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大国悲剧书评: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


作者:[俄]尼·伊·雷日科夫出版:新华出版社定价:49元ISBN:9787501182336出版日期:2008-01版次:1标签:苏联时政历史所属分类:学术•思想社会•时政正史•杂谈

《大国悲剧》 - 简介

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痛定思痛的巨作。尘埃落定之后的省思与叩问。苏共垮台15年祭,大国悲剧真相还原。拥有70年辉煌历史的超级大国苏联瞬间土崩瓦解,带给世界巨大的震撼与无尽的思考。本书穿越时空的迷雾,详细、生动、全面地叙述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性事件的全过程,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事件的整体内在逻辑,揭示了与其相关联的各种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展现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千百万人民由此所经历的困窘和悲惨后果。本书所披露的内容,仅就其权威性而言,已绝非其他人物撰写的回忆录所能比拟。

《大国悲剧》 - 关于本书

苏联的兴亡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至巨的大事件,它直接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大格局。如今,苏联的兴亡史、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及其后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社会主义前景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1.中文版前言2.序言:真相与后果(1)3.序言:真相与后果(2)

《大国悲剧》 - 乱自何来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其诞生和发展常使我想起一条河。人类生活的变化就跟一条河一样,有它的起源,有它的主河道,还有先后流入主河道的各条支流。它们把这条河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有害的杂质。生活之流也像这条河一样,它逐渐积蓄着力量,临到末了,则或是由于以前取得的成果得到革新和改善而为人们带来欢乐,或是由于引发彻底毁灭而为人们带来悲哀。

《大国悲剧》 - 阿拉木图

1986年12月16日,哈萨克斯坦共产党中央全会在阿拉木图召开了创纪录的短会。与会者只用18分钟,便一致同意解除领导哈萨克斯坦几近30年的金姆哈梅塔·阿赫梅多维奇·库纳耶夫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又一致选举苏共中央提名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党组织领导人盖纳季·瓦西里耶维奇·科尔宾接替他的职务。

《大国悲剧》 - 从改革到解体

读者可以发现,前几章讲到了1986-1990年期间在某些加盟共和国发生的破坏事件,它们同地方的民族主义深深纠缠在一起,为后来的一些政治行动埋下了种子,最终导致我们共同的祖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毁灭。正是民族主义同另外一些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甚至同某些完全个人的因素纠结在一起,构成了那根带来厄运的火柴,而一些利害攸关的势力则用它点燃了干柴堆。人们受到根本无法兑现的许诺的蛊惑,竟把他们的过去--在强大的统一国家中的生活--扔进了熊熊的火堆。过不多久,他们就以苦涩的心情认识到,原来这种努力,争取的竟是关于未来光辉"主权"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大国悲剧》 - 政权处于弥留时刻

2006年12月8日,是苏联在世界地图上停止存在的15周年纪念。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拍摄了一部关于别洛韦日森林的影片,里面记录了三个领导人--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总统签署文件,破坏苏联的场面。三人中的一个--叶利钦--拒绝到场参加拍摄,但在《俄罗斯报》发表了一个长篇访谈。

《大国悲剧》 - 参考资料

http://book.ifeng.com/book.php?book_id=652


书评: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




文/stella
我觉得成长在中国的人对于外界都处于极度的不了解状态,一直要等我们有了很丰富的阅历,有了很长的年龄,额头上长出了细纹,才能开始对很多事物通过自己的了解产生自己的看法,而在那之前,都是通过笼统的教育形成一个笼统的观念。比如我们把历史学的很细,中华源远流长的五千年,小到最南边的纬度和最北边的山脉,但却对于周围南亚、东南亚以及西边诸多斯坦的发展从未涉及,我们带着一种功利主义去探究历史,迫切想从西方的崛起中学到什么,从古代文明的失落中吸取教训,听学者把总结好千锤百炼不过时的规律列在书本上,可小孩儿开始玩耍时,总是会从摸摸抓抓周围的小玩意儿开始的。
苏联就属于一个遥远的概念,是小孩儿家里面一个特别美但放在高处的玻璃球,大家都说那是很重要的东西,指着它详细地解说那是啥啥,但我们从来也看不清它。书本上对于苏联的介绍始于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然后在二战中苏联开始崛起,列宁和斯大林建设了苏维埃,摇身一变为超级大国和美国斗智斗勇,接着为中国送来了建设用的资金和技术,紧接着两国交恶差点儿打起来,最后苏联哐当一下就解体了。解体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在根本和外在推动,斯大林体制的僵化,改革从经济直接转到政治,国外反动势力的渗透,大致就是这三点了。
的确对于我们毫不了解的比如菲律宾或者塔吉克斯坦来说,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了,但是好像还是缺点儿什么。我们上一代的人,和苏联有过亲密的联系和深入的了解,在我们这儿则变成了疏远的远亲兄弟。我总想知道,戈尔巴乔夫为什么作为带有集权性质的领导者会甘愿放弃思想领域和政治领域的统治,我要是主席,我肯定不带进行意识形态改革的。
世界那么大,我们过多地关注了自己。
书里面写的很细,从1986年—1990年间苏联发生的大小事件,作者的名字叫做尼·伊·雷日科夫,是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从书中来看,是一名典型的共产主义者。虽然他经历了所有,但更像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写下这一切,看着周围的建筑在崩塌思想在蔓延自己却好像什么都没做,结果从最后的作者小传来看他还是在那个混乱的年代做出了成绩,可能也是自责和谦逊吧,毕竟他没有力挽狂澜。就像看了一部很细的历史记录,也没形成什么系统的观念,抽几个印象深刻的点说一说吧。
首先是戈尔巴乔夫,以前学历史的时候,他的名字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总是放在一起的,好像哥仨好,他们仨一起默默地通过一系列举动直接导致了苏联的断送。在书里面当然只提到他,作者对他基本是没有正面感觉的,唯一提到过他的一个优点,是说他记性好。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国家出问题的时候上哪儿哪儿疗养或者去国外访问,需要当机立断的时候含糊其辞说不想把问题闹大,党组织想要井然有序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按程序走极个人主义,从心底里不赞同苏联当时的共产主义还培养了一批比他更想颠覆国家政权的干部和盟友,进行改革又没什么能力和纲领这儿改改那儿改改。不像作者评论叶利钦和另外一个名字很长的人,他们是积极的民族分裂者做了很多坏事儿,戈尔巴乔夫只是一个平庸的政客,属于干坏事儿干好事儿都不着调那种,不然也不至于把自己改没了。我以前觉得台湾的转变很奇怪,为什么蒋经国会自愿放弃权利,对于戈尔巴乔夫也是,明明是中央集权性质的领导,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思想领域的控制,为什么要自己放弃。民众可能会有怨言,历史的步伐可能无法阻止,在经济困难面前改革肯定会到来,但单个的人在权利面前会回避么?好吧也可能因为我没有到过高位所以不知是做何感受,反正书里面写到,戈尔巴乔夫后来回忆时说,自己打从政起就一直把颠覆共产主义作为最终目标,当然这也可能是他面对现实的无奈之辞。
总之,当时苏联体制里领导人的选择机制肯定是出现了极大的问题,不然怎么会选择了他以及另外一批庞大的反叛班子,造反也得自下而上的吧。整个权利的运用和归属都不再规范,个人的微小作用才会极大地推动历史的齿轮,因为这整个体制都成了他的杠杆。所以说到改革,可能还是得先从自己改起,只有把衣服整理好面容干干净净才能出去大干一番事业。
然后书里面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民族关系,那几年纷纷要求脱离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以及在他们领地出现的一系列游行示威流血打斗逃难避险,说到底就是民族关系与国家政权的关系。以前学过说俄罗斯有100多个民族,比我们56个民族厉害多了但小的时候民族问题还很和谐,现在看来可能只是我们以为很和谐,所以总觉得俄罗斯100个好像也没啥,大家不都是漫长历史上你来我往的亲兄弟么。今年你占领中原明年你供奉中原,中国的民族历史貌似就是这样的,还有过好几次的民族大融合呢。尔后看了书中对几个关键地区的描写,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立陶宛,费尔干纳,巴库,阿塞拜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在这些地区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就是苏联解体的一部分。苏联苏联,首先是联合起来的思想根本共产主义被抛弃,然后是联合起来的组织者共产党被颠覆,接着联合起来的组成部分一个个脱离了,那最后那纸文件的签署不过是宣告一声罢了。如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民族问题,那么民族狂热份子的挑拨和所谓间谍和外界宣传鼓动的工作都会好做的多的多,这一拨人对于苏联解体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们可能来自中央,来自西方,或者只是无意识形态的暴乱分子,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在这一块民族问题滋生的乐园都活动的如鱼得水。作者在描写那些独立出去的民族国家时写下了多句控诉,翻译的通俗点儿就是,当时一起卫国战争时候的兄弟情谊都到哪儿去了,当地俄罗斯人给你们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怎么能一朝反目,苏共中央对你们政策性的偏倚和物资的大量补充才让你们度过难关难道你们忘了吗,你们以为脱离苏联就能获得西方的资助和生活的幸福么哈哈事实证明你们现在还在苦海中挣扎吧。其实作者还是正面的形象,但我总觉得他对民族问题的看法也更多地是在找对方原因而并非反思自己。
从他的描写来看,中央政府给哈萨克斯坦派去了一名俄罗斯人作领导人,就引来了当地的轩然大波纷纷要求换成更能胜任的哈萨克斯坦人最后还是被强制执行埋下隐患,这被作者称为不妥当的任命引起的严重后果。从这就可以看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隔阂从没有消除甚至一直就有着更甚的伏笔,不然波罗的海三国脱离苏联后完全没有必要对当地的俄罗斯人那般仇视。不仅是对俄罗斯人,其他民族之间也有着强烈的对抗导致了一系列惨痛的流血冲突。我并不了解西亚那块土地的历史,但感觉好像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国家的人们更容易有源远流长的民族冲突,譬如中东地区。由于宗教问题一直对抗的民族也不在少数但说到这些地方我总觉得就是因为原先太穷了,人类始祖一开始定居在那儿就处于你争我抢的状态然后一直延续便根深蒂固了下来。苏联在成立的70年间并没有好好解决这个问题,并非因为一起参加了一场卫国战争大家就是上阵亲兄弟了,并非像俄罗斯认为的那样其他民族都在自己的庇护下才能顺利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如果不能为他们的联合找到一个更必要的理由,分散趋势的概率总会大于收敛。
共产主义可能一开始就是作为一个联合的必要利理由。苏联创造了一种国家社会主义的体系和制度,促使像苏联和我们中国这样的基础不强却又志向远大人穷志不短的国家快速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但在站稳脚跟和整理好着装大迈步向前的过渡中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意识形态和国家建设的关系总是十分复杂,就苏联来说,我觉得他们老百姓心中的敬畏是不如我们中国人的,这可能也与我们长远文化的传统不同。他们只是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这并不能说明两种体制之间的好与坏和是与非。看了书中那些被民族主义者煽动起情绪奋力游行甚至发起冲突的民众,那些有一个以推翻现存体制为己任的领导者的民众,我总会弄不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是群众选中了他们,还是他们利用了群众。
在我们出生的倒数两年发生的这件事对于整个世界态势的改变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当地的民众是否还怀念以前超级大国的时代呢,作者眼中的俄罗斯第一代领导人叶利钦只是一位擅长叛变无力治国的愚笨政客,不知在现在俄罗斯和周围其他国家民众的眼中,他是解放者还是篡夺者的存在。
大国悲剧
左岸记:看类似的历史剧情,我的心都会莫名的紧张,就仿佛自己也处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却无从做出选择,随风飘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