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南海舰队出大事 军官示威推翻基地大门 抗议住房遭侵占 (6图)


2013622日上午,数百名转业副团级军官及家属,在南海舰队广州基地大门口示威,抗议基层军官的利益给剥夺。

示威者拉起三条大横幅,上面写着:「海军房改办欺上瞒下剥夺副团住房」;「献身海军二十年应享住房横遭侵占」;「广州海军副团职军官及家属泣血求房」。

由于示威者要求与工作组面谈被断然拒绝,现场群情激愤,推翻了基地的大门。海军出动大批警卫人员武力镇压,打伤多人,一军嫂被击中头部重伤昏迷。


据悉,南海舰队高层把给军官建经适房的一块地,违规出租给发展商,用来兴建广州华南致友汽车用品城,更将湛江、海南等地大批的师团干部调到广州来抢占集资房。去年99日,数百名营连级转业军官和家属,在基地大门口示威抗议。







去年99日,数百名营连级转业军官和家属,在基地大门口示威抗议

广州华南致友汽车用品城

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揭密中共支持「新疆獨立 」始末


編者按】早在1919年,前蘇聯就命令他在德國和匈牙利的黨徒,在德、匈兩國境內篡立了“俄屬”的“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和“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1937年11月7日,前蘇聯又在他的國慶日,命令他的黨徒“第三共產國際中國支部 ―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境內江西省瑞金地區篡立了俄屬的“第三個蘇維埃共和國”,即“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也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前身,並且頒布“憲法”稱﹕ “中國境內的各少數民族和各個地區的人民都能夠脫離中國、獨立建國”(第十四條)。為此,共產國際東方部部長米夫立刻於前蘇聯《真理報》攥文說:“當此日本佔領滿洲和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之際,這次蘇維埃代表大會,顯示了一個革命中國的存在!”

從此,直到1949年,中共終於將馬列中國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變成了馬列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前,為了“俄式共產革命”在中國的成功,他曾不惜採取過種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手段。其手段之一,就是煽動中國境內的各邊疆民族、甚至是內地的少數民族起義、暴動、直至獨立“建國”,甚至希望中國境內幅員遼闊的藏、蒙、維等民族都能夠脫離中國,然後再加入到世界上那個最大的“民主聯邦”―― 前蘇聯之內……。本文就是敘述了中共上述背叛和分裂中國的歷史罪行。請讀者認真一讀。


三區民族軍總指揮:伊斯哈克伯克(前左)
三區領導人:阿合買提江(前右)、阿巴夫(后右)、賽福鼎(后左)(網路圖片)

五十年代,中共在背後給台獨提供資金和武器,是中共壯大了台獨勢力。中共執政前,它也全力支持疆獨和蒙獨,國家分裂的始作俑者,中共現在是自食其果。

1944~1945在新疆伊犁、塔城和阿山地區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分離主義運動,分離主義分子甚至建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由於這次分離主義運動動搖了國民政府在新疆的統治基礎,在客觀上支持了共產黨奪取全國政權,因此被共產黨吹捧成“三區革命”。事實上,所謂的“三區革命”是在蘇聯的全面扶持下發生的,目的是為了徹底推翻盛世才控制的新疆省政權,代之以由蘇聯控制的傀儡政府。蘇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插手新疆,妄圖將其“外蒙古化”,建立一個脫離中國的、為蘇聯控制的獨立地區,或者一個象外蒙古那樣的“社會主義國家”。


民族軍的獎章,有點類似蘇聯的紅星(網路圖片)

早在1933年,蘇聯就在北疆的阿山地區策劃了一次反新疆金樹仁政府的暴動,由阿山地區哈薩克族頭人沙裏福汗策劃宣佈獨立。但是被新疆主席金樹仁及時派兵鎮壓下去。同年接受蘇聯資助和培訓的和田人伊敏。布格拉成立了“和田埃米爾國”,自任“和田埃米爾”。

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蘇聯多次試圖吞併新疆地區,將其改為“東突厥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為此扶植了很多新疆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團體,最有影響的是阿不杜力克木。阿巴索夫的“新疆共產主義者同盟”。1944年的“三區革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分離主義分子、蘇聯代理人、後任中共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的包爾漢曾自供道:“蘇聯方面大力援助了這個革命運動,使伊犁革命形勢不斷發展,一直擴大到塔城專區、阿山專區,成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也稱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這就是所謂‘三區革命’。它的影響還擴展到了南疆和西藏。其實,我們只要稍微分析一下這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所作所為,就知道它與所謂的革命不沾邊。

1944年11月12日在伊寧成立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臨時政府主席艾力汗吐烈是蘇聯烏茲別克人,一個泛突厥主義者。在蘇聯農業集體化年代他從烏茲別克跑到新疆佈道,在佈道時他大肆鼓吹新疆實行徹底“獨立”的泛突厥主義思想,被盛世才逮捕,從1937~1942年一直被關在伊寧的監獄。“三區革命”起來之後,在蘇聯的支持下,他奪得領導權,使他不僅是泛伊斯蘭主義者和泛突厥主義者的精神領袖,而且還是“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軍政事務的最高主宰者。


民族軍運動會獲獎人員合影。從戰士的裝束上看,有著濃厚的蘇聯色彩(網路圖片)

1945年1月5日,該臨時政府委員會舉行第四次會議,會上通過了九項宣言。在宣言中宣佈:“永遠消滅中國在東突厥斯坦領土上的專制統治”,“建立一個真正、自由、獨立的共和國”。

除此之外,分離主義分子還大肆屠殺漢人。1945年1月伊寧被攻克後,大批極端維吾爾族民族主義者手持木棒大刀,四處殘殺漢族人。

到事態被制止時,已經有大批漢人被殺,其中東北漢人幾乎無一倖免,連伊寧救濟院的殘廢漢人及漢人小學生都被拖到河邊用木棒打死。“三區革命”中被殺害的漢族平民數量至今沒有準確的統計,一般的估計是在二萬至七萬之間。1944年9月,蔣介石將盛世才調到南京,派吳忠信任新疆省長,並把各廳廳長都換成國民黨方面的人。蔣介石還命令馬步芳派一個軍的騎兵駐紮在新疆各地,對東突厥斯坦分離運動進行鎮壓。1945年期間,經南京政府與蘇聯交涉,雙方同意派代表進行談判。南京方面派出了張治中,三區派出了熱黑木江(團長)、阿不都哈依爾。吐烈、阿合買提江三人代表團。蘇聯派出一位代表。經過八個月談判後,制定了11條和平條款,取消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名稱,恢復伊犁、塔城、阿山三個專區的建制。

此後蘇聯仍試圖控制新疆地區,國民黨軍隊與“三區”軍隊隔瑪納斯河而武裝對峙。蘇聯代理人包爾漢稱:“以後儘管國民黨不斷破壞和平條款,企圖派國民黨軍佔領三區,但是由於蘇聯的支持和各族人民的堅決鬥爭,這一企圖始終沒有得逞,直到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整個新疆才完全統一,三區軍隊改編成中國人民解放軍”。1949年,阿合提買江和阿巴索夫等人由伊寧經蘇聯領空飛往北平,參與中共政治協商會議,在伊爾庫茨克附近失事。有分析家認為,這次事故可能是人為的。

所謂的“三區革命”一開始就是在蘇聯人操縱下的分離主義運動,運動中數萬無辜的漢人平民被大肆屠殺。但是,同為蘇聯人傀儡的中共,卻對“三區革命”給予很高的評價,1949年8月18日,毛澤東寫信給三區領導人阿合買提江說:“你們多年來的奮鬥,是我全中國人民民主革命運動的一部分。”1949年12月20日,曾經屠殺數萬漢人的三區民族軍被改編為中共解放軍第五軍。

提及新疆的和平解放,無法回避新疆三區革命,而提及三區革命。就不能回避新疆民族軍。所謂新疆民族軍就是新疆三區革命的武裝。部隊的淵源很多,內中成分複雜,其中主要組成部分有:

1、烏斯滿、達力克汗(1949年任新疆民族軍高級將領,在赴北京參加政協會議時由於飛機失事去世)的阿山哈薩克族武裝。這個武裝是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和蘇聯一手扶植下發展壯大起來的。烏斯滿和達力克汗都是新疆阿山地區哈薩克人,烏斯滿早在30年代就組織武裝反抗盛世才,在當地很有影響力,三區革命勝利後被三區臨時政府任命為阿山地區專員,1947年投靠國民黨政府,新疆和平解放後淪落成新疆最猖獗的土匪。1951年2月在青海柴達木被解放軍剿匪部隊活捉,兩個月後在迪化經公審後槍決。

2、新疆伊犁解放組織。該組織成分十分複雜,有大土耳其分子(東突分子)、泛伊斯蘭分子、極端民族主義分子、在蘇聯學習歸來的蘇共在伊犁地下組織成員、進步青年和伊犁民族起義人員(如鞏哈暴動人員)。人員眾多、裝備精良,是新疆民族軍的主力。

3、在南疆蒲犁(今天塔什庫爾幹)的蒲犁遊擊隊。該遊擊隊主要由柯爾克孜和塔吉克人組成,領導者是從蘇聯伏龍芝軍校學習歸來的伊斯哈克伯克(後來成為新疆民族軍高級將領,1949年赴北京參加政協會議時由於飛機失事去世)。該部隊在三區革命時期曾經數次進攻喀什,後來經過和談,大部經蘇聯進入伊犁地區。

4、在蘇聯駐塔城領事館幫助下建立的塔城戰鬥小組,領導人是司馬義也夫。司馬義也夫後來成為新疆民族軍的主力騎兵團團長,在新疆平叛戰鬥中戰功卓著。

1944年伊犁革命的起源是烏拉斯台各民族人民的起義,起義導火索是盛世才的“獻馬運動”,強征暴掠激起民眾的反抗。實際上三區革命的爆發有著更為深層的複雜原因,最直接的因素是蘇聯的態度。新疆與蘇聯有著密切關係,近現代新疆諸大事無一不和蘇 聯(俄國)有關,尤其是盛世才的上臺,更與蘇聯大有干係,蘇聯為了支持盛世才獨霸新疆,甚至還出動機械化部隊和空軍直接幫助盛世才打敗馬仲英。蘇聯如此明 目張膽地支援盛世才,目的不外乎要在新疆扶植一個極端親蘇的政權,以確立自己在新疆的勢力範圍,同時也為自己建立一個有效的戰略緩衝地帶。因此二戰後期盛世才突然從親蘇轉向親蔣後,自然引起蘇聯的不安,尤其是盛世才的412事件後,公開關押驅逐共產黨人,更讓史達林大為光火。

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在伊犁鞏哈暴動後,蘇聯內務人民委員部大批人員迅速趕往阿拉木圖,由蘇聯內務人民委員(即內務部部長)貝裏亞親自坐鎮指揮,許多在蘇聯成長、學習的少數民族共產黨人被派進新疆,如在盛世才時期返回蘇聯的前白俄鮑里諾夫、列斯肯,流亡蘇 聯的伊犁地區宗教人士艾裏汗·吐裏等,進入蘇聯接受先進思想的進步青年阿巴索夫和阿合買提江、受蘇聯訓練的軍事指揮人員伊斯哈克伯克、達力克汗等。伊犁革命組織就是這時候由蘇聯駐伊犁領事館牽線,聯繫當地民族宗教勢力和進步人士建立起來的。

鞏哈暴動初始,遊擊隊利用國民黨勢力在伊黎河穀空虛的契機,陸續取得了一系列戰鬥勝利,曾經一度佔領尼勒克。國民黨當局派遣接替盛世才擔任新疆臨時主席的朱紹良匆匆調集大批軍隊前往鎮壓,當鞏哈暴動吸引國民黨軍主力東進的時候,伊犁解放組織秘密得到蘇聯軍火、人員的援助,1944年11月7日夜(這天也是蘇聯十月革命紀念日)突然在伊寧發動起義。從蘇聯派遣回來的原二台公路養路段段長列斯肯(俄羅斯族)帶領一個經過精心訓練的遊擊隊在果子溝切斷了進入伊犁的唯一公路——迪(迪化,今天的烏魯木齊)伊(伊犁)公路(這條公路也是目前通向伊犁的咽喉要道,60年代,為了保證戰爭時期需要,我國在新疆天山腹地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天山公路,就是為了保證一旦312國道被敵人佔領,我們還有一個備用公路而修建的)。

當天,伊犁解放組織領導人阿巴索夫(三區革命領導人,也是三區革命的核心人物,1946年代表三區參加了國民黨的國大會議,與周恩來、董必武進行過接觸,1949年堅決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同年在接受毛主席邀請赴北京參加政協會議時因為飛機失事去世,年僅28歲)和蘇聯軍事顧問彼得·羅曼諾維奇·阿列克山德洛夫率領60人 的武裝(根據一些在伊寧的國民黨官員事後回憶,這批人員還身著蘇軍制服,佩帶蘇軍軍銜)從霍城越界潛入伊犁市區。他們首先切斷了伊黎河大橋的交通,國民黨 伊寧當局派遣一個排的兵力試圖重新奪回大橋,未出城即遭武裝人員伏擊。

入夜,鞏哈遊擊隊主力繞道趕到伊寧城,開始四處進攻國民黨守軍,起義很快取得了勝利,大批漢族人和國民黨軍隊被迫撤退到惠遠老城和艾林巴克(飛機場),起義部隊(內中包括有從蘇聯趕來的身穿軍裝的蘇聯正規軍和數十架蘇軍飛機以及大批從 蘇聯運來的火炮)在蘇聯軍事總顧問科茲洛夫的統一指揮下,到12月31日終於將這裏的國民黨守軍殲滅,守將陳伯良、高煒在惠遠城破時互相射擊自殺身亡。伊犁郊縣漢族官民紛紛逃亡,鞏留、新源、特克斯等地數百人向焉耆撤退,至玉爾都斯山被追及,生抵焉耆者只餘三十多人;昭蘇官民企圖翻越冰達阪退往阿克蘇,正值寒冬,最後抵達者只有十餘人。整個伊犁地區只有艾林巴克孤軍死守。


三區民族軍特克斯第一騎兵團和博爾塔拉第八騎兵團旗幟(網路圖片)

艾林巴克,在維語中為“髒園子”,位於伊寧東北,是全城最高處,北為飛機場,南是亂墳崗,原來是沙俄軍隊營房,當時是國民黨中央航空分校教導總隊。伊寧起義後,城內軍民退守此地約8000人。從1944年11月9日,起義部隊開始圍攻艾林巴克,久攻不克。1945年元月10日,國民黨第45師和預備第7師援兵試圖救援艾林巴克,其中第45師一個團冒嚴寒跨越天山抵達伊寧東郊,遭到大批裝備精良、受過正規訓練的起義部隊圍殲。艾林巴克守軍見救援不成,遂決定冒險突圍,突圍後殘餘2000軍民又被起義人員騎兵追擊,絕望中守將杜德孚(預備第7師副師長)、曹日靈(預備第7師參謀長)自殺,最後這批死守艾林巴克的軍民僅有800多人被俘(而被俘者也只有500多人,包括34名婦女被關押進監獄,其餘人皆“失蹤”。

伊寧被起義軍攻克後,大批極端民族主義者手持大刀木棒,四處搜殺漢人和華僑,到事態被臨時政府制止的時候,已經有大批漢人被殺,其中東北籍漢人幾乎無一人倖免,伊寧救濟院的殘廢漢人都被拖到河邊用木棒擊斃。幾十年後,還有一些極端分子威脅與之發生衝突的漢族人:“難道你忘記伊黎河水的顏色了嗎?”這裏說的伊黎河的顏色就是指當時虐殺俘虜和漢人將河水都染紅了。),伊犁全境得以解放。

伊犁全境尚未完全解放時,伊犁解放組織在1944年11月12日匆匆忙忙成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艾力汗·吐烈成為臨時政府主席,阿奇木伯克為副主席。這時期把持政權的是伊斯蘭教上層宗教人士和地主、舊封建統治時期的上層人士。所以臨時政府規定的國旗是綠地、中間是黃色星月標誌的帶有明顯伊斯蘭教標誌的旗幟。

臨時政府成立後,將各遊擊隊統一起來,成立了遊擊隊總司令部,總司令是阿列克山德洛夫,1945年1月中旬,國民黨軍隊援軍趕來救援艾林巴克守軍,在果子溝和遊擊隊發生激戰,同時國民黨軍隊謝義鋒一部在付出極大代價後翻越雪山抵達伊犁外郊。阿列克山德洛夫 驚慌失措企圖從霍城逃回蘇聯,結果被伊犁臨時政府撤去職務,代之以鮑里諾夫,同時蘇聯紅軍正規軍一個騎兵團和部分炮兵也迅速入境投入戰鬥,終於將國民黨援 軍擊潰。

1945年2月,伊犁臨時政府決定將遊擊隊總司令部改組為民族軍總指揮部。發佈兵役法,規定20—22歲“公民”要應徵入伍,服役三年,在目前總動員時期,23—44歲“公民”也要入伍。


1945年4月8日三區民族軍成立時的授旗儀式(網路圖片)

1945年4月8日,在伊寧市西公園(後來的史達林公園,好像現在叫人民公園)廣場上,隆重舉行民族軍成立大會,這標誌民族軍的正式成立。在大會上,臨時政府主席艾力汗·吐烈發表了帶有泛伊斯蘭主義、泛突厥主義、民族分裂主義內容的煽動性講話,並給民族軍各部隊授予標有伊斯蘭星月徽、寫有“為東突厥斯坦的獨立前進”文字的軍旗和寫有經文的白色伊斯蘭教教旗。授旗後還進行了閱兵式。

這時期的民族軍主要組成部分是:

1、1944年8月成立的烏拉斯台遊擊隊,也就是後來的鞏哈遊擊隊,這是伊犁起義的主力,人員最多。

2、阿巴索夫和阿列克山德洛夫在蘇聯編組訓練後秘密潛入的遊擊隊,人員雖然少,但是裝備精良,戰鬥力很強。

3、列斯肯率領的蘆草溝遊擊隊,這個遊擊隊主要是俄羅斯族人。

4、鮑里諾夫和伊斯哈克伯克從蘇聯帶回來的一個營騎兵(從各蘇軍邊防部隊抽調的人員)。

民族軍的軍銜分為士兵、尉官、校官和將官四級,肩章和軍服都仿照蘇軍式樣。肩章為藍、紅、白三色,以區分騎兵、步兵和炮兵;帽徽為鐵制,中間一內圈為天藍色,中心是一個橘紅色月牙和五角星。伊犁臨時政府聘請了一批蘇聯軍事教官,在霍兒果斯舉辦軍官培訓班,每期三個月。

民族軍總司令部下設後勤處、政治處、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偵察處、作戰處、人事處、總務處等機關。鮑里諾夫為民族軍總指揮、瓦爾沙諾菲·米哈伊洛維奇·莫日阿洛夫為總參謀長,阿巴索夫為政治部主任,艾尼(鞏哈遊擊隊指揮員)為軍事法院院長。總兵力大約15000人,各部隊有:

特克斯騎兵第一團
特克斯騎兵第二團
新二台騎兵第三團
蒙古族騎兵營(來自博爾塔拉的土爾扈特蒙古族)
錫伯族獨立騎兵連
騎兵補充團(鞏留)
回族獨立騎兵營
綏定步兵第一團
伊犁步兵第二團
伊犁預備第四團
直屬炮兵營
直屬警衛營。

步兵編制:每團2個營,每營3個連,每連3個排,每排4個班,全團大約2500人。
騎兵團編制:每團4個騎兵連和1個機槍連。每團約1000人。

團設參謀部、政治處、後勤處。有團長、軍務副團長、政治副團長、宗教副團長各一。

1945年2月開始,伊犁局勢已經穩定下來,革命開始向北疆和南疆發展。7月在民族軍和當地遊擊隊的夾擊下,塔城國民黨守軍、政府人員和漢族群眾1400多人逃入蘇聯,塔城解放。民族軍將塔城遊擊隊改編為額敏騎兵第4團和塔城騎兵第6團,並將原來的二台騎兵第3團和上述兩個團合併成立了獨立騎兵旅,該旅人員大約2400人,列斯肯為旅長。

此時北疆的阿山地區局勢更加混亂,烏斯滿和達列力汗兩次大規模進攻承化,但是並未能佔領。8月7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大約50多人的部隊和達列力汗的遊擊隊會合,第三次進攻承化,在國民黨軍隊的抵抗下,仍然未能奪取承化,9月,民族軍獨立騎兵旅趕來,9月6日再次包圍承化,國民黨守將高伯玉率守軍和百姓3000余人棄城北逃,希望能進入蒙古避難,但在中蒙邊境奧爾尕提達阪遭到蒙方阻攔;9日,民族軍趕到,捕獲高伯玉在內的國民黨官兵1130人。9月20日,在阿山的遊擊隊被改編為民族軍阿山哈薩克族騎兵團,達列力汗為團長。

4月,民族軍主力在蘇聯紅軍的步兵、炮兵、裝甲車和飛機的支援和參戰下開始向迪化進軍,到9月將戰線推進到距離迪化僅150公里的瑪納斯河西岸。

在南疆,蘇聯顧問納斯洛夫和阿巴索夫直出天山,進攻庫車,在阿克蘇一帶和國民黨軍隊展開拉鋸戰。

在蒲犁,以蘇聯的托合托米什為基地的遊擊隊在蘇聯軍事顧問的帶領下奪取了蒲犁等地,成立了蒲犁專署和蒲犁革命軍總指揮部。建立了柯爾克孜和塔吉克兩個團。每個團有2連,共有大約400人。


民族軍的肩章(網路圖片)

蒲犁的遊擊隊在成立蒲犁專署後,開始向英吉沙、喀什、庫車進軍。10月,遊擊隊和國民黨守軍對峙在這些地區,這時國民黨和談代表張治中開始和三區代表進行談判,由於談判直接涉及蒲犁對喀什的進攻,根據這一變化,在蒲犁的蘇聯軍事顧問和軍事人員奉命回國。但是蒲犁遊擊隊並非因此放鬆對喀什、莎車的進攻。1946年3月,民族軍派遣伊斯哈克伯克率領400多名武裝人員經蘇聯從伊犁來到蒲犁,準備再次進攻莎車、庫車和喀什。由於和談成功,6月,伊斯哈克伯克率幾乎所有的遊擊隊員返回伊犁。至此,三區在新疆的軍事行動告一段落。這時候民族軍總兵力達到29000多人,部隊包括:

A、總司令部直屬部隊(全部駐防伊寧):

1、騎兵營 700多人,營長納斯羅夫·紮克爾

2、警備大隊 500多人,負責警戒各政府機關。

3、伊寧後衛一團 1500人,團長廓列別闊夫

4、伊寧後衛二團 1500人,團長費達耶夫

5、伊寧後衛四團,團長卡裏別克,人數不詳

6、果子溝騎兵三團。團長列斯肯(俄羅斯族)

B、中線指揮部:

民族軍總指揮鮑里諾夫兼任中線指揮官,參謀長伯爾尼(俄羅斯族)。兵力10000餘人,下轄:

1、步兵第一旅(瑪納斯西岸),旅長莫古特諾夫,政委馬爾果夫。

2、步兵第二旅(瑪納斯西岸),旅長皮達尤夫,政委毛拉洪。

3、獨立迫擊炮營(瑪納斯西岸)。

4、塔城騎兵第六團(石河子)團長杜桑別闊夫·卡依薩,副團長加爾各答·巴巴黎闊夫,參謀長沙木·沙比托夫(犧牲後由哈薩克人努爾蘭·別蓋巴耶夫接替),政委阿不都拉克汗·約爾肯。

5、鞏留騎兵第五團(喬坎)。

6、鞏留騎兵第七團(喬坎),團長玉素甫汗·昆拜,副團長買特尼亞紮洛夫·土爾孫(柯爾克孜人),1200多人。

7、獨立騎兵旅(瑪納斯西岸,下轄額敏騎兵第四團和二台騎兵第三團),旅長列斯肯,政委木拉克加力。

8、回族騎兵第十團(石河子),團長馬索爾(回族),600多人。

9、蒙古族騎兵第八團(沙灣),團長葉兒迪(蒙古族),政委葉蔑諾夫·托克特,870人。

10、步兵第四團(安集海)。

11、通訊連(石河子)。

12、錫伯大隊,大隊長納爾巴諾夫,政委米爾提桑,170多人。

C、南線指揮部:

民族軍副總指揮伊斯哈克伯克兼任指揮官。下轄:

1、騎兵第一旅(昭蘇),伊斯哈克伯克兼任旅長。

2、騎兵第二旅(尤魯都斯),旅長努爾巴也夫,政委達卡也夫。

3、特克斯騎兵第一團(穆紮爾達阪),團長買吾列諾夫(柯爾克孜人)。

4、特克斯騎兵第二團(夏塔),諾阿比亞耶夫(柯爾克孜人)。

5、特克斯騎兵第三團(昭蘇),波爾格耶夫(塔塔爾)。

D、阿山地區:

獨立騎兵團,團長達列力汗。

此時三區民族軍總兵力根據民族軍司令部幹部處處長玉素甫汗·昆拜的記錄,“全軍共有29650人,戰士中60%為哈薩克人”。霍齋·松哈什在他的回憶文章《三區革命武裝力量簡述》中提到:“作戰期間,由蘇聯而來的俄羅斯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塔塔爾族軍官是三區革命軍軍事技術的傳播者。三區民族軍共17個團,其中13個團是騎兵團,2個獨立騎兵師,5個步兵旅”。


民族軍使用的輕機槍(網路圖片)

三區民族軍和國民黨軍隊對峙在瑪納斯河沿岸,國民黨守軍調集大批部隊,“死守大迪化”,國民黨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參謀長郭寄鞽奉命抵達迪化,將第46師部署在綏來,在這裏成立前線指揮部,第46師師長徐汝誠擔任指揮官,以瑪納斯河為第一道防線。謝義鋒的新2軍軍部由綏來遷移到景化(今天的呼圖壁)為第二道防線。從青海趕來的整編騎兵第1師(馬呈祥)接替暫編第3師的防地,進駐迪化、景化一帶;暫3師調往焉耆。第43軍楊德亮指揮的新45師加強伊吾、哈密的防守,其中徐達率領新45師一部防守在七角井。

儘管如此,國民黨第八戰區司令長官朱紹良仍然十分擔心迪化將不保,在戰事最危急的時候,朱紹良曾經八小時內給蔣介石連發三份急電“……內乏可用之兵,外無一旅之援……迪化危在旦夕,卑職惟有以身殉職,與國土共存亡,上報党國……懇請鈞座速籌良策”,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政府順應抗戰勝利後全國和談的潮流,開始通過蘇聯的斡旋與三區政府進行和談。1945年7月5日,蔣介石在一次關於中蘇會談的討論會上提出:“蘇聯政府如果能保證中國對東北和新疆的領土和行政主權,對中共和新疆變亂不再作任何支援,中國政府才考慮蘇聯有關外蒙的要求”。

會議後,蔣介石向在莫斯科與蘇聯談判的宋子文連發兩道密電,指示可以“允許外蒙戰後獨立”,但蘇聯必須承認“東北領土主權和行政之完整,對中共及新疆變亂不再做任何支援”。宋子文根據蔣介石的電令,向史達林提出,蘇聯政府如果能在幫助中國評定“新疆變亂”等問題上作出承諾,中國政府可以在外蒙問題上作出讓步。史達林表示,無論延安、新疆均服從蔣委員長的領導,蘇聯只支援國民政府,可以根據中國政府的要求發表聲明,並答應宋子文關於制止從蘇聯往新疆“偷運”武器的要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後,1945年9月,莫洛托夫和王世傑在倫敦就“新疆伊犁事件”磋商時表示,這個事件是臨時現象,不久就可以平息,於是在得到蘇聯的保證後,蔣介石開始在公開場合表示“願意和平解決新疆問題”。

和談進行了將近半年,在1946年4月 終於達成協定,新疆進入了短暫的和平時期。三區政權也隨即發生重大變化,在蘇聯直接干預下,三區臨時政府高層人員中的一部分封建勢力、宗教人士和泛突厥人 士被清除出領導層,原臨時政府主席艾力汗在一天夜晚被蘇聯駐伊犁領事請進領事館參加聯誼會,隨即被扣押並迅速送入蘇聯(後來不知所終)。三區政府的核心現 在由從蘇聯學習歸來的進步人士組成,首腦為擁護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阿合買提江·哈斯木(伊寧人,早年去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回國後被盛世才關押進監獄,1944年10月出獄後既參加伊犁革命,逐步進入臨時政府高層,後擔任和談代表,和談後任新疆聯合省政府副主席,1949年接受毛主席邀請,在赴北京參加政協會議途中因飛機失事去世,年僅38歲)和阿巴索夫。

三區民族軍在和談後根據協定被改編為6個團: 其中步、騎各3個團,這些部隊分別駐紮在伊犁、塔城、阿山境內。後來隨著後來事態的發展,三區民族軍這個稱號及其軍銜、服裝在三區內部依然沿用。1946年12月1日,和談後成立的伊犁專署機關報刊登了民族軍政治部就徵兵工作發佈的《告全體同胞書》,內中指出:“我們不但要保留民族軍,而且還要在阿克蘇、喀什等地組建民族軍”。

新疆主席張治中也承認這點,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本來三區對軍事條款規定,當初有相當誠意付諸實施;可是因為阿山問題(即國民黨支持烏斯滿背叛三區,轉而進攻三區的阿山事件)的發生,一切遂陷入停頓。”1947年夏天,民族軍突破了國民黨的限制,擴大編制,壯大實力。到1949年8月,民族軍共有5個騎兵團和3個步兵團,另外還有一個獨立的騎兵營和大約500人的後勤人員,總兵力達到14020人。擁有各種步槍9088支,短槍184,輕機槍405,重機槍68,迫擊炮66,火炮12,高射炮7,擲彈筒55,手榴彈14480,戰馬5522,運輸馬匹521,馬車311,輕型坦克2,裝甲車1,飛機42(可以使用的有14架,6架轟炸機和8架戰鬥機),軍用車輛30。此時民族軍的總司令為伊斯哈克伯克,其編制大致如下:

其編制如下:

總指揮部(伊犁,編制3401人)

總指揮:鮑里諾夫(1946年6月22日,和談協議簽字,鮑里諾夫受命連夜返回蘇聯,接替他職務者為剛從南疆返回的伊斯哈克伯克)。

副總指揮:達力克汗。

參謀長:馬加諾夫

政委:卡塞諾夫(維吾爾族)

政治部主任:努爾山德洛夫(後來為曹達諾夫)

總指揮部直屬單位:

1、錫伯聯絡大隊,106人。

2、警衛連 ,280人,連長塞勒別烏·買提索夫。

3、後勤部,部長拉索洛夫(烏茲別克人)。

4、醫院,119人。

5、警備營,498人,營長瓦利諾夫。

6、後衛團,1359人,團長沙木薩克,參謀長巴吾開依,政委沙迪闊夫,政治部主任努爾塔約夫·阿吉。

7、軍事學校,校長努爾迪耶夫,副校長艾山·居努斯

各戰鬥團建制如下:

1、烏蘇步兵一團,駐紮烏蘇,團長馬爾庫甫·艾斯卡闊夫,參謀長拉瑪桑,政委卡依木·木沙,全團1837人。

2、伊寧步兵二團,駐紮安集海,團長阿依吐安,全團1989人。

3、沙灣騎兵團,駐紮沙灣,團長葉蔑諾夫·買買提明,參謀長蓋瑪迪耶夫·買力克(塔塔爾族),政委拉克莫夫·阿不列孜,政治部主任卡依達爾,全團1108人。

4、和豐騎兵第二團,團長玉素甫汗·昆拜,副團長加爾各答·巴巴黎闊夫,參謀長沃斯帕諾夫·拉瑪桑。

5、炮兵大隊,駐紮安集海,大隊長阿斯哈提·帖畢波夫,參謀長索裏坦·阿裏,政委莫沙耶夫,政治部主任沙木沙克,全隊323人。

6、摩托車廠,廠長波爾比耶夫(俄羅斯族人),全廠216人。

7、烏蘇軍醫院,院長拉恰提·卡比約林(塔塔爾族),全院27人。

8、恰特騎兵一團,團長葉斯帖蔑斯·波拉裏,該團為空後備團,負責戰時動員徵集新兵。

9、特克斯騎兵團,駐紮玉勒都斯,團長毛列諾夫(柯爾克孜),後來由艾裏耶夫·哈密提接任,參謀長阿馬諾夫,政委庫爾巴諾夫,政治部主任馬木托夫·庫爾班,全團1037人。

10、迪化騎兵第三團,團長巴達裏汗·蘇古爾巴耶夫,副團長艾山·居努斯,參謀長斯德闊夫·沙拉依丁,政治部主任艾波杜瓦利,全團1225人。

11、塔城騎兵第四團,團長斯塔丁闊夫(俄羅斯),參謀長努克索夫,政委巴勒喀什·巴甫洛夫,全團1315人。

烏斯滿投靠國民黨政府後,三區政府在阿山建立了北線軍事司令部。指揮官為達力裏汗·蘇古爾巴耶夫,其下屬單位包括:

1、承化衛戍第六大隊,大隊長卡斯莫夫·艾波拉卡提,參謀長努拉克買提。政委託克特,全隊296人。

2、醫院,院長阿卡提(塔塔爾),30人。

3、承化騎兵第三團。

4、和豐騎兵第二團。

5、塔城騎兵第四團。

6、蒙古騎兵營,營長葉兒迪,政委葉蔑諾夫·托克特,全營588人。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國內取得決戰性勝利,1949年3月的中共中央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周恩來就與王震談到了進軍新疆的問題。6月,劉少奇代表中共代表團在莫斯科與蘇聯進行談判,談判期間,蘇聯建議中國人民解放軍加速進軍新疆,並主動提出可以利用三區革命力量。中共中央隨即決定,派遣在莫斯科的中共代表團成員鄧力群同志作為中共中央聯絡員負責與三區政府聯繫。


民族軍使用過的手槍(網路圖片)

1949年8月14日,鄧力群帶領3名工作人員和一部電臺取道阿拉木圖到達伊寧,經過蘇聯領事的安排與三區領導人會晤,並與中共中央建立了電臺聯繫,這就是在新疆和平解放期間著名的“力群台”。通過力群台,中共中央瞭解了有關三區的詳細情況。

事實上這並非三區領導人和中共的第一次接觸,早在1946年,阿巴索夫和阿合買提江作為新疆國大代表去南京參加國民大會的時候,就在積極尋找中國共產黨。1946年12月5日深夜,25歲的阿巴索夫獨自一人秘密前往中國共產黨駐南京辦事處見到了董必武,阿巴索夫轉交了新疆共產主義同盟致中共中央的信,信中提出:“請中國共產黨把人民革命黨接受為自己的下屬組織,請中央派幹部來領導工作,請派技術幹部攜帶電臺到新疆工作”,董必武當晚即電告中央,電報說:“新疆國大代表阿巴索夫,系新疆省府委員兼副秘書長,原伊寧起義首領之一,來會我,稱在新疆有一個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組織,在新疆解放區公開,在迪化和其他地點還是秘密的。現有15000人。領導同盟的共11人,曾要求加入聯共。聯共以蘇聯外交關係,未允。”中共中央非常重視董必武的來電,第二天周恩來親自起草複電劉少奇簽發。複電說:“甲、望向阿同志詢問:1、新疆整個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情況及其發展。2、新共同盟之具體主張。3、阿同志可否帶工作人員一道回新,並建立與延安電臺聯絡。

乙、……並向阿同志聲明下列各點:1、中共願與新共聯盟第一步建立友誼關係;2、派去之代表,其任務只是聯絡與觀察;3、新共同盟11人入黨事,原則上歡迎,但具體解決須聯絡代表到後經電報決定;4、新疆工作,應以新共同盟為領導中心……”。

12月11日晚,阿巴索夫再次去梅園新村會見董必武,董必武安裝中央指示答復了阿巴索夫,並派遣彭國安(在新疆化名王南迪)帶電台一部隨同阿巴索夫回新疆。1月4日,阿巴索夫、阿合買提江和彭國安攜帶中共中央七大檔和毛澤東、劉少奇的著作返回迪化,彭國安住在阿巴索夫的家中,但是因為彭帶去的電臺功率太小未能和延安建立直接聯繫,但是這個電臺在彭來到伊寧後,經常抄收新華社的消息在三區進行公佈和宣傳。

鄧力群的到來標誌著三區革命正式接受中共的直接領導。8月17日,鄧力群會見了阿合買提江和伊斯哈克伯克,阿巴索夫擔任翻譯,鄧力群將中共中央的希冀和意見向三區黨政軍領導做了通報。8月18日,毛主席以政協籌備委員會主任的名義,向阿合買提江發來正式邀請信,邀請三區派遣代表參加在北平舉行的新政治協商會議。8月20日,阿合買提江回電中共中央,接受邀請,即刻赴京。

8月22日,阿合買提江、阿巴索夫、伊斯哈克伯克、達列力汗、羅志澄人從伊寧出發,取道蘇聯前往北平,8月27日,他們所乘坐的蘇聯飛機在伊爾庫茨克外貝加爾湖地區撞山失事,機上人員全部遇難(這是一個非常不幸的事件,提起來讓人痛心,阿合買提江當時才38歲,而阿巴索夫僅28歲, 這兩位就是三區的首腦,而伊斯哈克伯克和達列力汗都是三區民族軍的軍事最高指揮人員,同機遇難,等於三區突然喪失了全部的黨政軍一把手)。三區政府又派遣 了以賽福鼎為首的代表團前去北平參加會議,在會議期間,毛主席親自批准了賽福鼎的入黨申請,並決定新共同盟的中央委員會委員直接轉入中國共產黨,“可以不要預備期”。

新疆和平解放時期,三區民族軍派遣部隊開赴新疆各地迎接西北野戰軍的到來。1949年12月20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佈命令,將民族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軍,任命列斯肯為軍長,馬爾果夫為副軍長兼任參謀長,頓星雲為政委、曹達諾夫為副政委,下轄兩個步兵師和兩個獨立騎兵團。



民族軍的坦克,估計是拍攝在進軍昌吉的途中(網路圖片)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軍序列:

軍長列斯肯,政委頓星雲

第13師:師長葉蔑諾夫·買買提明,政委馬洪山。駐紮喀什

37團駐紮阿克蘇,團長巴依紮闊夫·阿曼托爾,政委王剛真

38團駐紮喀什,團長馬木托夫·庫爾班

39團駐紮和田,團長艾波德列依木·沙木沙克,政委黃威。

第14師:師長依不拉依木·巴依,政委胡真。

40團駐紮烏魯木齊,團長約瑟夫·馬克蘇提江,政委董善生。

41團駐紮防城,團長艾列克桑克,政委張師峰。

42團駐紮伊寧,團長烏斯曼·拉瑪桑。

第43騎兵團,原民族軍承化騎兵團,又稱承化騎兵第一團,團長巴達裏汗·蘇古爾巴耶夫。

第44騎兵團,又稱果子溝騎兵第二團,團長蘇發宏,政委崔寶成。

這些部隊在後來新疆剿匪戰鬥中都立下赫赫戰功,其中司馬義也夫指揮的原三區民族軍騎兵東出伊吾,成功解救伊吾之圍,功勞最為顯著。根據1950年9月五軍副軍長兼參謀長馬爾果夫的一個統計資料,當時五軍全軍中哈薩克族人6866人,維吾爾族人5567人,柯爾克孜族人206人,回族229人,漢族人92人,塔塔爾族人185人,俄羅斯族人487人,蒙古族人731人,達斡爾族人21人,錫伯族人159人,塔吉克族人8人,烏茲別克族人183人,共計14840人。50年代,第5軍除13師38團和14師40團保留外,其他部隊就地轉業。被保留的兩個團1969年還在北疆地區野戰部隊序列負責北疆防務 ,經過解放軍的大規模精簡,現在不知道還在不在。

三區民族軍到此終於成為歷史的一個名詞,但是民族軍留下的影響極其深遠,一些民族軍將領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軍官,其中馬爾果夫後來成為伊犁軍分區司令,曹達諾夫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蘇聯對三區的影響十分深遠,用鄧力群的話說就是沒有蘇聯的幫助,三區革命是不可能成功的,而彭國安則說的更為直接:“三區就是蘇聯打出來的”,三區革命與蘇聯的聯繫如此緊密,可以想像三區民族軍眾多官兵與蘇聯的關係,有未經證實的資料說在新疆和談成功之前,三區民族軍排以上幹部均為蘇軍派遣來的正規軍官。民族軍中也有大批蘇聯援助的武器裝備,根據錫伯族騎兵連成員在90年 代的回憶錄中提到,新疆和談成功後,有正式的命令收回部隊中所有帶有俄文字元標示的武器,代以繳獲的國民黨武器。

至於三區政府和蘇聯的關係自不必說,張治 中回憶錄中講,就在和談協議簽字儀式上,蘇聯領事館領事儼然一個太上皇,當著張治中的面直接修改和談協議條款,從此可見一斑。大批三區民族軍將領在三區革 命成功後陸續返回蘇聯,如原民族軍總指揮鮑裏若夫在新疆和談即將成功前返回;曾經擔任過中國人民解放軍5軍軍長的列斯肯在50年代初5軍番號被取消前返回,到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蘇聯策動三區邊民叛逃,原三區民族軍個別將領也隨之進入蘇聯,如馬爾果夫和祖龍·太也夫,祖龍·太也夫後來移居土耳其,現在不知道還在不在?當然這都是話題外的話了。

附注1:

1955年授銜的來自新疆民族軍的將領

賽福鼎·艾則孜,新疆阿圖什縣人,維吾爾族人,在三區革命中任三區軍事法庭秘書、臨時政府教育廳廳長,三區革命聯合政府委員,新疆人民民主同盟《前進報》總編輯,人民民主同盟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曾任新疆軍區副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具有中國、蘇聯雙重國籍,1962年出走蘇聯。

買買提伊敏·伊敏諾夫,新疆伊寧人,維吾爾族人,在三區革命中任排長、民族軍指揮部科長、副參謀長、騎兵團長。建國後任解放軍師長兼南疆軍區副司令,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祖龍·太也夫。曾任民族軍副司令、新疆軍區副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具有中國、蘇聯雙重國籍,1962年出走蘇聯。

曹達諾夫·紮依爾,新疆伊犁人,維吾爾族人,三區革命中任騎兵營參謀長、步兵第四團參謀長、民族軍政治部主任。建國後任解放軍第5軍副政委,新疆軍區政治部第二副主任,新疆軍區副政委,烏魯木齊軍區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原標題:中共曾竭力煽動中國境內各少數民族分裂中國與獨立建國 

文章來源:《黃花崗雜誌》第二十三期

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明末民变的先声—徐鸿儒(?-1622年)


徐鸿儒(?-1622年),山东省巨野人,白莲教徒,明末民变首领。
天启二年(1622年),徐鸿儒在郓城举旗反明,自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兴胜,当地农民“多携持妇子、牵牛架车、裹粮橐饭,争趋赴之,竞以为上西天云。”[1]。义军头带红巾,先得巨野,渡京杭运河,攻占滕县邹县,袭击曲阜。十月,朝廷派军镇压,徐鸿儒被叛徒出卖,被官军俘杀,起义失败,是为明末民变的先声。
明神宗万历年间,蓟州人王森传播白莲教,自称闻香教主,其教徒遍布北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王森在京师传教时被捕,死于狱中。之后,其弟子巨野人徐鸿儒继续组织白莲教
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白莲教徐鸿儒联合景州(今河北景县)于弘志、曹州(今山东曹县张世佩等,图谋起事,约定中秋起兵。但因计划泄露,遂于五月先期发动。徐鸿儒自称中兴福烈帝,改年号为大乘兴胜元年。叛乱军很快攻克了郓城、邹县、滕县、峄县,“众至数万”,屡败官军。其时,于弘志在河北武邑、枣强衡水等地起兵响应。又有刘永明聚众二万人,不久与徐鸿儒队伍汇合,叛乱声势大振。他们计划“南通徐淮、陈、颍、蕲、黄,中截粮运,北达神京,为帝为王”。同年十一月,徐鸿儒被部下出卖,在邹县被捕押至京城被杀害,叛乱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