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晉察冀軍區,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委。
這是八路軍創建的第一個敵後抗日根據地。
“太原失守後,晉察冀三省聯結地區的多數縣城都空了。”晉察冀日報史研究會會長陳春森說,早在1937年10月,聶榮臻就帶領約3000人的隊伍開始創建根據地了。
到曲陽縣不久,八路軍騎兵營就打了一個漂亮仗。他們一舉搗毀日軍的一個兵站。這一仗給了老百姓極大的信心。
“這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鼓舞人民信心的一仗。”陳春森說,當地很快掀起參加八路軍的熱潮。僅一個多月,曲陽縣就組建起一個1000多人的武裝大隊,根據地各縣的人員規模和武裝力量也迅速發展起來。
今年91歲高齡的陳春森,在根據地創建之初就在曲陽縣抗日救國動員會工作,後來一直戰斗在根據地,曾親身經歷了晉察冀邊區建設的全過程。
“當時各縣流行這樣一句話︰‘母親送兒上戰場,妻子送郎打東洋’。”劉長明談起當年根據地參軍熱潮時說。
那時,年僅14歲的劉長明在晉察冀《抗敵報》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劉長明曾擔任聶榮臻元帥辦公室主任。
劉長明介紹說,黨的各級領導機構,統一的抗日民主政權也相繼成立,邊區數十個縣1000多萬人民的抗戰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
“到敵人後方去,把鬼子消滅盡”。紛紛挺進敵後的八路軍、新四軍,如同四散的火星,落在被日寇佔據欺凌而積壓著萬重抗日怒火的神州大地上,很快就形成了燎原之勢……在正面戰場節節推進的日軍突然發現,他們佔領了土地,卻並沒有成為這些土地的主人。
“敵後戰場的開闢,使日軍一下子兩面受敵,處境一落千丈。”軍事科學院研究員羅煥章說,這是中國戰場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在歐洲戰場,第二戰場的開闢還要等到1944年。
而這,正是中國的反法西斯戰爭能堅持不敗,使日軍深陷中國戰場而不能自拔的戰略前提。
至1938年底,八路軍在華北敵後已經基本完成了戰略展開,依托根據地的游擊戰不時奏捷。日本方面“迅速解決支那事變”的企圖完全落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