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留越國軍富台部隊


中華民國陸軍第一兵團
Republic of China Army Flag.svg

存在時期1949年至1953年
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
 越南富國島
部門Republic of China National Emblem.svg 中華民國陸軍
種類陸軍輕步兵
功能非正式武裝團體
規模32457人
直屬中華民國國防部
駐軍/總部陸軍司令部
裝備M1A1湯普森衝鋒槍
四一式山炮
四○榴彈發射器
M1卡賓槍
九0手槍
別稱富台部隊
專用顏色灰色制服
進行曲陸軍軍歌
參與戰役國共內戰
越南內戰
指揮官
象徵性指揮官 中華民國總統
著名指揮官黃杰將軍
佩章
臂章中華民國國徽
富台部隊,係指1949年黃杰率領下,由廣西省進入法屬安南(今越南,當時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之後敘述均以越南通稱)後被駐越法軍以「保護」名義軟禁在越南富國島中華民國國軍部隊,又稱留越國軍
1953年6月2日,第一批富台部隊官兵抵達高雄,編入海軍陸戰隊第一旅步兵第四大隊(大隊長曾卓武中校),以及第二旅步兵第六大隊(大隊長李慶長中校),其餘編入海軍士官學校(當時為陸戰隊轄)、隊直屬連與旅直屬砲兵單位,老弱殘障者辦理退伍就業。

起源[編輯]

富台部隊其實是之後起的稱呼,取越南富國島與台灣各一字,事實上無此編制。
1949年,國軍在大陸節節敗退,投共叛變者眾。
7月,廣西鎮南關保安隊受到解放軍越盟武裝攻擊,敗部進入越南,為留越國軍之始。保安隊入越後隨即被解除武裝,集中於諒山中華會館。
11月15日解放軍陷貴陽,21日破黃杰的第一兵團71軍於桂北,22日國軍放棄桂林,24日解放軍南下佔沙塘,25日國軍柳州梧州同時失守,12月1日解放軍由鬱林來襲,破7、48、126軍,12月5日解放軍入南寧,將46、125軍截為數段,解放軍在國軍入越後不再追擊,戰事告一段落。
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指示各部「為確保反攻基地,各部隊應力求避戰,保存實力,輕裝分散,機動游擊,各自選擇適當地點,以安全為第一。」

人數[編輯]

入越初期有六大部隊:第一兵團殘部、華中戰區國軍殘部、白崇禧指揮的廣西民團、貴州部隊、廿六軍殘部與第十七兵團殘部,另含軍眷、流亡學生等,人數為32457人,1953年經多方交涉後,抵達台灣人數為30087人,當中有約1500人留在越、柬各地,沒有跟隨國軍來台,成為僑民

國軍殘部入越時程[編輯]

第一兵團殘部[編輯]

前因[編輯]

  • 湘贛戰役
1949年8月1日,湖南省省主席程潛與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長沙宣布湖南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和平協定,脫離廣州政府,隨後兩人正式投共。國民政府8月4日對兩人通緝,並任命黃傑繼任湖南省政府委員兼任主席、第一兵團司令並兼任湖南綏靖總司令,此為黃傑與第一兵團連結之始。 8月15日,發生了新化之役(解放軍戰史稱為湘贛戰役),國共於邵陽青陽坪接戰,國軍獲得小勝;白崇禧欲擴大戰果,命宋希濂與黃傑會師對解放軍進行包圍,但宋部未到,以致計畫失敗,僅克復今新化縣
  • 衡寶戰役
9月13日,解放軍整補完畢,再度進攻,此時解放軍匯集19個軍約55萬人,國軍僅餘第一兵團與暫二軍、暫三軍等,兵力相差已十分懸殊;9月18日,駐守沅陵的宋部周磐不戰而逃,棄城而出,解放軍得以沿路進佔瀘溪辰谿漵浦麻陽等縣;麻陽陷後,解放軍撲芷江、下湘西,國軍已無險可守,開始往西南退去,此即解放軍戰史所稱衡寶戰役
自黃傑8月接任湖南省主席,10月7日撤出邵陽,至10月13日湘境全失,黃部10月17日退抵廣西,其時僅二個月餘。

後果[編輯]

廣西戰役後的11月5日,白崇禧在桂林召開軍事會議,與會者計有李品仙徐祖貽賴光大張淦徐啟明魯道源,以及第一兵團司令黃傑。會中裁定,將退入廣西之華中部隊朝南進發,轉進海南,並以第一兵團斷後掩護;但解放軍在會議後的次日出擊,第3.10.11.17兵團未到欽州前便已被圍堵,國軍四竄;12月3日,白崇禧搭飛機逃至海南島;12月4日,此時國軍僅剩第1.10兵團殘部仍與相抗,黃傑只好往雲南撤退;12月7日,黃接獲白電令,謂解放軍已完成包圍,逼迫國軍決戰,命保存實力,黃率第一兵團入左江,十兵團穿十萬大山;12月8日,雲南省省主席盧漢投共,余程萬李彌張群被軟禁於昆明,黃傑入滇絕望。
走投無路間,東南軍政長官陳誠密電指示黃先入越南建立根據地,再圖反攻,此為第一兵團入越緣由。

越南建國軍-廣西部隊殘部[編輯]

1947年的剪報,當時譯為「武鴻卿」。
12月8日,白崇禧密電下令,將廣西部隊殘餘重編成「越南建國軍」,武鴻卿(譯音,亦有譯「武洪卿」。越南人,越南國民黨黨魁,越南國民黨是仿中國革命同盟會成立的組織,其前身便為越南革命同盟會中華民國曾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扶植包含胡志明在內的越南革命人士,並派遣黃埔軍校畢業軍官進入各方勢力擔任軍職或顧問,協助訓練游擊隊進行東南亞武裝抗日,故有越南國民黨的出現;後因越南國民黨貪污腐敗,被胡志明的越盟擊潰,逃至中國廣西,武當時自有一支名叫「越南復國軍」的武力)任總司令,徐啟明任副總司令,政治上支持保大帝(詳見越南國),法越戰爭中支援法軍,進攻胡志明現有地盤作為建國軍根據地;若能引解放軍入越,即成國際問題,因美國的立場不能坐視,對國軍有利。
但徐啟明在上思被俘虜後雖逃脫,仍無法就任副總司令一職,所以此一經略越北以圖反攻的構想並未實現。
12月18日,因解放軍並未中計,又難民越來越多,殘部隊形越來越亂,加上糧餉不繼,武鴻卿無法再等,率越南建國軍進入中越邊境,即被胡志明的越盟游擊隊截擊,建國軍且戰且走;一直到21日戰勝越盟後與法軍談判,得法軍接濟三天糧食與彈藥;24日,法軍未依約補給糧食,反運來大批卡車,疑似要將建國軍繳械載往諒山,武部留下老弱婦孺後轉向陸南(譯音)行軍;26日被法軍偵知派飛機轟炸,建國軍戰至1950年1月6日,因無糧食飲水與彈藥而投降,被送往萊姆法郎集中營

越南志願軍-廣西民團殘部[編輯]

1949年秋,林彪廣西戰役大敗白崇禧,白定下「保雲南與桂西南、粵南、海南島,控制越北」的戰略,但解放軍收國軍叛變與降兵為前驅,聲勢如雪球滾大,到處如破竹,國軍競逃,分割為數段,白的計畫完全失敗。
11月下旬,白命時任廣西省保安中將副司令、廣西全邊對汛(對汛是聯防的意思)督辦公署督辦、龍津清剿區指揮所指揮官的姚槐(1904-1984,廣西龍州人,黃埔一期南寧分校步科畢業,後至臺灣,曾任國大代表)率省保安團先行前往寧明隘店,為逃入越南預作準備。 12月9日,姚召開緊急會議,謂:「奉華中軍政副長官夏威指示,為日後生存發展計,在桂各部組織成越南志願軍,即日入越」。由於事前已先打點,且姚在中越邊境多年,不但沒有被法軍殖民當局繳械與逼迫苦工或拘禁,反而在諒山西北的七溪(譯音)與嶺間(譯音)建立了「越南建國軍第二軍」和「桂越邊區反共救國軍」。白隨後任命姚為軍長兼總司令,並空投予姚部大批銀洋與糧食物資裝備等。
1950年1月,姚率部由越南反攻回廣西九特,更於除夕時進佔海淵,但3天後解放軍奪回;2月,法軍亦空投大筆金錢與補給,姚利用此時擴充軍力與地盤,更任命了思樂明江、寧明三縣縣長;5月,解放軍與姚部內應合作,趁夜奇襲,姚逃回越南。此時姚部軍力已無法再行反攻,便入了法軍集中營,姚與殘部被送往金蘭灣

中法峙馬協定[編輯]

當時的留越最高司令官為黃杰,命參謀長何竹本為代表,偕外事處長毛起鶊赴峙馬屯(譯音,位於今諒山省祿平縣)與法駐諒山邊防軍參謀長奧里亞 (Lt. Col. Auridl)中校,在12月12日簽下協定(當時邊防軍指揮官為康士登上校,法方駐越南高級專員為海軍中將比容,均為譯名),同意國軍借道越南轉進台灣,12月13日生效。
其內容為:
  1. 同意國軍假道由海防轉運臺灣
  2. 武器交法方封存,由國民政府交涉發還。
  3. 沿途警戒由法方派出,給養由法方補給。
  4. 13日開始行動,分五百人為一組,婦孺先行入境。

軟禁地點略述[編輯]

周恩來北京廣播,發表外交聲明,指責駐越法軍不該允許國軍部隊進入越南。法國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施壓,決定採取中立處置,收繳武器後將國軍拘禁在蒙陽(譯音,位於今越南廣寧省錦譜鎮)與萊姆法郎集中營(譯音,位於今下龍市,舊稱鴻基市旁。萊姆法郎之名是紀念在當地發現煤礦的法籍工程師;錦譜與鴻基均為煤礦區,法軍當時驅使國軍在此二處礦區與高棉橡膠廠作苦工,高棉橡膠廠位於柬埔寨,亦屬法殖民地。國軍為了換得飲食醫藥,派出二千餘人),但為一片荒地,連要拘禁國軍的房舍也是國軍自己興建。
之後法軍敗象已呈,開始南撤,又將國軍遷至富國島的陽東(譯音,在島的西側,亦有譯「楊東」)與吤多(譯音,在島的南端,亦有譯「介多」)兩營區,期間任由自生自滅,26軍則拘禁在越中的金蘭灣,故實際上留越國軍最後分別被拘禁在富國島與金蘭灣兩處。
當時國軍與軍眷、難民等一同被軟禁於此,人數龐大(但高階主管如黃傑,或剛從中央社卸職,轉任黃私人法文秘書的丁懋時等實住西貢),法方便如同先前在越北一般對待國軍;國軍只好又赤手空拳,自力興建了住處,也建了陸軍醫院中華學校,由大家共同出資聘請專人,更修復了機場等交通設施,方便官長往來,於是兩營區週遭漸漸繁榮;但國軍離去後,越南內戰加劇,兩營區旋又荒廢,最後在越戰時再成為集中營,而隨同國軍來富國島軍中文藝工作者之一張岫雲和她的愛人李久濤越南富國島上成立民營豫劇表演團體中州豫劇團,1953年赴台灣後,演變為今日之台灣豫劇團 。
現今富國島為旅遊區。

留越國軍管訓基地[編輯]

1950年,韓戰爆發,在留越國軍進入富國島後,蔣介石寄望此一部隊能在反攻大陸時由越進入中國大陸,將入越國軍殘部整併並取消原有番號,以避建軍口實,成立了「留越國軍管訓基地」,組織為:
第一兵團部:司令官黃傑,副司令官王天鳴蔣伏生成剛,參謀長何竹本,副參謀長范湖,駐地為富國島上陽東內河。
部下設三個管訓處,處下設總隊若干,總隊下再分設大隊、中隊,其編制相當於團、營、連。
  • 第一管訓處:處長張用斌。
  • 預備幹部訓練班,主任黃傑(兼),副主任何竹本(兼),教育長謝惕乾。
  • 第三管訓處:處長彭佐熙,轄兩個總隊。
1950年12月,奉國防部電令,第一兵團部改編為「留越國軍管訓總處」。
期間,美國法國曾多次磋商留越國軍事宜,美方建議讓有武裝國軍加入法方,能與越盟作戰,但法國擔心此舉會導致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越南,因而作罷。

絕食抗議與美國介入[編輯]

1951年12月25日,留越國軍同步在富國島與金蘭灣進行絕食抗議;1952年1月,中華民國外交部針對此事向法國進行抗議,並由中華民國國防部建請駐台美軍顧問團團長威廉·C·蔡斯少將(Lt. Gen. William C. Chase,1895-1986)提供協助;3月,由於越南局勢逐漸惡化,國防部再請求美軍顧問團代理團長魏雷(John I. Willey)協助。

留越國軍處理小組[編輯]

在蔣介石裁示:「黃杰的留越國軍可以來臺,李彌的留緬國軍不能調回」後,國民政府成立了「留越國軍處理小組」,先後於臺北中壢臺中臺南臺東等地興建克難住宅,命名為「赴台新村」(後台灣省主席黃傑改名為「富台新村」),再派出海軍登陸艇與運輸船隊共七批,自1953年5月16日至6月28日展開返臺作業,稱為「富台計劃」。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來源[編輯]

《海軍陸戰隊官兵口述歷史訪問記錄》,中華民國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臺北。
黃杰,《留越國軍日記》,(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9)

外部連結[編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