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无人机诞生以来,凭借其结构简单、质量轻便、成本较低和良好的机动性、隐蔽性等突出优势,广泛用于侦察、反潜、电子干扰、火力打击等领域,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战争的“空中新宠”、未来战场的“隐形利刃”。西方的一些军事专家甚至依托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作战平台,推出“零伤亡”战争理论。
无人机纳卡战场受瞩目
据《参考消息》在10月6日,援引《亚洲时报》刊登的一篇题为《无人机在纳卡战争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文章。文章认为,在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战争中,无人机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论是其取得的战果,还是双方互换的战损,无一不指向——无人机正在重新定义现代战争。
尽管从战场上的被击落数来说,无人机确实存在局限性。但是在摧毁高价值目标,尤其是在进行危险的进攻任务时,无人机无疑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成功。而且因为自身的成本,利用无人机来削弱对手的防空体系,哪怕是自杀式攻击,只要能够有效摧毁对手的防空体系,都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可以说,无人机通过无人操作的特性和低廉的价格,彻底改变了现代战争的一些规则。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变得越来越隐形化,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仿生化,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变得更加难以防范。
首先,隐形化,易让防空“失明”。无人机相比一般战机,体形要小很多,在大量采用复合、隐形材料后,其雷达反射面积进一步减少,并可利用地形掩护进行超低空飞行,从而让各种预警力量“视而不见”。其次,智能化,易让防空 “失灵”。智能科技的突飞猛进给无人机带来革命性变化,应用智能技术的无人机,真正具备自主飞行能力,自动识别目标,并自主发起攻击,不再依赖操作人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无人”机。
再次,仿生化,易让防空“失聪”。仿生学的发展给无人机装上了“加速器”,采用仿生原理研发的无人机,可以模仿真实鸟类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微小的体形容易规避雷达探测,具有强大的隐蔽性和生存能力。如德国研发的仿生蜻蜓能随心所欲地变换飞行方向,可垂直起降、折叠翅膀;而仿生蝴蝶则可翩翩起舞,重量最轻的仅32克,飞行速度达每秒2.5米。
由于无人机优点突出,世界军事强国都斥巨资研发,并广泛用于军事领域。目前,美军装备有7500多架无人机,几乎无战不用;俄军则装备有2000多架无人机。在叙利亚战场上,俄军每天都有60~70架各种用途的无人机在执行作战任务。随着技术发展进步,无人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大,正从作战支援保障角色向进攻主力演变,从而引发空战革命。
美国空军RQ-4“全球鹰”无人机
鉴于无人机带来的巨大威胁,世界各国军队逐渐开始重视反无人机研究。2011年12月,伊朗通过电子诱骗技术,成功俘获了一架美国当时最先进的RQ-170隐形无人侦察机,曾轰动世界。
无人机也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为对抗无人机提供了可乘之隙,主要表现为:
机动性不高。无人机飞行速度和航线一般比较固定,即使改变航线,也得进行大角度爬升;执行任务时,无法及时判断地面真假目标;遇到空中威胁时,不能做到先机制敌或改变航线。
隐身、防护能力有限。无人机尽管进行了隐身处理,但尚难实现真正的效果;虽然多数具有防御能力,但由于载荷有限,防身装备大受限制;多数不能识别敌我空中目标,有时会误敌为友;不能与有人飞机实施直接对抗。
易受电子干扰。无人机在作战使用中要依靠机载电子设备进行信息情报的收集,并由指挥控制中心进行遥控。其机载电子设备及与指挥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链路受到电子干扰后,会影响其作战效果,甚至失灵。为此,实施电子干扰将使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使用受到扼制。
如何抗击无人机?针对日益严重的无人机威胁 , 如何对敌无人机进行有效打击已成为防空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现是前提。为了远距离探测无人机,可采取立体多维的侦察手段,建立由卫星、雷达、无线电、对空侦察网组成多维一体的防空侦察预警体系,在预警时间上尽可能超前,在空间上尽可能扩大,并利用情报指挥自动化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掌握防空作战主动权。拓宽雷达波的频域 , 将其从厘米波段向米波段和毫米波段甚至红外波段、激光波段扩展 , 使雷达波频率在隐身无人机的隐身频域之外 , 隐身无人机的隐身效果就会降低或丧失。
然后,针对无人机防御和攻击能力偏弱的特点,可根据敌无人机基地和重要保卫目标的位置,对敌无人机活动主要方向、重要区域实施空中设障,对其一出动就“盖帽”。对无人机的起飞控制平台实施硬杀伤是一种对抗无人机的最彻底的方法。航空兵则可在敌无人机出没的航线上空巡逻、截击,以强大火力优势将其击落。防空部队可根据战场态势,采取立体设伏、火力摧毁。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就有10多架无人机被南联盟军队采取空地伏击战术击落或击伤后坠毁。
另外,还可实施电子干扰,令其机载电子设备受到影响甚至失灵,致使让无人机“心脏停摆”。既可以干扰无人机与指挥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链路,也可以干扰无人机的监视侦察系统。
充分利用先进的伪装技术,在无人机可能实施侦察的方向上,对作战指挥机构、通信枢纽、重要机场等目标实施严密伪装,力求达到“隐身化”;广泛使用伪装器材和模拟技术器材,如红外辐射器、热能施放器、运动目标模拟器、各种反射体和专用伪装器材或者发射红外诱饵弹,以有效对付无人机机载的红外侦察、雷达侦察和各种光学电子侦察器材;严格封锁战场信息,综合运用隐身、示形、佯动、电磁、制造假情报等各种伪装方法,造成真中有假、假中有真,欺骗、迷惑无人机,以隐蔽作战行动企图。
还有一种方法是烟幕迷盲。战争实践证明,有效使用烟幕可以使无人机侦察的效能至少降低3~4倍以上。人造烟幕不仅可遮挡可见光,吸收红外、毫米波,还可使激光传输距离大大缩短。为此,利用有利时机,在无人机飞行方向上或重点目标附近施放各种烟幕,在一定距离上形成数道具有一定高度、厚度和长度的烟幕帘,就能降低无人机机载的电子设备侦察效能,甚至阻断其激光、红外线的传输,使其无法准确拍摄真实图像,从而降低无人机的空中侦察、监视能力。
参考资料
1、未来防空作战抗无人机的趋势及对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