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文章《冀東抗日游擊戰爭》裡這樣寫道:“在創建根據地時,我們首先開辟的並不是長城外的霧靈山,而是在長城裡的盤山、魯家峪(豐潤、玉田、遵化交界處)、腰帶山(豐潤、灤縣、遷安交界處)地區,而且始終以這三個地區為中心向四外擴展。” 1940年2月,包森、李子光、王少奇帶領游擊隊和一批地方干部,先后到達盤山。當時的盤山,據《冀東革命史》載:棲居著十幾股土匪,有數百余眾。他們借抗日之名,橫行鄉裡,四處敲詐擄掠,奸淫婦女,殺人害命,群眾恨之入骨。為整肅盤山的秩序,游擊隊採取瓦解和鎮壓相結合的辦法,對作惡多端、屢教不改的蔣德翠、白老八、劉德彪、蔡老五等匪首予以鎮壓,剿滅了土匪,群眾拍手稱快,抗日熱情空前高漲起來。 為充分發動群眾、組織群眾,鞏固根據地的發展成果,游擊隊著手建立抗日政權和群眾組織。他們首先把盤山周圍的20多個居民點、80多戶人家,統一劃為一個行政村,名為聯合村,建立了村政權。這是冀東西部地區第一個抗日的基層政權。之后,游擊隊以盤山為依托,頻頻出擊,在薊縣、平谷、密雲、三河等縣,發展擴大了大片游擊區。1940年4月15日,薊平密聯合縣政府在盤山成立,這是冀東西部地區第一個抗日民主聯合縣政權,標志著盤山抗日根據地的初步形成。1940年秋,冀東西部地委、冀東專署也在盤山成立,年僅26歲的田野任書記,焦若愚任專員。《盤山英烈》載:田野,原名趙觀民,化名趙耕田、陳華、張建翼,河北省保定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冀東抗日大暴動主要領導人之一,是冀東西部抗日根據地主要創建人之一。1942年9月,在河北省興隆縣石門台村砂峪溝養病時,遇敵襲擊犧牲,年僅28歲。 盤山根據地的另一創始人包森則是一名出色的戰斗指揮員。1940年8月25日,冀東軍分區在盤山腳下的塔院村召開十三團建團大會,冀東軍分區副司令員包森兼任了十三團團長。《盤山英烈》載:包森,原名趙寶森,陝西蒲城人,1932年加入共產黨,隨軍進至平西,擔任八路軍房山縣游擊隊長,是房(山)涿(縣)淶(源)抗日聯合縣創建人之一。后調入八路軍第四縱隊挺進冀東。冀東抗日大暴動后,四縱隊西撤,留下包森一個連(40多人)在遵、興邊界活動。1939年4月下旬,包森領導的二支隊活捉了坐鎮遵化城的日本憲兵司令、日本天皇的表弟赤本大佐。1940年2月,包森來到盤山,為創建盤山根據地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當年7月,包森在這裡指揮了著名的白草窪戰斗,在盤山西麓的白草窪全殲日本關東軍武島騎兵中隊70余人。首次開創了冀東武裝力量全建制地殲滅日軍勁旅的戰例,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使日偽軍在半年多的時間裡不敢進犯盤山。1942年2月17日,包森在遵化縣(現為遵化市)野瓠山戰斗中犧牲,年僅31歲。1945年3月,薊縣人民為紀念這位抗戰英雄,曾一度將縣名改為包森縣。 |
余勇《人民政協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