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西藏蒙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西藏蒙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3月15日 星期一

尼泊尔剿灭“藏独”武装四水六岗卫教军始末

 尼泊尔剿灭藏独武装四水六岗卫教军始末       作者:乌克雅布,前尼泊尔驻拉萨总领事

当时叛军的司令名叫旺堆嘉措,曾在美国科罗拉多受训,据称极其好战。1973年7月,我与内政部一名官员前往木斯塘。在木斯塘县,我们见了当地官员,要求他们派几名警察保护我们,结果官员们大惊失色,说没有警察敢到山里去面对极端凶残的叛军。最后我们勉强带了一名胆大的警察。

    第二天,我们来到尼尔吉里山的山脚下,这里离叛军总部不远了。首先,我们遇上了旺堆嘉措的哨兵。听说我是政府代表之后,他们把我带到半山腰的一处木房子里,周围这样的房子还有十来座,后来我们才明白这是叛军的一处基地,整个叛军共有十几处这样的基地。每个基地大约有200至300人。

    当时旺堆本人并不在,他的副手巴陈跟我见了面。他答应把政府要求他们投降的意见转达给旺堆。随后我又前往其他几个基地,会见了那里的首领。这些叛军手里拿着比尼泊尔政府军还先进的美国制武器,身着统一的作战服,不过看上去已经没有了好战的心气,大概是因为多年来在侵扰中国西藏的过程中不断遭到打击
此行并没有什么结果,叛军既没说投降也没说抵抗。我回到加德满都,收到军方情报说旺堆嘉措已秘密来到这里治病。通过中间人,我很快在泰米尔区见到了这个当时的风云人物。其实我跟旺堆也算是半个熟人了。上世纪50年代,我在印度东北部大吉岭上中学期间,旺堆就经常到我们学校旁听英语课,我们当时就认识。他的个子几乎有1米80,身材魁梧。快20年过去了,他还记得我。我向他通报了尼泊尔政府的决定,建议他下令所有叛军立即投降。旺堆当时情绪低落,说仗打了这么多年,一点希望也没有,也该为手下几千人找个出路了
1973年底,尼泊尔政府向叛军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们必须在1个月内投降。为了让叛军能理解,政府将最后通牒翻译成藏文,在木斯塘县四处张贴,后来又将时限后延了15天。但一直没有叛军投降的消息。
1973年底,比兰德拉国王下令展开军事行动。鉴于木斯塘四水六岗叛军一直得到美国的支持,拥有数千名装备先进的精锐士兵,所以尼泊尔政府极为重视。国防部下令驻扎在博克拉市的第三旅出动约3500名士兵,另外动用了2000多名警察。不过尼军将领仍然没有什么信心打胜仗,因为尼军一般都在平原地区活动,几乎没有山地作战经验,而四水六岗叛军则善于山地作战。
 
当时在国际上,弱小的尼泊尔遇到很大压力,只能让这些“外逃藏人”自由出入境。但总体上讲,上世纪60年代,尼泊尔政府并不十分清楚木斯塘的四水六岗叛军究竟是什么样的组织。直到最后尼政府军采取行动剿灭叛军后,我们才把情况彻底弄清楚。在我们提审一些叛军成员时,他们交代,达赖集团在美国的帮助下,曾与尼泊尔政府内的一些重要部长有长期联系,因此得到“特殊关照”,从而得以在木斯塘立足。
上世纪60年代,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有一个军用机场专供美国使用,中情局是这个机场的常客。我记得这个机场经常有直升飞机起降,大部分飞往尼泊尔北部靠近中国边境的山区。具体飞机运的是什么,尼泊尔政府也不得而知。后来我们了解到,美国从印度及其他地方组织了大批先进武器、无线电通讯设备和生活物资运给四水六岗叛军。在清剿之后的审判中,有些叛军头目交代,当时他们靠无线电与中情局取得联系,每次美军飞机来到他们的山头,他们就组织叛军士兵四处取回物资。
但据我所知,这些供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政府更迭,有几年的时间中情局无法提供物资,结果不少叛军被饿死冻死在山里。美国很早在尼泊尔就设有使馆,使馆部分外交官也秘密与木斯塘叛军联系。1965年,美国外交官霍华德•斯通在加德满都被捕,同时其供应给木斯塘叛军的大量武器也被查获。斯通因此被尼政府驱逐,该军用机场也被关闭。
1972年,比兰德拉国王继位。1973年,他访问中国,并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接见。我记得他回来后不久,就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军队、警察、内政部官员都在,也包括我。在那之前我是内政部主管“西藏难民事务”的下秘(处级)。后来我被比兰德拉国王任命为负责剿匪事务的协调官。比兰德拉国王对与会者说,中国总理周恩来跟他严肃地讨论了木斯塘叛军的问题,并希望尼泊尔政府采取行动剿灭这些危害到中国国家安全的叛军。会议做出清剿决定后,让我尽快作为协调官员前往木斯塘与叛军头目见面,同时尼军开始包围叛军所在的山头。
 
1974年初,我陪比兰德拉国王接见了从四水六岗叛军中分裂出来,并已率部投降的前叛军司令巴巴益西和他的侄子,要求他的部队提供帮助,条件是打完仗后给他的手下土地、安家费,所有人还可以得到尼泊尔国籍。巴巴益西同意出300名士兵帮助政府军展开清剿。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旺堆的军营里,叛军一片哗然,军心浮动。1974年春,随着政府军包围圈的缩小,叛军几乎失去了最后的希望。当时达赖喇嘛的驻尼“大使”顿珠朗杰和达赖二哥嘉乐顿珠的秘书拉莫次仁找到尼泊尔政府,称他们带来了达赖喇嘛本人的录音带,达赖命令叛军投降。与此同时,在尼泊尔驻印度使馆,嘉乐顿珠和达赖喇嘛的代表彭措通登多次拜访尼泊尔大使,求尼军手下留情,并保证命令叛军投降。
后来达赖多次说他跟四水六岗卫教军没有关系,试图维护自己的“非暴力形象”,但这些事实说明,四水六岗卫教军一直受达赖集团的直接领导。达赖喇嘛的录音带起到了作用,听到录音的叛军士兵们丧失了抵抗的最后动力,绝大多数士兵随后向尼军交枪投降。作为对这些人的惩罚,尼泊尔政府后来虽然予以安置,但拒绝给他们尼泊尔公民身份
旺堆选择了顽抗到底。根据尼军情报,旺堆与其死党共37人,准备突围前往印度,继续从事叛乱活动。据投降者报告,这37人携带了63匹马、13头驴、4部无线电、相当数量的步枪、手枪和手榴弹。这些人通过无线电随时与新德里的达赖办事处及中情局保持联系。为了安全,旺堆清晨就出发赶路,深夜才休息,将手下分成四五拨,前后相隔一两小时,他自己随时变换位置。旺堆选择的路线是尼泊尔与中国西藏的边境线,有时进入中国西藏,有时回到尼泊尔,试图以此甩掉尼军。随着旺堆向西逃,尼泊尔国防部命令尼军位于西部的第四旅担任主攻。为清剿成功,当时参加行动的共有4个连近800名士兵,最后阶段动用的武装直升机达到4架,并动用了不少无线电设备。1974年7月,尼军终于在尼泊尔、印度和中国边境的三角地带、尼泊尔的达尔朱拉县追上了旺堆残部。
旺堆最后葬身之地离印度边境已经很近了。那天上午,尼军再度出动直升机巡查,同时派出多股士兵在山头四周搜索。旺堆此前肯定通过中情局通知了印度军方,因为当时印方一侧不断有直升机起降,尼军的无线电屡次遭到印方干扰

    不过终于在上午11点左右,尼军发现了旺堆及其手下,双方展开激烈枪战,旺堆残部几乎全军覆没。但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旺堆本人是否在被击毙的叛军当中。尼军用直升机将巴巴益西送到现场,经他指认,最终才确定旺堆已经被打死。至此,木斯塘四水六岗卫教军被全部剿灭。
出于人道考虑,尼泊尔政府将所有投降或俘获的叛军及其家属进行了安置。政府在4个县市设立了4个定居点,共有700余家、2000余人分配到土地。200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决定将5000余名在尼藏人送往美国“重新安置”优先考虑的就是旺堆的部下,因为尼泊尔政府没有给他们发放身份证。

第11师西藏平叛作战总结(节选)

 

第11师西藏平叛作战总结(节选)

节选自11师师史

我师在平叛战斗中战术运用的一般规律是:对集股盘踞的叛匪,初期集中优势兵力,以远程奔袭,多路分进合围,堵击手段歼灭之;中期以小分队奔袭,追击歼灭分股流窜之叛匪;后期分区分片包干清剿,搜捕隐藏的叛匪。

我们主要运用了以下战术手段:

(一)合围。多次经验证明,实施合围是大量歼灭叛匪最基本最有效的战术手段,两年多来,我师组织了3次战役性合围,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的体会是:

1,适时而准确的掌握敌情,正确的部署兵力,是达成合围的先决条件。由于牧区辽阔,人烟稀少,在查明和掌握敌情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各种关系侦查敌情,特别是及时的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定下合乎客观情况的决心和部署提供有力的条件。如纳木湖战役前,32团派出便衣侦察人员深入德金了解敌情,航空兵空中侦查掌握敌动态,为战役部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当指挥员制定作战方案时,应考虑到既要对敌形成包围,又要考虑到情况发生变化时如何实施兵力机动,3号地区战役我师就是如此,制定了两套作战方案。

2,实施合围的根本问题是以我之绝对优势兵力,对敌达成严密包围,只有将叛匪围住,才能达到最后全歼之目的。为此,在兵力部署上必须形成多路分进,多层包围,有外围堵击部(分)队,也有内圈进击部(分)队,使进击与堵击相结合,外线合围与内线包围相结合。纳木湖战役除进击部队外,在战区外围各要道,山口还配置了约4个连的兵力,所以,叛匪未能逃出我合围圈而被全歼。阿里战役中,我们不但在外线配置了3个营另8个连的兵力,在战役上对敌达成了严密合围,同时进击部队对每一股敌人还集中了约2至5个营的兵力实施包围,使敌无外逃之隙。战役进程中,虽在31团包围圈内有20余名叛匪窜出包围圈,但最后还是被我外线堵击分队歼灭。

3,部队在开进中,必须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按时到达指定的位置,才能达成合围。在3号地区战役中,有的分队指挥员作战思想不够积极,行动迟缓,加上地图不准确,对地形,道路分析判断错误,使有的即将达成合围位置的部队走了很多弯路,有的甚至走错方向,没有按时到达指定位置,造成空隙,使敌逃窜,这是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

4,合围实施中,部队的行动必须迅速隐蔽,各路部队在开进途中,要派出便衣侦察队(20至30人)。侦捕敌哨,敌探,断其耳目,这对达成合围的突然性有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部队开进中还要力求隐蔽,并适时加强灯光,烟火的管制,防敌高山瞭望哨的观察。阿里战役部队距叛匪3日路程时,即不生烟火,特别是6月26日这天,部队行动迅速,一天一夜行进60至70公里,准时到达指定地区,对叛匪达成了合围,保证了战役的突然性。

5,达成合围后,进击部队应积极的相互协同,向心压缩,缩小合围圈,发现敌人主力后,即实施猛打猛冲,并迅速穿插,分割,一股一股的,一片一片的将敌歼灭。32团在纳木湖战役中,当发现敌骑500余人准备逃窜时,该团首先以9连直插敌主力,打乱敌部署,而后在7、8连协同下迅速将敌逐股歼灭。

如敌分散面积过大,不能很快歼灭时,可在压缩过程中逐股包围歼灭之。

(二)追击。叛匪在各地遭受打击后,避免与我作战,一遇我军即逃,在这种情况下,打追击战的时机尚多。

追击不光是追上敌人,而主要是抓住敌人将其歼灭之。为此,担任追击部队的指挥员必须善于正确判断情况,掌握敌人的逃窜方向,大胆的采用平行追击或跟踪追击的战术手段,或两者结合,于预定地点将敌歼灭之,牧区叛匪携带牛、羊、家属,行动缓慢,一般日行不过30公里,且易暴露目标。因此,发现敌逃时,必须组织追击。

追击不但判断情况要准,战术要正确,而更主要的是追击部(分)队必须发扬高度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树立穷追,猛打,不歼叛匪不收兵的决心,才能追上叛匪,将其歼灭。追击的特点之一就是敌我双方都很疲劳,加上牧区辽阔,气候变化大,我对地形不熟,补给不好解决等重重困难,如我能战胜疲劳,克服困难,穷追,猛追,就会抓住敌人,反之则会愈追愈远,失去歼敌机会。

31团4连在纳木湖战役中,追击一股叛匪,全连37人得了雪盲,83人嘴唇干裂,断粮半月,用兽肉,野葱充饥,80%的同志拉肚子,胃痛吐酸水,但同志们完成任务的情绪仍十分高,纷纷提出保证坚决追上叛匪。

32团1营在海拔5000到6000米的藏北无人地区追歼股匪时,断粮13天,仍继续追击,最后将股匪歼灭。

33团2营在唐古拉山雪原地带,连续追击叛匪安多买马总头人仁青羊主,50天步行1150公里,最后将该股叛匪追上全歼。

(三)边侦边打。当叛匪遭受打击,大股被歼,余匪化大为小,分股流窜至偏僻地区活动时,由于牧区辽阔,叛匪活动仍有很大的余地,加之情报来源困难,难以获得及时可靠的情报。有时则因为叛匪流窜性大,侦查到叛匪后再组织兵力围歼,容易失掉战机。在此种情况下,适时组织兵力边侦边打,是消灭敌人的有效手段。我师在进藏平叛的头两个月中,共作战45次,其中运用这一手段抓住战机歼灭叛匪即达10次。

采取边侦边打的手段时,必须根据叛匪活动情况,给各分队划分一定的区域,充分发挥连以下分队的积极性,在兵力使用上一般以连便宜。侦查前进时,主力先头应派出精干的侦查组并保持3至5公里的距离,以便及时发现叛匪,使主力做好投入战斗的准备。

由于边侦边打是属于游剿性质的,因此,行动中要加强观察,善于从细微的征候中发现线索,跟踪追击。

边侦边打,还要有积极作战的思想。特别是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未发现叛匪时,领导干部决心要硬,分队的思想工作要领先,不要怕扑空,不要怕疲劳,要继续进行积极侦查。31团2连1排在向丹布木松实施边侦边打时,开始数天未发现叛匪,但全排无一人掉队、泄气,继续侦查,终于在该地以西发现8名叛匪,将其全歼。

三,后勤保障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行动,各级后勤部门必须千方百计设法搞好这一工作。牧区海拔高,地区辽阔,人烟稀少,交通困难,无明显地物地貌,不易判定方向。部队奔袭、追击,流动性大,供应地区广阔而不固定,造成了后勤供应工作的极大困难,前送的物资不易找到部队,部队发生断粮现象。因此,设法将物资送到部队手里成了后勤保障的关键问题。

我们体会到:补给重于作战。搞好后勤供给的关键,在于后勤部门要随时随地了解部队的作战意图和行动,并根据战区的地形和社情制订出供给计划,而且对战区情况的发展还要有预见性。

我们认为,在没有空援的情况下,要组织好地面运输。一是根据需要和可能适当地增加部队的携行量;二是组织好民工畜力运输;三是利用迂回路线和抢修急造公路,保证运输。在阿里战役中,我参战部队多,运输线远,为了保证战役的胜利,各级战勤保障人员在“一切为了前方”、“一切为了平叛作战的胜利”的口号下,后指根据师指作战意图,克服种种困难,分别在战区的东、北、西三面设立了3个中心补给站,3个野战医院和3个医疗队。在地方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动员了1282名民工,8330头(匹)牲畜参加支前运输和抢修公路。除此之外,还给各补给站运囤了6480吨各种物资,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基础,保障了参战部队“人不缺粮,马不缺料,枪炮不缺弹,伤病员不缺药”。

四,搞好卫勤保障,是保障部队有持续不断的战斗力的重要工作,尤其是西藏地区显得特别重要。西藏地区海拔高,气候恶劣,在这种自然环境下行军作战,冬季易冻伤,易得雪盲,更易感冒。如果感冒了治疗不及时,24小时以内就会转化为肺炎,肺水肿,容易死亡。尤其是肺水肿死亡率较高,心脏病患者在这种地区更不适应。因此,必须加强卫勤保障,采取措施,积极防护。

对雪盲,配发有色眼镜进行预防;冻伤和感冒,主要是夜间露宿发生的。干部仅凭一件大衣,一件雨衣在雪地上不能御寒,我们是采取高原露宿保暖法进行预防的。消化系统的疾病也是高原上的多发病,多数人是因为追击叛匪中断粮用野菜充饥造成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高原煮饭,气压低,牛粪火不旺,难以煮熟,吃了后而引起的。因此,多发干粮,保证部队任何时候有粮吃,吃熟食,才能使指战员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执行战斗任务。

西藏平叛中的“四水六岗卫教军”

一、“四水六岗卫教军”的缘起与组建

      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礼堂举行了《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於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的签字仪式。不久,解放军第十八军进驻西藏,中国大陆的统一正式完成。在此后最初的几年里,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西藏噶厦政府,应该说都怀有较高的诚意,以至出现了短暂的“蜜月”合作时期。然而,由于政治、宗教、文化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1955年民主改革运动的兴起,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酿成了一九五九年噶厦政府的叛离和达赖喇嘛的出走。关于叛乱的诸多方方面面,由于牵涉太多,且为敏感话题,这里将不予探讨论述。

  
西藏平叛虽然发生在一九五九年,但从一九五六年起,自康区开始就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在各支叛乱武装中,有着一支名气颇大的“四水六岗卫教军”(即是西方人所称的康巴游击队),虽然人数不多,但组织严密,战斗力强,给西藏军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对其知之甚少。本文将利用国内外的有关资料,对其在西藏平叛之战中的表现作一概略描述。
  
旧西藏,即原西藏噶厦政府的统治区,按地理位置可大致划分为三部分:
1)卫藏地区:位于西部,包括今西藏自治区大部和新疆、青海一部;
2)康区:位于东部,包括今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和云南西北部;
3)安多区:位于北部,包括仅青海大部和甘、新一部。
各区的藏人因地域而形成不同的天性,所谓“虔诚信佛的卫藏人、强悍勇敢的康巴人、勤奋精进的安多人”。其中康区因与汉区最近,民主改革的风暴最先波及此地。自一九五六年起,康区各地陆续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康巴人组织了“雪域护教志愿军”,与解放军作战。在战争中被打败了的一部分康巴人逃亡西部的卫藏区,并逐渐聚集,进而引起了局势的进一步动荡,此为“四水六岗卫教军”成立前后的局势。
  
当时有一个康区理塘(今甘孜州理塘县)人恩珠·贡布扎西,早年曾在拉萨经商,在拉萨的康巴人间,以及在康区巴塘、理塘等地都具有一定的威信。他在拉萨秘密串联流亡来的康巴人,于一九五七年五月以募捐向达赖喇嘛献造黄金宝座为名,组织了四水六岗(按:藏语“曲西岗珠”,四水指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和澜沧江;六岗指的是在这四条江河流域的西藏地区;“四水六岗” 狭义上指康区,广义上泛指整个藏区。)组织。到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三日,四水六岗组织召集各路人马秘密开会,清点人数,计有二千二百余人,皆自带马匹与武器,除步枪、猎枪外,多为刀矛等,大部分为康巴人,少数为安多人。
  
一九五八年六月十六日,恩珠·贡布扎西等在山南地区的竹古塘,正式宣布“四水六岗卫教志愿军”成立,并设司令部于此。卫教军的军旗底色为黄,代表黄教之意;上绘双刀交叉,一把上绘火焰圈的,表示神力,代表雪域一神的红与黑护法神,一把刀未绘火焰圈的,代表民间的武装力量;刀的上方中央,绘一个太阳,象征法王达赖喇嘛的领导;旗帜四角绘四个鬼头,表示要降伏一切鬼魔。由二十二人组成军事委员会,其中恩珠·贡布扎西任卫教军总司令,加马仓·桑丕任第一副总司令,加圭仓·朗杰多吉任第二副总司令,哈吉上佐任总参谋长,津巴加措任安多人首领,洛桑扎西任前敌参谋,江潘群则任政治工作总长,安殊喇嘛及直贡·索朗巴卓任后方勤务总长。四水六岗卫教志愿军总部中,有各县区代表一百多人,组成政略与战略的智囊团。首次集中的自备枪马的战士约共八百多人,按以本乡本土为单位,编制为十八个马吉,每个马吉的人员多少,没有固定限制。十八个马吉分为左右两翼,右翼指挥官是同为康区理塘人的拉珠·阿旺,左翼总指挥为恰成人雍沛次成。以后在竹古塘陆续集中有约一千五百余人。
  
在卫教军领导层中,起着重大作用的是前敌参谋洛桑扎西。他原名姜华亭,山东莱阳人,一九四五年参加八路军,解放后保送入东北炮兵高级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第十八军五十二师一五五团,任团炮兵主任兼炮兵营长,大尉军衔。一九五八年春叛变投靠藏军,化名洛桑扎西,后加入卫教军。由于他精于现代军事战术,又熟谙解放军战法,卫教军此后的一切重大战略决策均决于其手中,西藏军区曾对其开出四万大洋(按:民主改革前西藏不流通人民币,中央派驻人员以使用银圆为主)的悬赏赏格。姜华亭—洛桑扎西于一九八七年五月二日在印度南方麦索藏人社区病故,时年七十六岁。


  

二、多松多卡山口初战
  
“四水六岗卫教志愿军”成立后,突出的问题是缺少武器。由于官兵皆是自带马匹武器,基本上一律为骑兵,机动性较强。但武器杂乱落后,如五十余名安多人中,只有步枪十余支,其余三十余人只有刀矛等。而噶厦政府尚未与中央决裂,无法公开地供应卫教军武器装备。有鉴于此,获取大量的新式武器装备是卫教军成立后所需办理的头等大事。在成军以前,达赖喇嘛的侍从官帕拉,就曾与恩珠·贡布扎西讨论过这件事,当时帕拉向恩珠建议夺取位于日喀则地区南木林宗甘登青柯寺的藏军军械库,那里储存有以前噶厦政府购买来的一部分英国武器军火。因此,在卫教军成立一个多月后,恩珠·贡布扎西挑选了精壮五百四十余人(一说七百余人),亲自率领前往甘登青柯寺提取武器,并指派前敌参谋洛桑扎西(即姜华亭)打前锋,其余人马留守山南。


 


且说洛桑扎西部下有另一叛逃来的解放军军官陈能柱,原从重庆步校毕业,系拉萨河南仓库警卫排排长,因经济问题与生活问题叛来卫教军,因战术、技术、枪法好,被恩珠·贡布扎西任命为警卫队队长,化名丹巴达杰,此次也被派随洛桑扎西的前锋队行动。因在叛军中过不惯艰苦生活,陈能柱在路经曲水时陈能柱携械逃跑,后潜回拉萨被捕,押送军区后招供了恩珠和姜华亭前往提取武器的情报(一九五九年三月,陈能柱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副司令员邓少东当即部署围剿恩珠所部,命令第一五九团、一五五团对其进行合围。
  
一五九团团长郭子贤率该团于八月二十四日连夜出发,二十八日拂晓赶到曲水,立即分三路从曲水沿雅鲁藏布江北岸尾追恩珠向尼木方向前进。一五五团由团长兼政委乔学亭率领连夜乘车赶到羊八井,从羊八井向尼木方向堵击。
  
待恩珠率军到达尼木时,发现军区情报部一个小分队任在一间民房里,立即派人对房子进行围攻。情报部的小分队是由情报参谋由华和康同玉带领,由华率小分队向外突围,康同玉身上几处负伤,棉衣被打了几个洞,连棉花都打翻出来,始终冲不过去。最后叛军把他们住的那间房子点燃后才离去。他们立即将此情况上报军区,军区命围歼部队加速开进。
  
二十九日下午,一五五团的二营六连正在麻江山南边的多松多卡山口设伏,遇到了恩珠的部队。当时,卫教军的左翼总指挥雍沛次成率领的二十余骑为尖兵,进入了六连的伏击圈。担任堵击任务的六连指导员陶俊启一时犹豫了,他想:要打尖兵定会惊动敌主力;不打而放走尖兵,堵住主力也不算完成堵击任务。正在此时,雍沛次成发现了露出地面的电话线,预感到已中伏,当即令部队后撤。陶俊启为完成任务,下令部队开火。在轻重机关枪的密集火网下,雍沛次成以下十八人被打死,仅有四人逃脱。
  
歼灭卫教军尖兵后,六连三排排长杨连宝率一排人,冲出山口,赶到青稞地,形势上已突出埋伏线火力圈。该排立即遭到后续的姜华亭所率七十多人的优势骑兵围攻。因解放军枪枝多系自动火器,很少带刺刀步枪,在肉搏战中不占优势;且士兵多无实际战斗经验,不敌久经战斗锻炼的康巴老兵。因此在短暂战斗后,该排被歼灭殆尽,几无一漏网,排长杨连宝也被昔日的同志姜华亭射杀。
  
在另一个设伏点上,六连指导员陶俊启自己带一个重机枪班前去阻敌,他们穿致敌前以猛烈的火力压住叛军。思珠·贡布扎西以为被解放军包围了,集中火力往前冲,后来发现他们力量薄弱,便反过来将他们退路截断,将他们包围,一次又一次地向他们发起猛烈进攻。待第一五五团增援部队赶到,指导员和重机枪班已全部阵亡。恩珠则率军已后退到尼木附近。
  
多松多卡山口之战是卫教军成军后与解放军的第一次正面接触战,此战双方各阵亡三十余人,卫教军歼灭了第一五五团六连的一个排又一重机枪班,缴获了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八二迫击炮一门、冲锋枪三支、步枪六支,取得小胜。据认为,解放军是一九五六年整编后采用的新编制,优点是火力强,战士年龄轻,最大缺点是没有实际的战斗经验。姜华亭承认,若是这次碰上内战中的老兵,不等到卫教军消灭三排,他们在山上的早已都冲下来了,决不会给卫教军以时间从容地围歼三排。是役虽规模不大,但对卫教军的士气提升不小。


 

三、羊八井脱困
  
卫教军退到尼木时,郭志显的一五九团正好赶到,此时已是黄昏时分,郭志显立即命部队发起攻击,双方展开激战。七连八连各自坚守阵地,没有互相支援,八连副连长带一个排迂回敌后,因迷失方向未达成迂回,双方枪战约一小时后天就黑了,一五九团伤亡二十余人。双方各自守卫阵地。当晚因为天太黑,郭志显未对恩珠仓发动夜攻,要副团长吴晨带三营插到麻江山上准备堵击。
  
深夜恩珠与姜华亭分析敌情,认为解放军挖掘防御工事,已经进入阵地,一定是等待援军,卫教军无攻坚炮火,只有乘战胜时机,在敌前黑夜实行撤退,比较安全。恩珠遂下达撤退命令,先把部队集中,用声东击西策略,悄悄从尼木宗东北方向翻越过两个山岭,迂回撤往羊八井方向。羊巴井是前后藏在青藏公路上唯一大兵站,守仓库的少数解放军因忙于守卫仓库任务,未及发现。
  
当时军区情报部副部长曹崇堃带领一个参谋乘坐一辆吉普车来到羊八井噶岗大草坝正准备了解包围恩珠的情况,见草坝对面麻江山上有火光,便驱车前往麻江山,途中正好碰到恩珠仓的少数后卫骑兵部队,参谋掏枪正准备射击,黑暗中不知从什么地方射来数枪,参谋手腕中枪,曹崇堃也受伤。待曹崇堃赶到麻江山后,告诉一五九团副团长吴晨思珠仓已跑,吴晨准备追击,但已经来不及。
  
到了次日早上,合围而来的一五九团、一五五团两团发现恩珠的部队已逃,便开始追击。但卫教军全是骑兵,速度神奇,已不知去向。经过多松多卡山口、尼木、羊八井,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卫教军一方战死四十九人,负伤六十七人,解放军一方伤亡略多。这次围歼恩珠未成,解放军反遭损失。九月六日,一五九、一五五团返回拉萨。九月七日,西藏工委、西藏军区向中央上报围歼情况,并上报西藏工委《关于处理噶厦对叛乱分子的态度问题》。九月十日,中央批复:在当前只是局部叛乱的情况下,在用军队消灭叛乱武装问题上,须要审慎从事,只在叛军直接威胁我军和主要交通线的时候方才上马,而且是要在有把握的时候才上马。因为,如果打得不好,不如不打。这点请注意。
  
恩珠率部跳出解放军的合围后,经两昼夜奔跑二百五十余华里,终于赶到了甘登青柯寺。在寺院里接收了储藏的英式武器,共有壮筒轻机枪二十梃,加拿大冲锋枪四十枝,八一迫击炮一门,炮弹七十二发,李·恩菲尔德步枪五百枝,各种子弹七万发。甘登青柯寺距拉萨较远,距日喀则仅两大站行程,在腾格里海西南岸,为藏北游牧区著名喇嘛庙,住两千多喇嘛。卫教军在此受到喇嘛们的热烈欢迎,休息整训八天,为熟悉新获得的英式武器,进行了实弹打靶演练。顺便驱逐了西藏工委派驻当地的武装工作队。
  
八天的整训很快过去了,为将取得的军火押运回山南,卫教军派兵劫夺了大户人家在附近的一个牧场,共获得八、九十匹驮马,然后起程向山南进发。一路上,姜华亭为防备军区部队会对其进行围追,在部队行军时前后都有由精干人员组成的警戒部队,前进中都注意插索、侦察和警戒,必要时还在两翼放出警戒,进行侦察和搜索。这样本队人马不容易被袭击。其外围部队多是久经沙场的康巴老兵,很有战斗力,一发现解放军,就能以很快的速度抢占制高点,并采用小分队迂回的办法来反制。由于全是骑马,在运动中好走高地或山脊,利于机动与发现解放军。同时,姜华亭还制订了几条原则:不恋战,白天打,夜间跑;不死攻,不死守;用分路跑和转圈子的方法来迷惑敌军,等等。这些原则在后来的反合围作战中非常有效。

  
当时军区情报部一直有情报分队尾追恩珠的部队,得知他们即将回程的情报后,立即报告军区。军区司令员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立即着手调兵遣将,开始了新一轮的围歼部署。

山南战役—西藏平叛规模最大的战役

 1959年3月22日晨,解放军攻克了布达拉宫,标志着拉萨平叛的结束,但是,部分叛军成功撤出了拉萨,逃往了山南地区,准备在山南地区继续顽抗

一.山南地区此时的态势

说起山南地区此时的态势,不得不说起这支叛乱武装:四水六岗卫教军。

1957年,在CIA的支持下,一个反动组织:“四水六岗”组织在西藏建立了起来,其组织的主要成员是来自居住在印度的藏人与部分噶厦官员,其首领是一个理塘商人:恩珠.贡布扎西。不过最开始的四水六岗组织并没有武装。

1958年,川滇青甘的藏族叛乱基本上被解放军平息,大量叛乱分子逃入西藏。在大量的秘密串联下,1958年四月份,各叛乱分子头目达成协定,把所有在西藏的叛乱武装统一划归至四水六岗组织。于是四水六岗卫教军成立了,同时在山南地区建立了根据地。最开始的卫教军缺枪少弹,但是在噶夏政府和美国人的接济下,卫教军实力愈发壮大。同时由于155团炮兵主任姜华亭叛逃到卫教军(他的叛逃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被色诱的,有的说因为家里在土改被镇压心怀不满的)。导致卫教军也熟悉解放军战术,成为了西藏军区的劲敌,而山南地区,也成了叛匪的老巢。

可能是姜华亭和他妻子的合照

拉萨平叛后,山南叛匪召开会议,商讨下一步行动方向,卫教军叛匪主张在山南地区打决战,若是形式不利,再退出国境,藏军叛匪则被解放军吓破了胆,主张直接逃出国境,两拨人争论了很久,也没争论出啥。不过在一点上倒是达成了共识,一定要在错那留下重兵,保全自己的后路。

二.平叛的部署

随着拉萨平叛的平息,同时援军54军134师等部队到到达西藏,西藏军区开始准备彻底铲除山南地区的叛匪。

此时山南地区的叛匪不仅有四水六岗卫教军,以及从拉萨撤出的藏军第一,第二代本团以及其它叛乱分子,总人数共16000余人,主要分布在错那,隆孜宗,泽当(今山南市)等区域。

西藏军区准备以4个团又两个营的兵力前往进剿,准备以先封闭边境线,在清剿的方式歼灭此敌。具体部署为西藏军区第159团为右路直插隆孜与加玉一线,堵敌东逃出境之路;中路134师第401团清剿贡嘎之敌,解除敌对我泽当地区155团3营的包围,而后协同东西两翼向匪总部隆孜宗进攻;命左路西藏军区第155团配属134师第402团1营直插错那、觉拉豁卡,封堵边境,134师第402团(欠1营)配属第160团2营围剿白地、浪卡子、打隆、多宗地区之敌,同时防敌西逃。11师31团推进至仁木宗,134师400团驻拉萨,以做预备队。整个战役由134师师长白斌大校和政委蓝亦农大校指挥,整个作战从4月4日开始。

三.战役初期

首先来看中路,401团渡过雅鲁藏布江后,向着任务目标前进准备和和泽当守军155团3营里外夹击。但是在在拉巷寺战斗中,3营9连被500余名叛匪伏击,为帮助9连解围,401团调动了炮兵火力,结果暴露了其是解放军主力部队。叛匪立即解围泽当,分为三部,一部在藏传佛教贡布日神山断后,一部南逃,一部撤至乃东的昌珠寺。401团也分为三部,2营前往昌珠寺追击,1营前往乃东,3营配合155团3营进攻海拔4472米的贡布日山。4月8日,解放军攻克贡布日主峰,全歼敌人454人。同时彻底解围了被围困了74天的泽当,另401团7连1排打的英勇顽强,在主峰附近连续击退三次敌人反扑,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

右路的159团则在羌纳抢渡雅鲁藏布江,由于叛乱分子的破坏,全团就找到4条船过江,渡过雅鲁藏布江花了14个小时,同时由于沿线叛匪破坏道路。导致部队前进极慢,为了抢时间,在仲生遭到百名叛匪阻击时,159团直接用炮火打开了一个缺口前进,并没有消灭这股叛匪。

左路155团配合402团一个营则从曲水渡过雅鲁藏布江,沿着羊卓雍湖推进,9日在藏达击退敌300余人的伏击,12日在当许包围了敌800多人的部队,可惜敌警惕性高,在我军未成功巩固包围圈之前,便立即突围而出。

为防止因右路部队进展迟缓而导致无法在边境内围歼叛匪,西藏军区令第159团加快速度,并命第401团(含第155团3营)于4月11日由泽当出发,由两路分别经颇章、琼结于12日晨包围哲古;第155团自当许南进,首歼错那之敌,再东向觉拉谿卡方向推进,把叛军包围在国境内。然后集中第155团、第159团、第401团3个团的兵力加以围歼。

四.402团血战多宗

多宗战斗可谓是山南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对于多宗的险要,我们从百度百科的描述上就能看出

多宗遗址位于洛扎县城东南一个独立的山头平台上,海拔3670米,相对高度为200米。建筑由石块砌成,占地约4000平方米,在平台边沿建有一周围墙。四面各建有一座碉楼,最南端山嘴上建有一座半圆形碉楼。多宗主体建筑高5层,占地300平方米,底层为多间矩形库房,墙厚0.5米。
今天的多宗

而多宗有叛匪240人,各种步枪两百余支,重机枪两挺,轻机枪三挺,准备依靠地利进行顽抗。

4月16日,402团(欠一营)完成了对多宗的包围,随即对多宗发起了攻击,但攻击并不顺利,叛匪依靠枪支,辅以滚木,礌石。居然阻击住了解放军的多轮进攻。至17日战局仍无明显进展,402团后派出两个突击队携带喷火器发起冲击进行夜袭,结果喷火器烧不穿宗本府的大门,反倒让突击队暴露在火光之中,遭到了叛匪猛烈反击,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无奈,18日,402团请求空军支援,结果两架从玉树机场起飞的图4轰炸机到达目标后,发现战线犬牙交错,投弹时必然造成误炸,无奈盘旋一小时后被迫返航,返航时为了节省油量还把炸弹投在了唐古拉山。随后19日402团又发起了一次攻击,但仍无法攻克。

最后在19日夜,叛匪主动发起了突围,我军全歼大部,但仍有20名叛匪成功逃离。

此战我军歼敌141人,我军牺牲48人,受伤64人。

五.战役的尾声

1959年4月10日,叛匪总部就接到了贡布日山叛匪被全歼的消息,随后又接到了后勤仓库曲公德寺被解放军拿下,大批美国军援被解放军缴获,在当日晚上,更是接到了解放军逼进错那的消息。叛乱头领和叛乱喇嘛们开始立即商议,认为必须马上撤退,于是叛匪立即放弃隆孜宗,抄小路向国外逃窜。

总指挥白斌同志在得知4.11,4.12日的战况后,立即做出了叛匪将要逃窜的判断,下令各部队立即马上封锁边境,同时追击残敌。但沿路叛匪顽强抵抗,在热若村战斗中,连155团团长乔学亭中校都中弹受伤。

但是连续的追击导致叛匪士气低落,就159团追击敌人的时候,9连6班副班长周士荣和战士严玉廷掉队了,但在找部队的时候两人遇到了百余名叛匪。两名战士沉着应对,以地利优势阻击敌人,随后敌人遭到阻击后打了两枪便举手投降,两名战士仅仅用了29发子弹,便俘虏敌人96名。

然而在解放军完成第一道包围圈之前,叛匪主力便已经提前一天撤出,随后叛匪继续南撤,并派出精干部队阻击我军。

4月18日,解放军402团成功追上了敌主力部队4000余人,可惜的是,我军刚到山脚底,敌已经翻越了山头雪线进入了不丹。

4月23日,解放军155团到达边境的勒及萧地区,但是只遇到少量敌军,敌军主力2000余人已经在21日逃出国境。

4月29日,402团2营两个连到达最后一个未被占领的边境哨卡卡龙东,山南战役基本结束。

山南战役一共歼敌2390余人,虽大量叛匪逃到了国外和西藏的其它地区。但我军控制了山南全部地区,进抵了麦克马洪线,防止了印军进一步的渗透,也隔断了叛军与国外的联系,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当然,本鶸没找到解放军在山南战役一共的伤亡数字,如果有大佬知道的话可以说说,本鶸感激不尽。)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阿克苏事件四十周年:大饥荒之后解决不了就业于是就诱导青年人去农村去边疆!!!~~~最后酿成大规模抗争事件!!扣押软禁国家农垦总局副局长~~~新疆...


1980年阿克苏“4·9”事件,是1980年4月10日至11日发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县的骚乱事件。[1]

简介[编辑]

从1980年春季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局势趋向紧张,连续发生数起到新疆插队的内地知青要求返城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并且多地发生动乱。新疆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受影响,工农业生产明显下降。阿克苏“4·9”事件便是其中最早且规模最大的动乱事件。[2]

1980年4月9日,阿克苏县公安局刑警黄镇(汉族)严重违纪,把在街头酗酒滋事的维吾尔族城镇居民尧勒瓦斯·托乎提关进阿克苏县公安局值班室后,为制止尧勒瓦斯·托乎提又喊又闹,遂给其戴手铐,用毛巾堵住其嘴,造成尧勒瓦斯·托乎提窒息死亡,黄镇当即被逮捕。[1][3]

此事发生后,1980年4月10日至11日,部分维吾尔族人以此事为借口,称此事“是政府对维吾尔人的迫害”,呼喊“以血还血”、“打倒黑大爷政府”(“黑大爷”是维吾尔族人对汉族人的一种称呼),在他们的号召下,3000多名维吾尔族民众抬尸游行,公开高喊“打倒黑大爷”、“汉族人滚回关内去”等口号,冲击中共阿克苏地委、阿克苏县公安局、大光毛纺厂、农业银行等十多家单位,并且抢夺财物,追打汉族干部群众。[3][1]党政干部被打155人。主要口号“把伊斯兰革命进行到底”、“打倒异教徒”、“伊斯兰共和国万岁”。最后处理收审86人,法办10人。[4]

根据官方统计,在此次“严重打砸抢骚乱事件”中,1名汉族人被打死,549名汉族群众被打伤,其中重伤93人。[3]

此次事件事前并无人长期策划,但事件发生时却轻易聚集起3000余人。[5]

事后[编辑]

此次事件发生以后,1980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乌兰夫文选》记载,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乌兰夫后来在讲话中将此次座谈会的重要性同1980年3月召开的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等同,认为此次座谈会的决定的公布后“必将像《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那样,受到热烈的欢迎。”为调整汉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时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第一书记汪锋也认为,在任的大多数汉族干部可退休或者调往内地。《新疆日报》记载,当时也有高层领导路过乌鲁木齐市时曾经指示,1949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新疆的汉族干部已完成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建设边疆的任务,可以撤回内地。[2]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在会上决定派王震赴新疆,“代表中央慰问新疆各族干部、各族群众和解放军指战员”。王震后来回忆说,当时“我是自己跳出来管这件事的。”当时王震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且在1980年春季做了膀胱癌手术。他对当地的民族干部、长老、宗教领袖颇有威望。[2]

接受命令后的第4天,王震“即带着《马恩列斯毛论民族问题》、《列宁斯大林论中国》、《沙俄侵华史》、《左文襄公在西北》等书籍,登机出发。”他先到乌鲁木齐市,接着南行走遍了乌鲁木齐市以南的全部地市。曾任王震秘书的李慎明回忆,当时王震“十分注意身体力行,带头为民族团结作贡献。”王震到达乌鲁木齐市当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他举行欢迎便宴后,“有少数民族同志邀请王老跳舞,尽管王老刚动手术不久,双脚又患严重的末稍神经炎,但王老依然十分高兴应邀,十分潇洒地跳了一段新疆舞,赢得在场的各族干部群众齐声喝彩。”此行共17天,王震“往往每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脚上的末稍神经炎也往往使他深夜难以入睡,但他仍咬牙坚持。他先后与几百人直接座谈,近万人与他会见、合影并聆听他的讲话。”[2]

回到北京后,王震即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递交《赴新疆慰问的汇报提纲》。《汇报提纲》提出,应当开发新疆资源、增加高等院校在新疆的招生名额、军队办好干部子女学校、组织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到内地或出国访问等等。王震强调,要加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领导班子建设,“从长期坚持在新疆战斗、工作的同志中,选拔熟悉当地情况、懂得生产建设并善于团结各民族及与他们有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而又年富力强的干部,充实进自治区领导班子。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提拔。”《汇报提纲》最后称:“我请求党中央、中央军委让我以现在的职务、身份,在新疆帮助工作。”[2]

参考文献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伊拉克聲稱捕獲中國籍ISIS激進份子

2014年09月04日
大約有幾百名中國公民替ISIS打仗。





 
  • 分享到Facebook
  • 分享到Plurk
  • 分享到 Twitter
伊拉克國防部日前在臉書網頁公佈一名戰俘照片,聲稱其為ISIS的中國籍成員。(伊拉克國防部臉書網頁)伊拉克國防部日前在臉書網頁公佈一名戰俘照片,聲稱其為ISIS的中國籍成員。(伊拉克國防部臉書網頁)
【記者陳俊村/編譯】 伊拉克日前公佈一名被捕獲戰俘的照片,聲稱該名男子是恐怖組織ISIS的中國籍成員。如果這證實為真的話,這將是首次發現替該組織戰鬥的中國人。

可能為首名ISIS中國籍成員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伊拉克國防部於9月1日在其臉書網頁上公佈有關這名戰俘的兩張照片,同時留言稱其為中國籍的ISIS激進份子。

從一張照片中可以看到,該名男子被伊拉克士兵看守著。而另一張照片則顯示,他不省人事地躺在地上。

這兩張照片都顯示,該名男子的臉部似乎遭到嚴重毆打,而且難以根據其臉部特徵辨識出他屬於哪個種族。
該名男子躺上地上,不省人事。(伊拉克國防部臉書網頁)該名男子躺上地上,不省人事。(伊拉克國防部臉書網頁)
如果該名男子被證實是中國人的話,這些照片將是有中國籍公民參加ISIS的第一個證據。目前已知參加該組織的外籍人士至少有幾百人,他們分別來自英國、美國和澳洲等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殷罡(Yin Gang)估計說,大約有幾百名中國公民替ISIS打仗。

ISIS連斬兩名美國記者

ISIS接連斬首兩名美國記者並公佈影片,引起全球憤慨。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斬殺這兩名記者的凶手將會被繩之以法,美國不會屈服於他們的野蠻行徑。他呼籲國際統一陣線對付該組織。

這兩名被斬殺的記者分別是弗里(James Foley)和索特羅夫(Steven Sotloff)。美國政府已證實ISIS公佈的影片為真。

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也表示,正努力籌組全球聯盟,對抗ISIS的「中世紀野蠻行為」。他誓言,美國將追緝殺害索特羅夫的人,正如歐巴馬出訪愛沙尼亞時說的,如果與國際社會聯手,就可以持續削弱ISIS的影響力、效力、資金來源和戰力。

英、法兩國已回應美國政府,表示不排除必要時參與軍事行動的可能性。

2014年6月28日 星期六

昌都戰役

(重定向自昌都戰役
昌都戰役
西藏和平解放的一部分
日期:1950年10月
地點:昌都地區
結果: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佔領昌都等地
參戰方
西藏流亡政府 藏軍People's Liberation Army Fla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vg 中國人民解放軍
指揮官和領導者
阿沛·阿旺晉美噶倫昌都總管) 投降[1]
凱墨·索南旺堆(藏軍馬基)
扎西白繞(第二代本)
噶窮巴(噶炯娃)(第三代本之噶窮巴代本)(俘虜)
牟霞·次旺羅布(第三代本之牟震代本)(俘虜)
崔科蘇巴·歐珠多吉(第四代本)
均巴·阿旺白莫(第六代本)
普隆巴·扎巴次丹(第七代本)
恰日巴·索南旺秋(第八代本)(俘虜)
德格·格桑旺堆(第九代本) 投降
夏江蘇巴·阿旺堅贊(第十代本)(俘虜)
真伯拉(真伯拉代本)
熱傑(熱傑代本)
?(噶倫衛隊長)
鄧小平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軍區政治委員)
劉伯承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
賀龍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書記、西南軍區司令員)
張國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軍長)
譚冠三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政治委員)
王其梅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副政治委員)
陳明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參謀長)
李成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軍長)
兵力
藏軍[2] 8,500[3]中國人民解放軍:40,000[4][5]
傷亡與損失
180死亡和受傷[6][7][8]114死亡和受傷[6]
布達拉宮
昌都戰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西藏噶廈談判破裂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昌都進行的戰役。[9] 此次戰役在昌都城關鎮消滅了藏軍主力,降低了西藏噶廈的士氣,從而迫使西藏噶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西藏的主權。[10][6]

戰役背景[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西藏噶廈展開談判前,雙方已經有所接觸,但均未能成功溝通。
1950年3月7日,西藏噶廈派出的代表團到達印度噶倫堡,與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展開對話,並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保證尊重西藏噶廈的「領土完整」。
1950年7月10日,西康省甘孜白利寺格達活佛(時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康定軍事管制委員會委員和西南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自告奮勇,赴拉薩勸說西藏噶廈中央人民政府議和。但是當其到達昌都後即被扣留,既不能前往拉薩,也無法返回甘孜。8月22日,他在昌都突然被害身亡。[11]
西藏代表團於1950年9月16日會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大使袁仲賢。袁要求西藏承認中央人民政府的統治,中央人民政府要負責西藏的國防、貿易和外交事務。若西藏接受這些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便會「和平解放」西藏,否則便會與西藏開戰。西藏代表團承諾維持中國對西藏的宗主國關係,而代表團領袖夏格巴·旺秋德丹於9月19日建議中國人民解放軍不需駐守在西藏,只要在西藏被印度或尼泊爾攻擊時西藏才會考慮是否要求解放軍增援。
當拉薩方面仍然在議論時,10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於五個地方越過了區由噶廈控制的西部和西康省控制的東部之間的臨時界線金沙江,進入康區西部。[12]這次行動不是為了佔領整個西藏,而是為了殲滅在康區西部首府昌都藏軍主力,降低西藏噶廈的士氣,從而迫使噶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西藏的主權,並和平佔領西藏。[10]10月21日,拉薩方面命令其代表團立刻從北京撤離,並接受了第一個要求,附帶保留達賴喇嘛地位的要求,並拒絕了其他要求。而後,噶廈方面又拒絕了第一個要求。[13][14][15]

佔領康區東部[編輯]

西藏解放前,康區東部並未受到西藏噶廈的統治,而是在西康省的管轄下。因此,康區人民幾乎沒有反抗解放軍,甚至支持解放軍[來源請求]。 解放軍在零星抵抗下順利佔領康區東部。邦達饒嘎要求噶廈派出的昌都總管阿沛·阿旺晉美承認康區獨立,以換取一些康區戰士。但阿沛拒絕了。
邦達饒嘎和索南在昌都戰役時都參與了同中方的談判。在藏軍主力於昌都被殲後,邦達饒嘎開始協調西藏噶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間的談判。
最後,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佔領康區東部。[16]

進攻藏區[編輯]

經過數月的談判, [9]西藏決定嘗試爭取外國的支持及保護,[17] [18]同時解放軍於10月6日至7日期間越過了金沙江,進入西藏噶廈控制的康區西部。[19]兩隊解放軍迅速包圍了寡不敵眾的藏軍,並於10月19日佔領了城關鎮。就在這場戰役中, 114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6]和180名藏軍官兵[6][7][8] 陣亡或受傷。剩下的藏軍集中在西藏拉薩附近。[20]在佔領昌都城關鎮後,解放軍停止了進攻,[7][21]並釋放了投降的昌都總管阿沛,令其赴拉薩重申中央人民政府方面的要求。[22]
藏軍戰俘獲得了較好的對待,沒收了戰俘的武器後,解放軍為他們開辦了關於共產主義思想的講座,並發給他們少量金錢後,便將他們全部送回家鄉。達賴喇嘛·丹增嘉措指出,解放軍並沒有隨意攻擊平民。[4]

戰後[編輯]

解放軍釋放被俘藏軍士兵後,中央人民政府承諾若西藏接受「和平解放」,西藏人民能保持其權利[23]。而西藏噶廈亦重派代表團到北京談判。最後,雙方簽署《十七條協議》,宣布西藏和平解放

中共態度[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將此次戰役定性為「反親、反分離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