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百科全书
酬恤金进军事件 | |||||||
---|---|---|---|---|---|---|---|
军方清场后,在燃烧中的简陋小屋是补助金大军于在安那柯斯提区域搭建的 | |||||||
| |||||||
参战方 | |||||||
退伍军人方阵 | 美国军队 | ||||||
指挥官和领导者 | |||||||
沃尔特·W·沃特斯 威廉·赫西卡 (阵亡) 埃里克·卡尔森 (阵亡) | 赫伯特·胡佛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乔治·巴顿 | ||||||
兵力 | |||||||
17000 | 两个团的美国军队 | ||||||
伤亡与损失 | |||||||
4人死亡,1017人受伤 | 至少69名军警受伤 |
目录[隐藏] |
[编辑]起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中,参战的美国军人在每人每日1美元的薪金之外,还另加25分做为海外生活补助金。但在战时,这笔薪金并没有发放给参战的美国军人。战后,由于美国政府无法负担这笔费用,因此在1924年订定并通过《服役证明修正法》(Adjusted Service Certificate Law)。
在该法案中,美国政府先发给一战老兵一张补助金证书,承诺所欠薪金在二十年后依当兵日数,每日以1美元计算,再乘上复利后以现金偿付。美国在1930年代发生经济大萧条。1932年,全美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就业人口找不到工作而急需救济。于是这些退伍军人就要求美国政府立刻支付应在1945年才支付的薪金。美国海外退伍军人协会更认为,对一个饿肚子的人承诺二十年后才支付买食物的钱,是不合理的。
[编辑]到达华盛顿
6月17日,来自美国各地约一万二千至二万名的群众,其中包括大批失业的退伍军人,在前陆军中士华德·W·瓦特斯(Walter W. Waters)的带领下,于美国国会大厦前集会。当时美国国会正在考虑德萨斯州的约翰·莱特·帕特曼议员所提出的对一战老兵支付某种福利补助金的议案(该议案已于6月15日在美国众议院通过)。这些请愿群众后来在与联邦政府所在地只隔了安那柯斯提河(阿那卡斯提亚河、安那柯斯提河、安纳寇夏河)的安那柯斯提区湿地,搭起类似胡佛村的简陋小屋或帐棚以做为集结场所。这些请愿者希望能对国会施加压力,使其修改《服役证明修正法》并立刻支付所欠的薪金。
但是,该议案最后在国会中被否决。不过,国会表示愿意支付请愿者回家的路费。这个补助决定只被部分请愿者接受。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在7500名的请愿人群里,只有802人不惧其它请愿者的威胁,向退役军人管理局索取火车票。7月19日晚上,一位以左翼言论著名的军方人物—退休海军陆战队少将斯曼得利·巴特勒向请愿群众演说并鼓励他们的行为;他表示,那些曾穿军服服役但又不能团结一致的人,是差劲的。同日,有部分人群得到汽油、配给资助、或火车票,但仍然不肯离开。
7月28日,请愿群众依然逗留在一处联邦政府计划动工的土地上。当华府警方试图驱赶他们时,一位警察开枪误杀了两名退伍军人。愤怒的请愿者于是开始以钝器攻击警方,打伤了数名警察。在警方撤退之后,哥伦比亚特区政府向赫伯特·胡佛总统报告他们无法维持秩序;于是胡佛总统下令联邦军队进驻华府。
[编辑]军方介入
同日,在可能违反1878年的《民兵团法案》(Posse Comitatus Act)下,由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指挥并拥有步枪和催泪瓦斯的联邦部队开进了请愿群众所在的营地。部队驱散了请愿群众并焚毁他们的营帐。当时为麦克阿瑟部下的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并不认同这次行动,采取了强烈保留的态度;而当时是少校的乔治·巴顿则是最先抵达华盛顿特区的联邦政府官员之一。在事件中,胡佛总统并没有同意军队越过安那柯斯提河进入请愿者的主营地。事后,他认为这次事件是由犯罪分子和国外“红色”(共产主义)势力所造成。
麦克阿瑟将军则认为这次事件是共产主义意图推翻美国政府的行为。巴顿的装甲部队与步兵在白宫附近的椭圆草坪集合后,巴顿率领佩有防毒面具、刺刀及军刀的联邦军队沿宾夕法尼亚大道前进,投掷催泪手榴弹来驱散这批请愿者。当晚稍后,巴顿及联邦部队开始清理安那柯斯提区内的帐篷,有些帐棚或小屋在清除过程中被焚毁。清场期间,军方调运来五辆雷诺坦克协助驱赶人群。到了第二天早上,大部分请愿者都离开了特区。
事件发展到最后,有四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被枪杀的退伍军人为威廉·赫西卡(William Hushka)和埃里克·卡尔森(Eric Carlson),有一名退伍军人的妻子流产。一名十一周大的婴儿由于暴露于催泪瓦斯中,受到惊骇,导致性命危险。两名儿童因催泪瓦斯窒息而死。一名十一岁的男孩因催泪瓦斯伤害,导致失明。一名旁观者被射伤肩胛。一名退伍军人被骑兵军刀伤害。一名退伍军人的胸口被刺刀插入。至少十名警察被退伍军人伤害。超过一千名男女儿童、警察、记者、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居民和救护车司机暴露于催泪瓦斯中。
虽然联邦部队烧毁了请愿者的帐棚及小屋,有一些报告则表示,一些退伍军人在军队到达前,在营地纵火,以分散军队的注意力。
[编辑]事后影响和评价
胡佛总统以财政理由公开反对帕特曼所提出的议案;此外,参与对同行清场的士兵的报告,都对胡佛日后竞选连任并无帮助:他下令驱散和甚少资助请愿者的行为已经加强了他冷漠对待大萧条苦况的负面形象。1933年,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就任总统以后,一些补助金大军成员再次在华盛顿集结并向新总统旧事重提。罗斯福一直至其总统任期尾段同样否决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完结时,美国政府最终订立《军人权益法案》来避免类似冲突。
Paul Dickson认为,集会其后的暴力时常被忽略,事件对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影响亦被低估。他认为,事件导致美国政治人物对待二战归国老兵时用心考虑,促成《军人权益法案》的订立。《军人权益法案》促使百万人成为中产阶级而改变了美国的状态。
[编辑]参考资料
- Smith, Richard Norton. An Uncommon Man: The Triumph of Herbert Hoover. Simon and Schuster. ISBN 0-671-46034-X.
- Burner, David. Herbert Hoover: A Public Life. Alfred A. Knopf. ISBN 0-394-46134-7.
- Archer, Jules. Front-Line 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Julian Messner, Inc..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 Card No. 63-16791.
- James, D. Clayton. The Years of MacArthur, Volume I, 1880-1941.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 Card No. 76-108685.
- Archer, Jules. The Plot to Seize the White House. Hawthorn Books, Inc.. 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 Card No. 76-39261.
[编辑]延伸阅读
- Paul Dickson and Thomas B. Allen, Bonus Army: An American Epic, Walker and Company (January 1, 2004), hardcover, 370 pages,ISBN 0-8027-144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