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1日 星期五

河南洛阳军转干部建军85周年致全军军官公开信

中国天网人权事务中心官方博客: 河南洛阳军转干部建军85周年致全军军官公开信: 作者:河南洛阳军转干部 | 来源:六四天网 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现役军官的一封信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现役军官战友们: 我们是河南省洛阳市在企业工作和退休的军队转业干部。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隆重庆祝建军八十五周年之际,我们向...


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现役军官的一封信
---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现役军官战友们:

我们是河南省洛阳市在企业工作和退休的军队转业干部。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隆重庆祝建军八十五周年之际,我们向战斗在祖国高原、边防、沙漠、海疆及全国各地、各个战斗、执勤岗位的现役军官战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礼!

我们在企业工作和退休的军队转业干部群体,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至2000年12月31日长达五十余年间参军和退役,被国家分配在全国范围各类企业的各军、兵种的师、团、营、连、排军队转业干部。全国在企业军转干部总数有九十七万三千多人。

按道理讲,党和国家对军队现役和退役军官是十分关心的。为了保障军队现役和退役军官的合法权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和颁发了“国防法”、“兵役法”和“军官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颁发了三十多个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的文件。即使在企业改制的情况下,党和国家还一再强调“要保持军转安置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执行现行政策”、“要切实保障分配到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及其随调家属的合法权益”。如果我们的国家,能够像国家领导人强调的那样“依法治国”、“法大于天”,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规定的特权,那就不仅是现役军官,而且包括退出现役的军官的合法权益绝对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但是,现实确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像。我们这些被国家分配在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竟然被违法行政者以改革后企业不再与国家机关的行政级别比照为借口,全部无端的被“开除”了国家干部队伍,享受着普通职工的待遇,并且至今已经近二十年之久,仍然不予彻底纠正。

1993年,原国家劳动部办公厅以《劳办发(1993)78号》《转发深圳市“关于企业取消干部工人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打着“改革”的旗号,置至今也没有宣布作废的涉军法规、政策于不顾,违法行政,一笔勾消了转业分配到企业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早已法定的国家干部身份,以及我们原本应该享受的政治、生活待遇(简称“一个身份、两个待遇”)。把近百万军队转业干部的“国家干部”身份,全部强制性地置换成了企业“合同制工人”。把在企业的军转干部当成改革“对象”,在不履行任何的法定手续的情况下,一风吹的摘了“党和国家干部”的帽子,彻底革了我们的“命”,使我们受到了“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人才能受到的“剥夺其军衔”、“开除国家干部队伍”的残酷待遇。

原国家劳动部违法行政,人为地制造了一个近百万之众的“企业军转干部”弱势群体。这个群体,是一个99。9%的人都是共产党员的光荣群体,是一个许多人在建国以后的50年间的解放大西南和解放初期的剿匪、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出境老挝作战、珍宝岛反击战、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等几乎所有的重大军事斗争以及一次次抢险救灾中,做出过重大贡献,建立了功勋的群体。这样一些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不惜流血牺牲,贡献了青春年华的共和国军官,理应依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尊重,得到国家给予的优厚待遇。因为优待现役和退役军官,是这个世界上不分大国小国、富国穷国、强国弱国普遍公认和概莫能外的通行惯例。在改革开放和与世界“接轨”的趋势下,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会亏待自己的现役和退役军官。甚至连台湾岛上的执政党派集团,也都给与了现役和退役军官优厚的待遇。在我国大陆,从新中国建立直到1993年,退役军官转业到地方,无论安置到机关、事业或者企业单位,身份和待遇都是一视同仁的。党和国家历来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都有明确的的规定,并且在企业改革前,都能较好地付诸实施。当然在执行中也出过问题,但进行了及时妥善纠正。例如《中发(1980)3号》、《厅发(1983)26号》文件的“复改转”决策,就纠正了林彪、“四人帮”将41.5万军队干部统统作复员处理的错误。

《劳办发(1993)78号》文件,以国务院行政部门转发地方企业改革经验的《通知》,的下位政策,取代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把对退役军官的“优待”变成了“虐待”,把“最可爱的人”变成了“最可怜”和“最可悲”的人。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中办、国办竟然公开支持了《劳办发(1993)78号》文件的错误,以所谓“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的名义,向印发了《中办发(2001)31号》通知。这个《通知》站在错误的立场上,对企业军转干部的合法诉求,进行了错误的定性,提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处理措施。在这个《通知》之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接连印发了三个临时内设机构“企转组”的三个违法文件,把《劳办发(1993)78号》文件的错误进一步推向了极端。

全国在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不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不愧于解放军大学校培养出来的合格军人。既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又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认准了强加在身上的是违法行政、制造的冤假错案。在违法行政面前,决不妥协,绝不屈服!不管对加侵害的是甚么“天王老子”,都要坚持斗争,直到恢复名誉,恢复身份,落实待遇,补偿损失。

全国在企业军转干部的上访诉求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坚定的认为,我们的维权斗争,不仅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是在维护我国法律和军转安置政策的严肃性,维护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权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党和政府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这些三四十年、四五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这些一二十年、二三十年军龄的退役军官,虽然都到了六七八九十多岁的年龄,虽然基本上都是一体多病,有的甚至可以说是朝不保夕,但在违法行政者面前毫不示弱。面对违法行政者的污蔑、陷害和打压报复,不减当年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前赴后继,诉求不止!他们一次次赴省市,进北京。他们深夜戴着老花眼镜奋笔上书;一呼百应群体上访;拜子孙为师练习上网;把法律规定和军转政策制成展板摆上了大街;拿起法律武器把违法行政者告上法庭。要把违法行政者坚持错误死不改悔丑恶嘴脸,告诉全社会,告诉全世界。对违法行政者一頼、二压、三拖的阴谋伎俩看的一清二楚,下定决心,依法诉求,不讨回公道,生命不息,诉求不止!宁肯倒在上访的路上,决不冤死在家中!

违法行政者的倒行逆施是可憎的,企业军转干部维权护法的执着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全国企业军转干部的维权护法斗争,已经对我国的法制建设,对建立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对消除违法行政者制造的消极影响,正在产生着越来越明显的积极作用。从2001年起,国家不再硬性向企业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并且一再提高现役军人的待遇,不能说与在企业军转干部的维权抗争没有关系。现在从中央机关,到各省、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党政领导干部接受了我们的正确的观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我们的诉求表示非常理解,非常同情;有的表示“我坚定地认为党和国家是一定要解决你们的问题的”;更有一些领导同志直率地表示“你们要到北京反映问题,只要不超过五个人,我们派车管送、管吃、管住”!广西、湖南、河南等省市的企业军转干部作为原告,已经把违法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告上了法庭。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各地法官迫于“权大于法”的现实情况,无奈地对原告讲了实话:“你们的诉求合法。法院立案、判决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这个事情在外国可以,在中国不行。中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现在,我们也已经看到,各级政府逐步改变了做法,把过去的严厉打压变成了现在的着重于解决实际问题。虽然目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仍然不肯承认错误,仍然要把我们绑定在“解困”的框架下,但是,我们也坚定地认为,违法行政阵线,早晚要被正义在握的企业军转干部所攻破。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斗争,争取最后的胜利!

现役军官战友们:企业军队转业干部十多年维权护法的实践,有力地说明,军人是不同于一般群众的特殊人群,是用特殊材料组成的钢铁群体。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绝不违法乱纪;追求真理,绝不屈服于邪恶;宁为追求真理死,绝不屈服于邪恶生!在维权中,形成和发展了“不畏强权的抗争精神;齐心协力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为了集体利益敢于担当的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斗争艺术”。在企业工作的军队转业干部,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牢记,自己是不同于一般群众的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光荣的退役军官!

我们今天把企业军转干部维权护法的真实情况,向现役军官战友做一介绍,一来是向大家表示节日的问候;二来是要告诉战友们,国家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是不行的。特别是没有一部军人和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法是不行的。如果我们国家有了这样的保障法,不仅做到了有法可依,而且确实做到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就不会出现企业军转干部合法权益被剥夺这样的国际笑话。因此,现役战友一定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国家,尽快对军人和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立法。因为这是军队建设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第三个意思,是要请求现役军官战友,特别是在各级领导岗位上的中、高级军官战友和首长,能够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向军队上级机关,尤其是军委和总政等领导机关,反映我们的真实情况,争取军队领导机关实事求是地向中央反映我们的诉求,以求得九十多万军队转业干部冤假错案的早日平反昭雪。

让我们现役和退役的战友们,为着加强国家的法制建设,为着国家领土海疆不受侵犯,为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共同携起手来,共筑祖国的钢铁长城!

光荣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

祝八一建军节快乐!

河南省洛阳市在企业工作和退休的军队转业干部

2012年7月29日

组图:山东烟台千余军转干部集会庆祝建军85周年

中国天网人权事务中心官方博客: 组图:山东烟台千余军转干部集会庆祝建军85周年: 作者:烟台军转干部 | 来源:六四天网 8月1日上午,烟台市1200多名企业军转干部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五周年,畅谈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历数国家权力部门拒不执行党和国家的军转安置法规政策,给党、国家、军队以及广大企业军...









8月1日上午,烟台市1200多名企业军转干部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五周年,畅谈我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历数国家权力部门拒不执行党和国家的军转安置法规政策,给党、国家、军队以及广大企业军转干部造成的伤害,强烈要求国家权力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彻底落实党的军转干部安置政策,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庆祝大会在地处繁华闹市区的市中心文化广场举行,会场中央矗立着我军的伟大缔造者和指挥者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照片,与会者手持“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五周年!”“坚决要求落实党和国家的军队转业干部政策!”等巨幅标语以及《依法落实企业军转干部的身份待遇是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的大型展板。战友们不顾年大体弱,头顶烈日,冒着酷暑参加会议。会议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声中开始,先后有 5位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代表们在发言中指出,八十五年前的今天,我党在江西南昌发动和组织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又肩负起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为祖国、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作为其中的一员,曾经为国防事业,为军队建设,流过血,洒过汗,做出过个人利益的牺牲,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

我们为党和国家做出过贡献,党和国家也没有忘记我们。为了加强军队建设,巩固国防,充分保障退役军人和军队转业干部的合法权益,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明确规定: “军队干部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转业干部退休时,所任职务低于转业时原军队职务等级的,按照与其原军队职务等级相对应的地方干部职务等级办理退休手续,享受相应待遇”;“对分配到企业的军队转业干部,要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军转干部安置政策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原则。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要原原本本的落实党的军转干部安置政策。1993年原劳动部在推行企业改制中,偷天换日,把党的一贯安置政策改变了,把军转干部分成三六九等。他们肢解了军转干部的整体,破坏了我国法制的统一和政令的畅通,剥夺了被计划安置在企业的93万军转干部的荣誉和尊严,制造了近百万人的生存危机,同时也把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家政府置于失诺寡信的尴尬境地。取而代之的是推行了近20年的“解困”政策。

我们坚持十几年维权不动摇,其根本目的不仅是捍卫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捍卫我们人民军队的荣誉,捍卫党和国家军转法规政策的权威。十几年来,我们与之抗争的是原劳动部、人事部以及现人社部和各地政府有法不依,违法行政,无视法律,滥用权力,以致在保障企业军转干部合法权益问题上发生的重大失误,现在该是正本清源、违法必究、依法行政,把我们的基本权益全部还给我们的时候了。

政府逃避法定义务、不履行法律对保障退役军官合法权益的承诺,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政治诚信,破坏了国家的疑聚力,是造成企业军转干部长期维权上访的根源。要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的问题,必须“从源头上治理”。某些权力部门,要好好认识下自己的问题,严格按照周永康处理信访案件的基本原则,把企业军转干部问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把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搞明白,把问题的症结搞准确,抓住事要解决这一关键,依法、从快化解企业军转干部问题这一历史积案,还清历史旧账,恢复党的军转干部安置政策。

企业军转干部的问题,并不是一个解不开的死结,而是一个十分简单而又容易解决的问题,只要国家机关和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就可以迎刃而解,只要做错了事的那几个部门敢于对自己的工作失误承担责任,并勇于改正,把非法剥夺我们的国家干部身份及相应待遇,依法按政策还给我们就行了。依法落实企业军转干部的身份和待遇,是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我们强烈要求国家权力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改正错误,从根本上实现案结事了、息诉息访.

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有关权力部门有任何修正错误、依法办事的迹象,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促使他们尽快觉醒,回归依法行政的正确轨道。 “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已是风烛残年,战友每天都在减少。尽管如此,经过军旅岁月磨练的我们,骨子里仍然流着军人的血。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维护党和国家军转法规政策的严肃性,维护党和人民政府的公信力,维护人民军队的核心价值观而努力奋斗!生命不息,维权不止;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代表们的发言博得了大家的一阵阵掌声和欢呼声。会上还散发了《依法落实企业军转干部的身份待遇是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的宣传材料。会议盛况和宣传展板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2012.8.1.  与会企业军转干部整理

俄国革命史一桩旧案--读《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随笔之二

  作者:靳树鹏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旧俄时代流亡国外的一些人纷纷回国,列宁也回来了。当时俄国正同德国交战,是敌对国家,列宁一行却是在德国参谋部的保护下取道德国回来的。

  张宣三老先生在所著《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213-214页写有这样一段话:“布尔什维克从在彼得格勒建立自己的非法武装开始十多年来,一直到十月革命取得全国政权都是在列宁的思想的指导下实现的,加上大战期间,德皇为了避免东西两面作战的不利局势,利用特务向列宁给钱给枪并护送回国,加上二月革命后的民主政权并不能使因战争而残破了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得到恢复,以致列宁没费多大力气就取得了十月革命的成功。”作者在行文中顺带提到列宁回国一事,未加说明。

  列宁回国这件事,从那时到今天一直有不同看法。

  德国人安排了他这次从瑞士返回家乡的旅程,把他秘密藏在一辆火车里,保护这辆火车穿过欧洲战场。德国人以为列宁会使俄国更加不稳定,从而使这个国家就会更容易束手就擒。(克利夫顿o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218页,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之下,二月革命预示了德国和奥匈帝国都潜藏着即将发生的大灾难。政治自由的风气虽然受到俄罗斯专制君主政体的扭曲,还是蔓延开来,给战争中的协约国以新的推动力。由于意识到这种可能性,德国政府遂允许一列装甲列车,通过德国的领土开往俄罗斯,车上搭载的大部分是布尔什维克革命者--列宁也在其中。德国人非常了解俄国社会民主党对于继续战争的看法,于是从革命一开始,就一直在谨慎地关注其发展。主张和平的布尔什维克一直在向早已厌倦战争的人民进行鼓动宣传,德国人正是利用了这种不稳定因素。([意]安东尼拉o萨洛莫尼著《列宁与俄国革命》37-38页,三联书店2006年出版)

  传统的苏共党史对列宁取道德国回国多避而不谈,最权威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只有一句话:“列宁于4月3日夜间到达彼得格勒。”其实列宁回国这件事曾引起很大风波。托洛茨基介绍当时情况说:“被这个意外的太突兀的变化吓了一跳,那些领袖图谋延宕时间。契次和崔勒脱里电话通知各报编辑部,不要发表那个惊人消息,因为'尚未证实'。各报主笔不敢违抗陶立特宫的'要求'--除了一家报馆。那个小型《黄报》,《新时代报》的大主笔苏伏林的一个儿子出版的,第二天早晨供给它的读者一个政府文件,关于列宁从德国政府领取训令和金钱事情。禁登的命令便是如此失效了。一天之后,各报都登满了这个惊人消息。这富于事变的一年中最荒唐的时代于是开始了:一个革命党的领袖,几十年生涯都为了反对统治者,反对有冕的和无冕的统治者而斗争,忽然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被人揭破是霍亨索伦皇朝雇用的密探!这个诬蔑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广大群众中散布……”(托洛茨基著《俄国革命史》第二卷64页,历史研究社1941年出版)托洛茨基要为列宁辩诬,以其学识和辩才,写了近两万字一章书,章题是《大诬蔑的一个月》。托洛茨基分析和解释了报纸公布的一些人物和事件,也引证了历史,虽然他的辩护有些无产阶级的大话,如“惟有一个彻底的自信的革命党人,才敢公然将战时爱国主义的法律践踏于脚底下”,但我还是相信他的辩护,即列宁不大可能是德国参谋部的奸细,不会是德国皇帝雇用的密探。托洛茨基还说:“博茨胆(今译波茨坦,是德皇的行宫,借指德国皇帝,皇村是俄国沙皇皇宫所在地)始终希望和皇村单独媾和,而伦敦则比什么都害怕这个单独媾和。直到恢复帝制显然成为不可能以后,德国参谋部才转而希望以革命过程消耗俄国国力。就拿列宁经过德国回俄国一件事来说,起意者也不在德国方面,而是列宁自己,事实上,最初的办法还是门雪维克(今译孟什维克)马尔托夫想出来的哩!德国参谋部不过允承此事而已……”(前书81页)这话也证明了两点:一、确实是德国参谋部帮助列宁一行人回国的;二、德国认为有人在俄国搞革命可以消耗俄国国力才帮助的。

  关于列宁一行回国这件事,当事人的陈述也很重要。列宁和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是同时回来的,《列宁全集》中有一文《我们是怎样回来的》,克鲁普斯卡娅的《列宁回忆录》也写了回国过程。列宁的陈述和他夫人的回忆,大的方面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回忆录写得更详细些。

  在瑞士的列宁等人根本不知道俄国会发生二月革命。《联(布)党史简明教程》说:“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实际工作方面的领导,是由设在彼得格勒而以莫洛托夫同志为首的我党中央局负责实行的。”这完全是伪造历史,莫洛托夫当时连起义领导者在哪里开会都不知道。

  我们把那些电讯细读了几遍。俄国真的发生革命了。伊里奇的全部心思立刻集中到这个巨大的事变上来了。我记不得这一天我们到底是怎样度过的。第二天,我们接到了关于二月革命的第二号政府电讯,伊里奇马上给在斯德哥尔摩的柯伦泰写信说:“无论如何不再采用第二国际的形式!无论如何不同考茨基合作!一定要有更革命的纲领和策略!”他接着写道:“要象从前一样进行革命的宣传、鼓动和斗争,以便促进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和由'工人代表苏维埃'(而不是由立宪民主党的骗子手)夺取政权。”

  ……

  从二月革命的消息传来的那一时刻起,伊里奇就急着要赶回俄国去。

  英法两国政府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布尔什维克取道回俄国去的。这一点伊里奇是很清楚的。他给柯伦泰的信中写道:“我们担心不能很快离开这该死的瑞士。”伊里奇由于考虑到这一点,便在三月十六日和十七日给柯伦泰的信中,商量应当怎样更好地与彼得堡建立联系。

  合法的道路是没有的,只好走秘密的道路了。(克鲁普斯卡娅著《列宁回忆录》298-299页,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

  列宁认为英法两国会阻挠他们回俄国,当时确实是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比、俄结成联盟即协约国(后来意大利、美国等国也参加进来),联合打击德国军国主义的军事力量。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却主张“国内战争”,“必须把已经开始的战争变成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坚决斗争”。1915年瑞士社会民主党机关报《伯尔尼哨兵报》主编格里姆筹备并召集了国际社会主义者齐美尔瓦尔德代表会议,共有十一国三十八人出席。这是规模很小的会议,与第二国际的许多会议不可比拟,却是第三国际的滥觞。列宁代表俄国布尔什维克提出一决议案,主张对所有交战国政府采取失败主义的立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宣布需要一个新的国际。只有八人同意列宁的提案,三十人反对,瑞士的普拉廷(亦译为普拉滕)就是支持列宁的八个少数派之一(后面还将提到格里姆和普拉廷)。列宁的提案虽然被否决,但他的主张东西欧各国都知道,他们要在西欧和东欧各国发动国内战争也都成为泡影,如果列宁在俄国发动起国内战争,必将削弱和破坏在东面战场上对德国的打击。英法等国有理由阻挠列宁一行回国。

  三月十九日,侨居瑞士的俄国国际主义者各个政治派别举行了一个会议,商讨回国的办法。马尔托夫提出了一个计划:以释放被扣留在俄国的德、奥俘虏为条件,来换取假道德国的通行证。大家都反对,只有列宁赞成。实行这个计划时必须十分谨慎。最好先由瑞士政府提出,然后再行谈判。当时委托格里姆同瑞士政府进行谈判。谈判没有任何结果。

  ……

  谈判继续拖延着。临时政府显然不愿意俄国的国际主义者回国。……伊里奇坚持由瑞士的社会主义者--国际主义者弗里茨o普拉廷去负责进行谈判。普拉廷跟德国驻瑞士大使签订了确切的书面条件。条件的要点是:一、不问其对战争抱何种观点,全部侨民都可归国。二、没有普拉廷的许可,任何人也没有权利进入归国侨民乘坐的车厢;对护照、行李不做任何检查。三、回国者有责任在俄国展开鼓动工作,争取放出与归国侨民同等数目的被拘留的奥地利人和德国人。(前书299-302页)

  普拉廷亲自护送列宁等三十二人回国。据克鲁普斯卡娅的回忆录,他们登上德国的列车时,没有人检查他们的行李和护照,德国人还为他们准备了特别丰盛的宴席。火车到达俄国边境后,临时政府不允许普拉廷和拉狄克进入俄国,却允许列宁一行入境,列宁终于回到了祖国。

  列宁回国第二天即4月4日在工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大会发表演讲,后来被称为四月提纲。他的这个演讲无论在布尔什维克还是孟什维克的会议上都遭到许多人反对,在布尔什维克上层也得不到支持。列宁固执的宣传自己的主张,鼓吹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反对温和妥协的政策,抵制预备国会,主张武装暴动,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任何支持,终于使布尔什维克成为临时政府的坚决反对派,而且是有武装的反对派。临时政府当时正指挥着对德国的战争,德国还践踏着俄国十六个省。

  列宁回国不久,国际社会主义者委员会主席格里姆也来到俄国。他不仅受到布尔什维克的欢迎,也受到孟什维克的欢迎,普列汉诺夫对格里姆来俄国却高度警觉。因为不仅列宁、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拉狄克等人去过瑞士的小村庄齐美尔瓦尔德,孟什维克的领袖马尔托夫和阿克雪里罗得,社会革命党的领袖切尔诺夫等人也都去过这个小村庄,齐美尔瓦尔德主义在彼得格勒大有市场,普列汉诺夫担心临时政府的部长们受了格里姆的影响会动摇抗击德国人的决心。普列汉诺夫的担心很快就被证实了。彼得格勒媒体披露了临时政府从它认为可靠的方面得到的一封电报,内容是联帮顾问霍夫曼给格里姆的口头通知,让他在俄国促成德俄之间的和平。临时政府要求瑞士公民格里姆作出解释,他说:“必须把电报的内容看成是德国方面为了德国政府的利益,为了它的外交计划以及它所追求的单独媾和的利益而企图利用我在彼得格勒为恢复国际社会主义者的联系和普遍的和平所发表的演说。”临时政府认为这个解释不能令人满意,遂以“不良行为”将格里姆驱逐出境。普列汉诺夫说:“这样的电报可能引起的唯一合理的想法就是:似乎是为了宣传国际的思想而来到俄国的格里姆先生简直就是德国间谍。”又说:“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从两种假设中间选择一种:一、格里姆先生为了金钱给德国服务过;二、格里姆先生无代价地给德国服务过,同时他却认为这是为国际服务。”(普列汉诺夫著《在祖国的一年》162页和164页,三联书店1980年出版)

  1917年6月初,第一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开了三周。会议第一天就决定同意临时政府驱逐格里姆出境,一些人对此愤懑不已,托洛茨基挺身而出为格里姆辩护,认为驱逐格里姆是不正当的,许多人反对他的辩护。十多年后托洛茨基撰写的《俄国革命史》用一章篇幅写这次代表大会,却没有提到自己为格里姆辩护的事,只轻描淡写说:“大会开始是批准了格里姆的放逐。此人是一个不幸的瑞士社会主义者,他曾企图与霍亨索伦朝的外交家作幕后谈判,藉以拯救俄国革命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俄国革命史》第一卷356页)

  萨洛莫尼在她的书中还说:“形势陷入荒谬之中。一方面,苏联政府通过其大使阿道夫o莫非(Adolph Jotfe),公开支持鼓动柏林的工人阶级,目的是在德国掀起一场革命--布尔什维克认为这是世界范围革命的序幕。另一方面,德国政府在莫斯科的代表,由大使文森特o威海姆o冯o米赫柏克(Viscount Wilhelm Von Mirbach)领导,正在努力帮助扩展布尔什维克革命,以瓦解协约国的战争机器。当然,协约国也在忙于煽动俄国内部反革命阵线的火焰。”(《列宁与俄国革命》63-64页)布尔什维克既没有在德国引发革命也没有在欧洲引发革命,更不用说世界革命,后来在德国却诞生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这个帝国也标榜社会主义,叫国家社会主义,实际是法西斯主义。在俄国布尔什维克却夺得政权。德国怎样“努力帮助扩展布尔什维克革命”的,仅是口头会气还是也给钱给枪,作者没有细说。普列汉诺夫在《政治遗嘱》中说自己一生最大的错误是“犯在列宁身上”,列宁“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什么都干得出来,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同魔鬼结盟”(中共中央马恩著作编译局编辑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2000年第二辑)。列宁可以同魔鬼结盟也只是普列汉诺夫的判断。

  这里再引两份资料。一份刊于台湾1967年出版的《春秋》杂志总第248期的克伦斯基访谈录《克伦斯基感慨万端话当年》。克伦斯基说,列宁和柏林参谋本部之间的关系始于1915年底,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外交部机密档案中有详细记载。这批档案资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落入英国政府手中。负责与列宁打交道的德国谍报机关的大间谍自称巴伏斯,其真名则是希尔芬博士。巴伏斯与当时德国驻丹麦大使兰佐伯爵合作拟具了一项分化俄国的计划,支持布尔什维克成为俄国国内一股强大势力。克伦斯基还说,列宁从德国人手中接获为推翻民主政府而用的4000万马克,德国又为巩固列宁在莫斯科建立的政府而供给他4000万马克,共8000万马克。这笔钱的大部分由德方存入斯德哥尔摩一家瑞典银行,然后汇到俄国的西伯利亚银行。另一份资料是2007年底,德国明镜周刊第50期以列宁和德皇威廉二世、德文密档和十月革命旗帜为刊头图,以11页文字和照片的篇幅刊登该期标题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副题是《被收买的革命》。该周刊组织六位专业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们发掘了欧洲多国的档案资料,如瑞典、瑞士和英国的安全机关档案,普鲁士警察机关的文献,德国外交部和俄国档案中的备忘录,瑞士银行的流水帐,还有当时驻俄国的欧洲外交人员留下的日记和笔录材料。这篇文章说,德意志帝国接连数年以千万计的马克和后勤援助支持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人,到1917年底德国外交部至少支出2600万马克,相当于今天的7500万欧元。(这两则资料均转引自王铁群教授的文章《“十月革命”是对二月革命的反动》,后一则资料王教授注明:参见《十月革命:后台竟是德皇威廉?》,文章提交者Cliffton,加贴在史海钩沉凯迪网络Http://www.kdnet.net)

  这两份资料看起来言之凿凿,为慎重也需再加考证,笔者却无能力进一步考证,既不能证是也不能证否。无可讳言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形成了一个以谢德曼为首的多数派,支持德国的军国主义战争;列宁的布尔什维克却鼓吹国内战争并以罢工和不服兵役来削弱各国对德国的战斗力量。他们都帮了威廉皇帝的大忙。布尔什维克许诺给人民的和平、土地、面包,最终一样也没有实现。俄国的各党各派,谁也不敢提出与德国单独媾和,可是布尔什维克夺得政权后于1917年12月3日与德方签署停战协议,1918年3月3日双方签署布勒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这是一个既割地又赔款的屈辱和约,所幸这个和约八个月后被废止。条约的废止并不是因为协约国各国的反战运动或和平运动,恰恰相反,是因为他们主动进攻的战争,迫使德国于1918年11月11日向协约国投降。

  德国战败,俄国内战正酣。

  2010年8月23日

2013年5月30日 星期四

獨立工會: 群体性事件组织手册

獨立工會: 群体性事件组织手册: 《群体性事件组织手册》 郭保胜 前言 本手册是根据加拿大、美国和台湾非暴力抗争专家和社会运动领袖的著作和经验,及中国最近几年来的诸多案例和本人参加国际非暴力抗争培训后的心得而撰写的。本手册将会介绍有效组织非暴力抗争活动的模式、方法,至于对目前形势的分析、...

该套手册如果跟现场的演练结合起来,那么效果就更好。任何看完手册的人,都可以组织演练和培训,但能体现精髓的演练目前在国内无法开展,只能使国内的人权人士通过网络进行初步把握。无论如何,该套教材已经详细地讲解了操作的全过程,足以为群体性事件的组织运作提供巨大帮助。我们已经迈出了使中国维权抗争专业化、理性化、富有分析谋略化的第一步,至于与该套手册相配合的光碟、视频、网络课堂和实地演练,希望能够尽快开发出来,以满足在风起云涌的维权斗争中的志士们的需要。
愿上帝祝福中国!愿神的公义如大水滚滚,公平如江河滔滔!

对越自卫反击战残酷内幕



「对越自卫反击战」恐怕是“不明真相”的中国人最不好启齿的自1949年以来中国参与的对外战争。中国对解放後参与的其它对外战争,至今都能津津乐道战胜的快感,如「抗美援朝」、中印战争、珍宝岛之战、西沙之战等等。但唯独对「对越自卫反击战」采取低调处理,尽量回避。记得该战刚刚打响时,全国人民群情激奋,恨不能把越南这个由中国喂大的白眼狼灭族为快。当时的国内宣传媒体均报导了越南是如何对中国边境挑衅,使中国不得不发起这场自卫战争。战争打了几年,最後是在老山一带对峙。全国人民仍以支援老山为荣。於是,许多星级演员如龚雪等纷纷去老山劳军,就像2008年去四川地震灾区慰问一般。

当时就有不少人对这场战争的价值提出异议。首先,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整队前往前线的中国士兵平均年龄为18-20岁时,禁不住叹息之声。不久又看到西南边疆排列齐整的数万对越战争烈士墓碑时,悲痛的心情更是难以言表。我的同学当时就说:「中国牺牲的都是正当年华的好男儿,而越南那边则是全民皆兵,包括老年妇女在内。这样对换,太不值得了。」然後,更让人惊异的事还在後头。对越反击战什麽时候结束的,没有人知道。结束时,也没有全国欢庆胜利的场面。人们只知道此战最後是不了了之。当人们确定战争结束时,就听到中国政府宣布以後要与越南人民友好往来,并仍旧要在经济上援助越南。还有,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主席台上,从电视上可看到越南武官起立向入场的本国运动员敬礼。大部分中国人那时精神还没有回过味儿来呢。从此,被埋在西南边疆的数万烈士渐渐被国人遗忘了。当国家领导人访问朝鲜时,都不忘去拜祭志愿军烈士墓。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烈士们却从没有得此殊荣。

我想,之所以不了了之与难以启齿,是因为这场战争的性质向国人难做明确交待。说穿了,所谓「对越自卫反击战」,实际上是采取「围魏救赵」的方式去救援当时被越南人侵略的柬埔寨红色高棉军队。当时的越南人与苏联关系密切,而苏联仍是中国反对的苏修帝国主义。这场战争的性质取决於红色高棉的性质。

红色高棉,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学生。但却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并将对本民族的残酷性推向了人类历史的最高峰。柬埔寨共产党成立於1950年代,後被称为「红色高棉」。红色高棉於1975年4月17日占领金边,建立了「柬埔寨民主共和国」,领导人是波尔布特。波尔布特在执政期间推行非常恐怖统治,试图将柬埔寨改造为不分任何阶级的社会,将所有城市居民强行驱赶到农村,不许带任何财产,进行全国大清洗。金边居民下乡後,大部分遭到红色高棉政权的屠杀,能活着回到原住地的不到一半。在红色高棉执政初期,被清洗者包括原城市居民,特别是与西方有接触、受西方教育的知识分子和原政府工作人员。以後的清洗也延至红色高棉内部的各级干部。波尔布特还取消货币,实行人民公社制,禁止在公共食堂以外取食。在红色高棉的四年统治下,大量人因饥饿、疾病、过度工作而死亡;也有大量人因为政治原因、或因犯各种小错而被处决。保守的估计,红色高棉统治期间死亡的柬埔寨人在120万至三百万,占柬埔寨当时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还包括21.5万柬埔寨华裔,并几乎杀光了2万余名在柬埔寨的越南裔。

1978年5月,红色高棉内部发生了叛乱,流亡者在越南成立了「柬埔寨民族团结救国阵线」,领导者是在红色高棉曾任师长、省委书记的高层领导人韩桑林(现任柬埔寨人民党名誉主席、柬埔寨国会主席)。1978年 12月25日,在韩桑林的带领下,10万越南「志愿军」向柬埔寨发动进攻,而越南当时的借口之一是救援本国侨民。面对越南军队,如同前几年美军进攻伊拉克一样,柬埔寨人民不但不抵抗,反而给越军带路。这样,越军仅用了两周时间,就於1979年1月7日攻占金边,推翻了红色高棉的恐怖统治。红色高棉的不得人心由此可见。

一个多月後,中国政府就於2月17日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国当时出兵的借口不是去柬埔寨救援被屠杀与虐待的几十万华人同胞,却是以越南军队挑衅中国边境与侵犯柬埔寨为由。然而,当时的中国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均不知红色高棉在柬埔寨到底干了些什麽。为红色高棉报仇,当时所有不明真相的中国人都愿意,因为红色高棉是中国人民的战友加兄弟。

令中国人不解的是,被越南人侵犯了国土的柬埔寨人对待越军入侵的态度。2009年1月7日,柬埔寨人聚集在金边的国家奥林匹克运动场内,热烈庆祝柬埔寨脱离红色高棉统治30周年的纪念日,吸引了超过4万人前来参加。首相洪森以及柬埔寨人民党的数名党员也出席了这场盛会。柬埔寨参议员主席谢辛在致词时表示,这个纪念日标志着「柬埔寨历史中最黑暗的一页」已告一段落。谢辛特别感谢邻国越南「拯救了柬埔寨」,高度评价越南志愿军为消灭红色高棉政权屠杀人民的暴行而作出了重大牺牲,并及时阻止了人民遭进一步屠杀的厄运。实话说,越军入侵柬埔寨的客观效果确是如此。

谢辛对於越南的感谢,充分说明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性质,也让我们对那场战争的正当性表示质疑。中国现在尽量回避和不提那场战争,但面对历史,我们必须要有勇气正视。2006年1月25日,中国《参考消息》在第3版刊发了题为《审判红色高棉程序即将启动》的文章,说根据联合国与柬埔寨政府达成的协议,「现在终於有望看到,对在1975年至1979年期间导致数百万柬埔寨人死亡的人,采取一定的司法措施」。红色高棉的领导人波尔布特於1998年死於心脏病,目前被法庭拘留等待受审的红色高棉领导人,包括二号人物农谢(Nuon Chea)、前外长英萨利(Ieng Sary)和妻子英蒂丽(Ieng Thirith)、康克由(Kaing Guek Eav)。审讯将延到2010年或以後。这些人将面临战争罪、群体灭绝罪及反人类罪起诉和审判,以告慰被他们残害致死的数百万柬埔寨无辜民众,包括几十万华侨。

中国对那场战争羞於启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屠杀的策划者波尔布特自称是「毛泽东学生」。当波尔布特於1975年6月在中国访问时,已经病重的周恩来还劝告他们不应这样屠杀本国人民。波尔布特等人却骄傲地宣称:全世界的革命者都可以从柬埔寨学到很多经验,「从金边撤出所有人口这样的创举,是任何国家的革命都不可能做到的。」中国为使无产阶级革命火种在全世界燎原而给予了红色高棉无私的「支持援助」。当红色高棉面临灭顶之灾时,中国不惜发动战争去援救这个残暴的小弟兄。

一位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曾与笔者辩论,他得到了一批扞卫毛泽东思想的人的支持,并抨击我不该对「为祖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英雄」无礼。说从对越战争前线回来的战士是英雄,我没有意见。说他们对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也能说得过去。但这场战争的性质应如何理解呢?最让美国人羞於启齿的战争是1970年代的越战。2004年,当小布什与克里为争当总统辩论时,民主党候选人克里说:「越战是一场无意义的战争,但我们不能说参加越战的士兵对国家没有贡献。」这句安慰之辞,也适用於中国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及参战的将士。
—————————————————————

1979年中越战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1979年中越战争

尘封的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残酷内幕
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12/07/11/458856.html

越南课本对79年中越战争的描述
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06/08/24/163939.html

【神奇的军队】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1564209279600&set=pb.619614599.-2207520000.1369904403.&type=3&src=https%3A%2F%2Ffbcdn-sphotos-c-a.akamaihd.net%2Fhphotos-ak-prn1%2F63464_10151564209279600_343022926_n.jpg&size=440%2C472

跳出马克思主义圈子--读《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随笔之一


作者:靳树鹏 

《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一书作者张宣三先生,九十四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已经七十三年。张老七十岁离休后重读马恩全集四十多卷,又读马恩那些著名的学生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著作及古今中外相关著作,也是总结一生的感受,写出这本批判马克思主义的书。

  他这本书上层是知道的。《李锐致胡锦涛同志信》(2004年2月21日)说:“送上一本书一篇文章,望予过目。”(李普、丁东主编《大哉李锐》483页,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出版)注释中注明一本书就是《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后来李锐老又为这本书题写书名并作序,开篇即说:“为什么要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因为我们的宪法和党章还将这个主义列为我国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共产党存在的合法性依据,也是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理论依据。”又说:“二十世纪的历史发展,两大阵营的变化,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错误。人类历史的进步和发展,还是要依靠科学知识的创造,自由民主的社会,走市场经济和宪政治国(靠法治不是人治)的道路,而不是靠什么主义、一党专政、哪个'核心'说了算,所能办到的。”

  马克思的理论活动正是处于十九世纪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十九世纪正是把启蒙运动的伟大哲人所建立的自由和民主的原则付诸实现的一场人类最伟大的事业的开始,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它所涉及的不只是思想意识的革命和政治、社会、经济制度的革命,也涉及到科学和生产力的根本变革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一旦开始,就连续不断一直发展到今天,把人类从农业社会带入今天的信息社会,并且使自由、民主的信念变成制度向全世界扩展。当十九世纪的人们满怀信心地把这场革命推向前进时,马克思却把眼光停留在十九世纪前半期资本主义早期积累所出现的残酷剥削而没有认真地对待已经发生的这些变化,仍然固执于他的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观的研究,并且仍然消耗了他最后20到30年的全部精力来研究剩余价值的理论,为他的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观建立理论基础。这样马克思就严重脱离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78页,以下引此书只标页码)

  这是张宣三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评价。作者认为:“马克思从他的人道主义的激情出发通过一系列思辨的方式所建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阶级斗争的历史观,他的无产阶级革命观,都脱离了欧洲社会实际的发展,他所要建立的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成为空想。他是当时欧洲所出现的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中理论最完备的、最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52页)又说:“马克思主义只能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是迟早要消灭的。”(270页)

  近几年曾想过十九世纪以来世界上最大的理论问题是什么?可能就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四十多年前顾准就说过:“资本主义的兴起,这是人类历史上超越一切历史事件的最大事件……”(《顾准笔记》310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出版)他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更是一种法权体系。马克思承认“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却来了个否定之否定,宣称资产主义的丧钟已经敲响,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到来。这确实是马克思在理论上的最大失误。

  作者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已深知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命这些学说遗害无穷,并进而对马克思这些学说的三个理论基础加以分析和批判,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即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作者认为马克思并没有认真总结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作为建立启蒙运动的最伟大的哲人洛克(提出'人是生而自由的')、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学说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没有得到反映,对于亚当o斯密也只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出片面的理解。”(79页)

  对待亚当o斯密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的学说也是马克思的一场悲剧。亚当o斯密的真正伟大的不朽的创造是他所总结出来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的理论。正是亚当o斯密的这个伟大发现引导全世界的经济迅猛发展,这种迅猛发展的势头在十九世纪马克思还在世时就已经出现了,但马克思无动于衷,他所热中的却是亚当o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他要用亚当o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去创立他的剩余价值理论。……那时工业革命已经蓬勃展开,科学的发现应用于生产也已经出现。……然而马克思在写《资本论》时仍然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仍然把劳动价值论作为他研究剩余价值理论的出发点,以劳动小时来计算剩余价值率,并且以每天12小时的劳动作为计算的根据。事实上在马克思写作的那个时候,十小时劳动制已经在各国议会通过,并且正在逐渐推广实行。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在创造他的剩余价值理论时是落后于时代的。马克思完全不理解十九世纪已经开始的这个新世纪的伟大历史意义,仍然用他那套过时的理论来解释和指导他还在世时的十九世纪的革命,这就必然南辕北辙,处处碰壁。(79-81页)

  作者对马克思的辩证法着墨不多,但也有明确的看法。“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是以脚站立,而实际上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以唯物主义的名义所作出来的翻版,而他的目的也和黑格尔一样,先有目的,而后有理论,理论是实现目的的工具。……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按照既定的层次和方式发展,这实际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鹦鹉学舌。”(208页)

  作者认为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才用较多篇幅分析评述。古往今来有多种历史观(如英雄史观、群众史观、文化形态史观、环境史观、模糊史观等),都是解释历史的不同视角,唯物史观仅是其中之一。作者说:“马克思在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仅从提出这一观点来说,不能(也)说是错误的,更不能说是虚构的。”(53页)问题在于马克思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绝对化,就走上一条不归路。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著名论述在他1859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

  物质生活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法律、政治制度,一定的社会意识也就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这段话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一直是金科玉律,被许许多多人引用,列宁主义者引用,托洛茨基主义者引用,斯大林主义者引用,普列汉诺夫反对列宁发动十月起义时也引用。恩格斯晚年在第二国际其他人的坚持和抗争下对无产阶级的斗争策略有所反思,但是并没有反思唯物史观、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对唯物史观更是处处维护。

  作者认为把生产力当作“全部历史的基础”,是马克思历史理论错误的根源。不仅生产力是在历史中形成的,人们的思想、意识、政治等上层建筑也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思想意识、观念、政治制度等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就发展成为传统,不是可以随意创造和消除的,也不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而自动变革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对历史的发展起重要作用。马克思认为只有生产力才是推动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历史的每一步发展都可以用生产力的物质水平说明,于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也与自然发展一样是“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有什么“铁的必然性”。“这样,马克思就把思想、意识、观念、社会、政治制度等各种因素从历史发展中排除出去了,实际上是把作为物质和精神统一的'人'和具有思想和意识的人排除出去了,把历史发展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排除出去了。”(58页)故而马克思的历史观被伯恩施坦称为“历史必然论”,被波普尔称为“历史决定论”。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发展必然会如此,历史的发展被决定要如此,人们可能做的只是促进或延缓其过程,只是减少分娩时的痛苦,于是唯物史观走进了历史宿命论。

  作者写道:“久加诺夫在总结苏东垮台的经验教训时,把它归结为三垄断,即'政治垄断、经济垄断、思想垄断'。其实这三垄断在马克思创建他的理论时就已经产生了,他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就是三垄断的思想。”(261页)不少人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是一些人背叛马克思主义造成的,作者的看法恰恰相反,这是点睛之笔。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质疑和反对的人也不少,笔者闻见有限,只能举几个例子。地质学家、教育家丁文江1933年在《独立评论》第51号发表《评论共产主义并忠告中国共产党员》一文(该文已收入朱正编注的《丁文江集》,花城出版社2010年出版)。丁文江对共产党持同情态度,但不认同共产主义学说,对剩余价值论、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一一加以评论。他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论是很难成立的,因为“在分工合作之下很难追求每人所创造的价值成分”,“他(指马克思)的价值论与其说是经济的真理,不如说是政治的口号”。他说“从唯物史观共产党又得到他们革命的手段”,这就是“无产阶级要推翻资本制度只有阶级战争”,“凡有主张和平的,渐进的,宪法的改革的人都是共产党的敌人”。“在阶级战争期中为目的完全不择手段,要不然战争不能胜利”。“无产阶级的专政是必要的过渡”,“恐怖政策是必需的手段之一,因为不如此资产阶级不会消灭的”。他还说:“以我们非共产党的眼光看起来,(共产党的)理论和手段都不能使我们信服的。”丁文江还写下一段颇堪玩味的话。

  假定我们不相信从马克斯(今译马克思)的辩证论能找出不可变易的历史论理。我个人根本不相信历史有甚么论理。罗素说得好:“世界上政治生活的大事件是由物质环境和人类的情感所决定的。”物质的环境各国不同,已经够复杂的了,何况人的情感是随时随地不可捉摸的东西。硬把不可捉摸而且很复杂的东西来做成刻板的规律,而且拿它来做暴动恐怖杀人的根据,那是多么危险?共产党是最反对宗教的,而共产党的信条和宗教的教旨实际没有分别,辩证论和历史论理的无法证明和宗教的上帝天堂一样。在过去的时期中宗教用上帝天堂名义来烧杀,现在的共产党拿历史论理的名义来枪毙。所不同的是宗教是为人谋来世的幸福,共产党是为人谋后世的幸福。来世固然靠不住,请问后世的幸福又有多大的把握?

  托洛司基(今译托洛茨基)有一句最可笑的话。他说,“赤色的恐怖是对付命运注定要消灭而不愿意消灭的阶级的武器”。(“Red Terror is a weapon utilised against a class,doomed to destruction,which does not wish to perish”)。他不知道照共产党的历史论理,资产阶级虽然命运注定了要消灭,照别人的历史论理,或者共产党也是“命运注定”了要消灭的。你有你的历史论理,他有他的历史论理;横竖谁也不能证明谁是对的。“杀人者人亦杀之”,这个公例,比辩证论准确的多!

  辩证论是一种哲学上的假设。尽管共产党说它是科学的,学科学的人不能承认。(《丁文江集》175-176页)

  丁文江最后希望中国共产党不要成为第三国际的牺牲品。中国共产党不会听他的,已经跳上第三国际的战车,1949年后六十年他的这些言论也不能见天日。

  1941年初胡秋原希望陈独秀跳出马克思主义圈子。他在致何之瑜信中写道:“以仲甫先生之见识信望,如能在出狱之后,完全跳出马克思主义之圈子,仍继承'五四'之传统,无论在文化上政治上作用必更为伟大……”(沈寂主编《陈独秀研究》第二辑332-333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虽然陈独秀对中共加入第三国际难辞其咎,但是他晚年的反思很到位,不仅批判斯大林主义,告别列宁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他在给胡秋原和孙几伊的信中一再说:“弟自来立论,喜根据历史及现实之事变发展,而不喜空谈主义”,他认为“圈子”即是“教派”,并表示“非拟以马克思主义为尺度”。其实他晚年仍信仰社会主义,并没有完全跳出马克思主义圈子。凡真诚信仰过又深入反思过马克思主义的人,如普列汉诺夫、考茨基及对马克思主义作过全面修正和批判的伯恩施坦,同陈独秀一样也难免留有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痕迹。张宣三老人就承认,他有时“还没有彻底摆脱马克思主义”。

  陈独秀老友章士钊与毛泽东友谊很深,就将晚年完成的《柳文指要》送上。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致章信中说:“大作收到,义正辞严,敬服之至。”7月18日致章信中又说:“大问题是唯物史观问题,即主要是阶级斗争问题。但此事不能求之于世界观已经固定之老先生们,故不必改动。”(《毛泽东书信选集》601页和602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毛泽东认为《柳文指要》不必改动即可出版,章士钊很欣慰。后又传出康生的话,须将全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重新修改后才能出版。章老先生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夫唯物主义无他,只不过求则得之不求则不得之高贵读物。”老先生一生气就说了真话。像章士钊这样阅世甚深的老学人、老律师、老官僚是不会很在意唯物史观的,才以“高贵读物”讥讽之。

  中共精英人物中,顾准是从理论上反思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的代表。五十年前他就对自己提出:“到底是非跟马克思主义的基调分手?还是仍旧可以服从这个基调?”(《顾准日记》106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出版)他在此后仅有的十五年生命中苦苦求索。他说:“罗马的兴起和希腊的衰亡,用唯物史观来解释简直无从着手”,“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式不足以解释全部历史,比如中国大跃进的动力它就无法解释。历史唯物主义隐含着一个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前提--存在一个必然规律,这个必然规律向着共产主义的完成。”(分别见《顾准笔记》310页和《顾准日记》119页)他写了长文《哲学杂谈》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法,他也是中国提倡市场经济的第一人。他终于走上了经验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立场,坚决批判专制主义。

  一百零五岁的周有光老人说得简洁明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没有一样是对的,我们这里还在捧它,因为我们的旗帜不能拿下来。他还说,据国外的研究,根本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个空想,资本主义才是现实。

  近三十年来中国一些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在反思,他们的论著也对人有所启发,同时又说马克思主义是大史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这些著作同某些西马著作相似,还是在马克思主义圈子里翻跟头,螺丝壳里作道场。

  2010年8月12日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从美军的“狗牌”谈到军人行为守则


前一篇谈“狗牌”的文章中,曾经提到那位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在面临被俘危险的时候,掏出他的狗牌,默记上面篆刻的个人身份,因为那是一旦被俘的时候,可以向敌方提供的全部信息。
按照日内瓦公约关于战俘待遇的规定,当战俘受到讯问的时候,只须告以自己的“姓名、等级、出生日期,及军、团、个人番号”,“如其不能,则提供相当之材料”,这也是现代美军狗牌上提供这些基本信息的依据。
美军军人在入伍受训的时候,特别是在进入作战序列之前,都会接受“行为守则”(Code of Conduct)教育,在任何时候都要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并帮助和保护同伴。其中当被俘的时候,只提供最低限度的个人信息就是关键的一条。
美军的行为守则,和狗牌一样,也是起源于南北战争时期。而现代的美军行为守则共有六条,是1955年由艾森豪威尔将军领导制定的。当时之所以要明确制定军人行为守则,是因为美军战俘受到不同常规的逼供和政治洗脑。后来虽然美军的战略战术与编制结构经过多次变化,但是这些守则只有过两次调整,其中包括在面对残酷刑讯的时候,给于战俘提供个人信息一定的酌处权。
行为守则规范了军人处于危险境地时的义务与责任。包括有义务捍卫美国和她的生活方式;除非面临死亡,应该尽一切可能避免被俘或投降;即使被俘也应设法逃跑;拒绝敌人的恩赐与诱惑;帮助身为战俘的同伴;拒绝与敌人合作;拒绝发表诋毁美国或其盟国的言论或声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以及相信美国政府会尽一切努力救援,或争取战俘得到释放。美国国防部网站有一篇文章,列举了行为守则的具体条文。
1993年在索马里的摩加迪沙,参加联合国行动的一架美国陆军黑鹰直升机被击落,驾驶员三级准尉麦克尔•杜伦(Michael Durant)被俘。杜伦不但身负重伤,而且在被俘之后还被看守开枪打中他的手臂。在杜伦身陷囹圄的日子里,军人的行为守则帮助他度过了各种折磨与考验。他说他并不能全文背诵守则,但是它的精神一直铭记在心。经过10余天的谈判,杜伦最终得到释放。
斯科特•弗朗西斯•奥格雷迪(Scott Francis O’Grady)是美国空军的飞行员,1995年执行北约在波黑地区的空中禁飞区任务时,他驾驶的F-16猎鹰战机被地空导弹击落。奥格雷迪跳伞逃生后,心中牢记军人守则,在6天的时间里,迂回曲折地逃避敌人的搜索追捕,用到了各种求生的方法。当最后他找到一处可供直升机降落的林中空地的时候,才发出求救的信息。几个小时之内,美国地中海舰队就出动了数十架飞机的救援队伍,成功地将奥格雷迪从敌后救出。
事后奥格雷迪说:虽然他一个人身处敌后,但是他仍然是自己队伍的一员,此时此刻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活下来,因为美国绝对不会停止对他的救援。当救援开始的时候,时任总统克林顿就亲自打电话通报他的家人,救援成功之后,又致电他本人表示慰问。而当时的国防部长威廉•佩里(William Perry)则高度评价奥格雷迪,称赞他发扬光大了军人行为守则:“他们可以击落他的飞机,但是击不垮的是他的精神。”

昨天是美国的第145届阵亡将士纪念日,欧巴马总统前往阿灵顿国家公墓,向无名将士墓敬献花圈(DOD/Glenn Fawcett)
昨天是美国的第145届阵亡将士纪念日,欧巴马总统前往阿灵顿国家公墓,向无名将士墓敬献花圈(DOD/Glenn Fawcett)

阿灵顿国家公墓的第60区墓地埋葬的是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阵亡的军人,欧巴马总统昨天在那里安慰前来扫墓的家属(DOD/Glenn Fawcett)
阿灵顿国家公墓的第60区墓地埋葬的是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阵亡的军人,欧巴马总统昨天在那里安慰前来扫墓的家属(DOD/Glenn Fawcett)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俄国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 [编辑]

十月革命由弗拉基米尔·列宁领导,并以列宁描写的卡尔·马克思的思想、一种被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意识为基础。它标志了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蔓延的起源。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袖列宁率领他的左翼革命军向临时政府发动叛乱(当时俄国仍采用儒略历,因此当代文献记载日期为10月25日)。11月12-15日立宪会议选举举行,1月6日布党的军队武力解散俄国立宪会议。十月革命在二月时完成了阶段性任务,以苏维埃,劳工与农民组织所推选的地方政府,取代俄国短命的临时议会政府。自由党与君主主义者的军力,零散的组织成了白军,倏即被派上战场对抗布尔什维克的红军
苏维埃成员最初是自由推选的,但许多社会主义革命党党员、无政府主义者及其他左翼分子透过苏维埃以抵制布尔什维克。在布尔什维克明显于圣彼得堡与莫斯科工业地区以外取得了小幅支持后,他们便禁止非布尔什维克分子加入苏维埃。其他社会主义者心生厌恶,于是转而招幕一个“第三派俄国革命”。最显著的例证是1919年至1921年间的坦波夫叛乱,与1921年3月的克隆斯塔。这些叛乱,其遭遇了大量的困难、缺乏有效的合作,最终在内战期间,随着白军一同瓦解。

内战 [编辑]

1918年、在革命后不久旋即爆发了俄国内战,不顾其政治取向、为上百万的人民带来了死亡与苦难。战争主要是由激进共产主义革命者所组成的红军(“红方”),对抗“白方”—君主主义者、保守者、改革支持者与温和社会主义者,其反对布尔什维克党的激烈抗争。白方有英、法、美、日等国的支持。
此外,内战期间,内斯托尔·马克诺率领乌克兰的无政府主义军队——黑军与布尔什维克三度同盟,每次合作皆终止于其一势力。然而,在马克诺的军队拒绝并入红军后,米哈伊尔·伏龙芝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军力便将之击溃。另外,所谓的“绿军”(抵抗敌军、守护自身财产的农民)亦在战争中扮演了辅助角色,其战场主要于乌克兰。

俄国革命与全球关联 [编辑]

列夫·托洛茨基曾言,如没有世界革命的成功,俄国社会主义的理想不会实现。事实上,俄国革命所引发的革命潮延续到了1923年。然而,德国革命、短命的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等的相继失利,似乎没有马克思主义运动能成功掌握政权。
这成了各马克思主义组织及党派,因其对共产主义历史相对立的观点而争执不休的议题。斯大林后来否定了这类想法,声明强调共产主义能实行于国家
斯大林地位的混乱状态,源自他在1924年列宁死后,成功利用列宁的论点——社会主义需要其他国家的工人才能成功——以顺利击败党内的竞争对手:指控他们背叛列宁,并因而背叛了十月革命的理想。

年表 [编辑]

革命导火线年表 [编辑]

时间与儒略历相符(俄罗斯使用儒略历直到1918年)。公历(或称格里历)在十九世纪期间晚了十二天,二十世纪时则晚了十三天。
年分事件
1855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开始统治时期。
1861解放农奴
1874–81发展反政府恐怖主义运动及政府反动。
1881亚历山大二世遭革命者刺杀;亚历山大三世继位。
1883俄罗斯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成立。
1894尼古拉二世开始统治时期。
1898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一次会议。
1900社会主义革命党建立。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二次会议。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开始分裂。
1904–05日俄战争;俄罗斯战败。
1905俄国1905年革命
1906第一次国家杜马。首相:彼得·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开始。
1907第二次国家杜马,二月–六月。
1907第三次国家杜马,直到1912年。
1911斯托雷平遇刺。
1912第四次国家杜马,直到1917年。布尔什维克 / 孟什维克分裂落幕。
1914德国向俄罗斯宣战。
1915大败,尼古拉二世命己为总司令。
1916粮食与燃料短缺且价高。进步联盟成立。
1917罢工、叛乱、街头示威导致了独裁政府的衰败。

革命期间详细年表 [编辑]

格里历儒略历事件
一月彼得格勒持续罢工与动荡。
二月二月革命
3月8日2月23日国际妇女节:彼得格勒的罢工与示威,数天后持续蔓延。
3月11日2月26日50名示威者于革命广场被杀。尼古拉二世使国家杜马休会,并命令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官以军力镇压动乱。
3月12日2月27日
  • 军队拒绝向示威者开火,背弃旨令。监狱、法院与警方遭到愤怒的群众攻击与洗劫。
  • 奥克瑞那(俄国秘密警察组织)大楼发生火警。驻军参与革命。
  • 彼得格勒苏维埃成立。
  • 立宪民主党的自由主义者成立杜马临时委员会。
3月14日3月1日彼得格勒苏维埃第一次命令。
3月15日3月2日尼古拉二世退位。临时政府在首相李沃夫的领导下成立。
4月16日4月3日列宁返回俄罗斯。他出版了他的四月提纲
5月3日
–4日
4月20日
–21日
“四月危机”:由工人、士兵等人在彼得格勒与莫斯科街头,因外交部长米留可夫给协约国的笔记的发表所引起的大规模示威,其被解释作对旧政府的战争政策的支持申明。第一次临时政府垮台。
5月18日5月5日第一次联合政府在社会主义者——苏维埃领袖的代表——同意加入临时政府阁员时成立。克伦斯基,唯一一位已在政府中的社会主义者,担任了战争与海军的部长。
6月16日6月3日第一次工人与士兵代表的全俄国人会议于彼得格勒举行,于24日结束。推选苏维埃中央委员会(VTsIK),由孟什维克党员及社会主义革命党员率领。
6月23日6月10日计划于彼得格勒举行的布尔什维克示威运动遭到苏维埃禁止。
6月29日6月16日克伦斯基命令向奥匈帝国势力进攻。仅在初期取得成功。
7月1日6月18日于彼得格勒进行、为了团结的官方苏维埃示威游行,出乎意料的受到布尔什维克的标语的控制:“打倒十名资本主义部长”、“竭尽所能予苏维埃”。
7月15日7月2日俄罗斯的进攻势态落幕。托洛茨基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7月16日
–17日
7月3日
–4日
七月危机”;彼得格勒的大规模武装游行,受布尔什维克鼓舞,要求“竭尽所能予苏维埃”。
7月19日7月6日德国与奥匈帝国反攻。俄罗斯在恐慌中撤退,洗劫捷尔诺波尔。下令逮捕布尔什维克领袖。
7月20日7月7日李沃夫辞职,要求克伦斯基担任首相并成立新政府。7月25日建立。
8月4日7月22日托洛茨基与朗那茄斯基被捕。
9月8日8月26日第二次联合政府落幕。
9月8日
–12日
8月26日
–30日
“科尔尼洛夫兵变”。开始于俄罗斯军队总司令,拉夫·科尔尼洛夫将军,要求(或托洛茨基认为是要求)政府给他完整的平民与军事权力,并将兵力瞄准彼得格勒。
9月13日8月31日大多数的彼得格勒苏维埃代表,除了资产阶级之外,赞成布尔什维克对成立一个全社会主义政府的决议。
9月14日9月1日俄罗斯宣告成立共和国。
9月17日9月4日托洛茨基等人获释。
9月18日9月5日布尔什维克决议政府在莫斯科苏维埃赢得多数票。
10月2日9月19日莫斯科苏维埃推选执行委员会及新主管委员会,其中有过半数的布尔什维克党员,并选布尔什维克党员维克多·诺金为主席。
10月8日9月25日第三次联合政府成立。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过半数选定布尔什维克主管委员会,推举托洛茨基为主席。
10月23日10月10日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会议承认武装起义。
10月24日10月11日北部地区的苏维埃会议,直到10月13日。
11月2日10月20日彼得格勒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
11月7日10月25日发动十月革命,军事革命委员会指挥武装工人与士兵攻占彼得格勒的关键建筑。冬宫于晚上9时40分遭攻击,并于2时被占领。克伦斯基逃离彼得格勒。第二次苏维埃全俄国人会议揭幕。
11月8日10月26日第二次苏维埃会议:孟什维克党员及右派社会主义革命党代表遽然离席,以示抗议先前发生的事件。会议批准将国权交付自己的手中,当地势力转让予当地工人、士兵与农民的苏维埃代表,废除死刑,发布和平法令国土法令,通过成立全布尔什维克政府,及人民代表大会,任列宁为主席。

参见 [编辑]

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