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艺术形式 |
---|
与世界上任何其他形式的岩石切割建筑相比,印度的岩石切割建筑在该国更加多样化和丰富。[1] 岩石切割建筑是通过从坚固的天然岩石中雕刻出来来创建结构的做法。不属于结构一部分的岩石被移除,直到剩下的唯一岩石构成挖掘内部的建筑元素。印度的岩石建筑在本质上大多是宗教性的。[2] [3]
印度有 1,500 多个已知的岩石切割结构。其中许多建筑都包含具有全球重要性的艺术品,并且大多数都装饰有精美的石雕。这些古老和中世纪的建筑代表了结构工程和工艺的重大成就。[4] 所付出的努力常常令参观者惊叹不已,但从一个方面看,岩石切割结构是一个装饰的采石场;移除的大部分石头通常用于其他地方的经济用途。[需要引用]
在印度,洞穴一直被视为圣地。扩大或完全人造的洞穴被认为与天然洞穴一样神圣。所有印度宗教建筑中的避难所,即使是独立的,都被设计成具有相同的洞穴般的感觉,因为它通常又小又暗,没有自然光。[5]
最古老的岩石切割建筑位于比哈尔邦的巴拉巴尔洞穴,建于公元前 3 世纪左右。在德干西部发现了其他早期的洞穴庙宇;这些大多是佛教圣地和修道院,可追溯到公元前 100 年至公元 170 年。最初,可能有与它们相关的木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恶化。
从历史上看,工匠们在他们的岩石切割寺庙中继承了木材的设计元素:熟练的工匠雕刻岩石以模仿木材的质地、纹理和结构。最早的洞穴寺庙包括Bhaja Caves、Karla Caves、Bedse Caves、Kanheri Caves和一些Ajanta Caves. 在这些洞穴中发现的文物表明宗教与商业之间存在联系。
众所周知,佛教传教士会陪伴商人走遍穿过印度的繁忙国际贸易路线。一些由富有的商人委托建造的更豪华的洞穴寺庙包括柱子、拱门和精致的外墙。它们是在罗马帝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贸易蓬勃发展的时期制造的。[6]
虽然在 5 世纪时建造了独立的结构寺庙,但继续平行建造岩石洞穴寺庙。后来的岩石切割洞穴建筑变得更加复杂,如埃洛拉洞穴。整体式神山寺被认为是此类建筑的巅峰之作。
虽然洞穴寺庙一直持续到 12 世纪,但岩石切割建筑在本质上几乎完全是结构性的。也就是说,岩石被切割成砖块并用于建造独立的结构。Kailash 是最后一座壮观的岩石开挖寺庙。[7] 许多岩石浮雕,浮雕雕刻在岩壁上的雕塑在洞穴外或其他地方被发现。在 21 世纪,尤其是在德干地区,继续发现相对较小的岩石切割遗址,主要是佛教遗址。[8]
早期的天然洞穴[编辑]
人类最早使用的洞穴是他们占据或用于各种目的的天然洞穴,例如神殿和避难所。有证据表明,这些洞穴在旧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首次有人居住并略有改变,直至公元前 6000 年左右。这些更改不属于体系结构。早期的例子包括用岩石切割设计装饰悬垂的岩石。[9]
现在被指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Bhimbetka 岩石庇护所位于德干高原的边缘,那里剧烈的侵蚀留下了大量的砂岩露头。研究人员发现原始人类在该地区的许多洞穴和石窟中制作的工具和装饰性岩画,最早的绘画可追溯到公元前 8,000 年左右。[10] [11] [12] [13] [14]
在佛陀时代(约公元前 563/480 年或约公元前 483/400 年),佛教僧侣也习惯使用天然洞穴,例如位于比哈尔王舍城西南的Saptaparni 洞穴。[15] [16]许多人认为它是佛陀在他死前度过一段时间的地方,[17]并且在佛陀死后(涅盘)举行了第一次佛教会议。[15] [18] [19]佛陀本人也曾使用过Indrasala Cave对于冥想,开始了使用天然或人造洞穴作为宗教静修场所的传统,这种传统将持续一千年。[20]
印度东部的人工洞穴(公元前 3 至 2 世纪)[编辑]
公元前 3 世纪,印度岩石切割建筑开始发展,始于比哈尔邦已经高度复杂且由国家赞助的Barabar洞穴,大约在公元前 250 年由Ashoka亲自奉献。[22]这些人造洞穴展现出惊人的技术水平,极其坚硬的花岗岩岩石被切割成几何形状并抛光成镜面般的光洁度。[20]
还有另一个洞穴具有巴拉巴尔洞穴的结构和抛光质量,但没有任何铭文。这是Sitamarhi 洞穴,距离Rajgir 20 公里,在Hisua西南 10 公里处,也是 Maurya 帝国的历史。它比巴拉巴尔洞穴小,尺寸仅为 4.91x3.43 米,天花板高度为 2.01 米。入口也是梯形的,至于巴拉巴尔洞穴。[23]
最后,Rajgir 的Jain Son Bhandar 洞穴,通常可追溯到公元 2 至 4 世纪,尽管如此,它仍具有让人联想到 Barabar 洞穴的广阔结构和一些不规则抛光的小区域,这导致一些作者认为它们实际上可能是与 Barabar 洞穴同时代,甚至更早,并将方便地创造一个先例和 Barabar 洞穴的进化步骤。[23]
在比哈尔邦的东南部,Udayagiri 和 Khandagiri 洞穴在印度奥里萨邦的布巴内斯瓦尔市附近建造,这些洞穴部分是天然的,部分是人工的。这些洞穴位于两个相邻的山丘上,Udayagiri 和 Khandagiri,在Hathigumpha 铭文中被称为Kumari Parvat。他们有许多建于公元前 2 世纪的精美而华丽的雕刻洞穴。[24]据信,这些洞穴中的大部分是在Kharavela国王统治期间被雕刻成耆那教僧侣的住宅区。[25]Udayagiri 的意思是“日出山”,有 18 个洞穴,而 Khandagiri 有 15 个洞穴。[26]
印度西部的人工洞穴[编辑]
在巴拉巴尔洞穴之后,直到公元 6 世纪,印度西部才在建造宗教洞穴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洞壁的抛光被放弃了,再也没有恢复。Karla Caves(公元 1 世纪)或Ajanta Caves (公元 5 世纪)等宏伟的洞穴也没有任何抛光。这可能是因为孔雀王朝的洞穴是由孔雀王朝政府奉献和赞助的,可以花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而后来的洞穴基本上是平民捐赠的结果,他们负担不起那么高的水平支出。[27]
第一波建设(公元前 2 世纪至公元 4 世纪)[编辑]
可能是由于公元前 2 世纪Mauryan 帝国的衰落以及随后在Pushyamitra Sunga统治下对佛教的迫害,人们认为许多佛教徒在安得拉王朝的保护下迁移到德干地区,从而将洞穴建设工作转移到印度西部:直到公元 2 世纪,人们一直在努力建造宗教洞穴(通常是佛教或耆那教),最终以Karla Caves或Pandavleni Caves达到顶峰。[20]这些洞穴通常遵循一个拱形计划,后面有一个供chaityas使用的佛塔,以及一个矩形平面图,周围有viharas单元格。[20]
当佛教传教士到达时,他们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洞穴中作为寺庙和住所,这符合他们禁欲主义和修道院生活的宗教观念。拥有平顶玄武岩丘陵、深谷和陡峭悬崖的西高止山脉地形适合他们的文化倾向。最早的Kanheri 洞穴是在公元前 1 世纪和 2 世纪发掘的,阿旃陀的洞穴也是如此,从公元前 200 年到公元 650 年,这些洞穴一直被佛教僧侣占据。[28] [29]由于佛教思想鼓励参与贸易,寺院往往成为内陆商人的中转站,并在贸易路线沿线提供住宿场所。
随着商业和皇家捐赠的增加,洞穴内部变得更加精致,内壁装饰有绘画、浮雕和复杂的雕刻。许多捐助者为建造这些洞穴提供了资金并留下了捐赠的铭文,其中包括俗人、神职人员、政府官员,甚至还有Yavanas(希腊人)等外国人,约占所有铭文的 8%。[30]立面被添加到外部,而内部被指定用于特定用途,例如修道院(viharas)和礼拜堂(查蒂亚斯)。几个世纪以来,简单的洞穴开始像独立的建筑,需要经过正式设计,需要技艺高超的工匠和工匠才能完成。这些工匠并没有忘记他们的木材根源,并在使用石头时模仿了木结构和木纹的细微差别。[31]
岩石切割建筑的早期例子是佛教和耆那教洞穴basadi、寺庙和修道院,其中许多都有gavakshas ( chandrashalas )。这些宗教的苦行本质使他们的追随者倾向于住在远离城市的山坡上的天然洞穴和洞穴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洞穴和石窟得到了加强和美化。尽管许多寺庙、修道院和佛塔已被毁坏,但相比之下,石窟寺保存完好,因为它们不那么显眼,因此不易受到破坏,而且由比木材和砖石更耐用的材料制成。现存石窟寺约1200座,其中大部分为佛教寺院。僧侣的住所被称为Viharas和洞穴神殿,称为Chaityas,用于会众崇拜。[31]最早的岩石切割的garbhagriha类似于后来的独立式 garbhagriha,它有一个带柱子的内部圆形房间,用于在佛塔周围创建一条绕行路径(pradakshina),以及一个供奉献者会众使用的外部矩形大厅。
第二次洞穴建设浪潮(公元 5 至 6 世纪)[编辑]
公元 2 世纪后,洞穴的建造逐渐衰落,这可能是由于大乘佛教的兴起以及相关的在犍陀罗和阿玛拉瓦蒂的密集建筑和艺术创作。[20]公元 6 世纪,随着阿旃陀和埃洛拉的宏伟成就,开凿洞穴的建筑将短暂复兴,然后随着印度教在次大陆取代佛教而最终消退,独立的寺庙变得更加普遍。[20] [22]
世界遗产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阿旃陀石窟是30 座岩石切割的洞穴佛教寺庙,雕刻在峡谷的垂直侧面,靠近位于Sahyadri山丘的瀑布供水池。与佛教洞穴的所有地点一样,这个洞穴位于主要贸易路线附近,从公元前 2 世纪或 1 世纪开始跨越六个世纪[32] 460 年至 478 年间,在Vakataka国王哈里森纳 (Harisena) 统治下,该遗址发生了一段密集的建筑活动. 发现了种类繁多的装饰雕塑、精雕细刻的柱子和雕刻浮雕,包括精美雕刻的飞檐和壁柱。[33]熟练的工匠制作活石,以在建筑和纹理和复杂的装饰性雕刻中模仿木结构木材(例如门楣),尽管这些建筑元素在古典意义上是装饰性的而不是功能性的。[31]
后来来自印度南部的许多印度教国王光顾了许多献给印度教神灵的洞穴寺庙。洞穴寺庙建筑的一个突出例子是巴达米的巴达米洞穴寺庙,巴达米是早期的Chalukya首都,建于 6 世纪。有四座从悬崖边开凿出来的洞穴寺庙,三座印度教和一座耆那教,包含雕刻的建筑元素,如装饰柱和支架,以及精雕细刻的雕塑和蚀刻丰富的天花板。附近有许多小型佛教洞穴圣地。[34]
岩石切割建筑也随着印度阶梯井的出现而发展,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 200 年至 400 年。[35]随后,在 Dhank(公元 550-625 年)建造水井,在Bhinmal(公元 850-950 年)建造阶梯式池塘。[35]
洞穴建设的最后一波浪潮(公元 6 世纪至 15 世纪)[编辑]
在埃洛拉 (Ellora),在主要洞穴群东北部的山上,有一座耆那教石窟神庙,里面有一尊 16 英尺(4.9 米)高的帕什瓦纳斯勋爵岩石雕刻像,上面刻有公元 1234/5 年的铭文。这个保存完好的图像两侧是 Dharaıendra 和 Padmavati,仍然受到积极的崇拜。铭文提到该地点是圣地查拉纳山 (Charana Hill)。[36]这是埃洛拉的最后一次挖掘。安凯堡石窟被认为是同一时期的 。
印度凿岩洞穴建设的最后一波浪潮发生在瓜廖尔,瓜廖尔堡垒周围有五组凿岩纪念碑,比埃洛拉帕什万塔石窟寺晚了两个世纪。它们包含许多不朽的耆那教图像。
西南集团:现在称为 Trisharagiri。[37]这群人是在驱车前往防御工事外的 Urvai 门时遇到的第一个人。瓜廖尔拥有后古普塔时期最古老的耆那教纪念碑。考古学家 LB Singh 将它们追溯到公元 6 至 8 世纪。[38]
东南组(通常称为 Ek Patthar Ki Bawadi 组或“ Gopachal Atishya Kshetra ”)、Urvahi 组(Siddhachal 洞穴、西北组和东北组均在公元 1440 年至 1473 年的托马尔统治期间被发掘。
公元 1527 年访问瓜廖尔的巴布尔下令摧毁瓜廖尔雕像。[39]然而,只有许多巨大的耆那教图像的面孔被毁坏,其中一些后来被当地耆那教徒修复。
整体式岩石切割镜腿[编辑]
Pallava建筑师开始雕刻岩石以创建结构性寺庙的整体副本。[5]直到早期Pallavas时期,岩石切割的洞穴寺庙分布的一个特点是它们没有向南移动到比 Arakandanallur 更远的地方,除了Kaveri 河南岸的 Tiruchitrapalli 之外,这是传统的南部边界南北之间。此外,在河流以南通常无法获得用于岩石切割结构的良好花岗岩暴露。[40]
岩石切割的寺庙是用一块大石头雕刻而成,并进行挖掘和切割,以模仿带有墙壁装饰和艺术品的木制或砖石寺庙。Pancha Rathas是建于 7 世纪后期的印度巨石切割建筑的一个例子,位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马马拉普拉姆 (Mamallapuram) 。
Ellora洞穴寺庙 16,即冈仁波齐神庙,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自上而下开凿的,而不是通常在山坡峭壁上开凿的做法。冈仁波齐神庙是通过在火山玄武岩悬崖岩石下 100 英尺深的单一、巨大的自上而下挖掘而创建的。它由克里希纳一世国王于 8 世纪委托建造,耗时 100 多年才完成。[41]位于德干高原马哈拉施特拉邦埃洛拉石窟的凯拉什神庙,或称第 16洞,是一座供奉湿婆神的巨大巨石神庙. 在这个地方建造了 34 个洞穴,但其他 33 个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洞穴被雕刻在高原岩石的一侧。冈仁波齐神庙的效果是一座独立的寺庙,周围环绕着用同一块黑色岩石雕刻而成的较小的洞穴神殿。凯拉什神庙雕刻着来自印度往世书的众神和女神的形象,以及天上若虫和音乐家等神秘人物以及幸运和生育的人物。[42]埃洛拉石窟也是世界遗产。[43]
没有时间表可以区分岩石切割寺庙的创建和用切割石头建造的独立寺庙,因为它们是平行发展的。独立结构的建造,尤其是佛教寺庙,始于公元前 3 世纪,而印度教寺庙则始于公元 5 世纪。[44]与此同时,直到 12 世纪,岩石切割的寺庙仍在继续挖掘。
阶梯井[编辑]
阶梯井是地面上的一个大洞,在一侧或多侧有台阶。它们在印度用于收集和保存季风雨中的水,以备旱季使用。这些台阶允许进入任何水位的水。它们在印度有大约 4,000 年的历史,首先出现在青铜时代的印度河流域文明中,在公元 5 世纪左右重新出现,然后一直建造到相对较近的时期,其中一些仍在使用。许多人的墙壁都用从别处运来的石头砌成,但也有许多是真正的岩石切割。最精致的装饰精美。它们主要分布在较干燥的邦,例如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45] 著名的例子包括:Chand Baori、Rani ki vav、Ambapur 的 Step-well和Dada Harir Stepwell。
画廊[编辑]
印度的石刻纪念碑[编辑]
- Aihole有3座耆那教寺庙
- 奥兰加巴德洞穴
- 巴达米石窟寺
- 巴格洞穴
- 象岛洞穴
- 埃洛拉洞穴有 12座佛教寺庙、17座印度教寺庙和 5座耆那教寺庙。[46]
- Gopachal 岩石切割耆那教纪念碑,瓜廖尔
- 坎赫里洞穴
- 伦亚德里洞穴
- 马哈巴利普拉姆
- Pancha Rathas
- 卡珠库马莱
- 潘达夫莱尼洞穴
- 皮塔克霍拉
- Undavalli 洞穴,安得拉邦
- 马马拉普拉姆的瓦拉哈石窟寺
- 坎格拉的马斯鲁尔神庙
- Bojjannakonda佛教遗址,安得拉邦
- Guntupalle 佛教遗址,安得拉邦
- Ramatheertham , 安得拉邦
- Gommateshwara勋爵雕像(BAHUBALI),Shravanabelagola,卡纳塔克邦
另见[编辑]
注释[编辑]
- ^ “建筑史——早期文明”。历史世界网。2006-12-18检索。
- ^ 神谷,武雄。《印度建筑概论》。indoarch.org 。2006-12-18检索。
- ^ Nangia, Ashish。“Ashish Nangia 的印度岩石切割建筑”。www.boloji.com 。2009-10-17检索。
- ^ “印度 10 个最令人惊叹的古代岩石切割结构”。奇迹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