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1日 星期日
陈破空:美国不再承认习近平 ——解读《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
BRITE'S BLOG.人生在世,看得穿,又看得远者prevail everywhere.: 陈破空:美国不再承认习近平 ——解读《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 就在中共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际,2020年5月22日,美国政府发表了长达16页的《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如果说,特朗普政府于2017年12月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国只是其中一部分(被定义为“战略竞争者”),那么, 两年半之后的这份报告,就只针对中国。表...
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何清漣:中美政治體制懸殊,誰的攻防能力更強?
新世纪 NewCenturyNet: 何清漣:中美政治體制懸殊,誰的攻防能力更強?: 最近幾天,讓中國人最在意的 美國 重拳,其實不是蓬佩奧取消 香港 特別關稅區地位的表態,而是美國將中國「國防七子」——七所與軍事、國防科技有關的重點精英大學列入禁發簽證名單。世界皆知, 中國留學生 赴美接受教育,尤其是科技教育,是中國對外開放最大的紅利。通過留學形成的科技人才隊...
2020年5月29日 星期五
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台国防部证实:有意向美国采购鱼叉飞弹
台湾以“防卫固守、重层吓阻”以及“国防自主”作为建军核心,不过,外传台湾有意向美国采购搭载鱼叉飞弹的“岸防巡航飞弹系统”(CDCM),却因为已经有技术成熟的雄风反舰飞弹,而引发热议。对此,国防部今日在立法院证实了,国军有意采购此系统,而且未来将部署于海军海锋大队,若美国同意,预计2023年就可以获得。
国防部在立法院证实了,国军有意向美国采购搭载鱼叉反舰飞弹的“岸防巡航飞弹系统”(CDCM)。资料照。(图片来源:Avriette/Wikimedia/CC BY-SA 3.0)
据《自由时报》报导,“AGM-84”鱼叉飞弹是美军现役主力高亚音速反舰飞弹,从1979年服役至今,经过数度研改,已经属于相当成熟的产品,也是台湾基隆级驱逐舰的反舰主要军备,亦可以供F-16战机搭载,执行空对舰攻击。
而台湾虽然有雄风二型亚音速反舰飞弹,以及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飞弹,但是受限于产能,因此日前已传出,国军有计划向美采购陆基机动型鱼叉飞弹。
28日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对此邀请了国防部副部长张哲平等官员业务报告、备询,是由民进党立委蔡适应询问,外传台方向美国提出岸基型飞弹攻击系统,有无此事?张哲平证实,国军有在规划,装备筹获是依照台湾量产能力、作战需求,现在希望快速地提升战力。
蔡适应追问,鱼叉飞弹跟雄二飞弹特性雷同,若采购此装备,将会部署在哪里?海军参谋长敖以智表示,将会部署于海军海锋大队。
蔡适应疑惑地问,既然中科院自豪我们雄风飞弹系统,但是国防部认为有不足之处?若向美方采购了陆基鱼叉飞弹,和雄风飞弹差别在哪里?中科院长张忠诚回答,鱼叉飞弹跟雄二飞弹同等级,而雄二飞弹的射程、巡弋速度比鱼叉飞弹好,但是鱼叉飞弹车辆为自走车辆,雄二飞弹却采用拖车,因此论机动性,雄二略逊于鱼叉,可以飞弹性能而论,雄二较为优异。
蔡适应问,那为何国防部仍要采购?张哲平说,国军的武器装备向量,都是根据模式模拟分析,但主要考量台湾生产量能。蔡适应追问,我国1年可以生产多少颗雄二飞弹?张忠诚则表示,详细数字要再确认。
张哲平表示,国军与中科院研究过今年至2025年的量能,但根据数据,发现我们数量上仍然有欠缺,“因为我们要达到歼敌50%”。
蔡适应打断张哲平的发言追问,若美方同意我国采购鱼叉飞弹,则我国何时可以筹获?张哲平表示,应该在2023年左右。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中印边境紧张态势升级 中共西部战区派增兵
中印近期在边境地区持续发生冲突对峙,紧张态势升级。据印度传媒报导,中共军方高层及西部战区司令部负责指挥军队增派士兵进驻边境地区拉达克(Lambada),而印方已派遣数个步兵师前往拉达克东部增援。
中印军队近年多次在边境地区发生冲突,两国士兵于5月初再次在中印边境地区发生冲突,造成5名印军士兵及7名中共军队士兵受伤。双方5月19日谈判破裂,有印度官员25日透露,已准备与中国(中共)长期对峙,双方也向边境地区增派兵力。
据报导,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万(M. M. Naravane)已下令派遣数个步兵师前往拉达克东部增援。
印度每个步兵师约1万至1.2万兵力。中印边界紧张态势升级,印方获得的消息显示,中方在边境集结的兵力更多,行为也更具侵略性,研判中方并非由地方指挥官调兵遣将,而是由中共军方高层及西部战区司令部负责指挥。
印度除了派遣步兵师进驻实际控制线附近,俗称西海舰队的中共军队阿里军分区某师一支水中队也被指进驻班公湖。在近日曝光的中印两军对峙的画面中显示,一排中共军队舰艇在湖上待命,同时印军则展示警告横额,要求其遵守协议,退出印度领土。
印度陆军参谋长(相当于陆军司令)纳拉万(M. M. Naravane)将军近日突然率领幕僚飞往中印西段边境地区。5月23日,他专门视察了驻扎在拉达克地区列城(Leh)的印军第十四集团军总部。
《印度时报》、《印度教徒报》等媒体已视其为“局势已经非常严峻”的标志。
新德里电视台(NDTV)5月24日披露,一队印度内政部下属“印藏边境警察”(ITBP)与印度陆军混编的联合巡逻队于20日在西段边境争议地带被中共军队“缴械拘捕”。
印度陆军随即在5月24日发表“官方辟谣”,其发言人阿南德(Aman Anand)上校表示,印度陆军并无士卒在中印边界被俘获并缴械。
据新德里电视台等媒体的报导,这一队印度军警连同所持装备“数小时后”就被中方放回。中、印两军高层亦曾迅速展开沟通,相关情报还呈送到了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处。
中共军队与印度军队5月5日在中印边界拉达克地区(Lambada)(Pangong Tso)发生冲突,双方没有使用制式武器,但双方在海拔约4267米处互相掷石,合计250人加入混战,双方都有人受伤;9日双方在位于印度北方的锡金邦(Sikkim)又发生肢体冲突,共有150名中印士兵参与其中。中印多名士兵受伤。
"永志不忘"(Lest we forget)国殇纪念日中广泛使用语
陣亡將士紀念日(英語:Memorial Day,又譯國殤紀念日)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 | |
---|---|
2008年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中的金門國家公墓
| |
參與者 | 全美國民眾 |
類型 | 美國傳統節日 |
意義 | 原先紀念在南北戰爭中陣亡的士兵,後擴展到紀念所有犧牲的美國士兵 |
日期 | 5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
陣亡將士紀念日(英語:Memorial Day,是美國聯邦法定節日,原名紀念日,或悼念日,又譯國殤紀念日)是美國的一個紀念日,每年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悼念在各戰爭中陣亡的美軍官兵。全國悼念時間於美東時間下午3時開始。
陣亡將士紀念日不單是對美國人展現愛國情操的一個重要節日,在民間更是代表夏季正式開始。不少海灘、遊樂場、小島的夏日渡輪等等,都會由該星期的週末開始營運。而且由於連續有3日假期,令不少美國民眾到郊外燒烤野餐、到海邊玩樂或者參觀博物館等等,導致頗為嚴重的交通堵塞。
起源[編輯]
許多美國城市都宣稱自己率先開始紀念陣亡將士,1966年林登·約翰遜總統宣布官方承認的版本如下。
1866年,在南北戰爭結束後不久,滑鐵盧的一位名為亨利·韋爾斯(Henry Welles)的藥店老闆提議全城商鋪關門一天,為在戰爭中犧牲的將士們默哀。這一提議得到了人們的支持,同一年5月5日,該鎮正式舉辦了紀念活動,人們將花圈十字架放在士兵的墓碑前。同一天,喬納森·洛根將軍,聯邦軍退伍軍人組織共和大軍(Grand Army of the Republic)的創始人在他的第11號將軍令中宣布,5月30日將會是一個紀念在戰爭中犧牲的士兵的日子。[1] 他在這一天帶領退伍軍人到公用墓地用鮮花和旗幟裝飾士兵們的墓地,也因此這一天最初被稱為裝飾日(Decoration Day)。這兩個儀式在1868年合二為一,老兵和市民一起,在這一天為那些為國捐軀的將士們掃墓。[2]
1873年,紐約州政府開始官方承認紀念陣亡將士。1890年,這個節日也得到了北方各州的認可。南方並不認同這一天,他們選擇在其他日期紀念死去的士兵。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陣亡將士紀念日逐漸演變為普遍紀念那些在戰中死去的美國士兵而不僅是南北戰中死去的士兵。一些北方州也選擇在其他日期單獨紀念陣亡的北軍士兵。[3]1971年,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方便的紀念這一天,聯邦政府將其定為國家節日,並將日期定為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4]
習俗[編輯]
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為紀念在戰爭中死去的美軍將士。人們將在士兵的墓碑前放上花圈和旗幟,政府部門將會降下半旗,一些小鎮將會組織遊行隊伍,人們會穿上南北戰爭時期的軍人服裝。美國總統或副總統會在阿靈頓國家公墓主持紀念活動並發表演說。[5]還有許多人們自發的非正式活動,如摩托車俱樂部的成員在這一天聚集在一起,人們在自己的窗戶前和一些標誌性建築物上掛上美國國旗,市民們組織起體育活動。有些美國人會利用這一日來紀念死去的家屬。然而也正因為如此,許多美國人逐漸忘記了當初設立這一紀念日的初衷。一項蓋洛普測試表示,只有28%的美國人知道這一天的真正意義。因此美國國會下屬的白宮紀念委員會將這一天下午三點定為國家追憶時刻(National Moment of Remembrance),號召人民在此時停止一切活動一分鐘,向為了國家利益而犧牲的人們致意。[6]
參考文獻[編輯]
- ^ 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的由來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8-07.
- ^ 紀念日,五月的最後一個周一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12-26.
- ^ Memorial Day history
- ^ 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
- ^ 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面面觀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8-06
- ^ National Moment of Remembrance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7-14.
參見[編輯]
国军抗日老兵 被劳改26年险些丢命
钱青,原名钱炳坤,1917年出生于杭州鼓楼的一户大户人家,父亲钱骏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6军四团团长。1936年,钱青考上复旦大学新闻系。“七七事变”后,他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16期。毕业后分到的正是父亲原来任团长、由浙二师演变的国军75军。
国军抗日牺牲惨烈
大陆近年盛行的抗战剧,把侵华日军描绘得不堪一击,中共八路军、新四军以劣势装备,可以手撕日本鬼子,步枪可以打下日本飞机,新版《亮剑》里的八路军可以一枪干掉八百里外的鬼子,打得日军魂飞魄散。于是乎,共产党被打扮成为“抗日中流砥柱”。
这完全是对历史的歪曲篡改,自然遭到了解真相的广大民众“吐槽”和唾弃。我们现在来看看亲身经历抗战的国军老兵钱青是如何描述抗战的真实残酷情况的。
1940年,完成黄埔军校学业的钱青,被分配到了第26集团军75军第6师,担任炮兵连长,隶属陈诚负责的第六战区,驻守湘鄂川一带。
抗战的残酷在一开始就表露无遗。在抗日战场的5年多时间里,钱青参加了枣宜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上千场战役。钱青说,上了战场就顾不了那么多,必须往前拼。
最让他感到悲怆的是,每天都有战友牺牲死亡,出发前还说晚上去他家吃饭,回来时却只看到挑着行李的勤务兵。
打仗时,钱青的主要职责是指挥炮兵,相比步兵,炮兵的安全系数略高一些,但他们最怕日军飞机轰炸,被炸弹丢中,必死无疑。
“日本人很难对付,杀死一个日本鬼子,我们要牺牲三四个人。”日军武器好、装备好、训练有素,即便是现在回忆起来,钱青仍记忆深刻。偶然的一次,钱青发现日军不光碉堡工事做得好,而且每个碉堡里还安装了一根铁链,这是为了防止机枪手逃跑,提前把他们锁在里面。
据有关资料,在国民党正面抗日战场,中日双方伤亡比例在4比1到2比1之间,这个比例还是算保守的估计。
不愿剿共 被当反革命3次劳改劳教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后,钱青抱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念头,他解甲从湖北前线回到杭州老家。之后,他被分配在联勤总部浙江省供应局,主要分管军械弹药库,1947年,他和一位杭州姑娘结婚。
1949年5月3日,共军占领了杭州。钱青住在北山路的老房子里,与人合办了一个小型酱油厂,妻陪子伴,生活平静。然而两年后,他在“镇反运动”中被逮捕,杭州某小报随即登出消息--“潜伏匪特钱青已经被枪决”。妻子看到报纸,还跑到松木场找他的尸体。
之后,他被共产党定下“利用祖产进行反革命活动”、历任伪职和“右派”等多项罪名,被劳改、劳教。整整26年的煎熬,险些把命都丢了。
1979年,钱青再回到杭州时已62岁,靠着誊印谋生。妻子已改嫁到上海,两个儿子也有各自的家庭。钱青一个人住在孩儿巷豆腐巷2平方米的居室,自己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在或湿冷或炎热的夜里孤独成眠。2004年,他才领到了人生的第一笔退休金,那时他已经87岁。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国殇纪念日(英语:Remembrance Day)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国殇纪念日 | |
---|---|
2004年国殇纪念日的伦敦和平纪念碑
| |
正式名称 | 国殇纪念日 |
别名 | 虞美人花日(Poppy Day) |
参与者 | 英联邦(莫桑比克除外) |
类型 | 国际性 |
意义 | 纪念英联邦战争中的亡魂 |
风俗 | 默哀、游行 |
日期 | 11月11日 |
时长 | 1日 |
频率 | 年度 |
国殇纪念日(英语:Remembrance Day)订立于每年的11月11日,为一个由英联邦国家(莫桑比克除外)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其他战争中牺牲的军人与平民的纪念节日,又译“和平纪念日”、“阵亡将士纪念日”。第一个国殇日于1919年在整个英联邦举行,原称“停战日”(Armistice Day),于1919年11月7日由英王乔治五世创立,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随着德意志帝国投降结束。不同的地方对节日有着不同的称呼:国殇纪念日流行于澳大利亚、加拿大与英国;虞美人花日(Poppy Day)通用于马耳他和南非;退伍军人日(Veterans Day)为美国人的称呼;日本人将德文“Volkstrauertag”翻译为国民哀悼日(日语:国民哀悼の日),专指德国的国殇纪念日;在法国、新西兰以及其他英联邦国家则称为停战日(Armistice Day),这也是此节日本来的名称,为国际通用[1][2]。
目录
佩戴虞美人花[编辑]
国殇纪念日一般会佩戴一种红色的虞美人花(和罂粟花同属不同种),佩戴的原因是一个加拿大军医John McCrae的一首诗《在佛兰德战场》(In Flanders Fields)而来的,虞美人花被选择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惨烈的战场佛兰德盛开着虞美人花,而且虞美人花的红色正代表了壕沟中的鲜血。后来有人佩戴白色的罂粟花,他们认为这代表和平。现在用于纪念活动的虞美人佩花多为塑料制品。各个国家的式样略有不同,比如英国是有绿叶陪衬的。
世界各地的纪念日[编辑]
英国[编辑]
在英国,国殇纪念日的主要纪念活动在离11月11日最近的星期日举行,称为“国殇星期日”(Remembrance Sunday),在11月11日当天则进行两分钟默哀。此习惯曾一度消失,直到20世纪90年代时经倡议得以恢复[3]。在国殇礼拜日,各地的战争纪念场所(纪念碑、园等)会举行纪念仪式,一般由退伍军人组织皇家大英军团(Royal British Legion)在当地的分支机构组织。在仪式上,一般会有王室、各军种以及当地民政领袖的代表、以及包括退伍军人组织、学生兵、男女童子军、基督少年军、圣约翰救护机构及救世军等社会组织献上罂粟花花圈。在11月11日当天的上午11点,在英国各地大多数战争纪念场所会由皇家大英军团组织再度献花圈[3]。在较大的城镇,默哀仪式开始或结束时有时会鸣炮敬礼[4]。许多公司和雇主也会在上午11点在工作场所组织工作人员和顾客参与两分钟默哀。多数人都会停下手头的工作或生意,停步低头参加默哀[5]。
主要的全国性仪式在伦敦中心区的白厅举行,由贵宾、公众、各军种和民事制服部队(例如商船队、皇家海岸警卫队等)的仪仗队参加。英国王室成员经由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大楼步行来到位于白厅的和平纪念碑(Cenotaph)右侧集合。在大笨钟敲响11点整时,皇家马炮队的国王分队在骑兵卫队校场(Horse Guards Parade)鸣礼炮,标志两分钟默哀仪式开始。默哀结束后,由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号手吹响《最后一岗》,然后由皇家空军的小号手吹奏《起床号》(The Rouse)。然后由英国君主和著军装的其他资深王室成员献花圈。之后,在瓦尔赫所作的《贝多芬葬礼进行曲》的乐声陪伴下,其余观礼人员依次献花圈,次序如下:英国首相、英国及各部的各大党党魁、代表各英联邦国家的驻伦敦高级专员、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代表各海外领地)、第一海军大臣、总参谋长、空军参谋长、商船队代表、渔船队代表、商用航空队代表。不参加仪式的王室成员一般会在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大楼的阳台上观礼。仪式由伦敦主教主持,由皇家礼拜堂唱诗班唱颂歌,英国各宗教的代表出席仪式。在献礼仪式结束时,王室成员及公众会合唱英国国歌,之后王室成员离场。
王室成员离场时,各军种的仪仗队以正步行进随后离场,成为国殇日阅兵式的引导队伍,预备部队及学生军、圣约翰救护队、伦敦救护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福克兰群岛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波斯尼亚战争、北爱尔兰冲突、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战争中参战的军人加入阅兵式游行队伍。最后一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老兵参加的游行是2008年。在游行队伍经过战争纪念碑时,老兵们会献花圈。一名王室成员会在骑兵部队校场检阅游行队伍并受礼。
加拿大[编辑]
在加拿大,国殇纪念日(Remembrance Day)并不是每一个省都是放假的,共有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和新斯科舍省这三省不放假,但在其他省则有放假,不过有一些私人企业则不会放假,纪念是由每一年的第十一个月的第十一天第十一个小时开始,数万人聚在首都渥太华市的国家战争纪念址,为战争中不幸死亡的军人和平民祈祷,学校也会讼读《在佛兰德战场》这一首诗。国殇纪念日在加拿大的民间受到高度重视,从国殇纪念日的一周前民众就开始佩戴虞美人花,一直到11日11时默哀。虞美人花原本应该在默哀后摘下丢入墓地,因此现在大部分人在默哀后摘下。
澳大利亚[编辑]
在澳大利亚,国殇纪念日(Remembrance Day)是11月11日,但不是公众假期。纪念仪式在上午11时举行在战争纪念馆和全国各地的学校举行。澳大利亚另有更重大的澳纽军团日(4月25日)纪念在各次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因此近几十年来国殇纪念日日趋式微。其重视程度远不如英国加拿大等国,民众中也鲜有佩戴虞美人花。不过,在当地各行各业会在这一天的上午十一时,无论男女老少皆暂时停下手边的工作,诚挚默哀致意,想见仍有其重视度。
新西兰[编辑]
在新西兰,11月11日的纪念不甚重要。对于一次大战的纪念活动在是澳纽军团日(4月25日)举行,被民间称为虞美人花日(Poppy Day)通常是在澳纽军团日之前的星期五。二战前澳纽军团日和停战日(Armistice Day)同时具有纪念一次大战中阵亡的将士的活动,但停战日不如澳纽军团日重要。二次大战后政府试图将停战日转为国殇纪念日(Remembrance Day),但没有成功。从1950年代中期开始,这一天几乎被忽略,甚至连一些教会和退伍军人组织都停止了纪念活动。现在只有很少的组织和地方在11月11日举行纪念活动。
马来西亚[编辑]
马来西亚与其他英联邦国家相同,11月11日被政府定为国殇纪念日。每年的国殇纪念日活动都会在位于吉隆坡国会路的国家英雄纪念碑(National Monument)附近的纪念柱举办。马来西亚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以及来自英联邦各国的驻马最高专员[注 1]、士兵和民众都会出席。整个哀悼仪式也保留和延续了英国与英联邦的传统。
香港[编辑]
香港的和平纪念日原先是每年11月11日(1919年开始),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重归和平,1945年香港重光后改为11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又称Remembrance Sunday Day)。驻港英军、香港军事服务团、皇家香港军团会配合驻港英军乐队从兵营巡游至中环和平纪念碑,香港总督和政府官员会在中环和平纪念碑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悼念阵亡战士。
香港主权移交后,立法会1998年9月9日通过《1998年假期(修订)条例草案》包含废除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公众假期 1997年7月1日前称《香港重光纪念日公众假期》[6],被佛诞假期取代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香港重光纪念日,悼念活动合并在每年11月第二个星期日的和平纪念日举行。每年的纪念活动由香港退伍军人联会举办,在中环和平纪念碑举行。香港政府官员和多个宗教领袖出席(包括圣公会、天主教、东正教、佛教、道教、回教和锡克教)。纪念仪式沿用英联邦仪式,包括奏起《最后岗位》(The Last Post),并默哀2分钟。后再响起“Reveille”,再放置花圈及祷告,诵读Ode of Remembrance。在仪式上,香港警察乐队吹奏乐曲,香港航空青年团、香港少年领袖团、香港海事青年团负责仪仗,香港圣约翰救伤队和香港童军总会也会在场。
美国[编辑]
在美国,11月11日是退伍军人纪念日(Veterans Day)是美国联邦假日,这是美国重要的全国性节日,借由此节日向退伍军人、特别是由战场返国的退伍军人表达敬意。最初,美国总统威尔逊曾将11月11日定名为休战日(Armistice Day),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点正式停战,后改为退伍军人纪念日。
参见[编辑]
- 退伍军人日(Veterans Day)
- 《在佛兰德战场》
- 皇家加拿大退伍军人全国总会
- 退伍军人权利法案
- 澳大利亚退伍军人协会
- 马歇尔基金
- 皇家新西兰回归及服役会
- 澳纽军团日
- 《永志不忘》
- 虞美人
- 民族哀悼日
- 和平纪念日 (香港)
注释[编辑]
参考文献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