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 | 德国、罗马尼亚 |
---|---|
头衔 | 索伦伯爵 勃兰登堡侯爵 普鲁士公爵 纽伦堡城主 拜罗伊特侯爵 勃兰登堡-安斯巴赫侯爵 普鲁士国王 德意志皇帝 纳沙泰尔亲王 罗马尼亚国王 |
创立 | 12世纪初 |
创立者 | 腓德烈一世,纽伦堡城主 |
最后统治 | 德国和普鲁士: 威廉二世(1888–1918) 罗马尼亚: 米哈伊一世(1927–1930,1940–1947) |
现任家长 | 德国和普鲁士: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亲王(1994–) 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 玛格丽塔王储 |
废位 | 德国和普鲁士: 1918年德国革命 罗马尼亚: 1947年共产党夺权 |
分支 | 霍亨索伦黑兴根(断绝) 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 霍亨索伦-海格尔洛赫(断绝) 罗马尼亚 |
霍亨索伦王朝(Hohenzollern)[注 1],为勃兰登堡-普鲁士(1415年-1918年)及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的主要统治家族。霍亨索伦家族起源于施瓦本公国境内的黑兴根附近,其始祖布尔夏德一世在11世纪初叶受封为索伦伯爵。领地在今上内卡河、施瓦本山和上多瑙河之间。
索伦伯爵腓特烈三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亨利六世的忠实支持者。1185年腓特烈三世与纽伦堡伯爵康拉德二世联姻,前者娶了后者的女儿索菲亚,因康拉德二世没有男性继承人。1192年,康拉德二世去世后,腓特烈三世成为纽伦堡伯爵腓特烈一世,此后该家族在索伦前冠以“霍亨”(意为“高贵的”)字样,称为霍亨索伦家族。他的两个儿子先后继承爵位,腓特烈四世继承索伦伯爵及纽伦堡伯爵领地,其后他于1218年将纽伦堡伯爵领地传给他的弟弟康拉德三世。索伦伯爵是腓特烈四世的子嗣信奉天主教的施瓦本系,而纽伦堡伯爵皆是康拉德三世的子嗣其后改为信奉新教的法兰克尼亚系。
霍亨索伦-法兰克尼亚系[编辑]
霍亨索伦-法兰克尼亚系的腓特烈三世是康拉德三世的长子,他通过继承获得拜罗伊特和库尔姆巴赫,其曾孙腓特烈五世在1363年被皇帝查理四世封为帝国伯爵。1415年,腓特烈五世的幼子腓特烈六世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称为选帝侯腓特烈一世。1473年,其第三子阿尔布雷希特·阿喀琉斯为选帝侯时立下规约:勃兰登堡选帝侯称号属于直系继承,非长子也有继承权,领地不得分割。据此,其长子约翰·西塞罗成为选帝侯。因此,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选帝侯系)在1618年通过继承得到普鲁士公国统治权。
在腓特烈·威廉大选帝侯统治时期(1640年-1688年),勃兰登堡-普鲁士日趋强盛,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为王国,选帝侯成为国王腓特烈一世,1871年,普鲁士国王霍亨索伦家族的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被推翻。
霍亨索伦-施瓦本系[编辑]
霍亨索伦-施瓦本系于16世纪在德意志西南部声势颇盛。1535年,伯爵卡尔一世获奥地利的伯爵领地锡格马林根与凡林根,1552年统辖凡尔施泰因。卡尔一世死后,1576年其二子分割领地,又形成霍亨索伦-黑兴根系和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1623年,两系都被列为帝国诸侯等级。
1849年,两系均臣服于普鲁士。1869年霍亨索伦-黑兴根系断嗣。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的卡尔·安东,获霍亨索伦亲王称号。其长子利奥波德1870年成为西班牙王位候选人,利奥波德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问题是普法战争的近因之一。次子卡尔在1866年起先后为罗马尼亚亲王、国王,称卡罗尔一世,直至1914年去世。其侄斐迪南及其后裔统治罗马尼亚直至1947年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
勃兰登堡选帝侯[编辑]
- 腓特烈一世(1415–1440)
- 腓特烈二世(1440–1471)
- 阿尔布雷希特三世(“阿喀琉斯”) (1471–1486)
- 约翰·西塞罗(Johann Cicero,1486–1499)
- 约阿希姆一世·涅斯托尔(Joachim I Nestor,1499–1535)
- 约阿希姆二世·赫克托尔(Joachim II Hector)(1535–1571)
- 约翰·格奥尔格(Johann Georg)(1571–1598)
- 约阿希姆·腓特烈(Joachim Friedrich)(1598–1608)
- 约翰·西吉斯孟(1608–1619)
- 格奥尔格·威廉(1619–1640)
- 腓特烈·威廉一世(大选帝侯,1640–1688)
- 腓特烈三世(1688–1701), 1701年加冕为普鲁士国王,称“腓特烈一世”。
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编辑]
- 腓特烈二世,1486年–1515年
- 格奥尔格,1515年–1543年
- 格奥尔格·腓特烈一世,1543年–1603年
- 约阿希姆·恩斯特,1603年–1625年
- 腓特烈三世,1625年–1634年
-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634年–1667年
- 约翰·腓特烈,1667年–1686年
- 克里斯蒂安·阿尔布雷希特,1686年–1692年
- 格奥尔格·腓特烈二世,1692年–1703年
- 威廉·腓特烈,1703年–1723年
- 卡尔·威廉·腓特烈,1723年–1757年
- 卡尔·亚历山大,1757年–1791年
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拜罗伊特)藩侯[编辑]
- 约翰(炼金术士)(Alchemist,1440–1457)
- 阿尔布雷希特·阿喀琉斯(1457–1486)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1471年成为勃兰登堡选侯
- 西格蒙德(Siegmund)(1486–1495)
- 腓特烈五世(1495–1521)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
- 格奥尔格·腓特烈(Georg Friedrich)(1557–1603)
- 克里斯蒂安(Christian)(1603–1655)
- 克里斯蒂安·恩斯特(Christian Ernst)(1655–1712)
- 格奥尔格·威廉(Georg Wilhelm)(1712–1726)
- 格奥尔格·腓特烈·卡尔(Georg Friedrich Karl)(1726–1735)
- 腓特烈(Friedrich)(1735–1763)
- 腓特烈·克里斯蒂安(Friedrich Christian)(1763–1769)
其他还有勃兰登堡-居斯特林藩侯(Markgrafen von Brandenburg-Küstrin),勃兰登堡-安斯巴赫-拜罗伊特藩侯(Markgrafen von Brandenburg-Ansbach-Bayreuth)和许多小诸侯。
普鲁士公国[编辑]
普鲁士第一任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为勃兰登堡-安斯巴赫兼勃兰登堡-拜罗伊特藩侯腓特烈二世的第三子,勃兰登堡选侯阿尔布雷希特·阿喀琉斯的孙子。
勃兰登堡-安斯巴赫家族[编辑]
- 阿尔布雷希特(Albrecht von Preußen)(1525–1568)
- 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Albrecht Friedrich)(1568–1618)
勃兰登堡主支[编辑]
- 约阿希姆二世(Joachim II Hector)(1568–1571)共同继承人
- 格奥尔格·腓特烈(Georg Friedrich,摄政,1578–1603)
- 约阿希姆·腓特烈(Joachim Friedrich,摄政,1603–1608)
- 约翰·西吉斯孟(Johann Sigismund,1618–1619;摄政,1608–1618)
- 格奥尔格·威廉(Georg Wilhelm)(1619–1640)
- 腓特烈·威廉一世(Friedrich Wilhelm I.)(1640–1688)
- 腓特烈一世(1688–1701)
普鲁士国王[编辑]
- 腓特烈一世(1701–1713)
- 腓特烈·威廉一世(1713–1740)
- 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Der alte Fritz)(1740–1786)
- 腓特烈·威廉二世(1786–1797)
- 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1840)
- 腓特烈·威廉四世(1840–1861)
- 威廉一世(1861–1888)
- 腓特烈三世(1888)
- 威廉二世(1888–1918)
德意志皇帝[编辑]
1918年以来霍亨索伦家族首领[编辑]
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德意志帝国以来霍亨索伦家族继续存在,头衔是普鲁士亲王。家族族长是:
- 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1941年
- 威廉皇储1941年-1951年
- 路易·斐迪南王子1951年-1994年
-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王子1994年至今
霍亨索伦王朝的其他分支[编辑]
霍亨索伦王朝资深连绵,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还是在前德国帝国有重要地位。法国反对利奥波德对西班牙王位的候选资格而导致了普法战争(1870-1871)并且建立(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然后是罗马尼亚亲王(1866-1881)和国王(1881-1947)。
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亲王[编辑]
- 卡尔·安东(1869年-1885年)
- 利奥波德(1885年-1905年)
- 威廉(1905年-1927年)
- 弗里德里希(1927年-1965年)
- 弗里德里希·威廉(1965年-2010年)
- 卡尔·弗里德里希(2010年至今)
罗马尼亚国王(1881年前称亲王)[编辑]
注释[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赛巴斯提安·哈夫纳. 《不含傳說的普魯士》. 由周全翻译. 左岸文化. 2012. ISBN 978-986-6723-65-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