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1937年华北抗战之二:7.7-7.11卢沟桥之战(下)

 


7.8冲突后各方的反应

根据《蒋总统秘闻》的记载,得知卢沟桥中日双方爆发激战后,蒋介石在第一时间即向宋哲元发去电令:宛平城固守勿退,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而在第二天,蒋又密电孙连仲(时任26路军总司令),要求其将下属2个师向石家庄和保定集中,并将此密电内容转发给了宋哲元。蒋亦提及调动庞炳勋(时任第40军军长)部、高桂滋(时任第17军军长)部向平汉线集结。尽管蒋介石有将主力部队北上的企图,但他同时也在观望局势的发展,并没有立刻下达中央军北上的命令。

今井武夫

时任日本驻华大使馆驻北平陆军武官的今井武夫回忆,早在数天前,就从东京方面听到了七月初平津地区可能会发生冲突的传言,而在7.7当天,又从石友三处听到当天下午卢沟桥已经开战的消息(实际是谣言),因此这其中极大可能是日本华北驻屯的下级军官和关东军勾结,重演了“柳条湖事件”,但时至今日,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今井武夫在7.8晚紧急前往秦德纯住所与中方协商(宋哲元此时还在山东老家),商定双方一致同意防止事态扩大,但中方没有就具体措施发表意见(笔者推测,似在等待更高级别的指令)。最终在7.9凌晨0300,双方达成停火协定,0500左右开始各自从战线后撤。

日本参谋本部在7.8夜,指示中国驻屯军“为防止事态扩大,应避免进一步使用武力”。但是,又要求将约4万士兵的复员进行延期,准备足够的机动兵力。至7.9,参谋本部会议和四相会议得出的方针策略,依然是“防止事件扩大化”。

7.9的战斗

日军逐渐从7.8的占领地区撤回,在双方对峙的河岸附近,时不时的依然有交火出现,日军艰难的将在永定河西岸和中洲的死伤者搬回东岸,运回尸体8具,伤员12人(其中11人躺在担架上)。中国驻屯军旅团开始将步兵第1联队主力和战车队向丰台集结,联队炮部队则到达一文字山和大瓦窖。因0300双方达成停火协定,因此日军取消了进攻宛平城的计划。

但双方前线部队,显然对中日高层和谈的协定内容理解不同。日方认定“日方撤回出发地点后,中方也应从宛平城撤出”;但宛平城的219团3营,却貌似没有接到撤退指令。实际上,日方要求中方撤出宛平城,是步兵第1联队代理联队长森田彻提出的,但当时29军参谋王启元认为自己决策级别不够,因此才有了今井武夫与秦德纯的协商,但中日高层间的协商,是否包含宛平城撤兵这一条,或者中方前线部队是否收到了撤兵指令,就不得而知了(按今井武夫的说法,以调停委员会长官110旅旅长何基沣的调查结果,指出是中方指挥混乱以至于宛平部队没有收到撤退命令;而按照秦德纯的说法,双方达成的协议是“撤回原防”,中方部队从宛平城上撤回至城内,即为达到协议要求,并不需要撤出城外)。

一文字山

因此,直到7.9的0400,宛平城附近依然有零星的枪炮声。日军见宛平守军正在整顿防线,并没有撤退迹象,则命令步兵炮和联队炮部队向城内猛烈开火,步兵部队则向东门逼近,摆出攻城的架势。3营也奋起反击,使用迫击炮轰击日军步兵。但日军火力非常猛烈,城内县政府被命中,数栋房屋倒塌,营长金振中也负伤(依据当时城内29军顾问樱井中佐的报告)。双方随后又开始紧急磋商,最终再次达成停火,中方正规军撤出宛平城,由保安队替换。另据宛平县县长王冷斋回忆,中方曾质问日方为何向城内开炮,日方回复是“为了掩护撤兵”,双方对此事件描述的分歧可见一斑。在随后的保安队换防过程中,日军也横加阻碍,并在大井村打死打伤保安队多人。

当天日军损失为阵亡2人,其中1人为在宛平城东侦查时被迫击炮炸死,另1人是于7.8失踪,当天确认死亡。

7.9,日军阵亡2人。

来自于中国驻屯军步兵第1联队

7.10的局势

何应钦由四川返回南京,开始主持全国抗战的动员行动,整理战斗序列并整备弹药储备。而29军副军长秦德纯似乎对中日双方的谈判结果较为满意,发电至军委会侍从室主任钱大钧“形势已趋缓和,若中央尚未准备好全面开战,则请北上各部待命,避免因增兵导致事态扩大”。但蒋介石发给宋哲元的电报,则语气强硬“守土应具决死决战之决心。。。防敌狡诈之惯用伎俩,谈判以不丧失主权为原则”。至此判断,29军上下,还是希望国民政府以观望为主,力图通过谈判解决现有冲突,并婉拒中央军北上,惧怕增援行动刺激日方而导致事态扩大。

对于北平而言,卢沟桥位置极为关键

日本方面,中国驻屯军步兵第1联队将前夜苦战的第3大队撤回丰台,卢沟桥附近则由第1大队、第2大队半部、以及联队炮中队布防。中国军队(日方称是220团部队)则尾随撤退的日军,再次占领了龙王庙附近的阵地。由于双方的停战协定较为含糊,日军以此为借口再次发动进攻。

7.10的战斗

日军派出一小队侦查,配合进攻龙王庙北侧中国军队阵地。随后联队炮压制永定河附近的中国炮兵阵地,步兵炮压制龙王庙附近的中国军队阵地。后在火力支援下,日军突袭成功,但侦查小队损失较大,战死4人,伤2人。

龙王庙附近爆发了白刃战。对于这里守卫的中国军队,日方评价不高:“中国军队只有数人冲出战壕挥舞青龙刀肉搏,多数则躲在战壕里,被日军逐个发现刺毙。(此处内容请自行鉴别)。当天的战斗,日军上报损失为6死14伤。

在7.10的日军攻击路线

7.10,日军战死6人

来自于中国驻屯军步兵第1联队。

7.11~局势骤变

经过几天的冲突,中国驻屯军也并不急于扩大战事,一来北平附近可使用的兵力只有2个大队,二来从天津赶来的炮兵队因大雨被困在了通州,导致日军在卢沟桥的军事行动没有太大的底气。在北平的今井武夫三番五次的联络张自忠、秦德纯等29军实力派人士,但始终无法形成有效对话,张、秦等人也完全反对从卢沟桥撤兵。尽管今井最终与冀察当局达成了协定,但29军的主要人员没有一人出面。然而此时,在日本东京,帝国主义的智囊团已经失去了耐心,露出了血红的獠牙。

由于中国驻屯军在上报战事的过程中,一直污蔑中国方面背信弃义,并在7.10主动进攻日方(笔者:这简直就是血口喷人颠倒黑白),日参谋本部在7.10就提出了增兵计划,在其后7.11的五相会议和内阁会议中,出兵计划得到了批准。首批动员部队是关东军一部(以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为主)以及朝鲜驻屯部队第20师团,后续还要增派3个师团,意图彻底解决“华北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日军任命香月清司为新任中国驻屯军司令,代替重病的田代中将。而在陆相参谋总长对香月的指示中,只提到“对卢沟桥事件,在不扩大方针下,力求就地解决”。但这个命令,与当天内阁的决议相违背,显然是日本军政当局为了麻痹中方,意图制造双方可以继续和谈的假象。

7.11当天,宋哲元从山东到达天津,开始主持平津地区的军政大局。

本日没有激烈战事,只有前两日战斗中的一名日本伤兵医治无效死亡。

当日,日军战伤死1人。

来自于中国驻屯军步兵第1联队。

截止7.11,日军在华北战场被击毙19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