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中国的国土防空作战(下)

 1962年1月13日,内蒙古阿拉善盟,双城子基地上空

在这位于充满神秘色彩的西北腹地的军事基地内,大量高度机密的国防工业研究项目正在这人迹罕至的戈壁滩上紧张地进行着:作为解放军最为重要而秘密的导弹靶场,双城子14号基地是“两弹一星”项目中的一大关键,最早的东风1、东风2弹道导弹均在此成功试射。而这片充满着红色中国国防机密的地区,自然也成为了美苏等国最想窥探的地区之一。

此时,一架通体黑色涂装的侦察机正从这个神秘的基地上空飞过。机上的飞行员、国民党空军第35中队的中校陈怀正俯视着这个基地的全貌,并用机上的高分辨率航空侦察相机拍下了大量照片,随后安然返回台湾降落。对于这次十分成功的侦察飞行,身为国军统帅的蒋介石感到十分高兴,在接见陈怀之后,蒋介石提出,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生”字,以“祈祷”陈怀关键时刻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而让陈怀生完成这次“壮举”的座机,便是由美国洛克希德公司“臭鼬工厂”研制的U-2高空侦察机。

1962年1月13日,陈怀生驾驶U-2侦察机在双城子基地上空拍摄的侦察照片,地面上的导弹靶场发射阵地清晰可见。国民党空军的U-2从福建平潭首次进入大陆领空,飞越7省,在银川、兰州、包头、西安等地拍照侦察,获得了大量机密情报

作为冷战中最为知名的侦察机型之一,U-2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大名鼎鼎。这款由洛克希德公司的天才飞机设计师和管理专家凯利·约翰逊设计的高空侦察机,能在2万米以上的高空进行长时间的侦察飞行,受到了美国政府和中央情报局的高度关注。在对苏联的战略纵深进行侦察活动的同时,正在接受苏联援助、快速发展国防力量的红色中国,也引起了美国人的极大兴趣,并成为了U-2的战略侦察目标之一。从1958年3月开始,由中情局飞行员驾驶的U-2首次入侵中国大陆领空侦察。

洛克希德U-2高空侦察机

引进萨姆-2:防空竹竿势力登场

然而,即使是使用U-2进行高空侦察,依然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在前一年的莫斯科五一劳动节阅兵式上,苏联首次公开了新型地空导弹--S-75“德维纳河”地空导弹。S-75的最大射高为25000米,能够得着一般在2.2万米高度侦察飞行的U-2,令美国人大为震惊。北约很快按照惯例对S-75进行了编号:SA-2,国内按照地空导弹英文缩写“SAM”的音译而称其为“萨姆-2”。

S-75“德维纳河”/“萨姆-2”地空导弹与地面发射架

1957年,莫斯科五一劳动节阅兵式上,苏联首次公开了萨姆-2的存在

U-2侦察机入侵领空侦察的现状让中央感到十分震动。面对U-2的侦察,解放军空军一时无能为力:当时装备的米格17/歼-5的最大升限仅16000余米,根本无法拦截在2.2万米高度飞行的U-2。得知苏联成功研制了能打到2.5万米高度的萨姆-2地空导弹,中央决定立刻引进萨姆-2及全部配套系统。1958年,中国共引进了5套S-75地空导弹系统和62枚导弹,用于首都北京的要地防空。

1958年12月26日,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二营成立,随即在苏军顾问的指导下开始了导弹系统的操作训练。1959年10月7日,二营按照苏联教程,使用萨姆-2导弹在北京通县上空击落了一架国民党空军的RB-57D高空侦察机(美国引进英国“堪培拉”喷气轰炸机后改进的侦察型),这也是世界上首个成功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战例。

在海峡对岸,一直对U-2这种高性能高空侦察机垂涎三尺的国民党空军,也终于获得了美国的援助,开始接收U-2,并派遣飞行员前往美国受训,而装备U-2的飞行中队也重新取了一个名字:黑猫中队。黑猫中队正式成军于1961年2月1日,以“空军气象侦察研究组”为名在台北桃园基地成立,对外称为空军第35中队,直属于空军总司令部情报署。黑猫中队的行动指挥实际上由美国空军负责,但因涉及高度机密,才由中央情报局出面协调。美方于1960年7月和1962年12月先后提供了4架U-2侦察机,国民党空军提供人员进行对中国大陆的高空侦察任务。

1961年,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内受训的黑猫中队飞行员

自从1959年的那架RB-57D被击落以后,国军通过各种渠道确认了解放军部署了苏联的新式防空导弹,便不再让侦察机前往北京上空侦察,而是转向防空薄弱的中国西北腹地进行侦察活动。凭借最高可达3.3万米升限的技术性能,黑猫中队深信U-2能帮助他们平安完成对大陆的危险侦察飞行。

面对黑猫中队肆无忌惮的入侵侦察,空军司令刘亚楼和地空导弹部队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不仅是军事上的失利,更会带来政治上的问题。此时,从老大哥那里传来的消息,让解放军的地空导弹部队再次有了击落U-2的信心。

1960年5月1日,中情局飞行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从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空军基地起飞,穿过阿富汗进入苏联境内侦察,目标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附近的弹道导弹研发基地。然而在飞跃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郊的苏联地空导弹防区时,恭候多时的苏军防空部队一口气发射了14枚萨姆-2,最终有一枚成功击中鲍尔斯的U-2,鲍尔斯只能跳伞,随后被地面上的克格勃生俘,鲍尔斯的座机也成为了第一架被击落的U-2。虽然对于这架U-2被击落的技术细节至今仍有着诸多谜团(克格勃在U-2起飞前对飞机高度计做了手脚是目前流行得比较广的一种说法),但在当时则证明了一点:萨姆-2是有能力击落U-2的。

鲍尔斯被俘后,克格勃让其身着U-2的飞行头盔和抗荷增压飞行服拍照,随后通过媒体向全世界发出,引发全世界的震动

苏联的战例固然令人振奋,然而对于解放军来说却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再加上1960年7月后中苏交恶,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不可能提供更多的技术细节。此时的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总共只有3个营,要防守拥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领空,几乎不可能。此时,空军司令刘亚楼提出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法:把导弹部队撤出北京,在U-2经常活动的飞行路线上机动设伏。要携带沉重的地空导弹系统四处打游击,还要保持高度的保密,这其中实在是有着数不尽的困难,然而地空导弹部队的游击战一打就是10年。经过了漫长的设伏后,地空导弹部队通过防空雷达提供的情报,分析出一个重要的细节:U-2进入大陆侦察,11次中有8次经过南昌,说明南昌是U-2长途飞行中的一个校正航向的检查点。因此,地空导弹二营根据这一情况,前往南昌市郊的向塘镇布设阵地设伏。

1962年9月7日,刘亚楼命令驻南京的一个轰-5喷气轰炸机大队,进行佯动,鱼果然上钩了。陈怀生的U-2从桃园机场起飞,就此踏上了不归路。6时13分,这架U-2在桃园以北40公里处被解放军的防空预警雷达发现,随后这架U-2从福建平潭进入大陆领空,沿着鹰厦铁路一路飞往江西。7时37分,U-2接近阵地500公里处。导弹二营指挥所电话铃响,参谋吴桂华拿起电话,朝营长岳振华喊:“营长,空军指挥所刘司令电话!”

岳振华紧跑两步,拿起话筒,耳边传来刘亚楼司令员熟悉的大嗓门:

“岳振华同志,你看到U-2出来了吗?”

“报告司令员,看到了!”

“把它揍下来!”

“是!”

然而,陈怀生并没有立即驾机接近南昌,而是飞向了鄱阳湖,离设伏阵地越来越远。岳振华判断这是U-2想来个声东击西,当即对二营全体传达:“大家注意,大家注意,不可松懈,敌机很可能回窜南昌!”果然,陈怀生从九江进入湖北后,立刻左转180度,飞回南昌。8时32分,U-2进入预设阵地100公里范围内后,3枚萨姆-2霎时齐射,导弹战斗部产生的大量破片瞬间击中了陈怀生的U-2,随后飞机坠落在南昌市东南18公里处的罗家集。陈怀生坠地时尚有呼吸,但最终还是抢救无效死亡。按刘亚楼司令员指示,用棺木埋葬于一座有小树林的山坡上。

1962年9月9日,陈怀生的U-2飞行路线轨迹图

在这之后,地空导弹部队一发不可收拾:1963年11月1日,地空导弹二营于江西上饶再次击落U-2高空侦察机1架。64年7月7日二营在福建漳州第三次击落U-2侦察机......从1962到1967年,解放军地空导弹部队先后击落国民党空军5架U-2高空侦察机,并生俘3名、毙亡2名飞行员,取得了对抗U-2的巨大胜利。损失惨重的黑猫中队从1965年起被迫终止了对大陆腹地的侦察飞行。截至1974年,黑猫中队被击落或者因飞行事故而损失了10名飞行员,12架U-2,元气大伤,自此衰落。

1965年1月10日,在内蒙包头萨拉齐被地空导弹一营击落的国民党军U-2残骸

1966年,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的4架U-2残骸

抗击无人侦察机

认识到U-2有着诸多不足的美国空军,于1959年开始让洛克希德公司研制更为先进的高空高速侦察机,这个当初计划名为A-12的侦察机项目,日后则有着另一个大名鼎鼎的代号与昵称:SR-71“黑鸟”。这种最大飞行升限3万米、最高飞行速度达到3马赫的先进高空侦察机,至今没有被敌方成功拦截或者击落的记录。

然而,由于黑鸟采用了大量尚未成熟的新技术,故障坠毁率居高不下:总产量32架中有12架因事故损失。美国空军不想让黑鸟冒太多的风险,于是提出让黑鸟或者B-52轰炸机携带D-21高速无人侦察机,在敌方领空附近发射,让其自行在敌方领空按预定路线收集情报。D-21虽然采用了先进的冲压发动机,最高速度可达到3.35马赫,飞的比黑鸟还快,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在12次试射中有8次失败。但由于需求紧迫,美国空军依然让D-21披挂上阵,对苏联和中国进行秘密侦察飞行,行动代号“高级碗”。

背负D-21无人机的SR-71黑鸟高空侦察机

1969 年 11 月 9 日,一架 B-52H 携带着 D-21 从美国阿拉斯加的艾尔森空军基地起飞,对位于中国西北罗布泊附近的核实验基地进行侦察。然而这架D-21却没有按照预定路线返回,最终坠落在了哈萨克斯坦境内。此后的3次侦察飞行均以失败告终,而在1971年的最后一次侦察飞行中,D-21失控坠落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残骸被民兵发现后立刻由部队装车送往北京。在2010年北京航博重新开放后,在二楼展区展出了这架坠毁的D-21残骸。

1971年,在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内缴获的D-21无人机残骸

D-21的失败并没有让美国人丧失信心。越战爆发后,美军为了侦察中国西南地区,探明中国援助越南的军需物资运输情况,在瑞安公司的BQM-34A“火蜂”式靶机的基础上,于1964年初研制了BQM-147G型无人侦察机。火蜂体积小、航程约为3000千米,且造价相对便宜,即使损失也不心疼。火蜂由DC-130型运输机挂载,飞行至预定地点后投放,投放高度为5000-6000米,投放后无人机按预先装定在计算机内的速度、航向、高度数据飞行,转弯点也预先设定好,以便能准确通过要侦察的目标上空。侦察完成后返回预定地点,由C-130用特殊回收装置钩住返场。

由DC-130挂载的火蜂无人机

1964年8月,一架DC-130携带着火蜂从冲绳嘉手纳基地起飞,在南海上空投放。火蜂被投放后迅速爬升至17500米的高空,以750km/h的速度巡航飞行。这架火蜂穿越雷州半岛,经广西南宁、梧州、广东兴宁、福建漳州,从厦门出海,到台湾北部湖口上空伞降回收,第一次侦察飞行获得成功。此后美军连续数次使用火蜂对中国南部沿海地区进行侦察,由于解放军空军此前没有对付无人机的经验,一时毫无办法。1964年10月13日,1架美军BQM-147G第8次从广西友谊关上空入侵中国领空,驻扎在广东遂溪的空1师起飞1架歼-6进行截击。飞行员在地面指挥所引导下,在1.76万米高度上发现敌机,接敌过程中3次开炮,由于缺乏经验,动作不当,将炮弹打光仍未命中目标。飞行员不甘心,继续朝无人机冲去,决心将其撞下来。但因动作过猛,不仅没有撞到敌机,自己的飞机却进入了螺旋,最终无法改出,只得跳伞。

为了有效对抗火蜂的入侵,空军在南方空域迅速开展了高空模拟战斗训练,重点掌握了歼-6在高空快速爬升的飞行技术,争取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瞄准、射击、脱离等系列战斗动作,同时也对歼-6进行了相关适应性改装。1964年11月15日,一架火蜂再次从海南入侵大陆领空,收到雷达情报的空1师作战飞行中队长徐开通驾驶歼-6前往迎击,在16200米的高度上发现了火蜂的凝结尾迹,随后徐开通驾驶歼-6跃升至17500米的极限飞行高度后改平,瞄着火蜂的屁股从距离400米一直打到140米,攻击3次,最终得手。空1师迅速将截击成功的经验传授给各兄弟部队,从1964年到1970年,中国空军、海军航空兵共击落20架火蜂无人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利用空军提供的火蜂残骸参考研制出了无侦-5型高空无人侦察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火蜂为原型研制的无侦-5型高空无人侦察机

在抗击美军无人机的同时,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还在60年代对抗越境的美军侦察机和战斗机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但由于资料、时间和文章篇幅所限,对于这部分内容本文不再详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林虎将军的著作《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新中国20年国土防空作战回顾》。如今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而先进的防空体系,从防空导弹到战斗机也全部更新换代,接近世界一流水平,想要入侵中国的领空如今已非易事,而这背后都是由完整的国防工业和强大的综合国力所支撑的。在如今的东海与南海上空,解放军空军/海航与他国航空力量的交锋依然不时发生,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如今的中国空军,正逐渐掌握着空中对抗的主动权,81192的悲剧将不再上演,取而代之的是歼-11对P-8展示翼下挂载导弹的亮剑。

(全文完)

部分参考资料:

林虎《保卫祖国领空的战斗--新中国20年国土防空作战回顾》

《Red SAM:The SA-2 Guideline Anti Aircraft Missile》

Dennis·R·Jenkins《Warbird Tech 016 :Lockheed U-2 Dragon Lad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