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 星期四

俄国学者:俄一旦战败,中国将参与瓜分俄罗斯

 新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右)今年2月在北京接待前来参加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左)。(美联社档案照)

中国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迄今仍抵制西方国家的压力,并未谴责俄国侵略暴行,中国网友也在官方宣传下普遍认为,在乌俄衝突中支持俄国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但俄国媒体引述专家看法指出,一旦俄国战败,中国也可能参与西方瓜分掠夺俄罗斯的行列。

《德国之声中文网》18日报导,俄国新闻网站“真理线上”(pravda.ru)16日报导,俄国政治学者苏斯达尔采夫(Andrei
Susdalzew)认为,中国并非俄国的盟友,中国对俄国的支持非常谨慎,“它不反对我们,但也没有帮助我们。如果我们赢了,中国将会站在我们这边,但是如果我们输了,尤其是输得很惨的时候,中国可能也会参与瓜分掠夺俄罗斯。”

苏斯达尔采夫还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并未访问莫斯科,表达力挺到底的态度,“事实证明,我们应该再次相信我们并没有盟友。”

前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高玉生日前也在一场研讨会上表示,俄罗斯的败象已露,乌克兰战争何时结束或如何结束,如今已经脱离俄国掌控;事实上,俄国“已经打输了”。他认为,俄国将被逐出重要的国际组织,前苏联国家也将出现新一波“去俄化”趋势。他甚至强调,俄国频繁破坏前苏联加盟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欧亚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的最大威胁。不过,他的发言影片在网络曝光后随即遭到删除。

俄国因为入侵乌克兰遭到全球制裁,俄国内部最近已经开始出现承认莫斯科遭到全球孤立,战争前景悲观的意见,可见俄国并未将中国视为盟友。俄国军事分析家、退役上校霍达里诺克(Mikhail
Khodaryonok)16日便在“俄罗斯-1频道”(Rossiya
1)的谈话性节目中坦承,俄军的战况正持续恶化。他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中国,但强调“我们完全处于政治孤立之中,虽然我们不愿承认,但实际上全世界都在反对我们,我们必须摆脱这种局面。”

習近平的「全球安全倡議」为人类指明方向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劉又銘 | 中共造詞鬼夜哭:論習近平的「全球安全倡議」: 劉又銘  / 思想坦克  2022 年 5 月 19 日 今年四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有「中國達沃斯」之稱的 「博鰲亞洲論壇」, 以「攜手迎接挑戰,合作開創未來」為題發表演講,並提出「全球安全倡議」( the Global Security Initiative ),旨在強調全...

俄方要追究守军战争罪责;亚速钢铁厂战争仍在继续;游击队袭击俄军列

2022年5月18日 星期三

基辅战役 (1943年)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第二次基辅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苏战争的一部分
Ruined Kiev in WWII.jpg
已成为废墟的基辅
日期1943年11月至12月
地点
结果苏联决定性胜利,收回基辅
参战方
 纳粹德国 苏联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旅
指挥官与领导者
纳粹德国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
纳粹德国 赫尔曼·霍特
苏联 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
苏联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捷克斯洛伐克 卢德维克·斯沃博达
兵力
第4装甲集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
外部图片链接
image icon Map of the battle of Kiev[1]
image icon Map of the battle of Kiev[2]

1943年的基辅战役是描述了由苏联红军发动的3个战略性行动(两次进攻性和1次防御性的)和1次由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库尔斯克失败之后的反击行动。这4次个行动发生在1943年10月3日至12月22日。苏军在战争中发动了第一次夏季攻势,把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南方集团军群迫回第聂伯河。在这里曼施坦因打算让部队休息及重组他的部队,但结果却并非如此。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中央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改名为白俄罗斯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1943年10月20日改名为乌克兰第1方面军)赶及在德军到达渡口前渡过第聂伯河。当该行动在10月未能成功后,该行动交给乌克兰第1方面军,并获得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支援。乌克兰第1方面军,在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和他的两个部下尼古拉·费多罗维奇·瓦图京以及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指挥下,攻占了基辅以南及北之桥头堡。他的对手将是久经沙场的第4装甲集团军,由赫尔曼·霍特指挥。

由苏联的观点上规划的这次战略性行动的内容是:

切尔诺贝利-拉多米斯攻势行动 (1943年10月1日—10月4日)
切尔诺贝利-Gornostaipol防御行动 (1943年10月3日—10月8日)
柳帖日攻势行动(1943年10月11日—10月24日)
布克林攻势行动(1943年10月12日—10月15日)
布克林攻势行动(1943年10月21日—10月24日)
劳斯在1943年11月的反攻

首次尝试[编辑]

1943年10月数个瓦图京的集团军在试图突破地形崎岖的布克林弯曲部时遇到严重困难,这是在南部的桥头堡。由瓦尔腾奈宁指挥的第24装甲军,建了强力的防御阵地,抵抗苏联军队的步步进逼,瓦图京决定把他的部队集中在北部地区的桥头堡柳帖日

帕维尔·谢苗诺维奇·雷巴尔科指挥的第3亲卫坦克集团军,在黑暗的掩护下向北面的柳帖日桥头堡转移以对布克林弯曲部实行佯攻。大量的火炮北移,没有被德军察觉。

第二次尝试之最初阶段[编辑]

1943年11月3日上午第4装甲集团军遭到苏军的大规模炮轰。德军发现桥头被击破和基辅在短期内被解放。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目标是建速向西面的城镇日托米尔科罗斯坚别尔季切夫法斯托夫推进。这将切断通向中央集团军群的铁路线和将初步包围南方集团军群

该计划是雄心勃勃的但同时瓦图京也不是顺利实施,通常不动声色的曼施坦因非常担心由于雷巴尔科的坦克于 11月5日在基辅的街上通过,曼施坦因恳请希特勒调动第48和第40装甲军,以便有足够的部队夺回基辅。第48装甲军被派往支援曼施坦因,但希特勒拒绝调动第40装甲军。此外,希特勒解除霍特的指挥权和以艾哈德·劳斯替换了他 。新指挥官被命令削弱苏联进攻和掩护南方集团军群的北翼和与中央集团军群的联系。一系列的情报来源表示11月6日是解放基辅的日期[3][4][5]。捷克斯洛伐克独立第1旅在11月5日中午12时30分已开始进行攻击,在6日下午2时到达第聂伯河,之后席卷该市西部郊区,最终在6日早上6时50分解放基辅[6]

劳斯的反攻[编辑]

即使有新的装甲军配属给他,对劳斯来说这是颇高要求的命令,然而第4装甲集团军很快就得到增援,特别是火炮和火箭。尽管在瓦图京的进攻初期遭受重大伤亡,德军得到了合理的增强。11月7日从第48装甲军来到的第1个单位是新成立的由格奥尔格·尧尔装甲兵中将指挥的第25装甲师。它对法斯托夫的进攻被苏联第7亲卫坦克军所阻。雷巴尔科的部队很快距离别尔季切夫仅40英里,日托米尔被苏联第38集团军占领,而苏联第60集团军已到达科罗斯坚的门口。苏联第40集团军正从基辅南移,唯一对抗德军的是筋疲力尽的苏联第27集团军,以防御布克林弯曲部。

第4装甲集团军深陷困境,然而形势在第48装甲军指挥下的精锐武装党卫队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第1装甲师第7装甲师到来后发生了变化。这些新的部队向北面的布鲁西洛夫推进,然后向西夺回日托米尔。雷巴尔科派出苏联第7亲卫坦克军以应付德军的攻击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坦克战,尽管规模不大于在库尔斯克的。这情况一直持续到11月后期,当时秋天的泥泞迫使所有军事行动停止。

双方损失惨重,伤亡的比例是相当平衡,虽然苏军的损失稍多于德军,但第4装甲集团军已经获得了一些喘息的空间以夺回日托米尔和科罗斯坚,而瓦图京暂时停止前进,在德军反击时给自己一个很好的休息,苏联最高统帅部还释放了大量预备队增援乌克兰第1方面军。

第二次尝试之最后阶段[编辑]

12月5日泥土在俄罗斯的冬天中坚硬起来。第48装甲军向北部的日托米尔进行了广泛的彻底攻击,苏军措手不及,德军试图包围苏联第60集团军及第13集团军。在第2空降师的增援下,德军向东推进。在一个危险的阵地上,第60集团军撤出了科罗斯坚,随着法斯托夫也受到威胁,现在苏军已处于绝望之中。

在不情愿但没有其他选择下,瓦图京向苏联最高统帅部要求更多的预备队。他得到苏联第1坦克集团军苏联第18集团军的增援。这些新单位同时从其他地区来到的增援部队,匆忙赶到向西阻止德军前进。有了足够的部队,苏军阻止了德军的前进、重新发动进攻,并夺回布鲁西洛夫。双方在12月下旬均筋疲力尽和基辅战役结束。

总结[编辑]

1993年发行的解放基辅50周年纪念币。

苏联虽然未能切断中央集团军群的铁路线或封锁南方集团军群,但他们解放了基辅,突破了第聂伯河的防线,对第4装甲集团军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对德国人来说,他们摧毁了苏军几个相当大的单位和保持了重要的铁路线。但没有得到休息。几天后,第48装甲军被拉回后方整补和重组,苏联在圣诞节前夕发动了冬季攻势。重新命名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之进攻在1944年1月3日成功地把德军推回到1939年的波兰边境。

来源[编辑]

参考

基辅战役(1941年)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基辅会战 (194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的一部分
Bundesarchiv Bild 183-L20392, Kiew, Pioniere errichten Pontonbrücke.jpg
1941年基辅会战时,德军在达尔尼茨克大桥旁架设浮桥渡河前进
日期1941年8月23日 - 1941年9月26日
地点
结果德军胜利
参战方
 纳粹德国 苏联
指挥官与领导者
Flag of Nazi Germany (1933-1945).svg 格特·冯·伦德施泰特
Flag of Nazi Germany (1933-1945).svg 费多尔·冯·博克
Flag of Nazi Germany (1933-1945).svg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Flag of Nazi Germany (1933-1945).svg 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
Flag of Nazi Germany (1933-1945).svg 瓦尔特·冯·赖歇瑙
Flag of Nazi Germany (1933-1945).svg 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
Flag of the Soviet Union.svg 谢苗·布琼尼
Flag of the Soviet Union.svg 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
Flag of the Soviet Union.svg 米哈伊爾·彼得罗维奇·基尔波诺斯
兵力
50万人85万人
伤亡与损失
61,239人伤亡,包括12,728人阵亡、46,480人受伤、2085人失踪[1]16.36万人伤亡
66.5万人被俘
884辆坦克
3,718门火炮
3,500辆车辆

基辅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乌克兰的一场大型包围战;今天它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它作为巴巴罗萨作战在1941年8月23日[2]至9月26日,在苏联历史中它被称为基辅防御战役(Киевская оборони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发生在1941年7月7日至9月26日。

几乎整个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包围,共有66.5万名苏军被俘虏,德军在基辅的包围圈未被严密封锁,小股苏军在德军紧闭包围圈后突破包围逃脱,包括谢苗·布琼尼元帅、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元帅及政治委员赫鲁晓夫,无论如何这是苏军前所未有的大败,超过了在6月至7月间在明斯克的灾难,9月1日,西南方面军有75.2万至76万人(85万人包括后备及后方服务部队)、3,923门火炮迫击炮、114辆坦克及167架飞机,被包围的包括45.27万人、2,642门火炮及迫击炮和64辆坦克,10月2日,有15,000人从包围圈突围,西南方面军共付出700,544人伤亡,包括616,304人在长达1个月的战役中阵亡、被俘或失踪,结果苏联4个集团军(第5军第37军第26军及第21军)共43个师被消灭,第40集团军被严重削弱,与之前的西方面军相似,西南方面军需要重建[3]

背景[编辑]

1941年基辅会战时苏德战争形势图

德军巴巴罗萨行动开始行动后,在北部及中部战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只是在南方留下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在这里有一支庞大的苏军,包括几乎整个西南方面军,在乌曼战役中虽然取得很重大的胜利,但大部分苏军在谢苗·布琼尼的指挥下仍然留在基辅一带,由于大部分装甲力量已在乌曼战役中被消灭,他们因此缺乏装甲及机动力量。虽然这是当时苏军在东线最庞大的一支部队,他们却无法再威胁德军的进攻。

8月底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面临抉择,该向莫斯科继续进攻或是消灭南方的苏军,由于南方集团军群没有足够力量包围及消灭苏军,中央集团军群需要提供支援以完成任务,经过争论后,德国第2装甲集团军德国第2集团军从中央集团军群转属南方集团军群及向南推进,在基辅以东与南方集团军群进攻部队会合。

战役[编辑]

装甲部队快速进攻以完成包围,这令布琼尼措手不及,他因此在9月13日被约瑟夫·斯大林撤去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4],没有人继任指挥,各军及师的指挥官各自为战,9月16日,保罗·路德维希·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群海因茨·古德里安的第24装甲军在基辅以东120公里的罗克费特沙会师以完成包围。

之后被包围苏军的命运已被注定,对俄国人来说,包围圈的范围难以置信,由于没有摩托化兵力或军事天才的领导,他们不可能突破包围,南方集团军群的德国第17集团军德国第6集团军与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集团军在装甲部队的支援下不断缩小包围圈,被包围的苏军没有轻易放弃基辅,在一场残酷的战役中苏军士兵被德军火炮、坦克及飞机消灭,最后进攻10天后的9月26日,最后1支苏军在基辅以东投降,德军宣称俘获60万名苏军士兵,阿道夫·希特勒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役。

战役之后[编辑]

1961年6月21日,共有107,540名苏联退役士兵因防卫基辅而被颁发保卫基辅奖章

基辅战役后苏军已经没有更多后备力量来防卫莫斯科,苏联政府调动83个师共80万人,但只有其中25个师是有足够装备,而且缺乏装甲部队及战机,德国方面他们有70个师共200万人,接近33%是机械化的,这是在战争中最高的比例,进攻莫斯科的台风作战在10月2日开始。

由于在基辅的巨大胜利,在南方的巨大阻碍已经清除,南方集团军群继续向顿巴斯进攻,在南方战区的目的已完全达到,不过向莫斯科的进攻被推迟了4个星期,这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已被证明,虽然在战术上取得成功,但基辅战役只能小规模增强德国在战略上的优势,因为其主要目的,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没有达到。

当苏军付出巨大的损失时,他们争取了时间防守莫斯科,为同盟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而且苏联在这次及其他包围战中得到了教训,在之后的莫斯科战役中,他们避免被德军包围,之后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们更反而包围了入侵者。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1.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1025022023/http://ww2stats.com/cas_ger_okh_dec41.html
  2. ^ The Devil's Disciples: Hitler's Inner Circle, Anthony Read, pg. 731
  3. ^ Erickson, The Road to Stalingrad, 1975
  4.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基辅会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搜狐军事专题,于2008年2月5日查阅。

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