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全军10个红军师

 步兵第1师


前身是贺龙元帅领导的红2军团。1949年2月,由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358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1师,下辖第1、第2、第3团,师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前身为1930年7月组建的红2军团,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1952年7月,该师按重装师编制,与第3师合编组建第1军1师。第3师7、8团分别改编为第1师炮兵团(1953年9月至1969年8月称炮兵301团)、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第206团,1968年10月转隶坦克第11师)。1961年1月成为全军首批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1985年9月,整编为第1集团军步兵第1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步兵第1、第2、第3团、炮兵团、坦克团(原第1军坦克团改隶)、高炮团(原第1军高炮团改隶)。1998年8月,改编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师,第1团与第3团合编为新的第1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改编后辖机械化步兵第1团(红军团)、第2团(红军团)、炮兵团、防空团和装甲团。


抗日战争时期,第1师及其前身部队参加雁门关、滑石片、陈庄、齐会、米峪镇、百团大战、田家会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23000余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陕北三战三捷、宜川、沙家店、西府陇东、荔北、扶眉等重要战役战斗。1953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1958年10月回国。1962年6月,奉命入闽紧急备战,总结出装备物资管理“三分四定”,后被写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1964年1月,第1团6连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1984年7月,随第1军赴滇参加老山轮战,毙伤敌4545人,俘敌3人。1985年6月,中央军委授予第1团6连“英雄硬六连”、第2团3连“坚守英雄连”、第1团9连班长黄仲虎“战斗英雄”、第3团1营副教导员兼1连指导员钱富生“英雄指导员”荣誉称号。1998年,参加长江抗洪抢险,第2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模范团”荣誉称号。1999年以来5次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步兵第37师


前身是红四方面军第73师。1949年2月,由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0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7师,下辖第109、第110、第111团,师长周学义,政委雷起云。最早前身是鄂豫皖红4军第12师,后为红四方面军第25军73师,1933年7月扩编为红31军,19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1945年10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2旅,1946年1月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0旅。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0旅。第109团前身为红31军93师、八路军第386旅772团;第110团前身为冀南军区第20团,1943年9月调太岳军区,以擅长平原、村落作战著称,与第772团、第25团(后第40师118团)、第38团(后第40师119团)并称陈赓麾下四大主力团。


1952年5月组建师炮兵团(曾用炮兵第317团番号)。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13集团军步兵第37师,执行南方甲种步兵师编制,下辖步兵第109、第110、第111团和炮兵团、高炮团(以步兵第39师炮兵团机关、直属队和第37、第39师高炮营等合编)。1998年9月体制调整,步兵第110团与沈阳军区步兵第116师348团合编为师装甲团,整编后辖步兵第109团(红军团,前身红31军93师、八路军第386旅772团)、第111团、炮兵团、高炮团、装甲团。


红军时期,是红四方面军主力。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长生口、七亘村、神头岭、长乐村、香城固、百团大战、豫北等战役战斗,歼敌25000,被日军视为劲敌,扫荡时曾在装甲车外贴上“专打386旅”标语。美国驻华武官卡尔逊上校称“386旅为中国最好的旅”。解放战争中,参加上党、临浮、晋西南、汾孝、挺进豫西、洛阳、淮海、渡江、广东、滇南等重要战役,歼敌100000,涌现出“洛阳英雄连”和楚大明、顾永武(曾任13军军长)、安玉峰(曾任13军军长)、王引生(曾任13军参谋长)、耿忠贤(曾任13军政委)、卫小堂等英模单位和人物。建国后,参加云南剿匪、抗法援越、建设边防,曾帮助越南训练装备部队。1960年12月,第37师担任全军战备值班师之一,同时按北方甲种步兵师整编。1979年,第37师(师长王引生、政委明申昌)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共毙敌2166名,俘敌77名。战后,中央军委授予第110团3连以“勇猛顽强英雄连”和第109团5连副连长刘保健、第111团9连副班长吴勇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84年7月至1985年5月,该师侦察连编入第4侦察大队参加老山对越侦察作战。1988年4月至1989年10月,第37师(师长陈庆云、政委段树春)参加老山轮战,歼敌1787人,为十年边境战争划上圆满句号,中央军委授予步兵第109团4连 “坚守英雄连” 和第110团107火箭炮连副连长范仲奎 “炮兵侦察英雄”、第111团二炮连战士邓尚春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第109团记集体二等功。1995年3月,高炮团战士梁强“抱走一团火、救活一车人”,被成都军区授予“舍己为民的英雄战士”荣誉称号。2008年5月,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接到救灾命令10分钟后,全师分五路向地震灾区开进,率先突入震中映秀镇,救援中表现突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第37师及下属3个单位 “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师长王凯等6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荣誉称号。2010年参加贵州抗旱救灾,炮兵团被表彰为“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1999年以来2次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步兵第61师


前身是陕北红28军。1949年2月,由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下辖步兵第181、第182、第183团,师长胡炜,政委王静敏。前身为1935年2月重建的鄂豫皖红28军,19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4旅,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1951年1月,组建炮兵团(曾用炮兵第341团番号)。1953年3月入朝参战。1958年8月,从朝鲜撤军回国,随第21军转隶北京军区建制。1959年3月,奉中央军委命令,步兵第61师西进执行平叛任务,归兰州军区领导。1961年6月返回山西大同,归建北京军区第21军建制。同年12月,第181团与第62师184团对调。1967年3月,第61师随第21军转隶兰州军区建制。1975年9月,第184团与第62师181团再对调。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步兵第61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步兵第181团、第182团、第183团、炮兵团、高炮团(步兵第61师高炮营和第21军高炮团2营合编)、坦克团(第21军坦克团改隶)。同年,第61师被兰州军区党委确认为红军师。1989年4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0年6月按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编制进行整编。1998年9月,师属坦克团改称装甲团,整编后辖步兵第181团(红军团、金刚钻团)、第182团(红军团、铁锤子团)、第183团(钢铁团)、炮兵团、高炮团、装甲团,是当时全军仅有的两个六团制步兵师之一。1999年以来7次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这是一支以红28军为底子,十多个红军连队为根基发展起来、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第4支队、第2师4旅打响新四军抗日第一枪,开展敌后游击战,创建淮南根据地、粉碎敌数百次清剿扫荡, 歼敌30000余人,涌现出全国战斗英雄、华东一级人民英雄魏尚友、姜先仁,华东一级人民英雄陈福胜(后任第26军军长)、刘正昌(后任第21军副军长)、费龙山等英雄模范。大桥战斗,第11团担任攻坚任务,以800多人歼桂顽军主力第171师511团1营等部800多人,被新四军2师授予 “铁锤子团”光荣称号。第10团在陈道口、杞岗等战斗中表现英勇顽强,被新四军第2师授予 “金刚钻团”光荣称号。解放战争时期,第2纵队4师北上山东,进军淮北,转战山东,决战淮南,南下渡江,歼俘敌60000余人,是第三野战军主力师。第12团在金马驹战斗中以小的伤亡取得重大胜利,打出第三个英雄团——“钢铁团”。新中国建立初期,第61师参加解放舟山群岛和抗美援朝作战。


1959年至1961年,参加西北平叛,作战674次,歼叛匪7846人。1986年5月至1987年4月,第61师(师长刘登云、政委张海阳)配属第47集团军参加老山轮战,毙敌1530人,伤敌2257人。战后,中央军委授予第182团9连“攻坚英雄连”、第181团2营6连战士牛先民、第182团3营9连副连长赵怡忠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第61师炮兵团参加炮击和支援步兵出击拔点大小战斗166次,歼灭敌人两个炮兵连,毙敌团长1名,大尉营长1名,歼敌数千人,成都军区授予炮兵团122榴弹炮2连“英雄炮兵连”荣誉称号。参加汶川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抢险救灾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步兵第181团“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范鹏斌等3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步兵第112师


前身是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1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112师,下辖第334、第335、第336团,师长江拥辉,政委黄玉昆。1939年11月,以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新2营为基础发展为第115师东进支队,同年10月改编为第115师教导5旅,同年12月南下支援新四军。1941年1月25日改称新四军独立旅,1942年10月北上归建恢复教导5旅番号。1945年8月,编为山东军区第1师,赴东北后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1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1师。1950年10月入朝参战,参加第一至第四次战役,1953年7月回国驻防东北地区,随第38军担负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预备队任务。1951年7月,第112师炮兵团在朝鲜战场组建成立(后使用炮兵第392团番号)。1953年9月组建坦克自行火炮第317团。1967年2月,第112师从吉林移防河北。1969年3月,第112师改编为摩托化师,下辖第334、第335、第336团、炮兵团(炮兵第392团)、坦克团(坦克自行火炮第317团)、高炮团(以师高炮营为基础扩编)。1984年4月,第112师改编为机械化师,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8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2师。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第336团撤销,坦克团改称装甲团,整编后辖第334团(红军团)、第335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第112师是主力王牌师,全军重点建设部队,著名侦察英雄杨子荣生前所在排就在该师。部队前身是1928年彭德怀带领湘军独5师1团发动平江起义创建的工农红军第5军一部。抗日战争中,参加平型关等战役战斗,开辟山东滨海根据地。解放战争,参加四战四平、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滇南等战役,转战13省市,平津战役中第334团6连活捉陈长捷。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评价该师“历史长,战斗锻炼多,有内战时期红军作风及传统,英勇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猛打猛冲的精神很好,不怕牺牲,经得起伤亡,有连续战斗反复冲锋的精神,有顽强性,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均备,为东北野战军头等主力师”。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第335团参加松骨峰战斗,壮烈至极,作家魏巍以该团3连事迹为主写成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1974年11月至1983年10月,第112师奉命执行迎外任务。


步兵第116师


前身是红15军团。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5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116师,下辖第346、第347、第348团,师长吴国璋,政委石瑛。前身可追溯至1932年12月组成的西北红26军。1935年9月,红26军部队编为红15军团第78师。抗战爆发后,编入八路军第115师344旅。1940年2月,第344旅旅部升编为八路军第2纵队纵队部(后为第39军军部),另由下属第687团、第689团机关各抽调部分人员组成第344旅新旅部。1940年6月,黄克诚率2纵主力南下支援华中新四军,与彭雪枫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第344旅编为该纵队第4旅。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第4旅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1941年9月因在反顽斗争中损失严重,奉命与新四军第3师9旅对调建制,改称新四军第3师10旅,同年10月兼淮海军区(后称军分区)。抗战中作战1560余次,歼敌20000余人。1945年10月,第10旅随新四军3师挺进东北,先后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10旅,1946年9月改编为第2纵队5师。1950年10月入朝参战。1951年8月组建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使用炮兵第396团番号)。1953年4月回国。1953年7月,组建坦克自行火炮第321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第3师建制)。1961年1月,被确认为全军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84年4月改编为机械化步兵师,第39军坦克团(原步兵第116师坦克自行火炮第321团、坦克第3师11团)改为步兵第116师坦克团,同时增编高炮团。1985年9月改番号为陆军第39集团军机械化步兵第116师。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撤销第348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整编后辖第346团、第347团(红军团 )、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第116师是主力王牌师,在革命战争年代,转战国内21个省(市、自治区)和大半个朝鲜,歼灭国内外敌人164000余人。解放战争中,参加开辟西满根据地、控制中长路战略要地及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战役等。1947年3月参加靠山屯战斗,受到东总和西满军区“此种作战的积极性与机动性值得发扬与称赞”的通令嘉奖。锦州战役中,林彪连赞“5师好部队!好作风!”第5师15团战士梁士英舍身炸碉堡,成为东北野战军著名战斗英雄。第347团是红军团,前身是1932年12月由陕甘红军游击队改编的红26军2团,后发展为红26军42师、红15军团78师。抗战爆发后改为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7团2营和第688团2营,参加平型关战斗表现突出,引起林彪重视,亲自建议将两营调出合编为八路军第689团。1947年3月,东总编制“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兵团发展简历表”认为2纵5师“在北满部队中是很有朝气的师,进步较快,战斗力坚强。”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评价“该师系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攻防兼备,以猛打、猛冲、猛追三猛著称。善于运动野战,攻击力亦很顽强,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第116师首战云山,重创美骑兵第1师。第二次战役中,第116师痛击美25师,第347团迫降美24团3连(整建制黑人连),第346团收复平壤。第三次战役中,第116师突破临津江,三险三奇美名扬。1962年3月紧急入闽备战。1964年7月,国防部授予陆军第116师348团4连“神枪手四连”荣誉称号,这是我军著名英模连队之一,后发展为第116师装甲团装步营1连、第347团2营4连。1975年2月参加海城地震救灾,师侦察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爱民模范连”荣誉称号。


步兵第127师


前身是叶挺独立团(后为红4军、红1军团第2师)。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16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127师,下辖第379、第380、第381团,师长李作鹏(第43军副军长兼),政委张池明。前身是1928年4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组成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1933年6月,与红22军64师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2师。1937年8月,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1938年底东进苏鲁豫边区,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0年8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1支队,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11月改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第3师7旅,作为新四军军部的机动部队转战苏北两淮地区。1945年10月,第3师7旅奉命挺进东北。1946年10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16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16师。1952年12月,在海南岛进行整编改装试点,组建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07团)、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第332团)。1961年8月,陆军第43军撤销,第127师改归广州军区直属。1961年10月坦克自行火炮第332团与步兵第128师坦克自行火炮第333团对调建制。1963年被确定为战备值班师。1968年9月划归重建的陆军第43军,坦克自行火炮第333团由第127师转隶第47军141师。1969年10月移防中原,随军编入全军战略预备队序列。1985年10月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27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陆军第43军坦克团、高炮团分别改为步兵第127师坦克团和高炮团。1994年7月,第127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7年改建为全军第一个轻型机械化步兵师。1998年,参加长江流域抗洪抢险;体制编制调整,撤销第381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整编后辖步兵第379团(叶挺独立团)、第380团(秋收起义红二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


第127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最悠久的部队,第379团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土地革命时期,前身部队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红5团被中革军委授予“模范团”荣誉称号,红4团被一军团授予“英勇冲锋“奖旗。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2师为前卫师之一,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出色完成开路任务。1943年3月17日,第7旅19团4连在淮阴北刘老庄英勇阻击3000多名日伪军进攻,连续打退敌人五次进攻,坚守三天两夜,毙敌170余人,因寡不敌众,82名指战员全部牺牲。新四军军长陈毅撰文赞扬刘老庄连“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誉为“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战后,该连重建,被新四军第3师命名为“刘老庄连”。解放战争时期,该师是第四野战军头等主力师之一,参加秀水河子歼灭战、四平保卫战、三下江南、四平攻坚、东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辽沈、平津、进军中南、解放海南岛等重要战役战斗,歼敌44000余人。在辽西会战中歼敌18000余人,粉碎廖耀湘兵团北逃企图。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评价“在我军历史上参加战斗最多,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能守,不怕牺牲。装备好,行军能力强,能打硬拼仗。有朝气,雷厉风行”。1979年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五战五捷,歼敌2234人,战后有1个单位、2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93年8月,第380团通信连班长徐洪刚在探亲归队途中见义勇为,被歹徒连刺14刀,被选为第五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第54集团军党委给徐洪刚记一等功,济南军区授予“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荣誉称号。2008年5月,第127师参加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央军委授予武文斌“抗震救灾英雄战士”荣誉称号。


步兵第139师


前身是红6军团第17师。1948年11月,由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28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139师,下辖第415、第416、第417团,师长贺庆积,政委晏福生。前身是1930年10月组建的湘东红军独立第1师,后发展为红8军、红6军团,创建了湘赣边区革命根据地,参加红2方面军长征。1937年8月,红6军团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9旅。1944年9月,第359旅抽调第717团2个营、第718团、第719团1个营及补充团、特务团组成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南下第1支队),由旅长王震率领南下华中,后发展为第2军5师。1945年5月,以留陕北的第359旅机关一部,第717团1营,第719团1营、3营,特务营组成八路军独立第2游击支队(南下第2支队),由旅参谋长刘转连和副政委晏福生率领出发,进至河南新安县适值日寇投降,8月奉命转赴东北。1945年10月,南下第2支队抵达辽阳,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并恢复第359旅番号,旅长刘转连,政委晏福生。部队进行扩编,补齐建制。1946年1月,第359旅开赴北满合江地区剿匪,与哈北军分区部队合并整编为吉黑军区(北满军区)独立第1旅,下辖7个团,是当时东北我军编制最大的旅。5月恢复东北民主联军第359旅番号。1947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1师,9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为第28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0纵队28师。1951年2月,随的47军参加抗美援朝,担负保卫开城谈判任务。1951年11月,组建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19团)。1954年9月回国。1960年代初期被列入全军战备值班部队。1970年5月从湖南调防陕西。19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47集团军步兵第139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第415团(红军团)、第416团、第417团、炮兵团、坦克团、高炮团。1991年2月,兰州军区党委确认该师为“红军师”。1998年撤销第416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2003年11月缩编改建为兰州军区第一个机械化步兵旅,师属高炮团调归南疆军区机步第6师,组建防空团。


解放战争中,参加抚顺及北满剿匪、三下江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宜沙战役、进军西南和湘西剿匪。1947年3月三下江南中,独立第1师苇子沟战斗表现不佳,放跑了敌87师。1949年10月,东北军区司令部编写《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指出“该师系东北各部队中历史基础最老的部队之一,其中有不少为土地革命及抗日战争时期之骨干成分,连以上干部绝大多数为关内参军之老干部,部队作风甚疲塌,缺乏朝气,保守性大,进步慢,战斗作风被动,战斗力未能充分发挥,其部队历史应列入东北各部队中之主力师,但战斗力还不如一般老部队及赶不上进步较快之新部队。”1948年10月,黑山阻击战,第28师一仗扬名,恢复主力师风采,歼敌5304人,俘敌王牌新6军军长李涛,缴获各种枪械1325支(挺),各类炮98门,汽车200余辆。1986年4月至1987年4月,第139师随集团军赴滇轮战,2个单位和2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


步兵第162师


前身是长征时期的红9军团,由第135师改称第162师。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135师,下辖第403、第404、第405团,师长丁盛,政委韦祖珍。前身是1945年11月由挺进东北的冀中第31团、延安教2旅1团和冀热辽军区特务团合编组建的冀热辽军区第27旅,1946年1月改称热辽纵队第27旅。4月,第27旅与热东分区合并为冀热辽军区第18军分区,1947年5月改称冀热辽军区第18旅,8月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为24师,19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24师。参加1947年东北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衡宝战役中,歼灭敌王牌第7军军部和172师师部及两个团计5531人。第405团获“猛虎扑羊群”锦旗,为后来第162师赢得“中原猛虎师”美誉。1952年10月,第135师划归新组建的第54军建制。1953年5月,组建炮兵的542团(1969年改称第135师炮兵团),同月入朝参战。在金城反击战中,涌现出著名战斗英雄麻俊坤。1958年7月回国。1963年1月,第135师被中央军委确认为全国战备值班师。1969年12月改番号为陆军第54军162师。1979年参加对越作战,歼敌2085人,有1个单位和3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1985年10月整编为陆军第54集团军步兵第162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陆军第54军坦克团、高炮团分别改称步兵第162师坦克团、高炮团。1989年4月,第162师被确定为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后,辖步兵第484团、第485团、第486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是全军仅有的两个六团制步兵师之一。


步兵第193师


前身是红6军(后为红3军)。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2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193师,辖第577团、第578团、第579团,师长郑三生,政委史进前。前身是著名的红1师,抗战期间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1937年10月扩编为独立第1师。1937年11月改为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抗战期间,1分区最初的3个红军团先后调出,最终造成第193师是红军师但下属没有红军团,这是我军序列中保留的几个“红军师”中的特例。抗战胜利后,以1分区机关大部和所属3个团组建冀察(郭天民)纵队第6旅,1946年3月晋察冀军区整编,6旅改为第2纵队4旅。1948年11月,4旅调入新组建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为22旅。1949年4月,随军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进军大西北。1950年12月,组建炮兵团(后使用炮兵第573团番号)。1953年11月,组建坦克自行火炮第398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第7师建制)。1985年改番号为陆军第65集团军步兵第193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辖步兵第577、第578、第579团、炮兵团、坦克团(以坦克第6师22团团部及1营、守备第1、第4师坦克营组建)和高炮团(第65军高炮团与第193师高炮营合编而成)。1998年8月体制编制调整,第578团撤销,坦克团改称装甲团。


第193师基础老,战斗力强,为华北军区头等主力师。前身部队参加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突破四道封锁线、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巧战直罗镇、激战山城堡等著名战役战斗中,不畏强敌,打出威名。抗战期间,首战腰站,保障平型关大捷。黄土岭歼灭战,击毙日军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百团大战中,救助日本孤儿,谱写人道主义赞歌。反扫荡中血战狼牙山,五壮士光耀千秋。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保卫张家口、绥远、正太、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保北,进军察南、热西,转战冀东、平绥路,鏖战平津、太原,解放大西北等战役战斗,歼敌38990人,华北人民赠予“威震华北”大旗。1947年10月,第577团、第579团在清风店战役中表现突出,双双荣记集体大功。1951年2月随第65军入朝参战,参加第五次战役、涟川阻击战、开城保卫战,被誉为“英雄的开城保卫者”,共毙伤俘8960人。1953年10月回国。几十年光辉征程,第193师涌现出“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和“全国战斗英雄”吕顺保、黄树英、马万新、周世森等英雄战士。第579团1连为“魏成科英雄连”。1952年12月,师直通信连被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二级爱民模范连”。1980年7月,北京军区授予第193师修理所“技术革新先进修理所”荣誉称号。1982年5月,北京军区授予第193师导弹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兵”荣誉称号。1998年3月,北京军区授予第577团5连“抗震救灾先锋连”。1997年6月,中央军委授予第578团3连(后为装甲团装步营3连)“基层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


步兵第199师


前身是红一方面军第1军团第1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2纵队5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199师,辖第595、第596、第597团,师长李水清,政委李布德。前身与1938年初组建的邓华支队有渊源、但无建制沿革。邓支队由晋察冀军区1分区兼第1支队(即红1师沿革)第3大队为基础并从分区机关抽调部分军政干部组成。1938年5月,邓支队与宋支队合编时,原邓支队机关改为11支队机关。八路军4纵因分两路挺进冀东,客观造成纵队有首长、无机关。后来的冀热察挺进军领导机关是新组建的。取消支队番号后,邓华带领11支队部及第6团(后为第63军189师566团)开赴雁北,组建晋察冀军区5分区,该分区于1941年4月撤销,邓华带走的“红一师”另一半沿续到此结束。一年后,冀热察挺进军撤销,其领导机关和直属队分散补充给平西、平北、冀东3个军分区。第199师前身建制以1942年2月平西11分区的建立为起点。1945年10月,11分区改编为冀察(郭天民)纵队第7旅。1946年6月,第7旅改为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5旅。1948年5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2兵团。8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1950年10月,在天津塘沽组建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79团)。1951年6月随军入朝参战,1954年9月回国,驻防山东,组建坦克自行火炮第199团(1969年改为济南军区独立坦克第3团)。1969年10月随第67军编入统帅部战略预备队,同时为济南军区战役预备队。1986年6月,改编为陆军第67集团军步兵第199师,原第67军坦克团、高射炮兵团转隶该师建制,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为济南军区战备值班部队。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后,转隶第26集团军,辖步兵第595团(大功团)、第596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第597团改建为济南陆军预备役高炮团。2003年缩编为摩步第199旅。


抗战时期,开辟和坚持平西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参加渡口堡追歼战,怀来、保北阻击战,正太、青沧、察南战役,四打徐水,进军绥远,解放包头、张家口,围困北平,进军太原,攻克要塞卧虎山等战役战斗194次。1949年10月1日,第199师参加开国大典阅兵,被称为“开国阅兵第一师”。在朝鲜战场上,第199师参加金城秋季防御战役和夏季反击战及大小数百次战斗,歼敌18109人,涌现出荣立一等功的第595团9连、第596团2连、第597团4连以及特等功臣李家发、一等功臣张福荣、李文学等英雄单位和个人。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第199师奉命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歼敌5900余人,打出了国威军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