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叶卡捷琳娜大帝及《青铜骑士》雕像

 叶卡捷琳娜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订制一座巨型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骑马雕像以巩固她身为俄罗斯伟大统治者的地位。

James Baresel撰文/吴约翰编译
亨利‧赫米尼‧古丁(Henriette Herminie Gudin)的作品《青铜骑士》(The Bronze Horseman),19世纪创作。布面油画。(公有领域)

18世纪最浩大的运输工程莫过于一块1,500吨重的花岗岩巨石于1770年安置在圣彼得堡枢密院广场(Senate Square of Saint Petersburg)的壮举了。这块20英尺高的巨石是彼得大帝骑马雕像的基座,由法国艺术家艾蒂安‧法尔科内(Etienne Falconet)创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雕像。

这座雕像一般称为《青铜骑士》,由叶卡捷琳娜大帝订制,用来宣示她暨俄罗斯末代沙王及第一位帝王彼得大帝(1672—1725年)之后成功地统治了俄罗斯。彼得出生后一个世纪,这位新登基的女王不仅展现对前任帝王高度的敬意,更借此巩固自己身为俄罗斯伟大统治者的地位,在雕像上题词“叶卡捷琳娜二世向彼得一世致敬,1782年”。

维吉柳斯‧埃里克森(Vigilius Eriksen)的作品《俄罗斯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至1764年。布面油画。圣彼得堡国家冬宫博物馆(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Saint Petersburg)。(公有领域)

迟来的文艺复兴

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统治期间,俄罗斯历经了文化与科学的复兴。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名号享誉天下,她长期且繁荣的统治(1762—1796年),促使欧洲启蒙运动的理想得以发展。叶卡捷琳娜丰硕的艺术收藏,最终成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The State Hermitage Museum in St. Petersburg, Russia)。

叶卡捷琳娜即位四年后,决心巩固推翻丈夫沙王彼得三世(1728—1762年)而获得的王位。沙王彼得三世出生于德国,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期间因认同普鲁士观点而倒戈,将俄罗斯征战扩张的领土拱手让给德国。这位不受欢迎的帝王在位不到六个月,就被他的妻子推翻了。政变八天后彼得三世即去世。官方称其死因为腹绞痛和中风,但可能遭到暗杀或涉入斗殴的谣言依旧存在。

对叶卡捷琳娜来说幸运的是,支持她的人比支持她丈夫的还要多。她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包括政府官员、官僚、贵族、军队、俄罗斯东正教主教和俄罗斯人民。

叶卡捷琳娜将自己塑造成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真正的继承人既自然又务实。她已故的丈夫不仅是人人爱戴的沙王的孙子,而且她也继承了彼得大帝怀抱的国家民族主义、对西欧哲学的热爱,以及改革的信念。身为一位热爱艺术的赞助人,她委托创作了一件史无前例的杰作来纪念彼得大帝,并将自己成功的统治归功于彼得大帝,同时她也提升了俄罗斯的文化水平。

小吉恩-巴蒂斯特‧勒莫恩(Jean-Baptiste Lemoyne the Younger)的肖像作品《艾蒂安‧莫里斯‧法尔科内(Étienne Maurice Falconet)》,1741年创作。黑色、红色和白色粉笔,擦笔(stumping)。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公有领域)

初出茅庐的法尔科内

法国启蒙运动哲学家德尼‧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年)在写给叶卡捷琳娜的信中,建议委托他的好友雕塑家艾蒂安‧莫里斯‧法尔科内(Étienne Maurice Falconet)负责制作这座雕像。尽管法尔科内师从国王路易十五著名的宫廷雕塑家“小”吉恩-巴蒂斯特‧勒莫恩(Jean-Baptiste Lemoyne),但他的职涯里仅做过塞夫尔小瓷像(Sevres porcelain figurines)的实力恐无法胜任这项具里程碑意义的委托。

1757年,法尔科内以大理石雕像《丘比特坐像》(L’Amour menaçant)和《沐浴者》(Baigneuse)首次获得公众注意。当地的专家向叶卡捷琳娜保证法尔科内能胜任这项任务。女王相信狄德罗的推荐,于是聘请法尔科内负责。这位只雕刻过迷你雕塑的年轻艺术家,于是动身前往东方创作一件比当时著名的大雕像《马可‧奥勒留骑马雕像》(Equestrian Statue of Marcus Aurelius)大一倍(即两倍大)的作品。

法尔科内于1766年抵达俄罗斯后旋即展开工作。他和助手马里-安妮‧柯洛(Marie-Anne Collot)广泛地研究了每个细节以便做到准确,包括参考彼得大帝的遗容面具和肖像(有些在遥远的莫斯科)到研究和绘制现实中前脚抬起用后脚站立的马匹。叶卡捷琳娜负责监督整个项目,她退回法尔科内的素描肖像,反而采用了助手柯洛的版本。(马里-安妮‧柯洛的作品《青铜骑士肖像习作》,1768至1770年创作。石膏铸造。圣彼得堡国家历史博物馆(State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aint Petersburg),请点这里观赏图片)

法尔科内在制作模型雕像时遇到了一个问题:马的后腿无法支撑身体和骑士的重量。为了解决这个困扰,法尔科内构想出第三处承重的支撑点,将马尾与其后方地上的一条蛇连接。这座马匹雕像踩着一条蛇,可以解读成彼得大帝踩着叛国者与改革的敌人。后来,这个新颖的作法受到广泛使用,但尾巴通常就直接接触地面。

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雕像《青铜骑士》踩着蛇,从背面的角度看。(NadezdaS/Shutterstock)

1768年,一座完整巨大的彼得大帝实验模型在圣彼得堡向公众展示。同时,终于找到一块够大的巨石,可用作雕像的底座。

雷霆之石

1768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历史悠久的村庄拉赫塔(Lakhta)发现了一块超大的巨石,人称“雷霆之石”(Thunder Stone)。这大概是人类能移动的最大的岩石了。400名男子花了9个月的时间,每天将巨石推进165码(仅1英里的1%),一直推到芬兰湾海岸全长将近4英里的路程才结束。到了那里之后,巨石被装载到一艘专门设计建造的船上,穿越海湾几英里,再沿着圣彼得堡涅瓦河(Neva River)到达目的地。1770年9月26日,巨石抵达枢密院广场(Senate Square)。

费尔滕与施莱(I.F. Schley after Y.M. Felten.)的共同作品《叶卡捷琳娜二世监督雷霆之石运送》。约1770年创作。(公有领域)

林林总总的工程大约需要十二年的时间。首先需要制作雕像的模具,然后把熔化的青铜灌到模具之中,接着将雷霆之石雕刻成合适的基座,然后完成雕像制作并将其摆放到巨石基座之上。

法尔科内想要捕捉彼得大帝在陡峭悬崖边勒马站立的画面。这位深受爱戴的大帝穿着古罗马服装,象征俄罗斯是古典文明继承者的野心。完工的《青铜骑士》本体高约20英尺,基座又加高23英尺,整座雕像高度超过43英尺。

达维多夫与梅尔尼科夫(A.K. Melnikov after A.P. Davydov.)共同作品《圣彼得堡枢密院广场彼得大帝纪念碑揭幕》。1782年创作。(公有领域)

1782年8月7日,完工的雕像在枢密院广场揭幕。由于个人因素,法尔科内必须返回巴黎,所以他未见到完成品。最后是他的助手兼未来儿媳柯洛在雕刻完彼得大帝的脸部后完成了他的设计。

原文:The Russian Renaissance and the Bronze Horseman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作者:詹姆斯‧巴雷塞尔(James Baresel),自由撰稿人,替多家期刊撰写文章,包括:美术鉴赏家(Fine Art Connoisseur)、军事史(Military History)、克莱蒙特书评(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和新东欧(New Eastern Europe)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