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美國,中國最強大的對手如何安置退役軍人?


轉載自《南方周末》
作者:姚遠 張雪彥 趙良美
美國退役軍人一度被視為「穿著破軍裝的流浪者」,如今,卻享受著全世界一流水平的福利待遇。
政府向他們發放包括傷殘補償金、養老金及稅收優惠在內的津貼補助,為他們建立專門的醫療保障系統,資助他們接受再教育和職業培訓,甚至為他們準備了國家公墓系統中的安葬地點。
「 我們對所有服役軍人都有所虧欠
美國街頭,一位小男孩向大兵們致敬
每年11月11日是美國的退伍軍人節。上午11點,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準時奏響哀樂,市民自發前來獻上花圈,退伍的老兵再次穿上軍裝,在露天劇場列隊遊行。在美國人眼中,只有如此莊重的儀式,才足以向美國退役軍人致敬。
半個多世紀以來,百餘項法規填充進日益豐滿的法律體系。2008年出台的《後9·11退役軍人權利法案》,又於2010年再次升級,成為目前最新修訂的退役軍人安置法案。
「我們對所有服役軍人都有所虧欠。」2009年8月3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喬治梅森大學發表演說。即使面臨財政赤字壓力,歐巴馬政府仍在2014財年的預算方案中,撥出1572億美元用於退役軍人的福利待遇,較前年增長了10.2%。
接管這筆預算的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是規模僅次於國防部的第二大內閣部門,擁有近33萬雇員,57個地方辦事機構。該部門在官方網站上,用「照顧英勇作戰的志士及其家屬」概括其使命,與美國退伍軍人協會、海外戰爭退役軍人協會等民間機構一起,共同為退役軍人服務。
常年參與戰事,不斷拓展國家利益,是美國軍人擁有較高社會地位的重要因素
2013年4月,退伍軍人事務部發布的工作報告中稱,這筆財政資金將被分做兩部分,近一半主要用作退役軍人的退休金和傷殘補償,另一半則涵蓋醫療保障、教育資助、住房貸款、就業指導等3大類、6大項福利待遇。
美國實行全志願兵役制度,為吸引年輕人入伍,歷屆政府將軍人打造成一份高薪職業,並許諾用高福利保障其退役生活。
可二戰以前的退役軍人,就沒有趕上這樣的「好時代」。
1932年5月,政府承諾的每天1美元的補償金,因經濟危機被再度延遲發放,生活窘迫的兩萬餘名一戰退役軍人,攜家帶口湧上華盛頓街頭遊行示威。10萬市民站在街道兩旁,默默地看著。胡佛政府派軍隊出動坦克鎮壓,示威人群憤怒抵抗,最終兩人死亡,多人受傷。
這次美國歷史上著名的「補償金大軍」事件,點燃了美國退役軍人安置措施改革的導火索。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王書峰說,一戰退役軍人安置工作的失敗,促使了美國開始探索新的道路。
經過12年的討論和修訂,《退役軍人權利法案》(以下簡稱《法案》)於1944年正式頒布。這一法案被稱作「山姆大叔制定的最優惠政策」,拿出了有史以來最慷慨的待遇,更創造性地將安置重點由「經濟補償」轉向「教育資助」
《法案》頒布的第二年,「退役軍人進校園」浪潮席捲全美,十年間惠及223.2萬名退役軍人。這批最先嘗到甜頭的人,成為各行各業的脊樑、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軍,被稱作「最偉大的一代」,「造就了現代美國」。
「二戰結束時,上一代英雄離開戰場返回家園,建成全世界迄今為止最強大的經濟和中產階級。我祖父,巴頓麾下的老兵,有機會藉助《退役軍人權利法案》上大學……」2012年1月24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華盛頓發表國情咨文演講時說。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劉妍稱,自1944年教育資助政策提出以來,「美國對退役軍人的安置已從『補償式』轉型為『發展式』」,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美利堅大學教授米爾頓·格林伯格認為,這也與美國「每個人都應享有受教育的權利」的價值觀相吻合。在美國,現役軍人也能進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甚至成為知識精英。
美國一些知名商學院建立退役軍人協會,幫助軍人提升學歷,幫助他們順利轉型
伊拉克戰爭中,指揮戰鬥的美國各軍兵種司令部中,7個指揮官有6人受過研究生教育,所有參戰的美軍軍官,每3人中就有1人具有碩士以上學歷。

為了適應高科技戰爭的需要,美軍將學歷和專業技術與升遷掛鈎。從少尉晉升到少將軍銜,一般要進院校學習6-8次。少校以上級別的軍官通常都擁有兩到三個不同的學位,軍事院校的教官通常由擁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高學歷專業人員擔任。
這些高級軍官退役後,是就業市場的「寵兒」,而那些學歷平平、早早退役的普通士兵就沒這麼幸運了。美國媒體報導稱,目前美國退役軍人的平均失業率為7%,而18-24歲年輕退役軍人的失業率,2012年已超過20%,他們對教育資助的需求顯得更為迫切。
Iban Goicoechea現在是哥倫比亞大學綜合學院考古學一名普通大學生,而就在三年前,他還是一名操持著機槍的海軍陸戰隊步兵。上個學年裡,哥倫比亞大學為其提供了18077.5美元的學費、1000美元的學習用品津貼和每月2835美元的房屋津貼,這使他幾乎不用支付任何學費和房屋費。
這項資助來源於美國2008年啟動的黃絲帶項目,該項目為退役軍人提供包括學費、書本費、生活補貼在內的各項資助。哥大綜合學院是目前千餘所已加入該項目的私立大學之一。
有美國媒體報導稱,一些年輕人正是衝著這筆資助才加入軍隊,而實際上,他們順利進入校園後,馬上又會遇上新的麻煩。
「在軍隊服役,你有目標、有任務,在大學校園裡,你就會喪失動力。」美國學生退伍軍人團體(Student Veterans of America)執行總幹事布魯克說。與普通學生相比,退役軍人往往年齡偏大,而且通常已經結婚,高強度軍事訓練和戰鬥的經歷,讓他們難以適應稀鬆平常的校園生活
退役軍人的社會融合度低,生活適應能力差,這在美國其實已司空見慣。王書峰指出,從「軍隊人」做回「社會人」,才能從「軍隊」回歸「社會」,教育資助政策的實質,並不在於提高退役軍人的學歷水平或經濟收入,而在於使其獲得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和社會整合力
還有越來越多的退役軍人選擇將教育資助福利轉移給子女,這種「父母當兵服役,子女免費上學」的做法在2010年得到了法律認可。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2年已有945052名退役軍人從教育資助中獲益。
他們正在以各自的方式回饋社會。進入高校的人促進了高等教育的繁榮,走上工作崗位的人成為了有效勞動力。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建曾表示,這些人才因收入增加而多繳納的所得稅,遠遠超過了政府當初投入的資金。
會有你的位子
「我們都認為,不應讓任何一個為國家做出犧牲的人在他們退伍後,還要為找工作而拼搏。」2013年1月,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在一份聲明說。
無論是軍官、士官還是士兵,都可以根據服役年限和傷殘程度,在退役後享受對應的福利。但大部分退役軍人都無法僅靠政府福利過活,必須就業。
美國有著非常完善堪稱世界第一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動用政府、市場、企業等各方面力量幫助退役軍人
給予退役軍人在政府部門就業的優先權,便是美國政府伸出的援手之一。這項規定可以追溯到內戰結束後。
自1865年第一部相關法案頒布起,退役軍人的優先權就在不斷擴大。到了《退役軍人優先權法》頒布的1944年,優先權已覆蓋了文官考試、職位任命、職業恢復、裁員及再就業領域。
退役後進入大學學習護理專業的Dayanda Haynes,在聽說退役軍人進政府工作有優先權之後,立即向聯邦政府一個家政工作崗位提交了申請。
「我曾在內心掙扎:『難道我要掃一輩子廁所嗎?』」Dayanda Haynes也曾擔心會受到歧視,或晉升空間狹窄。而她現已工作八年,得到了兩次晉升,現任神經內科行政助理。「這份工作也讓我能繼續為退役軍人服務。」她說。
最高峰時,將近一半的聯邦雇員是退役軍人。就連西奧多·羅斯福、艾森豪、老布希、小布希、麥凱恩這樣的政壇風雲人物,也全是軍人出身。
美國還利用經濟槓桿鼓勵企業聘用退役軍人。
他們是紀律嚴明、訓練有素且抱有高昂工作熱情的領頭人。」沃爾瑪總裁兼CEO威廉姆·西蒙於2013年1月宣布,在未來5年,沃爾瑪將招聘10萬名退役軍人。「如果你是位退伍軍人,並想在零售業找份工作,沃爾瑪會有你的位子。」
對於企業主而言,雇用退役軍人,特別是傷殘軍人,達到一定比例即可獲得最高9600美元的稅收優惠,這一政策被稱為「工作機會免稅」。若企業欲承接聯邦政府項目,他們絕不敢薄待了退役軍人。他們必須表明已對退役軍人積極招募,且毫無歧視,否則將隨時失去與政府合作的機會。
而讓50歲的退役軍官與20歲的年輕人在職場中競爭,顯然並非明智之舉。對於服役時間通常在20年以上的高級將士與軍官們,美國政府並不鼓勵他們就業,而更希望他們投身公益,發揮餘熱。
「他們的貢獻可以受用終身。」王書峰說,美國許多高級退役軍官拿到的退役金可以達到在役工資的95%至100%,若他們主動從事公益活動,例如去社區學校當志願者,退役金還有增長空間。
倘若這些高級軍官到大學面試教授,反而會比一般學者更具競爭力。「一個站姿,一個舉止,超過很多的定律或文本。」王書峰說,美國約20%的管理學院院長及教授都有過服役經歷,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軟實力」重要研究者約瑟夫·奈,退役前也曾擔任美國國防部部長助理。
美國認為:無論是對社會還是軍人自身,「曾是一名美國大兵」都應是種財富與榮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