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9日 星期日

易桂鸣:“世界公民”蒲安臣,首位美籍中国全权巡回特使

 2022 年 12 月 02 日  舟巷

Image_01
(图1, 加州伯灵格姆镇公共图书馆展示的蒲安臣半身雕像,背景是大清中国黄龙旗和美国星条旗)

“忠臣不恃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源自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意思是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可是,凡事总有例外。本文介绍的蒲安臣(Anson Burlingame),1861年6月14日被林肯总统任命为美国驻华公使,6年后的1867年11月返美时,他转身一变,成为“恃二君”的首任美籍“中国全权巡回特使”。

蒲安臣出使中国的年代,美国刚从内战的硝烟走出,南、北方开始重建家园,正朝工业化的道路迈进;与此同期,历时二百多年的满清王朝,在经受西方列强二次鸦片战争的敲打后,如垂幕老翁,在迟疑、惶恐中,开始抖抖颤颤地尝试打开沉重的国门,走向世界。这个奔走于大洋两岸、为两个绝然不同制度的国家撮合、斡旋和呐喊的蒲安臣,有意无意之间,介入东、西方不同理念、价值观的冲突,跌跌撞撞下,成为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弄潮儿。

同治皇帝屈尊纡贵聘为泱泱帝国全权巡回特使的美国人到底是个什么人?

蒲安臣出生于纽约州的一个小镇,毕业于密执根大学和哈佛大学法学院。在密执根大学念书时,年轻的蒲安臣已经表现出来他具有非凡的演讲能力。哈佛法学院毕业后,他在波士顿当过时间不长的律师,他代表“自由土地党”的铿锵有力的辩护发言赢得普遍的赞誉。他还当任过6年的美国国会议员。

在美国当时充满争议的奴隶制问题上,蒲安臣的立场,反映出他是一个有着崇高道德标准、人格正直的卫理公会信徒领袖人物。蒲安臣作为极具说服力的演说家,他严厉谴责南卡罗莱纳州某众议员的拥奴主张。《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纷纷为他点赞。他作为一名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发表了著名演说“马萨诸塞州的抗辩”—— 该文成为美国解放黑奴运动的重要文献之一。

Image_02
(图2,青年律师蒲安臣)

蒲安臣与反奴隶制的人组建新党——就是今天的美国共和党,他是创始人之一。凭着他的聪明睿智 ,开阔视野,蒲安臣能够在全美各地的各类听众面前,有效地就当天的关键问题发表意见。声名鹊起的蒲安臣,引起林肯的注意。于是,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3个月后,林肯邀请蒲安臣代表美国出使奥地利。但是,奥地利国拒绝林肯的大使人选。因为该国政府对蒲安臣主张匈牙利从奥地利独立出去的主张不满。林肯总统只好为蒲安臣另择高枝:任命他为驻清公使——蒲安臣由此与中国结下一段惊世奇缘。

时间是1861年。当时的美国,不像现在有外交事务学院,可以培训准备驻外的大使。蒲安臣出使中国前,对古老的中国所知不多。1862年7月20日,他怀着兴奋和好奇心来到北京。到任不久,为了恶补自己对这个人口众多的神秘东方国家的认知,他马上开始到中国各个城市、乡村旅行,了解当地的民情、民俗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身为哈佛法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在中国他再一次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第一手材料,蒲安臣很快就认识到,满清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承受

到西方列强施加的巨大压力。通过接触社会底层民众,他了解到,大清国老百姓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他决心要为他们呼吁。
蒲安臣对西方列强自1839 – 42年鸦片战争后,对华不公正、不公平的做法尤其深恶痛绝。蒲安臣出使中国岁月,大清中国刚从两次鸦片战争刧后余生,清政府蒙受被英、法等西方列强战败的耻辱,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向外国商贸开放广东、厦门、宁波和上海五个港口,并且为中国军队销毁的鸦片支付巨额赔偿。

1858年,清朝政府又在英国、法国等列強威胁下,签订了《天津条约》,再次向西方国家开放更多的港口城市,使鸦片进口合法化,允许传教士在一部分中国内地自由往返,向外国赔偿战争损失。蒲安臣耳闻目睹,大清王朝陷入历史上最困难的时刻:西方列强得寸进尺,明目张胆地在中国寻求特权,攫取商贸利益,甚至企图瓜分中国领土。

YiGM_1125c_X0550

(图3,同治帝的六叔、恭亲王奕䜣摄于1860年11月2日,时年27岁)

蒲安臣在北京接触的第一名满清中国官员,是同治皇帝的六叔、设立中国第一个外务部的恭亲王奕䜣。这位恭亲王奕䜣,还是年仅6岁的同治皇帝的高级顾问。由于蒲安臣的一言一行表现出他对中国人的同情心,令不少清庭官员对他刮目相看,同时也引起恭亲王奕䜣对他的关注。因为有好感,两人交往不久,成了朋友。两人经常一起聊天,一起对西方势力对华不公平的行为进行抨击,以至于在京城的外交使团的西方人窃议,蒲安臣是大清国的人。

蒲安臣开明、具有正义感和良心的名声,不仅帮助他交上了恭亲王这个可以直通皇帝的朋友,还让他结识了清政府一批主张改革的洋务重要官员。在斡旋于宗主国政府高官和各国代表间时,蒲安臣积极推行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倡导的对华合作政策,以“公正的”外交活动,取代“武力外交”,明确提出“在条约口岸既不要求也不占领租界”,“也永不威胁中华帝国的领土完整。”美国对华态度,较之英、俄、法、德、日诸国的殖民掠夺行为,更容易得到清政府的好感,蒲安臣因此赢得清政府的格外信任。

蒲安臣公使不只空谈主张,他还身体力行。例如,他曾经亲自出面,帮助清政府,对付傲慢无理的英国人李泰国。还有一次,一位美国人在京为非作歹,给当地居民带来很多麻烦,蒲安臣听了中国受害人的证词后,立即以公使身份命令将这位美籍疑犯处以死刑,拖出去吊死。蒲安臣办事公道,华、洋一视同仁的作法,使他成为京城最受大清国人尊敬的西方外交官之一。

1865-66年,在华服务3年后,蒲安臣返美度长假。度假中,他仍不忘为他在中国的事务,周游全美,作巡回演讲,尽最大努力唤起美国企业家和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兴趣,努力改变他们对东方这个古老的国家的偏见。在旧金山,他结识著名的银行家威廉·劳尔斯顿。在他的帮助下,蒲安臣在加州的贝尔蒙特地区,购买了一千一百英亩的土地,为来日退休做准备。

蒲安臣在度假期间,曾经开始考虑重新涉足美国内政治。可惜的是,此时的他,完全身不由己。美国国务卿西华德和国务院,劝说蒲安臣不要胡思乱想,希望他休假结束后立即返回中国,继续他发端却没有完成的谈判……

YiGM_1125d_X0550

(图4,蒲安臣签名照)

到了1867年11月27日,蒲安臣任驻华公使6年的任职到期,他准备卸任后回国。清庭总理衙门得知后,大为惋惜。此番一去,何日君再来?其时主持总理衙门的恭亲王奕䜣最为焦虑。据清文献记录,这位同治皇帝的“六叔”,与小皇帝同治为此事有一次谈话。恭亲王告诉似懂非懂的小皇帝,总理衙门现在要与外国政府重新谈判一系例的条约,但是,衙门上下没有既懂外语、又识西方礼节的人。这位蒲安臣公使,在过去6年里,帮助大清国解决了很多难题,包括与外番的诸多争执。

六叔恭亲王告诉同治帝,这位美国公使在总理衙门为他举行的告别宴会表示,如果清庭有求,他愿意继续帮助大清国解决未来可能遭遇问题。他曾经在多个场合有类似的表示。恭亲王说,蒲安臣公使是一个有尊严和能力的“番人”。恭亲王暗示,圣上应该认真考虑让这个诚实、可信的美国人帮助大清处理与外邦交往和谈判事宜。

恭亲王奕䜣在谈话过后,正式上了一道奏折,力荐蒲安臣出任大清国主理中外交涉事务,代表清朝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的特使兼全权公使。恭亲王奕䜣的建议,很快就被同治皇帝釆纳。

当恭亲王奕䜣面见蒲安臣,提出聘请他出任中国驻美特使、兼负责与欧洲各国条约重新谈判事务的巡回特使时,蒲安臣爽快地应允了——但是,蒲安臣只是口头上接受了聘请。因为他必须按照美国政府公务员管理制度的要求,先向华盛顿请示,获得批准后,辞去公职才能正式接受外国政府的聘请。

1868年2月25日,上海黄浦江攘攘熙熙的码头。华、洋杂陈的三十人,顶戴花翎的清朝外务官员,与西装革履的洋人混为一体,缓缓登上“格斯达哥里”号轮船——这情景格外引人注目。事实上,蒲安臣特使率领的是满清政府史上第一个出使西洋列強国家的外交使团。他们首站目的地:美国旧金山、首都华盛顿。同行的清庭官员,包括总理衙门章京、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以及翻译张德彝。蒲安臣有两名副手:左协理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John M.Brown),右协理海关税务司法籍职员德善(E.de Champs)。蒲安臣专门为这次出访设计了中国第一面国旗:黄地蓝镶边,中绘一龙,长3尺,宽2尺的黄龙旗。

蒲安臣如此评论此次访美:“(这)意味着通商;意味着和平;意味着将她(指中国)的利益与全人类结合在一起。四亿中国人兄弟般的感情,开始从华盛顿的土地上,流淌到老牌西方国家。而且,这种感情将永远流淌。”

同年4月初,在经历太平洋近两个月的漂泊后,蒲安臣一行安全抵达旧金山。加州州长接见蒲安臣率领的大清国使团时,忍不住祝贺蒲安臣是 “一个最年轻的政府的儿子,和一个最古老的国家的代表”。

6月2日,这个以美国人为首领的中国特别使团,顺利到达美国首都华盛顿。蒲安臣不顾路途颠簸和辛劳,在次日即拜访了他的老上级、美国国务卿西华德。昔日的国务院外交使节雇员,转身变为大清国全权特使。这在当时的华盛顿外交社团圈子实属罕见。蒲安臣早巳是国会山的名人,他现在的特殊身份,仍然为他带来额外的关注。

YiGM_1125e_X0550

(图5,蒲安臣特使向美国总统安德鲁·约翰逊递交首封来自满清中国的国书)

6月6日,蒲安臣被安排与美国总统安德鲁·约翰逊见面,在大洋两岸,两大国的外交关系史上,留下令人叹为观止的一幕:6年前,钦点蒲安臣出使中国的林肯遇刺身亡,副总统安德鲁·约翰逊顺理成章接棒继位。白肤、蓝眼、胳腮胡子的美国人蒲安臣,正式以大清国特命全权大使的身份,向美国总统安德鲁·约翰逊递交了首封来自满清中国的国书。

访美期间,蒲安臣四出发表演说,为发展中、美两国关系游说奔走。他不厌其烦地强调,大清国欢迎美国商人和传教士,西方国家应该对中国保持明智态度。他说:“我希望中国的自主,应该维持。我希望它的独立,应该保全。我希望,它能获得平等,这样它就能以平等的特权给予一切国家。”

蒲安臣率团访美的“掘荒之旅”的最大成果,是在7月28日,他代表清政府,与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等条约《中美续增条约》—— 史称《蒲安臣条约》。这个条约承认中国是一个平等的国家,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吞割中国领土。该条约规定:“大清国与大美国切念人民互相来往,或游历,或贸易,或久居,得以自由,方有利益。”《蒲安臣条约》规定,两国人民享有在彼此国家游历、居住的互惠权,并可入对方官学;中国领事在美国口岸享有完全的外交权利;鼓励华工移民美国;美国政府支持中国的领土主权。

该条约的部分内容,令清廷的部分官员感到意外,特别是有关鼓励中国人移民的条款,超出了清政府最初同意的条款,引发热议和批评。尽管如此,《蒲安臣条约》,次年获得了两国政府的正式批准。

美国在该条约中声明,不干涉中国内政,中国何时开通电报、修筑铁路,何时进行改革,完全由中国政府自决。美国通过这一条约,获得大量廉价的华工,解决了内战后、修建太平洋铁路劳力紧缺的问题。

《蒲安臣条约》批准几年后,清朝在华盛顿设立了第一个公使馆。陈兰彬,这位曾在美国居住数年、督导中国赴美留学生的官员,被任命为第一任公使。尽管接受了这一职位,但是陈兰彬并未立即启程赴华盛顿就职,而是在中国继续呆了一段时间。在陈兰彬未到履职的这段时间,已加入美国国籍、中国史上最早的留学生之一的容闳,暂时代为履行公使之职。

容闳的首批任务之一,就是为中国外交官员寻找住处。他最终租到一处宏伟庄严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宅邸,名为斯图尔特堡(Stewart Castle)。这座寓所距离杜邦环岛附近的其他外国公使馆比较近。陈兰彬则于1878年正式到任,标志着美、中两国正式建立起全面的双边外交关系。

YiGM_1125f_X0550

(图6,纽约格尼照像馆1868年为蒲安臣使团的13名主要成员留下合影照)

蒲安臣特命全权大使的职责,不仅要代表中国到美国四处奔走、游说,他还肩负着到欧洲与各列強重新谈判、修改现有条约的重任。同年9月19日,“钦差大臣”蒲安臣抵达英国伦敦。翌日,蒲安臣一行在温莎宫受到维多利亚女王接见。蒲安臣特使逗留英伦期间,正逢英内阁改组,自由党获胜组阁,新任外交大臣克拉兰登接见了蒲安臣率领的中国代表团。

12月26日,克拉兰登发表了一份自制性的照会,表示英国政府愿意同中国政府“以和济事”,实行修约缓进政策,“不实施与中国的独立和安全相矛盾的一切不友好的压迫”;并且宁愿同大清中央政府直接往来,也不与各地方官吏交涉。交换条件是,大清国要忠实遵守各种条约义务。1869年1月1日,蒲安臣以中国使臣的名义复信英方,表示完全同意。

蒲安臣下一站来到法国。但是,他在法国的运气不佳。傲慢的法兰西帝国,一向反对美国人主张的“不割让主义”。但是,由于英国巳经表示要因应时势之变,适时采纳修约缓进政策,拿破仑三世才不得不与英国保持一致。法国外长在1月5日向驻法英使表明了态度。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在1月21日接见了蒲安臣。由于反对势力强大,既得利益集团不愿放弃在远东的好处,蒲安臣一行在巴黎前后停留半年多,修约谈判毫无进展。蒲安臣既未能签署与他在华盛顿签下的类似的平等条约,也无法获得像在大英帝国那样的自制性照会,他不得不失望地离开法国。

蒲安臣接着去了瑞典、丹麦、荷兰和德国。在柏林,蒲安臣心想事成,顺利完成与德国的谈判。德国首相俾斯麦也发表了与英国类似的、对大清国有利的外交声明。

但是,蒲安臣的运气在俄国走到了尽头。1870年2月23日,蒲安臣来到圣·彼德堡。他们一行人,等了半个月后才见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俄、英其时正在亚洲角逐、争夺霸权,沙俄与后起强国美利坚的关系还算差强人意。但是,蒲安臣与沙皇会谈时,山历山大二世故意回避俄罗斯与大清国的领土纠纷。蒲安臣为此十分焦虑:俄国“与大清国领土毗连陆地万数千里。既恐办法稍差,失颜于中国;措语来当,又将贻笑于俄人”

不幸的是,见过沙皇次日,蒲安臣特使竟然染上了肺炎。或许由于焦虑过度、俄国极寒天气逼人等等原因,蒲安臣的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不多日,突然病逝于圣·彼德堡,终年50岁。

消息传回大清国,总理衙门上下震惊!尤其是恭亲王奕䜣,宛若失去一臂。为了表彰蒲安臣在任上“和衷商办”、“为国家效力”,竭力维护大清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贡献,清庭特别追授蒲安臣一品官衔,抚恤金一万两银子。蒲安臣的遗体,被从俄罗斯送回美国波士顿市政府,按放在著名的法尼尔厅(Faneuil Hall)。在为蒲安臣举行的隆重遗体告别仪式上,法尼尔厅内挂着美国星条旗和大清国黄龙旗。

YiGM_1125g_X0550

(图7,同治小皇帝的母亲、垂帘听政的慈禧皇太后)

美国人蒲安臣,意欲为垂垂老矣的大清皇朝打开国门、走向未来的宏愿未果,一病不起,壮志未酬身先死。然而,英年早逝,倒让蒲安臣错过了后来震憾世界的“庚子之乱”,还有随之而来、让大清国彻底伤筋动骨的“庚子赔款”。作者在收笔前不禁感叹,倘若蒲安臣一直活到1900年,这位长袖善舞、擅长游走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美籍中国全权巡回特使,能否再次喝退咄咄逼人的列強,折冲樽俎,力挽狂澜,改写晚清中国的历史叙述?

蒲安臣生前购下加州旧金山贝尔蒙特的一千一百英亩的土地,他自己没有机会享用。后人为了纪念他,于1908年,以他的名字,把这里的一个小镇,命名为“伯灵格姆“。另外在堪萨斯州、威斯康星州,也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以志纪念这位具有远见卓识、走在时代前列的美国人。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得知蒲安臣逝世的消息后,写下这样的悼词:“他对各国人民的无私帮助和仁慈胸怀,已经越过国界,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世界公民。”

参考资料来源:
(1)Anson Burlingame, an American Diplomat
(2)Anson Burlingame & First Chinese Mission to Foreign Powers
(3)History of US-China Relations
(4)Wikipedia: Anson Burlingame
(5)American politician, minister to China, & China’s envoy to U.S. & European nations

作者投稿

华夏文摘第一六五一期(cm1122e)

此条目发表在 作者投稿华夏文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