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

习包子同时攻击美日台演习

 

沈舟

中共辽宁号航母5月1日穿越宫古海峡进入太平洋,21天后原路返回,最远航行到台湾东部海域,并前后两度抵达日本冲绳海域。模拟攻台只是辽宁号此次演练的一部分,美日冲绳军事基地才是更大的着力点,中共还派出轰-6轰炸机和其它战舰密集配合,针对冲绳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演练。难道中共打算在发动台海战事时,也同时攻击美日军事基地,真要在西太平洋同时1打3吗?

辽宁号进入太平洋后,首先抵达日本冲绳附近海域,并进行了舰载机起降训练,日本自卫队的出云号直升机护卫舰、侦察机和战斗机紧密跟监,拍摄了清晰的图片。

5月6日至12日,辽宁号抵达台湾东部海域,模拟攻台作战演练。中共军网也报导,5月6日至8日,东部战区组织海、空、常导等兵力,在台岛以东和西南海空域进行实兵演练。

5月15日,辽宁号航母再次来到冲绳海域,直到5月21日返航,前后在日本冲绳海域演练的总计时间,实际超过了在台海东部的演练。

2022年5月18日,中共的轰-6轰炸机从东海穿越宫古海峡进入太平洋,没有战斗机护航。日本航空自卫队近距离拍摄了清晰的图片。(日本航空自卫队)

5月18日,中共出动2架轰-6轰炸机从东海穿越宫古海峡,应与辽宁号共同演练,显然比在台海东部的类似演练飞行了更远的距离。

5月19日,中共另一艘补给舰由1艘驱逐舰和1艘护卫舰护航,穿越宫古海峡,疑似给辽宁号航母舰队进行二次补给。同日,中共1艘情报舰穿越大隅海峡的狭窄水道,从太平洋进入东海。

5月18日、19日,中共轰-6轰炸机、第二补给舰队和情报舰,配合辽宁号航母舰队,疑似针对日本冲绳进行了密集演练。(日本自卫队、大纪元制图)

与2021年12月辽宁号航母在日本群岛腹地的演练相比,此次演练更明显地针对日本冲绳军事基地,而且动用了更多战舰,还派出了轰-6轰炸机,应该为了弥补歼-15无法空袭的短板。

中共似乎根本不在意暴露辽宁号航母的真实战力,在俄乌战争期间出动本是一大败笔,但中共领导人应该急于向美日释放政治信号,此次演练更像是针对美国总统拜登的亚洲之行。

不过,辽宁号毕竟是常规动力,庞大的舰队补给难以为继,没能坚持到拜登访问日本的全部行程。同时,美军的里根号航母正式部署,辽宁号面对美军两只航母舰队的南北夹击,恐怕也心虚;尽管第二艘补给舰已经到来,也并未更多停留,出行20多天后不得不返航了。

2022年5月20日,美军里根号航母(CVN 76)离开日本横须贺,正式开始2022年度部署。第二天,5月21日,中共辽宁号航母从宫古海峡返航。(美国海军)
2022年5月20日,美军里根号航母(CVN 76)离开日本横须贺,正式开始2022年度部署。第二天,5月21日,中共辽宁号航母从宫古海峡返航。(美国海军)

日本自卫队公布的图片中,最多在辽宁号的甲板上只看到9架歼-15,而且始终只能挂载霹雳-12和霹雳-8空对空导弹,不具备空袭能力,与美军航母相比,实在相形见绌。中共自知短板,派出轰-6轰炸机从东海穿越宫古海峡,配合辽宁号演练,可算一次远程奔袭,却没有战斗机护航。假如中共真的开始攻击冲绳,日本自卫队如何能让轰-6轰炸机如入无人之境?中共此类想当然式的演练毫无实战价值。

中共派出第2艘补给舰模拟为辽宁号舰队持续补给,但一旦开战,中共舰队根本没有机会穿越宫古海峡,补给舰和护卫舰只会葬身海底,辽宁号的命运可想而知。辽宁号此次演练主要针对冲绳基地,日本会更加警惕,美军自不必说。冲绳是美日在西太平洋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不容有失。

美军驻日本的冲绳基地、和美军关岛基地一直是支援台湾防卫的关键。(日本2021防卫白皮书)

中共若攻击台湾时,同时攻击冲绳,等于直接对美日台三方宣战。以中共军队的实力,1打3的战局应该会迅速一边倒,估计不会像俄乌战争那样持续近三个月。

美军的林肯号航母(CVN-72)舰队目前正在菲律宾海域,里根号航母(CVN-76)队刚刚从日本横须贺港出动,美军的第二艘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的黎波里号(LHA7)也抵达日本,美利坚号(LHA6)两栖攻击舰常驻日本。美军最新型的2艘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如今都部署到了日本。

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在离开美国西海岸前,专门测试了轻航母模式,满载了20架F-35B战机。5月20日,美军宣布在日本岩国基地的第12海军陆战队飞行大队已经部署了32架F-35B战机。

2022年4月7日,美军两栖攻击舰的黎波里号(LHA-7)部署西太平洋前,搭载20架F-35B战机测试轻航母概念,返回圣地亚哥海军基地。5月20日,的黎波里号抵达日本岩国基地。(美国海军)
2022年4月7日,美军两栖攻击舰的黎波里号(LHA-7)部署西太平洋前,搭载20架F-35B战机测试轻航母概念,返回圣地亚哥海军基地。5月20日,的黎波里号抵达日本岩国基地。(美国海军)

美军第七舰队随时可以投入2只航母和至少1只轻航母舰队,第三舰队还可以随时派出1-2只航母舰队支援。日本的出云号直升机航母可以成为F-35B战机的另一个后备海上平台,中共舰载机瞬间就会被清除掉;中共航母舰队根本无法抵挡F-35战机的精准空袭,也无法抵挡美、日潜艇的鱼雷或反舰导弹攻击。

辽宁号航母此次规模空前的综合演练,政治意义应该更加明显,但必将带来美日台和更多盟友的警觉。中共一直担心被围堵,却因为不自量力地频繁挑衅、激烈对抗,只能让围堵变得越发真实。

拜登亚洲行 “末日飞机”亮相 分析:警告朝鲜

 

在美国总统拜登访问亚洲之际,被称为“世界末日飞机”的美军空中指挥系统(E-4B),公开部署到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韩国军方分析,这是拜登在访问亚洲的同时对朝鲜发出的警告。

韩国媒体《东亚日报》报导,美国空军一架E-4B飞机于5月19日晚上从马里兰州安德鲁斯基地起飞,并在隔天(20日)下午抵达嘉手纳基地。这与拜登专机空军一号飞抵韩国,几乎是同一时间。

通常美国总统出国访问时,E-4B会在访问国或附近地区待命,以防发生紧急情况。但是,公开飞行路线和目的地实属罕见。

E-4B是美军为应对核战争而设计的特殊空中指挥系统,一旦核战爆发,它可以作为美国总统和军事将领的临时指挥所,在飞机上指挥美国陆海空部队作战,下达核武攻击等命令。而且能够防御核爆炸时产生的电磁脉冲,保护电子装备,因此也被称为“世界末日飞机”。

报导引述韩国军方人士表示,美国总统海外巡访时暴露E-4B航迹是非常罕见的事情。军方分析,这是拜登在韩日巡访期间应对朝鲜核试验、发射洲际导弹所采取的举措,以及美军在拜登访问期间向朝鲜发出的警告。

拜登5月20日抵达韩国之前,朝鲜据报准备发射洲际弹道导弹(ICBM),并且进行核试验。为了扼制朝鲜的挑衅,美军不仅公开部署“末日飞机”,而且对朝鲜的军事警戒也明显升级。

据韩媒《朝鲜日报》报导,拜登访韩期间,美军近日公开了第七舰队所属核动力航空母舰罗纳德·里根号和亚伯拉罕·林肯号的训练画面,并称罗纳德·里根号“已在前方部署”。

另外,美国空军的“眼镜蛇球”(RC-135S)侦察机,5月20日也飞临朝鲜半岛东部海域,监视朝鲜的军事动向。

拜登这次出访是就任总统以来首度亚洲之行。他在访问韩国、日本之后,还将参加美国、日本、印度和澳洲之间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讨论应对中共的军事扩张与挑衅。

拜登与韩国新任总统尹锡悦举行联合记者会时强调,“民主与极权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并称亚太地区就是主要战场。

2022年5月19日 星期四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相似之处——表象和本质

 BBC


难民
图像加注文字,

第聂伯罗车站挤满了撤离难民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的破坏、残酷,对人道的摧残举世震惊。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且力度不断加大,俄国央行也被列入打击目标,俄罗斯经济和民众生计严重受损,乌克兰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沦为战争难民。

这场战争的规模无法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提并论,但开战后大量评论指向历史的回音、隔时空遥相呼应、“过去和现在”的各种相似之处,从街头巷战的风格、武器到历史沿革和时代背景,不一而足。

有一点相似之处言者不多——在经济学者眼里,目前的乌克兰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似之处实际上并不在表面,而在更深层次。

伦敦大学城市学院国际政治学教授罗南·帕兰(Ronen Palan)撰文分析, 两场战争的根源都是“主义”之争,是意识形态的冲突, 体现在现实世界的,是破坏性冲击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危机和战争爆发之间大约相隔十年,1929年和2008年都是如此。

帕兰写道:“重大金融危机和战争都是社会更深层次结构问题的征兆——潜在的构造运动造成了表面上的这些裂缝。”

BBC资深记者艾伦·利特尔(Allan Little)评论,俄乌战争实际上是“雅尔塔”和“赫尔辛基”之争,或者说,民主与专制政权之争。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丘吉尔、罗斯福和斯大林(自左至右)被成为三巨头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自左至右):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苏共中央总书记兼苏维埃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

1929-39年——四大模式之争

1929年金融危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演进过程中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一系列小规模金融恐慌之后的一次大爆发。危机爆发后,出现了四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分别代表各自赖以立足的产业模式。

帕兰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四种工业模式之间的一场巨大的战斗,每种工业模式都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 英国——试图重建一战前以英国为中心的帝国经济,乌克兰和俄罗斯在其中负责提供粮食;
  • 苏联——斯大林拒绝了英国将苏联拉进国际商贸体系的努力,实行计划经济,国家组织工业生产;
  • 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决策者设计并推行一种混合模式:半计划经济,关键行业与工会都国有化,但基本体制是资本主义;
  • 美国——罗斯福"新政",在私有财产权和民主政体的基础上,将国有化的公用事业,国防、教育和养老金系统与大型企业集团掌控的"有计划的公司经济"相结合。

这四种解决方案付诸实施,10年里兜兜转转,最后于1939年在二战战场上相遇相杀。世界天翻地覆,1945年德国及其盟友战败,美国模式胜出。

随后几十年世界新格局逐渐建立、稳固,全球化趋势日渐壮大,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及其带来的输赢对立和各种矛盾使它受到质疑,并成为帕兰所称的"当今意识形态之争的核心"。

视频加注文字,

雅尔塔会议上的“三巨头”(英语)

2008-2022年——资本主义的未来之争

跟二战一样,在帕兰看来,眼下这场战争的根源在2008年金融危机,它破坏了二战后欧美推动下主导世界的市场资本主义经济模式。

战后欧美推崇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主导世界数十年,自由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一直被作为硬币的两面向选民和世界推销,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消费者选择自由结合,跨国大公司主导"自由市场",从业务、税赋和债务等各方面衡量,这些跨国大公司都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帕兰指出。

“正统”资本主义到20世纪后期开始出现“变体”:

  • 俄罗斯模式 - 国家主导资本主义:在苏联解体、经济被毁灭性的"休克疗法"摧垮后,这种解决方案成为普京提告声望巩固权力的基础。这种20 世纪后期出现资本主义形式与新自由经济的理论基础有部分相同。
  • 中国模式 - 共产党管控的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具有市场元素,国有和私有并存,政权高于资本。
  • 海湾模式 - 威权资本主义:敞开国门吸纳私营企业和投资资金进来,但经济主体始终掌握在少数酋长和统治家族手中。

进入21世纪,前10年里这些资本主义“变体”表面上持续上升,但2008金融危机削弱了每个人对市场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信念,也损害了人们对政治阶层和民主本身的信心,而相形之下中国、俄罗斯或某种西方民粹主义的主张显得颇具吸引力,被很多人认为可能代表了未来。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了很多变化,各国政府的量化宽松纾困、零利率和紧缩财政以减少危机造成的破坏,但代价高昂,尤其是通胀和普遍的贫富差距加剧,为民粹主义、极端思潮和社会动荡埋下伏笔。

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戈尔巴乔夫出人意料地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

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

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戈尔巴乔夫出人意料地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

“赫尔辛基”与“雅尔塔”之争

在政治和历史学者看来,这次乌克兰战争是一场民主政权与专制政权之间的战争,两种对抗理念之间的战争,涉及到国际关系准则的维护。

牛津大学学者阿什(Timothy Garton Ash)说,这两种世界观可以用两个词来表达——赫尔辛基与雅尔塔。

1945年在雅尔塔,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将战后的欧洲划分为“势力范围”——东欧的大部分地区属于苏联,西方属于跨大西洋联盟,该联盟将着手重建欧洲的民主政体。

赫尔辛基则描述了一个由独立主权国家组成的欧洲,每个国家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联盟。它源于1975年的赫尔辛基协议(Helsinki Final Act),并逐渐演变为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

乌克兰的捍卫者正在为“赫尔辛基”而战。普京已派出军队强力推行现代版的“雅尔塔”——这将扼杀乌克兰的独立,使其处于俄罗斯的统治之下。

因此,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也被政治经济学家视为专制资本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之间爆发的代理人战争。

红场,坦克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俄罗斯号称世界上最先进的 T-14 阿玛塔(Armata)主战坦克曾在莫斯科红场胜利日阅兵式上亮相。

俄乌战争如何论输赢

BBC资深记者艾伦·利特尔(Allen Little)分析,俄罗斯这次入侵乌克兰,北约东扩和由来已久的不安全感(一马平川,没有天然安全屏障)是主要原因之一,但以美欧为首的西方制裁实际上划分了世界,“相当于竖立起一个新的经济铁幕,将俄罗斯与西方隔开”。

他指出,俄罗斯已经高度融入全球经济,世界依赖它的石油、天然气,它的工业依赖进口产品和零部件。将俄国排除在富裕世界和全球经贸圈之外,俄国和民众受重创,世界也一样。

利特尔说,“我们都会因此受到影响。这可能导致冷战结束后出现的全球化经济出现倒退。 ”

在很大程度,局势走向取决于中国如何应对这一新的世界格局。中国和俄罗斯因反对美国的实力而抱团取暖,北京和莫斯科坚信最大的威胁来自一个恢复活力、更加统一的民主世界。

中国不希望看到普京被削弱,或者西方得到巩固。 然而,这正是乌克兰战争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和海湾国家,还有印度和南美等新兴经济体,代表了帕兰所说的"资本主义变体"。

普京的战争可能会重新划分国际金融版图。

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乌克兰首都基辅。历史上乌克兰国的前身是哥萨克酋长国

牛津学者阿什认为,在“赫尔辛基”和“雅尔塔”理念之争中,西方在捍卫赫尔辛基价值观方面过于三心二意——它正式承认乌克兰有权在未来某个日期可以加入北约,但从未打算实现这一目标。而普京也有他的疏忽和大意之处。

帕兰认为,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也可以被视为一场“为资本主义未来而进行的代理战争”。

他断言:”除非并且直到西方真正重构资本主义,比如设计一个 21世纪20 年代版本的新政,那么类似的代理人战争也许会不断在新的战场爆发。“

map
2px presentational grey line

乌克兰简介:

乌克兰地处东欧,位于俄罗斯与欧盟/北约成员国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之间,北部与白俄罗斯接壤,南部与摩尔多瓦接壤。至关重要的是,乌克兰与俄罗斯接壤。

乌克兰曾经是前苏联一部分,1991年苏联解体后和俄罗斯一样成为两个独立国家。但作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乌克兰与俄罗斯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联系。

乌克兰语是独立的乌克兰唯一的官方语言。然而,直到最近,大多数城市中心和工业区主要用俄语,讲乌克兰语的只是最西部地区。进入21世纪后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更多年轻人在正规教育系统中学习乌克兰语。

俄罗斯2014年占领克里米亚是二战以来欧洲国家第一次吞并另一个国家的领土。尽管俄罗斯政府予以否认,但在靠近俄罗斯边境的顿巴斯地区,两个自称亲俄的“人民共和国”中有俄罗斯“志愿军”和正规军。

map
图像加注文字,

2022年2月,俄国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对乌克兰发动军事攻击。

20世纪前的乌克兰

乌克兰的诞生 —— 大约在9世纪,一群北欧人进入今天的俄罗斯西北部,征服了当地的东斯拉夫部落,然后沿第聂伯河迁徙到今天的基辅市,即今天的乌克兰首都。那个中世纪城邦史称基辅罗斯。今天乌克兰中部地区就是当年罗斯国的中心。

莫斯科诞生于12世纪。988年,弗洛迪默大公接受了来自拜占庭的基督教。他们使用的多种东斯拉夫方言后来演变成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和俄语。

罗斯公国13世纪被蒙古帝国征服。14世纪蒙古帝国衰落后,莫斯科大公国和立陶宛大公国瓜分了罗斯公国的土地。立陶宛大公国后来与波兰合并。在波兰南部边境,一个新的乌克兰哥萨克社群开始兴起。乌克兰哥萨克是一群人数众多的自由人,其中许多是逃跑的农奴;他们守卫着波兰南部草原边界,抵御土耳其和鞑靼人的袭击。

17世纪,反抗波兰统治的哥萨克叛乱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社会和宗教战争,最后建立了酋长国 —— 名义上在波兰国王统治下自治但实际上独立的哥萨克政体。这个过程中,反对波兰天主教统治的哥萨克反叛力量接受了信奉东正教的俄国沙皇的”保护“。

史学界对这个”保护“的内涵外延至今仍有争论。

1764 年,叶卡捷琳娜二世 (1729-96) 废除了酋长国,力图消灭乌克兰自治的最后残余,俄罗斯军队摧毁了第聂伯河上的哥萨克据点。哥萨克军官可以宣称自己的贵族身份——帝国同意接受他们与俄罗斯贵族平等,只要他们能提供相关的文书工作——但乌克兰农民最终被奴役。

18世纪,沙皇俄国征服波兰过程中,乌克兰民族复兴思潮开始抬头,民族复兴运动从波兰转移到奥匈帝国最西面的前罗斯公国地域。俄罗斯当局推行文化同化,1876年颁布《埃姆斯法案》,禁止一切乌克兰语出版物。

瓜分波兰(波兰语:Rozbiory Polski)

 

跳到导航跳到搜索
波兰-立陶宛联邦在全盛时期的疆域
第一次瓜分后波兰的疆域(浅黄色和黄色部份)
第二次瓜分后波兰的疆域(浅黄色部份)
三国瓜分波兰示意图:绿色为奥地利得到的领土,青色为普鲁士得到的领土,红色为俄国得到的领土;由深到浅依次为第一、二、三次瓜分。
系列条目
波兰历史
波兰国徽
史前
史前时期的波兰
中世纪

中世纪早期 · 波兰的基督教化 · 第一王国 · 第二王国 · 皮雅斯特王朝 · 雅盖隆王朝

皮雅斯特王朝时期966–1385
雅盖隆王朝时期1385–1572
近代早期

第一共和国 / 波兰立陶宛联邦 · 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 · 五三宪法

选举君主制1572–1648
大洪水时代波立联邦的衰落1648–1764
第一次瓜分期1764–1793
第二次瓜分期1793–1795
近代

华沙公国 · 会议王国 / 克拉科夫自由市大公国 / 波森大公国波森省 · 摄政王国 · 第二共和国 · 流亡政府 / 波兰地下国 · 人民共和国

亡国及分治期1795–1918
一战时期1914–1918
第二共和国时期1918–1939
二战时期1939–1945
人民共和国时期1945–1989
当代波兰
第三共和国时期1989–至今
主题

瓜分波兰波兰语Rozbiory Polski)是指近代一系列列强瓜分波兰的事件。从17世纪开始,当时做为波兰统治主体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开始走向衰落,而在18世纪时,波兰的领土开始遭到普鲁士奥地利帝国(当时为哈布斯堡帝国时期)和俄罗斯帝国三个邻近国家的瓜分,此分割一共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而第三阶段的进行导致了波兰的灭亡,详细分割疆域如右图所示:

  • 第一次:1772年8月5日
  • 第二次:1793年1月23日,奥地利未有参与。
  • 第三次:1795年10月24日,波兰-立陶宛联邦正式宣告灭亡。

第一次瓜分[编辑]

1772年2月19日,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维也纳签署瓜分波兰的协定。八月初,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军队同时进攻波兰,并且各自占领根据瓜分协定所得的波兰领土。1772年8月5日,俄、普、奥三国签订瓜分波兰的条约。根据条约,俄罗斯占领西德维纳河德鲁奇河第聂伯河之间的白俄罗斯以及部分拉脱维亚,面积9.2万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普鲁士占领瓦尔米亚、除格但斯克以外的波莫瑞省、除托伦以外的海尔姆诺省玛律博克省,面积3.6万平方公里、人口60万;奥地利占领克拉科夫省桑多梅日省的南部和加里西亚大部,面积8.3万平方公里、人口265万。

虽然部份城市曾作出抵抗,例如克拉科夫瓦维尔城堡一直坚守至四月才陷落。但由于没有外援支持和华沙被占领,波兰议会最终在1773年9月18日被迫承认条约。瓜分条约令波兰失去211,000平方公里领土(30%领土)和超过400万人口(三分之一的人口)。

在第一次瓜分波兰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玛丽亚特雷莎女皇的信中提到:“(在这件事上)俄罗斯凯瑟琳二世和我,绝对是强盗。我只想知道她会如何对神父忏悔自己的罪过?她取得(波兰)时哭了;她哭得越多,取得越多!”

第二次瓜分[编辑]

1793年发生的第二次瓜分波兰,是由普鲁士王国俄罗斯帝国协力完成,奥地利则因为忙于对法国大革命的处理,没有参予瓜分。

事件的起因,在于开明改革的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与受到启蒙运动美国独立等事件启发的爱国理性派人士(包含进步的贵族与市民)携手联合,于1780年代末发起抵制外力的爱国主义运动。他们利用俄国忙于俄土战争俄瑞战争的大好良机,在1788到1792年召开的“四年瑟姆(波兰议会)”中通过一连串的改革议案:包括抵制俄国干涉波兰(勒令俄军退出波兰)、撤销俄国操作的常务院、扩军至10万(原来波兰只有24,000的陆军),以及理性进步的五三宪法(改造波兰为中央集权的君主立宪制)。一连串的行动触怒了俄国女皇凯萨琳二世,以及波兰内部反改革的守旧派地方贵族;而国王与改革人士,却因为与普鲁士签订反俄同盟(1790年5月)而自以为高枕无忧,于1791年正式颁布了五三宪法(受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启发),打算结束波兰过去的封建无政府状态,并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改革人士的美梦没有持续太久,当1792年俄国结束与瑞典土耳其的战争之后,立刻把军队往波兰方向调集,并鼓动波兰的守旧派大贵族起兵,反抗改革与五三宪法。于是守旧派贵族起兵打内战,成立实质上“叛国”的塔戈维查联盟(许多贵族已经把百年来引狼入室的外国干涉视为常态,所以根本没有“叛国”与“卖国”的自觉),组织二万联军朝华沙进军,并要求俄国派兵支援以“恢复”波兰珍贵的贵族民主制。于是叶卡捷琳娜二世派出97,000的精锐俄军进攻波兰,宣称只要废除所有改革议案(包括五三宪法),恢复俄国在波兰的驻军与常务院,就会保障波兰的领土与财产安全。波兰王军与爱国者所组织的部队虽然极力抵挡势如破竹的俄军(以及叛国的塔戈维查联盟之猛攻),他们的英勇作战一度缔造辉煌战绩(波军只有3.7万,且大多是缺乏训练的新兵,敌军却有12万),但是在普鲁士军背盟撤退与四面楚歌的双重打击之下,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最终接受王室顾问的劝说,忍痛于7月24日正式投降,并带头加入叛国的塔戈维查联盟,波兰的抵抗因此灰飞烟灭。之后爱国者被迫害而逃往国外,塔戈维查联盟组成了傀儡政府,取消一切改革与五三宪法。

1793年初,叶卡捷琳娜二世撕毁保障波兰领土的承诺,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一同发动了第二次瓜分波兰。包含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在内的塔戈维查联盟对此错愕万分,但在俄军包围召开下的瑟姆投票时,不敢逃又不敢言的议员们,最后由议会主席宣布用沉默表示同意瓜分议案。于是乎,第二次瓜分让波兰失去了大约308,000平方千米的土地,国土面积减少至223,000平方千米,并失去了超过300万人口,波兰人口仅剩下340万人,仅为在第一次瓜分前人口(1,000万)的三分之一。

第三次瓜分[编辑]

科希丘什科领导下层人民起义,初时赢得胜利,但最终被沙皇俄国训练有素的军队镇压而失败。普鲁士、奥地利帝国及俄罗斯帝国等三国瓜分势力为了铲除波兰剩馀势力所带来的动荡,决定以“将独立的波兰彻底抹去”的方式解决问题,让波兰的名称从此自历史消失[1],以遏制波兰社会的异议和民族情绪。在当时的资料或法律文书,甚至是三国国内的百科全书,遇须提及波兰或波兰人民的情况,常以波兰具历史代表性的地区名称来取代,如马佐夫舍等。此种刻意模糊的搪塞在此时期引发波兰各地多次起义事件[2]。1795年10月24日三国代表再次签订瓜分条约,将剩馀的波兰联邦国土全部瓜分。

第三次瓜分中,俄罗斯获得了12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20万人口及维尔纽斯;普鲁士获得了新的省份:新东普鲁士新西里西亚,共5.5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00万人口及华沙;奥地利获得了4.7万平方公里土地和120万人口及卢布林克拉科夫

此次瓜分后,此之后波兰从世界地图中消失,直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波兰才得以恢复独立地位。而上述在十八世纪三国瓜分波兰领土的过程,史称瓜分波兰,总计俄国在三次瓜分中获得600万、普国250万、奥国370万人口。另外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纳粹德国苏联曾经再一次瓜分波兰的领土。

拿破仑曾经以华沙公国的名义复辟了波兰政府。在拿破仑战败后,俄普奥三国建议将剩馀并未被他们合并的波兰领土,稍微自治(至少是理论上自治)的地区合并成一个新国家,包括:

这个国家保证会认可波兰语,尊重波兰文化及波兰人的权利。可是这些承诺很快就被违反,这些剩馀的地区被该三个国家吞并。第三次瓜分和瓜分本身在现代波兰、学术圈和公共谈论时仍是个具争议性的话题;尤其是在提到波兰和俄罗斯的关系时,俄罗斯为历次瓜分的最大受益者。

此次场发生于1795年的第三次瓜分波兰,为连续瓜分波兰事件中的最后一次。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土地为普鲁士、奥国及俄罗斯帝国所分,有效地结束。直到123年以后的1918年,波兰再次获得独立。

第四次瓜分[编辑]

第四次瓜分波兰”一词指后来的对波兰国土的瓜分行为,一般指的是以下三个事件的其中之一:

如果以上三个事件有超过一个被认为是瓜分,那么应该有“第五次瓜分”和“第六次瓜分”,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用这样的名词。极少数情况下,1918年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苏俄将俄属波兰让给德国)和1945年波茨坦协定(苏联吞并东波兰,但割让德国领土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作为波兰的补偿,并在波兰建立共产政权作为卫星国)也被认为是对波兰国土的瓜分。

后续[编辑]

总结[编辑]

年份并入奥地利并入普鲁士并入俄罗斯总计瓜分总计保留
面积%面积%面积%面积%面积%
177281900 km211.17%36300 km24.95%93000 km212.68%211200 km228.79%522300 km271.21%
179357100 km27.78%250200 km234.11%307300 km241.90%215000 km229.31%
179547000 km26.41%48000 km26.54%120000 km216.36%215000 km229.31%
0%
总计128900 km217.57%141400 km219.28%463200 km263.15%733500 km2100%

影响[编辑]

拿破仑曾建立了华沙公国,但他失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使局势对波兰人更加不利。俄国获得了更多波兰领土。在镇压了1831年的起义后,华沙公国的自治权被取消,波兰人的财产被没收充公,强徴入伍,大学也被关闭。1863年的起义之后,波兰被强制推行俄化的中学教育,文化程度出现大幅下降。在奥地利部分,波兰人成了二等公民,允许在国会派出代表和建立自己的大学,卢布林克拉科夫成为波兰教育的中心。与此同时,普鲁士将波兰的整套教育系统德国化,较俄国而言完全不尊重波兰人的文化和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俄国革命的混乱状态所赐,根据战后的《凡尔赛和约》,波兰终于在亡国的123年后恢复了独立。

瓜分迫使波兰人寻找机会改变现状。[3]许多波兰的诗人、政治家、贵族、作家、艺术家被流放(造就了名词“大迁徙”),成为19世纪的革命者。对独立和自由的渴望也成了波兰浪漫主义定义的一部分。[4][5]波兰革命者参与了在普鲁士奥地利帝国沙皇俄国的起义。[6]波兰军团曾与拿破仑并肩作战。[7][8]在“为了我们和你们的自由”的口号下,波兰人广泛参与了1848年革命(尤其是匈牙利革命)。[6][9]


参见[编辑]

参考文献