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

汪峰的海军大院

 汪峰的个性,是不混圈的,所以即使他也是从小在海军大院长大,但盘点大院子弟时大都把他忘记。难得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没把他忘记的。

关于海军大院,汪峰自己在访谈里倒是提到过,所以他也不是刻意和大院子弟保持距离。至于峰迷,去打卡中央音乐学院的不少,但打卡海军大院的几乎没有,毕竟军事重地,闲人免进。

日历姐从网上搜集了些资料,带大家看看这个汪峰曾经生活过的神秘的海军大院。

(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作为首都,军队机构和国家部委开始纷纷驻京建“大院”。

从公主坟一直到北京西山脚下,沿着万寿路、玉泉路,方圆十数公里,空军、海军、通信兵、总后、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司令部依次排开。

部队大院鳞次栉比,差不多每隔一段,就会有哨兵把守的大门。

看到海军大院的大门,顿时想起汪峰的描述,印象深刻。汪峰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期间,爱上摇滚,留长发还烫了个爆炸头,结果回家时被海军大院的哨兵拦下,不许进入;汪峰只好等在大门口,直到认识的叔叔阿姨把他“领进”大院。

REPORT THIS AD

(二)

当年在北京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海军的大庙,空军的楼,总后的礼堂第一流” 。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京西公主坟南侧有几座庙宇飞檐结构、极具中国民族风格的大楼拔地而起,这就是海军大院新建的黄色办公大楼和灰色宿舍楼。黄楼和灰楼在京西平原可谓是巍峨耸立,气势恢宏,一度被京城的百姓戏称海军大庙,后来也被泛指海军大院。

黄楼,是海军机关的办公大楼,也是海军大院的标志性建筑,因其外墙呈黄色,故俗称黄楼。黄楼于1953年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50年代中期建造,至今仍在使用。建设工程由时任海军参谋长的周希汉将军组织指挥,大楼高六层,分为主楼和两侧配楼,采用传统的墨绿色琉璃瓦顶,怀抱粗大廓檐柱,飞檐斗拱,室内则以西式格局,大气实用,冬暖夏凉。

REPORT THIS AD

在黄楼的正前方,耸立着一座毛主席的全身塑像。这尊汉白玉塑像庄严伟岸,是毛主席身穿军大衣左手背后、右手挥手的站立像,设计建造于1968年。当时,海军对塑像工作非常重视,专门成立了毛主席塑像办公室,时任海军参谋长周希汉将军具体组织此项工程。塑像总高度12.26米,象征毛泽东生日12月26日。底座高5.16米,象征文化大革命的“五一六通知”。像身高7.1米,象征中国共产党七一诞生纪念日。毛主席塑像用三块汉白玉分段雕刻而成,上半身和手臂用了一整块汉白玉。据资料,全北京的毛主席塑像,只有三座是用汉白玉做成的,而海军大院的毛主席塑像最为精美。

1968年7月1日,海军大院毛主席塑像落成典礼现场照片

1968年7月1日,海军大院毛主席塑像落成典礼在黄楼前的广场举行。“会场周围红旗林立,巨大的毛主席像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指战员们挥动着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黄楼楼顶“毛主席万岁”5个大字非常醒目,两侧分别立有毛泽东思想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巨型红色标语牌,还有彩球和从楼上一直垂到地面的标语,场面非常震撼。

那时候的黄楼西侧还没有任何建筑,黄楼前面的广场非常开阔,如今广场空间已大大压缩。这不意外,北京城的土地越来越金贵,当年的荒地、果园都会慢慢让路给道路、绿地和其他建筑。

(三)

与黄楼同期建造的,还有傲然伫立在大院东侧的灰楼。灰楼也是由梁思成主持设计,是与黄楼相配套的军官宿舍楼,因其外墙为灰色而俗称灰楼。楼顶有拱起的飞檐,有宽大的晾台,高大的立柱,传统建筑风格浓郁。灰楼实际上是个建筑群,像个超大的四合院,四座楼(以前分别叫100、200、300、400号楼)拱卫在一起,以及由此被包容的宽大庭院,中间是煤站和锅炉房,曾经也有过门诊部和居委会。据说当年若是天气清朗,在楼上可见到西山群峰连绵。现在黄楼和灰楼都已成为北京市建筑保护单位。

虽然其他的宿舍楼没有灰楼这样的气派,但大院里绿树环绕、静谧闲适的居住环境还是不可多得。

REPORT THIS AD

(四)

部队大院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里面的一切都自成体系。

从理发店到小卖部,从食堂到卫生所,从幼儿园到小学,甚至中学,一应俱全。海军大院不但不例外,据说还是50年代北京建成的军事机关里面积最大、设施最全的一个大院。

大院里的保育院、七一小学、大礼堂、图书馆、大操场,还有食堂、澡堂、服务社、俱乐部、门诊部、理发室、维修队,都承载了这个大院里来自五湖四海,操着天南海北的口音,都统一接受军事化管理的很多海军人的青春记忆。

大院的孩子从小到大都在这个“小社会”里,早上听起床号起床,中午放学到大院的食堂吃饭,有着共同的童年和青春记忆。而学校是他们记忆最多的地方之一。

七一小学新旧校门,但估计都不是汪峰就读时的校门

REPORT THIS AD

七一小学建校于1954年,是海军大院的军人子弟学校,位于海军大院南端,许多军人子女在这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当年的七一小学,不少老师是军人家属,有的是专业干部。学校的鼓号队、合唱队等兴趣小组更是办的风生水起。因为是军队办学,以前学校只有通往海军大院的北门,南侧围墙外面是铁道,站在教学楼上眺望南方,可见火车不时驶过,不远处的莲花池烟波浩渺。

在七一小学北门,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海军司令员刘华清题写的“七一小学”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闪闪发光。如今的七一小学,已经移交到地方,成为海淀区教委所属的一所公办学校。

2013年年底左右,也可能是2014年,就是汪章恋曝光时。微博上有个ID自称是汪峰的小学同学大院邻居,连着发了好几条微博,爆料老汪小时候的事。说他从小就招女孩子喜欢,小提琴拉得好,又会唱歌,有个性,等等。爆料所说的这所小学就是座落在海军大院里的七一小学,但汪峰并没有在这里完成整个小学教育,他后来转学到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REPORT THIS AD

遗憾的是,日历姐当初忘记截图,现在也找不到相关微博了。

那阵子爆料挺多,日历姐还在一个电台节目里听主持人说到老汪的央音同学在感慨:没想到一帮同学里,最后是汪峰的成就最高,看来人还是要专注认真地做好一件事。

海军大院原来还有三所幼儿园,即海军直属机关第一、第二、第三幼儿园,汪峰会在哪一所幼儿园呢?

(五)

海军大院的大操场,位于海军大院的中心地带。大操场最早建于1959年,当时就拥有400米的环形跑道,中间是个足球场。后来又在北侧增加了军体器械,包括具有海军特色的滚轮、旋梯、浪木,还有篮球场,其后历经多次修缮重建。大操场是大院孩子们的乐园。

既然是海军大院,怎么少得了游泳池,室内室外的皆有,海军大院室内游泳馆还曾经是北京城最好的游泳馆之一。汪峰曾经自曝自己拿过北京高校游泳冠军,估计金牌里也有海军大院游泳馆的功劳。

REPORT THIS AD

(六)

海政文工团位于大院西南角,那儿也是孩子们喜欢光顾的地方,可以近距离欣赏演员练功的舞姿,感受铿锵军乐的魅力。

汪峰的父亲汪积均就是海政文工团的一员,也因此他们一家住进了海军大院。网上有一篇题为《旋律,在海浪中飞扬-海军军乐团侧记》的文章,记录了1986年春海军军乐团成立的始末。文中说:“军乐队初建时期,从海政歌舞团和解放军军乐团抽调了汪积均、王寿坤等五人组成教练小组。”

后来有媒体说,汪峰的父亲曾任海军军乐团团长,也许有一定可信度。

 文革初期这个大操场北侧修建了一个露天舞台,这时的大操场成了海军大院的“政治、文化中心”——曾让大院的孩子们目睹了造反派揪斗老干部以及两大派系数百人的大辩论。当然,也免费观赏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京剧《红灯记》等样板戏。

文革结束后,在露天舞台处又盖起了房子,变成了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想来也是有意思,此地怎么总与老干部有缘呢。

1984年,由刘华清司令员提议建设了海军礼堂。此前海军机关开个大会,经常借用后勤学院等兄弟单位的礼堂,说起来有点让人悲叹。礼堂的落成,改变了海军大院的整体面貌和功能。礼堂会不定期组织放电影和歌舞演出,原海政文工团的许多歌星,都是从这里走进大众的视线的。

那时的汪峰应该已经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学校学习,估计是无缘在这个礼堂里演出了。但海军大院是汪峰幼年、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