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聲大將是新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高級將領。抗日 戰爭后期,他任河南軍區、河南抗日軍司令員,從1944年11月挺進河南(豫西)后,至1945 年8月抗戰勝利,以非凡的膽略和精湛的指揮藝術,創造性地執行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提 出的戰略方針和戰術原則,使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控制了北臨黃河,西接潼關,東連平 漢路,南靠伏牛山2萬多平方公裡的廣大區域,擁有300余萬人口﹔建立有6個行政專署和26 個縣級抗日民主政權﹔八路軍正規部隊發展到近萬人,地方獨立團武裝發展到8000余人,民 兵武裝發展到7000余人。(《王樹聲、戴季英、劉於久關於河南行政區劃分問題給軍委、集 總的報告》,1945年9月19日)根據地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諸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 ,成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19塊解放區之一。
一、根據中原抗戰形勢,堅決貫徹中共中央、毛澤東關於“開展豫西工作基地”的戰略決策 和“三點”、“兩線”的戰略部署,從根本上保証了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
河南地處中原,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1944年4月,侵華日軍發動河南 戰役,國民黨軍執行消極抗戰政策,37天即丟失鄭州、洛陽、許昌等38座縣城,河南淪陷。 在此形勢下,八路軍、新四軍和河南抗日民眾若能收復、控制河南地區,不僅可以阻止侵華 日軍西進,保衛大西北戰略后方,而且可以溝通陝北、華北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聯系,為日 后中原的戰略反攻創造有利條件。由此,中共中央、毛澤東決定派兵深入中原腹地,開辟河 南(豫西)抗日根據地。
為加強對河南(豫西)人民抗日斗爭的領導,中共中央於1944年I0月14日作出《關於建立豫 西根據地的部署》,決定派戴季英、王樹聲、劉子久、陳先端等從陝北率兩個老團並大批干 部進入河南活動。(《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73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 出版社,1993)隨后在延安成立中共河南省委(后改為區黨委)、河南軍區和河南人民抗日 軍,任命王樹聲為河南軍區、河南抗日軍司令員,戴季英為省委書記兼河南軍區、河南抗日 軍政治委員,劉子久為省委副書記兼河南軍區、河南抗日軍副政治委員。毛澤東在接見王樹 聲、戴季英、劉子久時強調說:南下的戰略任務,就是要深入河南敵后,以嵩山為依托,在 鄭州、洛陽、許昌(三點)、平漢線和隴海線(兩線)之間,深入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 ,建立敵后根據地,緊緊咬住教人,牽制三點、兩線之敵的可能西進,保衛大西北。溝通陝 北和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之間的戰略聯系,發展抗日戰爭的大好形勢。(《憶河南(豫西 )抗日根據地的創建》,中共河南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89 頁﹔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王樹聲等人認真分析了河南的形勢,研究了工作部署,加緊 進行進軍河南的准備工作。一切就緒后,王樹聲決定部隊於11月從延安分兩批開赴河南。挺 進豫西后,王樹聲立即著手對中共豫西地方黨組織進行恢復和重建工作,人民抗日力量迅猛 發展。最鼎盛時期,豫西地區先后建立了6個專署和26個縣委。豫西各地、縣委按照中共河 南區黨委關於“在各種群眾運動中,大量吸收工人及貧苦農民與知識分子入黨,達到每一個 自然村都有我們的支部與黨員”的指示(《河南區黨委關於目前地方工作六大要務的指示》 ,1945年8月21日),在條件成熟的地方,發展新黨員,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壯大黨的力量 ,使之成為根據地的領導核心。
河南(豫西)根據地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把改善人民生活,實行合理負擔,作為深入發動民 眾,實行全民抗戰的大計來抓,收到了顯著成效。1945年2月16日,河南區黨委、河南軍區 發布由王樹聲、戴季英聯署上報中共中央經毛澤東批准的《國民革命軍河南人民抗日軍八大 主張》,其中第5條規定:“改善人民生活,實行合理負擔。廢除一切苛捐雜稅,減輕河南 人民負擔,實行減租減息與交租交息。發展農業生產,救濟災民,取締奸商操縱物價,保護 工商業貿易自由發展。”(《國民革命軍河南人民抗日軍八大主張》,1945年2月16日)194 5年春夏,在王樹聲、戴季英等人的運作下,中共河南區黨委先后頒布了《土地轉移法》和 《河南災期賣地倒還條例》,以法律形式規定:“窮要倒富,富不倒窮,窮富相等,協商處 理”,開展群眾性“倒地運動”。僅臨汝縣,農民在災荒年賣出的土地房屋都基本贖回,倒 回土地3000余畝。“倒地運動”使大批農民重新獲得了土地,深得群眾擁護。這樣一來,他 們不僅從內心感謝毛澤東主席,感謝共產黨,而且積極行動起來,紛紛參加鋤奸反霸、抗日 反土頑的斗爭,堅決保衛根據地,保衛勝利果實,抗日根據地有了堅強的群眾基礎。
二、運用靈活的作戰方針,指揮八路軍南下豫西各支隊發動和依靠豫西各界民眾,展開英勇 頑強的抗日反頑斗爭,使根據地得以鞏固和發展
1945年2月,王樹聲、戴季英率部從濟源縣過黃河,在新安、澠池與劉子久會合。隨后,他 們繼續南進,到達登封縣白栗坪。旋即召開黨政軍主要干部會議,王、戴傳達中共中央關於 建立中共河南區黨委、河南軍區、河南人民抗日軍的指示,決定對進入河南的部隊統一整編 。以皮定鈞、徐子榮部為第1支隊兼第1軍分區,建立第1專署,在偃師、伊川、登封等地區 堅持斗爭:韓鈞、劉聚奎部為第2支隊兼第2軍分區,仍在新安、澠池、洛寧一帶堅持斗爭﹔ 陳先瑞部為第3支隊兼第3軍分區,陳先瑞任司令員兼政委和地委書記,傅忠海任副政委、地 委副書記,歐陽景榮任專員,在臨汝、魯山、葉縣、舞陽、南召、方城地區堅持斗爭﹔張才 干部為第4支隊兼第4軍分區,張才千任司令員兼政委和地委書記,王其梅任副書記、副政委 ,劉晉任專員,在禹縣、密縣、新鄭、許昌地區堅持斗爭。王樹聲、戴季英等路經宜陽縣東 越堡時,決定將伊洛工委改為中共伊洛特委,並組建伊洛獨立支隊、伊洛軍分區和伊洛辦事 處,劉健挺任特委書記兼政委,張劍石任司令員、副書記,孫光任副司令員,在嵩縣、宜陽 、伊川地區堅持斗爭。4月,太行軍區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加強豫西力量的指示,又組成豫西 第6支隊,劉昌毅任司令員,張力雄任政委,進入河南后在郟縣、寶豐、襄縣地區活動,展 開敵后斗爭。
在王樹聲、戴季英等人的統一領導下,進入豫西的八路軍6個支隊,對日、偽、頑軍展開英 勇頑強的武裝斗爭,粉碎日、偽、頑軍的多次“掃蕩”和“圍剿”,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3月初,第1、第4支隊發動“禹西戰役”,激戰6日,將盤踞臨(汝)禹(縣)間之上下宮 寺、唐庄、官山寨、汜門、神屋等十余處偽據點攻克,擊潰偽軍席子猷部千余人,斃、傷、 俘170余人,收復土地2100平方公裡,人口9萬余人。(《解放日報》,1945年4月21日)4月 下旬,攻克偃師縣緱氏鎮敵偽據點,斃、傷、俘敵副團長以下300余人,繳獲長短槍281支, 機槍10挺,迫擊炮11門,手榴彈260枚。(《解放日報》,1945年5月14日)5月下旬,日軍 調動登封、臨汝、密縣、禹縣、郟縣的日、偽軍圍剿禹西地區。第4支隊張才干部進行自衛 ,徹底粉碎日、偽軍所謂的“五縣圍剿”,鞏固和擴大了根據地。5月26日至29日,被河南 人民抗日軍收編的國民黨軍獨立第7旅旅長兼澠池縣長上官子平、陝縣周子濤、史漢三和洛 寧縣郭連杰、趙連治等相繼叛變(史稱豫西事變),派到獨7旅的干部旅政委王舟平等133人被殺害。事變發生后,第2軍分區立即組織部隊平息事變, 重新打開了局面。6月下旬,第1支隊一舉攻克臨汝縣城。同月,第1、第6支隊奔襲登封縣大 治鎮,全殲守軍,生俘500余人。
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指出:“中國民族解放戰爭的新 階段已經來到了,全國人民應該加強團結,為奪取最后勝利而斗爭。”(《毛澤東選集》第 3卷,112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月10日,朱德總司令命令全軍向我包圍圈內的侵 華日軍發出最后通牒,限期投降。遵照中共中央命令,王樹聲指揮各支隊及地方武裝對拒絕 投降之敵發起進攻。8月20日,一舉攻克登封縣城,殲敵2000余人。接著又相繼攻克密縣、 汜水、回郭鎮等城鎮,殲滅了大量敵人,收復大片國土,迎來抗日戰爭的勝利。
三、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積極發展進步勢力,努力爭取中間勢力,堅決孤立和打擊頑固勢力 ,形成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毛澤東指出:抗日戰爭發展到了新的階段之時,同時即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到一個新的 階段之時。由於新階段中將遇到比以前更多的困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就應該適應這種情 況而表現其向困難斗爭並將任何困難戰而勝之之偉力。為了在目前過渡期間以及到了將來的 新階段,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是表示其對於困難之無能,而是表示其具有克服困難之偉 力,就必須認真地鞏固統一戰線與擴大統一戰線。(《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400頁)
侵華日軍佔領豫西后,各地民眾武裝紛紛成立。面對這些成份極為復雜的地方武裝,如何正 確區分、團結改造這些武裝,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抗日力量,是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黨 組織和各支隊統戰工作中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王樹聲遵照中共中央“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指 示,為了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和各界人士一致抗日,孤立和打擊敵人,決定“插花栽柳,破壞 敵、偽、頑的統治,打擊敵、偽、頑力量,擴大我活動區”(《河南工作發展方向》,1945 年3月2日),採取“區別對待、多聯合、多中立”(《憶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的創建》 ,89頁)的方針,認真分析研究所屬地區的日、偽、頑狀況,總結對日、偽、頑工作的經驗 ,配備精干人員,加強敵工干部隊伍,建立健全各級工作機構。各區黨委和地委先后成立了 敵工委員會和城工部,軍區和軍分區成立了敵工部,各縣成立了敵工站和武工隊。在我軍積 極幫助下,不僅爭取了豫西澠池偽軍390人投誠反正(《解放日報》,1945年1月15日),而 且團結了不少開明士紳、進步人士。如偃師縣地方武裝領導人裴子明被任命為該縣獨立團長 ,開明人士李旭被任命為偃師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禹縣開明士紳李堯如被委任為禹縣抗日 民主政府副縣長﹔洛陽縣地方武裝領導人馬子良被任命為洛孟獨立團第2大隊副隊長。尤其 是豫西“宜、洛、澠、陝四縣聯防”的領導人、進步人士賀澎三、李桂吾及其部隊,雖處在 日軍的包圍之中,卻同日軍相機周旋,不僅使這一地區的人民免遭日軍蹂確,而且阻止了偽 政權的建立,鎮壓了土匪的騷擾,在抗日救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對於那些堅持聯日 反共的國民黨反動武裝,則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自衛原則(《憶河南(豫西)抗 日根據地的創建》,95頁),進行堅決打擊,掃清了團結抗日道路上的障礙。如鄭州的王光 臨、宜陽的徐吉生等。同時,王樹聲還十分重視下層的統戰工作,利用和改造基層保甲政權 ,使700余個保甲組織成為兩面政權,有1000余名正、副保長和1000余名保了為我們辦事。 為了同友軍合作抗日,王樹聲派第3支隊司令員陳先瑞同國民黨軍高樹勛部進行談判,中共 新安臨時縣委同國民黨軍劉紹唐部第5支隊長高星談判,都達成了共同抗日的協議。
由於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一切抗日的力量,政權建設得到迅速發 展,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普遍建立了縣、區、鄉抗日民主政權以及農救會、青救會、婦 救會,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全民抗戰高潮。
八路軍挺進豫西以來,在王樹聲的指揮下,各支隊不畏艱難,英勇作戰,發展壯大了人民武 裝力量,實現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提出的向河南敵后進軍開辟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控 制中原戰略要地的戰略方針和部署,為后來八路軍、新四軍實施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形勢 。
高秀用《大將交往錄》
一、根據中原抗戰形勢,堅決貫徹中共中央、毛澤東關於“開展豫西工作基地”的戰略決策 和“三點”、“兩線”的戰略部署,從根本上保証了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
河南地處中原,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1944年4月,侵華日軍發動河南 戰役,國民黨軍執行消極抗戰政策,37天即丟失鄭州、洛陽、許昌等38座縣城,河南淪陷。 在此形勢下,八路軍、新四軍和河南抗日民眾若能收復、控制河南地區,不僅可以阻止侵華 日軍西進,保衛大西北戰略后方,而且可以溝通陝北、華北和華中抗日根據地的聯系,為日 后中原的戰略反攻創造有利條件。由此,中共中央、毛澤東決定派兵深入中原腹地,開辟河 南(豫西)抗日根據地。
為加強對河南(豫西)人民抗日斗爭的領導,中共中央於1944年I0月14日作出《關於建立豫 西根據地的部署》,決定派戴季英、王樹聲、劉子久、陳先端等從陝北率兩個老團並大批干 部進入河南活動。(《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73頁,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 出版社,1993)隨后在延安成立中共河南省委(后改為區黨委)、河南軍區和河南人民抗日 軍,任命王樹聲為河南軍區、河南抗日軍司令員,戴季英為省委書記兼河南軍區、河南抗日 軍政治委員,劉子久為省委副書記兼河南軍區、河南抗日軍副政治委員。毛澤東在接見王樹 聲、戴季英、劉子久時強調說:南下的戰略任務,就是要深入河南敵后,以嵩山為依托,在 鄭州、洛陽、許昌(三點)、平漢線和隴海線(兩線)之間,深入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 ,建立敵后根據地,緊緊咬住教人,牽制三點、兩線之敵的可能西進,保衛大西北。溝通陝 北和華北、華中抗日根據地之間的戰略聯系,發展抗日戰爭的大好形勢。(《憶河南(豫西 )抗日根據地的創建》,中共河南省委黨史工作委員會編《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89 頁﹔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
根據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王樹聲等人認真分析了河南的形勢,研究了工作部署,加緊 進行進軍河南的准備工作。一切就緒后,王樹聲決定部隊於11月從延安分兩批開赴河南。挺 進豫西后,王樹聲立即著手對中共豫西地方黨組織進行恢復和重建工作,人民抗日力量迅猛 發展。最鼎盛時期,豫西地區先后建立了6個專署和26個縣委。豫西各地、縣委按照中共河 南區黨委關於“在各種群眾運動中,大量吸收工人及貧苦農民與知識分子入黨,達到每一個 自然村都有我們的支部與黨員”的指示(《河南區黨委關於目前地方工作六大要務的指示》 ,1945年8月21日),在條件成熟的地方,發展新黨員,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壯大黨的力量 ,使之成為根據地的領導核心。
河南(豫西)根據地各級黨組織和政府,把改善人民生活,實行合理負擔,作為深入發動民 眾,實行全民抗戰的大計來抓,收到了顯著成效。1945年2月16日,河南區黨委、河南軍區 發布由王樹聲、戴季英聯署上報中共中央經毛澤東批准的《國民革命軍河南人民抗日軍八大 主張》,其中第5條規定:“改善人民生活,實行合理負擔。廢除一切苛捐雜稅,減輕河南 人民負擔,實行減租減息與交租交息。發展農業生產,救濟災民,取締奸商操縱物價,保護 工商業貿易自由發展。”(《國民革命軍河南人民抗日軍八大主張》,1945年2月16日)194 5年春夏,在王樹聲、戴季英等人的運作下,中共河南區黨委先后頒布了《土地轉移法》和 《河南災期賣地倒還條例》,以法律形式規定:“窮要倒富,富不倒窮,窮富相等,協商處 理”,開展群眾性“倒地運動”。僅臨汝縣,農民在災荒年賣出的土地房屋都基本贖回,倒 回土地3000余畝。“倒地運動”使大批農民重新獲得了土地,深得群眾擁護。這樣一來,他 們不僅從內心感謝毛澤東主席,感謝共產黨,而且積極行動起來,紛紛參加鋤奸反霸、抗日 反土頑的斗爭,堅決保衛根據地,保衛勝利果實,抗日根據地有了堅強的群眾基礎。
二、運用靈活的作戰方針,指揮八路軍南下豫西各支隊發動和依靠豫西各界民眾,展開英勇 頑強的抗日反頑斗爭,使根據地得以鞏固和發展
1945年2月,王樹聲、戴季英率部從濟源縣過黃河,在新安、澠池與劉子久會合。隨后,他 們繼續南進,到達登封縣白栗坪。旋即召開黨政軍主要干部會議,王、戴傳達中共中央關於 建立中共河南區黨委、河南軍區、河南人民抗日軍的指示,決定對進入河南的部隊統一整編 。以皮定鈞、徐子榮部為第1支隊兼第1軍分區,建立第1專署,在偃師、伊川、登封等地區 堅持斗爭:韓鈞、劉聚奎部為第2支隊兼第2軍分區,仍在新安、澠池、洛寧一帶堅持斗爭﹔ 陳先瑞部為第3支隊兼第3軍分區,陳先瑞任司令員兼政委和地委書記,傅忠海任副政委、地 委副書記,歐陽景榮任專員,在臨汝、魯山、葉縣、舞陽、南召、方城地區堅持斗爭﹔張才 干部為第4支隊兼第4軍分區,張才千任司令員兼政委和地委書記,王其梅任副書記、副政委 ,劉晉任專員,在禹縣、密縣、新鄭、許昌地區堅持斗爭。王樹聲、戴季英等路經宜陽縣東 越堡時,決定將伊洛工委改為中共伊洛特委,並組建伊洛獨立支隊、伊洛軍分區和伊洛辦事 處,劉健挺任特委書記兼政委,張劍石任司令員、副書記,孫光任副司令員,在嵩縣、宜陽 、伊川地區堅持斗爭。4月,太行軍區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加強豫西力量的指示,又組成豫西 第6支隊,劉昌毅任司令員,張力雄任政委,進入河南后在郟縣、寶豐、襄縣地區活動,展 開敵后斗爭。
在王樹聲、戴季英等人的統一領導下,進入豫西的八路軍6個支隊,對日、偽、頑軍展開英 勇頑強的武裝斗爭,粉碎日、偽、頑軍的多次“掃蕩”和“圍剿”,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3月初,第1、第4支隊發動“禹西戰役”,激戰6日,將盤踞臨(汝)禹(縣)間之上下宮 寺、唐庄、官山寨、汜門、神屋等十余處偽據點攻克,擊潰偽軍席子猷部千余人,斃、傷、 俘170余人,收復土地2100平方公裡,人口9萬余人。(《解放日報》,1945年4月21日)4月 下旬,攻克偃師縣緱氏鎮敵偽據點,斃、傷、俘敵副團長以下300余人,繳獲長短槍281支, 機槍10挺,迫擊炮11門,手榴彈260枚。(《解放日報》,1945年5月14日)5月下旬,日軍 調動登封、臨汝、密縣、禹縣、郟縣的日、偽軍圍剿禹西地區。第4支隊張才干部進行自衛 ,徹底粉碎日、偽軍所謂的“五縣圍剿”,鞏固和擴大了根據地。5月26日至29日,被河南 人民抗日軍收編的國民黨軍獨立第7旅旅長兼澠池縣長上官子平、陝縣周子濤、史漢三和洛 寧縣郭連杰、趙連治等相繼叛變(史稱豫西事變),派到獨7旅的干部旅政委王舟平等133人被殺害。事變發生后,第2軍分區立即組織部隊平息事變, 重新打開了局面。6月下旬,第1支隊一舉攻克臨汝縣城。同月,第1、第6支隊奔襲登封縣大 治鎮,全殲守軍,生俘500余人。
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指出:“中國民族解放戰爭的新 階段已經來到了,全國人民應該加強團結,為奪取最后勝利而斗爭。”(《毛澤東選集》第 3卷,1120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月10日,朱德總司令命令全軍向我包圍圈內的侵 華日軍發出最后通牒,限期投降。遵照中共中央命令,王樹聲指揮各支隊及地方武裝對拒絕 投降之敵發起進攻。8月20日,一舉攻克登封縣城,殲敵2000余人。接著又相繼攻克密縣、 汜水、回郭鎮等城鎮,殲滅了大量敵人,收復大片國土,迎來抗日戰爭的勝利。
三、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積極發展進步勢力,努力爭取中間勢力,堅決孤立和打擊頑固勢力 ,形成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毛澤東指出:抗日戰爭發展到了新的階段之時,同時即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展到一個新的 階段之時。由於新階段中將遇到比以前更多的困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也就應該適應這種情 況而表現其向困難斗爭並將任何困難戰而勝之之偉力。為了在目前過渡期間以及到了將來的 新階段,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是表示其對於困難之無能,而是表示其具有克服困難之偉 力,就必須認真地鞏固統一戰線與擴大統一戰線。(《毛澤東軍事文集》第2卷,400頁)
侵華日軍佔領豫西后,各地民眾武裝紛紛成立。面對這些成份極為復雜的地方武裝,如何正 確區分、團結改造這些武裝,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抗日力量,是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黨 組織和各支隊統戰工作中遇到的一個突出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王樹聲遵照中共中央“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指 示,為了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和各界人士一致抗日,孤立和打擊敵人,決定“插花栽柳,破壞 敵、偽、頑的統治,打擊敵、偽、頑力量,擴大我活動區”(《河南工作發展方向》,1945 年3月2日),採取“區別對待、多聯合、多中立”(《憶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的創建》 ,89頁)的方針,認真分析研究所屬地區的日、偽、頑狀況,總結對日、偽、頑工作的經驗 ,配備精干人員,加強敵工干部隊伍,建立健全各級工作機構。各區黨委和地委先后成立了 敵工委員會和城工部,軍區和軍分區成立了敵工部,各縣成立了敵工站和武工隊。在我軍積 極幫助下,不僅爭取了豫西澠池偽軍390人投誠反正(《解放日報》,1945年1月15日),而 且團結了不少開明士紳、進步人士。如偃師縣地方武裝領導人裴子明被任命為該縣獨立團長 ,開明人士李旭被任命為偃師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禹縣開明士紳李堯如被委任為禹縣抗日 民主政府副縣長﹔洛陽縣地方武裝領導人馬子良被任命為洛孟獨立團第2大隊副隊長。尤其 是豫西“宜、洛、澠、陝四縣聯防”的領導人、進步人士賀澎三、李桂吾及其部隊,雖處在 日軍的包圍之中,卻同日軍相機周旋,不僅使這一地區的人民免遭日軍蹂確,而且阻止了偽 政權的建立,鎮壓了土匪的騷擾,在抗日救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對於那些堅持聯日 反共的國民黨反動武裝,則採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自衛原則(《憶河南(豫西)抗 日根據地的創建》,95頁),進行堅決打擊,掃清了團結抗日道路上的障礙。如鄭州的王光 臨、宜陽的徐吉生等。同時,王樹聲還十分重視下層的統戰工作,利用和改造基層保甲政權 ,使700余個保甲組織成為兩面政權,有1000余名正、副保長和1000余名保了為我們辦事。 為了同友軍合作抗日,王樹聲派第3支隊司令員陳先瑞同國民黨軍高樹勛部進行談判,中共 新安臨時縣委同國民黨軍劉紹唐部第5支隊長高星談判,都達成了共同抗日的協議。
由於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一切抗日的力量,政權建設得到迅速發 展,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普遍建立了縣、區、鄉抗日民主政權以及農救會、青救會、婦 救會,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全民抗戰高潮。
八路軍挺進豫西以來,在王樹聲的指揮下,各支隊不畏艱難,英勇作戰,發展壯大了人民武 裝力量,實現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提出的向河南敵后進軍開辟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控 制中原戰略要地的戰略方針和部署,為后來八路軍、新四軍實施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形勢 。
高秀用《大將交往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