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武装党卫军招募了大量非德国人,包括志愿者和应征入伍者。在1940 年至 1945 年间,总共有大约 500,000 名来自德国以外的非德国人和德国人被招募,其中大部分来自德国占领的欧洲。 [1]这些单位由Reichsführer下属的SS Führungshauptamt(党卫军司令部)控制。 SS 海因里希希姆莱。动员后,部队的战术控制权交给了国防军司令部(武装部队高级指挥部)。[2]
武装党卫军的历史[编辑]
Waffen-SS(武装 SS)是作为纳粹党的Schutzstaffel(SS;“保护中队”)的军事化翼而创建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933 年塞普·迪特里希 ( Sepp Dietrich ) 挑选了 120 名党卫军士兵组成的柏林特遣队,后来成为了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LSSAH)。[3] 1934 年,党卫军发展了自己的军事分支SS-Verfügungstruppe (SS-VT),它与 LSSAH 一起演变成 Waffen-SS。[3]名义上由海因里希·希姆莱 授权,武装党卫军发展了一个完全军事化的指挥和行动结构。二战期间,它从三个团发展到超过 38 个师,与Heer(军队)一起服役,但从未正式成为其中的一部分。[4]希特勒希望武装党卫军不应该被整合到军队或国家警察中,相反,它仍将是一支由受过军事训练的人组成的独立部队,由元首支配。[5] [6]
招募和征兵[编辑]
1934 年,希姆莱最初对新兵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们将是德国国民,可以证明他们的雅利安血统可以追溯到 1800 年,未婚,没有犯罪记录。新兵年龄必须在 17 至 23 岁之间,至少 1.74 米(5 英尺 9 英寸)高(Leibstandarte为 1.78 米(5 英尺 10 英寸) )。新兵必须拥有完美的牙齿和视力,并提供医疗证明。[7]到 1938 年,高度限制被放宽,最多允许进行六次补牙,并且允许配戴用于散光和轻度视力矫正的眼镜。[8]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开始后,物理要求不再严格执行。[8]跟随西方的运动1940 年,希特勒授权招募“被认为具有相关血统的人”,正如希姆莱所说,以扩大队伍。[9]一些丹麦人、荷兰人、挪威人、瑞典人和芬兰人自愿在德国军官的指挥下在武装党卫队服役。[10] [11]非日耳曼单位不被直接视为党卫军的一部分,党卫军仍然保持着严格的种族标准;相反,他们被认为是在党卫军指挥下服役的外国人。[12]
并非所有SS-Germanischen Leitstelle (SS-GL) 或 RHSA 的成员都强调纳粹国家在战争和占领方面的民族主义信条,而是关注泛日耳曼思想,包括剥夺政治精英的权力,而在同时,在种族平等的基础上,将其他国家的日耳曼元素融入帝国。[13] SS-GL 的一位领导人Franz Riedweg博士(党卫军上校)明确强调:
招募始于 1940 年 4 月,创建了两个团:Nordland(后来的SS Division Nordland)和Westland(后来的SS Division Wiking)。[9]随着人数的增加,志愿者被编入军团(有营或旅的规模);他们的成员包括所谓的日耳曼非德国人以及来自被占领土的德裔军官。反对元首的意愿——他禁止使用所谓的“种族劣等”人的军队——党卫军增加了外国新兵,并利用他们灵活地克服人力短缺问题。[14]其中一些外国武装党卫军单位被用于安全目的,除其他外。[14]
德国在巴巴罗萨行动期间入侵苏联后,来自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包括瓦隆人)、被占领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匈牙利和巴尔干地区的新兵签约。[15]到 1942 年 2 月,武装党卫军在东南欧的招募变成了所有德国少数民族的义务兵役。[16]从 1942 年开始,更多的非日耳曼新兵单位成立。[11]军团由来自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的男子组成以及来自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格鲁吉亚、乌克兰、俄罗斯和哥萨克的男子。[17]然而,到 1943 年,武装党卫军不能再声称总体上是一支“精英”战斗力量。以“数量扩张超过质量扩张”为基础的征兵入伍,很多“洋”单位只适合后卫任务。[18]
一种命名系统,用于根据原籍地正式区分人员。日耳曼单位将具有“SS”前缀,而非日耳曼单位的名称则以“Waffen”前缀指定。[19]具有日耳曼背景的志愿者组织被正式命名为Freiwilligen(志愿者)(斯堪的纳维亚人、荷兰人和佛兰芒人),其中包括出生在德国以外的德国人,称为Volksdeutsche,其成员来自卫星国家。这些人被组织成独立的军团,并在他们的名字上附加了Waffen的名称以供正式识别。[20]此外,德国党卫军维京师还招募了来自丹麦、挪威、芬兰、 瑞典和爱沙尼亚的历史。[21]尽管人手短缺,武装党卫军仍然以纳粹主义的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为基础,因此波兰人被特别视为“二等人”,波兰人是唯一一个既不自愿参加党卫军也不穿制服的民族曾创建过辅助警察。[22]早在 1943 年,武装党卫军就接受了它在乌克兰西部招募的 53,000 名新兵中的 12,643 名,到 1944 年,这一数字高达 22,000 人。[23]
1943 年爱沙尼亚的招募工作为爱沙尼亚武装党卫军第 20 师招募了大约 5,000 名士兵。[24]然而,在拉脱维亚,纳粹更为成功,因为到 1944 年,有超过 100,000 名士兵在拉脱维亚武装党卫军师服役。[24]战争结束前,在武装党卫军服役的外国人“大约 500,000 人”,包括那些被迫服役或被征召入伍的人。[1]历史学家马丁·古特曼补充说,一些额外的部队来自“东欧和东南欧,包括来自巴尔干半岛的穆斯林士兵”。[25]
战后[编辑]
在纽伦堡审判期间,武装党卫军被宣布为犯罪组织,因为它主要参与战争罪行并成为党卫军的“组成部分”。[26] [27]没有选择加入队伍并且没有犯下“此类罪行”的应征入伍者被确定免于这项声明。[28] [乙]
尽管被比利时当局缺席判处死刑,但比利时的合作者莱昂·德格雷尔还是逃到了西班牙。[29] 1946年,来自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大约150名与苏联作战并逃往瑞典的波罗的海士兵被引渡到苏联。[30]
战争结束时,第 15 党卫军哥萨克军团的人发现自己在奥地利,并向英国军队投降。尽管他们得到保证不会被遣返,但哥萨克战俘还是被强行送回了苏联。大多数人连同他们的家人因叛国罪被处决。[31] [c]
战后,西方盟国认为波罗的海武装掷弹兵部队的成员在目的、意识形态和活动上与德国党卫军截然不同。[32] [d]在 1946 年的纽伦堡审判中,被选入武装党卫军的爱沙尼亚人、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被确定为不犯罪,因为他们“夹在两个独裁政权之间,并受其支配。” [33]
在前SS Galizien的 11,000 名乌克兰成员中,他们向西逃亡,身穿德国党卫军制服,在意大利向英国投降,其中只有 3,000 人被遣返回苏联。其余的人作为流离失所者暂时留在里米尼,由于冷战的权宜之计,其中许多人成为英国或加拿大公民。[34]
纳粹德国招募的外国武装党卫军单位[编辑]
阿尔巴尼亚[编辑]
总计:6,500 至 8,000 [35]
比利时[编辑]
总计:18,000 人(大约“在弗莱明人和瓦隆人之间平分”)[40]
- SS-Freiwilligen Legion Flandern (1941): 875 [41]
- SS-Freiwilligen-Standarte Nordwest [36]
- 党卫军第 5 志愿突击队瓦隆[36]
- 第 6 党卫军志愿突击队朗格马克[36]
- 第 27 SS 志愿掷弹兵师 Langemarck (Flämische no. 1) [36]
- 党卫军第 28 志愿掷弹兵师瓦隆(瓦隆 1 号)[36]
- 党卫军第 5 师 Wiking 的佛兰德志愿者[42] [g]
保加利亚[编辑]
总计:700
- 党卫军武装掷弹兵团(第 1 保加利亚人)[36] [h]
- SS-Jagdverband Südost 的保加利亚志愿者。[43] [需要更好的资源]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编辑]
总数:77。创建于 1945 年 3 月下半月,从未见过战斗。
克罗地亚[编辑]
- 德国-克罗地亚党卫军警察和宪兵[45] [i]
- 党卫军 Handschar 第 13 武装山地师(克罗地亚第 1 师)[48] [j]
- 党卫军卡马第 23 武装山地师(克罗地亚第 2)[48] [k]
- 党卫军第 7 志愿山地师欧根亲王[54] [l]
- 党卫军 IX Waffen Mountain Corps (克罗地亚) [57] [m]
丹麦[编辑]
总计:6,000 [58]
- 丹麦自由军团(1941):1,164 [41]
- Waffen-SS 中的丹麦志愿者,其中大多数在SS Division Wiking和SS Division Nordland [59]
爱沙尼亚[编辑]
芬兰[编辑]
法国[编辑]
总计:9,000 [需要引用]
- SS Volunteer Sturmbrigade France [48] 1,688 (30 June 1944 [62] ) [o]
- SS 查理曼大帝第 33 武装掷弹兵师(法国第一)[48] 7,340 [64]
- Bretonische Waffenverband der SS(80 人)[65]
匈牙利[编辑]
总计:20,000 [35]
- SS-团团内伊 3,100 [66]
- 匈牙利党卫军第 1 滑雪营[67] [p]
- 党卫军第 22 志愿骑兵师玛丽亚·特蕾西亚[48]
- 党卫军匈雅提第 25 武装掷弹兵师(匈牙利第 1)[48]
- 党卫军第 26 掷弹兵师(匈牙利第 2)[48]
- 党卫军第 33 武装骑兵师(第 3 匈牙利)[48]
印度[编辑]
总计:4,500 [68]
- 印度武装党卫军志愿军团(1944 年起)[69] [q]
意大利[编辑]
总计:15,000 [35]
- 意大利自由军团[71]
- 第1突击旅,意大利自由军团[69]
- 党卫军第 24 山地师[69]
- 党卫军第 29 掷弹兵师(意大利第一)[69]
拉脱维亚[编辑]
总计:60,000 [72] [需要更好的资源]到 80,000 [35] [r]
荷兰[编辑]
总计:20,000 [s]
- SS Freiwilligen Legion Niederlande (1941): 2,559 [41]
- SS-Freiwilligen-Standarte Nordwest [69]
- SS 志愿掷弹兵旅 - Landstorm Nederland [69]
- 党卫军第 4 志愿装甲掷弹兵旅荷兰[69]
- 第 23 SS 志愿装甲掷弹兵师荷兰[69]
- 第 34 SS 志愿掷弹兵师 Landstorm Nederland [69]
挪威[编辑]
总计:6,000 [73]
- SS Freiwilligen Legion Norwegen [74] (1941): 1,218 [41]
- SS-Schijager-Batalljon Norwegen [74]
- SS-Volunteer-Panzer-Grenadier Regiment 23 “Norge”(作为SS Division Nordland [75]的一部分)
- 党卫军第 5 装甲师 Wiking的挪威志愿者[76]
罗马尼亚[编辑]
总计:250,000–300,000 [t]
- 武装党卫军中的罗马尼亚志愿者[74]
- 党卫军掷弹兵团(罗马尼亚第 1)[74]
- 党卫军掷弹兵团(第 2 罗马尼亚)[74]
塞尔维亚[编辑]
西班牙[编辑]
- Spanische-Freiwilligen-Kompanie der SS 101:240 [79] [需要更好的来源] [w]
- Spanische-Freiwilligen-Kompanie der SS 102 [74]
苏联(俄罗斯)[编辑]
- 党卫军 RONA 第 29 武装掷弹师师(俄罗斯第 1)[80]
- 党卫军第 30 掷弹兵师(第 1 白俄罗斯人)[80]
- 党卫军东部武装部队[74]
- Kaukasische Waffen-Verbände der SS [74]
- 卡明斯基旅,也称为 Waffen-Sturm-Brigade RONA [74]
- Tataren-Gebirgsjäger-团 der SS [74]
- Waffen-Gebirgs-Brigade der SS (tatarische Nr. 1) [80]
- 党卫军手榴弹兵旅 (weißruthenische Nr. 1) [80]
瑞典[编辑]
- Waffen-SS Abteilung Sveaborg。[X]
- 历史学家估计有 100 到 300 名瑞典志愿者加入了党卫军部队,其中包括党卫军第 5 师 Wiking [ 81]和第III 日耳曼装甲军团等。[82]
瑞士[编辑]
总共约有 1,300 名瑞士志愿者加入了党卫军。[83] [是]
乌克兰[编辑]
- 党卫军第 14 武装掷弹兵师(第 1 加利西亚)[80] [z]
- 党卫军第 30 武装掷弹兵师的乌克兰志愿者[84] [需要更好的资源]
- Dirlewanger旅的乌克兰志愿者。[84] [啊]
英国[编辑]
总计:54 [85]
另见[编辑]
Wikimedia Commons 拥有与Waffen-SS相关的媒体。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