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岔抗日根據地,位於吉林省集安市清河鎮,爲吉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爲近現代史蹟及代表性建築。根據地距市區西北18-30千米。東有老嶺山脈及小爺嶺密林爲天然屏障,西、南有崇山峻嶺,層巒叠嶂阻斷交通。奔流不息的螞蟻河從東部小爺嶺山麓流出,匯集大小川流注入渾江。這一帶山深林密,地形複雜,易守難攻,當年楊靖宇將軍率領東北抗日聯軍曾在這里建立了東岔抗日根據地。根據地的長度約10千米,面積約125平方千米。
基本信息: 名稱:東岔抗日根據地
級别:吉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批次:第二批
公布時間:1981年4月20日
地點:集安市清河鎮
年代:1936-1938年
類别:近現代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管理單位:集安市文物局
是否開放:否
歷史作用
爲了躲避日偽當局向抗聯一路軍發動的空前規模的“大討伐”,保存實力,1938年1月,楊靖宇率領抗聯一軍主力來到了集安市清河鎮東岔村,開始建立起以東岔根據地爲核心的老嶺抗日游擊根據地。隨後魏拯民從東滿帶領抗聯第二軍、伊俊山率領的南滿遠征旅先後來到東岔,在這里建立了司令部、後勤部等駐地,幾乎每個溝岔里都有抗聯部隊的營地。當時魏拯民擔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楊靖宇任省委委員,抗聯部隊的高級領導幹部也都是共產黨員。所以東岔抗日根據地的抗聯活動都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的。
東岔抗日根據地的範圍,北從東岔村一帶起,南到老嶺崗子,東從通化通往集安公路的家什房子溝、文字溝村起,西到台上鄉六道陽岔,方圓面積約125平方公里。
選擇在這里建立根據地,是因爲這個地方具備建立根據地的自然條件、群眾基礎、經濟條件等等。這一帶山勢險峻、崖高林密、易守難攻,而且當時敵人大都駐守在輯安市里,統治薄弱,建立根據地的自然條件非常好。另外,由於楊靖宇利用民俗創造性地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所以在眾多他建立的根據地中,東岔根據地的軍民關係是最好的。在抗聯部隊的主力還沒到達集安活動之前,楊靖宇就派於指導員先來到東岔村與村民進行交往中,向他們宣傳抗日及抗聯的一些情況,使村民對抗聯有了一定的了解,爲日後建立抗日根據地打下堅實的基礎。抗聯主力到達之後,又采取認幹親、拜把子等方式,和群眾打成一片。楊靖宇經常在晚上帶幾個警衛員到東岔村里看望農民,了解情況,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堅定了群眾支援抗聯打敗日本強盜的信心和決心。群眾也把抗聯部隊當成靠山,當時老百姓要是受到小土匪和地主惡霸欺負了,信兒傳到抗聯部隊,他們馬上來給老百姓出氣。老百姓看到這些,更多的人開始結交抗聯。在抗聯的宣傳、團結、教育下,東岔村群眾覺悟有了很大提高,很多人紛紛參加到抗聯隊伍中。短短幾個月,抗聯部隊的編制就增加了1000餘人。
除百姓支持抗聯外,抗聯還采取加入家理教等民間組織的形式,與駐紮在雙岔溝的偽軍馬營官兵建立聯繫。經過部隊批准,王傳聖等人與馬營的董副官、機鎗連長等在八寶溝磕頭拜了“家理教”,結爲兄弟。由於家理教的信條要求,兄弟間不能相互殘殺,馬營就不再向抗聯和根據地進犯。如兩方相遇時,約定和抗聯部隊打“三老四少”鎗,即一方先打三鎗,對方還四鎗,即證明是在家里的,然後雙方鎗嘴子抬高,都朝天上打鎗,而不互相射擊。馬營扔下一些鎗支彈藥軍需就跑了。通過這種方式,既使抗聯得到了子彈等物資,又保全了眼線,隻是打仗演戲給敵人看。
另外,當時抗聯還通過“和平談判”的方法把周圍的偽警察也爭取了過來,成爲了抗聯的眼線。總之,在群眾的幫助下,東岔抗日根據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抗聯在這里建立了糧庫、戰地臨時醫院、武器庫等軍事設施。群眾還把爲抗聯運送物資、貯藏鎗支、提供住所當成自家的事,爲部隊提供了物資保障和住處。
抗聯軍隊在東岔抗日根據地期間,與敵人浴血奮戰,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極大地鼓舞了輯安人民和整個東北地區人民抗日的熱情,而東岔抗日根據地也成爲了楊靖宇建立的抗日根據地中軍民關係最好的。這主要是因爲楊靖宇一貫堅持踐行敬民愛民的精神。在領導東北抗聯的鬥爭中,楊靖宇同人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熱愛人民,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他時刻牢記人民軍隊的宗旨,嚴格治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始終堅持餓不與民爭食、凍不與民爭衣、戰不與民留難;寧可部隊多吃些苦,也不打對群眾利益有危害的仗。所以才得到了當地百姓最大的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