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

一位上海市民在殡仪馆的“惨不忍睹之睹”

  

“天啊,礼仪之邦,生死离别,无礼无仪!天谴啊!我们再也见不上母亲大人一面了!”傅震打开保留的微信,岳母养老院中生活起居的视频就成了最后的留念了。泪目,泪目,大厅中顿时就有人哽咽起来。队伍行进得极慢,半天挪不了一米。一打听,一次只放五个人进去。看来要排4~5个小时。为啥不多设几个窗囗?”都羊了。能来上班的都是杨过和杨康。”

中共无预警解封后,新一波疫情大爆发,几乎人人皆阳,并出现大量人员死亡。网传大量视频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地殡仪馆大排长龙,遗体遍地。(网络截图)

大纪元报道,上海疫情井喷,死亡人数暴增,火葬场满负荷运行也处理不完尸体。连日来,不少当地民众凌晨起来排队到殡仪馆,仍拿不到号,只能从黄牛手中买3万块的高价号。微信群里热传的“惨不忍睹之睹”一文证明了这一点。

该文写于12月30日,作者是上海市民傅震,详细记录了12月28日他在上海宝兴殡仪馆办理家人尸体接运和活化手续时的亲身经历与所见所闻。

傅震说,12月28日早晨七点刚过,他夫人的手机响了。

“喂”?

“傅先生起床了吗?让他马上准备好,几分钟后我们车子到,接他去西宝兴路签字。”

傅震在迷糊中一个鲤鱼打挺,穿衣,着袜、漱口,洗脸,吃药,啃面包。十分钟后他急步跑到小区广埸上一辆奔驶车前,只有这车是发动着的。裹着羽绒服的司机招呼他坐到副驾位置上。几秒钟后,他还未系妥安全带,车轮已窜出小区大门。

司机小宋,从事殡仪服务已十二年了。“傅先生,我们的人昨夜通宵排队总算搞到一个号了。八点钟,西宝兴路开门放人签字办手续。”

他所讲的西宝兴路是指上海宝兴殡仪馆,座落在西宝兴路上,因此西宝兴路就成了殡仪馆的代名词。就像漕溪北路200号,苑平南路600号是殡仪馆,精神病院的代名词。

约模二十分钟后,一个拐弯来到了西宝兴路门口。傅震还未下车,便见乌压压的人群把殡仪馆大门围了个水泄不通。估摸着起码有近千人。路两旁停着数百辆车。勿用问,都是为死人而来。

傅震说,小宋拽紧他的袖口,挤进人群,扭头左右巡视,突然用力将他拖到二个穿黑色羽绒服的老阿姨跟前。老阿姨见了小宋高兴地挥起手中的几张字条,“弄到五个号”!老阿姨笑眯了眼,沉沉的黑眼圈显示出决不是一个通宵的结果。

小宋给了傅震一字条,上写176。大门口铁栅栏开了一条缝,六七个保安把守,一个保安负责对号、编号、发表,然后挨个放人进门。傅震的表格上编著177号。

他来到办理大厅二楼,已有近二百人排成了长蛇型,绕了三道弯。八点已准时开始办理。第一关,先办理遗体接运事宜。这一关只有二个接待窗口。第二关,办理火化事宜。这一关有三个洽谈室六个工作人员接待。等候大厅和接待厅之间有道玻璃门隔着,七八个保安护着,可望不可及。

“我赶紧找到蛇尾排上。这许多人排队,人声鼎沸,各种消息接踵而至。进入非常时期,西宝兴路每天最大限度受理四百人殡仪。龙华殡仪馆也一样每天四百人。这俩大沪上殡仪馆竭尽全力作表率,沪上另外的十三家殡仪馆也马力全开,满负荷运转。我数学不好,不敢根据这一家四百推算出申城十五家殡仪馆一天‘殡仪’多少人?”傅震说。

另一个更可怕的数据傅震更不敢推算,上海一天到底有多少人离世赴阴巢?大门口的近千人说明每天四百个额度的殡仪服务显然是供不应求。他心想,这可是魔都上海啊。自开埠以来,上海出过这样的事吗?是长毛小刀会暴动吗?是淞沪抗战吗?是血吸虫“万户萧疏鬼唱歌”吗?现在是死无葬身之地,连鬼都没地方唱歌啊。排在队伍里,听着各路信息,傅震想起了那位高中生的作文题《真想生活在新闻联播的世界里》。因为里面有国家卫健委每天的通报。

傅震的老岳母,90高龄了,住在养老院安享晚年。疫情三年,太太平平。谁料年末飘来了“收放自如”的幽灵,养老院破防,护理员莫名受感染,老岳母跟着中招,四天后,血氧饱和度归零。四天中,养老院有送其他老人去医院急救,等救护车4~5小时,医院里候诊2~3小时,一番折腾,有的老人再也回不了养老院。有的则当机停诊回养老院,总比躺医院走廊地上强吧。傅震的老岳母则在养老院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静静走完最后一程。

排着队,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这么多人过世,有人死在医院,有人死在家里,有人死在养老院。大伙认定,死在医院里的最惨。进不了停尸房,放在走廊边,没法照应,更不用说可以洗洁更衣了。一个四五十岁的阿姨沙哑着讲:“阿拉姆妈已在医院放二天了,身上还是件旧的滑雪衫”。

第二惨的是病死家中的。殡仪服务跟不上需求,遗体无法运走,只能阴阳同室居寝。排在我前面的中年男子,他家过世老人已在家中放了六天。“我们只好用冰袋,开冷空调,真是急煞人了”。他边说边摇头,哽咽着“屋里还有其他老人和小囡呀”。周遭排队的人都跟着摇头叹息。

“都怪这只枪毙鬼”!一个汉子忍不住喊了出来,一手指向对面墙壁,墙上有段“金句”,下面有个签名。

“枪毙?!便宜它了,要千刀万剐!”此话一出,掷地有声:有赞声,有骂声,有掌声……

三者惨度较低的是死在养老院的老人,至少能有间房,有张床能安静地躺着。有生命监护仪用着,有药吃着,有医生巡视着,有护理员看着。总之,还存在着起码的尊严。但是,养老院与外界严格隔离,生死离别之际,家属无法亲自守护亲人,小辈无法尽孝送终,更无法为傅震的岳母更衣整容。至今,岳母还在养老院躺着。“何时遗体能移送殡仪馆啊?”傅震心急如焚。

排在最前面的人有已经办好手续出来了。他们传来了确切消息。今天受理的人,要排到12月31日方可移运遗体,1月1日元旦火化。死在家里的人,可提早一天,即12月30日接尸,31日火化。同时殡仪馆采取三无规定,一无追悼会,二无告别仪式,三无化妆整容服务。每个代办家属须在洽谈室签字画押按手印。同时,家属也无须交讨仼何费用。

“天啊,礼仪之邦,生死离别,无礼无仪!天谴啊!我们再也见不上母亲大人一面了!”傅震打开保留的微信,岳母养老院中生活起居的视频就成了最后的留念了。

泪目,泪目,大厅中顿时就有人哽咽起来。队伍行进得极慢,半天挪不了一米。一打听,一次只放五个人进去。看来要排4~5个小时。为啥不多设几个窗囗?”都羊了。能来上班的都是杨过和杨康。”

工作人员如此,大厅中的死者家属又何尚不是呢?其中好多人还是正阳呢。一位穿花布裤子的胖大嫂在泡电话粥。“阿拉一家门全阳了。阿爸大前天走了,我还是中队长,今天硬撑到西宝兴路来。侬先借点钞票给我,来汕伐啦?”

傅震没有羊过。他说,“我这个属虎的,今天是‘明知山有羊,偏向羊山行’。我是虎落羊群,豁出去了。”

小宋及时赶到,带来二个爷叔二只板橙来替他们排队。否则傅震自我掂量是吃不消站立几个钟头的。他将傅震领到三楼,一排悼念厅外面有沙发可坐。他递上替傅震买的早餐,一碗赤豆粥三只菜包。

对面沙发上坐着一位年龄和傅震相仿穿红色滑雪衫,戴顶红帽子的人。要是几天前,傅震还当他是圣诞老人呢。他问傅震:“侬几岁啦?”

“七十三。”

“噢,我七十二,小侬一岁。侬羊过了伐?”

“呒没。侬呢?”他朝傅震翘起大姆指“我还羊了嗨。今早出门就38度,所以到此地来坐一息。”

傅震立马目测一下他和自己之间的距离,五米以上。听天由命,他咬了一口菜包。

“侬排几号啊?”傅震问他。

“300多号。”

傅震估算一下,这位圣诞老人要等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轮上。不知吃得消伐?

“嗨,啥人吃得消?上海吃得消伐?!”傅震感叹道。

等了近五个钟头,终于轮到傅震了。办了遗体接运手续后,又排了一个小时队,到洽谈室办好了火化手续。

乘小宋车离开西宝兴路已是下午二点多了。文章最后说,“大厅中还有二百多人在煎熬,大门已经有人排队,开始了等着明天发牌的煎熬。生死离别的煎熬在医院里,在养老院里,在家里,在殡仪馆里漫无止尽地折磨着上海人。惨不忍睹,也得睹。”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大纪元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方方:中南大教授染疫求医无门 夫妻先后离世

 

中国疫情造成医疗系统崩溃,染疫者大量死亡。曾为武汉疫情发声的作家方方在朋友圈提及,另一名武汉作家古远清感染求医无门,夫妻两人三天内先后去世。

中国作家网12月28日发布讣告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古远清“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7日在武汉逝世,终年81岁。

网上流出武汉作家方方发布的朋友圈显示,方方自称因为古远清的去世感到“更深的悲哀”。

她还表示,自己看到一条消息说,古远清夫妇都感染了病毒并出现并发症,但是求医无门,夫人四天前去世,古远清先后去了两个社区医院都被拒收,到陆军总医院看到人山人海,也只好回家,然后坐在沙发上半小时就去世了。

中国这轮疫情爆发以来,中共官员、体制内或接近中共体制的名人密集去世。官方讣告中一般统一称“因病医治无效”。但舆论多质疑与疫情爆发有关。

韩国驻华大使领馆职员近两周有240多人染疫,佔比63%

 韩国驻华大使领馆职员近两周有240多人染疫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12月31日讯】中国疫情致大量民众死亡,各国警戒。据报,韩国在中国十个使领馆约380名韩籍职员,近两周以来已有240多人染疫。韩国政府30日宣布,驻中使领馆明年1月2至31日停发赴韩短期签证。

据韩联社12月30日报导,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议员李在汀方面30日通过外交部核实的信息,近两周以来,240多名韩国驻华公馆(大使馆、总领事馆、分馆)韩籍职员确诊感染新冠病毒(中共病毒、COVID-19)。

韩国在中国共设有10个公馆,韩籍员工总数约380人,其中63%的人已染疫。韩国外交部官员透露,目前尚未出现重症患者,逾210人已康复并返岗。

12月19日,韩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和驻沈阳总领事馆暂停签证业务。

中国此波疫情持续扩大,染疫和死亡人数遽增,各地医院和火葬场不堪负荷。而中共政府又宣布将于1月8日放开出境限制,引起各国担忧和警戒。

韩国政府已宣布,自2023年1月2日至2月28日,从中国入境并在韩国短期停留人员,须在入境后立即接受PCR检测,并在规定场所等待检测结果。至于自中国入境的韩籍和长期居留人员,须在入境后1天内在居住地辖区卫生站接受检测,事后须在住所等待检测结果。

同时,自2023年1月5日起,自中国搭机入境韩国的所有人员,都须提交起飞前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或起飞前24小时进行的抗原(快筛)检测阴性证明。

另据BBC报导,英国卫生和社会保障部12月30日也宣布,从1月5日起,来自中国的游客必须在登机前接受强制检测,提交新冠阴性检测证明。从1月8日起,英国卫生安全局也会启动检测,对从中国来的游客进行检测。

此外,美国、意大利、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台湾、法国、西班牙、以色列等国要求对来自中国的所有旅客进行阴性测试,以避免输入新的病毒变种。

五千年前的腊八和今天有什么不一样

 

文/爱丽Ally

好久不见,大家最近过得怎么样呢?我记得上次坐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已经是将近一年前的事情了,我去年的工作安排得非常满,一直没挤出来时间出视频,结果一转眼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既然马上又要过中国新年了,那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和过年有关的一个节日。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传统的中国新年是从腊八节开始的,家家户户是从这天起,就开始置办年货,准备过年了。

那这个习俗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为什么要庆祝这个节日呢?还有五千年前的人们也和今天一样过腊八吗?这些问题咱们今天一个一个地来解答。

起源

这个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时代,那个时候它有另外一个名字。

根据战国时代成书的《礼记》记载: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八蜡以记四方。”《礼记‧郊特牲》

首先,腊在上古时代是写作蜡的,天子要举行大蜡,祭祀八位掌管农业的神灵,来感谢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和祈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成熟。

那伊耆氏是谁呢?伊耆氏是上古时代的天子号,有人说是神农,也有人说是帝尧。

总之呢,是伊耆氏开启了这种十二月祭祀的礼仪。每年的黄历十二月就叫做蜡月,而举办蜡祭的这一天就叫做蜡日。

蜡祭在夏商周这三代都延续了下来,只不过每个朝代的叫法不同,蜡日的具体日子也不相同,唯一不变的是,那个时候的蜡祭是非常隆重的节庆。

东汉的蔡邕在《独断》中写道:“腊者,岁终大祭,纵吏民宴饮。”

《礼记》中还有这么一段记载:

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

说有一年孔子和子贡观看腊祭,孔子问子贡他高兴吗,子贡说:“一国的人狂欢得都像疯了似的,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好高兴的。”

孔子说:“人民辛苦了一年,才有这一天的享乐,其中的道理不是你能体会的。要一张一驰,劳逸结合,这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治国的方法。”

所以说,从上古时代开始,腊月对人们来说就代表着终于到了可以放松休息的时候了,而腊日是帝王和百姓们都要举行隆重祭祀来答谢神明一年的守护,以及祈求来年丰收的重大节日。

佛教东传

到了汉代,佛教从印度经过西域正式传入中国后,逐渐地越来越被中国的百姓所接受,这个时候,有一个关于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事也随着流传进了中国。

在南梁时代的《释迦谱》中记载说,当时还是印度王子的释迦牟尼,感悟到生命的无常,于是放弃了荣华富贵和王位,出家吃苦修行。在苦行修炼的六年时间里,每天就吃一粒麻和一粒麦,甚至有时候七天才吃一次。他的身体已经消瘦得和枯木一样了,但是也没悟到修行的真义。

这时有一名牧羊女受到点化来供养森林里苦修的王子,供上了用谷物和奶一起熬制的乳糜粥。王子喝完后恢复了体力,终于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

后来佛陀悟道这一天就被称为成道节,僧侣和信众们都会用谷物煮粥来供佛,庆贺佛陀成道。

又因为这一天在中国是黄历的十二月初八,也就是腊月初八,所以中国人就叫它腊八节

慢慢地,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盛,中国原本的腊日腊祭活动就逐渐地和佛教的腊八节融合在了一起,同时腊八节煮粥也成为了一个百姓们过节的固定习俗。

腊八粥

其实腊八节的粥最开始并不是我们今天熟悉的样子。

纪录北宋民情的《东京梦华录》里写道:

“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

腊月初八,各个大的寺庙会举办浴佛会,并且分派七宝五味粥给门徒们,这个七宝五味粥就被命名为腊八粥。

但那个时候的腊八粥里只有七样东西,它是有说法的,分别对应着佛门七宝,所以它又被称为佛粥。

明代的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略》中记载,宫中也吃腊八粥,煮好之后先供佛,然后再全家一起分食或者相互馈赠。

到了清代,腊八粥越做越精致。(Ally爱丽授权提供)

“宫中腊八十二月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一日泡枣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遗,夸精美也。”

到了清代,腊八粥越做越精致,说法也多起来了。

像《燕京岁时记》中纪录的: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糯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无核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桂圆),用则伤味。

“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

腊八粥里要放黄米,大米,糯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等一起煮,还要用一大堆坚果、果仁和葡萄做装饰。

而且还说不能用莲子、扁豆、薏米,或者桂圆。只不过这四样东西咱们今天超市里卖的八宝粥里一般可都是有的。

现代的八宝粥。(Ally爱丽授权提供)

而且你知道吗,八宝粥它的原身其实就是腊八粥,八宝粥是清朝才出现的名字,可能中国人图吉利吧,就把佛粥里原本的七宝变成了八宝。

除此之外,腊八节还有泡腊八蒜,制造腊药、腊酒和腊肉等等的习俗。

其实你发现了没有,从腊日到腊八,虽然这个节日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最开始的面貌不一样了,但是有一点是没有变的,那就是百姓们对于神佛那颗虔诚敬仰的心。

不管是腊日里人们祭祀时感激神明的赐福,还是后来人们用腊八粥来表达对佛祖证道的敬佩,都能反映出传统文化里人们对于天地神佛的那种敬畏,这种敬畏也促使人们用更高的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在我看来这是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最根本的区别。

希望你看完今天的视频呢,以后每次喝腊八粥的时候,都能想起来它的起源,以后过节的时候,也会觉得更有意义

那过了腊八,就要开始准备过年了,下集视频,我们来讲讲中国新年。那咱们下次再见啦!

▼ 相关影片

本文由爱丽Ally授权刊登。点阅更多视频。

養胃補身聖品!吃「4種小米粥」嫩膚除皺、好好睡,比中藥還補腎!工作緊張、三餐不定時讓你胃食道逆流?試試「3個好習慣」、「3穴位按10下」擺脫胃食...


最近,國外的疫情很嚴重,大家都沒有辦法出國了,好多人跟我說,我就沒有辦法出去買便宜的維他命a、b、c、d、e、f、g,連日韓最夯的美粧產品都沒辦法買了。 有一種食物讓我們身體好、氣色好又超便宜,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碗小米粥,營養價值豐富,第一、能夠排毒,能夠美容除皺。第二、壓力大吃不下,這碗粥開胃又助消化,第三、怎麼吃能補腎又健腦,消除疲勞,第四、小米加一物,倒頭就睡。

老龄化挑战(四):养老金见底在即,美国式二、三支柱走不通,国有资本注入社保能否挑大梁?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周超 来源|银发财经(ID:YINFACAIJING)

中国养老金缺口有多大,什么时候见底?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于2019年4月10日发布《2019-2050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预测,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从2023年开始下降,到2028年当期结余首次出现负数-1181.3亿元,到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累积余额,2050年当期结余坠落到-11.28万亿元。

报告指出,如果不考虑财政补助,当期结余在2019年就已经是负值,而且下降更快,到2050年为-16.73万亿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扬团队的测算发现,2023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2029年累计结余将耗尽,2050年累计缺口将占到当年GDP的91%,当年养老金总支出占GDP比重将达到11.85%。

在养老金缺口扩大的过程中,每年的财政收入都有一部分来填入这个缺口。根据财政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对城乡居保(覆盖农村老人)的财政补助,2010年为240.09亿元,2020年为2968.07亿元,十年增长11倍;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城市老人)的财政补助,2010年为1910.35亿元,2020年为6237.95亿元,十年增长2倍多。

2020年,中央财政对两项养老保险的补助共9206.02亿元,当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245679.03亿元,占比3.75%。

不同来源的研究结果和数据都表明,在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劳动人口持续下降的大背景下,中国养老金缺口正在迅速扩大,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养老金补助的压力越来越大。

日益扩大的养老金缺口和持续加重的财政负担,会在未来影响数亿退休人群养老金的正常发放吗,会给事关中国未来发展前途的科技、教育等战略领域带来重大影响甚至拖累吗?

最快速度实现最广泛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时间紧、任务重、缺口大

中国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的根本原因,是近二十年中国在GDP总量和政府可用财力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实现了最广泛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数亿低收入、没有缴纳或缴纳很少养老保险的农民、下岗职工等群体,全部纳入到养老保障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内在本质。

同时由于卫生健康等各方面的快速进步,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在过去几十年大大提升,代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

但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中国由于起点很低而长期处于世界中低水平,这就决定了社会财富中可以拿来用作社会保障的比例非常有限,而政府又必须承担兜底责任,由此带来长期的、沉重的财政负担。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统计公报,以农民为主要保障对象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08年为5595万人,2018年52392万人,十年增长8倍;领取待遇人数2008年为512万人,2018年为15898万人,十年增长30倍。

也就是说,面向农村的养老保险,在十年间领钱的人(养老金支出端)比交钱的人(养老金收入端)增长得快得多,而领钱的人在参保之前基本都只缴纳了很少的养老保险,并不足以支撑养老金的长期良性运行。

所以可以看到前文所述,中央财政对城乡居保的财政补助,2010年为240.09亿元,2020年为2968.07亿元,十年增长11倍。 

根据有关研究,全国各地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如果以当地平均工资为分母来计算,普遍在45%-80之间。但由于退休者获得的退休金不需要像劳动者工资那样缴纳社保税费,替代率以当地可支配收入为分母计算更合理,由此,各地的城市养老金替代率普遍在80%-150%之间。

即使以45%-80%的替代率来看,与国际上各国公共养老金的替代率相比,都是处于较高水平。

根据OECD养老金报告,各国第一支柱养老金替代率集中在两个水平,较低一档在30%-50%以下,其中英国30.8%,荷兰31.3%,德国39.9%,美国41.2%,加拿大43.9%;较高一档集中在50%-80%之间,其中法国51.2%,葡萄牙54.1%,意大利67.9%,西班牙81.2%。

与城市老人养老金相对较高的替代率相比,农村老人养老金替代率就非常之低了。根据有关研究,各地城乡居保可支配收入替代率仅为10%-20%,金额上看不过每月一两百元。少数经济发达、城市化率高的城市,农村老人养老金替代率相对较高,如上海达到45.4%,每月1200元。

可以想见,以领取养老金的农村老人数量之巨(2018年为1.59亿人,并在未来持续扩大),要将他们的养老金替代率从现在的10%-20%提升到50%,将是一笔巨大的财政投入。

198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67.77岁,2021年为77.3岁,40年提升10岁。与各国对比,印度为70.8岁,美国为76.60岁,日本84.6岁,中国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但这对养老金带来的支出压力可不是与预期寿命的增量成比例的增长,而更可能是成倍的增长。如果按照新增加的预期寿命占原有预期寿命比例看,则(2021年预期寿命77.3岁-1981年预期寿命67.77岁)/1981年预期寿命67.77岁,对养老金的压力仅增加了14%。

但由于预期寿命增加,假定退休年龄在60岁一直未变(则没有相应提高退休者在退休前的劳动时间),主要增加的是领取退休金的时间,即从67.77岁到77.3岁,从以前领取7.77年变成领取17.3年,多领取了10年养老金。由此,在养老金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的养老金支出压力就应该是(17.3-7.77)/7.77=122.65%。

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看,中国是单位缴费为20%,职工个人缴费为8%,合计28%。中国的费率已经处于世界上较高水平,未来只可能降,不可能升。

根据2018年世界各国强制性养老金实际缴费率的统计来看,大多在10%-25之间,如澳大利亚9.5%,加拿大9.9%,美国12.4%,日本18.3%,德国18.6%,少数国家超过25%,如法国27.5%,意大利33%。

28%的养老保险缴费率、20%的单位缴费率已经为许多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近年国家推动降低单位缴费率,在现行单位缴费率高于16%的省份,未来将降至16%。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随着缴费率的降低,养老金的收入端将出现萎缩。

另一个影响养老金收入端的因素,是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根据联合国2019人口报告,中国20-64岁人口(承担社会劳动的主力年龄段)在2015年达到顶点9.34亿后,便进入长期下降的态势。而且在2030年之后下降速度加快,至2050年时仅为7.7亿人,比2015年减少1.64亿人。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为养老保险缴费的人自然也会减少,养老金收入端的压力将会随之持续扩大。

中国能否复制美国第二、三支柱的成功模式? 

二战之后陆续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在应对养老金难题时所获得的各种经验做法,都会在未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中所采用,比如延迟退休、推迟领取养老金,建立随物价波动而调整的养老金增长机制、放缓已经较高的城市养老金增长速度等等。

就在最近的《求是》杂志上,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要合理把握改革方向、节奏、力度,加强舆论引导,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合力,推动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项改革任务平稳落地。

但这些做法只是对现有养老金体系的修修补补,是否有更加有效的办法来解决中国养老金未来的缺口难题?

在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以401账户、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账户为主要内容的第二、三支柱经过长期发展,在养老金体系中占据重要甚至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中国的第二、三支柱还在起步阶段

截至2018年底,中国养老金结存金额7.8万亿元,仅占GDP的8.6%;同期美国分别为27.8万亿美元、135.6%。截至同期,中国一二三支柱养老金结构占比各为74.7%、25.3%、0.0%;美国则为10.2%、58.1%、31.75%。

因此有观点认为,对标美国,中国养老金保障水平低;第一支柱占比过高,第二支柱偏低,第三支柱缺位,应该大力学习美国第二、三支柱模式。

那么中国是否有复制美国第二、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条件,是否能借助第二、三支柱的蓬勃发展解决中国的养老金难题?

通观美国第二、三支柱发展历程,能够成功的必要条件有三个:

一是美国有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他们的收入在覆盖日常生活支出和缴纳国家强制的社会保障税费外(美国社保税12.4%,企业和员工各缴纳6.2%),还有剩余资金能用于储蓄投资。

这部分可用于投资的资金通常在数万美元,第二支柱的企业401K上限是18000美元,如果年满50岁,上限为24000美元。第三支柱个人退休账户IRA的存入资金上限为50岁以下是5500美元,50岁以上是6500美元。

二是美国资本市场发达而且长牛,有足够多的各种收益率和风险的投资标的可供投资,既可以投向债券等低收益低风险资产,也可以投向股票、私募股权等高收益高风险资产,而且长期看必须维持较高增长,才能让美国中产阶级历年累计投入的储蓄投资不断增长,以供他们年老时领取丰裕的养老金。

根据有关研究,2019年第一季度,美国公务员养老金最终方向中,高收益高风险的公司股票占比36%、企业债券10%,低收益、低风险的联邦政府债券占比11%、现金和短期投资3%。

同一时期,401(k)养老金计划持有的各类共同基金中,股票基金(含国内和国外)占比59%,混合基金占比约28%,债券和货币基金占比约13%。

三是以各种法律制度为表现的美国国家意志,愿意在中产阶级和最终的投资标的之间架设一个甚至数个有特许经营权的中间层(比如各种养老金计划),给中产阶级以免税额度去吸引他们委托这个中间层理财投资,而非中产阶级自己以个人身份直接进场买卖股票、债券。

比如按照法律规定,第二支柱的401K账户通常只能投资基金,而不能投资单独的股票,除非有的公司会允许401K投资本公司的股票。一般情况下,401K里会有10-20种不同的基金供选择。相比之下,第三支柱的IRA账户可投资范围大得多,基本上各种股票债券基金都可以投资。

也即是说,美国人存入401K账户的这部分钱,本来完全可以由自己来投资市场上的单只股票或各种主题、风格的基金,最终收益或亏损不会与存入401k有什么根本不同。但自己投资没有免税优惠,为了获得这个免税优惠就必须选择401K,而这个免税优惠就相当于是美国国家意志给予401k的特许经营权。

前述三个必要条件其实只是表层现象,必须认识到,美国第二、三支柱的成功,本质上是美国经济的成功,更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强大国力在养老领域的延伸体现。

从经济上看,美国企业整体上处于现代经济体系和各个产业的中高端,占据全球利润最丰厚的那部分市场,由此带来美国企业的利润率远远高于全球各国,才能给员工开得出高工资、高福利,让员工在扣除生活开支后仍然可以剩下大量可投资现金。

而且美国在20世纪以来的每个经济发展阶段都有一批这样的企业(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的钢铁、铁路、汽车,二十世纪下半叶的电子、航空、军工、化工以及最近二十年的互联网、芯片),他们上市就决定了美国资本市场长牛,又反过来为第二、三支柱提供了大量的高收益投资标的,保障了养老金计划的长期高收益。

而这些高利润的美国企业,在直接建立面向企业雇员的401k外,还间接推动了第二支柱里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的发展。面向地方公职人员(公务员、教师、警察、消防员等)的养老金计划,其来源由当地财政收入支付,因此只有当地高利润企业多、上交税收多,才能支撑得起这些公共部门的养老金计划。

反观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让经济获得巨大发展,但类似苹果这样占据世界头部地位的企业仍然太少。这就导致真正能为员工开设第二支柱养老金计划的企业数量是大大少于美国的,同时中国资本市场上可以成为养老金等大资金的投资标的的大体量、业绩长牛的企业也是很少的。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过去几年各种投资基金出现投资上的抱团现象,过度集中在少量公司如茅台上,进而造成少数大公司的股价也如同小公司一样,在估值泡沫和估值回归之间来回动荡。

而在长期前景看好的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企业,正处于加大投入研发、产能快速扩张阶段,行业供需关系变动频繁,导致利润水平波动剧烈,对于员工能保证稳定工作岗位和正常发放工资福利就是万幸,建立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其实是超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而且利润波动带来股价剧烈波动,如果投资这些看似前景很好的企业,养老金业绩也不会十分好看。

以这样的经济发展阶段,建立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已属不易,想在此基础上建立二、三支柱的养老金体系,真的是难上加难。

而且在经济背后,更具决定性的因素是,美国是冷战后唯一一个国家,拥有塑造全球发展格局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政策甚至制造地区冲突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和大宗商品价格,可以通过打造新的国际贸易体系来来创造最有利于自己的发展环境(如奥巴马时期力推的TTP,拜登上台后正在力推的中美供应链脱钩、印太经济架构CPTPP等),因而在过去三十年里美国一直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资目的地,而世界其他地区则一直处于动荡与不安之中。

而中国目前最欠缺的,同时也是需要尽快赶上的,正是美国这种塑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外部环境的能力,但这注定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美国的第二、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同样存在重要缺陷,首先便是其受益人群,只是少部分高利润行业的从业者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的公职人员,大部分普通劳动者的退休待遇并不会从中受益。

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1年6月30日,美国401K账户中余额达100万美元的数量比上一年增长了84%,达到了创纪录的41.2万个,IRA账户中100万美元的数量则增长了64%,达到了34.2万个,也创历史新高

假设两种账户余额达100万美元的人并不重合,则总数为75.3万人,同期美国劳动人口为1.65亿,占比仅为0.456%,大约每200个劳动者里才有一个人拥有百万美元退休账户。

美国退休协会(American Retirement Association)的一项研究显示,在401(k)计划诞生后的整整一代人中,美国仍有超过500万的雇主不为他们的雇员提供这项服务,这意味着约2800万名全职员工和2300万名兼职员工在为退休储蓄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而且美国二三支柱养老金在经济上行期盲目乐观地增加退休福利,而在经济下行期,养老金的投资收益大幅降低甚至巨额亏损,则对这些企业和地方财政造成沉重的财务负担,甚至破产。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养老金市场聚焦》报告,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OECD国家的股票市场整体下跌近50%,造成私营养老金投资亏损约5万亿美元,资产缩水20%。在美国,4/5以上的家庭参加了401K计划,损失超过3.3万亿美元。

很多企业在这次危机中无力再承担员工的企业年金,部分公司甚至破产。当时,美国四家主要航空公司申请破产,其企业年金缺口高达259亿美元。此外,当时美国第一大汽车配件制造商德尔福也提出破产保护申请,其企业年金亏空高达85亿美元。

而对于公共部门的养老金计划,事实上已经让公职人员演变成地方的既得利益集团,制定过高的当期退休金发放水平,放任未来的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并用法律将这种利益固定下来,即使在地方财政破产的情况下也不放松,其实已经侵害到地方的长远发展。

美国“州预算危机特别小组”曾发布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美国的第二支柱公共部门养老基金使用预期收益率去计算未来要支付的福利金额,将其折成现价,去预估养老金的负债及所需缴纳的供款金额。可以说,整个过程建立在巨大的假设之上,假如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值,精算就会提高供款要求,但这对州和地方政府这些供款方来说,就意味着更大的财政压力。因此在实际中,政府经常习惯性地不理睬精算结果,缴纳的供款少于精算要求。

“州预算危机特别小组”统计,在2010年之前的5年,州和地方政府少缴的供款达500亿美元以上。其中,光是人口占全国19%的加州、伊利诺伊、新泽西三个州,少缴的供款就占到了一半以上。结果现在许多州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大到想补救已十分困难。

中国特色的解决之道:巨量国有资本注入社保

其实不同国家的养老金模式乃至养老模式,背后都是其发展理念、经济基础、综合国力在起决定作用,并不存在单一的标准答案。

与美国突出个人储蓄投资和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不同,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将更加强调普惠,原因有二:一是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养老金出现较大缺口,需要通过全国统筹来调剂,二是农村老人数量大、养老保障水平低,在城市养老金已经处在较高替代率水平的情况下,农村养老金是未来需要重点用财政投入来“补短板“的领域。

十四五规划对此明确提出,”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而对于前文所说的养老金缺口,按静态的、局限于养老金体系的思维看,似乎很难解决。但如果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局看,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拥有巨量的国有资本,这些资本的所有权是全民所有,那么它们也理应为未来的中国养老金缺口贡献力量。

事实上,这已经在进行中。根据公开报道,2019年9月,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税务总局、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的通知》。据悉,2019年已完成81家企业1.3万亿元的划转。截至2020年末,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划转工作全面完成,共划转93家中央企业和中央金融机构国有资本总额1.68万亿元。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根据公开发布的《关于2021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说明》大体测算,2021年中央层面划转的国有资本分红大约为200亿元左右。这200亿元只相当于一年全国城镇职工发放养老金总额的0.3%,或者说只够全国发放一天半的养老金。

因此他建议,未来应加大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力度,加快划转速度、提升划转比例、减少豁免划转范围的可行性,此外还应该提高国资划转的透明度,尽快出台国有资本运作管理办法。

以国有资本的巨额存量,如果能够有效划转社保,将对中国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的良性运转起到重要作用。

而二、三支柱则是企业和个人在有能力缴纳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保险之后的自由选择,如果是民营和外资企业,其利润如何分配由企业股东决定,是建立企业年金以提高员工福利、提高企业对人才吸引力,还是投入到研发和产能扩张,都是市场经济行为,并不需要国家做出干涉。

有保险领域的专家为了推动企业年金发展,提出建议,“适当降低基本养老金缴费比例,将降低的基本养老金缴费部分转移至企业年金”。

如果是这样,企业对养老金第一、二支柱总的缴费比例不变,只是在一、二支柱之间调节比例,带来的结果是基础养老金可用资金减少,公共养老金缺口扩大,对解决中国养老金的核心问题毫无帮助,是不可能成为政策选项的。

而且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是全国征收、全国统筹,追求的是覆盖全民的公共利益,而企业年金是立足于企业范围来征收和分配,如果将第一支柱缩小的缴费比例转移至第二支柱,实质上就是将公共利益转移到私人利益、部门利益,只会加大中国的养老金缺口和贫富差距。

而如果是国有企业,在扣除经营成本和员工正常薪资福利后剩下的企业利润,是应该分配给企业自己的员工建立企业年金,还是上交给社保基金用做全国养老金统筹,就不是简单的员工福利问题和市场经济行为,而是国有资本收益如何分配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理论上的分析思考。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银发财经(ID:YINFACAIJING),作者:周超, 银发财经创始人,首席经济学家

美国居民如何养老?(上篇)

 【看历史】

从发展阶段来看,美国养老金体系发展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历经“萌芽阶段”(19世纪60年代-20世纪20年代)、“成长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成熟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养老金第一支柱的成立,随后1974年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促进了美国第二、第三支柱的快速发展。


图1 美国养老金体系发展的重要历史时间节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从宏观经济来看,美国养老金三支柱建立的时间段都处在美国经济剧烈震荡时期。在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股市崩盘引致居民财富大量蒸发,消费水平大幅下降,企业缩产减产,失业率飙升,为进一步保障普通居民日常生活、保障退休人群基本养老需求,1935年,作为罗斯福新政时期重要法案《社会保障法》的出台,建立了以现收现付模式的养老保障制度,标志着美国养老金第一支柱的诞生。

虽然美国在一战和二战前期已完成大量原始资本积累,但随着二战后期的参与,朝鲜、越南战争的深陷,巨大的财政支出导致财政赤字率迅速上升,通胀水平迅速攀升,失业率提高,从而导致以美国政府主导的养老金第一支柱社会保障计划面临巨大的财政支出压力。为进一步减轻财政压力、保障更多在岗职工退休后的养老生活,1974年美国养老金体系发展史上最重要法案《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的颁布以及《国内税收法》的修订,极大推动了美国养老金第二、第三支柱的建设。


图2 美国养老金体系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

数据来源:wind,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看体系】

美国养老金体系由三大支柱构成。第一支柱为强制性的社会保障计划,包括老年保障、遗嘱保障和残障保障;第二支柱为雇主发起式养老金计划,包括DB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和DC计划(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 DB计划,待遇确定型计划,雇主是责任主体,雇主定期缴费,雇主承担投资管理的所有风险,雇主拥有资产所有权,雇员享受退休待遇,退休金额领取水平相对固定;DC计划,缴费确定型计划,雇员是责任主体,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实行个人账户管理,雇员承担投资管理的所有风险,雇员拥有资产所有权,退休金额领取水平不确定。];第三支柱为个人养老储蓄计划,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退休账户。从养老金三支柱比例来看,美国第一、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规模占比为7%、58%和35%,第一支柱是美国养老金体系的基石、低收入人群的保障,第二支柱仍是美国养老金体系的中流砥柱,第三支柱的快速发展为更多自雇、中小微企业、自由职业者提供了养老保障。截至2021年末,美国养老金资产规模合计约39.4万亿美元,养老金占GDP比重达到171%,较2020年底增长12%。


图3 美国养老金体系示意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其中,第二支柱的DC计划和第三支柱的IRA计划是美国私人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1年末,DC计划和IRA计划规模分别为11万亿美元和13.9万亿美元,合计占养老金总规模63%;作为DC计划中的主导类型401(K)[ 401k计划(401K Plan),也称401K条款,401k计划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一种由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建立起来的完全基金式的养老保险制度。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美国诸多雇主首选的社会保障计划。]计划,占养老金总规模20%,也是第二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人退休账户,即IRA(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是在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建立的一种完全个人自愿参加,所有70.5岁以下且有收入者都可以开立的新的养老金计划。建立初期是为鼓励没有被雇主发起式养老金计划所覆盖的纳税人增加养老储蓄,目前已不限制有无参加雇主发起式养老金计划,已经拥有雇主发起式养老金计划的纳税人仍然可以再开立个人退休账户,同时IRA提供各个不同退休计划之间的资产转移。相对于普通投资账户,IRA 提供减税、延迟纳税或免税等税务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复利效应,参与者收益比较可观。


图4 美国养老金规模历年变化示意图


图5 2021年美国养老金结构占比

数据来源: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The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看资配】

从美国私人养老体系的资产配置情况来看,DC计划和IRA计划资产配置偏向于投资股票型基金,其中投资国内股票型基金比例更高。在经历了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美国股市的剧烈波动也引发美国私人养老金资产配置比例的变化,从2000年到2021年,投资于混合型基金的比例提升速度较快,其中,DC计划和IRA计划在2000年投资于混合型基金规模占比均为8%,到2021年规模占比分别提升至26%和19%,表明美国私人养老金从初期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配置逐渐转向追求风险适中的均衡性资产配置。

表1 DC计划和IRA计划中投资于共同基金部分的资产配置


数据来源: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The 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图6 美国资本市场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wind,中信银行财富管理

从美国养老金体系发展历程及资产配置变动情况来看,我们能够发现早期美国养老金发展历程和经济周期、社会发展阶段是息息相关的,经济疲软、失业率上升、企业利润率下降等因素导致居民养老保障体系受到冲击,也促使美国政府不断完善养老金体系建设;在中后期美国养老金大量入市,使得美国养老金资产配置风格和资本市场变化联系更为紧密。2000年之前股市波动幅度较小、增长趋势较为稳定(如图6),养老金资产配置风格更偏向激进型,但随后互联网泡沫、次贷危机以及新冠疫情等“灰犀牛”、“黑天鹅”事件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股市波动幅度加大,促使美国养老金资产配置风格从激进型逐渐转向均衡型。

风险披露声明及免责声明

本稿件仅代表中信银行财富管理团队在发布时的设想、分析及见解,并不代表中信银行全部立场,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未经本行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以任何途径复制或传送本文件各部分。有问题可咨询您的理财经理或拨打我行客服电话:95558数据来源:Bloomberg、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