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毛泽东感谢皇军

 这些话我跟一个日本人讲过,此人是个资本家,叫作南乡三郎。他总是说:‘对不起,侵略你们了。’我说:不,你们帮了大忙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日本天皇。你们占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全都起来跟你们们作斗争,我们搞了一个百万军队,占领了一亿人口的地方,这不都是你们帮的忙吗?”

埃德加·斯诺
Edgar Snow
WHU-Zhou.jpg
1938年斯诺(左)与周恩来夫妇在国统区
出生1905年7月17日
 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逝世1972年2月15日(66岁)
 瑞士埃桑
死因胰腺癌
国籍 美国
教育程度密苏里大学新闻
职业记者
知名作品中日战争时期深入中国采访的美国记者,亲中共政权、并多次采访中共领导人的美国记者

埃德加 P. 斯诺(英语:Edgar Parks Snow,1905年7月17日-1972年2月15日),美国记者,因其在中国革命期间的著作而闻名。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参访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西方记者。1937年《西行漫记》是斯诺最为著名的出版物,该书纪录了从中共创建至1930年期间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他亦被中方视为老朋友。[1][2] 斯诺同志,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鲁迅聂荣臻瞿秋白江青等革命老同志的伴随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于1985年6月25日发行了一套《中国人民之友》纪念邮票三枚,其中第三枚邮票上的人物就是埃德加·斯诺。[3]

生平[编辑]

1905年7月17日,斯诺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1926年进入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学习。1928年2月斯诺作环球旅行,9月抵达中国,原计划采访6个星期。抵达后担任《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不久受报社派遣乘火车沿铁路干线进行旅行采访。

1930年至33年,担任美国“统一新闻协会”驻远东游历记者、驻北平代表,在中国东南沿海、西南地区及东北地区和日本越南缅甸印度等国采写旅行通讯及评论。1932年与海伦·斯诺(Peg Snow即Helen Foster Snow)结婚。1933年9月,斯诺的第一部著作《远东前线》在美出版。

1934年,斯诺兼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至1937年,讲授“新闻特写”和“新闻通讯”。同时担任美国《纽约太阳报》、英国《每日先驱报》特约记者。

著作“西行漫记”[编辑]


1936年6月到10月,经宋庆龄介绍,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并采访了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左权聂荣臻程子华等红军领导人,成为第一个采访边区的西方记者。同年7月,斯诺编译的中国现代作家短篇小说选集《活的中国》(Living China)在英国出版。11月14日、21日《密勒氏评论报》首先发表了他的采访文章:《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和由他拍摄的毛泽东头戴有红五角星的八角军帽的照片(后来成为经典)。

1937年1月、2月间,上海的英文报纸《大美晚报》、北京的英文刊物《民主》以及英美的一些报纸也相继发表了斯诺的陕北报道。其中美国的《生活》杂志发表了他在陕北苏区拍摄的70余幅照片,美国的《亚洲》杂志发表了他采写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告》等。在这些报道的基础上,7月,斯诺在北京写成30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同年10月该书在英国伦敦出版。1938年1月,美国兰登书屋再次出版该书,2月,中译本在做了少量增删后改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引起极大轰动,成为畅销一时的书。

1938年6月,斯诺在香港与宋庆龄会面,磋商有关发展中国工合运动事宜。1938年6月14日,宋庆龄在其弟宋子良于香港干德道11号之寓所成立保卫中国同盟(China Defense League)。[4][5] 斯诺向宋庆龄介绍中国工合运动的计划,并请求宋庆龄帮助解决经费问题。宋庆龄认为工合运动既可发展中国工业,亦能生产战时必需品及军用品,成为支援持久抗战的经济基础。1938年8月,在宋庆龄支持下,“工合香港促进委员会”成立。同年秋天,海伦·斯诺亦在香港与“中国游击队之母”赵洪文国会面,声援中国抗日。1938年11月,斯诺夫妇受宋庆龄委托往菲律宾,协助筹组“工合菲律宾促进会”,以筹集海外资金支援中国抗日。

1939年1月,斯诺返抵香港,与宋庆龄会面,成立“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促进工合运动发展及向国外宣传中国人民的斗争。宋庆龄任“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名誉主席,香港圣公会主教何明华(Ronald Owen Hall)任主席,斯诺则为委员之一。斯诺亦说服宋子文工业合作社(Chinese Industrial Cooperative Association,简称CICAIndusco或Gung-ho)提供贷款。海外捐款及物资通过“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交予宝鸡及延安的八路军和皖南新四军所在地。同年,斯诺再次赴延安拜访毛泽东。

1941年1月,斯诺在香港从宋庆龄及时任新四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得知皖南事变,遂在《纽约先驱论坛报》(New York Herald Tribune)报道此事,指责国民党军队在安徽省泾县茂林以东山区突袭新四军。同年2月初,国民党重庆政府取缔斯诺作为记者的采访权,斯诺被迫离华,到马尼拉乘搭泛美航空返回美国。

晚期记者生涯[编辑]

1941年,斯诺夫妇返回美国,不久斯诺与海伦分手。

1942年,斯诺作为星期六晚邮报的战地记者前往印度中国苏联前线进行了不同视角的报道。他在苏联与美国大使分享了关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报道。在这一时期,斯诺对盟国中的非民主政府的报道被认为有明显的宣传色彩,不符合新闻中立原则,但是他对自己的报道辩护: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面对鼠疫的威胁,任何人都不可能对老鼠保持中立。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你的生活要么是帮助老鼠要么是对抗它们。没人能从历史的病毒中免疫。[6]

1944年,斯诺在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是否是“农民民主”而非极权共产主义(毛泽东及其拥护者的观点)的问题上摇摆不定[7]。在其1944年的著作“人民在我们一边(People On Our Side)”中,斯诺强调中共的角色依然是反法西斯阵营。在一次演讲中,斯诺将毛泽东及中共描述为推动中国民主的进步力量[7]。 在后来为美国“国家”杂志(The Nation)撰写的稿件中,斯诺表示中共“已经放弃了中国在未来建立共产主义的企图”[7]

1946年,斯诺与洛伊斯·惠勒(1920.7.12-2018.4.3)在俄罗斯战争救援组织(Russian War Relief)于纽约举行的一场聚会上相识,两人于1949年结婚,这就是斯诺的第二段婚姻[8]。二战后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因为和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斯诺被FBI质询并要求招供其共产主义活动。斯诺在文章中感叹美国的偏见、保守和反共情绪。1950年代后期,他又出版了两本关于中国的著作:以前未发表的材料作为学者研究补充的《红色中国随记》(Random Notes on Red China) 和截至于1949年的自传《复始之旅》(Journey to the Beginning)。由于在美国难以写作维生,1959年斯诺与妻子洛伊斯带着两个孩子克里斯托弗和西恩迁居瑞士埃桑[9]

再访中国[编辑]

1949年斯诺以美国作家的身份得到签证访华,1964年10月至次年1月,作为法国新直言》周刊记者再访中国,旅途广泛并与大众交谈。相关内容收录在他1963年出版的《大河彼岸》(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在该书他将中国1959-1961年间的危机称之为营养不良而非饥荒。

1968年,斯诺自费完成中国革命历程的纪录片《四分之一的人类》。

1970年8月至1971年2月,斯诺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并参与国庆21年的活动。期间被告知中国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或非正式访问中国。

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对他说:“谁会想到我们能够占领大陆啊”;斯诺答:“你想到了”;毛泽东说:“想是想啊,但能不能占领还不知道啊。要到占领的那一天才算数嘛。后头日本人又来了。所以我们说尼克松好就是这个道理。那些日本人实在好,中国革命没有日本人帮忙是不行的。这些话我跟一个日本人讲过,此人是个资本家,叫作南乡三郎。他总是说:‘对不起,侵略你们了。’我说:不,你们帮了大忙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日本天皇。你们占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全都起来跟你们们作斗争,我们搞了一个百万军队,占领了一亿人口的地方,这不都是你们帮的忙吗?”[10]1971年4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表与毛泽东的重要谈话,向美国再次发出示好讯息[11]

1972年2月15日,斯诺因胰腺癌病逝于日内瓦,享年66岁。就在同一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了中国,斯诺未能活着看到两国关系正常化。依其遗嘱,一部分骨灰葬于原燕京大学未名湖畔(今北京大学未名湖畔)。

2018年4月3日,斯诺第二任妻子洛伊斯·惠勒·斯诺(Lois Wheeler Snow)在瑞士尼翁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7岁。生前她曾谴责中国1989年暴力镇压天安门抗议者,并给邓小平朱镕基等中国高层领导人写信,希望借助她丈夫在中国的声望,呼吁人们去关注被六四事件影响的家庭的困境[12]

埃德加·斯诺一半骨灰葬于北京大学的未名湖边,墓碑由叶剑英手书。

斯诺与安娜·路易丝·斯特朗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被并称为“3S”。1984年,中国曾专门成立“中国三S研究会”(后改名为“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邓颖超任名誉会长,黄华任会长[13]

著名作品[编辑]

  • 《远东前线》,1933年9月在美出版。
  • 《活的中国》(Living China),1936年,中国现代短篇小说英文译作,收录了鲁迅柔石郭沫若茅盾巴金等15位左翼作家的作品及斯诺撰写的《鲁迅评传》等。[14]
  • 《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Red Star Over China),1937年10月首版于伦敦戈兰茨公司,两个月内再版4次,发行十几万册。1938年1月美国兰登书屋在美出版该书。同年2月,上海地下党翻译出版了该书,为了便于在国统区和沦陷区发行,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内容做了部分修改。
  • 《红区内幕》,或《红色中国内幕》,即《续西行漫记》(Inside Red China),1938年秋,海伦·斯诺著。[15]
  • 《为亚洲而战》(The Battle for China),1941年,采访报道合集整理而成。
  • 《苏联力量的格局》,1945年。
  • 《斯大林需要和平》,1947年。
  • 《复始之旅》,1959年。
  • 《今日红色中国》,1962年。
  • 《大河彼岸》(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1962年出版,称颂中华人民共和国。
  • 《委员长生活漫记》(Generalissimo Chiang),张雪怀译,1945年12月台湾文化印书馆发行出版。

参考文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