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乱世生存指南:非常时期,如何锻炼求生技能

 

强健的体质让你多一份生存机会。(网络图片)

一、常规体能锻炼

强健的体质让你多一份生存机会。历代遭遇天灾人祸、逃荒逃乱,先死的都是老弱病残。

你若体弱多病,非常时期更会因缺医少药而遭遇困境。

非常时间你可能需要背着背包长途跋涉,或者躲避危险而飞速奔跑。即使逛街过马路,萨拉热窝围城时的居民为了躲避山上的狙击手也需要快速跑过去。

一旦道路毁坏。交通中断,很多东西你都需要用肩膀去扛、用背包去背。

如果你不去锻炼,需要你拿起武器保护财产的时候,你会发现挥不动一把最轻的龙泉剑,拉不开最轻的实战弓。

常规的体育锻炼,每周坚持健身二次,就可以维持你的身体状态。体能是需要长期维护的,一旦衰弱,再恢复就难。

所以你要坚持维持体能的锻炼,无论你去健身房,或者在小区内跑步,或者经常走楼梯,能维持体能就可以。

可以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慢跑,以每小时六公里到九公里的速度跑一小时,不觉得太累,就可以。

偶尔去健身房做全面的肌肉练习,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状况。若是发现力气太小,要适度练一下肌肉。

太多的肌肉也是累赘。为了保持足以自我陶醉的肌肉,你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去练,代价太大。毕竟你需要工作学习挣钱,需要陪家人孩子,不是以健美为生。

太多的肌肉带来的另一个缺点是基础代谢极高,若是舍不得放弃肌肉,每天食物消耗会是普通人的二倍甚至三倍。这在非常时期是不利的。普通人三百斤粮食可以吃一年,肌肉发达的健身者可能五个月就吃完了。

常规体能训练主要是三方面: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

跑步、力量训练、拉伸,就是有效办法。

或许你天生体弱,没有能力成为一个强健的人。但是你至少要尽量通过锻炼让自己变得健康,体质不那么虚弱,不至于变成别人的累赘。因为你一个人太弱,可能会牵累全家。

二、逃生专项技能锻炼

如果你观察一下干体力劳动的工人,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体力工作者的肌肉看起来并不发达。

一个看起来瘦瘦的老农可以肩挑一百多斤走几十里路,但是拳击冠军却做不到。跑过马拉松的城里人,一旦爬山当驴友,就比当地的药农向导差很远。

因为任何专项技能都是需要训练的。

在非常时期,你需要一些太平盛世时代用不到的技能,你不能等到那时候再练,必须做好准备。这些技能里,最重要的是逃生。

首先你必须学会的技能是游泳。

遇到洪水的时候,不会游泳的人马上会死掉,会游泳的人总能在水里坚持半小时,有许多机会到达树顶、高地,抓住漂浮物,让自己活下来。

在封城或戒严的时候,或者路口桥头有种族屠杀分子把守的时候,你要逃难,最好的从河里游泳过去。我曾研究嘉兴和上海的边界,发现很多原来地图上有的桥都被拆掉了,或者改为你过不去的水闸。能够跨越沪浙界限的,只有很少数的一些桥和路口。但是如果你会游泳,基本上到处都可以过。

普通人游泳大多数只用蛙泳和爬泳。但是在非常时期,更需要的泳姿是潜泳和侧泳。潜泳让你减少被人发现的概率。侧泳在你背着东西游泳的时候特别方便,头部露出水面时刻可以观测周边情景,洪水中不容易撞到别的东西把自己撞晕。特种兵武装泅渡经常用侧泳。

除了游泳,你需要学会的技能还包括特殊道路的穿越。比如说,当城市成了地震废墟,你能否在废墟堆上快速穿行,而不至于摔伤自己。

有时候你需要躲到深山的灌木丛,或者在没路的山上攀爬,你是否有这个技能。

有时候你需要顺著绳子滑下去,或者顺著竹竿爬上来,或者爬到树上。以前的小学体育课有爬绳和爬杆,大家都要学,但是新一代年轻人恐怕很少会爬杆爬绳爬树了。

小区和学校的围墙通常不到三米高,中等身高的年轻人稍加练习就很容易徒手翻过去。但是从未练习过的人,可能就被这矮矮的围墙挡住了。

封城隔离的时候,有个女人因为家门被封,为了买菜,从十楼阳台爬下来。普通人有几个能做到呢?

若有机会,多试试那些很难走的道路:山区小道,泥泞的雨后田埂,在溪流峡谷的大石头上行走,在建筑废墟中行走,穿越茅草丛、芦苇地、竹林、藤蔓和灌木丛,试试爬树、翻墙,翻越带刺的栅栏和铁丝网,从跨河的水管上走过去,学习用绳子辅助渡过水流很急的河。

一些救援队和消防队的训练项目,你若有机会不妨报名去参加。

三、格斗技能训练

日常所见的格斗,通常是两类:一类是擂台赛势均力敌的高手格斗,打够二个回合甚至三个回合。还有一种是街头拉拉扯扯的王八拳,揪住对付衣领轮流砸拳。

但是现实中的情景,很少是这样的。擅长格斗的人对付没练过的人,基本上就是秒杀。

比如马保国对某业余爱好者的一场比赛,若是对方没有戴拳套也没有裁判阻挡的生死搏斗,应该是双方一交手六秒钟,马保国就晕过去失去知觉了。若是遇到徐晓东这种更专业更年轻的对手,马保国可能五秒钟就被打死了。

若是双方都持刀,高手和常人一交手,通常2秒钟解决问题。

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如果你受过这方面几年的业余训练,就可以秒杀大多数人。

在美国之类的国家,持枪普遍,你练格斗或冷兵器基本上没大用。但是在一个民间普遍禁止热兵器的社会,在动乱发生,到大量热兵器流散到民间之前的那段时间,你若是经过格斗训练,是有优势的。

与其把时间花费在一块块地练隆起的肌肉,不如用这些时间学习格斗。

学习格斗的几个原则:不要花太多时间浪费在传统武术套路。练套路和基本功对格斗是有好处的,因为基本素质都是通用的。但不能指望靠练套路或者太极推手提高格斗技能。

徒手格斗你可以选任何一种格斗术的开始。拳击,摔跤,柔道,格雷西柔术,各种无限制格斗,泰拳,跆拳道,空手道,都可以。但是某些跆拳道或空手道过度商业营销,他们浪费很多时间搞美感,仪式感,玩舞蹈和套路,这些派别要避免。

我个人认为从拳击、泰拳、摔跤入门是最好的。招式简单,使用,没有任何花拳绣腿,也没有那种仪式感和“道”浪费时间,一开始入门就要实战。

当代人时间有限,要学可以尽快入门的东西。要进效率最高的班。

判断一个拳馆是否适合格斗,很简单,就看那些练的学员是否参加各种搏击比赛。

不要相信那些在擂台赛不堪一击的人有什么“杀手绝活”。你没有那速度、力量、距离感、实战反应,任何绝招都是用不上的。

不要相信“入门先站三年桩”,或者“太极三年不伤身”,正常体质的年轻人若是练三年都应该可以打比赛了。天赋好的甚至两三年就能拿全国冠军。

不要相信那些打擂台赛的人自称练“传统武术”,他们私底下练的都是当代搏击术。如果我把泰森找过了,教他一套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然后他上擂台拿到拳击冠军,自称是杨氏太极传人,你信不信?

不要去傻乎乎练什么“以意领气”的内家拳,即便太极名家杨澄甫杨班侯,也是关上门练肌肉打沙袋举石担的。杨澄甫一顿饭可以吃二只鸡再加十六个大包子,你觉得他得多大的运动量和多少肌肉才能需要这么高的新陈代谢?

除了徒手格斗,还可以练练器械格斗。

击剑是一种很不错的训练。无论是花剑、重剑、佩剑,都很好。

我曾看到一些练传统武术迷嘲笑击剑作为体育并不实用,真的打战若是这种打法恐怕两败俱伤。但是,这只是他们的猜想,如果你比较一下击剑运动员的身手和武术器械对练,就会明白那些练传统武术器械套路的根本不是击剑运动员的身手,基本上就是徐晓东和马保国的差距。

日本剑道也是一种接近实战的对打的练法。但是日本人喜欢搞太多的“道”,仪式感太强,强调传统。

菲律宾短棍是很不错的。练好了很多东西随手拿过来都可以用。

长矛是最实用的长兵器。虽然不便随身携带,在家里防卫是极好的。作为古代战场主力兵器,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很多人练过红缨枪刺杀,即便是小孩子也用红缨枪扎过稻草人。但是现在很难找到一个传授长矛格斗实战的武馆,提供各种冷兵器混合格斗比赛的场所更少。

在长矛实战中,你只需学会很简单的几个动作,并不需要很多花招。

在油管和b站上,能找到一些介绍中世纪长矛格斗术的教程。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南洋富商

奇谈怪论:末日生存指南——没车不要紧,没物资要不得!

 有时候,人们会遐想,当世界末日来临——比如像《行尸走肉》里那样丧尸病毒爆发,或者像《这是我的战争》里那样陷入大洪水时代——我们该怎样自保?

这个话题一次说不完。我就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和大家探讨:囤物资重不重要?我认为,是重中之重。

囤物资不如转移?

反对囤大量物资的人一般是这样认为的:囤吃的不如逃出城市。

他们也算是有理有据,首先,从理论上讲,城市一般不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物资供给主要依靠周边地区的运输,一旦交通被切断,陷入瘫痪,物资是跟不上来的。其次,一些事实也可以进行作证,比如农村包围城市的说法,再举个离我们更近的例子,在南斯拉夫内战期间,一名叫塞尔克做了他的生存总结,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远离城市。

农村有土地,玉米,麦子,果树,农场,等等,他们有足够食物。情况当然也不好,但比城里好得多。我可以肯定,如果我们有办法逃离城市,我们会走的,但我们没有办法。

最后,城市由于人口密集,如果出现病毒,传播也比较快;遇上战乱,城市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些情况下,囤大量吃的很容易被人抢走,所以,囤物资不如快速转移。

从这个角度说,远离城市是很有道理的。然而,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是个美国红脖子,这么做完全合理,但你不是,所以这条对你行不通。

为什么红脖子可以转移?

红脖子之所以可以快速离开城市,原因如下:

A.战斗力强,机枪防弹衣是人家的日常标配。即使在和平时代,人家也有打靶甚至是打猎的习惯。人家有事没事就去野外宿营,有丰富的经验。美国地广人稀,郊狼鳄鱼跑到后院都是家常便饭,平时去趟超市都要驱车。对人家来说,荒郊野外的环境并非陌生。

B.不信任权威。红脖子相信小zf大自由的理念,天然反对权威。如果凡是都想着青天大老爷快来管管啊,是来不及自救的。紧急情况下——比如南斯拉夫内战期间——事态发展有多快呢?

敌对军队迅速把城市环形包围起来。仅此而已。如果你问我这只军队之前在哪里,为什么我们没看到他们开到,答案很简单:这支军队本来是我们自己这一方的,一觉醒来,发现他们变成敌方了,而且他们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

红脖子反对包办一切的利维坦,如果把自己的安全都交到别人的手里托管,那么丧失武德的后果便是丧失自由。而正是对自由和安全的向往,才使得他们保持敏锐度,能在短时间内作出逃生的反应。

C.自组织能力强。跑到荒郊野外,一个人的技能终究是有限的,如果你成为孤狼,也许你是西部神枪手,但内裤总要洗吧,铺盖总要人整理吧,晚上总要人解闷吧?不依靠利维坦可以,但要依靠社群。而美国有大量的“中坚力量”(至少在被白左荼毒前是如此),传统社区里的人与人的连结也很强,教会、民间协会和家庭,它们都作为凝结核在日常事务中起着重大作用,离开了这些中间机构,在个人和统治者之间就空无一物。而托克维尔是这样形容它们的:

乡镇确实是自由人民的力量所在。乡镇组织之于自由,犹如小学之于授课,乡镇组织将自由带给人民……在没有乡镇组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可以建立自由的政府,但它没有自由的精神。

所以你“润”不掉!

读到这里,大伙大概能明白,为啥有些人不能按照《末日爱国者》里面描写的那样,在大洪水来临之际,跑到荒郊野外的据点里了吧?

原因具体如下:

1.菜人讲啥战斗力?你搞得到武器吗?接受过训练吗?当然,反驳者可以说,我接受过一定的剑术搏击训练,会使用短兵器械,防刺服几十块钱的事(关于防刺服,我专门咨询了淘宝店家,虽然钢材不错但厚度只有0.4mm,我的米兰半胸甲都有1.5mm,从厚度讲防刺服还不如演武装备,估计挡下小刀差不多了,总之对它不要抱太大期望)。不说是剑圣,但面对歹徒有招架之力。

2.其实决定你“润”不“润”得掉的,还有旁人的决心。这么个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过,一个敌人押送五十个战俘,战俘们一起上肯定能跑出几个。但问题是——没人愿意当出头鸟。

也就是说,红脖子的那一套,不适合有些地方的“地情”,就好比你穿越回了古代秦国,编户齐民之下,实行连坐制度,一人出事整片遭殃。你想“润”?隔壁的小飞一看到你在收拾包裹就跑去里长那,“我邻居鬼鬼祟祟的……”——把你折腾没后,小飞的晚餐就多了一块猪头肉。小飞吃得吧唧吧唧的,心想,“那傻逼不就饿了两天肚子吗,饿死事小,违背秦律事大!”,小飞没来得及继续想,肚子就开始痛了起来,原来那猪头肉放了几天,早已不新鲜了,吃了一半小飞就拉起了稀,果真是飞拉不堪。

3.就算你真个三三两两“润”了,又能“润”到哪里去。有的人,跟一群狐朋狗友一天到晚就只会去KTV唱歌调情;“润”了没两步,发现迷路了,刚好转回原地;再“润”两步,撞到人家枪口上了;侥幸逃到野外,不识人间五谷,合作分工不良。由于流民没有信仰,他们敬畏的就是狼狗叫、鞭子抽,追求的就是大口喝酒大碗吃肉,老婆孩子热炕头。一旦失去威压,立马流氓本性暴露,于是A把B老婆给抢了,C不服D已久,营地里又上演“梁山泊火并王伦”大戏。当然,最经典的剧目不会缺席,在那帮家伙的死命折腾下,大家“润”了也活不下去,于是E饿的发慌,把F给煮了吃了,别人问他他就说“吃的羊肉(两脚羊)”。

所以还是要囤粮

综上,如果真的Apoclypse了,对很多人来说,囤粮优于转移。

你可以囤酒精(据有过经验的人回忆,战乱中酒精的价值超乎想象)、纯净水、罐头食品、零食……你能想到的任何有用的东西都可以囤,一些基本的卫生用品,垃圾袋之类的,在危难关头都有用,那时不少人因为缺乏基础卫生用品而死掉。还有一些小东西关键时候可能会有妙用!

同时,囤粮也是为转移提供必要条件。人都不傻,当实在过不下去了,自然会想办法“润”。但人与人之间的耐受力是不同的。比如红脖子可能发现“一刀切”式的做法就大发雷霆,然后想办法自谋生路。与此同时,一些人饿到吃屎也还是相信“办法总是有的,包青天肯定会来救我的”。

但对于普通顺民来说,饿狠了会去吃菜叶,菜叶都没吃的就会想办法“润”了(当然,一些变态的可能会选择“易子而食”)——饿到一定程度,脑袋没准还开窍了。

然而,等他脑袋开窍时,往往已经营养不良,走路都开始打偏了。想“润”也“润”不了了。所以,囤粮能保证你在“从食不果腹到秩序完全崩坏”这段时间内的营养。虽然红脖子能够抢得先机,在完全崩坏前就“润”,然而你要等的人,可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人,所以,囤物资能保证你拖得够久,在最后一刻有力气“润”。

还有,物资能帮助你拉拢关系。在乱世中,自组织的速度会大大加快,许多人都是在乱世中结成生死之交的。只要你有一点点生存资源,都可以拿去与人“物物交换",通过原始商贸的方式避免单打独斗。

我记得一个美国的大灾之后的生存指导里,也是建议用给小礼品的方式,和周围的人结成团队,最低限度,即使不能让他们和你统一行动,也要在你穿过他们的地盘时,不会受到攻击。

最后,如果实在“润”不掉,城市也没那么糟糕。其实城市也有城市的好处:小区楼层有点像日本战国的城堡,一层又一层的。要想杀入天守阁,就得一层楼一层楼的攻,一栋大楼三十几层。比如世界末日了,僵尸来袭,他不可能飞到三十楼顶,也只能一层一层的啃。

南斯拉夫人是这么回忆的:

我家的防卫是很原始的,再说一遍,我们事前没有准备,只能用现有的东西防卫……每天夜里我都把院门用街上找来的瓦砾碎块堵上,回来时叫屋里的人把梯子递给我,让我爬进来。

我街上一个家伙把他的房子彻底围起来,如果他夜里出来,就通过一个小洞走……

其实最最关键的一点是,要选对搭档。不然不管是转移还是留守,都会被人坑。

关于在构建自组织时,选对伙伴的重要性,还是用南斯拉夫幸存者的资料好了。

家庭小组,或者最好的朋友结伙,小组成员各自做好了不同准备,有各种知识技能,我相信这是最好的……

结伙时要选可靠的对象,最好的是家庭,其次是朋友……我的小组就是我的家庭,我的血亲(包括叔叔、祖母等亲属),在街道上,我还有些好朋友……

有一些人,得事先排除出队伍,或者,你们原始丰饶到想拿他当干粮。

比如,“我拉不出屎都肯定是美帝的阴谋,希望美国多死点人”的反人类者。

“千错万错都是资本的错”的高中思政课本复读机。

“我好喜欢《水浒传》里的厚黑学,要是我也能杀人放火混招安就好了”的献忠。

平日里没有常识的,摆官架子的、趋炎附势的、爱占小便宜的,危机时刻千万别和他搭伙。当然了,和平年代也跟他少来往,省得吃亏。

最后,希望大家不会遇上末世,即使遇上了也能在大洪水中生存下来!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不死鸟战士修会

乱世生存指南:小小硫磺皂,儿时传家宝,非常时期的硬通货

 

喜欢极简生活的人,无法接受卫生间里几十个瓶瓶罐罐的杂乱。真正极简的人,甚至只需要一块肥皂。

但是,从卫生健康的角度考虑,我建议在卫生间再加一块硫磺皂(非广告)。

硫磺皂

很多产品都不断更新换代,推陈出新,也有些老东西却一直没变,因为不需要变。比如硫磺皂。

在太平盛世,硫磺皂并不讨人喜欢。它气味很重,洗完澡全身都是硫磺味道。虽然很多人喜欢去黄石公园看硫磺味道很重的喷泉,或者在某些地方泡硫磺温泉治疗皮肤病,但是很少有人喜欢硫磺的气味。

如果你用硫磺皂洗澡,相当于天天泡硫磺温泉。它对于皮肤病的疗效极好,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常见的皮肤病,只要用硫磺皂洗澡,就可以防治。

硫磺几乎是一种万能的特效药,绝大多数的细菌、真菌都可以被杀死或抑制。

除了杀菌,还可以灭螨虫。若是家里不干净,皮肤上会寄生很多螨虫,用硫磺皂就可以对付螨虫。尤其是螨虫引起的皮肤瘙痒,硫磺皂很快可以抑制。

尤其是席梦思的螨虫,会让你后背瘙痒,用硫磺皂洗澡一个星期,就可以灭绝后背皮肤的螨虫。

对付水泡型脚癣,糜烂性脚癣,硫磺皂都有不错的治疗作用。(但是对增厚性脚癣效果不好)。

硫磺皂有很强的脱油性,适合油性皮肤。由于皮肤油性过多造成的皮肤病,效果极好。痘痘、溢脂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日光疹、皮肤油腻,都适合用硫磺皂。

疥疮,脚气,疥癣,秃疮,也可以用硫磺皂解决。

硫磺皂还可以减少脚臭和狐臭,这是因为它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可以防止细菌繁殖后分解汗液带来的异味。

在和平安定的年代,大多数人生活环境好,卫生条件好,皮肤病并不多。但是如果生活在灾害、动乱、战争、逃难之中,卫生条件会变得很差。

在民国时期,抗战国军战士经常因为皮肤病和皮肤溃烂感染而失去战斗力,甚至有人因为疥疮之类微不足道的小病感染发炎而死亡。

我年轻的时候,一位抗日老兵就跟我说起过当年他们用硫磺皂的故事。他说从当兵开始,身上就没有皮肤完整过,到处是虫子咬和各种疙疙瘩瘩的皮肤病,满身是脓疮,军装上都沾染脓血。这些皮肤病一感染,就败血病、破伤风之类死掉,有些死了也不知道什么病。后来一位长官从军医那里学到几个简单药方,其中一个就是用硫磺混到肥皂里做成硫磺皂,洗澡洗衣服都合适,对各种皮肤病非常有效,还可以清洗衣服上的血迹,对军装的消毒效果也很好。

那些看抗日神剧长大的孩子大概很难想象真实的战争是多么艰难。他们不知道当年的抗日国军一天只吃9两米(大约300克),饿的瘦骨嶙峋,身上脏兮兮,一身汗臭,个个形同乞丐,基本上没有几个人是健康无病的。

1943年6月21日,史迪威在日记中写道:“在上一批1800人中,68%的预定兵员未被(美国军医)接受,主要是由于结膜炎和皮肤病。”7月份某日的另一次体检,史迪威又在日记中写下结果:“答应由200人中选派155人(去兰姆迦)。大约65人被中国医生剔除,95名被美国医生剔除。去了印度的只有35人。”

史迪威日记记录的,是从中国精锐部队挑选一批人跟盟军一起远征印度的事。当时仅仅因为结膜炎和皮肤病就淘汰了大部分军人。

在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又没有抗生素和各种药物的战争年代,一块硫磺皂也是很珍贵的,甚至可以减少很多皮肤病引起的死亡。

对有些人而言,战争已经很遥远。但是和平经常不会持久。比如阿富汗。

如今,阿富汗350万难民正在逃难途中。

在南美洲,委内瑞拉、海地之类的国家,也有不计其数的难民一路奔波。这些难民的生活条件恶劣,在户外和难民营会有诸多皮肤病、虫咬等。

存几块硫磺皂,或许特殊时代就可以派上用场。

非常时期,人们可能被封锁、围城,可能外面动乱无法出门,无论室内室外,都是垃圾成堆,甚至可能到处都是腐烂的物品。那时候各种细菌和虫的数量,会比现在多上百倍。

硫磺有浓烈的气味。在野外,很多叮咬人类的虫子都不喜欢硫磺味道,只要你身上有硫磺味,就可以驱散很多虫子。

蜱虫是很多病原体的传播媒介。一些宠物狗经常遭受蜱虫叮咬,人在野外也可能被蜱虫咬。蜱虫是螨虫的近亲,不喜欢硫磺气味,如果你身上有硫磺味道,在野外草丛被蜱虫咬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硫磺皂还有一种特殊功效,是可以趋避蚂蟥。山蚂蟥日常黏在草上,会顺着你的裤脚、鞋子、登山杖爬到你身上。

在某些地区,旱蚂蟥数量。在一份林芝地区蚂蟥的调查中,研究员曾随机调查了驻扎当地的部队官兵,结果发现:连队50名官兵被叮咬率为61%,其中野外执勤活动被咬率为100%;蚂蟥引起官兵心理恐惧的占70%。(资讯来源:杨振洲等《西藏林芝地区吸血蚂蟥的生态学调查》)

后来,很多人都用硫磺皂对付蚂蟥。硫磺皂有碱性,又有蚂蟥害怕的硫磺,若是蚂蟥叮咬,直接用硫磺皂涂在蚂蟥身上,一会儿它就死了,掉下来。

为了避免蚂蟥爬到身上,可以用硫磺皂打湿,涂在容易遭受蚂蟥的部位。这些部位是:脚腕,手腕,登山杖,鞋子,裤脚。若是草高林密,脸上和脖子也可以涂一些硫磺皂。

有驴友试过在蚂蟥肆虐的墨脱徒步路线用硫磺皂防护,效果很好,再也不担心身上贴上几百条蚂蟥了。

硫磺皂不是谁都合适。

硫磺脱脂效果好,对于皮脂腺过多引起的炎症和螨虫,硫磺皂是好东西,但是对于皮肤本来就干燥缺油的人,硫磺皂会让皮肤更加干燥,容易变得粗糙。如果你是干燥性皮肤,又很爱惜皮肤的细腻,就要减少使用硫磺皂。

其次,太频繁使用硫磺皂,固然可以杀菌,但是也会因为杀太多细菌而破坏人体皮肤的菌种平衡。长期以往,皮肤的免疫力也会降低。所以皮肤上的细菌是不能灭杀太过分的。因此,作为强大的杀菌用品,硫磺皂并不适合长期使用。一般推荐每周使用二次或三次。若是为了治疗皮肤病需要天天使用,可以等皮肤病痊愈后就停止使用。

还有一种人对硫磺过敏,硫磺皂、硫磺软膏之类的东西都会让他皮肤不舒服,这种情况就要避免使用。

如果你很爱惜头发,也不要长期使用,因为硫磺会有一定的褪色作用,会让头发褪色。

有些衣服用硫磺皂洗也会褪色。

大多数人不适应硫磺皂的原因,是不喜欢硫磺的气味。有人形容用硫磺皂洗澡后,全身都是“燃烧的鞭炮味”。

除了气味不好闻,硫磺皂的优点真是太多了。

尤其是战乱、灾荒、户外逃生,硫磺皂的实用效果远超它的价格。

责任编辑: 赵丽  来源:南洋富商

小返场:华山之巅的真实闹鬼故事|令计划父子是被谁做掉的?

十月初一寒衣节 切记:吃2样、做2事、忌1事

 十月初一寒衣节 切记:吃2样、做2事、忌1事

今天(11月1日)是黄历十月初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秋祭”。在中国民间,寒衣节有一些传统习俗,这一天切记要“吃2样,做2事,忌1事”。

今年的寒衣节有点特殊

今年的寒衣节不管是黄历还是公历,都是在这个月份的开头,这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寒衣节这一天(11月1日)恰巧也是西方的万圣节,虽然东西方文化不一样,但是这两个节日却都是缅怀先人的日子。

相传寒衣节始于周朝,《诗经》有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谓九月天气转冷,开始备冬衣,后代遂以“十月一”行之。

至宋朝,十月初一定为寒衣节,礼敬先人,慎终追远,与清明、中元并列为三大祭祀节日。俗话说“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这是寒衣节的传统习俗。

寒衣节吃饺子、红豆饭

吃饺子——民间有寒衣节吃饺子的习俗,俗语说“冬天吃饺子,不冻耳朵”,还有“十月一,油唧唧”的传统俗语。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

寒衣节吃饺子不仅表达了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取一个美好的寓意,祈盼家庭和睦团圆幸福。

吃红豆饭——红豆有驱邪避灾、吉祥如意的寓意,寒衣节有吃红豆饭的习俗,人们祈求驱赶邪气,平安健康。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寒衣节祭祖时的贡品,讲究双数。民谚有云:“三盘不吉,四菜安宁。”老话称“单数不祥,双数为顺”。

送寒衣、授衣

送寒衣——黄历十月初一,已经开始进入冬天,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了,民间有为逝去的先人“送寒衣”过冬的习俗,为逝者焚烧寒衣,遥寄思念之情。

焚烧纸做的寒衣时,需燃尽化灰,古人认为“衣不化尽,情未达诚”,若纸灰残留,亡者恐难取用。

古语有云:“早清明,晚寒衣。”指的是清明祭祖扫墓应早去,寓意迎新生,而寒衣节祭祖却不要太早出门,因为此时昼夜温差大,霜重露浓,太早出行恐受寒露之湿,所以大多选择在中午,阳气升腾之时才出行。

授衣——按照传统习俗,家庭主妇会在寒衣节这一天把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家人换上御寒保暖。人们还会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俗称“授衣”。

寒衣节不宜走亲访友

寒衣节是祭祀先人之时,此日家家焚香祭祖,慎终追远,古人云“祭以敬,孝以诚”,一片恭敬之心不可轻弃。因而这一天,理宜在家,不宜走亲访友,违逆传统。

“冬天冷不冷,十月看初一”

俗语说“冬天冷不冷,十月看初一”,还有农谚云“十月初一阴雨绵,冬寒柴炭贵如金。”说的是十月初一这天,如果出现了是阴雨连绵的湿冷天气,预示今年冬季将会是非常寒冷的,木柴和木炭等取暖材料都会价格上涨。而如果是晴天,那么预示今年冬季将会是一个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