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京生
抗战初期在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中都有与日寇妥协苟合之声,包括宋哲元等人:“余北上时委座令余说宋明轩,谓最后回头以至,中央决心抗战,再不可存苟安求和之心,并令宋驻保定指挥抗战。”(230)孙连仲本人对日本侵略者有着清醒的认识:“日寇侵华素具野心,无论我国如此委曲求全,决不能和平相交,在保定破获敌之特务机关亦可得一明证。日寇经营此特务机关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之久远如此,敌文件中有对中国各部队之详细调查,将余之二十六路列入准中央军,并言本军为主力,坚决抗日之部队云。”(233)用事实证明了对日寇不可苟合妥协。
三、保卫大武汉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者展开的一场会战。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6月至10月,我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这次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敌人在此次会战中损失最重,元气大伤,是以此后敌再不能前进,战争复为相持状态,而抗战第二期开始矣。保卫大武汉兵力分为三个兵团,余与张向华(张发奎)、薛伯陵(薛岳)各担任一兵团,兵团之实力均甚广大。本兵团战斗地境由长江北岸沿大别山直至平汉路信阳一带,敌主力荻洲师团与某旅沿六安商城公路西进,与我七十一军、三十一军战于富金山,大创而退。敌乃增调援军以图反攻,我三十军当在浠水一带,乃急调来,未能赶上而富金山撤守,敌已迂回至方家集商城附近,委座电令守商城之线,余相度形势,守此线,为不可能,故反此项办法,毅然令部队撤至沙富大界岭之线,敌屡次攻,又增加第十六、十三师团猛烈进犯,被我一一击溃,坚守四十余日之久,敌不克越雷池一步,后敌迂回至应陕武藤,截断我军后路,保卫大武汉之战略目的业已完成。”
上段手稿从一个侧面记述了武汉保卫战,孙连仲将武汉保卫战看作抗日战争的转折点,指出战争“复为相持状态,而抗战第二期开始矣”。也就是说,经过武汉会战,抗日战争从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在战略指挥上,他还善于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调度部队,对蒋介石的电令也不盲从。孙连仲还善于总结作战经验,他认为“作战最难,此不是攻击,更不是防御,而是退却,撤退时不惊不乱,而能迅速脱离战场非主将指挥若定,军队训练有素,不克臻此”(251)。这是他多年军旅生涯的经验总结。
“自武汉撤退后,本军转战豫鄂两省,与敌万余人以上之大规模作战在三十次以上。殊难一一尽述也。”(257)
结语
2016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孙连仲手稿的发现,对抗战史的研究做了重要补充。手稿中众多国民党将领和历史事件的记述,将为我们研究和揭开一些历史迷雾,提供较有力的佐证。总之,新发现的孙氏手稿,为我们研究抗战史具有重要的文献和史料价值。
注释:
①对国家图书馆档案1959-058-综合6-001(即孙连仲手稿)的引用,本文只在文中随记页码,不再以注脚形式标注。
②吴延环(1910—1998年),河北省宛平县人。1939—1945年任河北省政府委员,国民党河北省党部书记长。曾任当时《中央日报》主笔。1946年当选制宪国大代表,1948年当选立法委员。去台湾后曾任“立法院”程序委员会召集委员。1989年辞去“立委”职务,后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1998年2月9日在台北病逝。
③国家图书馆档案1956-235-026-1-002报送文化部办公厅(56)办字第1598号《关于调查统计旧政权时期档案的报告》。
④国家图书馆档案1964-239-026-5-001《关于销毁解放前废卷的报告》。
⑤孙仿鲁先生古稀华诞筹备委员会编《孙连仲回忆录》,台北,1962,第43页。
参考文献:
[1]国家图书馆档案1959-058-综合6-001
[2]国家图书馆档案1956-235-026-1-002报送文化部办公厅(56)办字第1598号《关于调查统计旧政权时期档案的报告》
[3]国家图书馆档案1964-239-026-5-001
《关于销毁解放前废卷的报告》
[4]孙仿鲁先生古稀华诞筹备委员会编.孙连仲
回忆录,台北,1962
[5]刘国铭.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梁一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