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劉少奇武功大於毛澤東

2012-10-06作者: 徐澤榮
要點:中共內部之疑假問真派是生存至今的實脈。毛在蘇德戰爭困難時拒不支援,和斯大林結下梁子。劉少奇為毛緩頰,在毛赴重慶談判主持中共中央決策進軍滿洲,取得蘇援,為敗蔣奠基。故以大功為四野之父。毛出兵援朝抗美,始得斯之諒解⋯⋯


●劉少奇夫婦1963 年訪問印尼回國後拍的標準照。劉
1949 後地位很高,毛知道劉曾作出進軍滿洲接受
大量日、蘇軍火的戰略決策,為內戰立了大功。

本文出自作者正待出版新書《馬克思主義起步就錯了》(獄撰手稿原名《馬學知行原錯,1859—2009》)卷三。該書三十二萬字,四卷,三十二章,卷一為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說證非二十義,成功地否定了馬學奠基命題「勞動時數決定交換價值本數」(市場價格決定交換價值末數)。作者身為中共老營之後,在中共紅色江山中應說擁有原始股份,故而此書否定馬氏毛氏知行雙管,並無顛覆紅色江山之心,只有銳意改革中共政體之意。

百二十名疑假問真派是中共實脈

作者認為,縱觀中共七紀歷史,可知於該黨內部,表為針對「左」傾禍害,裡為針對馬學原錯(從效果上來看完全是這樣)的疑假問真派別,始終存在,且為人數可觀,立場堅定。他們對於馬學的態度和對策,乃是「抽象肯定,具體否定;長遠肯定,目前否定」。「四人幫」早就發現:老幹部=民主派=走資派,早就驚呼:走資派還在走!西方最具盛名的馬學研究權威戴維·麥克萊蘭就曾說過,無論從何種意義上看,中共所行革命都不符合馬學原旨。以陳紹禹、秦邦憲、毛澤東、周恩來、高崗、柯慶施、林彪、陳伯達、江青、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謝富治、戚本禹、王力、關鋒、康生、鄧力群(注一)。等不同時期為首的貌似正統的附假斥真派別,應被視為「中共黨是外顯虛脈」;而以陳獨秀、張申府、瞿秋白、劉安恭、丁玲、王實味、李普、李富春、劉少奇、陳雲、鄧小平、薄一波、鄧子恢、杜潤生、胡風、王元化、卓炯、王琢、朱鎔基、沙文漢、王若望、李慎之、顧准、許良英、劉賓雁、謝雪紅、潘復生、鍾惦斐、錢三強、項南、范明、蔡鐵根、楊應森、彭荊風、白樺、戈揚、馮雪峰、劉紹棠、秦兆陽、劉文輝、馮國鏘、吳有恆、方方、馮白駒、古大存、孫冶方、張愷帆、彭德懷、黃克誠、周小舟、張聞天、周惠、李銳、鄧華、洪學智、萬毅、鍾偉、吳信泉、李雪三、楊獻珍、邵荃麟、陸定一、王稼祥、田家英、陳一諮、鄧拓、廖沫沙、蕭望東、高林、牛懷龍、蔡炳臣、陳少敏、張志新、周榮鑫、葉劍英、胡耀邦、習仲勳、趙紫陽、萬里、袁庚、胡福明、吳南生、谷牧、于光遠、于浩成、任仲夷、許家屯、莊世平、蘇紹智、鮑彤、欽本立、胡啟立、朱厚澤、方勵之、戴晴、胡績偉、羅啟征、徐勤先、何燕然、張明春、張愛萍、蕭克、葉飛、李聚奎、楊得志、陳再道、宋時輪、沈啟賢、江澤民、胡錦濤、溫家寶、趙宣三、姚監復、高瑜、李昌、謝韜、陳榆林、辛子陵、杜導正、田紀雲一百二十人(注二)為代表的疑假問真派別,應被視為「中共黨是內藏實脈」。無此百二下凡星宿的疑假問真及其追隨者的聲應行襄,就沒有救中國,就沒有退西夷;就沒有紓民困,就沒有止浩劫;就沒有開國門,就沒有換腦筋;就沒有臻小康,就沒有奔大同;就沒有中華民族瀕危進化優勢的仍有機會絕地反擊。儘管他們身上可能也有基於馬學所建制度造成的道德污點,而且並非全屬民主派,有的人還有可能因為別的問題被歷史問責。此一派別在思想上、組織上、路線上、策略上後毛制人,卒獲成功。

應奉劉少奇為中共正脈之祖

進入主題:即以武裝鬥爭時期貢獻而論,劉少奇的「臨門一腳」和彭德懷的「退夷雪恥」,其權重均應大於李立三的「飲馬長江」、陳紹禹的「雙拳打人」、張國燾的「南下天全」、毛澤東的「力保後場」。人們常對「四渡赤水」嘆為觀止,但是,作者認為,從軍事學角度看,紅二方面軍的「烏蒙山回旋戰」更為精彩。在作者眼中,劉少奇是三野、四野之父,彭德懷是一野之父,鄧小平是二野亞父,而彭氏還是一百萬志願軍的統帥。作為擺脫巨大受認危機的第一步,中共當局今後應當尊奉劉少奇、鄧小平二氏,尤其是劉少奇為本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正脈之祖。以下細陳「劉少奇武功大於毛澤東」的理由。
一九四一年中以後,因為深受蘇軍初戰即行喪師千萬——此為人類戰爭歷史絕無僅有敗績——的震懾,毛澤東跟風盛世才,開始對蘇心生離意。斯氏拍來五六通電報、派來一個代表,請求毛氏發兵蘇聯遠東,全換蘇式建制武器,充當蘇聯防日屏障,以便蘇方騰出二十個師的遠東紅軍西調抗德。毛氏竟然執拗不從。斯毛二氏從此結下梁子。中共部隊入滿之後,急欲利用日軍遺下的大批軍火、軍工、糧食、醫藥等等,但是毛氏此時(後來斯氏對其緩頰),何有臉面再向斯氏開口索要?他曾強充硬漢般地電告林彪等人:不要期待外部支持,只能依靠自力更生。(注三)此時——一九四五年——在他心目之中,爭奪晉綏重於爭奪東北,因為要是有了晉綏通道,如遇全面戰敗,中共殘餘力量方可經此撤往蘇蒙。順便指出,賀龍沒有完成打通晉綏通道的任務,(注四)就像他於一九三四年未能完成牢牢占領長江渡口的任務一樣。毛氏此後長期猜疑賀氏之心,料應由此二次軍事失敗而起。
毛氏曾經嘗試棄蘇聯美,以脫「兩頭不到岸」的苦況,(注五)但是終因赤根太深,不被美方接受,未能如願以償。蘇方當然不忘暗中懲罰中方。例如,斯氏曾借盛世才之手,殺害毛澤東之弟毛澤民(注六)——「你既不顧我的後方遠東,那我也不顧你的後方新疆」;又假造客輪失火,全烤(Barbecue)牆頭草之典範馮玉祥——迄今這是作者提出假說。斯氏可能懷疑馮氏赴美遊說,明裡為李宗仁競選總統造勢,暗裡為毛澤東配合謝和庚、王瑩夫婦與美掛鈎拉線。這是新仇;舊恨乃為:曾得二百卡車蘇援武器的馮氏,本身亦曾於一九二○年代先親蘇後叛蘇,斷送了蘇聯在中國苦心經營的成果。若馮不叛汪投蔣,武漢政府本可有力發動東征,蕩平南京政府。殺弟可以攝兄,殺馮可以儆毛。


●蘇軍擊敗關東軍後繳獲大量日軍重兵器(圖),
最後都落入中共之手。沒有蘇援哪有中共?

劉獨立戰略爭取蘇援功大於毛

在首次國共相爭的十年內戰時期(1927—1937),身為中國工運首要領袖的劉氏,一貫堅持反「左」,成為中共白區工作指導方針正確路線的代表;「正確」表現在「很少失敗」。在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和二次內戰時期(1946—1949),劉氏由文轉武,同樣「很少失敗」。在抗戰時期,劉氏獨立於毛氏提出的「割據平原」和「結兵蘇魯」兩大戰略,經過成功實施,為二次內戰時期劉氏再次獨立於毛氏提出的「向北發展,向南防禦」和「揮兵入滿,先佔兩廂」兩大戰略的成功實施,奠定了未經精確預期的基礎。抗戰結束之後,並無毛氏負斯之錯的劉少奇、林彪向斯大林提出大量撥給蘇援餉械的請求,斯氏不看僧面,得看佛面;加上蔣氏此時又犯了與十八年前的「分共絕俄」後果——將餉械施主推給了自身死敵——相似的「倚美欺蘇」的錯誤,斯氏龍顏大怒,於是大筆一揮,將蘇軍於滿洲(應該還有朝鮮)繳獲的日軍武器(幾乎全部。四野張明遠回憶),於歐洲繳獲的德軍武器(應為部分。抗聯彭施魯回憶),於戰時租借的美制武器(應為部分),慷慨地(反正自己沒用錢買)撥給了中共東北、華北部隊,此外當然還有撥給它們出自蘇聯國庫的戰費,竟然高達九點零七億盧布,(注七)合四點八億美金。高於同期美國給予蔣氏的三億美金。
以前曾有不良宣傳部門,這樣鼓動蒙在鼓裡的國人仇恨蘇聯:「蘇修連我們賣給他們的蘋果,都要用網兜來量,漏不下的大的留下,漏得下的小的不要。真是欺負咱哪!」其實各國外貿,都得這樣篩選。「沒有斯大林就沒有新中國」,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毛澤東貪蘇之功,據為己有,以便黨人國人禮其如神;得此神格,這廝方敢興風作浪,陷百姓於水火,置忠良於死地。作孽啊作孽!由此可見,劉氏一九四五年秋冬之交,代毛主政一個半月之時的「能毛氏所不能,得獲蘇援餉械」,和一九四九年底年秘密訪蘇之時的「極力說服蘇共,應當對毛緩頰」,對於此後中方的中共掌權、毛氏踐祚、經濟恢復、邁向強國,起了左右結局作用。
經過長期調查和思考之後,作者認為:毛劉二人對於中共軍事鬥爭的重要貢獻的不同權重在於:若以足球比賽作比喻,毛氏的角色是固定中衛,作用是力保後場不失,劉氏的角色是遊動前鋒,作用是成就臨門一腳。由此來看,劉氏的權重怎能不大於毛氏?不要以為毛氏長期為正,就是貢獻最大;謀生或者謀國類似下棋,成敗之樞往往系於幾步。過去的黨史人物評價太過偏頗,可謂有眼不識泰山。劉氏遇難之際曾說:「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作者就是這樣一位人民代表,不過也許受到造化指點,他比其他此類人民代表看到更多,多得可能出乎劉氏後人、政友意外。歡迎各路歷史學家、軍事學家加入討論。

劉氏代行主政,揮兵入滿乃為四野之父

先岔一句。作者乃是四野之後。四野軍官講的是各地方言,南腔北調,但四野子女講得就比較整齊劃一了,像是一種北方方言。一直以來,四野子女多以為它是東北方言的變種。但至一九九九年六月,作者方才發現「咱錯了」:在一家小飯店與一萍水相逢的山東農村青年同桌吃飯,作者聽得對方講一口與四野子女一模一樣的話,便問他家鄉是哪兒,對方答曰:「山東沂蒙。」天啊,作者心想:「四野部隊士兵多是齊魯之人,我們講的原來是紅嫂他們講的普通話,多麼尋根,多麼浪漫!」耳邊不禁響起《沂蒙頌》主題曲「灶上鍋,飄肉香,我為親人熬雞湯。續一把蒙山柴爐紅火旺,添半瓢沂河水情深誼長。盼親人,早日養好傷,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歌詞作者稍有改動)四野遺族們,我們何不尊紅嫂為四野之母?
回到主題:有了四野之母,又可尊誰為四野之父呢?林彪可被尊為四野之酋,但不宜亦不可被尊為四野之父。「不宜」是因為他的政治品質不好,在廬山會議、七千人大會、八屆十一中全會上,以及在批判文藝黑線、開展文化革命之時,他都赤膊上陣,「保駕護航」,指鹿為馬,陷害忠良;「不可」是因為他在四野前身部隊大批入滿集結之時,自身仍在蘇聯。即使今後史料證明林彪並非「不宜」,「不可」仍能成立,「四野之酋」仍為桂冠。
直接促成四野得械成軍的,乃是劉少奇這位文武雙全的歷史偉人!在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至十月十日這段代理中央主席這四十五天內(編按:時為毛赴重慶會談期間,劉代行中共中央領導之權),在蘇方心目之中未留陰影的劉氏,能毛澤東所不能,果斷作出了爭取東北,向滿北派兵十二萬的重大戰略決策,為四野東北成軍,接受大量蘇軍前此繳獲、租借的日式、德式、美式輕重武器,裝備八十萬眾(三野另計),進而與其他野戰軍相互配合奪取全國,奠定了直接基礎。根據「行百里,半九十」 的道理,人們可以爭辯,「揮兵入滿,接受蘇援」的最終致勝意義,遠遠大於秋收起義、井岡會師、瑞金割據、四渡赤水等的最終致勝意義,就像亦是劉氏主發號令所致的八路軍新四軍「結兵魯蘇,北據中原」的最終致勝意義,遠遠大於毛氏原先擬定的「南北呼應,分兵作戰」的最終致勝意義一樣。就連第一線指揮員呂正操的「平原作戰可行」的創新,也可使毛氏的「不越山區一步」的守舊思維相形見絀。本文下篇將會解釋「農村包圍城市」的無奈成因。劉氏首先指示依托「結兵魯蘇,北據中原」而存的山東分局調兵入滿,而山東恰恰是四野之母紅嫂的故鄉。

蘇援餉械對中共奪權的決定作用

與毛氏不同的是,劉氏有過一段留蘇經歷,且有一個蘇聯男孫,蘇方對劉氏顯然遠較對毛氏信任。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俄方隆重舉行紀念劉氏誕辰一百一十周年大會。(注八)毛氏就得不到俄方這種禮遇,更重要的,就得不到俄方這種承認。毛氏於文革之中稱劉氏為「中國的赫魯曉夫」,頗為耐人尋味。由此人們可以爭辯,中共革命戰爭於抗戰結束守得雲開見月明之後,再走的關鍵幾步, 即等於「半九十的最後十里」,是由劉氏走出來的,毛氏於其時也,事實上已全然失去了可向斯氏求援的勢能。 現在是到了將毛氏蒙在這一劉氏大功之上的蓋布扯去的時候了!作者曾經想過,如果沒有劉氏的上述關鍵作用,也許自己如今只是外蒙牧民一個,朝夕以牛羊為伴,以淚水洗面。承認蘇援餉械對於中共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左右結局作用」(Decisive role),應為中共黨史軍史科研之上,迄今為止最大的實事求是。「決定性作用」,語勢不夠強。
西班牙共產黨雖亦得過大量蘇援餉械但卻終獲失敗一事,可以反襯中共罕有之能。越共、老共亦曾得過大量華援餉械,卒獲成功。越老兩黨若是否認華援餉械對其成功起了左右結局作用,中共心頭會起什麼滋味?
再岔一句。親愛的四野遺族們,親愛的兄弟姐妹們,如果你們同意以上的見解,承認以上的事實,就請你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捐出款項和勞務——張茵似應帶頭,在虎門岸邊山上興建一座退夷雪恥紀念碑。碑文必然要提到志願軍十三兵團及其下屬各軍,以及它們的母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包括它的數萬返國朝籍官兵,必然要解釋劉氏因何應被尊為四野之父,紅嫂因何應被尊為四野之母。出於相似的理由,三野遺族們亦然應尊劉氏為三野之父,此為後話。兩大野戰軍之父啊!單獨立碑紀念四野恐怕不行哦!
回到主題。如此這般,劉氏作為中國復興偉大戰爭功臣的形象,就會像浮雕一般顯現在人們眼前。彭德懷乃為一野之父,鄧小平乃為二野亞父,葉劍英乃為抗逆(草地)滅逆(京城)之帥。新辨中共黨是內藏實脈的軍事偉功偉績,豈讓毛氏半分!

斯大林因革命勝利而原諒毛

讀者當中必然有人不滿上述排序、辨脈,作者歡迎他們提出不同意見。如果讀者提出:「那麼斯大林最後為什麼還是沒有拋棄毛澤東?」對於這一問題,作者作出如下回答:毛氏「力排眾議」決定出兵朝鮮之舉,以及後來能夠逼和美軍二事,令斯氏原諒了毛氏。據一外國作者說,斯氏與與生俱來的一種性情乃是:鄙視一切類型的軟弱,而尊敬(甚至是崇敬)強者——包括那些敢於反抗他的人。(注九)
附帶指出:其一,中國出兵朝鮮決策階段,毛澤東先派周恩來、林彪前往莫斯科,通知斯大林: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不出兵,後又另發電報通知斯大林,作為最終拍板者,他決定出兵,一言九鼎。此一意外之舉,令周氏、林氏陷入極其難堪之境——他們似乎成了與毛氏對立的主和派、軟骨頭!毛氏其實乃為借此暗示斯氏:一九四一年中方拒絕出兵衛蘇的決定,也是少數服從多數的結果;此次有變:作為少數的本人,如今(像二十三年後的張鐵生那樣)奮起反潮流了!
其二,不錯,一九四九年底斯毛二氏於蘇京克宮首次見面之時,斯氏可能對毛氏說了「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的話,但是作者認為,此話應作如下解「以前我確曾抱怨過你,但後來是我全力支持中共奪取政權的。既然如此,我們別再相互埋怨了!」故爾,斯氏此時所說的「勝利者」,應是指他本人或是雙方!讀者要是翻看朱仲麗所寫自傳體小說《彩霞伴我》(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一九八九)當中記載:斯氏說的不是「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而是「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是最好的回答」,就會相信作者以上詮釋所言非虛。
美國外交學會主席理·哈斯說得對:所有戰爭都打了三次:(1) 應否開戰的政治鬥爭;(2) 實實在在的戰爭本身;以及(3)因對戰果和經驗的不同理解而起的劇烈爭鳴。(注十)吾生也晚,既無參加前述退夷雪恥的「實實在在的戰爭」本身,也無參加戰前發生的關於應否開戰的政治鬥爭,但吾卻發起了一次戰後解讀的「爭鳴」。端賴這個第三次戰爭中的「一個人發起的戰鬥」,以劉少奇、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這支中共黨是內藏實脈的軍事效度,方能浮出水面!如果沒有作者,這些偉人的蓋世戰功,十有八九會是永遠蒙塵。
作者認為,國共兩黨先後結盟蘇聯以求蘇援餉械平天下、驅外寇,均受制於「外在的必然性」(馬派哲學術語),與今之時民主派、法輪功、臺灣島、藏疆獨行為無異,屬於事理不得不然。然而,首先乃為炎黃子孫其次才為共產黨人的中共領袖,當他們發現他們「內在的目的性」(馬派哲學術語)——西力東漸之下奮起救國救民走向現代——漸與上述外在的必然性發生不可調和的嚴重衝突之後,就應義無反顧地、按部就班地以內在的目的性的目標價值取代外在的必然性的目標價值,同時肯定外在的必然性的歷史工具價值。目標需用工具加以實現,沒有工具目標實現不了;為何不選其他工具呢?選過,但是「先生」總是不救「學生」啊!今天有沒根本改變?
注釋
一、此處排出之名僅為該派著名頭目。
二、排名乃以吐疑糾錯發飈年份為序。改革開放之後,言路網開一面,人名可予從略。名單個人擬就,未免會有爭議,還望得出公論,今後再予訂正。
三、楊奎松《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1920--1960》(香港:海嘯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7),525--526頁。
四、許福蘆《第一野戰軍征戰紀實》(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0),66頁。*該書披露,1945年 11月22日中共中央電報表述綏遠戰役的目的如下:
蘇聯由於條件限制,必須保證蔣介石接收滿洲各大城市,我爭取東北大城市暫時無望。因此,熱河、察哈爾、綏遠對我之全國戰略意義更增加其重要性。必須求得控制綏遠全省,才能使我有較鞏固的後方,保障張家口側翼,並建立將來必要時進入新疆之通道(如果東北不能建立鞏固的戰略基地,新疆或許還有這種可能)。因此,綏遠戰役實關係我在目前以及將來整個時期的全國大局。
許氏隨後寫道:「綏遠戰役失利,中共未能控制綏遠全省。雖然如此,但此後全國的軍事形勢卻穩步朝著有利於中共的方向發展,中共不再做奪取綏遠、西撤走廊、遠舉新疆建立戰略基地之想。上述電報應被視為西北戰略防禦階段最後一次戰爭部署。」
五、張容、孔繁敬禮《你們對日內瓦會議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周恩來和王炳南》,俞輝等主編《領袖交往實錄系列:周恩來》(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六、蘇新關係破裂之後,原駐哈密蘇聯紅軍一旅撤回本國途中曾於烏市停留甚久,從事拆運蘇聯援新工業設備,全然不理咫尺之隔的中共被捕人員死活,極為反常。五十年後,中共元老黃火青不忘於其回憶錄中問道:難道拆運工業設備還比營救友黨成員重要?盛世才曾經這樣耐人尋味地質問蘇聯駐烏總領事:「毛澤東可以殺我弟弟,本人咋不可殺他弟弟?」毛澤民於其自白書中承認:「暗殺盛世麒旅長的命令並非來自延安,而是來自莫斯科。」 還說他被捕之前曾經多次托病要求離新赴蘇,以策安全,但卻不得蘇方批准。見黃火青《新疆工作的回憶》,載於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資料》第33期(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A. Whiting,Sinkiang: Pawn or Pivot(East Lansing:Michigan States University Press, 1958),pp.244, 289,290. Whiting此書對於中蘇關係、中共黨史研究至為重要,可惜迄今未被翻成中文。
七、張鐵建《中國共產黨何以必勝》,《文匯讀書周刊》2011年3月8日。
八、張光政《俄中友協紀念劉少奇誕辰110周年》,《人民日報》2008年12月25日。
九、約·盧卡奇《身為邱吉爾的重要性》,《參考消息》2011年1月4日。

十、理·哈斯《必須的戰爭和選擇的戰爭——對伊拉克戰爭的研究》,見《參考消息》2009年7月8日轉載自《美國紐約時報書評周刊》書評《實體戰爭還沒結束》。

西藏:另一种真实: 关于理塘寺轰炸的几份资料

西藏:另一种真实: 关于理塘寺轰炸的几份资料: 1956年10月5日《西藏邮报》刊登的图片 3月13日,我应湾区汉藏协会的邀请,做了一个有关1959“拉萨事件”和“拉萨战役”的讲座。在这个讲座中,我提到了事件的背景:1956年初中共在西南、西北各省非汉民族地区开展以”民主改革“名义的土改+合作化运动,激起彝、藏人...

1956年10月5日《西藏邮报》刊登的图片


3月13日,我应湾区汉藏协会的邀请,做了一个有关1959“拉萨事件”和“拉萨战役”的讲座。在这个讲座中,我提到了事件的背景:1956年初中共在西南、西北各省非汉民族地区开展以”民主改革“名义的土改+合作化运动,激起彝、藏人民的激烈反抗,中共派军队镇压,结果导致了一场长达六年的战争。彝人的反抗比藏人早,1955年就开始反抗。藏人反抗从1956年2月开始,镇压也随之而来,其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是”理塘寺之战“。这场战斗中,解放军先是包围寺院,爆破院墙攻入寺内,驻守在寺院中的藏人居高临下射击,解放军伤亡多人,战斗失利。后来派了飞机轰炸,藏人在惨重伤亡后突围,寺院被占领。理塘寺战斗是中共首次动用空军轰炸寺院,此后有多个寺院被轰炸。

这个讲座由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报导后,被转贴到各处,我看到一些质疑,有人认为我用一张藏人画的图画来证明寺院被轰炸不可采信。当然,我没有可能在一小时的讲座中列出所有资料,因此, 我觉得有必要对此做些说明。

关于理塘寺战斗,我最先是从英文书里看到的,这张插图也是在英文书中最早看到。达瓦才仁所著的《血祭雪域》中详细描述了理塘寺之战(http://is.gd/PWPIJ7)的细节,这是目前最详细的藏人资料。但是,《血祭雪域》和我看到的英文书中都没有提到轰炸理塘寺的日期。对一个历史事件的重建,确立事件发生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因此,2009年我在印度做研究时,想方设法寻找藏人回忆,试图确立理塘寺轰炸的日期。虽然没有找到,但找到了这幅1956年藏人手绘的图画,描绘了理塘寺之战的场景。我从报纸上拍摄下来,用做《1959 拉萨!》的插图。

就历史研究而言,首先必须确定事件是否发生,继而考察事件的细节,确定发生的日期、规模、程度、参与者等等,然后才是对事件前因后果的考察和评价。如果连事件是否发生都无法确定,评价自然无从谈起。

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最大的困难是:这部历史只有经过严格审查、不容怀疑的结论,而没有得出结论的证据。当然,这并不等于证据不存在。零星的史料散失在大量资料中,淹没在滔滔不绝的“价值判断”、意识形态、语言暴力、以及似是而非的结论中,再加上严格的审查和自律,使得研究非常困难。 我深感研究中国现代史,考验的首先是研究者收集资料的能力,其次是分析、判断资料的能力。

以下是有关”理塘寺之战“的几份中文资料”:

资料(1):“理塘战斗1956年3月9日,长青春柯尔寺堪布昌拖和毛垭土司索龙旺吉率叛乱武装3000余人,包围了理塘县机关和驻军。康定军分区调集12个连的兵力,于3月16、17日分别由新都桥和义敦县出发,翻雪山,涉冰河,22日拂晓将敌包围并发起攻击。敌据守寺庙和外围各点。经两天战斗,扫清外围据点。之后,各部队开展政治攻势。29日中午,空军出动杜4型飞视两架, 对叛乱武装进行扫射投弹。30日凌晨,各部队对叛乱武装巢穴喇嘛寺发起攻击,将敌歼灭。此次战斗,共歼灭叛乱武装2000余人,其中生俘1600余人,叛首索龙旺吉被击毙,昌拖被俘获。”(《四川省志军事志》297页)

资料(2):“3月22日, 康定军分区集中公安内卫第65团、68团两个连, 围歼理塘之敌。盘踞理塘的叛匪固守在长青春科尔寺。该寺建筑于理塘县城郊的半山上,寺内房屋依山势排列,建筑十分坚固,叛乱后又按军事要求加以改造巩固,利于防守。长青春科尔寺不仅位列理塘县41座喇嘛寺庙之首也是康南地区最大的寺庙,在康南地区佛教界有一定影响。叛乱武装企图依托长青春科尔寺固守一隅,推动叛乱活动进一步发展。因此,能否一举歼灭固守该寺之敌,直接关系到康南地区平叛形势的发展。平叛部队发起攻击后,因敌固守寺院,公安内卫第65团攻坚准备不足,致使该团第1营被敌压缩于沟内,伤亡80人,丢失60迫击炮1门,各种枪68支,消耗子弹5.3 万多发,围攻受挫,造成惨痛损失和不良影响。经过一周充分准备和整顿,在空军出动杜四型飞机进行轰炸配合下,于3月30日拂晓4时再次从长青春科尔寺之东、北、南三面实施攻击,当日7时结束战斗,歼灭叛首毛垭土司以下2004人(毙311、伤80、俘1613) , 缴获轻机枪6挺、步枪450支、60炮1门( 属部队丢失的) 。”(《甘孜军事志》188页)


资料(3):“3月30日,四川省委、成都军区发出《关于理塘战斗善后工作的指示》,要
求“在平叛中必须坚持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严禁任何报复行为,战斗中寺庙被毁部分给予修复、恢复寺庙秩序,大力开展政治争取工作。”(《甘孜藏族自治州民主改革史》141页)

资料(4)“1955年2月26日,空军重型轰炸独立第4团由北京南苑调驻陕西武功机场,划归西北军区空军建制,该团系1953年3月接收前苏联赠送的10架杜-4重型轰炸机组建而成。……
       同年3月至4月,为支援西南军区部队平息川西北地区武装叛乱,独4团出动杜-4型轰炸机21架次,对理化、巴塘、乡城等外围集结顽抗的叛匪进行轰炸、扫射,并为地面进剿部队空投29架次,及时支援了平叛斗争。” (39581部队 团史,http://is.gd/b84pKr)

资料(5):"因川西地区山高路远交通困难,部队一时上不去。轻型飞机也高不可攀,惟有我们杜一四飞机能以胜任。所以军委把空中支援平叛任务交给该部队来完成。当时我在该部服务,所以参加了这次平叛工作,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川西主要目标巴塘、理塘、义墩地区侦察,配合地面部队进行射击、轰炸、空投任务。在一年多时间里出动过多批架次,胜利完成了川西空中支援任务。" (刘恒训 : 川西平叛纪实 )



刘恒训是山东省医科院离休老干部,是参加“平叛”的飞行员,而且是巴塘寺轰炸的执行者之一。他的回忆文章2006-5-15发表在互联网上,但是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透露太多细节而被删除。好在我拷下了全文,以及其中的照片。


“川西平叛纪实”一文中的图片



将这些资料跟《血祭雪域》中关于理塘寺之战的描述对照,可以确定:

1. 1956年3月,理塘寺发生过一场激烈战斗。解放军12个连的兵力围攻理塘寺,战斗第一阶段,解放军失利。这点两方的资料都提到,但《四川省军事志》避而不谈。

2. 这场战斗中动用了飞机射击、轰炸寺院,执行轰炸的空军部队为原属北京军区,后划归西北军区的空军重型轰炸独立第4团,驾驶的飞机是苏联赠送的杜-4重型轰炸机。轰炸机在理塘、巴塘、乡城扫射、轰炸21架次。而理塘、巴塘和乡城轰炸都有藏人方面的回忆文章可资对照。

3. 《甘孜藏族自治州民主改革史》中那段简短文字可以证明,作战过程中寺院遭到毁坏。四川省委、成都军区立刻发出文件要予以修复,说明四川省委、成都军区明白理塘寺之战中动用飞机轰炸寺院,对藏人产生的影响是很严重的。没有进一步资料说明理塘寺被炸毁的殿堂是否“修复”。

将这些资料与藏人手绘图画对照,画中显示了两架飞机,与中方描述吻合。画中显示两座殿堂被炸毁,与《甘孜藏族自治州民主改革史》中所说之将要修复的”寺院被毁“吻合。而且藏人手绘图画出现在1956年10月,即事件发生不到一年之后,比以上5份中文资料的出现早几十年,因此不存在“根据中文资料描述画出”的可能性。

结论我就不必说了。

习近平十二次指示为何搞不掂徐才厚郭伯雄?

博讯:习近平十二次指示为何搞不掂徐才厚郭伯雄?

墙外仙 (墙外楼) - 4 小時前
按:博讯收到举报信,博讯无法核实,信的全文如下: 《就谷俊山案无法深入致全军指战员的公开信》 甄情达报道:全国闻名的总后原副部长谷俊山巨大贪腐案曝光两年一直无法深入、据证结案的根源,在于深涉谷案的原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和郭伯雄,顽强抵制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近两年时间内,习近平先后指示和批示十二次,要求严厉查处谷案给全党全军一个交代。但徐、郭就是顶着不办。目前围绕谷案党内军内的较量还在激烈进行中,谷案在由徐、郭依然操控的总政治部和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主导下正步入歧途,作为新上任的军委主席习近平可能不得不接受第一个滑铁卢的命运 谷俊山巨大贪腐案败露于2012年初,由总后勤部党委负责查处。时任总后勤部部长的廖锡龙和政委刘源率领总后勤部纪委,查证查清谷俊山案涉及金额几百亿人民币,谷个人贪占六个多亿,是我军有史以来最大的贪腐案件。总后当时调查的许多证据已显示,军委副主席徐才厚、郭伯雄深度涉案。总后廖锡龙和刘源在时任军委第一副主席习近平的支持下,径直向军委主席胡锦涛汇报案情。徐、郭顶不住胡的一再批示和敦促,只好勉强同意查办谷案,但徐、郭他们以干部管辖权限为由,将谷案交给完全为他们把持和操控的总政治部和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办理。从此,在徐、郭的具体操纵指挥下,童世平、杜金才两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兼军纪委书记,轮流走向前台,假查真保,开始了针对总后党委和纪委的举世罕见的... 更多 »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東岔抗日根據地

東岔抗日根據地,位於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鎮,爲吉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爲近現代史蹟及代表性建築。根據地距市區西北18-30千米。東有老嶺山脈及小爺嶺密林爲天然屏障,西、南有崇山峻嶺,層巒叠嶂阻斷交通。奔流不息的螞蟻河從東部小爺嶺山麓流出,匯集大小川流注入渾江。這一帶山深林密,地形複雜,易守難攻,當年楊靖宇將軍率領東北抗日聯軍曾在這里建立了東岔抗日根據地。根據地的長度約10千米,面積約125平方千米。

  基本信息:  名稱:東岔抗日根據地
  級别:吉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批次:第二批
  公布時間:1981年4月20日
  地點:集安市清河鎮
  年代:1936-1938年
  類别:近現代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管理單位:集安市文物局
  是否開放:否


歷史作用


  爲了躲避日偽當局向抗聯一路軍發動的空前規模的“大討伐”,保存實力,1938年1月,楊靖宇率領抗聯一軍主力來到了集安市清河鎮東岔村,開始建立起以東岔根據地爲核心的老嶺抗日游擊根據地。隨後魏拯民從東滿帶領抗聯第二軍、伊俊山率領的南滿遠征旅先後來到東岔,在這里建立了司令部、後勤部等駐地,幾乎每個溝岔里都有抗聯部隊的營地。當時魏拯民擔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楊靖宇任省委委員,抗聯部隊的高級領導幹部也都是共產黨員。所以東岔抗日根據地的抗聯活動都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

  東岔抗日根據地的範圍,北從東岔村一帶起,南到老嶺崗子,東從通化通往集安公路的家什房子溝、文字溝村起,西到台上鄉六道陽岔,方圓面積約125平方公里。

  選擇在這里建立根據地,是因爲這個地方具備建立根據地的自然條件、群眾基礎、經濟條件等等。這一帶山勢險峻、崖高林密、易守難攻,而且當時敵人大都駐守在輯安市里,統治薄弱,建立根據地的自然條件非常好。另外,由於楊靖宇利用民俗創造性地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所以在眾多他建立的根據地中,東岔根據地的軍民關係是最好的。在抗聯部隊的主力還沒到達集安活動之前,楊靖宇就派於指導員先來到東岔村與村民進行交往中,向他們宣傳抗日及抗聯的一些情況,使村民對抗聯有了一定的了解,爲日後建立抗日根據地打下堅實的基礎。抗聯主力到達之後,又采取認幹親、拜把子等方式,和群眾打成一片。楊靖宇經常在晚上帶幾個警衛員到東岔村里看望農民,了解情況,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堅定了群眾支援抗聯打敗日本強盜的信心和決心。群眾也把抗聯部隊當成靠山,當時老百姓要是受到小土匪和地主惡霸欺負了,信兒傳到抗聯部隊,他們馬上來給老百姓出氣。老百姓看到這些,更多的人開始結交抗聯。在抗聯的宣傳、團結、教育下,東岔村群眾覺悟有了很大提高,很多人紛紛參加到抗聯隊伍中。短短幾個月,抗聯部隊的編制就增加了1000餘人。

  除百姓支持抗聯外,抗聯還采取加入家理教等民間組織的形式,與駐紮在雙岔溝的偽軍馬營官兵建立聯繫。經過部隊批准,王傳聖等人與馬營的董副官、機鎗連長等在八寶溝磕頭拜了“家理教”,結爲兄弟。由於家理教的信條要求,兄弟間不能相互殘殺,馬營就不再向抗聯和根據地進犯。如兩方相遇時,約定和抗聯部隊打“三老四少”鎗,即一方先打三鎗,對方還四鎗,即證明是在家里的,然後雙方鎗嘴子抬高,都朝天上打鎗,而不互相射擊。馬營扔下一些鎗支彈藥軍需就跑了。通過這種方式,既使抗聯得到了子彈等物資,又保全了眼線,隻是打仗演戲給敵人看。

  另外,當時抗聯還通過“和平談判”的方法把周圍的偽警察也爭取了過來,成爲了抗聯的眼線。總之,在群眾的幫助下,東岔抗日根據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抗聯在這里建立了糧庫、戰地臨時醫院、武器庫等軍事設施。群眾還把爲抗聯運送物資、貯藏鎗支、提供住所當成自家的事,爲部隊提供了物資保障和住處。

  抗聯軍隊在東岔抗日根據地期間,與敵人浴血奮戰,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極大地鼓舞了輯安人民和整個東北地區人民抗日的熱情,而東岔抗日根據地也成爲了楊靖宇建立的抗日根據地中軍民關係最好的。這主要是因爲楊靖宇一貫堅持踐行敬民愛民的精神。在領導東北抗聯的鬥爭中,楊靖宇同人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熱愛人民,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他時刻牢記人民軍隊的宗旨,嚴格治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始終堅持餓不與民爭食、凍不與民爭衣、戰不與民留難;寧可部隊多吃些苦,也不打對群眾利益有危害的仗。所以才得到了當地百姓最大的支持。

豫西抗日根據地

    王樹聲大將是新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抗日 戰爭后期,他任河南軍區、河南抗日軍司令員,從1944年11月挺進河南(豫西)后,至1945 年8月抗戰勝利,以非凡的膽略和精湛的指揮藝術,創造性地執行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提 出的戰略方針和戰術原則,使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控制了北臨黃河,西接潼關,東連平 漢路,南靠伏牛山2萬多平方公裡的廣大區域,擁有300余萬人口﹔建立有6個行政專署和26 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八路軍正規部隊發展到近萬人,地方獨立團武裝發展到8000余人,民 兵武裝發展到7000余人。(《王樹聲、戴季英、劉於久關於河南行政區劃分問題給軍委、集 總的報告》,1945年9月19日)根據地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諸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 ,成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19塊解放區之一。

  一、根據中原抗戰形勢,堅決貫徹中共中央、毛澤東關於“開展豫西工作基地”的戰略決策 和“三點”、“兩線”的戰略部署,從根本上保証了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

  河南地處中原,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1944年4月,侵華日軍發動河南 戰役,國民黨軍執行消極抗戰政策,37天即丟失鄭州、洛陽、許昌等38座縣城,河南淪陷。 在此形勢下,八路軍、新四軍和河南抗日民眾若能收復、控制河南地區,不僅可以阻止侵華 日軍西進,保衛大西北戰略后方,而且可以溝通陝北、華北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聯系,為日 后中原的戰略反攻創造有利條件。由此,中共中央、毛澤東決定派兵深入中原腹地,開辟河 南(豫西)抗日根據地。

  為加強對河南(豫西)人民抗日斗爭的領導,中共中央於1944年I0月14日作出《關於建立豫 西根據地的部署》,決定派戴季英、王樹聲、劉子久、陳先端等從陝北率兩個老團並大批干 部進入河南活動。(《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73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 出版社,1993)隨后在延安成立中共河南省委(后改為區黨委)、河南軍區和河南人民抗日 軍,任命王樹聲為河南軍區、河南抗日軍司令員,戴季英為省委書記兼河南軍區、河南抗日 軍政治委員,劉子久為省委副書記兼河南軍區、河南抗日軍副政治委員。毛澤東在接見王樹 聲、戴季英、劉子久時強調說:南下的戰略任務,就是要深入河南敵后,以嵩山為依托,在 鄭州、洛陽、許昌(三點)、平漢線和隴海線(兩線)之間,深入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 ,建立敵后根據地,緊緊咬住教人,牽制三點、兩線之敵的可能西進,保衛大西北。溝通陝 北和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之間的戰略聯系,發展抗日戰爭的大好形勢。(《憶河南(豫西 )抗日根據地的創建》,中共河南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89 頁﹔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王樹聲等人認真分析了河南的形勢,研究了工作部署,加緊 進行進軍河南的准備工作。一切就緒后,王樹聲決定部隊於11月從延安分兩批開赴河南。挺 進豫西后,王樹聲立即著手對中共豫西地方黨組織進行恢復和重建工作,人民抗日力量迅猛 發展。最鼎盛時期,豫西地區先后建立了6個專署和26個縣委。豫西各地、縣委按照中共河 南區黨委關於“在各種群眾運動中,大量吸收工人及貧苦農民與知識分子入黨,達到每一個 自然村都有我們的支部與黨員”的指示(《河南區黨委關於目前地方工作六大要務的指示》 ,1945年8月21日),在條件成熟的地方,發展新黨員,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壯大黨的力量 ,使之成為根據地的領導核心。

  河南(豫西)根據地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把改善人民生活,實行合理負擔,作為深入發動民 眾,實行全民抗戰的大計來抓,收到了顯著成效。1945年2月16日,河南區黨委、河南軍區 發布由王樹聲、戴季英聯署上報中共中央經毛澤東批准的《國民革命軍河南人民抗日軍八大 主張》,其中第5條規定:“改善人民生活,實行合理負擔。廢除一切苛捐雜稅,減輕河南 人民負擔,實行減租減息與交租交息。發展農業生產,救濟災民,取締奸商操縱物價,保護 工商業貿易自由發展。”(《國民革命軍河南人民抗日軍八大主張》,1945年2月16日)194 5年春夏,在王樹聲、戴季英等人的運作下,中共河南區黨委先后頒布了《土地轉移法》和 《河南災期賣地倒還條例》,以法律形式規定:“窮要倒富,富不倒窮,窮富相等,協商處 理”,開展群眾性“倒地運動”。僅臨汝縣,農民在災荒年賣出的土地房屋都基本贖回,倒 回土地3000余畝。“倒地運動”使大批農民重新獲得了土地,深得群眾擁護。這樣一來,他 們不僅從內心感謝毛澤東主席,感謝共產黨,而且積極行動起來,紛紛參加鋤奸反霸、抗日 反土頑的斗爭,堅決保衛根據地,保衛勝利果實,抗日根據地有了堅強的群眾基礎。

  二、運用靈活的作戰方針,指揮八路軍南下豫西各支隊發動和依靠豫西各界民眾,展開英勇 頑強的抗日反頑斗爭,使根據地得以鞏固和發展

  1945年2月,王樹聲、戴季英率部從濟源縣過黃河,在新安、澠池與劉子久會合。隨后,他 們繼續南進,到達登封縣白栗坪。旋即召開黨政軍主要干部會議,王、戴傳達中共中央關於 建立中共河南區黨委、河南軍區、河南人民抗日軍的指示,決定對進入河南的部隊統一整編 。以皮定鈞、徐子榮部為第1支隊兼第1軍分區,建立第1專署,在偃師、伊川、登封等地區 堅持斗爭:韓鈞、劉聚奎部為第2支隊兼第2軍分區,仍在新安、澠池、洛寧一帶堅持斗爭﹔ 陳先瑞部為第3支隊兼第3軍分區,陳先瑞任司令員兼政委和地委書記,傅忠海任副政委、地 委副書記,歐陽景榮任專員,在臨汝、魯山、葉縣、舞陽、南召、方城地區堅持斗爭﹔張才 干部為第4支隊兼第4軍分區,張才千任司令員兼政委和地委書記,王其梅任副書記、副政委 ,劉晉任專員,在禹縣、密縣、新鄭、許昌地區堅持斗爭。王樹聲、戴季英等路經宜陽縣東 越堡時,決定將伊洛工委改為中共伊洛特委,並組建伊洛獨立支隊、伊洛軍分區和伊洛辦事 處,劉健挺任特委書記兼政委,張劍石任司令員、副書記,孫光任副司令員,在嵩縣、宜陽 、伊川地區堅持斗爭。4月,太行軍區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加強豫西力量的指示,又組成豫西 第6支隊,劉昌毅任司令員,張力雄任政委,進入河南后在郟縣、寶豐、襄縣地區活動,展 開敵后斗爭。

  在王樹聲、戴季英等人的統一領導下,進入豫西的八路軍6個支隊,對日、偽、頑軍展開英 勇頑強的武裝斗爭,粉碎日、偽、頑軍的多次“掃蕩”和“圍剿”,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3月初,第1、第4支隊發動“禹西戰役”,激戰6日,將盤踞臨(汝)禹(縣)間之上下宮 寺、唐庄、官山寨、汜門、神屋等十余處偽據點攻克,擊潰偽軍席子猷部千余人,斃、傷、 俘170余人,收復土地2100平方公裡,人口9萬余人。(《解放日報》,1945年4月21日)4月 下旬,攻克偃師縣緱氏鎮敵偽據點,斃、傷、俘敵副團長以下300余人,繳獲長短槍281支, 機槍10挺,迫擊炮11門,手榴彈260枚。(《解放日報》,1945年5月14日)5月下旬,日軍 調動登封、臨汝、密縣、禹縣、郟縣的日、偽軍圍剿禹西地區。第4支隊張才干部進行自衛 ,徹底粉碎日、偽軍所謂的“五縣圍剿”,鞏固和擴大了根據地。5月26日至29日,被河南 人民抗日軍收編的國民黨軍獨立第7旅旅長兼澠池縣長上官子平、陝縣周子濤、史漢三和洛 寧縣郭連杰、趙連治等相繼叛變(史稱豫西事變),派到獨7旅的干部旅政委王舟平等133人被殺害。事變發生后,第2軍分區立即組織部隊平息事變, 重新打開了局面。6月下旬,第1支隊一舉攻克臨汝縣城。同月,第1、第6支隊奔襲登封縣大 治鎮,全殲守軍,生俘500余人。

  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指出:“中國民族解放戰爭的新 階段已經來到了,全國人民應該加強團結,為奪取最后勝利而斗爭。”(《毛澤東選集》第 3卷,112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月10日,朱德總司令命令全軍向我包圍圈內的侵 華日軍發出最后通牒,限期投降。遵照中共中央命令,王樹聲指揮各支隊及地方武裝對拒絕 投降之敵發起進攻。8月20日,一舉攻克登封縣城,殲敵2000余人。接著又相繼攻克密縣、 汜水、回郭鎮等城鎮,殲滅了大量敵人,收復大片國土,迎來抗日戰爭的勝利。

  三、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積極發展進步勢力,努力爭取中間勢力,堅決孤立和打擊頑固勢力 ,形成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毛澤東指出:抗日戰爭發展到了新的階段之時,同時即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到一個新的 階段之時。由於新階段中將遇到比以前更多的困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就應該適應這種情 況而表現其向困難斗爭並將任何困難戰而勝之之偉力。為了在目前過渡期間以及到了將來的 新階段,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是表示其對於困難之無能,而是表示其具有克服困難之偉 力,就必須認真地鞏固統一戰線與擴大統一戰線。(《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400頁)

  侵華日軍佔領豫西后,各地民眾武裝紛紛成立。面對這些成份極為復雜的地方武裝,如何正 確區分、團結改造這些武裝,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抗日力量,是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黨 組織和各支隊統戰工作中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王樹聲遵照中共中央“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指 示,為了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和各界人士一致抗日,孤立和打擊敵人,決定“插花栽柳,破壞 敵、偽、頑的統治,打擊敵、偽、頑力量,擴大我活動區”(《河南工作發展方向》,1945 年3月2日),採取“區別對待、多聯合、多中立”(《憶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的創建》 ,89頁)的方針,認真分析研究所屬地區的日、偽、頑狀況,總結對日、偽、頑工作的經驗 ,配備精干人員,加強敵工干部隊伍,建立健全各級工作機構。各區黨委和地委先后成立了 敵工委員會和城工部,軍區和軍分區成立了敵工部,各縣成立了敵工站和武工隊。在我軍積 極幫助下,不僅爭取了豫西澠池偽軍390人投誠反正(《解放日報》,1945年1月15日),而 且團結了不少開明士紳、進步人士。如偃師縣地方武裝領導人裴子明被任命為該縣獨立團長 ,開明人士李旭被任命為偃師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禹縣開明士紳李堯如被委任為禹縣抗日 民主政府副縣長﹔洛陽縣地方武裝領導人馬子良被任命為洛孟獨立團第2大隊副隊長。尤其 是豫西“宜、洛、澠、陝四縣聯防”的領導人、進步人士賀澎三、李桂吾及其部隊,雖處在 日軍的包圍之中,卻同日軍相機周旋,不僅使這一地區的人民免遭日軍蹂確,而且阻止了偽 政權的建立,鎮壓了土匪的騷擾,在抗日救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對於那些堅持聯日 反共的國民黨反動武裝,則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自衛原則(《憶河南(豫西)抗 日根據地的創建》,95頁),進行堅決打擊,掃清了團結抗日道路上的障礙。如鄭州的王光 臨、宜陽的徐吉生等。同時,王樹聲還十分重視下層的統戰工作,利用和改造基層保甲政權 ,使700余個保甲組織成為兩面政權,有1000余名正、副保長和1000余名保了為我們辦事。 為了同友軍合作抗日,王樹聲派第3支隊司令員陳先瑞同國民黨軍高樹勛部進行談判,中共 新安臨時縣委同國民黨軍劉紹唐部第5支隊長高星談判,都達成了共同抗日的協議。

  由於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一切抗日的力量,政權建設得到迅速發 展,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普遍建立了縣、區、鄉抗日民主政權以及農救會、青救會、婦 救會,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全民抗戰高潮。

  八路軍挺進豫西以來,在王樹聲的指揮下,各支隊不畏艱難,英勇作戰,發展壯大了人民武 裝力量,實現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提出的向河南敵后進軍開辟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控 制中原戰略要地的戰略方針和部署,為后來八路軍、新四軍實施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形勢 。

  高秀用《大將交往錄》

盤山:冀東第一個抗日根據地

回憶文章《冀東抗日游擊戰爭》裡這樣寫道:“在創建根據地時,我們首先開辟的並不是長城外的霧靈山,而是在長城裡的盤山、魯家峪(豐潤、玉田、遵化交界處)、腰帶山(豐潤、灤縣、遷安交界處)地區,而且始終以這三個地區為中心向四外擴展。”

  1940年2月,包森、李子光、王少奇帶領游擊隊和一批地方干部,先后到達盤山。當時的盤山,據《冀東革命史》載:棲居著十幾股土匪,有數百余眾。他們借抗日之名,橫行鄉裡,四處敲詐擄掠,奸淫婦女,殺人害命,群眾恨之入骨。為整肅盤山的秩序,游擊隊採取瓦解和鎮壓相結合的辦法,對作惡多端、屢教不改的蔣德翠、白老八、劉德彪、蔡老五等匪首予以鎮壓,剿滅了土匪,群眾拍手稱快,抗日熱情空前高漲起來。

  為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鞏固根據地的發展成果,游擊隊著手建立抗日政權和群眾組織。他們首先把盤山周圍的20多個居民點、80多戶人家,統一劃為一個行政村,名為聯合村,建立了村政權。這是冀東西部地區第一個抗日的基層政權。之后,游擊隊以盤山為依托,頻頻出擊,在薊縣、平谷、密雲、三河等縣,發展擴大了大片游擊區。1940年4月15日,薊平密聯合縣政府在盤山成立,這是冀東西部地區第一個抗日民主聯合縣政權,標志著盤山抗日根據地的初步形成。1940年秋,冀東西部地委、冀東專署也在盤山成立,年僅26歲的田野任書記,焦若愚任專員。《盤山英烈》載:田野,原名趙觀民,化名趙耕田、陳華、張建翼,河北省保定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冀東抗日大暴動主要領導人之一,是冀東西部抗日根據地主要創建人之一。1942年9月,在河北省興隆縣石門台村砂峪溝養病時,遇敵襲擊犧牲,年僅28歲。

  盤山根據地的另一創始人包森則是一名出色的戰斗指揮員。1940年8月25日,冀東軍分區在盤山腳下的塔院村召開十三團建團大會,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包森兼任了十三團團長。《盤山英烈》載:包森,原名趙寶森,陝西蒲城人,1932年加入共產黨,隨軍進至平西,擔任八路軍房山縣游擊隊長,是房(山)涿(縣)淶(源)抗日聯合縣創建人之一。后調入八路軍第四縱隊挺進冀東。冀東抗日大暴動后,四縱隊西撤,留下包森一個連(40多人)在遵、興邊界活動。1939年4月下旬,包森領導的二支隊活捉了坐鎮遵化城的日本憲兵司令、日本天皇的表弟赤本大佐。1940年2月,包森來到盤山,為創建盤山根據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當年7月,包森在這裡指揮了著名的白草窪戰斗,在盤山西麓的白草窪全殲日本關東軍武島騎兵中隊70余人。首次開創了冀東武裝力量全建制地殲滅日軍勁旅的戰例,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使日偽軍在半年多的時間裡不敢進犯盤山。1942年2月17日,包森在遵化縣(現為遵化市)野瓠山戰斗中犧牲,年僅31歲。1945年3月,薊縣人民為紀念這位抗戰英雄,曾一度將縣名改為包森縣。
余勇《人民政協報》

请善待被遗忘的国民党抗战老兵

同样抗战为何待遇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代抗战老兵,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是为祖国而抗日的,其英勇事迹可歌可泣,后人永世不能忘记。但是,同样是抗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与其它士兵相比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仅如此,其绝大多数在后来的岁月里命运多舛,饱受人间□辱,遭遇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在刚刚解放时的“镇压反革命运动”中,被枪决不少人。还活着的,少校以上军衔的是“历史反革命罪”入狱,少校以下军衔的一般按照“现行反革命罪”在当地,由革命群众监督劳动。一直延续到1979年才摘掉“反革命、地富反坏右、阶级敌人、反动军官、妄想复辟资本主义……”等帽子。歧视长达30年之久,并且,殃及自己子女的命运。

有旅日华人说,当日本人清楚地知道中国的近代历史后弹冠相庆。原因是:当年他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凡是抗过日的中国军人,后来都没有好下场。甚至不用日本人出动一兵一卒,这边成千上万人在严酷的斗争中互殴,命亡身残了。尤其是中国国军,日本人叫“中国政府军”的一群中国国军抗战将士,命运更是凄惨。可以说是:“一生倒霉。”其它人后来还有“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而国军抗战将士一生无望。

而那些被国军赶回去的日本士兵,在抗战结束后(侵华日军老兵在日本还有25万人),每月有日本天皇的“恩给”,大体上是十几万日圆;相当于一个日本大学生刚刚工作所领到的工资。“恩给”加上“定年”(退休工资),使日本老兵的生活应该好于一般的日本国民。如果战死者的遗孀一直未婚,也可以领到“恩给”。但是,留在大陆的国民党抗战老兵却迟迟没有受到重视和扶助。他们大多在贫病交加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很多人最大的愿望是获得一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章。

即便同样是国军的台湾抗日老兵,也有“终生俸”,最少的每月也有6万台币,约人民币15000元,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优厚待遇。台湾省实施的“终生俸制度”,可以一次领取,也可每月领取。一次性领完的人,还可以每月领取“生活费”。北京生活着一位“原国军少校”,他1952年一次性全部领取完了一笔巨款。数年前,他和一位大陆女性结婚,搬到北京居住。现在,他每个月领取的生活费是5000元人民币,由台北方面每月邮寄。

中国国军抗战英雄在大陆的凄惨和不公平遭遇,是中国现代史上沉重的一页。曾几何时,他们是浴血奋战在抗日疆场、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民族英雄;是精忠报国、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中华壮士;是视死如归、跨出国门打出国威军威令敌胆寒的炎黄铁汉。但是,因为他们是“国军,”因为他们为之捍卫的是中华民国,所以,他们打鬼子的功劳只能被尘封在看不见的历史深处,他们的悲壮、也是中国的悲壮也从未出现在激励后人的教科书中。现今,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评价中国抗战史,以及公平、公正的对待那些浴血奋战的国军抗战老兵,不仅关乎尊重和承认历史史实的问题,也是对人们的良知、道德和胸襟的考验。

请善待被遗忘的国民党抗战老兵

89岁年出生的抗战老兵李钧曾说:“我参加的是国军军统,虽然参加抗日战争,但是,并不光彩。如果光彩的话,为什么逮捕我?并且锒铛入狱12年呢?我至今没有国家发的抗战胜利证章,没有一分钱的参战抚恤金,没有一分钱的退休金,没有医疗保障。”是啊,67年不光彩,这在一个人的人生当中是绝对漫长的。这更是一段“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悲惨人生。

然而更可悲的是:今天,无数中国人之间仍然延续着仇恨;博物馆里面没有他们,历史里没有他们,文学艺术他们还不是正面形象、影视剧里他们还是被消灭的对象、教科书里他们还是罄竹难书的敌人、他们还代表着罪恶……这些被仇恨的对象已经垂垂老矣,也许再过几年,我们连这些具体的仇恨对象都没有了。

在西方,无论政治派别为谁,只要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兵都受到极大尊崇,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充实的养老金,在美国军人和国家利益是款绑在一起的,因此,他们要把“阵亡的将士从战场上抢回来”。仅此,足以见得国家和士兵的关系。即使是在日本,那些昔日的侵略者也及大地享受着天皇的恩宠,不仅如此,这些人的姓名几乎全部在靖国神社内。日本政要年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未来战争的兵源做动员准备。而唯独中国的国军将士受到冷落。他们之中几乎没有人得到抗日战争胜利证章,没有人有战争抚恤金、伤残补助。

1951年4月,民政部发文确认,对于在与日寇作战受伤致残的国民党军队指战员,在与将匪军断绝关系,无反人民罪的,可以按照革命残废军人的标准予以抚恤。1958年3月,又发文称,只有参加辛亥革命的烈士才算烈士,但不再发给家属一次性抚恤。该文称,“至于国民党抗日阵亡官兵也不需要和不应该由我们再去抚恤。”对在抗战中为国家赴难和民族利益而壮烈牺牲的尚“不需要”和“不应该,”对苟且活着的、其中还参加过内战的,就更“不需要”、“不应该”了。这个文件直到目前仍然有效。

如今,他们绝大多数生存在乡村或城镇某个角落,战争的创伤使他们大都病痛缠身,有些还丧聪失明,生活无法自理。对于尚健在的“国军”抗战老兵来说,困苦的泪水在拷问社会的良知,给予这个特殊群体一份认可与临终温情,慰藉他们饱经磨难的心灵,已是刻不容缓了。与有关部门的冷漠相比,倒是民间对“国军”抗战老兵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近几年,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关注“国军”抗战老兵的民间志愿者组织。他们四处寻找“国军”抗战老兵,发现尚存活于世的老兵均处于毫无尊严可言的窘迫生活之中。

历史演进到今天,那些仅存的“国军”抗战老兵,带着遍体鳞伤,就像犯了弥天大罪,蜷缩在共和国无人问津的角落里,苟延残喘地消噬着风烛残年。如果有那一天,所有的省、市、县、乡、镇、村的领导,还有学生们,青年人们,在阳光灿烂的升旗仪式中,在义勇军进行曲的乐章中,给已经是耄耋之人的抗战将士的胸前挂上抗战胜利证章的话。那么,有多少亲历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会潸然泪下,有多少老战士会在晶莹的泪水中向国旗敬礼?这将不得而知。但是,那样的行为,应该会被永远载入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历史史册!(文/风青杨)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了抗战牺特征的徐治帮等5名原国民党士兵为烈士。并按规定补发一次性抚恤金,其家属享受遗属待遇。很长时间以来大陆国民党抗战老兵的荣誉和待遇一直是空白,尽管陕西省政府解决的只是部分已经牺牲的国民党抗战士兵,但无疑也算是向前迈了一步。如今马上就是抗战胜利68年了,据统计直到今天,国军抗战将士在全国已不足2000人了。这些曾为国奋战且还活着的英雄们,也许更值得我们关注,几十年来我们一直欠他们一份致敬!如今也许是中国人善待英雄最后的机会了。

被国产抗战剧歪曲的正面战场

六十多年过去了,有谁清楚抗战期间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而这400多万人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又有谁知道有206位国民党将军战死沙场,大型会战二十二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 国民党空军有6164名飞行员血洒长空,2468架战机被击落。国民党海军全军复没,所有舰艇全部被打光。我们知道的只有初中课本上讲到,八路军有一位左权将军牺牲在太行山,这是我们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的将领。

如今流行于电视电影中的那些疯狂的国产抗日剧,歪曲历史的程度几乎快要拍成童话故事了。许多观众和包括抗战老兵说“八年打死的鬼子还没一部电视剧打死的多”。因“手撕鬼子”的情节广受争议的《抗日奇侠》却在多地成为收视冠军。对此离奇怪事抗战老兵姜开国说:“我不太敢看电视。其一,侵华日军太蠢,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他们很有战斗力,单兵作战能力远远高于中国士兵。他们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其二,我从没有见过八路军、新四军作战,不好评论。在电视上我才知道,他们是英勇顽强、武器良好、一呼百应、有排山倒海之势的抗战队伍。”

几十年来关于如何看待正面战场,如何对待国民党抗日将士,歪曲它的最好办法便是只讲一面。以前讲到抗战时的国民党正面战场,有人只讲一触即溃;讲到国民党将士,只讲消极抵抗、个个畏死,这就不能解释为何毕竟还坚持了八年抗战直至胜利。而事实上呢,事实上也是这个样子吗?现在终于承认:“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负责正面战场的大仗,如淞沪、析口、徐州、武汉等战役;以共产党军队为主负责敌后游击战,也打过两个大仗:平型关战役及百团大战。”《见胡锦涛05年“九三”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