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人物
旺顺阁是北京的一家老品牌。算上今年,老板张雅青已经入行36年了,3年的疫情,同样影响了她的65家门店。
5月8日,北京还在暂停堂食阶段,张雅青用个人号发布了一条抖音,在视频里,她红了眼睛,说今年,也许就是她经历过最难的时期——哪怕是2003年的非典,2012年的国八条,她都挺过来了,没觉得有现在这么迷茫。视频在餐饮圈被广泛传播,无数传统餐饮人听到了自己的心声。
我们在北京的旺顺阁总部见到了张雅青。她并没有对着我们大吐疫情的苦水,相反,通过她的讲述,我们发现,疫情更像是一个放大镜,或者加速器,把餐饮业存在的问题摆到了大众面前——在之前的很多年,我们习惯了餐饮业的热闹、喧哗,甚至是一种稳定,却忘记它也充满变迁和风险。
餐饮业更被时代的起伏影响。2012年,国八条出台,高端餐饮情势急速下滑,很多高级酒楼消失了。再到2016年,餐饮业迎来了资本的青睐,热钱涌入各个品牌,融资、扩张,才大宴过宾客,疫情又袭来。后来,短视频又来了,预制菜、电商,传统餐饮人开始追逐新的风口。
52岁的张雅青,经历了这一切,更能体会到时代这两个字的重量——她被时代馈赠过,“市场好的时候,怎么都好”。也被时代上过课,不好的时候,该怎么想办法收缩,怎么把握消费者的新变化。
在张雅青眼里,餐饮业的确是一面镜子,似乎在说,时代和商业变化莫测,而人总要去应对它们。
以下是张雅青的讲述——
一个亿没了
前几天,我的心里头又打鼓了。
堂食刚开,刚把人喊回来,把食材全都弄回来,给员工激发完斗志,要把卫生和服务弄好、要搞好营销……刚做完各种规划,结果疫情又来了,就是这个人情绪高涨的时候,咔碴——就又下来了。
疫情反反复复,不光是职业经理人、员工,包括我也一样,这种焦虑劲儿,忽上忽下,忽上忽下——心理预期上去了,一会儿又下来了,到底明天会怎么着?
所以我那天确实是有感而发,拍了一个抖音,说今年的情况是36年以来最难,说我从来没有这么迷茫过,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结果这条视频在我们餐饮圈里传播度蛮大,我自己也没想到。
但是,作为企业老板,我还是要有一颗淡定的心,得先安抚好底下。现在我们的店长、厨师长,比平时开堂食的时候还累,他们要在门口摆摊、去外头跑社群、联系企业订餐送盒饭、联系线上外卖……原来,我们把店里收拾干净、把员工训练好,等着客人来就行了,现在,都得自己出去找食儿吃。
事实上,做那点外卖,根本就不足以支撑这么大的费用。整个5月份,我们整个集团加起来还是亏了1800多万元。4月份大概亏了1000万元,因为我在上海也有店,上海没有营收,北京的人也普遍减少了。
像我们这种区域性的连锁企业,所面临的困难更大,因为开支费用更多。
最直接的就是房租。国家呼吁给小微企业重点帮扶,要求房租减免,但旺顺阁属于投资公司下面的分公司,我们注册的资金是5000万元,那就算中型企业,不一定能给减房租。我们也一直在争取、一直在打报告,目前有一半给我们明确回复,可以减一部分,1个月到3个月不等。房租之外,要支付的人工成本也会更高。5月份我们初步算,我们一个月的员工工资就有1700多万元,房租则是700多万元,这都是硬支出。
从2020年疫情到现在,我们一共关了20家店,投资也没收回来,如果按一家店平均500万元算,这一个亿没了。没了也没办法,就只能当没开过。包括现在,我还有4个店处在停业状态,都是因为所在的商业楼里有阳性,作为密接场所,直接关了。
但就算是开着店,也没人,说白了,都才三四成的生意。堂食开了之后,我也去了朝阳大悦城探店,几乎都没有人,不足五成。大悦城的餐饮商家超过200个,我才探了几家店?而且我去的都是有名的、平时是排队王的店,现在都不排队。
餐饮的繁荣能够体现商业的繁荣,也能体现市场的繁荣。反过来,一个餐饮业,带动的也是全行业,不仅仅是带动就业,还有果蔬粮油各方面,就连开店装修加桌椅板凳,也能对其他行业有利好。包括很多商场,也要靠餐饮来引流,比如吃完饭,再去逛优衣库,是一种互相搭配的行为。商场刚开的第三天,我去了趟国贸,都看不见啥人,店员比购物的人多——没有堂食了,逛街的人都少。
我们没有主动裁员,但毕竟也关了20家店,像石家庄的门店关了,一部分员工是北京调过去的,自然回到北京,还有从当地招的一些人,不愿意来北京,就只能原地遣散。
员工的工资也会缩减。之前,我们有提到过员工百万年薪计划,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股东分红,加起来有这个数额。市场好的时候,我们的区域总监、运营总监能拿到百万,甚至更多,我们的店长也能拿到。但现在的行情,企业自身都没赚钱,分红当然也就没了。这不是我们的问题,如果门店这两天能营业了,过两天又关了,那说什么都没用。
我们也只能期待疫情能得到控制,谁都怨不了,只有自己能救自己。
文|饶桐语编辑|楚明运营|栗子(节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