 

我边领导县妇女组织边完成学业。2000年,我考上了加德满都一所大学。

因为有党内的渠道,我一到大学就进入党的学生社团。一年之后,组织上突然有人通知我:“你已经成为一名党员了!”

没有任何仪式,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2001年4月13日。那是我一辈子迄今最幸福的一天!

我在加德满都担任学生社团主席,但我还是将很大一部分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我觉得将来没有什么问题,我可以一直这样工作、生活下去。

以林道静为榜样

2003年政府和党的谈判失败。那年的10月24日是噩梦开始的日子,我被逮捕了。

后来我知道那是关押政治犯的地方。还记得他们第一次用棍棒敲到头上时,我当时就倒在了地上,几乎失去知觉;在那里,每天只有一餐饭;我一直都被反绑着双手,脖子上套着铁链;24小时里随时都可能被电棒击打;每天上厕所不准超过三趟;甚至,他们还让我脱掉衣服,把我扔进冰冷的水里……

那是些暗无天日的日子。他们不准我们到太阳地里。那时侯我最大的兴趣就是看门窗里透过来的光线。尽管我经常觉得我可能在某一个明天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但我决定战斗到最后一刻——就像林道静和她的同志们在狱中做的那样。

发誓要更坚决地战斗

2005年9月党宣布单方面停火,准备与其他党派联合反对国王。军方受到了更大的释放政治犯的压力,10月初,他们把我转移到新地方关押。应该说,新地方情况好一些,我说的是殴打基本没有了。但你可以想像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每天都蒙着眼罩吗?

11月,党和其他党派达成协议,共同反对国王。经过一番波折,我终于在12月获得自由。

出来那天,我照过镜子,22岁的我,脸上几乎没有血色。同志们说我眼神恍惚,但我觉得我充满了力量,我发誓我要更坚决地战斗。

党很快就安排我到印度接受三个月的治疗,并负责一切费用。2006年,身体基本恢复健康后,党要求我重返加德满都。不过,遗憾的是,我错过了迫使国王交权的那场斗争。

记者手记:阳光·咖啡·23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没想到新年前收到的第一条贺岁短信居然是比娜发来的:“happy new year 2007”。

认识比娜纯属偶然。那天正采访一名电影导演,她的纪录片《炉灶,短衫和枪》讲述了尼泊尔“毛派”中几名女性成员的故事,当然也包括比娜在内。不料,导演有事先走,她约了比娜在同一个咖啡馆见面,十分钟内就到,非要我帮忙招待一下。

咖啡馆在市中心,只有背面有墙。趁顾客不多我选了顶层一张阳光最充分的桌子——刚看完电影《炉灶,短衫和枪》,知道比娜曾被长期幽禁,我想她一定不喜欢阴暗——加德满都干季下午四点的阳光清澈而不浓烈,正好。

十分钟早过了,比娜还没来。我就开始猜测她今天是否会爽约。毕竟,新闻预告那天下午七党联盟政府可能要与反政府组织敲定临时宪法。如果敲定了,比娜可能要安排第二天的庆祝游行;如果分歧太大,比娜可能也要指挥学生社团对外发表意见。

“嗨!你是章?”我还没反应过来,从楼梯口上来的女生已经快步走到跟前,大方地和我握手。她略微黝黑的手掌在女孩中属于宽大的,有点粗糙,握手的力度比较大。

她的外表并不出众,一身运动装的中性穿着,头发梳成马尾,头上扣着个棒球帽,帽檐压得很低,但仍能看见额头的皱纹。她和当地普通女孩最为类似的打扮是耳环和鼻钉,毕竟才23岁,是个爱美的年龄。

真难相信,就是眼前这个女孩15岁就成为一个县的妇女运动负责人,20岁就开始忍受非常的囚禁生涯。

“我只能和你聊一个半小时,有什么问题你就问吧?”她要求尽快把问题一个一个地问完,但这样的采访会很尴尬,所以到了餐馆后,我就先挑些轻松的有点不着边际的问题。“没有男朋友吗?”比娜手捂着嘴笑了起来:“我还没有结婚的计划,也没有男朋友。不过,你说对了,我们党提倡自由恋爱。”

当然,我最想知道的还是她是怎么挺过来的。“在囚禁的日子,你想过可能就出不去了吗?”比娜的声音越来越低:“我根本就没想过还有活着出来的希望。”——后来我整理照片时才发现,回答这个问题时,干练的她眼里含满了泪水。

2012年3月17日 星期六

明朝军事


军事

主条目:明朝军事
明代早期军队的来源,有诸将原有之兵,即所谓从征,有元兵及群雄兵归附的,有获罪而谪发的,而最主要的来源则是籍选,亦即垛集军,是由户籍中抽丁而来。除此之外尚有简拔、投充及收集等方式。此外,明朝中期以后又有强使民为军的方式,不过都属于少数,整体而言,卫所制仍然是最主要的军制。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明宣宗以后渐无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65]
在嘉靖年间,应付倭寇之乱时,将领戚继光在浙江地区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训练的方式,来取代不堪的卫所兵。正因为明朝正规军卫所军的不堪用,故这些民兵,在明朝后期逐渐担负起维持明朝有效统治的作战部队,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戚继光的召募以浙江人为主戚家军李如松的私人部队辽东铁骑,及袁崇焕所召募以辽东人为主的关宁铁骑[66]

[编辑]人口

元惠宗至正年间(1341年1370年)全国发生多次大规模的灾荒饥馑疾病和瘟疫,并最终促使红巾军起义爆发,期间造成人口大量减少。大明建立并统一全国后,明太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全国的农业生产在蒙元时代长期大规模战争而遭受极大破坏的背景下得到很大程度的恢复,加上洪武年间大规模向淮河以北和四川的荒无之地、垦荒填充移民,使人口得以稳定增长。到明太祖洪武廿六年(1393年)全国有6500万人,其中民户占6175万人,军户占325万人。
北五省(北平、山西,山东、河南、陕西)人口有1755万人,占全国27%,其中山东最多,有5,462,850人,以下依次为山西(3,790,760人)、河南(2,825,300人)、陕西(2,646,450人)、北平(2,619,500人)。中五省(京师、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人口总数为3380万,占全国52%。其中,南直隶有11,291,460人;人口密度最高的苏南太湖流域人口达6,320,300人,平均每平方公里220人;其次为浙江省,有9,959,270人;江西有7,260,000人,湖广有4,318,420人,四川最少,仅1,314,260人。南五省(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总人口有1040万人,占全国的16%[67]
明朝户口的峰值出现在明朝后期,但对于具体时间与人口数量,不同学者有不同说法。易中天认为,明末人口六千余万[68]赵文林谢淑君认为1626年明朝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有99,873,000人[69]王育民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130,000,000人至150,000,000人之间[70]葛剑雄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97,000,000人,明朝人口峰值接近2亿[71]曹树基认为1630年明朝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有192,510,000人,1644年实际人口大约有152,470,000人[72];而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则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60,000,000人[73]
明世宗嘉靖末年美洲高产作物传入后开始在明代人口最为稠密的江浙和岭南地区普及和推广,尤其是经过万历中兴过后以较快速度稳定成长,到明神宗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根据当代学者研究估计达到前所未有的150,000,000人,分布格局基本未变。明思宗崇祯十三年(1640年)到清世祖顺治七年(1650年),由于农民战争、饥荒和瘟疫等造成中原地区死亡加大,特别是由于北方鼠疫旱灾的爆发、以及八旗入关掠杀和为防范汉人而进行有计划的迁移,造成人口大量减少,只有原先人口总数一半不到,特别是经历鼠疫大爆发的北方,人口降到不足20%[74]
明代沿袭元代,将人户分为民户、军户匠户三等。手工业者为匠籍。匠籍、军籍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不得应试,并要世代承袭。若想脱离原户籍极为困难,需经皇帝特旨批准方可。轮班匠的劳动是无偿的。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以银代役,政府则以银雇工。人身束缚大为削弱。到清代军籍实行八旗制度,并废除实行四百年的匠籍制度[75]

2012年3月15日 星期四

元朝军事


元朝军事

主条目:元朝军事
使用蒙古弓作战的蒙古突骑
元朝军队按照亲疏关系分成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四个等级。蒙古军与探马赤军主要是骑兵。汉军、新附军大多为步军,也配有部分骑兵。水军编有水军万户府、水军千户所等。炮军由炮手和制炮工匠组成,编有炮手万户府、炮手千户所,设有炮手总管等。一部分侍卫亲军中,还专置弩军千户所,管领禁卫军中的弓箭手[33]
蒙古军与探马赤军
蒙古军是元朝军队的骨干,主要由蒙古族组成。蒙古军早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即创立,平时分布在草原上驻牧,战时临时招集。采用兵民合一的万户制,按十进制编组成十户、百户、千户。只要是十五岁至七十以内的人皆服兵役,其童子稍微年长著也组成“渐丁军”。元朝时期在汉地江南军户中签发丁男应役。探马赤军又名签军,随着战争的发展,统治者需要一支蒙古军队长期留守被征服地区,于是从蒙古各部中“签发”了部分士兵,组成专门用于镇戍的探马赤军。自1217年木华黎讨伐金朝时建立,由弘吉剌兀鲁兀忙兀札剌亦儿亦乞烈思五部组成,西征花剌子模回族维吾尔族突厥族等族成为探马赤军的一部分。探马赤军精于火炮与西方的回回炮,攻城力强。“下马则屯聚牧养,上马则备战[34][33][35]
汉军与新附军
元朝的铜制手铳是中国兵器史上第一个金属管形射击火器。
汉军蒙古帝国占领汉地后发民为兵,主要由金朝女真契丹降军、早期降蒙的南宋军、汉地的地方汉族武装势力与签发汉地百姓等所组成。窝阔台汗于1229年收编金朝女真与契丹降军[36],在汉地民户中大规模签发士兵,补充汉军兵员,将蒙古军的编制和官称用于汉军系统强。各汉军万户统军人数不等,“大者五、六万,小者不下二、三万”。汉军有“旧军”与“新军”的区别。旧军主要指敌国降军和地方武装势力,新军指从汉地百姓签发的新兵。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蒙元帝国的统治重心由漠北草原移到了中原汉地。元世祖对军队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建成中央宿卫军和地方镇戍军两大系统,确定了元军的编制和隶属关系,在元朝对外战争中,汉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5]
新附军主要是元朝南征南宋期间收边的降军,又被称为新附汉军、南军等。新附军内名号繁杂,而是元廷因士兵所具不同特点而起的名称,如券军、手号军与盐军等等。估计当时新附军的数量在二十万人上下,元帝将新附军分编到元军的侍卫军和镇戌军中;或以蒙古、汉人、南人建立新的军府,管领新附军人。每当有战事发生,首先调发各军中的新附军出征,其余则从事屯田和工役造作。经过多年的战争消耗和自然减员,新附军数量日益减少,最后式微[33]
1293年文永之役元日水军海战,竹崎季长绘‘蒙古袭来绘词’
卫戍系统
元朝的防卫分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宿卫军由怯薛侍卫亲军构成,其中怯薛军保留自成吉思汗创立的四怯薛番直宿卫,常额在万人以上,元朝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或其后人充任怯薛长。在战争中,怯薛则是全军的中坚力量,被称之为“也客豁勒”(大中军);侍卫亲军用于保卫大都,卫设都指挥史或率史,隶属于枢密院[35]
镇戍军由蒙古军探马赤军守卫靠近京畿的要地,华北陕西四川的蒙古军、探马赤军由各地的都万户府(都元帅府)统领,隶属于枢密院。南方以蒙古军、汉军新附军共同驻守,防御重点是江淮地区,隶属于各行省。镇戍诸军,有警时由行枢密院统领,平时日常事务归行省,但调遣更防等重要军务则归属枢密院决定[33]
水军
元朝水军原是为了元灭宋之战而准备,1270年刘整建造大量水军。襄樊之战时元朝水军与陆军协同包围襄阳,攻下后降将吕文焕又率元水军与河岸陆军协同于丁家洲之战击溃南宋水军精锐,至此领有全部长江水域。而后张弘范又率元朝水军(平底船)渡海南下追击南宋海军,最后于崖山海战包围歼灭之,元朝水军在灭宋之战有重要的功能。元朝融合了南宋和阿拉伯航海技术,使海军技术更加成熟,然而在对外战事中,元日战争元爪战争均以失败结束,而且对日战争两次均被台风所毁,只有对占城的战役获胜而已[33]

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

納粹飛碟計畫


納粹飛碟計畫【組圖】 納粹飛碟計畫 - 二戰德國納粹飛碟計畫【組圖】
標籤:二戰德國納粹飛碟計畫, 納粹飛碟計畫, 納粹飛碟計畫 JFM, 納粹飛碟計畫 RFZ, 納粹飛碟計畫 飛碟戰機計畫,納粹飛碟計畫,納粹飛碟計畫 RFZ,納粹飛碟計畫 飛碟戰機計畫,納粹飛碟計畫 JFM,二戰德國納粹飛碟計畫
揭秘二戰德國納粹的飛碟計畫
最不可思義的、充滿很多疑問和懸念的事,絕密的第三帝國飛碟戰機計畫(納粹飛碟計畫)開始於1920年,納粹党成立日就開始了。13年之後,納粹党的領袖阿道夫`希特勒上臺執掌第三帝國政權。為了更好的執行這一絕密的飛碟計畫(納粹飛碟計畫),納粹黨廣泛收集飛碟計畫所需要的科技和技術人員,還組建一些神秘的組織:Thule (1917)、Vril (1919)、還有其他的神秘組織例如:DHvSS(Men of the Black Stone)。讓這些神秘組織去尋找扭轉二十世界德國命運的古老的條頓命令和神秘的燃料配方。
1922年納粹德國開始了飛碟研製,JFM(JenseitsFlugMaschine)研製的飛碟技術是來自與世界極北之地的國家Thule-Vril(估計是外星人)進行以商業交換(交易)飛碟技術的結果。

當阿道夫希特勒於1933年執掌德國大權後,吸收、強化了有關Thule- Vril的哲學和理工類的自然科學的影響,“圓盤飛行器”計畫(納粹飛碟計畫)開始啟動,該計畫由W.O. Schumann(人名)牽頭進行。W.O. Schumann(人名),在慕尼克綜合技術大學為神秘的納粹部門JFM工作,研製飛碟工作,時間是:1922-1924年。

1934年,第一個RFZ的飛碟戰機製造出來。這個RFZ的飛碟使用了Schumann levitators(外星人)技術,試飛時經常出故障導致損失慘重。

第一個飛碟式戰機:RFZ-1在失去控制之前,曾經飛到60米的高度。試飛員雷塞`瓦茨(Lothar Waiz),在德國的愛登伯格(地名Arado-Brandenburg)進行RFZ-1一號樣機的試飛。
由於196號symb 〈化〉氬 (argon)燃料導致1號樣機的圓盤機翼發生劇烈顫動,並最終導致1號樣機失去控制撞向地面。1號機的試飛失敗並沒有讓德國的設計師和技術人員氣餒。同年,RFZ-2二號樣機成功的製造出來。2號樣機:RFZ-2,比第一號樣機要小,裝有武器的飛碟。
2 號樣機裝有2挺MG機槍,作為偵察飛碟,1940年,2號機飛越不列顛群島和南大西洋進行偵察。並於1942年在大西洋的島嶼:Atlantis,與德國 的雷達部隊會合。RFZ 3,4.6第3、4、6號樣機,都擁有巨大的圓盤型機翼,在1934-1940年之間製造。RFZ-5五號樣機1939年被從新命名為:Haunebu。 RFZ-7七號樣機1941年被從新命名為:Vril-1 Jager (Hunter)。納粹飛碟計畫
二次大戰時候很多國家製造了一些莫名其妙又很有趣但不知道有甚麼功用的東西,而這次要介紹的是德國的飛碟。
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確試過研製飛碟(納粹飛碟計畫),如1972年荷蘭一本航空雜誌提到當年美國曾在德國研究所中找到一圓盤狀飛行器(納粹飛碟計畫),以三具 BMW-003引擎推動一個螺旋槳以產生升力,令飛碟垂直起飛;機身是一大圓柱體,起飛後以另外兩具BMW-003推動,其外型好像一反轉的碟子罩在一抽油煙扇葉上。
其火力相當驚人,包括30毫米炮和R4M火箭,甚至75毫米反坦克炮。另外,德國還製做了更多不同種類的飛碟,曾經裝過火箭發動機、渦輪噴氣發動機、脈動噴氣發動機作試驗。據說飛碟是 希特拉賴以復仇的武器之一,故又稱V-7。後來 ,當人們在南美洲看見不明飛行物體(UFO)後,有小說家以此為背景,描寫一班德國科學家圖亡到南美,繼續研究飛碟以圖復興納粹德國(巧合的是,戰後著名 德國戰鬥機設計師庫特.坦克博士、全翼式飛機專家荷田兄弟、戰鬥機總監格蘭特和著名俯衝轟炸機飛行員魯帝上校的確聚首南美,為阿根廷設計飛機)。

2012年3月13日 星期二

民国民国 那是我们曾经拥有的光荣!(组图)

2012-03-07 16:30作者: 五岁庵 来源: 看中国首发

冯玉祥之死

1928年时任行政院副院长的冯玉祥对动迁户说:“皇帝尚不能强拆,民主国家岂能违背民意......政府要拆房,如果给盖了房那就好。若没盖房,硬叫你搬就不对。这是中华民国,不是中华官国。人民是主人,官吏是仆人,仆人应当为主人做事,应当讨主人喜欢...”。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最让外国人刮目相看的不是咱教科书里的叶挺的新四军,而是孙立人的新一军。新一军远征缅甸,以伤亡1.7万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10.9万人。在新一军攻占缅甸重镇于邦的时候,下属向孙立人询问如何处理日军战俘,孙将军的回答是:你去问问那些狗杂种,都谁到过中国,到过中国的就地枪毙,以后都这样办。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长春围城战:军队的缺粮情况如此,一般市民的处境就更惨了...饿死的人愈来愈多。有的人在街上走着,突然倒下就死去了...甚至出现了卖人肉的惨剧,长春街头经常出现被遗弃的婴孩。这些不幸的孩子一个个饿得瘦骨嶙峋,奄奄一息。凡听到孩子们撕肠裂肚般啼哭的人,无不心碎。——郑洞国《我的戎马生涯》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88师师长、后升任72军军长的孙元良后来回忆,他们一个师15000人左右,到最后,只剩下不到1/3。 “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2/3,这个战场就像大熔炉一般,填进去就熔化了!”这是曾任第三战区司令官冯玉祥的一段话。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自1937年7月7号抗战爆发到1938年初,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军委会将全国划为八大战区,战区共有国军117个师(不包括骑兵师和步兵旅),还有武汉卫戍14个师,西安行营12个师,军委会直属17个师,后方整训26个师,后备14个师等部队,抗战初期牺牲的血肉之躯就是出自这些部队。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 ” 《歌八百壮士》歌颂了抗日战争初期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的壮举,成为激励广大爱国军民斗志的响亮号角之一。图为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1937年10月27日,第88师524团团副谢晋元,奉令率 800官兵坚守上海闸北光复路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在谢晋元指挥下,800官兵孤军作战,打退日军多次进攻,毙伤日军百余人。至31日,完成阻击任务,奉命撤入公共租界。四行战斗受到上海人民的支援和赞誉。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西安事变后,闻一多怒斥张学良。清华教授闻一多“暴怒如雷”地走上讲台,横眉怒目,如对着仇人控诉一般地说:“真是胡闹,国家的元首也可以武力劫持!我要严厉责备那些叛徒,你们这样做是害了中国,假使对首领有个好歹,那么就不必再想复兴,中国也要退回到民国二十年前大混乱的局面。”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蒋纬国14年未被晋升。一次,他对蒋介石说:在中华民国的军事将领中,有两位—直没有升迁的,其一是你,(蒋介石是五星上将,为台湾军界最高军衔),另一个是我。直到蒋介石死后,蒋经国上台,他又调侃地说:“我很高兴,因为我也升官了 我以前是蒋总统的儿子,现在是蒋总统的弟弟。”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1948年11月,上海。共军进城,大批上海人在火车站自觉排队购买车票准备逃离上海。 注意亮点,几乎没人插队...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1944年9月7日,第79军军长王甲本与军部手枪排正面遭遇大部日军,43岁的王及部下均战死。王甲本是抗战期间直接与日军肉搏而牺牲的级别最高的中国军官。1949年,王三子一女遗于大陆。其妻于上世纪50年代初被作为反革命家属枪毙,其子王宝光曾与杨振宁为同窗好友,文革期间亦被摧残致死。

蒋介石

在辛亥革命中央杭州起义中,一个二十四岁的浙江青年拍下绝命照留给母亲,然后率领敢死队身先士卒猛攻浙江巡抚衙门,活捉浙江巡抚曾韫。 这个青年,名叫蒋志清——不错,他就是后来的蒋中正。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蒋经国跋山涉水深入基层时,坐溪边小憩。蒋经国的清廉在台有口皆碑,他外出视察,饿了直接到小饭馆买个盒饭就吃;带家人看电影,跟一般人一样排队买票;一生从未置产,以至于没有积蓄。

民国的名人、将士与百姓

1958年11月23日,蒋介石在台湾桃园大溪官邸召见了张学良。“...老先生亲自出来,相见之下,不觉得泪从眼出,敬礼之后,老先生让我进入他的小书斋。老先生的眼圈也湿润了,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总统说西安之事,对于国家损失太大了!我闻之甚为难过,低头不能仰视。”——张学良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