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4日 星期六

拋棄10萬員工撤離中國!第二個富士康出現?關停900億產能工廠

 

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頭蘋果,一舉一動牽動著許多國人的心弦,尤其這兩年的供應鏈外遷一事,一直挑動著許多人的神經。

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頭蘋果,一舉一動牽動著許多國人的心弦,尤其這兩年的供應鏈外遷一事,一直挑動著許多人的神經。這段時間,富士康在印度大規模投資擴產、招兵買馬,不僅計劃將3000億的產能搬出中國,拋棄32萬名員工,還計劃在印度打造出另一個「蘋果手機生產基地」。值得注意的是,繼富士康之後,「第二個」富士康出現了,它就是昌碩。

二十多年前,我國憑藉著政策紅利和廉價勞動力,吸引了不少海外企業來大陸建廠,昌碩就是其中之一。2004年昌碩在上海康橋工業區創立,主營業務為筆電、手機的生產製造。由於昌碩的母公司和碩是華碩的全資子公司,財大氣粗的背景吸引了一大批求職者應聘,也吸引了不少的代工訂單,其中就包括蘋果。

短短几年的時間就發展成全球第五大筆電代工企業,坐擁10萬名員工,每年為上海提供10%左右的GDP,年產能超900億。一度被視為上海的一個驕傲,不熟悉情況的人一直都將昌碩視為上海本土企業。然而,二十多年轉瞬即逝,許多事情出現了轉折!

前段時間,位於上海的昌碩突然宣布關停生產線,並開始向海外轉移,十萬員工也被全部拋棄!

關於昌碩關停生產線的原因官方並沒有正面回復,但結合當下的背景我們卻可以總結出一些結論。

首先,和碩、緯創、富士康是蘋果的三大主要代工企業,而昌碩又是和碩的子公司,同樣依賴蘋果的訂單。但受電子消費行業下行趨勢影響,蘋果的日子也不好過,據IDC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下降幅度高達19%,蘋果出貨量也下降了15%。

而今年,蘋果的老對手華為鳳凰涅槃,帶著自己的旗艦機型Mate60Pro重獲新生,憑藉小而美的創新功能和捅破天的衛星電話能力開始從蘋果手中奪回曾經失去的市場份額,郭明?也推測2024年華為有望重登國內出貨量第一的寶座,蘋果不得不加速布局海外市場,畢竟華為Mate60系列並不對海外市場銷售,外遷或許是蘋果業務增長的突破口。

其次,為贏得我方的戰略競爭創造條件,美「脫鉤」計劃也愈演愈烈,蘋果與中國的「蜜月期」最終還是宣告結束,蘋果加速向印度、越南市場轉移,數十家中企陸續被蘋果移除供應鏈,昌碩在內地的訂單也斷崖式下滑。

外界推測,蘋果未來的目標是讓印度的產能與大陸市場分庭抗禮,我們最不想看到,也是西方最想做的,就是中國工廠生產的iPhone僅供中國市場,通過低端製造業遏制我國產業鏈發展。富士康已表態不會完全搬離中國,昌碩想要從富士康口中奪食難度可想而知。

另外,昌碩所在地上海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而且人工成本本身就非常高,撤離上海、跟隨蘋果赴印,也能節約一大筆成本開支。

針對富士康、昌碩等蘋果代工企業的相繼撤離,不少網友開始擔憂,這十萬員工應該何去何從?是否會對中國製造業造成重創?

其實不管是蘋果主動撤離,還是美國打壓中國製造業,低端產業鏈的疊代更新本身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經階段。從美國到歐洲,從歐洲到日韓,從日韓到台灣、大陸,如今又開始向印度轉移,低端製造業本身就是由經濟發達的地區向經濟落後的地區逐漸轉移,所以我們不要執迷於留住這些製造企業。

我們要做的是,一方面加快產業鏈的升級,比如當新能源成為這個時代的風口,在智能座艙、電子產品、雷射雷達等汽車配件產業鏈替代蘋果、特斯拉等其他品牌;另一方面培養本土品牌,比如華為手機業務的回歸,帶動了歌爾、歐菲光業務重回巔峰,而每一條生產線都可以帶動幾萬人就業,養活幾萬個家庭。

所以蘋果及供應鏈企業從大陸向印度轉移,並不是中國製造業的末日,而是產業鏈升級、加速國產替代的拐點,關於此事,大家怎麼看?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雪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