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习近平胡锦涛被刺真相,公安厅局长明明知道被抓了,为何不逃跑?周永康动用武警?孟建柱挽着刘跃进的手;董国祥想去少林寺;杨焕宁夫妇;赵立功与向群;我...
2021年12月30日 星期四
猫爪:俄罗斯的解体或许无法避免!
文章的作者是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的前任顾问(2000-2005)安德烈·伊拉里奥诺夫,他目前是卡托研究所的一名雇员,卡托研究所是一个位于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自由意志主义智库。
根据伊拉里奥诺夫的说法,俄罗斯的进一步解体是不可避免的,俄罗斯将无法避免经历所有多民族帝国解体的自然过程。
俄罗斯帝国第一次解体崩溃是在二十世纪初,即1917-1918年,罗曼诺夫王朝灭亡,沙俄帝国瓦解后,芬兰和波兰脱离帝国,宣布独立建国。
第二次解体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即1991年,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伊拉里奥诺夫预计,第三次解体,一些非俄罗斯民族领土将再一次与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分离,这些过程将伴随着流血悲剧,但这是历史的自然构造力量,无法阻挡。
他指出,俄罗斯的解体将减少它对乌克兰的军事压力,如果俄罗斯拥有一个负责任的领导人与政府,那么民主的乌克兰将有可能帮助俄罗斯联邦以不流血的方式通过解体道路,构建新兴的国家。
沙俄帝国发源于蒙古鞑靼人统治下的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公国建国之初,地也不过数百平方公里,但是莫斯科公国借助蒙古鞑靼人的支持,替他们向东欧平原的各罗斯公国收取贡赋,逐渐成为各公国老大,沙俄帝国立国以来,几乎每任君主,无论贤愚,都以近乎疯狂的信念,武力征服扩张领土,至二十世纪初,只有数百年时间,当年数百平方公里的莫斯科公国,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成为面积超过二千二百平方公里的大帝国,其中包括19世纪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库页岛、海参崴等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沙俄帝国是如何控制这么庞大的领土呢,猫爪认为除了蒙古式的武力强权统治外主要是借助和平的宗教力量。
历史悠久的霸权扩张与强权统治的偏好深入俄罗斯人民的血脉与灵魂,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民众的喜好与倾向心知肚明,他上任后,很聪明地采取尊奉东正教,想借宗教信仰的力量,延续沙俄帝国的道统,他干预了乌克兰内战,吞并了克里米亚,力图恢复沙俄帝国昔日的荣光。
但普京的帝国梦想,好梦不长,最近乌克兰东正教教会摆脱莫斯科教会,自立门户,给他迎头一击。教会的独立地位可以提升乌克兰的政治独立性,削弱莫斯科教会的“帝国地位”。俄罗斯失去了一个帝国教会的地位就像在苏联时期失去苏维埃委员会的领导必然导致苏联的解体,预示着普京的帝国梦想破灭,不仅如此,从历史来看,帝国的政治解体一般总是先开始于宗教领域,因此猫爪认为这极有可能造成俄联邦内部再次解体。
可以试想如果俄联邦境内的教会也学乌克兰教会往各自独立的方向发展,摆脱依附莫斯科教会,解体并非不会发生,因为论辈分,俄罗斯境内的各原罗斯公国都比莫斯科公国古老得多,比如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特维尔、梁赞等都曾是繁荣富饶,历史悠久的独立国家,如果不是因宗教信仰,出自对莫斯科教会的尊崇,他们凭什么现在要听从莫斯科这个小弟发号施令呢?所谓联邦大概就分崩离析了。
俄罗斯联邦的另一个主要解体危机在远东,随着国势衰退,偌大的俄罗斯,它的经济体量却只跟广东省差不多,糟糕的经济状况使它无法向远东那些凋零的地区输血,远东地区因此残破不堪,那里的俄罗斯族有点能耐的都往莫斯科跑,主体民族流失严重,人口比例不断下降,经济持续恶化,边疆地区的本族人不可能坐而待毙,他们最佳的策略就是宣布独立,然后寻求西方或者周边国家的援助。所以我认为俄罗斯如果再次解体,远东地区可能率先独立。
如果普京的“俄罗斯帝国”能解体,不仅对世界人民,对俄罗斯本国人,都是好消息。假如历史的路径能改变,成吉思汗蒙古大军没有征服奴役他们两百年,他们没有和蒙古人混血融合,没有继承游牧民族粗野残暴,侵略扩张的野蛮习性,东欧平原的各个罗斯公国,保留原有的自由,各自独立,没有中央集权也没有大一统,也许俄罗斯人现在的生活品质就跟诸国林立的西欧差不多,也不会象现在这样沦为被欧洲人鄙视厌弃的白人世界垫底国家。
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俄罗斯的第三次解体,东欧平原再次诸国林立,百花齐放。恢复罗斯公国的小共同体,多灾多难的俄罗斯人才能摆脱数百年的“帝国魔咒”得到古老的自由与个体尊严。
——读者推荐
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罕见访问以色列
来源:
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星期二访问了以色列国防部长甘茨。以色列国防部表示,在这次罕见的以色列之行中,阿巴斯与甘茨讨论了安全与民事问题。
以色列国防部发表声明说,甘茨告诉阿巴斯说,他打算“按照上一次会晤达成的协议,继续推进相关行动,加强经济和民用领域的互信”。
声明还说,阿巴斯与甘茨商讨了安全与民事问题。关于这次会晤,以色列媒体报道说,他们是在位于以色列中部甘茨的家中进行的。
今年八月下旬,甘茨访问了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总部跟阿巴斯举行了会谈。这是双方这一级别的官员近年来首次会晤。
会晤之后,以色列总理贝内特表示,眼下以色列没有跟巴勒斯坦人进行和谈,“将来也不会有”。
巴勒斯坦社会事务部部长侯赛因星期三发表推特贴说,“阿巴斯会晤了甘茨,讨论了营造一种政治环境的重要性。这种环境可以导向符合国际决议的政治解决。”
两位领导人还讨论了“由于(犹太人)定居者的做法导致的紧张局势。会晤还讨论了很多安全和经济以及人道主义援助问题。”
以色列在野党利库德集团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一会晤,称(以色列现政府)“做出有害于以色列安全的相关让步只是时间问题。以色列-巴勒斯坦政府把巴勒斯坦人和阿巴斯重新放入议事日程,这对以色列是危险的。”
以色列与设在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关系过去一些年来显著恶化。利库德集团领袖内塔尼亚胡在2009到2021年担任总理期间将这一关系边缘化。双方的和平谈判2014年中止,犹太人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扩大。
贝内特总理先前是一个定居者游说团体的领袖。他反对巴勒斯坦人立国。他在今年6月领导一个政党联盟赢得了组阁权。
全球一周来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创新高
美国之音
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奥密克戎蔓延失控,过去一周来全球感染病例超过665万例。美国、欧洲大部分地区,以及澳大利亚每日感染病例创新高,检测中心不堪重负,人们不得不足不出户,呆在家中。
根据法新社的统计,本月22至28日的7天中,全球平均每天新增感染病例至少93万5千例,为2019年底疫情在中国武汉被发现以来的最高纪录,达到655万例,超过今年4月23至29日创下了的7天平均值81万7千例。
在中国近两年前首次报告武汉发现“病毒性肺炎”后,不断变异的冠状病毒给全球很多地方造成重创,迫使各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现行的隔离和检测规定。
虽然一些研究称,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不如此前发现的变异毒株那么致命,但是大量检测阳性的病例可能会让一些国家的医院不堪重负。而与此同时,由于隔离人数增多,公司企业难以继续运营。
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马耳他星期二的新增确诊病例均创下了疫情以来的最高记录。
根据路透社的统计,在过去7天里,美国的日平均感染病例也达到创纪录的水平。美国今年1月感染病例曾出现高峰。
澳大利亚星期三的感染病例激增到近1万8千300例,超过了一天前感染高峰1万1千300例。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说,鉴于一些地区等候检测的排队人群过长,澳大利亚需要重新调整规定,管控重负不堪的检测机构。
检测的瓶颈也发生在欧洲一些国家。以西班牙为例,本周二,等候检测的人远远超过马德里地区政府所能提供的检测试剂,一些药房外排着长队。
一些国家的政府也对越来越多的因为曾经接触感染者而被迫自我隔离人数的增加感到担忧。。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说,不能因为人们在特定时间碰巧出现在特定地点,就要让这些人都被隔离,这样做是不行的。
意大利星期三放松了一些隔离规定。意大利担心,由于星期二感染人数比星期一多一倍,达到78313人,自我隔离的密接人数巨大,意大利可能很快要陷入停顿。
世卫组织在星期二晚间公布的一份最新流调报告说,来自英国、南非和丹麦的初步数据显示,与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重症入院的风险在下降。不过,这份报告也指出,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才能更清楚地了解疫苗接种对感染者病情的影响有多大。
全球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增加之际,正值人们新年假期旅行和派对的时候。有鉴于此,意大利取消了公众庆祝活动,日本则敦促人们缩小岁末年初聚会的规模。
日本疾控中心的官员说:“最大的风险就是没有采取防范感染的足够措施参加聚会。”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在亚洲国家比较少见,但是有专家指出,在人口众多的亚洲国家,各国政府必须要做好万全准备,应对可能难以避免的奥密克戎毒株的蔓延。
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五月花号400年与独特美国
今年是《五月花号》(Mayflower)抵达美洲400周年。1620年这船英国移民对美利坚和众国的建立,对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强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美国应对疫情灾祸,400年前这条船已预示,美国将再次战胜危机、领衔世界!
为什么说《五月花号》对美国这么重要?因它带来的三样东西奠定了美国的根基和方向:1,圣经和基督教文明(保守主义);2,个人发财致富的拼搏冒险精神(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3,法治和选举(宪政民主)。
今天你也许关心的话题:
特鲁多一家违背宅家禁令长周末出游 加国民众表示强烈不满
川普为何忽视新冠疫情警告导致一错再错
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加拿大政府一直过于乐观 反应迟缓
想要阅读与本文有关的话题?请点击本文末的链接!
之前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一条船、一群人怀着这样的使命,要在一块人烟稀少的广袤土地上建立一个神的国度,把信仰、道德、正义等放在第一位。《五月花号》上41个成人男性签署的公约,代表着后来被《论美国的民主》作者托克维尔首先说的“美国例外论”(American Exceptionalism),一开始就从思想和精神层面要建立一个不同于欧洲及其它地方的崭新家园。
在那里建立神的国度
《五月花号》船上乘客本身就是“例外的”,他们被称为“新教徒”(清教徒)。他们认为欧洲以天主教为主的基督教已经腐败,而他们要追随《圣经》的精髓,到北美“朝圣”。而且当时就决定,这不是旅行一次返回的朝圣,而是永久生活在那里,永远的朝圣,在那里建立神的国度。对于那些背叛了基督教原则的欧洲人来说,这些新教徒就是“例外的”。由例外者建立例外的国家,建立独一无二的美国。
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的《政府论》提出人有三大权利:生命、自由、私有财产权。这被视为现代民主的奠基。杰斐逊起草美国《独立宣言》时几乎把它照搬。洛克的政府契约思想从哪里来的?就是最早得益于五月花契约的启迪。当代英国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Paul Johnson)在他的巨著《美国人民的历史》中说 “五月花号契约不同寻常的特殊之处是,订立契约的各方,不是仆人与主人,也不是人民与国王,而是一群志趣相投的个人,他们结伴去美洲,发誓要创造一种完全不同的集体人格。”
这种独特的“集体人格”从美国初始建立直到今天都起到关键性作用。按说,那些源源不断涌入的移民,几乎都带着梦想和激情来跑马占荒、发财致富。如果没有《五月花号》的信仰标尺制约,没有精神层面的平衡,那会是怎样一场占山为王、弱肉强食的争夺之战啊!人性的贪婪、自私、占有欲等,会导致一片血肉搏杀。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德国学者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评论说,是《五月花号》新移民带来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竞争相平衡,才建立了一个有强大道德感的强盛美国。韦伯认为,这两者缺一不可。
美国开拓者以创造财富为荣
美国人的冒险精神、乐观主义、发财致富意识等,从这船最早的《五月花号》移民中就开始体现。那条船上带来的不仅有《圣经》,还有凯撒的《高卢战记》(The Gallic Wars)等书籍。耶稣说,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但在《五月花号》上两者都有。凯撒的《高卢战记》代表着要像战争那样征服北美的不毛荒野。新教徒们不是纯精神主义,而是同时信奉和追求个人自我奋斗、发财致富。船上运来的不仅有床、桌椅,还有狗、山羊、绵羊、家禽,香料、燕麦、干鱼、干肉、萝卜等等。有个教徒带了126双鞋和113双靴子。乘客中有木匠、细工匠、铁匠等等;情景很像是《圣经》中的诺亚方舟。
美国的创业者不拒绝金钱,反而以创造财富为荣。美国历史学家麦卡洛(David McCullough)在其《纽约时报》畅销榜新书《开拓者:把美国理想带入西部的拓荒英雄的故事》(The Pioneers)中描述,当初从美国东部去俄亥俄开拓的第一批48个美国人,领头的就是牧师,他们去那里开发,也要发财致富,因每个拓荒者可获最少8英亩土地。组织开拓公司的这位领头牧师投资的股份可分到土地4,692英亩。有这种可以“淘金”的吸引力,才有大量移民的涌入。最早抵达俄亥俄时不到50人,短短28年后,那里就有了50万人口,那是几百年前的广袤荒芜的美国!
保罗.约翰逊他的书中感叹,在《五月花号》抵达美洲310年后(1930年),“美国仅占世界人口和土地面积的6%,却在出产着全世界70%的石油、将近50%的铜、38%的石墨、各占42%的锌和煤、46%的铁,此外还有54%的棉花和62%的玉米。”
政府基于“被管理者”同意而成立
新教徒给北美大陆带来的不仅是宗教信仰、个人主义、资本主义精神,更有法治和选举制度(后来形成美国的宪法政治)。《五月花公约》确立了这样伟大的原则(那是400年前啊):政府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以法治国。英国思想家洛克17世纪提出的“政府权威只能建立在被统治者同意的”社会契约论,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巨大,其来源就可能是《五月花公约》。
《五月花号》移民和后来者都选择了自治和法治。就像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1931年到美国考察时看到的,美国没有欧洲那种王公贵族的森严等级,美国人最强调平等,因为有法治保障,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麦卡洛在《开拓者》中描述说,当时北美殖民地没有专业司法人员,连拓荒区的法官也是义务的,很多是农民,上午种田,下午作为法官去判案;陪审团也同样由平民组成,他们凭常识、常理判案,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约翰逊在《美国人民的历史》中说,“在马里兰创建40年之后,总督们总是抱怨,许多被选为法官或县治安官的人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但新移民们“尊重法律,一般也都遵守法律。但前提是,他们必须自己制定法律。”
当时虽然名义上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当地有英王认可的总督,但天高皇帝远,英国基本上不怎么管理,这被史家称为“有益的疏忽”。殖民地的总督基本都是率船来北美的牧师。牧师不由武力产生,而是信徒信任的结果。北美人民实行的自治,实际上是一种代议制政府,由每个小乡镇派出代表选举总督。1630年率船队来北美的英国清教徒船长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是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首任总督,但当了四年后被当地民众罢免了(副总督接任),那个时候的美国人就实现了“人民做主”。约翰逊说,“它的实现,不是凭借武器的力量,而是依靠辩论和演说,所依据的是法治。”
法治的背后还有教育——在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皇太极称帝、清朝正式建立的1636那年,美国建立了哈佛大学(由牧师哈佛创立)。在中国建立强大封建王朝时,美国在建立伟大的大学,中美的不同历史之路,在这里就可分野。
“山上闪亮的城”引导人类
新教伦理、个人主义、资本主义竞争、法治和民选,再加上兴旺的报纸等新闻言论自由,使美国迅速成为“山上闪亮的城”,吸引了全世界的移民。1700年,美洲大陆的产值只有英国总产值的5%;而到美国独立前一年的1775年已经是英国的五分之二。随后每十年的扩张速度大约都在40%左右。当时美国一个普通家庭拥有的土地很少低于60英亩,经常超过100英亩。对欧洲人来说这就是富人了。美国独立之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就远超过欧洲:男性每年要吃掉200多磅肉,高蛋白食物使他们长得要比英国同龄人高出两英寸以上。1746年《伦敦杂志》的一位撰稿人认为,美国人“享受的生活让各国的王公贵族和市民们艳羡不已。”
前面提到的约翰·温思罗普被历史学家誉为“第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他在1630年率船来北美时就确立了建立“神的国度”(山巅之城)的全球意义:“将像一座山上的城一样,所有人的眼睛都会看着我们。”为世界提供样板,引导人类前程。
保罗.约翰逊说,他写这本《美国人民的历史》,就是要研究探讨:《五月花号》所代表的那种“完美社会的理想主义、利他主义”与“人的利欲和野心”(约翰逊认为“没有这些,一个生气蓬勃的社会根本不可能建立”)能不能融合在一起?
他的1088页英文巨著结论是肯定的:“美国的独特历史产生了这个世界上最非凡的民族。我爱他们,向他们致敬。”他认为美国“设计的是一个将成为全世界典范的共和国。” 400年后的今天,美国成为全球公认的经济、军事唯一超强,尤其是自由世界的领袖!
编注:更多曹长青文章,请访问https://twitter.com/caochangqing
“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 |||||||
---|---|---|---|---|---|---|---|
俄土战争的一部分 | |||||||
马拉科夫战役标志了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长达11个月的围城战结束 | |||||||
| |||||||
参战方 | |||||||
支援: 奥地利帝国 高加索伊玛目国 切尔克西亚 阿布哈兹 |
库尔德叛军 希腊王国(至1854年)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兵力 | |||||||
总计:673,700人 :107,864人[4] :21,000人[4] | 总计:889,000人[4] :888,000人 :1,000人 | ||||||
伤亡与损失 | |||||||
总计:223,513人 :45,400人[4]10,100人阵亡 10,800人战伤不治 24,500人病死 :135,485人[4] 8,490人阵亡 11,750人战伤不治 75,375人病死 39,870人战伤 :40,462人[4] 2,755人阵亡 1,847人战伤不治 17,580人病死 18,280人战伤 :2,166人[4] 28人阵亡 2,138人病死 | 35,671人阵亡 37,454人战伤不治 377,000人病死 80,000人战伤[4][5] |
|
|
克里米亚战争,在俄罗斯又称为东方战争(俄语:Восточная война),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是俄国与英、法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而开战,战场在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半岛。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帝国,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大英帝国,后来撒丁王国(意大利王国前身)也加入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九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克里米亚战争是俄罗斯人对抗欧洲的重要精神象征[6],最终以俄方求和签订巴黎和约作结。
目录
战争之前的紧张局势“近东问题”[编辑]
战争的起因[编辑]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罗斯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要求在奥斯曼境内的“圣地”巴勒斯坦建立俄罗斯的保护地,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苏丹拒绝,新教徒也反对俄罗斯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罗斯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内部逐渐地瓦解,俄罗斯认为这是其向欧洲扩张的好机会,尤其是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罗斯则想争取获得对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罗斯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罗斯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战争过程[编辑]
1853年7月,俄罗斯出兵占据多瑙河流域,以及进攻两个奥斯曼土耳其的属国: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同年10月,奥斯曼土耳其向俄罗斯宣战。1854年3月底英国和法国与奥斯曼土耳其结盟,一同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撒丁王国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帝国虽一直没有参战,但亦陈兵在边境,在奥斯曼土耳其同意下,奥军进驻了奥斯曼土耳其的两个附庸公国: 瓦拉几亚及摩尔达维亚直到战争结束,要胁俄罗斯奥地利会参战。奥地利占领两个公国的行动迫使俄罗斯从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撤军。1854年9月,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并围攻俄罗斯黑海舰队基地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联军占领了这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并向联军投降。
战争时间表[编辑]
- 1853年7月3日:俄军攻占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
- 1853年10月16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 1854年7月底至9月:奥地利军队占领瓦拉几亚公国和摩尔达维亚公国。俄军被迫撤出多瑙河流域两公国。
- 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 1854年8月18日至8月28日:英法联军围攻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但没有最终战果、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也没有失陷。
-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 1854年9月20日:阿尔马河战役
-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
- 1855年1月16日:撒丁王国加入战争。
- 1855年3月15日:奥地利出面调停,于维也纳开会商讨和议条约,然而最后失败告终。
- 1855年5月22日:英法舰队进入亚速海,但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 1855年9月8日:法军在马拉科夫战役胜利,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 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俄罗斯、撒丁王国、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条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奥地利交还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的宗主权予奥斯曼帝国。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战争的后果[编辑]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同盟终止。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中仍处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产生对奥地利不利的变化。奥地利势力的削弱同时也造成萨丁尼亚不断增强,使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撒丁成功地建立意大利王国。
战争的意义[编辑]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第一次现代化战争”,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在19世纪的欧洲历史中,它与随后的巴黎条约是继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第二大重要外交事件。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蒸汽动力的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天气预报,战地医院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铁路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
战地记者首次参加并可以在同日将战况报告给家乡的报纸。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中灾难性的“轻骑兵的冲锋”事件几乎在当晚就因《泰晤士报》的报导而在英国本土导致了一场公关灾难(虽然媒体夸大了伤亡)。英国政府为了安抚后方对战士死伤的不安情绪,派出摄影师罗杰·芬顿(Roger Fenton)前往克里米亚拍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记者罗杰·芬顿还第一次使用了摄影技术来记载战争实况。这些照片被转换成木刻版和出版在不太重要的《伦敦新闻画报》(The Illustrated London News)。
其他方面的意义[编辑]
野战医院条件改善[编辑]
在这场战争总共约50多万人死亡,其中法军的病死占总死亡人数比例最高。大多数士兵不是阵亡,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野战医院的条件差而死于其战伤。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条件,仅此一项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战后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
香烟得到大范围生产[编辑]
烟草被用来做香烟产生于近代,大量生产出现在克里米亚战争。这次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香烟的大量泛滥。而在一战和二战间,各国的军方将香烟大量分发给官兵。
英国设立维多利亚勋章[编辑]
克里米亚战争同时催生了在1856年设立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是英国军队首次为英勇作战者设立的国际奖项。
俄国的农奴制与军事改革[编辑]
通过克里米亚战争,俄国看到了农奴组成的军队与英国、法国自由民组成的军队之间的差异,俄国军队的训练与武器与英法也有很大差距,这促使俄国对农奴制与军事进行改革。
此战争对军事更大的意义是促成了宪兵的设置:因战况胶着,上至军官、士官长,下至兵卒开始酗酒、抽烟甚至吸毒,导致烟酒商前至军营兜售此些物品,直到高阶军官发现苗头不对,乃自组巡逻哨兵、纠察队,防止非相干人等进入兵营等地,成为了宪兵的滥觞。
阿拉斯加易手[编辑]
于克里米亚战败投降后,俄国因其北美殖民地与英国殖民地加拿大接壤而担心领地会遭到英国乘胜追击抢走,因此迫切希望内战刚刚结束的美国能出价接手,一来经营俄属北美的俄美公司长期录得赤字亏损,二来俄属北美离俄国中心区极远,管理困难,可免遭白白损失,三来可让美国牵制英国在北美的势力,四来亦可短时间套现大量现金重建损失惨重的军队及惨遭战争蹂躏的国内经济。美国最终以七百二十万美元的微薄代价获得了后来被认为史上最划算的不动产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