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阵亡将士纪念日(Remembrance Day)



阵亡将士纪念日
正式名称阵亡将士纪念日
参与者英联邦
类型联邦性
意义纪念英联邦战争中的亡魂
日期11月11日
风俗默哀、游行
虞美人花是节日中一种纪念物品。
阵亡将士纪念日英文:Remembrance Day)订立于每年的11月11日,为一个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其他战争中牺牲的军人与平民的纪念节日。第一个国殇日于1919年在整个英联邦举行,原称“停战日”(英文:Armistice Day),于1919年11月7日英王乔治五世创立,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时结束。不同的地方对节日有着不同的称呼:阵亡将士纪念日流行于澳洲加拿大英国虞美人花日英文:Poppy Day)通用于马耳他南非退伍军人日英文:Veterans Day)为美国人的称呼;日本人称之为国民哀悼日日文:国民哀悼の日);在法国新西兰以及其他英联邦国家则称之为停战日英文:Armistice Day),这也是节日本来的名称,为国际通用。 [1][2]

目录

  [隐藏

[编辑]佩带虞美人花

加拿大国殇纪念日佩戴的塑料虞美人
被带在前襟的加拿大式样的塑料虞美人
阵亡将士纪念日一般会配带一种红色的虞美人花(和罂粟花同属不同种),佩带的原因是一个加拿大的军医John McCrae的一首诗《在法兰德斯战场》(In Flanders Fields)而来的,虞美人花被选择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惨烈的战场,法兰德斯盛开着虞美人花,而且虞美人花的红色正代表了壕沟中的鲜血。后来有人佩带白色的罂粟花,他们认为这代表和平。现在用于纪念活动的虞美人佩花多为塑料制品。各个国家的式样略有不同,比如英国是有绿叶陪衬的。

[编辑]各国的阵亡将士纪念日

[编辑]澳洲

澳大利亚阵亡将士纪念日(英文:Remembrance Day)是11月11日,但不是公众假期。纪念仪式在上午11时举行在战争纪念馆和全国各地的学校举行。澳洲另有更重大的澳纽军团日(4月25日)纪念在各次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因此近几十年来阵亡将士纪念日日趋式微。其重视程度远不如英国加拿大等国,民众中也鲜有佩戴虞美人花。

[编辑]加拿大

加拿大阵亡将士纪念日(英文:Remembrance Day)并不是每一个省都是放假的,例如安大略省魁北克省就没有放假,但在其他省则有放假,不过有一些私人企业则不会放假,纪念是由每一年的第十一个月的第十一天第十一个小时开始,数万人聚在首都渥太华市的国家战争纪念址,为战争中不幸死亡的军人和平民祈祷,学校也会讼读《在法兰德斯战场》这一首诗。阵亡将士纪念日在加拿大的民间受到高度重视,从阵亡将士纪念日的一周前民众就开始佩戴虞美人花,一直到11日11时默哀。虞美人花原本应该在默哀后摘下丢人墓地,因此现在大部分人在默哀后摘下。

[编辑]新西兰

新西兰的纪念活动在是澳纽军团日(4月25日)举行,被民间称为虞美人花日(英文:Poppy Day)通常是在澳纽军团日之前的星期五。二战前澳纽军团日和停战日(英文:Armistice Day)同时具有纪念一次大战中阵亡的将士的活动,但停战日不如澳纽军团日重要。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试图将停战日转为阵亡将士纪念日(英文:Remembrance Day),但没有成功。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这一天几乎被忽略,甚至连一些教堂和退伍军人组织都停止了纪念活动。现在只有很少的组织和地方在11月11日举行纪念活动。

[编辑]香港

Remembrance Day in Hong Kong 1.JPG
香港的阵亡将士纪念日原先是每年11月11日(1919年开始),1945年香港重光后改为11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香港总督和政府官员会在中环和平纪念碑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悼念阵亡者。
香港主权移交后,两次世界大战的纪念活动合并一起在阵亡将士纪念日举行。每年的纪念活动由香港退伍军人联会举办,在中环和平纪念碑举行。政府官员和多个宗教领袖出席 (包括圣公会天主教东正教佛教道教回教锡克教) 。纪念仪式沿用英联邦仪式,包括奏起最后岗位默哀2分钟,响起Reveille,放置花圈,祷告,诵读Ode of Remembrance香港警察乐队负责礼仪,香港航空青年团香港少年领袖团香港海事青年团和童军也会在场。

[编辑]另见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备注

  1. ^ The Remembrance Ceremony. rsa.org.nz [7 November 2006].
  2. ^ The Lamplighter Movement. networkoflight.org [7 November 2006].
6. "The Origin of the Two Minutes of Silence,"in Our Empire, vol. VI, no 8, 1931, p. 27.

[编辑]参考资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